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教案
吴文化教案
第一课家在江南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的含义。
2.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3.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环境。
4.了解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与吴文化的关系,以及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5.交流吴文化地区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和诗歌。
6.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江南”的含义。
2.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环境。
3.交流吴文化地区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和诗歌。
三、教学准备:挂图四、教学过程(一)引言1.教师提问:我们属于什么省份?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我们生活在哪个部分?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在长江南岸,上海和南京之间,有四个珍珠般熠熠闪光的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
(二)江南好地方1.教师讲解: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丽的山水风光、发达的经济、聪慧勤劳的人们。
2.学生完成“试身手”中的两道题,同桌交流。
(三)长江三角洲1.学生自学课文中对长江三角洲形成的描绘。
2.教师提问: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环境?3.学生回答:地理特征:低平。
气候特征:湿润。
自然环境:优越。
4.学生完成“考考你”。
(四)锦绣江南学生自学“知识窗”,了解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与吴文化的关系,以及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五)课外拓展学生交流吴文化地区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和诗歌。
第二课烟雨江南一、教学目标1.掌握江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2.了解南北的气候差距。
3.了解江南地区的降雨特征以及“梅雨”的含义。
4.了解江南气候与苏南旱涝灾害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江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2.了解江南地区的降雨特征以及“梅雨”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挂图四、|教学过程(一)引言1.教师板书书中古诗。
勾践灭吴教案的应用与实践
勾践灭吴教案的应用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史实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勾践灭吴的故事中汲取勇敢、智慧、忍耐等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勾践灭吴的背景:吴越两国的地理位置、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2. 勾践灭吴的经过:吴越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勾践如何策划反击和实施复仇。
3. 勾践灭吴的结果:吴国的衰落和越国的崛起,勾践称霸江淮地区的历史地位。
4. 勾践灭吴的启示:从勾践的勇敢、智慧、忍耐等品质中提取有益于现代社会的教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勾践灭吴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勾践灭吴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勾践、文种、伍子胥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勾践灭吴的启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史》等有关勾践灭吴的章节。
2. 课件:勾践灭吴的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关于勾践灭吴的文献资料、学术研究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勾践灭吴的背景:介绍吴越两国的地理位置、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 分析勾践灭吴的经过:详细讲解吴越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勾践如何策划反击和实施复仇。
2024年语文教案-勾践灭吴
2024年语文教案-勾践灭吴教案章节:一、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勾践灭吴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2. 使学生熟悉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长期互相争斗。
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后来越国逐渐恢复实力,最终灭掉吴国。
2. 主要人物:勾践、夫差、文种、范蠡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吴越两国的纷争。
2. 讲述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的过程,强调勾践的忍辱负重。
3. 介绍勾践在越国恢复实力的过程中,如何重用贤才、发展经济、壮大军队。
4. 分析勾践灭吴的决策过程,让学生了解勾践的智勇双全。
5. 讲述勾践灭吴后的成果,以及勾践的治国理念。
教案章节:二、重点词汇解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
【教学内容】1. 重点词汇:投降、忍辱负重、重用、发展、壮大、决策、智勇双全、治国等。
2. 词义解析:结合故事情节,解释重点词汇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列出故事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自主查阅词典,了解词义。
2. 针对难理解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体会重点词汇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4. 进行词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句子构建。
教案章节:三、故事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勾践灭吴的过程。
2. 分析角度:勾践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人格魅力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总结勾践灭吴的过程。
2. 从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人格魅力等方面,分析勾践在故事中的表现。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勾践的优点和不足。
4.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交流。
教案章节:四、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024年语文教案-勾践灭吴
2024年语文教案-勾践灭吴教学目标:1. 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教学重点:1. 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勾践灭吴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PPT。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勾践灭吴?为什么勾践要灭吴?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学生标记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做好笔记。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教师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勾践灭吴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历史调研,深入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勾践灭吴的背景和过程,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勾践能成功灭掉吴国?”“勾践灭吴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事件?”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和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分享答案。
3.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对勾践灭吴的背景和过程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七、对比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对比分析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勾践灭吴与其它历史事件有何不同之处?”“勾践灭吴的意义和影响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和历史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分享答案。
