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改革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农村改革的调研报告5篇关于农村改革的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农村改革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改革的进展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农民对农村改革的态度和期望;而通过实地访谈,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改革的具体情况和挑战。
调研结果与分析1. 农民的期望:农民普遍希望农村改革能够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农业技术支持,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农民的期望:农民普遍希望农村改革能够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农业技术支持,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2. 土地问题: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权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存在土地流转难、承包期限短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土地问题: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权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存在土地流转难、承包期限短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 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农产品降价销售难问题依然突出。
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农产品降价销售难问题依然突出。
4. 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农村改革中的重要方面。
一些地区农民的土地权益、劳动权益和社保权益等得不到充分保障。
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农村改革中的重要方面。
一些地区农民的土地权益、劳动权益和社保权益等得不到充分保障。
主要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道路、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道路、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2. 优化土地管理: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优化土地管理: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3.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社会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治理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社会治理调研。
一、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资源分配不公平:一些地方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导致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3.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现有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导致农村社会治理工作难以落实。
4.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程度低: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治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不畅通,导致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二、农村社会治理的挑战1.城乡差距问题:城乡差距是当前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发展受到限制,社会治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2.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农民的权益保障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农民在土地、劳动力、收入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仍然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社会矛盾问题: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矛盾也逐渐浮现。
土地纠纷、农民工问题、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
4.农村社会管理能力不足:农村社会管理能力的不足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一大挑战。
由于农村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导致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效果不佳。
三、改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措施为了改进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便利性和效率。
2.推进资源公平分配:应加强对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资源公平分配,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3.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应加强对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效果。
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
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一、建制调整后的基本情况及运行状况7月左右,我县按照因地制宜、依法办事、合理配置、减轻农民负担、确保稳定的原则,对原有村社建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全县合并前有502个村,目前实际运作的村有242个,居委会有50个。
比合并前减少了210个,减幅42%。
全县合并前有4451个社,目前实际运作的有2063个,比合并前少2388个,减幅54%。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是每天都安排人员值班,有的村是集中时间统一值班。
两种形式都基本方便了群众办事。
当中有全程代理的,也有老百姓自己到镇上办理的。
平时一有纠纷等情况,干部基本随喊随到;村每年基本要召开五次会议:即年初、年终、“七一”、党员大会、党员评议会,此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些专门会议;在征收农业税等款项时,一般是落实人员到社,困难大的最后集中突出;乡镇、街道办事处开会,通知准积极参加,会后认真贯彻落实。
总的讲:运行是正常的、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
二、村社建制调整后的好处1、干部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村一般三合一、二合一,社四合一、三合一、二合一。
群众多、管理的范围大。
在决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村支两委委员时,无论是政治素质、文化程度、业务水平等,乡镇办事处都认真作了分析研究,按书记主任的讲,经过几道筛子筛过了的,所以综合素质都比原来高。
2、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建制调整后,由于干部的竞争,人员减少,干部素质提高,随之带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当然办事的效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有的乡镇书记说,以前乡镇组织村组干部开会,至少要提前几天就发通知,现在只需提前1天。
村干部体会,现在开个社长会都很容易。
他们认为,这是建制调整带来的效果。
村民和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虽然村组干部少了,但由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村组干部的整体作用反而比以前更强了,更有战斗力了。
3、农民负担减轻了。
建制调整前,村社干部虽然领取的薪酬较低,但由于人员多,每年占乡镇财政支出的数额仍然较大,现大大减少。
农村社会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治理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社会治理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社会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进行有效治理的过程。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背景农村社会治理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深入了解当前的农村社会治理状况,以及优化治理机制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研结果1.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调研发现,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社会治理主体。
同时,乡村基层治理能力亟待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亟需提升。
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和壮大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2. 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治安环境,但调研结果显示,仍存在一些治安问题,如盗窃、纠纷等。
频发的治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农村治安水平。
3. 农村社会服务亟待改善农村社会服务领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匮乏等。
尤其在返乡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和保障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社会服务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好群众的切身需求。
