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机制建设初探
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一、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注重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融入实践活动中。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还可以通过讲座、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内容也应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推进信息化教学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推进信息化教学。
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实践教学的意义,随后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接着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和分层分类教学的实践探索,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评价。
最后总结了创新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总结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分层分类教学、案例分析、评价、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建议。
1. 引言1.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加强学生党性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和实施,对于推动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2 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并增强实践能力。
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创新机制探究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第4期 ·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22-04-21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2021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铸魂育人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创新机制研究”(2021SZKB07)。
作者简介:罗 静,女,江西南昌人,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卿 春,女,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高级实验师。
王游滨,男,贵州赤水人,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馆员。
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创新机制探究罗 静,卿 春,王游滨(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是关键。
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政课“课程融入、全面实践、文化传承、网络育人、教师赋能”五个维度一体化发展的教学创新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4-0030-04DOI:10 15958/j cnki jywhlt 2022 04 00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元、多样、多层次关联的教育体系,如何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思政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究高校思政教学“课程融入、全面实践、文化传承、网络育人、教师赋能”五个维度一体化发展机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实践,以及落实思政课程改革的“八个统一”提出建议。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推动高校“三进”工作急需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机制 在高校推进铸魂育人过程中,全面实施理想信念铸魂、实践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作者:陈默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1期摘要: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得到迅猛发展,以及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强烈冲击。
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理应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开拓创新,并为顺利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夯实根基。
基于此,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1.0670 引言新時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厚植治国理政的实践沃土,屡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大学生,并坚持立德树人。
因而只有坚持对大学生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塑造,高校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不断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在教育方式上更要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1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价值1.1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状况,在整体上是积极健康的,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但同时,由于每天接收来自网络与现实的大量信息,各种思想文化的逐渐渗透,使得一些消极思想被高校大学生耳濡目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比如“读书无用论”、拜金享乐主义等,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出现扭曲。
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自身行为的定向,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也是深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过程。
进而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三观”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转变个人思想中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地自我反省、思考与提高,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探析
想 、 力 、 为 等 多 个 方 面 , 有 整 体 性 而 非 单 纯 地 传 授 知 识 能 行 具 或培 养能 力 或 树 立 理 想 信 念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目的 还要 有 实践 性 ,给整 个 高 校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活 动 的 开 展 提 供 明 确 的依 据
过 程 和 学科 自身等 方 面进 行 创 新 以增 强教 学效 果 。
关 键 词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育 创 新 必 要 性
措 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创 新
思 想 政 治理 论教 育 是 高 校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 渠道 ” “ 阵 地 ” 也 是 帮 助 大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主 和 主 。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的重 要 途 径 , 过 多 年 的理 论 探 讨 和 教 学 实 践 , 经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绩 。 前 , 想 政 治 理论 教育 的环 境 、 当 思 内容 、 渠 道 等 都 发 生 了重 大变 化 ,高校 思想 政 治 理论 教育 T作 面 临 着 新 的机 遇 和 挑 战 。 高校 思 想 政 治理 论 教 育 只 有 寻 找新 的 切 人 点 , 力 走 创 新 之 路 . 能 进 一 步 增 强 教 育 的 实 效 性 , 能 真 努 才 才 正 把 党 中 央 对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要 求 落 到 实 处 。 新 时期 高 校 思 想 政治 理 论 教 育 创 新 的 必 要 性
