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设计的体例与思路分析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设计的体例与思路分析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设计的体例与思路分析【摘要】在多达1000余种名为大学语文的教材中,虽说好不容易找到了较为符合高职院学生使用的教材,但经深究其教学模块编撰的思路和体例,仍感立意不新,编排体例老套陈旧,其系统性和科学性也不够,不太适合应用型高职生的需要。
所以我认为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按照汉语、专题、应用写作教学模块,用反思——传承——整合——创新的思路,打破文选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编撰格局,以专题的形式展现名家的名言名作,并从揭示其产生缘由和形成某种规律的基础上,经比较、评价,让学生在受到感染的潜移默化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反思出对错、好坏、是非、真善美,认同精美的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质,做一个举止谈吐文雅、道德品位高尚、人格完美的现代新人,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材改革思路立意反思传承整合创新体例教学模块发展规律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对语言运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语文教改也日渐深入。
在语文教育第一线的研究者和执教者,经潜心研究和广泛、全面、具体、深入的教学实践,成果颇丰。
有人调查统计,国家图书馆里标注“大学语文”名目的藏书多达1000余种。
除了其它类型高校,仅在工科高职院实际选用的教材,就有数十种,一展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空前繁荣之面貌;若纵观其内容和体例,那可是异彩纷呈,尽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景象。
然而也明显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在大学语文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等指导思想的理解上,有许多不同,所以在教材选取内容和形成体例和编撰思路上,就大不一样:有的以文学作品名篇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为四大模块为内容;有的以文学史为线索,与相应文选相结合,形成文学史与文选两大模块来编排。
这类编撰模式的思路,重在体现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有的以思想性不同的文选为内容,按思想、道德、爱国、情感等模块来分,主要表明思想、伦理、道德、品质、人格、个性、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教育的多方位,以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王辉(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学生的硌修课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语文紊质,阐述了《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学科定位.提出应该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与高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改进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其人文教育功能。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学科价值定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2007年秋.教育部发文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大学语文课列入必修课…。
然而,目前的高职语文教育缺少与现代教育模式接轨。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高职实际,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其课程定位,并不断改进其教学方法。
1.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目标是培养既有理论又懂技术,能够熟练操作.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不是研究型教育,而是一种技术型教育[2J。
因此,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所有学科都既有别于普通中学.又不同于普通高校,在教学程度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只需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从这个意义志成城、百折不挠的贡献精神去克服的?!男:地震无情人有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
听!来自胡锦涛总书记赈灾现场的讲话。
(视频)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人人都贡献一份力量.就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请听第=三组配乐诗朗诵《让人身价值在这里彰显>.掌声欢迎!(配乐诗朗诵)女:说得多好!一双手求助.一百双手在援救.那一百双、一千双救援的手在传递着贡献的力量。
这次救灾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平民百姓。
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大无畏的贡献精神投入到抗震第一线。
(播放女警察蒋敏的事迹)女:蒋敏在失去父母和女儿的情况下.仍不忘肩上责任,坚守在赈灾一线!她这种勇于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除蒋敏外.在我们南京也有一场特殊的婚礼感动着全中国。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与教材建设综合探究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与教材建设综合探究作者:李中惠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11期【摘要】大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是任何专业的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和精神营养。
它直接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重视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通过探讨,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育被弱化的现状,必须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搞好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但是,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方面,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加以改进。
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1.高职大学语文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学科体系,教学目标模糊。
2.目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较为混乱。
3.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缺乏良好的教材。
目前,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并不少,但缺乏优秀教材。
4.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实施方法陈旧和评价方式呆板。
5.高职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倾向较为明显。
人们对它的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赶不上专业课,而作为母语培育的基础课,它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更要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加强其课程研究与教学教改。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必须花大力气,从调查研究入手,立足于教学实际,认真考察研究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期明确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尽可能地编写出适合培养目标、满足学生需要的教材。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一)《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必须考虑学科的基本特点大学语文除了具有普遍的工具意义之外,还有不容忽视的人文教育功能。
语言文字、文学作品,除了具有识记功能外,还有情感培育功能。
大学语文的教学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形成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在教材建设中,必须考虑学科的这些基本特点:1.不同体裁的特点。