4.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化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调研结果显示,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交流和监管手段的不完善,农民的诚信意识相对较弱,个别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因此,要加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对策建议1.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建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提高乡村基层治理能力。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好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社会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综合治理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报告通过对某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旨在分析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1. 农村社会问题的主要表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村庄治理不规范:村民自治意识薄弱,村民会议决策执行不力,导致村内纠纷频发。
(2)教育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紧缺,教育投入不足,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
(3)公共服务不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医疗、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4)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人口流动和信息闭塞,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涉案率逐年上升。
2. 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现状与问题(1)治理主体不明确:村级组织和政府部门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中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协同作战。
(2)治理手段单一:目前多数农村地区仍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进行治理,而缺乏社会参与和法制手段的运用。
(3)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社会治理中,公共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导致一些农村地区无法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平等待遇。
(4)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识普遍较低,容易导致法律纠纷的发生和解决难题。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其治理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强化村级组织的自治能力:加强对村级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和治理能力。
2.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
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宣传教育等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依法维权、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明确政府、村级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职责与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
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针对农村基层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其中包括简化农村行政管理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农村治理能力等。
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设立了村级委员会,实行村级干部选举制度,村民自治意识得到大幅提升。
这些改革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和优化。
其次,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为了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
目前,很多农村社区建起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社区活动中心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些社区设施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的日常需求,还促进了农村社区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农村社区建设还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文明程度。
然而,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导致改革和建设成效不理想。
此外,农村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行政管理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村改社区情况调研报告
村改社区情况调研报告村改社区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村改社区是指在城乡结合部,通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提高并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村改社区的当前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居民对村改社区的认知程度、农民收入改善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实地走访则针对部分村改社区进行了情况详细了解。
三、调研结果1. 居民对村改社区的认知程度根据问卷结果显示,约80%的居民对村改社区有所了解,并对其中的政策和措施有了一定的认知。
然而,其中仍有一部分居民对村改社区的概念以及相关政策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普及。
2. 农民收入改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结果,可以看出村改社区对农民收入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村改社区引进了一些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升。
然而,仍有一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创业项目选择不当或面临市场竞争压力。
3. 基础设施建设在实地走访中,我们观察到村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道路硬化、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建设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使得村改社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提升。
然而,仍有一些村改社区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交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四、存在问题1. 村改社区宣传不到位:部分居民对村改社区的概念和政策了解不深,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参与度。
2. 农民收入增长不均衡:虽然村改社区引进了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但仍有一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需加强对农民的创业培训和项目引导。
3.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虽然大部分村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部分社区存在基础设施不足问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居民对村改社区的认知度,增加居民参与度。
最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3篇
最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3篇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第1篇农村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农村。
当前既是农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社会冲突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
农夫增收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新生代农夫工问题突出、农村社会治安维稳日趋困难等问题,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很多新的挑战。
我们在创新社会治理的特别形势背景下,要以基层农村为重要载体,深化探究实践符合地方实际的社会治理新思路、新模式,为地区社会经济实现新跨越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一、镇农村社会治理现状镇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总数3万余,农村人口2万。
是典型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新城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领导,以组织实施基层社会管理规范化建设年为载体,切实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基层防控工作体系,加强镇、村、组三级综治维稳机构建设,所辖镇村全部由党委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任综治维稳办主任,配齐配强了专职工作人员。
搭建镇村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将社会管理服务有关内容全部纳入其中,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一站式服务。
建立维护稳定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社情民意收集与研判机制、冲突纠纷化解机制、流淌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了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家立业的良好局面。
二、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缘由1、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中不断探究新思路,也不断挖掘和总结出一些好的典型阅历,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和不足。
比如,在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农村宅基地管理中仍旧存在大量冲突纠纷,农村道路建设、劳动就业、学前教化、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环境脏乱差治理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意农夫群众需求,流淌人口增多、失地农夫增加导致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导致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缺位。
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