课堂复习教案:勾践灭吴
课堂复习教案:勾践灭吴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勾践和吴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故事传说。
2.了解勾践灭吴的经过及影响。
3.对春秋时期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
2.勾践灭吴的原因和经过。
3.勾践灭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从文献记载中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2.正确理解勾践灭吴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3.综合分析勾践灭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环节1.引入通过展示吴越古国的地图、文物和简要历史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时期的政治地理,加深对勾践灭吴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内容(1)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引导学生通过文献记载,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形势,包括分封制度、国家间的同盟与对立、军事战略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为后面理解勾践灭吴事件的背景做好准备。
(2)勾践灭吴的原因和经过引导学生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原因和经过,包括吴越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对峙、勾践组织起义和发动战争的历史过程,为学生理解勾践灭吴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奠定基础。
(3)勾践灭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勾践灭吴事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包括促进中原王朝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和贡献、对历史形象和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3.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就勾践灭吴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和互动,让学生能够自主理解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文献材料的自学,撰写一篇勾践灭吴的读后感和笔记,以便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估1.了解勾践灭吴的相关知识和历史事件的背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和表达。
2.理解勾践灭吴的经过和意义,能够准确分析和阐述相关内容,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评价和思考。
3.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历史和文化的修养和素质。
《姓氏歌》教案(实用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姓氏歌人教部编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
会写“姓”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3、能运用“加一加、借助偏旁法、组词法”三种识记姓氏汉字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激发学生主动识记姓氏汉字及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姓、氏、李、张、吴”五个字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正确美观地书写“姓”字;渗透汉字文化。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识记姓氏汉字,介绍自己的姓氏。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词卡。
2、信息技术资源:PPT、视频、音频、微课、网站链接。
【教学过程】一、儿歌导入,激发乐趣1. 播放《百家姓》儿歌。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咱们一起去听听吧!师:刚刚这首儿歌中藏着许多姓氏,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姓氏有关的课文——大家齐读课题《姓氏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百家姓》儿歌视频,能够让学生对姓氏文化产生兴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2.揭示课题,随文识字:“姓”、氏(1)读准音(强调“姓”的后鼻音,“氏”的翘舌音)。
(2)交流识记方法。
(“姓”加一加,“氏”数笔画法或减一减)(3)师:其实姓氏里面还藏着学问了,咱们一起去听听吧!(播放微视频。
)(4)现在,我们说姓氏其实就是“姓”的意思。
那除了“姓氏”,你还能用“姓”字组别的词吗?(百姓、姓名、贵姓、异性、单姓、复姓)。
(5)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现在咱们一起来写写“姓”吧!师:(播放“姓”字动态笔画)先来观察“姓”,怎么才能写得美?生:左右结构的字要观察清楚,这里“姓”字左右差不多大小,写起来要左右匀称。
特别注意:女字旁的横倾斜而且不能出头。
师:伸出手,我们跟着电脑演示写两遍。
生书空。
师:现在请你在语文书上把这个字描红,然后正确、美观地写一个。
学生互评,师生共评(运用交互资源展评学生书写)。
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阅读,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分析勾践灭吴的战争过程。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勾践灭吴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如勾践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等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和平,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勾践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等品质。
2. 教学难点:(1)勾践灭吴战争过程的地图分析。
(2)对勾践灭吴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史料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
2. 地图分析:运用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勾践灭吴的战争过程。
3. 小组讨论: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勾践灭吴的历史意义。
4. 讲授法:教师讲解勾践灭吴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史料阅读:让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
3. 地图分析:展示勾践灭吴的战争过程地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勾践灭吴的历史意义。
5. 讲授法:讲解勾践灭吴的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绘制勾践灭吴战争过程的思维导图。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勾践灭吴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给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史料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史料阅读和地图分析环节的表现,检验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观点阐述等方面。
4.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如思维导图、历史小论文和建议调查报告,评估他们的知识运用和思考深度。
教案新(吴)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济宁学院附中吴 现 海一、内容标准“一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本课程落实的内容标准属于“成长中的我”层面中的“学法用法”部分,主要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自我保护的方法技能和必要的法律帮助。
从内容标准要求上看,对于自我保护的方法技能强调的是“学习”,而法律帮助的方式途径要求是“知道”,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区别对待。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态度。