2024年度《大学语文》课程标准(高职高专)
2024/3/23
18
05
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2024/3/23
19
教材选用原则及推荐书目
选用原则
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 的统一,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推荐书目
《大学语文》(高职高专版)、《大学语文读本》(高职高专版)、《大学语 文教程》(高职高专版)等。
3
课程性质
1 2
综合性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文化课程,旨在通过 经典文本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 化素养。
基础性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为学 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文 化基础。
人文性
3
本课程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经典文 本的解读和赏析,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思考 人生价值。
2024/3/23
13
学生参与与互动
学生展示
鼓励学生通过演讲、朗诵、表演等形式展 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
表达能力。
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 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 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2024/3/23
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在线讨论,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加强课程资源评价与更新
建立科学的课程资源评价机制 ,定期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和 更新,确保课程资源的优质性 和时效性。
2024/3/23
3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5
数字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 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践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v a l i d i t y o f Ch i n e s e t e a c h i n g ,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s t u d e n t s ’ h u ma n i s t i c q u l a i y. t Th e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s p i i r t wi l b e e mp h a s i z e d d u i r n g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t h e s p e c i a l i z e d c o u r s e s , a n d s t u d e n t s ’g o o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q u a l i y t a n d a b i l i y t t o a d a p t t h e ms e l v e s t o n e w p o s t s
、
专业建设服务。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应结合专业需要 , 为 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 的各类人才做出 自己的贡献。因此 ,
态教学 , 就要对教科书熟络, 让情感与教科 书融合 , 设计 出 跟 内容有关 的情景 , 将学生们带人情景 , 才能深入 了解教 材 中古诗词作者的心情 。 3 . 在 教学 中 , 让 体 验加 深 。 教 师在 备课 的时候 , 应该 以
一
讨, 让原来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课堂 , 让发展性和主体性
突 出展 现 。
3 . 让生活性与探究性在教学 中体现。 让语文 的教学模 式更贴近生活 ,让学生们在 自身熟知的生活中感悟知识 , 从多角度让教材和生活融合 , 增强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使 其主动探究大 自然气息的语文世界。从探究方面而言, 学 生们在学 习语文的过程 中, 想法众多 , 有些新奇 的想法是 老师所没有预料到的 , 这些没有预料 的事物和方法 , 要让 学生通过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 培养其探究性。 五、 高 中语 文 生态 课堂 的构 建 途径 1 . 消除传统的教学理念 , 让师生的相处 和学习的方式 能够转变 。 在学习的方式上 , 要从原来的一味听取课堂 , 变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思路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思路摘要: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建设中,以“文化自信”为视角,核心思路包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等方面,且上述核心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社会参与意识。
对此,在思政建设背景下,语文课程将成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建设;核心思路聚焦“文化自信”视角,思政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可通过引入文学作品、优化教学方式等层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让学生具备跨越地域和民族的视野和胸怀,对此学生将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有助于辅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质及道德涵养。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上,缺乏对当代社会问题和多元文化的关注。
同时,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也会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思想启蒙和综合素养的需求。
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过于依赖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与体验环节,致使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机会,从而影响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
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而教师会面对不同背景、不同观念的学生,如何平衡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具备优秀学科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这导致教师在思政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多维举措(一)引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教师可从多个维度出发,引入实践环节,采取多样化的举措,以实现高质量的思政教育。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设想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设想职校语文教学应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整合语文课程体系,打造优质“人文教学团队”,依据专业特点与课程性质安排教学进程,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探究性和体验式学习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为优化主线,基于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过程考核为主改变“一刀切”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推动语文课程体系的发展。
标签:大学语文课体系;人文教学团队;体验式2014年11月6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直言:“职业院校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足、开齐、开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
” 但是在大学校园中,语文课程“边缘化”与网络文化的崛起让大学生在人文精神、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方面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诸如错音字连篇、口才沟通表达逻辑混乱、书写笔画错误等。
面对诸如此类的难题,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大学语文类课程改革之路应该何去何从?1.打造高素质的“人文教学团队”一个课程体系的打造并非一个人人力可为,有凝聚力的教学团队是关键。
