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二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二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一、引言动物的生长与发育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全面了解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记忆并理解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 掌握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生命的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动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动物?”“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概念认知- 呈现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如生长、发育、变态、代谢等。

- 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和其他资料查找相关概念,并进行简要阐述和讨论,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 实验探究-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蚕或蝴蝶,进行实验观察。

-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观察一个蚕或蝴蝶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 学生需要记录观察到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特征,如卵的孵化、幼虫的蜕皮、变态的形态转变等。

- 学生还应注意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异常情况,并作出合适的解释。

4. 数据分析与总结- 让学生将各组观察到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组观察到的结果有何异同?这些结果是否与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有关?- 学生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加深对生长与发育的认识。

5.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选择其他动物或植物,继续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

-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动物或植物,并比较它们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从中找出规律和共性。

幼儿园生命探索:小动物生长发育教育教案

幼儿园生命探索:小动物生长发育教育教案

幼儿园生命探索:小动物生长发育教育教案在幼儿园阶段,生命探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主题。

通过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孩子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生命和自然的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生命探索课程中关于小动物生长发育的教育教案。

一、选择合适的小动物在进行小动物生长发育教育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小动物。

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通常会选择一些易于饲养和观察的小动物,比如蚕宝宝、观赏鱼、蜗牛等。

这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相对简单,适合幼儿园幼儿的认知水平。

二、观察和记录生长发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可以从小动物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饲养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三、进行实地操控幼儿园的教育教案中,实地操控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小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知识。

可以让幼儿们观察小蚕宝宝的食物和生活环境,了解它们的需求,并亲自参与蚕宝宝的饲养和喂食过程。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启发问题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生命成长的奥秘。

可以问幼儿们“你们观察到小动物的哪些变化了?”“小动物为什么需要吃东西呢?”“你们认为小动物在不同阶段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命探索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课程总结与反思在教育教案结束后,老师可以对本次生长发育教育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请幼儿共享在这次课程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感受。

也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看看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生命探索课程。

对于幼儿园生命探索课程中关于小动物生长发育的教育教案,我认为重点在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力,让他们通过实地操控和讨论,深入了解生命成长的奥秘。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一、课题:《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2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3了解胚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动物个体发育过程的模型、图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其想象并理解动物个体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三、课型与课时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用具幻灯片课件,多媒体,蛙个体发育模型,蛙个体发育标本,原肠胚形成过程示意图五、教学重点1胚从卵裂、囊胚到原肠胚的发育过程。

2羊膜出现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原肠胚的形成七、教学方法1.教法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特别是蛙胚的发育过程应特别注意,因为学生对它的动态变化比较难以想象,为了突破此难点,我采用幻灯片动画播放蛙胚胎发育的过程以及引导学生观察原肠胚形成过程示意图,对于蛙的胚后发育我让学生观察蛙个体发育模型模型、蛙个体发育标本,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深刻的表象。

另外,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多鼓励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并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2.学法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障碍,动机和兴趣上进行分析(1)首先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然后在知识障碍上:对于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教学幻灯片、模型示意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生物教案-生物的个体发育

生物教案-生物的个体发育

生物教案-生物的个体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生物的个体发育。

2. 掌握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3. 了解个体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教学重点:1. 生物的个体发育概念和过程。

2. 个体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教学难点:个体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PPT、实物模型、生物个体发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介绍生物的个体发育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对于生物种群的演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Step 2:概念解释1.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和发育,最终迁移到生物体的一种状态。

个体发育是生物体从无生物状态到有生物状态的过程。

2. 个体发育可分为两个方面:形态发育和功能发育。

形态发育是指生物体形态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完善的变化过程,而功能发育是指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从未具备到完善的变化过程。

Step 3:个体发育过程介绍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1. 受精卵:受精卵是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它是由雌雄两个生殖细胞合并形成的。

2. 分裂:受精卵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形成胚胎。

胚胎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发育并产生各种组织和器官。

3. 分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会逐渐分化成不同的类型,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4. 生长:个体发育不仅仅是形态发育的过程,还包括个体的生长。

生物个体通过摄取养分和新陈代谢来实现生长与发育。

5. 成熟:生物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会逐渐达到成熟,具备繁殖和生存的能力。

Step 4:个体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个体发育的过程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1. 温度:温度对个体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温度条件会影响个体的生长速度、体型大小和器官发育等。