与指 导 , 化 为 与受 教 育 者 的活 动 进行 协 作 的 方 法 。 转 ( ) 育过程创新。 二 教 1以学 生 为 本 , 化 师 生 关 系 。 . 优 教 育 者 的 角 色 必 须 转 变 ,改 变 传 统 的 教 育 中灌 输 与被 灌 输 、 服 与 被 征 服 的不 平 等 关 系 。经 验证 明, 征 当代 大 学 生 格 外 重视 教 师 的思 想 状 况 、 治 信仰 及教 师 的感 染 力 、 和 力 和 教 政 亲 学 的趣 味 性 。 在 实 践 教 学 活 动 中 要 形 成 良好 的 师 生关 系与 教 学 氛 围, 少 学 生 对 思 想 政 治 课 的反 感 心 理 , 高 思 想 政 治 课 减 提 程 教 育 的 实 效 性 ,就 必 须 要 求 思 政 课 程 的授 课 教 师具 备 科 学 的教 育 理 念 和 良好 的 职 业 修 养 ,在 不 断 加 强 自身理 论 素质 修 养 的 同时 , 尽 全 力 地 掌 握 并 运 用 先 进 的 教 学 理 念 、 学 手 段 . 竭 教 在 师 德 上 和 人 格 上 、 学 水 平 上 吸 引 学 生 。 得 学 生 的 爱 戴 教 博 教 师 不 仅 是 知 识 的 传 授 者 . 生 学 习 的引 导 者 . 且要 成 为 学 学 而 生 的 顾 问 , 换 意 见 的参 与者 , 助 发现 矛盾 而不 是 拿 出真 理 交 帮 的人 。 教 学 中要 充 分 发挥 学生 主体 性 , 进 学 生 全 面 和谐 发 在 促 展 。也 就 是 要 密 切 关 注 学 生 的 思 想 动 态 ,针 对 当前 的现 实 矛 盾 、 点 问题 和 敏 感 问 题 , 导 学 生 用 马克 思 主 义 的 立 场 、 热 引 观 点 、 法 去 分 析 问 题 和 解决 问题 。 方 2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育 内 容 既 要 突 出政 治 性 . 要 注 重 层 . 义 次性 。 由于 当 前 国 内 、 国际 政 治 形 势 的 不 断 变 化 . 出政 治 性 就 突 是 要 进 一 步加 强 党 的 基本 理 论 、基 本路 线 和 基本 纲 领 教 育 和 马 克 思 主 义 世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教 育 , 当代 大学 生 意 识 人 价 使 到 自己 肩 负 的重 任 , 也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最 高层 次 的 目标 。 这 该 层 次 具有 方 向性 和抽 象 性 , 此 , 因 如果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育 的 重 点 放 在抽 象 的 理论 层 次 就很 难调 动起 广大 学 生 学 习 的 自觉 性 , 须 经 过 具 体 化才 能直 接 作 用 于 教 育对 象 从 实际 操 作 层 必 面 讲 , 是 要 将 现 实 生 活 提 出 的 、 大学 生 普 遍 关 心 的 重 大 理 就 广 论 和 现 实 问题 作 为 讲 授 的重 点 。教 师 凭 借 对 既 有 理 论 的 透 彻 理 解 和 对现 实 问题 富有 穿 透 力 的解 释 .帮 助 学 生 实 现 抽 象 理 论 与 现 实 问题 的有 机 结 合 ,解 决 长 期 困扰 着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学 因脱 离 实 际而 使 学 生 缺 乏 兴 趣 的 问题 。这 就 要 求 在 确 定 讲 授 内 容 前 , 利 用 开 座 谈 会 方 式 、 样 调 查 方 法 、 入 访 谈 的 要 抽 深 方法 对 广 大 学 生 进 行 意 向调 查 ,并 将 学 生 的 意 见 有 机 地 整 合 到 现有 的教 学 内容 体 系 中 。 3教 育 方 式 、 段 的 创 新 . 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根 ¨ 的 是 帮 助 学 生 { 疆清 思 想 疑 惑 . 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素之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各个要素的联结点的载体,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媒介,与教育渠道、途径、方法、方式密切相关,作为教育目的、任务、目标与内容的实现手段与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传输、互动、检验和增效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传统形态1.1课程载体课程载体是指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对高校而言,教学活动是大学生的主导活动,因而课程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的主导载体。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受教最广、最快、最直接,然而正因为课程载体的直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1.2大众传播载体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仅仅是广播、电视以及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
它们是传统的人们了解国家和社会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
然而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看报看书的平台仅局限在图书馆,电视也难看到,最常接触的广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很难保持教育的持续性。
所以,这些载体在高校环境下,优势并不明显。
1.3管理载体高校管理载体是指将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具体化为学校的行政命令、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方式,以规范和指导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活动过程。
如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宿舍管理等。
大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对他们的管理,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倾向和习惯,能够克服说服教育的“软弱”,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但是,管理载体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在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弹,产生严重后果。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现实要求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流行文化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说教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已逐渐使人们感到厌烦和疲惫。
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越发严峻,对于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课题,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围绕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多元化、开放性、积极性和适应性。
多元化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政治理论等内容,还应包括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社会现象等多方面内容。
开放性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国际接轨,吸收多元文化和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
积极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鼓励学生探索真理,勇于创新。
适应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的特点相适应,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
1.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以政治理论和思想史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需要将课程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范围。
可以加入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社会现象等方面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
还可以积极引入新思想、新理论,帮助学生探索自己对于思想政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例如通过网络教学、慕课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并且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鼓励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中进行创新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方式创新探索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方式创新探索▍消防员学校基础部 孟 淼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是当代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内在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学校强化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可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
为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综合水平有效提升。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方式创新的必然性(一)意识形态教学需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思想意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在学生日后工作中指导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要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将其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意识形态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教师必须对其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完成意识形态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需求思想政治类课程的理论性极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极易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这会降低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同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教学的实际效用无法发挥。
学校的其他课程任务较重,思想政治类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教学,实践教学在多数情况下会被忽略,即使进行也不系统、不全面,无法让学生消化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