人文教学团队可以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人文课程中实现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完成“一提升三转变”:即教学理念有提升——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有转变——从课堂单向灌输到课内外多向互动;考核方式有变化——从单一卷面到考核形式多样化;学习环境不一样——从教室延伸到信息媒介化。
从教师个人的独自奋斗的教科研方式,转变成团队合作方式,有利于凝聚士气,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原有的大学语文课程上优化体系,融入新理念前期的教科研活动中,语文类课程更多侧重于对单门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固然出现很多优秀的成果,但单打独斗的局限使大学语文类课程逐渐被其他新颖的课程取代,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要通过有机整合各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学科职业特点,打造“说(口才与沟通)—写(应用写作)—礼(职场礼仪)—雅(人文素质、文学与影视欣赏)”为设计思路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措施,突出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方法的人文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逐渐显现人文教育的影响与实力”,具体表现为:(1)在中高职衔接中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模拟“体验式”教学的尝试。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论不休的中心就是偏重于工具性还是人 文性。其实从 小学到大学
的语文课程都兼具 工具性和人文性 , 对高 职院的学生来说 , 大学语
文是他们走 上职业 岗位之前接受语文教 育的最后阶段 ,如 何处理
好课程 的人文性 和工具性 的关系至关重要 。高职教育 的 目 是培 标
高和人 文素养教育 , 应用写作重在提 高书面表达 即实用写作能力 , 实 用 口才重在 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 , 工具性 、 人文性 之争的问题迎刃
而解 。
3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是一门艺术 , 何创造有 生命力 的课 堂应是 每个教师终身 如
探究的问题 。
选修课是必修课 的必要补 充 。 年语文教研室相继开设 了十 近几
几 门人文类的公共选修课 , 同学 根据必修课 的开设情况和 自己的 供
准确定位 , 倡导 自 主学 习。教 师在课 堂教学 中的角色定位要明
晰。 教师不单单 是知识 传授者 , 是学习活 动的组织 者和引导 者。 更
应 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 习的主人 , 以学生 的学法为着眼点 , 激发 学生 自主学 习的热情 , 积极倡导 “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 与时俱进 , 运用先进手段。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多媒体手段进
须重 在实用。在教学 内容 的选择 上征求专业 的意见结合学生 毕业 求职 和未来 的岗位需求有所侧重 是我校 已经尝试 的有效做法 。为 了让 高职学生 具备一定的完成学业 和岗位必备 的 口语表达与 书面
表达能力 , 改变从概念出发的传统教学模式 , 打破学科体 系的束缚 , 以任务引领、 口语表达训练群和写作训练群来组织教学的教学内容 改革正在进行。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课程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和作用《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它的性质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将美育、德育和智育相交融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教育部高教司的文件中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这样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因此,我们理解的《大学语文》课程作用有以下几点:(1)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表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
(2)大学语文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审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充实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审美性、人文性、人格情操上得到陶冶。
(3)大学语文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也是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以培养学生表达、写作、鉴赏、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
大学语文的作用不是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而是“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论文2019-06-11【摘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
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
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
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课程创新性开发。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自开设以来,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对语文课程的关注点多放在中学语文课程上,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浅尝辄止。
然而,大学语文旨在面对普通高校,对文(汉语言文学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大部分高校的名称设置为传统文化素养课,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然其地位却极其低下,更没有发挥其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本科大学语文不同,在重视程度上明显不足,多被“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电影艺术赏析”等选修课所替代,或者是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所编撰的课程所取代,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航海人文素养选修课。
更有甚者,大学语文完全被泯灭,连替代者都不见身影,已然分不清楚是思政课还是文化素养课。
(二)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与本科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教学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过高或过低。
过高在于向本科看齐,不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过低在于跟中学传统语文课程没有太大差别。
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第一篇: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使个体逐步具备言语交际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确定综合职业定向和具有高等教育元素的课程。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功能。
为此,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语文课程功能的需要,是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高职语文精品课程的建立,能够切实推进语文教育创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现就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说明如下。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1.深入学习了学校下发的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理解精品课程建设对促进我校实际教学的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确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2.广泛查阅了国内关于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料,调查、了解和分析了我校各系各专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评估了我校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水平,为做好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打下了基础。