2. 光照:光照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定影响。

光照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发育。

3. 湿度:湿度对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膨胀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条件都会影响个体生长发育。

小学生物人教版《动物的生长发育》教案

小学生物人教版《动物的生长发育》教案

小学生物人教版《动物的生长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使小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理解动物的成长规律,并能够简单描述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三、教学重点1.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2. 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动物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认识2. 对动物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描述能力的培养五、教学准备1.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动物图片、模型等教具3. 实验材料和设备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动物的不同外部特征和体型大小。

帮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2. 生长发育的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展示,简单地介绍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如幼体到成体的转变、体型的增大等。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对生长发育的兴趣。

3. 动物的外部形态(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比如它们的眼睛、耳朵、嘴巴、四肢等。

通过实物、图片和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动物的外部形态。

4. 动物的内部结构(15分钟)介绍动物的内部结构,比如鱼类有鳞片和鳃、鸟类有翅膀和喙等。

通过观察动物解剖模型,或者展示解剖图谱,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内部结构,并将其与外部形态联系起来。

5.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他们可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促进他们对动物的深入认识。

6. 实验展示(15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将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动物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学生提问和评论。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理解。

7.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观点。

动物的生长发育课程设计

动物的生长发育课程设计

动物的生长发育课程设计动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许多关键的阶段和因素。

本课程设计将重点介绍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提供相关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个主题。

一、引言动物的生长发育是指动物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细胞分裂、组织形成、器官发育、身体比例调整等多个阶段。

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来说,生长发育过程会存在差异,但总体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基本原理。

二、胚胎发育过程1. 受精卵的形成和受精在动物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受精卵的形成非常重要。

受精是指雄性生殖细胞与雌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本课程将通过模拟实验或观察活体样本,让学生了解受精的过程和其在动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2. 受精卵的分裂和囊胚形成受精卵在经历多次细胞分裂后,会形成囊胚。

这个过程被称为分裂。

学生将通过实验或观察样本,观察和记录受精卵的分裂过程,并了解囊胚的形成和结构。

3. 胚胎形态发育在囊胚的基础上,胚胎开始逐渐发育出头部、躯干和四肢的基本形态结构。

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或观察活体样本,进一步了解胚胎的发育过程,并探讨不同动物的胚胎形态差异。

三、器官系统的发育1. 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

它的发育对于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发育过程,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神经元的连接和信号传递。

2. 循环系统的发育循环系统将有氧血液输送到组织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将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和研究循环系统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和发育。

3. 呼吸系统的发育呼吸系统的发育与动物的气体交换和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发育过程,并探讨呼吸系统在不同物种中的差异。

四、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是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教案

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教案

生物的个体发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明确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生物个体发育的基本环节,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3. 培养学生对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个体发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个体发育的概念与特点2. 胚胎发育过程及特点3. 胚后发育过程及特点4. 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现象分析5. 个体发育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和特点,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基本环节。

2. 教学难点: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个体发育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个体发育的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理解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生物个体发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个体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发育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胚胎发育过程及特点:详细讲解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分析胚胎发育的特点。

3. 讲解胚后发育过程及特点:介绍胚后发育的各个阶段,分析胚后发育的特点。

4. 分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等。

5. 讲解个体发育与生物进化的关系:阐述个体发育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生物个体发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体发育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旧人教 必修1

高中生物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旧人教 必修1

高中生物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旧人教必修11928年德国学者施佩曼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用较细的婴儿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结扎成两个半球,一个半球不含细胞核,另一个半球不含细胞质,没有细胞核的半球则不能卵裂。

在16个或32个细胞的时期,他让一个细胞核通过结扎处进入无核的半球,结果这个半球也开始卵裂,并且发育成了正常胚胎。

同学们,这个实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❶研习教材重难点教材文本研习研习点1 胚胎发育1)胚胎发育的概念: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2)发育过程: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系统→幼体3)原肠胚的特点:具有三个胚层,为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4)羊膜出现及意义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从胚胎四周的表面开始形成了围绕胚胎的胚膜。