只有创新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方法,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提升教学效果的需求从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来看,其教学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低。
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侧重于理论教学,课堂的整体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极低。
此外,理论教学中师生间互动极少,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高谈阔论,过于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无法理解或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降低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方式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路径王雷荣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路径王雷荣发布时间:2023-05-11T08:03:16.54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期作者:王雷荣[导读]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要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就需要积极探索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改善和提升,为学生未来获得高质量职业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保障机制引言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已经逐渐传播到高校学生的生活当中。
对此,在这一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时,应该站在大学生认知角度,帮助大学生体会中国伟大思想文化所蕴含的深刻理念,从而培养高校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以及政治观念,由此促进其健康未来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价值1.1为学生个体提供价值引领和价值导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在社会上多种复杂信息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造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个别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出现了社会异化感的情况,也有一些学生产生了自我价值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这些问题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在高校中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科学的设计教育内容和教育指导模式,能够形成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和价值导向系统,有助于引发学生对自我价值定位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还能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疏导情绪,使学生更好地应对人生挑战,真正探寻自我精神归宿,真正助力高校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1.2促进高校学生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发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随着媒介的融合,大众传媒转变为新的社会信息传播力量,而多元化、复杂化信息的传播,也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大众传媒信息的传播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政治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性力量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摘要: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
现在人们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内容都走向多样化、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控制高校现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和新的机制,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对其他创新活动起着制约作用。
教育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的各种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明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是一个国家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的集中体现,它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要的核心问题。
1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价值核心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位任务,要努力在全校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通过有针对性的、有高校特色的、经常性的工作,落实到引领高校和谐进步,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创新与继承要统一,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继承,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本。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才是我们行动的动力,才是我们始终要继承和坚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机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l 党 作的 要 学生 建工 重 意义
1 .学生 党建 工作是开展 大 学生 思想政 治麓育的
和接班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建和思 学生思想道德 素质、政治素质 ,完成高校根本任务的重
想政治工作充分表明 , 加强大学生 的党建工作是提高大 核 心 与灵 魂
养 目标 , 须 在 思 想政 治 上加 强 对 学 生 的 引 导 、培 养 、 作 观念较 差 、心理素质 欠佳 等 问题 。 必
教育 ,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 通过 多 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
2 学生党 员质量有待提 高 .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的规模不断加大,I时也 出现 了 亩 = I
的 长效 机 制 ,并 通过 学 习研 究推 进 组 织上 的 空 前 团 结 ,这 是 整 风 学 习 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性修养。
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 ,不断提高党 把着 眼点放在提高全党 的马克思主
员干部的执政水平。
作 为 中 国共 产党 历 史 上第 一
义 水平 、增强党 员干部 的党性修养 次 普 遍而 深入 的马克 思 列宁 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运动的源泉 ,其经验 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而延安整
要在工作 、生产之余挤出时问学习。 主义来武装广大党员,使广大党员 延 安 整风 运 动 的经验 对建 设 马克
当前也要发扬这种刻苦学习的作风 , 树 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思 主义 学 习 型政 党具 有重 要 的意
努 力学 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观 ,形 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而崇高 义 和 启 示 。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探讨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探讨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高校、国家重视,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还是积极健康的,但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加快了大众化速度,而且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大学生出现思想政治状况,呈现明显的个体化和多元化特点。
另外还受网络的信息化及普及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影响。
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方法、理论,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应运用创新改进和加强薄弱环节,创新并加强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以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紧迫性;挑战教育部门一直很关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后效果显著,但目前面临严峻挑战,如:社会消极信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消极影响等等。
急需改进创新传统的教育体系、经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一)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内容首先,要探究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渠道、空间,不断创新。