3.组建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师资团队,明确了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4.填写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表格提交学校审批,制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指向1.课程建设的总策划、任务安排、工作协调、课程建设指导由宗长俊负责。
2.课程介绍说明目标,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教材建设等的制定、归类及文字形成由宗长俊负责。
浅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建构
浅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建构摘要:大学语文课程不再是对中学语文的补课,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和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应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熏陶中完成。
高职大学语文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注重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创新阅读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知识;德育;思维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人们往往用“人文性”或“工具性”来加以描述,或者用其他性质来加以补充。
在具体语境中,“人文性”和“工具性”呈现两极对峙状态,或是此消彼长的境地。
“工具性”和“人文性”,这种本来用于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人为的也是抽象的切分,竟演化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两块分裂的实体。
这种分析是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本来面目的变形过滤。
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是什么?为其做价值辩护的是当代社会的需要、学生发展的满足以及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当前知识状况,这三方面是推动语文课程发展的动力,也是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逻辑起点。
一、研究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逻辑起点分析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掌握较宽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或健全人格)的直接从事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人才”,“使受教育者具有进一步深造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潜质”。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瞄准学生的终身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终究是暂时的,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然产生,这已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如瑞士)所确证的事实。
为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同时也为学生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强调基础理论“必需”和“够用”的同时,应留有余地,适当增加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艺理论学习比例。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济南职业学院 蒋雪艳
介绍提纲
• 一、课程设置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 四、教学队伍 • 五、教学效果 • 六、课程特色
课程设置
• 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 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 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 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 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
济南职业学院院长、教学督导组主任 王小平教授:
大学语文课程立足学院实际,秉承学院“人文与技能融 合”的办学特色,成为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主阵 地。课程组教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科研 能力强,在省会乃至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大学语 文课程组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网络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 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方式、探究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不断 激励学生进行思考。
2、注重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中引入 “社会热点问题探
讨”和“热点人物讨论等教学环节。 3、注重因材施教,鼓励撰写调研报告和科研小论文,培养科学研 究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提升课程教育后的研究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与学生进行电子邮件交流。
教学督导组专家普遍认为,通过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能 够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文素质偏低、审美 情趣有待提高、进取心不够强等问题。我们计划将大学语文 在全院推开,将它作为全院学生的公修课程。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讨
大 学 语 文 是 高 职 院 校 的 公 共 基 础 课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内 , 大 部 分 教 学 者 对 于 本 绝 有 程 , 着 高 职 教 育 发 展 步 伐 的加 快 , 学 语 门课 程 定 位 的 认 识 是 模 糊 不 清 的 , 认 为 随 大 有 文 反 而 走 向 了 日趋 边 缘 化 、 日薄 西 山 的 尴 是 高 中 语 文 的 延 续 , 认 为 是 脱 离 了 应 试 有 尬 处 境 , 观 全 国 各 大 高 职 院 校 大 学 语 文 教 育 的 文 学 课 ; 侧 重 文 学 鉴 赏 能 力 培 养 纵 有 也 课 程 的开 设 情 况 , 普遍 存在 开 课 时 间不 够 、 的 , 侧 重 写 作 能 力 培 养 的 , 有 侧 重 综 合 少 开甚 至停 开现 象 。 此 , 因 大学 语 文 课 程 应 文 化 素 养 培 养 的 。 识 不 一 , 而 在 培 养 方 认 从 式 方 法 上 也 不 一 样 , 致 了学 生 良莠 不 齐 。 导 加 快调整 , 程改革刻不容缓 。 课 课 程 是 为 专 业 服 务 的 , 业 的 需 要 决 专 因 必 1正确认识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 中的教育 定 了课 程 的 开 设 , 此 课 程 的 定位 , 须 依 据 高 职 教 育 和 专 业 的 定 位 。 职 教 育 要 培 高 作用 , 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观 服 教 育部 关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养 适 合 生 产 、 务 一 线 需 要 的 技 能 性 专 门 教学 质 量 的若 干 意 见》 教 高 [ 0 6 号 ) ( 2 0 1 6 文 人 才 , 时 这 些 技 能 型 人 才 还 要 具 有 良好 1 同 件 要 求 高职 教 育 要 为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职 业 道 德 和 较 高 素 质 , 因此 高 职 大 学 语 文 又 实 培 养 高 素 质技 能 型 专 门 人 才 。 谓 高 素 质 既要 强调 实 用 性 , 要 兼顾 人文 性 , 现 实 所 技能型专 门人才 , 要有精 湛过硬 的专 业 既 用性 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 知 识 和 职 业 技 能 , 要 具 有 社 会 主 义现 代 又 所以 , 者将高职大学语文定位为“ 笔 在 化 建 设 需要 的人 文 素 质 、 文精 神 、 全 人 专 业 中强 素 质 、 能 力 、 道 德 ” 即按 照专 人 健 育 树 , 格 、 康 思 想 。 目前 的 高 职 院校 大 多倾 向 健 但 业 需 要 , 养 学 生 的 专 业 语 文 能 力 , 升 学 培 提 “ 技能 、 素质” 重 轻 的专 才 教 育 , 重培 养 技 生 的 人 文 素 质 , 立 健 全 的 人 格 和 职 业 道 着 树 如 能 型 人 才 , 视 了人 文 素 质 的 培 养 和 学 生 德 。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的大 学 语 文 可 以 定 位 忽 的 终 身 发展 , 与 高 职 教 育 要 求 、 会 需 要 在 培养 学 生 的导 游 口语 表 达 能 力 及 导 游 词 这 社 的写作能 力, 拓学 生的历 史、 开 文化 素 质 , 有差距。 市 根 据 麦 可 思 ( c s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培 养 良好 的职 业 道 德 和 高 度 的 责 任 感 ; My o ) 业 研 究 课题 组 所 进 行 的全 国性 大 学 生 就 业 场 营 销 类 专 业 可 以 在 丰 富 学 生 的 文 化 知 识
