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

合集下载

大黄鱼PPT

大黄鱼PPT
日益加 重:有的石油等污染源 不经处理排入大海;还 有的游客随手将垃圾扔 进大海……这些都给大 黄鱼的家园带来了危害。
●大黄鱼的生活习惯
大黄鱼在黎明、黄昏或大潮的时候喜欢上浮,白天或小潮的时 候喜欢下沉。
●大黄鱼爱吃什么?
成年的大黄鱼最爱吃各种小型鱼类和甲壳动物,例如虾、蟹、 虾虎等等。小时候的大黄鱼喜欢吃磷虾等小型浮游动物。
大黄鱼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无节制的捕捞
●自然生态的破坏
由于大黄鱼味道鲜 美,所以人类无限度地 捕捞。随着捕捞量的逐 渐加大,使得野生大黄 鱼一度没有了踪迹…… 目前,高龄大黄鱼几乎 已经灭绝。
什么是大黄鱼?
大黄鱼,硬骨鱼纲,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名黄鱼 、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 红瓜、金龙、黄金龙、桂 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是传统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也 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大黄鱼的日常生活揭秘
●大黄鱼住在哪儿?
大黄鱼是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它喜欢住在80米以内的沿 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大黄鱼生活史

大黄鱼生活史

大黄鱼生活史
大黄鱼(Lutjanus biguttatus)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类,分布在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

以下是大黄鱼的生活史:
1. 孵化:大黄鱼的孵化发生在水体中的浮游态阶段。

雌性大黄鱼会产卵,卵受精后漂浮在海水中。

孵化期通常为1至2天。

2. 幼鱼阶段:孵化后的幼鱼会漂浮在近海的浮游生物密集的水域中。

在这个阶段,它们会快速生长,并通过摄食浮游生物来获取营养。

3. 成年阶段:当幼鱼达到一定大小时,它们会迁移到岩礁、珊瑚礁等栖息地附近,开始成年生活。

成年大黄鱼喜欢在浅海海底结构丰富的地方栖息,如岩石缝隙、珊瑚礁和沉船等。

4. 捕食行为:大黄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

它们会利用敏锐的视觉和强壮的下颌来捕捉猎物。

5. 繁殖:成年大黄鱼通常在特定的季节进行繁殖。

雌性鱼会产卵,雄性鱼会释放精子受精。

受精卵会沉入海底并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硬质物体上。

6. 生长和寿命: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通常在3至5年达到性成熟。

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10年以上。

总体上,大黄鱼经历了孵化、幼鱼阶段、成年阶段、繁殖和生
长阶段。

它们在岩礁和珊瑚礁等栖息地中捕食猎物,并且在特定季节进行繁殖,维持其种群的稳定。

大黄鱼怎么做好吃

大黄鱼怎么做好吃

大黄鱼怎么做好吃大黄鱼,是一种常见的海鱼,以其肉质鲜美、肥美而闻名。

无论是烤、煎还是清蒸,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制作大黄鱼的方法,以便能让大黄鱼做得更加美味可口。

第一种方法是清蒸大黄鱼。

清蒸是保持大黄鱼原汁原味的一种烹饪方式。

要制作一道鲜嫩多汁的清蒸大黄鱼,首先需要选购新鲜的大黄鱼。

新鲜的鱼体呈现出清晰明亮的金黄色,有弹性的鳞片,透明澄净的眼睛,没有刺和划痕。

其次,还需要准备一些配料,例如姜片、葱段和蒜瓣,以增添风味。

然后,将大黄鱼在蒸锅中蒸熟,时间要根据鱼的大小而定。

在蒸鱼的同时,可以将配料撒在鱼身上,使其更加香甜可口。

最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酱油、花椒粉和香油,使味道更加丰富。

第二种方法是烤大黄鱼。

烤大黄鱼是一种增加鱼肉香味的方法,可以让鱼肉更加香脆可口。

要制作烤大黄鱼,首先需要将大黄鱼清洗干净,去除内脏和鳞片,并在鱼身上划几刀,以便调味料渗透更深。

然后,可以用一些调料来腌制鱼,例如盐、胡椒粉、姜蒜和酱油,使鱼肉更加入味。

接下来,将腌制好的大黄鱼放置在预热好的烤箱中烤制,时间根据鱼的大小和烤箱温度而定。

在烤制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翻面,确保鱼肉均匀受热,并保持鱼肉的湿润。

最后,将烤好的大黄鱼取出,可以撒上一些香菜或者葱花,增加口感和颜色。

第三种方法是煎大黄鱼。

煎大黄鱼是一种保持鱼肉鲜嫩多汁的烹饪方法,使鱼肉的外层变得金黄酥脆。

要制作煎大黄鱼,首先需要准备新鲜的大黄鱼,并划几刀在鱼身上,以便调味料能够更好渗透。

然后,将大黄鱼腌制一段时间,用一些盐、胡椒粉和酱油调味,使鱼肉更加入味。

接下来,在平底锅中加热适量的食用油,待油热后将腌制好的大黄鱼煎至两面金黄,鱼肉熟透即可取出。

最后,将煎好的大黄鱼装盘,可以淋上一些调料,例如生抽和香油,增加风味。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制作出不同口味的大黄鱼,清蒸、烤和煎各有不同的特点,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注意选购新鲜的大黄鱼,并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配料和调味。