如:发挥好校园文化和党团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作用;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传播先进文化;开辟新的实践领域,实践中实现教育目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除此之外,更应结合国内外形势,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重点和热点问题。
指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是非辨别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并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形式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加剧,给大学生带来很大压力,心理变得复杂多变异常,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加强教育管理,可借助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大学生有勇气面对困难,抵抗压力,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一是建设以辅导员为主的专业的骨干心理咨询教师,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二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岗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心里健康辅导,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控制力。
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①孙旭媛(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在新时代,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价值不断丰富完善,这就要求高校应坚持不懈在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相关环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融合统一。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未能与国家政策方针导向及时有机结合,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二是创新创业指导专业师资短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法单一,指导帮扶不到位。
因此,深化“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借助学科一流教师,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学科背景探索“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有效避免单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创新创业教育的空洞性、虚泛性及过于理论性,进而发挥两者间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形成协同效应[1]。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的“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立足“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包括“大思政”体系中的思政课程、学科思政、实践思政、组织思政、网络思政等多个维度。
狭义的“课程思政”则对应在各类非思政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将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历史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相关元素和价值观有机结合,从而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
本文聚焦讨论狭义的“课程思政”。
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一、引言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
因此,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的具体措施1. 创新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思政课中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3)翻转课堂: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答疑,实现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2. 丰富教学内容(1)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关注国内外时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2)融入文化传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3)关注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教师交流: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三、实践案例以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该校采取以下创新措施:1.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创新探析
归宿 ,致力于 “ 六度”——整合度与参与度 、自
由度与 亲合度 、练 习度 与 延展度 研究 。 ()优化 教 学 目标 ,整合 教学 资源 。优 化 知 1
识 与能 力 、过 程 与方 法 、情 感态 度 价值 观 三个 维
力 ,创造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和谐氛 围 。为此 ,要克 服传 统教学 “ 教师 为 中心 ” 的弊 端 ,强 调师 生共 同主 体性 的发 挥 ,注重 学 生 自身 感 受 和 体验 ,融 学 生 的个 性 、多元 化 于教 学 中 ,
内的知识 、书本知识与相关实际有机整合 ,把教 学 新知 识与 学生 的认 知实 际相 整合 ,把 合理 表 达
从 。把 争辩 引进 课 堂 ,鼓 励 学 生 的 “ 见 ” 创 ,尊
作者简介 : 健美 (9 9 )女 , 李 16 一 , 江苏泰兴人 , 副教授. 基金项 目:0 9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创新研究》 s s 2 0z 【 ) (G Y 关 键词 :高校 ;思想政 治课 教 育 ;创 新 ;效 果
中国分 类号 :G 4 6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码 :17 — 1 2 2 1 )4 0 1 — 3 6 1 0 4 (0 0 0 — 0 2 0
对 大学 生进 行思 想政 治教 育在 高 校教 育 教学
教学 目标 的研 究 ,课堂 教学 过程 模式 、技 巧 、主 体性 研究 ,教 学效 果 的演 练研究 。课 堂 教学 应 以
度 ,即扩大 学生想 象 的空 间 ,鼓 励 学生 的求 异思 维 ,培养 其 个 性 ,以 教 师 的职 业 素 养 和 人 格 魅
优化 教学 目标 和 过程 、提 高教学 效 率为 出发 点 和
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新时代,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和社会变化的趋势,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和实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以时代需求为导向,积极拥抱新科技,推动教育环境的变革,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一、以时代需求为导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以时代需求为导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身心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成长需求等等。
在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发挥学习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应该更加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练就更加全面的素质,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以满足学生丰富多样的需求。
二、积极拥抱新科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还需要积极拥抱新科技。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互联网、移动设备、智能课堂等先进科技手段的优势,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活泼。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网络辅导、在线交流、微信答疑等,让学生更加接近社会。
三、推动教育环境的变革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还需要推动教育环境的变革。
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更加注意,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打造积极向上、善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在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学生将会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整体的素质水平。
四、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还需要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对教学过程标准和评价机制的制定和落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完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同时还可以获取新时代社会的最新信息,形成深入实践的能力和特点。
五、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还需要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的根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一项根本工作,是高校育人的生命线工程。