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其教学创新探索
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其教学创新探索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课程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含文字表达,还涉及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多方面的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写作技巧、文学鉴赏、修辞、修辞等。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常见错误用法的纠正、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等;写作技巧主要包括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等;文学鉴赏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解读和欣赏等;修辞主要包括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修辞效果的体会和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1. 阅读式教学。
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实践式教学。
通过学生实际的写作实践,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写作小组讨论、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3. 互动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师生情感沟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及实践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及实践作者:旷光彩来源:《课外语文·下》2014年第09期【摘要】《大学语文》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文主要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现状、课程改革构想与实践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构想;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高专开设仍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传统、课程重视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充足等方面。
为了培养新世纪高素质、高水平且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等人才,《大学语文》课程亟需改革。
一、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一是培养综合素质强的高水平人才。
高职高专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切实发挥这门学科独具的特点与特色。
二是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需要新时代的学生去学习、去吸收来丰富和提升自己。
三是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该门课程在文学修养、人格提升、创新创造、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方面具备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大学语文》具备的特点包括:一是人文性。
《大学语文》课程中包含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内容,有着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是母语性。
该课程是一种母语性的课程,具备保护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三是职业性。
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主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高专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一)教材内容偏于陈旧,不具有时代气息高职高专开设的《大学语文》仍旧采用的是以前的旧版本,不能与时俱进。
这样陈旧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该门课程本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构想[2]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构想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公共课部语文教研室一、当前高职语文教改的背景近年来,大力发展、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教育部十六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同时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今天,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受到了较大冲击,部分高职院校确实存在语文教学不受重视,教师观念滞后、教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因此目前在全国开展的高职教改对语文教学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可见语文教改不仅是学生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
语文教学应通过改革,突出职教特色,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目前及今后高职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当前,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但要看专业基础和技能,还要看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口才也很重视。
文章写作、语言理解、口语交际等能力在就业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来实现。
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加强语言功底、增进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与社会更好地进行交往,提高职业服务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持续发展基础。
只有有了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的基础,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否则,学生学不好专业,也无法实现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缺少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大学生必修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点、双重功能。
三、我院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一)、指导思想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
摘要:近些年,《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到底改什么、怎么改,专家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从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几方面来阐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
关于《大学语文》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探讨过了,基本达成了它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共识。
尽管如此,《大学语文》在高校,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还是很令人担忧的,这当然和《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功效性和实效性不佳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加强《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大学语文》在被边缘化很多年以后,近些年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结果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在高职院校中,比较重视的,课时占70学时左右,其次有30多学时的,还有的院校根据部分专业的需要,开设一定量的《大学语文》,有的高职院校为了给专业课让路,则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既不能和“两课”相提并论,就连计算机和外语课,也无法相比。