胚膜的内层称为羊膜,呈囊状,里面充满了羊水。

羊膜和羊水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

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

【温故·知新】蛙的胚胎发育卵受精后进入胚胎发育阶段。

蛙是研究胚胎发育典型的材料。

研究蛙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可以了解动物胚胎发育的梗概。

1.卵裂精子进入蛙卵后,卵的细胞质开始移动和调整,受精后两小时左右开始卵裂。

蛙卵是弱端黄卵进行不均等卵裂,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经裂,两者相互垂直,受精卵平均分成四个细胞。

第三次是纬裂,形成四个位于植物极的较大的分裂球,和四个位于动物极的较小的分裂球。

2.囊胚卵裂继续进行下去。

动物极的细胞含卵黄少,细胞小,分裂较快;植物极的细胞含卵黄多,细胞大,分裂也较慢,加上细胞的移动,结果在约近卵的中心,偏于动物极的细胞间出现一个充满液体的腔,即囊胚腔。

这时的胚胎叫做囊胚。

囊胚的形成,标志着卵裂阶段的结束。

3.原肠胚到囊胚后期,在赤道下细胞内陷形成一个小浅沟。

浅沟的背缘,叫背唇,接着便进入原肠早期。

背唇出现后,由于动物极的细胞分裂较快,所以动物极细胞向植物极迁移,外包在植物极细胞的表面上。

高中生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高中生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高中生物的个体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个体发育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个体发育的四个阶段;3. 讨论影响个体发育的因素;4. 分析个体发育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意义。

教学内容:1. 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特点;2. 个体发育的四个阶段:胚胎期、幼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3. 影响个体发育的因素:遗传、环境、营养和激素等;4. 个体发育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个体发育的四个阶段;2. 影响个体发育的因素;3. 个体发育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意义。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2. 举例分析;3. 小组讨论;4.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发育的概念;2. 讲解:介绍个体发育的四个阶段和影响因素,以及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 实验观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个体发育情况,并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4. 讨论:小组讨论个体发育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意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个体发育的意义。

教学资源:1. PPT资料;2. 实验器材;3. 图片或视频资料。

评估方法:1. 随堂测验:测试学生对个体发育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和对个体发育的认识;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文献,了解更多关于个体发育的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生物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3. 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验,深入探讨个体发育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个体发育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和实验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教案

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教案

生物的个体发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生物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3)了解生物个体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现象;(2)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分析个体发育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个体发育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特点;(2)生物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3)个体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 教学难点:(1)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生物现象的内在联系;(2)个体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2. 实验器材:显微镜、生物切片、动植物标本等;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个体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个体发育现象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特点;(2)阐述生物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3)介绍个体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 实例分析:(1)分析身边常见的生物个体发育现象;(2)讨论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环节。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生物切片,了解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2)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标本,分析个体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5. 知识巩固:(1)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个体发育知识的掌握程度;(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个体发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发育过程中,生态环境对其的影响,如温度、光照、食物等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小学生物教案: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小学生物教案: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小学生物教案:动物的生长和变化一、动物的生长和变化概述动物的生长和变化是小学生物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它涉及到了动物在不同阶段的体形、习性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通过学习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小学生可以了解到动物是如何从幼年逐渐发展成为成年,并且掌握一些基本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本教案将以蚕丝为例,介绍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于观察、比较和总结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二、课堂目标1. 掌握蚕丝不同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外部特征的观察方法。

2. 了解蚕丝不同阶段外部特征和习性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与总结来进行科学归纳与推论的能力。

4. 发展学生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科学探究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黑板、粉笔,幼虫观察容器,成虫观察盒,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学生:观察本子,彩铅或钢笔。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蚕丝的背景知识,并简要说明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蚕丝不同阶段的外部特征和习性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见过蚕丝和蚕丝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生长和变化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围绕观察本子进行讨论。

提出问题如下:a) 蚕丝在不同阶段有哪些明显区别?b) 不同阶段的蚕丝有哪些习性上的区别?2. 实地观察:每个小组将一份幼虫观察容器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蚕丝在不同阶段外部特征和习性等内容。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

3. 小组成果展示:a)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

b) 教师记录学生的介绍重点,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概念讲解与知识拓展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向学生介绍蚕丝在不同阶段外部特征和习性之间的关系。

例如:a) 幼虫期间,蚕丝表面有一层细密的毛,可以保持温暖;b) 蛹期间,蚕丝形成了坚固而光滑的壳,可以提供足够保护。

2. 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其他动物在生长和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动物生长与发育教案