它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与保障,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大事。
长期以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六号文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1.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传播者,也是创造者。
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
因此,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去。
我们应审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扩招、异地办学、贷款征地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也初显出来,大学生就业、特困生、学生心理、教学质量等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当前高校稳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摘要:高校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除了具备优秀的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将主要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创新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当前国际、国内形式不断变化,尤其是在像新疆这样的西部地区,这里少数民族聚集,学生中民族文化差异明显,这些因素无疑对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保持自身的教育活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以提升人才的全面素质为目标,充分做好自身的创新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机制、手段,不断提升思想教育水平。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的政治地位。
但是,这种地位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国家的重视上,而是应该认真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其实效性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出来,从而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旺盛活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1.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目标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也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紧密地联系起来。
努力培养学生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相互统一观念;树立学生对社会规范与个性培养充分结合的正确认识;确立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水平全面、综合发展的观念。
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需要进行创新。
教育过程,不仅要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更应该努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究①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究①张芷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高校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助力高校的内涵建设以及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和高效化发展。
通过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面对重重现实挑战,新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更要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以及思政教学的改革思维,以此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增进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解决高校学生在成长阶段面临的思想困境,展现高校思政教育对高校育人体系构建和学生综合实力提升的实践价值。
一、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教学和育人的双重功效,因此,高校思政既要明确思政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也要重视思政育人体系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在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不够、突破创新和价值塑造不强以及体系构建和运行成效不足等问题,需要不断延伸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多元维度,推动高校思政格局的体系建设,提升高校数字化思政的实践思维,形成高校思政育人的工作实效。
(一)高校思政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在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十分重要,作为贯穿人一生的教育,高校思政教育顶层设计方向的确立对创建高校思政队伍协同合作平台以及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各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学科化特点突出、理论性较强,并且对学生在考试、考察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普遍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高校思政教师系统化地教授知识点、规范化地强化技能点、精细化地梳理着重点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抓住思政理论的本质联系实际,形成思政知识专题讲解、建立学生思政网格化思维的能力。
现阶段,我国一部分高校的思政工作并没有得到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也缺乏一定的判断意识形态发展的能力[1]。
另外,仅仅流于表面形式、缺少实际典型的思政教学,以及单单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不注重学生思想感受和课堂体验的课程教学,并不能达成高校思政育人实效,反而会造成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完善,思想认知不及时等问题,不利于高校学生正确“三观”的发展与引领,进而导致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与落实中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与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机制建设初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文化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变化,高校在各个方面经受着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成为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也成为了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机制、目标机制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机制、教学方式机制和评价机制入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机制建设[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机制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为各国进行资本和商品贸易的往来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方式,来达到文化影响或文化控制的目的。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旧推行其“西化”、“分化”的图谋,用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不断地渗透和侵略。
如今还利用网络信息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网上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这一系列行径致使其他民族文化安全受损,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用下降,文化危机在部分学生中产生。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使得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消极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趁机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某些道德失范现象和个人主义现象在当代高校校园中频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也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三)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的普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的广泛普及,高校大学生可以进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选择和接受外界信息的自由度极大,甚至难以控制。
而网络信息又普遍存在着色情、暴力、迷信等垃圾文化和一些反动组织散布的危及社会稳定的反动言论。
这些不良信息数量之多,感染力和煽动性强,使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难辨真假,极易在无形中受到侵蚀,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趋于复杂化。