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背景介绍自国家于2014年颁布《关于调整完善县以下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乡村治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许多地方纷纷启动了村社合并或划归城镇管辖区域的调整工作。
本文将针对我县(市、区)在2019年进行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做出汇报。
调整前情况我县原本共有36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其中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为主。
社区以工业发展为主导,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两者各自独立运行,存在着治理和资源利用的重重问题。
调整方案综合考虑了行政村和社区的实际情况,我县决定将行政村和社区合并为村社。
村社将不以原有区域为范围,而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的村社数量为15个。
此外,为充分发挥村社治理作用,每个村社都会设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由经过民主选举的村民代表担任。
运行情况汇报基础设施建设村社建制调整后,我县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原有农村公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拓宽,同时对各村社逐步实现自来水、供电和通讯设施的普及。
社区则加强了对住宅、公共场所和商业用房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了环境卫生水平。
资源整合村社建制调整后,各村社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紧密,村民之间也多了更多交流机会。
同时,调整前农村个体经济相对分散,资源利用差异大,经过村社的整合后,农业生产发展更加有序有效,有助于提高了经济效益。
治理模式转变村社建制调整后,治理模式发生了转变。
设立的各级管理委员会可以更加贴近民生,对于村民们的诉求、建议和意见进行了积极反馈和及时处理。
同时,新的治理模式也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提高了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结论村社建制调整对于推进我县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和治理模式转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乡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和机遇。
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按照县政协常委会2020年度工作部署要求,县政协渔农业渔农村和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对我县渔农村社区体制改革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深入渔农村实地走访,与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座谈,收集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社区村基本情况经过2020年全市渔农村社区村体制调整后,我县除**社区因故暂时维持现状外,已完成其余所有社区村一体化组织格局构建。
调整后,全县不再保留“渔农村社区管委会”,设立社区村一体化的社区村委会29个,暂保留联村建社区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39个,设置便民服务站26个。
我县社区村一体化组织格局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1.“一社区一村”更名:**等6个村民委员会通过“翻牌”完成社区村民委员会设立工作;2.“一社区多村”分拆:**等6个“一社区多村”的下辖13个行政村完成社区村民委员会分设工作;3.“一社区多村”撤并整合:**等7个“一社区多村”完成社区撤并整合;4.“一社区多村”维持现状:**“一社区多村”维持现状。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社区村改革四种模式中直接更名和分拆的社区村运行比较稳定,撤并整合和维持现状的社区村在运行中问题较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并村不并社导致权责不清晰。
本轮社区村体制调整后,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一些合并村内同时存在多个经济合作社。
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财务独立收支,合并后的社区村“两委”难以调用或提取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事实上取代了体制调整前原行政村的作用,造成了“村内有村”各自为政的现象。
由于合并后的融合度差,在社区村规划建设、项目资金分配、集体经济项目申报、村民宅基地审批、老年渔民生活补助等方面矛盾较大。
(二)对差异性大的村合并不妥当。
由于体制调整过程中限制了社区村设置总量,所以部分经济、地理位置差异性大以及思想未统一的村也硬性合并在一起,融合问题就自然变得难上加难。
村居改革调研报告
村居改革调研报告村居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村居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为了解村居改革的现状与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对某县的村居改革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背景该县位于农村地区,经济主要依靠农业。
在农村改革的背景下,该县积极推动村居改革,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三、调研内容1. 村居改革的进展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县积极推行村居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村委会成员选举实行了“双选举、双公示”的制度,更加民主透明。
村委会的决策权力得到了加强,能够更好地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
同时,村委会的资金管理制度也更加规范,防止了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2. 村集体财产管理然而,尽管村委会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对于村集体财产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有限的调研中,我们听到了一些村民关于村集体财产被个人侵占的投诉。
这反映出村集体财产管理的不完善,需要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确保村集体财产的合理利用。
3. 农民自治意识的提升农村发展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自治意识的提升。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有些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仍有一部分村民对于参与农村发展抱有消极态度。
这可能与一些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政府和集体的传统思维有关。
因此,加强农民自治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发展的主动性十分重要。
4. 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乡村治理是村居改革的核心,也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在调研中,我们得知该县政府对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乡村治理创新。
但在一些村庄,乡村治理能力仍然较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决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四、建议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村集体财产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和流转制度,确保集体利益不被侵犯。
2. 加强农民自治意识培养,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农村发展,提升农民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规划的系统性,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社区体制架构改革情况汇报
社区体制架构改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社区体制架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我将就社区体制架构改革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中,我们注重加强居民自治、依法治理和服务管理三大功能。
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居民议事决策机制,推进社区自治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依法治理和服务管理也得到了加强,有效提高了社区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
其次,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加大了对社区服务功能的投入和改革力度。
通过引入社会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使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再次,社区管理体制不断优化。
为了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我们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
通过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效能。
同时,我们也注重加强社区管理与其他社会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了多元共治、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最后,社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中,我们注重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动社区治理实践向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社区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社区治理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体制架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社区体制架构改革,不断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赴某地村改社区调研报告
赴某地村改社区调研报告【赴某地村改社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社区的改建和发展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
为了解某地村改社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改建的背景、目标、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社区改建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改建的期望和需求,通过实地访谈了解社区改建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社区改建背景和目标调研结果显示,社区改建的背景主要是为了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