这样做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些背离,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公民的任务。
让《大学语文》课处于这样的境地,只是注意到了目标中“技能”的培养,缺忽略和弱化了“高素质”和“人才”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指导人的行动,文学净化人的思想。
”这在整个培养目标中,把最根本的“健全的人”目标缺失了,有着很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即便是开设70左右的课时,也难以完成这门课程本身所承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的使命。
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院校,想再增加更多的课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加强《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构想
一门课程的建设包括的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法的选择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课程设置构想。
现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很多选用了针对高职高专编写的包括经典选文和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还有口语交际的内容。
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改变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功能,这门课程在大学中的主导作用应以人文素养的提高为主。
语文的工具性应该在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十二年中完。
从学生进入小学开始,语文课就已经以听说读写训练为主了,这样的训练从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到了大学,再让《大学语文》课变
成听说读写的训练课,这有悖于这门课程的功能。
所以,个人认为,在高校中,能否像“两课”那样,也用教育管理的手段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及其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把《大学语文》设置为公共必修课。
为了弥补学生在其它方面的不足,可以围绕语文学科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课。
比如,《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名篇赏析》、《影视名著欣赏》等等。
这样就不至于使《大学语文》承载过重,既要完成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兼顾到说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教材建设构想。
近年来,《大学语文》的教材建设成绩是很突出的。
具体数量未做统计,但有影响、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有四种:+文选”模式,以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和夏中义主编的《大学新语文》、《大学人文读本》为代表;②“专题+文选”模式,以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和周金声主编的《大学人文语文》为代表;③“作家+文选”模式,以钱理群主编的《大学文学》为代表;④“文史+文选”模式,以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代表。
前面说过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很多选用了针对高职高专编写的包括经典选文和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大学语文》教材,甚至有的还有口语交际的内容。
编写者和选用者都是着眼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中的“高技能”目标。
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教材内容过于庞杂,还没有完全脱离中学“双基”训练的模式。
作为高职高专
院校,上述教材同样可以成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首选教材,以便更好地完成其人文素养培养的使命。
或者可以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基础,编写一套类似上述模式,侧重人文素养培养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
总之,《大学语文》教材不能再像中学语文教材那样,以“双基”训练为主安排内容。
(三)教法建设构想。
《大学语文》在某些高校被边缘化、被压缩课时、甚至被取消,有对其地位和功能的不重视问题,也有这个时代追求功利、追求短平快的效率问题,但也不可否认存在《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不科学问题。
那么如何构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呢?当然,人们常说教无定法。
但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差的现状,确实应该在教学法上进行深入研究。
当前国家提出创建创新型社会,要求学生从知识型向技能型、研究型学习转变,《大学语文》的教学,也应该本着这一思路。
在讲授教材上的文学名篇时,不局限于作品本身,应把作品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中去。
可以从作家的立身行事、创作风格、作品研究综述、作品争鸣等多个角度,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对于名家的评论本着不盲从的态度,可以各抒己见,更重要的是能结合现实进行评价,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字词句章逐一落实,把优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枯燥无味。
讲授《大学语文》课程,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化进行教学,把最优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课之初,首先要把文学史纲的体系明确给学生,以经典作品的精讲为切入点,运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获取大量信息。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涵盖了人文、历史、地理以及社会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的精髓。
配合《大学语文》的教学,如前所述,可以增加一些选修课的内容。
如《演讲与口才》、《名篇赏析》、《影视名著欣赏》等等。
还可以和人文素养讲座、大学生艺术节、文学社团相结合等,形式灵活多样。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无限乐趣,同时收获审美享受。
(四)教师队伍建设。
担任《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的现状是专业知识不够精深,在专业上没有什么专长的教师才去讲授《大学语文》。
这对《大学语文》课效率的高低也是一个制约。
记得一位语文前辈曾说过,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
但“杂”的前提必须要有“一专”。
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既不“专”,也不“杂”,所以要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是很难的事情。
因此,《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容忽视。
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师必须具有比较丰富专业知识,同时哲学、历史、地理知识也不能匮乏。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应把它设为公共必修课,同时辅以相关的语文学科的选修课;教材应该采用前面所述的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种,或者编写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知识和能力特点的以人文素养培养为主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教学法应该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同时和高校的其它活动相结合,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把每一位《大学语文》教师打造成能够“一专”的“杂家”。
使《大学语文》充分实现它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姜本红.《关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2009.6.
[2]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