(二)能力: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知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三、教学内容分析“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是第七单元第十六课第二个项目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敢于和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本项目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项目由引言和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教材安排的两个层次从不同角度向学生介绍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一层次讲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或意外的伤害时,如何运用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保护自己免受不法侵害;第二层次是讲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后,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一方面要靠智慧,另一方面要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项目在内容结构上分为紧密相联的两部分,其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是教学重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教学难点。
勾践灭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勾践灭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勾践灭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勾践灭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背景介绍: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物等知识,以及众多有名的历史事件。
而勾践灭吴则是一次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历史上,重大事件往往成为后人研究和思考的主题,因此学生学习勾践灭吴的历史事件值得推荐和鼓励。
下面阐述一下教学设计及其重要性。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勾践灭吴学案的历史事件,所涉及到的人、事、物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勾践灭吴学案的相关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历史背景:学生应该知道勾践灭吴事件发生的背景,即东周时期,吴越两族大战,吴越两族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小国。
在这个背景下,战争爆发,勾践奋起反抗吴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2)相关人物:学生应该知道勾践、夫差、范蠡、苏秦、张仪等有关人物的地位、姓名、经历和作用等。
3)相关文化:学生应该知道勾践灭吴事件对中国传统文化、文物、传统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3.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勾践灭吴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式:1)了解并回答问题:提出相关问题并教授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然后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和答案。
2)观察、熏陶和体验:教师通过文化、文物、图片等多种展示形式呈现,让学生观察、熏陶和体验,深入了解勾践灭吴事件的具体历史流程和文化背景。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实际历史事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文化沉浸体验,完成相关的研究和功课。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对于历史背景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文字讲解等在课中展示。
2)对于相关人物的介绍,教师可以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介绍并交流。
《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
《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姓氏歌》教案篇一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1、师生谈话,互相介绍自己姓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说说自己姓什么。
2、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
3、跟老师朗读课题,注意“姓”的韵母是后鼻音。
1、我会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小组合作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
相机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指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找一找课文,圈出“姓”。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1)小组内抽读生字,不认识的,互相帮助,看谁记得牢。
(2)小组内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进行评议。
(3)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三、诵读课文,领会感悟(用时:15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组织拍手游戏进行问答,指导背诵。
3、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运用课后“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练习题中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别人的姓。
(可以用把字拆分部件和组词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介绍。
5、引导学生质疑。
认识复姓。
6、指导学生朗读,知道省略号表示什么。
7、总结。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师生进行拍手游戏,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句子来介绍。
(先小组内,再班内交流。
)(1)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2)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5、认识复姓,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复姓。
6、了解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复姓。
7、齐读,背诵。
3、读一读下面的名字,圈出名字中的姓。
姓氏歌教案(优秀5篇)
姓氏歌教案(优秀5篇)教学重难点篇一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姓氏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
(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
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口天——()子小——()言午——()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共()画;什:,共()画;国:,共()画;方:,共()画;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
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词汇,如“越国”、“吴国”、“阖闾”、“夫差”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了解勾践灭吴的因果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忍辱负重、艰苦奋斗等品质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勾践的形象和夫差的形象。
2. 教学难点:勾践灭吴的因果关系分析。
史料的解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勾践和夫差的形象。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勾践灭吴的看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史料、图片等。
历史地图:展示越国和吴国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践灭吴的背景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分析勾践和夫差的形象,强调勾践的团结、忍辱负重、艰苦奋斗等品质。
3. 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和价值。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勾践灭吴的因果关系。
4. 课堂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小组发表对勾践灭吴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2. 让学生查找相关史料,进一步了解勾践灭吴的背景和经过。