如何抵御网络空间中的消极、颓废、错误甚至反动的思想和信息,传播正确、积极和健康的文化,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重点。
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一)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文化意识被“西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遭到冲击以及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被淡化等新挑战,新问题。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主动走教育创新道路。
(二)改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途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交融、冲击和碰撞,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使大学生树立了竞争意识、自立意识、成才意识和创新意识,丰富了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元文化的涌入和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消极现象。
这就需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地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从而培养出社会主义信仰坚定、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一系列新变化、新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当今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机制,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具体而言,就是使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教学与科研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始终充满生命力与感召力,才能使其在整体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优势话语、优先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建立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教学与科研制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的途径(一)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主体机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的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建设中,首先要切实尊重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地位。
作为教育主体的广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强迫”、“改造”的观念,通过理论教育和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作为教育实践另一方参与者的学生,则需要尊重教师的引导作用,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真正发挥主体参与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形成自觉接受教育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过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变“填鸭式”的消极单向传递信息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变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其次,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接受主体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必须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个人需要、个人利益结合,更具实效。
为此,就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政治的主体性,注重从外部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观念的束缚,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要求和学生个性特点结合起来:高校老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维护学生权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目标和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崇高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首先要坚持高校在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上的主阵地作用,通过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思想性强、内容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正确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其抵御不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实地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科学方法论来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理论教育使其理解和掌握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对接受主体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出的要求。
高校政治教育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是随着新的理论成果的不断产生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并保证了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为此,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及时吸取优秀的理论成果,对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做出新的分析和总结,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这些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单纯地抽象理论说教更容易被接受主体认可,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理论说服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次,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层次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群体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尊重差异,避免由于教育内容重叠而导致不同学生群体对教育内容的反感和排斥。
如此既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受教育主体的需要和认知能力,避免重复教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机制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思政教育要针对其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其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为此,在教学方式上应创新教学方法,变单纯灌输式教育为师生共同参与式,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对教育内容认识的正确性,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使教育内容在其意识中得以内化,实现理论教学的目的。
这种主体模式下的教育过程,既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过程的实施引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要,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在其他理论的成果,如模仿理论、替代强化理论、助人自助理论等的引导下,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方法的创新开辟新的道路。
(五)完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机制众所周知,教学评估机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功效。
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往往重分数,轻积累;重结果,轻过程;重师评价,轻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开放式评价;重静态评价,轻动态评价。
并且具有一定的间接性,既无法考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正确反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化程度从而难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导致学生的价值观的扭曲和判断能力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大大减弱。
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一方面要制定全面、整体和极具可行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多维的、互动的指导性评价。
在评价范围上,既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考察其思想品德、能力技能情况;在评价标准上,要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转向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