动物生长与发育教案

动物生长与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掌握基本概念和术语。

2.认识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因素。

3.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和繁殖方式。

4.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提倡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动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生长:指个体从出生或孵化后逐渐增大、发育成熟的过程。

- 发育: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2.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因素。

- 遗传:个体的遗传物质决定了生长和发育的潜能。

- 环境:适宜的环境条件对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3.动物的生命过程和繁殖方式。

- 生命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繁殖和死亡。

- 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4.动物保护与和谐共处。

-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 教育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方法,弘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和讨论不同动物的形态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简要讲解,介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研究并展示其生长和发育过程。

4.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影响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因素。

5.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动物生长和发育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6.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发现。

四、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实物或模型:用于辅助学生观察和研究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和展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或问答活动,检查学生对于动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程度。

六、拓展延伸1.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了解更多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开展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一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一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一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2. 掌握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关键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和关系的理解。

2. 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的掌握。

3. 各类生物的不同生长与发育过程的比较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并引发学生思考,询问学生对动物生长与发育的认识与解释。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通过讲述和图示,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概念,并介绍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等关键过程。

3. 实验演示(15分钟)组织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

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实验,如观察鸡胚的发育过程或观察植物组织的分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深入理解生长与发育的原理。

5. 知识拓展与归纳(1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介绍不同动物群体的生长与发育特点,例如昆虫的变态过程、哺乳动物的胎生和卵生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比较不同动物的生长与发育方式。

6. 小结与讲评(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引导学生回答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课堂延伸(1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通过阅读资料或实地观察,撰写一篇关于该动物生长与发育过程的报告,并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完成的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高三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三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三生物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生长与发育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其区别;2. 掌握动物的体格生长与发育的过程;3. 理解生长调节和发育调节的机制;4. 了解生物技术在动物生长与发育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及区别;2. 动物的体格生长与发育的过程;3. 生长调节和发育调节的机制;4. 生物技术在动物生长与发育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动物的体格生长与发育的过程;2. 生长调节和发育调节的机制。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生长与发育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你们对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有什么了解?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生长与发育的概念并阐述其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生长与发育对于生物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步骤三:动物的体格生长与发育的过程(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示,讲解不同动物在不同阶段的体格生长与发育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的体格生长与发育的原因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步骤四:生长调节和发育调节的机制(20分钟)1. 讲解生长调节和发育调节的概念和机制;2. 通过实例和图表,展示生长调节和发育调节在动物中的作用机制。

步骤五:生物技术在动物生长与发育中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基因工程技术在动物生长与发育中的应用;2. 讨论基因工程技术的优势和争议,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未来的动物生长与发育的研究进行思考和展望。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图片、视频资料;2. 教学课件;3. 实验图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能够测试学生对于生长与发育概念理解和动物体格生长与发育过程的练习题;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于生长调节和发育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四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四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认识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引言:生命是神奇的,它充满了变幻莫测的奥秘和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生命从无到有,从一个细胞到成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这个过程是非常神秘的。

动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从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展开学习,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命的历程。

一、知识准备1.动物的种类及生境。

2.常见的动物有某些生长和发育的特征。

3.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二、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各个不同年龄段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

2.掌握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能够阐述动物的生命历程。

3.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动物及生命更好的了解。

三、学习过程1.生命的起源和本质生命是什么?科学家们一直在困扰这个问题。

人们早期认为,生命不同于非生命,是由上帝所赐予的神秘的力量。

直到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才逐渐揭开了生命的神秘面纱。

现代生物学认为,生命是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现象。

生命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核酸和蛋白质。

生命也是细胞的产物,每个生命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命在基本层面上的载体。

2.观察动物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什么?动物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通常被称为生长发育。

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连续性、逐步互补、不断完善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从单个细胞开始,逐渐分裂成多个细胞,最终形成为具有生命能力的动物。

动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3.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 幼年期在幼年期,动物主要以生长为主,身体发育总体上处于一个相对缓慢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动物需要特别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帮助它们在这个脆弱的阶段生存下来。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身体很容易遭受各种伤害,例如疾病、食品不足、天气条件不好等。