3. 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谈谈对勾践灭吴的看法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史料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环节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和作文:评估学生对勾践灭吴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年级上册教案吴婷婷
三年级上册教案吴婷婷一、第一章:认识数字1-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读写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1-10的读写,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进行认知。
3. 教学步骤:a. 引入数字1-10的概念,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b. 引导学生读写数字1-10,反复练习。
c. 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练习,如1+1、2+3等。
4. 作业布置:回家后练习数字1-10的读写,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二、第二章:认识字母A-G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字母A-G的读写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单词拼写。
2. 教学内容:学习字母A-G的读写,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进行认知。
3. 教学步骤:a. 引入字母A-G的概念,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b. 引导学生读写字母A-G,反复练习。
c. 进行简单的英语单词拼写练习,如apple、cat等。
4. 作业布置:回家后练习字母A-G的读写,并进行简单的单词拼写练习。
三、第三章:学习词语“早上好”、“下午好”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词语“早上好”、“下午好”的读写能力,能够正确运用。
2. 教学内容:学习词语“早上好”、“下午好”的读写,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认知。
3. 教学步骤:a. 引入词语“早上好”、“下午好”的概念,进行情境模拟。
b. 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早上好”、“下午好”,反复练习。
c. 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如“早上好,老师”、“下午好,同学们”。
4. 作业布置:回家后练习词语“早上好”、“下午好”的读写,并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四、第四章:学习颜色词语“红色”、“蓝色”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颜色词语“红色”、“蓝色”的读写能力,能够正确运用。
2. 教学内容:学习颜色词语“红色”、“蓝色”的读写,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进行认知。
3. 教学步骤:a. 引入颜色词语“红色”、“蓝色”的概念,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b. 引导学生读写颜色词语“红色”、“蓝色”,反复练习。
识字“赵钱孙李吴陈夸”教案
识字“赵钱孙李吴陈夸”教教学目标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
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步骤: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吴正宪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吴正宪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引言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传统宗教。
其中之一就是道教,而吴正宪角则是道教信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本篇文章旨在对吴正宪角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探索其在道教信仰中的地位和作用。
什么是吴正宪角1.吴正宪角的来源吴正宪角,一般简称为吴角,是道教中特定仙人的角色。
吴角是吴王的后人,传说中拥有很高的道法修为,在道教信仰中地位较高。
2.吴正宪角的特征吴正宪角通常被描绘为一位仙人,头戴道冠,身穿道袍,手持宝剑。
他的形象代表着高尚、威严和智慧。
吴正宪角在道教中的地位1.吴正宪角的历史地位吴正宪角在道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是道教教派中的一位重要神灵,被尊奉为道教信仰的首领。
吴正宪角的名字也出现在许多道教经典和文献中,说明了他在道教发展中的重要性。
2.吴正宪角的职责吴正宪角被认为是道教信仰中的守护神,负责保护人类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
他也被视为道教教派中的权威人物,负责传授道法和指导信徒修行。
3.吴正宪角的教导吴正宪角教导信徒要恪守道教的原则和教义,追求道德修行和精神升华。
他鼓励信徒勤奋修行,去除心灵中的杂念,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觉醒。
吴正宪角的教案内容1.道教教义概述吴正宪角的教案首先会对道教的基本教义进行概述。
道教强调追求与天地自然融合,追求道的真谛。
吴正宪角会解释道的本质和意义,教导信徒如何通过修行和悟道来达到内心的圆满和超越世俗纷扰。
2.道教修行方法介绍在吴正宪角的教案中,会详细介绍道教的修行方法。
这包括炼丹、行功、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
吴正宪角会向信徒传授实用的修行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领悟道的奥义。
3.道德指导与人生智慧吴正宪角的教案还包括道德指导和人生智慧的传授。
他会阐述道教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教导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善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提供应对困境和迷惑的智慧和方向。
吴正宪角的教案的意义和影响吴正宪角的教案对道教信徒和道教教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吴正宪角的教案使信徒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制作勾践灭吴教案,提升教学效果
制作勾践灭吴教案PPT,提升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
而在制作多媒体教学工具中,PPT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也是最为简单易用、应用广泛的一种。
如今,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他们越来越喜欢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学习。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这些多媒体教具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呢?下面,本文就从制作勾践灭吴教案PPT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打造一份优秀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的明确在制作勾践灭吴教案PPT之前,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确立教学目的。
因为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清楚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避免迷失在制作PPT的纷繁细节中。
二、PPT排版与设计在制作PPT时,排版与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简洁而大方的设计风格,同时注意颜色的运用,避免出现不和谐或引起视觉疲劳的现象。
1.布局设计在布局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树状结构、线性结构、随机结构等方式,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同时,在布局的同时,还要注意字体大小与字体颜色的搭配。
2.图片插入在向PPT中插入图片时,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来选择。
可以采用直观、有视觉冲击的图片,或者是生动活泼、具有情感色彩的图片,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声音与音乐运用声音和音乐是PPT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它可以让整个PPT更加生动、精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
1.录制声音在录制声音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录音,然后将录音文件导入到PPT中。
同时在录音之前,也需要做好有关音频声效的准备和规划。
2.添加背景音乐在PPT制作中,背景音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可以通过音乐来塑造整个PPT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教学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背景音乐时,音量大小的把握和音乐类型的合适性也是需要考虑的。
教学设计:如何有效复习勾践灭吴教案?