村委会制定了社区改建的目标,包括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增设公园、健身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等。
2. 社区改建的进展情况社区改建的进展情况较为滞后,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工作进展缓慢。
原因包括政策的转变、资金的不足以及管理和协调的不力等。
尽管如此,一些改善工作仍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例如道路修建、绿化和环境卫生等。
3. 社区改建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社区改建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金问题是改建工程进展的主要障碍,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入社会资本。
其次,管理和协调不力导致工程的推进缓慢,需要完善组织架构和加强协同合作。
最后,一些居民对社区改建的效果表示怀疑,需要更好的宣传和沟通。
四、建议与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增加对社区改建的资金支持,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推动社区改建进程。
2. 完善组织架构:村委会应建立专门的社区改建工作组织,明确职责和分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3. 加强宣传和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向居民解释社区改建的意义和效果,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满意度。
4. 鼓励社区共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提供减免或补贴措施,发展社区共建共享的理念。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某地村改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社区改建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改革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改革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农村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
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当前农村改革的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农村改革的现状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等方式,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得到了明确和保护,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市场不够活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难等。
要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流转市场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流转机会。
2.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村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距较大等。
要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3.农村社会建设农村社会建设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农村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农村社会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等。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三、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和挑战1.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活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难等问题限制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流转市场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流转机会。
2.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农村改社区调研报告
农村改社区调研报告农村改社区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改社区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对某县的一个农村社区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们对该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了了解。
该社区的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尤其是连接社区和外界的道路。
同时,该社区的给水和供电设施也存在问题,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该社区的教育和医疗设施也比较薄弱,居民们在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上存在困难。
其次,我们调研了该社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该社区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但仅有少数农户拥有现代化农业设施和技术。
因此,农产品产能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此外,由于交通条件差和市场信息传递不畅,居民们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致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
接着,我们对该社区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进行了调查。
该社区的文化活动和教育机构较少,居民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
此外,社区的社会服务机构也不完善,且服务质量较低,居民们在求助和咨询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我们对该社区的社区治理情况进行了了解。
调研结果显示,该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较低,缺乏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和参与。
社区的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居民意见得不到充分听取和反馈。
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农村改社区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水电、教育和医疗设施。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农产品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和扶持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组织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
再者,政府和社区应加强对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的投入和建设,满足居民们的需求。
最后,政府和社区应加强社区治理,建立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和回应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总之,农村改社区是当前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了该农村社区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本次调研报告对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报告首先介绍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意义和目标,指出农村社会治理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接着,报告概述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管理力度不足、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善、农民参与度不高等。
然后,报告详细分析了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运行情况。
首先,报告介绍了农村社会治理组织结构,并提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其次,报告分析了政府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包括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和监督执法等。
然后,报告探讨了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建议。
最后,报告强调了农民的参与和自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农民自治的措施。
最后,报告总结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建议包括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改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方法,为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6篇】
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6篇】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一:挣钱的辛苦整天在精品店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二: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
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
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
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调研报告
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为了深入了解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对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调研,并将详细报告如下。
一、背景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针对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和完善,以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多年,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障碍和挑战。