(2). 青少年期在动物的青少年期,动物的身体发育迅速,这个阶段是动物生命历程中成长最快的时期。

高二生物教案动物的个体发育_0217文档

高二生物教案动物的个体发育_0217文档

2020高二生物教案动物的个体发育_0217文档EDUCATION WORD高二生物教案动物的个体发育_021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1.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2.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0重点、难点分析1.蛙胚的发育是教学重点。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

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的难点是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知识的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很大,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讲清;个体发育过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这些内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1.直接引入课题。

本课时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

以蛙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蛙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受精卵外保护性结构较少,易于观察和研究。

高中生物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动物的个体发育教案 人教版 必修1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二、动物的个体发育教学目的:1、高等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过程(A:知道)。

2、陆生脊椎动物羊膜卵出现的意义(A:知道)。

3、高等动物胚后发育的特点,以及变态发育的特点(A:知道)。

教学重点:1、胚胎从卵裂、囊胚到原肠胚的发育过程。

2、羊膜出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原肠胚的形成。

教学用具:青蛙个体发育的录像带;录像机和电视机;卵裂的模型;爬行动物的胚胎挂图。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与教师讲述、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受精卵幼体成体(一)青蛙的个体发育1、胚胎发育受精卵:动物极(深、少、小);植物极(浅、多、大)卵裂:八个细胞(4大、4小)囊胚:囊胚腔原肠胚:具有原肠腔、具有三个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2、胚后发育:幼体成体变态发育:幼体(蝌蚪):鳃、鳍、有尾成体(青蛙):肺、四肢、无尾(二)爬行动物的个体发育特点: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和羊水。

教学过程:提问:每年的四、五月在稻田里或池塘边,常能听到呱呱的呜叫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回答:青蛙。

)提问:成体的青蛙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呢? (回答:蝌蚪。

)提问:蝌蚪又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回答:受精卵)讲述:像青蛙这样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幼体再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这一过程,叫做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教师边讲述边板书)。

提问:以我们熟悉的青蛙为例,你认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全过程应分为几个阶段?(回答:两个阶段。

从受精卵发育到幼体为胚胎发育,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直到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叫胚后发育。

)(此时教师再将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填写在相应的箭头上。

)讲述:大家一定想知道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蝌蚪,蝌蚪又是如何发育成青蛙的。

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个体发育为例来学习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有关内容。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怎样产生的?讲述:春末夏初,在池塘边常常可见到雌、雄青蛙抱对,他们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完成受精,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水中开始它们的个体发育,为了让大家能直观地认识青蛙的个体发育,我们来观看一下青蛙个体发育的录像。

生物的个体发育教学设计-word文档

生物的个体发育教学设计-word文档

生物的个体发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建议本节知识结构图解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植物胚的发育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

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

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个体发育
教学目标
1.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2.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蛙胚的发育是教学重点。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

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的难点是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知识的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很大,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讲清;个体发育过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这些内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1.直接引入课题。

本课时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

以蛙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蛙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受精卵外保护性结构较少,易于观察和研究。

2.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介绍蛙的胚后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的特点。

(1)青蛙是由什么变来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样发育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后转用内鳃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缩,开始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登陆为幼蛙,逐渐长为成蛙。


出示蛙个体发育过程的挂图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标本,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

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点外,蛙和蝌蚪在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蝌蚪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蛙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等。

指出,蝌蚪具有鱼类的特征,说明了两栖类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

3.通过提问“蝌蚪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发育而来”。

小结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由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卵生动物)或从母体生出来(胎生动物)并发育为成体的过程。

如人在母体中的“十月怀胎”即胚的发育,分娩后的婴儿进入胚后发育阶段。

因此,从出生之日起计算人的年龄并不科学,所谓“虚岁”更符合实际。

4.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发育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讲解蛙胚发育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1)在介绍蛙胚发育起点时,可先复习有关青蛙的生殖现象(抱对、受精、受精卵特征)。

出示蛙卵模型,指导学生观察上下部的区别。

教师指出,由于颜色浅的一部分(植物极)含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深的一部分(动物极)含卵黄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终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

问:这有何生物学意义?(保护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阳光,保证受精卵发育需要的温度条件。