教学设计:如何有效复习勾践灭吴教案?勾践灭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争故事。
在教学中,复习该教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战争史的了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
本文将针对勾践灭吴教案的复习内容和要点,介绍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计划。
一、复习对象及教学目标勾践灭吴教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历史事件,复习教案对于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重构、政治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勾践与吴王夫差的来龙去脉,了解双方之间的战争经过和具体战术。
2.掌握勾践灭吴的具体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复习方法1.故事口诀法通过唱歌、背诵的方式,形成教学口诀,可以帮助学生把勾践灭吴的故事记牢,口诀可以丰富教案的内容、加强视觉的刺激、促进记忆的巩固。
2.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试图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故事的含义。
然后让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解释,促进不同学生思想的碰撞并产生新的思考。
3.视频演示法通过提供电影、动画等视觉资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历史事件,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4.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学生扮演勾践、吴王夫差、武士、大臣等不同角色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影响、过程和结局。
三、教学设计1.复习前期阶段在教学复习前,建议老师提前布置相知阅读、绘画、口述、问答等多种方式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对勾践灭吴教案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先进行个人思考,和整理并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点,调动学生的思维。
2.复习中期1)回忆资料学生通过组织自已现有的知识点、逐条记下期望出现在这个教案复习中的知识点,并在回忆中找到需要加深的理解和欠缺的知识点。
2)检验资料是否正确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所记住的知识点做出检查和纠正,提供和这个教案有关的、最及时的、和起始思考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对勾践灭吴教案重新认识。
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学生能够分析勾践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勾践灭吴的历史事件。
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法,评价勾践的策略和智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并尊重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学习勾践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勾践灭吴的历史经过及勾践的形象特点。
勾践灭吴事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勾践的心理变化及其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如何评价勾践的策略和智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为课堂讨论提供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勾践灭吴的相关内容,了解历史背景。
搜集关于勾践的资料,了解其形象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勾践的形象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勾践灭吴的经过。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勾践的战略决策及其心理变化。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勾践的智慧与策略。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勾践灭吴的历史事件,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谈收获,分享学习感受。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勾践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请学生搜集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与勾践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等。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吴姥姥教案
初中数学吴姥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能够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白色板笔、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树叶、人脸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相似的。
那么,什么是相似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特点。
2. 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自己尝试画出相似多边形,并观察它们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用白色板笔在黑板上写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 教师挑选几份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相似多边形性质的理解。
2. 观察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相似多边形性质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认识吴贯中教案
认识吴贯中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吴贯中教学目标:1. 了解吴贯中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 理解吴贯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分析并欣赏吴贯中的代表作品教学重点:1. 吴贯中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 吴贯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分析并欣赏吴贯中的代表作品《西厢记》教学难点:1. 理解吴贯中作品中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色2. 分析吴贯中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料2. 吴贯中相关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研究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吴贯中的图片或相关作品的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吴贯中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吴贯中的兴趣。
二、学习吴贯中的生平和主要成就1. 介绍吴贯中的生平和主要成就,包括其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2. 分析吴贯中的代表作品《西厢记》,介绍其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三、了解吴贯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 分析吴贯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包括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2.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吴贯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分析并欣赏吴贯中的代表作品《西厢记》1. 分析《西厢记》的情节、人物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深入了解吴贯中的文学创作。
2. 欣赏《西厢记》的相关片段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吴贯中的文学魅力。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吴贯中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吴贯中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吴贯中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理解吴贯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分析并欣赏吴贯中的代表作品。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龙镇“优质课”展示教案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执教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2.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具准备:课件、钟面、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时光老人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闹钟或钟表)同学们真聪明,听到闹钟响,就要马上起床,不能睡懒觉,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钟表的设计也越来越美丽。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形形式式的钟表。
这些钟表美丽吗?你想知道钟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1)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2)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该睡觉了
(3)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上学了。
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咱们必须先认识它,才能使用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 学生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有数字、分12大格、有两根指针等)
2、认识时针分针
分针:长、细时针:短、粗
3、学生在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过渡:认识了钟面我们还要知道它所表示的时间,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4、认识整时
(1)认识7时和7:00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看看,小明在干什么?(刷牙)他几时刷牙呢?请同学们看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名说说分针和时针的指向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时就是7时。
7时还有一种表示方法--—电子表示法(讲解、板书7:00,指导写法)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7:00的写法
(2)认识8时和8:00
课件出示:小明在干什么?(读书)他几时在读书?你是怎样知道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
)
学生练习两种表示法。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也就是我们讲的整时。
(3)认识10时和10:00
课件出示:小明在干什么?(做操)他几时在做操?请同学们互相说说。
指名汇报。
(4)认识12时和12:00
课件出示:小明在干什么?是什么时间?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
(5)学生看课件说出时间。
5、小明的时间安排得可真好!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特别重要,你能说说你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吗?
三、新知应用。
请同学们依次拨出以下时间:3时、1时、9时、12时。
四、游戏,找朋友。
4:00 11:00 7:00 1:00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上的时间,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时间,并且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
六、板书设计。
7时8时
7:00 8:00
《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在着眼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情感态度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再创造”的过程和情感态度的体验,积极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数学事实”的经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2.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具准备:课件、钟面、游戏道具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猜谜语,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并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在汇报观察结果时,有的学生说到了秒针,我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认读整时和拨整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三)游戏,找朋友。
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整时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小结。
通过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时间,并且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