二、现状分析目前,在我国农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权责不清、职能分散、执行落地难等问题。
行政机构和农村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政策难以贯彻执行。
此外,目前的管理体制也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和有效性。
三、问题分析农村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贫困地区农村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存在部门职能交叉与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
四、目标与原则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权责清晰、高效协作的管理体制。
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则。
五、重点任务在解决农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上,应重点关注以下任务: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农村管理水平,加强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农村管理职能分工机制,划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
六、改革措施为了实现目标并完成重点任务,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强农村教育普及,提高农民素质;制定完善培训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管理人员培养;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减少部门之间的重复工作。
七、经济发展与农村管理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培育农村经济,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政府还应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八、社会治理与农村管理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机构,加强社区自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和谐稳定水平。
“村社合一“改革状况的调研报告
“村社合一“改革状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村社合一改革状况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村社合一”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村社合一”改革的实施情况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村社合一”改革的推进情况;2. 分析“村社合一”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总结经验和问题,提出建议。
三、调研方法1. 采访法:我们采访了相关村社负责人、农民代表、专家学者等,以获取详实的信息;2. 问卷调查法: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对受访者进行了调查,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3. 实地考察法:我们走访了不同地区的村庄,观察并记录了“村社合一”改革的落地情况。
四、调研结果1. “村社合一”改革的推进情况我们发现,“村社合一”改革在不同地区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些地区通过整合村、村委会、农民合作社等机构,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一些地区还进一步探索,推行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进展较慢,主要由于政策执行不力、财政支持不到位等原因。
2. “村社合一”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村社合一”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方面,整合村集体经济资源,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农民自治能力和村民参与决策的意愿,完善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调研结果显示,“村社合一”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各地推进不平衡;二是资金短缺,限制了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是村社合一后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改革的平稳推进;二是注重培育村社合一后的新型组织形式和机制,提高农村治理水平;三是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村社合一”改革的知晓和参与度。
五、调研结论“村社合一”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政协常委会2019年度工作部署要求,县政协渔农业渔农村和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对我县渔农村社区体制改革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深入渔农村实地走访,与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座谈,收集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社区村基本情况
经过2016年全市渔农村社区村体制调整后,我县除**社区因故暂时维持现状外,已完成其余所有社区村一体化组织格局构建。
调整后,全县不再保留“渔农村社区管委会”,设立社区村一体化的社区村委会29个,暂保留联村建社区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39个,设置便民服务站26个。
我县社区村一体化组织格局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 “一社区一村”更名:**等6个村民委员会通过“翻牌”完成社区村民委员会设立工作;
2. “一社区多村”分拆:**等6个“一社区多村”的下辖13个行政村完成社区村民委员会分设工作;
3. “一社区多村”撤并整合:**等7个“一社区多村”完成社区撤并整合;
4. “一社区多村”维持现状:**“一社区多村”维持现状。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社区村改革四种模式中直接更名和分拆的社区
村运行比较稳定,撤并整合和维持现状的社区村在运行中问题较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并村不并社导致权责不清晰。
本轮社区村体制调整后,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一些合并村内同时存在多个经济合作社。
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财务独立收支,合并后的社区村“两委”难以调用或提取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事实上取代了体制调整前原行政村的作用,造成了“村内有村”各自为政的现象。
由于合并后的融合度差,在社区村规划建设、项目资金分配、集体经济项目申报、村民宅基地审批、老年渔民生活补助等方面矛盾较大。
(二)对差异性大的村合并不妥当。
由于体制调整过程中限制了社区村设置总量,所以部分经济、地理位置差异性大以及思想未统一的村也硬性合并在一起,融合问题就自然变得难上加难。
比如**镇**社区村由原来的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来,存在经济不平衡、岙口分散、资源共享性差、难以融合管理的问题;再如**乡将原来的**村和**村合并为现在的**社区村,**村部分移民自温州,**村部分移民自**,生活习惯的差异与在合并问题上思想的不统一都不利于两村的融合和统筹管理,导致各种矛盾不断。
其他合并的社区村,同样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
(三)部分社区村便民服务点虚设。
本轮社区村体制调整,明确了“原则上不增加便民服务站数量”的规定。
乡镇在设立社区村便民服务站后,对再设便民服务点在人员保障上力不从心;社区村为便于
服务站工作人员两头兼顾,在考虑设立服务点的时候,往往无法满足非社区村所在地村民的要求。
如**乡奇观社区村,设立便民服务点后无法运行,反而造成村民办事“两次跑”的现象。
而**镇**社区村,其所辖四个岙口合并后因社区工作人员不足,未在四个岙口设立便民服务点,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
三、意见和建议
根据调研情况以及相关反馈,总体而言,调研组认为“一社区村一经济合作社”、“一社区村一便民服务站点”的模式最符合我县海岛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
对于合并后矛盾较突出的社区村,如****社区村、****社区村等,应拆分回原模式。
考虑目前社区村合并和村级换届刚刚结束,短期内不宜全面推进“一村一社区”改革,建议在下一轮换届时进行。
同时,在当前社区村体制调整的框架下,应加强社区村内部融合,强化统筹能力,维持稳定运行。
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完善村社的运行机制。
在渔农村股权改革基本完成的背景下,“一社区村一经济合作社”是最理想的模式。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对于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用于社区村公共设施建设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项目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和奖励。
二是要鼓励有条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之间进行兼并、重组,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强强联合”以及“强社带弱社”资源互补模式,提升村级经济实力。
三是结合我县实际,加快贯彻落实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股权流转相关政策。
(二)落实经济合作社章程。
根据《关于完善渔农村社区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舟委办发〔2015〕55号)的精神,村级集体组织要切实承担起渔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保障责任,集体经济收益要优先保障渔农村组织履职、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等公共开支。
因此,村经济合作社应当为村级组织履职提供必要的经费,合理安排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贯彻落实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确定合理的计提标准,从制度上解决社区村组织工作经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资金问题。
(三)优化便民服务站设置。
一是以村民办事便捷为目标,适当增加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编制,解决边缘村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
二是探索引进专业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在便民服务站开展便民项目服务。
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接收乡镇行政性服务管理事项委托,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自我服务。
四是根据实际需求,大胆创新,在现有基础上依托单位和家庭等设施设立便民服务点、便民服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