(2)指出卵裂是一种有丝分裂,细胞体积不增加。

(3)囊胚的组成细胞没有发生分化,这些细胞具有全能性。

实验胚胎学证明,将这些细胞进行物理性分离后,各自能发育成完整的胚胎。

人的同卵双生(即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各自完成发育过程)的孪生婴儿从性别、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早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经过动物极外包、植物极内陷,形成原肠腔和原肠胚。

这个微观的动态过程,仅凭借挂图、模型、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可用带
帽里的帽子或气不足的皮球来演示。

强调原肠胚后期内卷的动物极细胞,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这时胚体的细胞已发生分化,以后的胚胎发育是三胚层的进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讲解三个胚层分别发育成哪些器官和组织。

对于蛙胚发育的组织器官分化阶段,外、中、内三个胚层分化成相应的器官、组织,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困难。

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考虑由于外胚层、内胚层发育出的组织、器官种类少,指导学生先记住内、外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名称,而其它的组织器官则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5.由于蛙的个体发育在体外进行,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目前,某些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五条、三条腿的畸形青蛙。

6.小结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在了解动物、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7.讲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一方面复习个体发育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学习第六章生物进化胚胎学证据做准备。

让学生明确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若干重要特征(重演律)。

例如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囊胚→原肠胚早期(二胚层)→原肠胚后期(三胚层)→蝌蚪(幼体)→蛙(成体);两栖类系统发育过程: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群体生物→二胚层腔肠动物→三胚层动物→鱼类→两栖类。

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蛙胚的发育过程是比较微观的,这部分内容多属记忆性的,高中学生对于“记”的知识往往感到乏味。

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教师应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注意教学艺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2.关于“动物极和植物极”名称可能令学生困惑。

可这样解释,动物极一端卵黄少,卵裂时所需营养需要植物极提供,类似于动物的营养方式;植物极一端卵黄多,卵裂时能“自给自足”,类似于植物的营养方式。

3.本课时安排较紧,可考虑分两课时教学。

在第一课时:安排蛙的个体发育概况、胚的发育;第二课时:比较蛙个体发育过程和两栖类动物的系统发育过程、解释“重演律”;总结生物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做有关个体发育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本课题与本章的其他课题中,出现了一些极为相近的名词,但其内涵并不相近,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辨析,如,极体与极核、胚囊和囊胚、珠孔与胚孔、胚与胚乳、脊索与脊柱等。

小资料
一、人的胚胎发育:
人的受精作用是在输卵管的上段完成。

当受精卵在输卵管中段时,胚胎发育就开始了。

受精卵一边进行有丝分裂,一边沿输卵管向子宫方向下行,2~3天可到达子宫。

那时的胚胎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中空的小球体,称为胚泡。

受精后约一周,胚泡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中,这就称为妊娠。

胚泡不断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的分化而长大,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胚胎本身将来发育成胎儿;另一部分演变为胚外膜,最重要的是羊膜、胎盘和脐带,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在前两个月中,胚胎继续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组建各种组织、器官,这是发育中的稚嫩和敏感时期,对各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适应力很差,要十分注意安全,包括孕妇服药、接受辐射或接触其它有害因子等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到第三个月末,各器官系统基本建成,
已称为胎儿。

以后主要是增大和少数结构的改变,这时抵抗能力增强,但如不注意,仍能发生流产;第5个月之后,就比较安全了。

由于胎儿迅速生长,母亲的负担日益加重;一般到280天左右,也就是九个月多一点(常说“十月怀胎”实际上不准确)将发生自然分娩。

二、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是指通过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方式使妇女受孕而生出的婴儿。

人类第一例试管婴儿于1978年7月23日诞生在英国,婴儿名叫路易斯布朗。

她的母亲由于输卵管堵塞不能生育。

妇产科医生与剑桥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合作,成功地从婴儿母亲卵巢滤泡中取出卵细胞,并采取了婴儿父亲的精液,使卵细胞和精子成功地在试管中完成受精。

把受精卵放在盛有特制营养液的试管中,保持和体温一样的温度,使受精卵发育到胚泡时期,再移植到母亲的子宫内,完成发育过程,直至诞生一个健康的婴儿。

因此,这个技术是治疗某些不孕症的好办法。

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于1985年4月在台湾诞生;我国大陆的第一位的试管婴儿于1988年3月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诞生。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到1988年十年间,全世界已出生了七千多个试管婴儿。

可以说试管婴儿技术已相当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