大黄鱼

大黄鱼

大黄鱼品种特性: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英文Large yellow croaker,地方俗名大黄花、大鲜、桂花黄鱼。

大黄鱼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

尾柄细长,其长为高的3倍多。

头大而侧扁,背侧中央枕骨棘不明显。

颏部有4个不明显的小孔。

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被小圆鳞,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

大黄鱼的外观及肉质与小黄鱼很相似。

大黄鱼体大鳞片小,嘴大且圆;大黄鱼尾柄较长窄,刺少,肉厚坚实,易离刺。

大黄鱼耳腔里长着两块耳石,所以又叫石首鱼。

耳石有听觉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从耳石上的轮纹,可推算出鱼的年龄。

大黄鱼腹部有两块带状鼓肌,收缩时能挤压内脏和鳔,发出“咕咕”“沙沙”的声音。

大黄鱼属于亚热带性鱼类,通常生活在我国近海60米以内沿岸浅海的中上层。

主要产于东海和南海,以舟山群岛和广东南澳岛产量最多。

大黄鱼在广东沿海的盛产期为10月、福建为12~3月、江苏、浙江为5月。

大黄鱼曾是我国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之一,年产仅次于带鱼、墨鱼。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因滥捕造成资源锐减,形不成汛期。

大黄鱼孵化:环境条件应符合水温:18℃~26℃;盐度:23~30;光照:要有充足的漫射光,避免直射光,光照强度在1 0001x~4 0001x。

育苗室应配有遮光幕和聚乙烯薄膜,使室内光线可调,且保温性能好。

产卵池方形或圆形;方形池的四角为弧形。

面积25m2~45m2水深1.6m~1.8m。

育苗池面积20m2~40m2水深1.5m~1.6m,有独立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

饵料培养设备设施约为育苗池面积的60%,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饵料培养设备设施配套设施应具备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增温系统等。

其中供水系统的水泵日提水能力应大于育苗用水高峰时用水量,沉淀池与蓄水池的总纳水量不低于日用水量。

亲鱼经麻醉后,从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注射激素。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

饲料营养与生长关系
蛋白质
脂肪
蛋白质是促进大黄鱼生长的重要营养素, 合理配比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素的比重,有 助于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适量的脂肪能够提供能量,同时对大黄鱼 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与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大黄鱼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合理利用碳水化合物可降低养殖成本。
02 大黄鱼养殖的环境需求
水质要求
溶解氧
01
大黄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
上,以确保鱼体健康生长。
pH值
02
养殖水体的pH值应维持在7.5-8.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
影响大黄鱼的生长和生存。
氨氮和硫化物
03
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含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对鱼体
造成毒害。Leabharlann ABCD合理投放饲料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增强鱼的免疫力。
免疫预防
通过注射疫苗或口服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的免 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药物使用规范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鱼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副作用小的药物。
控制用药量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鱼体重量,准确计算用药量,避免过 量或不足。
保障食品安全
大黄鱼养殖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 费者的健康权益。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保护
大黄鱼养殖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注重水质监测与调控,防止水体 污染,保证水质的健康与稳定。
废弃物处理
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如残饵、粪便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大黄鱼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的特产,历史悠久。

据《岱山县志》记载:“大黄鱼俗名黄花鱼,又名黄鱼,是浙江省沿海一带居民的传统食品。

”早在公元582年(隋开皇二年)就有大黄鱼上市。

相传隋炀帝杨广时曾专门进贡过大黄鱼,还将鱼肉制成干,封为“黄金食品”。

可见其当时已享有盛名。

唐代诗人岑参对它有很高的评价:“好手开金釜,吴刀剪玉川。

”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更是写了篇名叫《江上的乡思》的文章,赞美岱山岛渔民捕鱼的本领。

大黄鱼捕捞起来,十分费力。

捕捞者往往用麻绳把两根钓线系在身上,潜入水中。

经过长时间耐心等待,看准鱼儿吞食的方向,猛地提起钓绳,就能抓到一条大鱼。

但是大黄鱼有个特点,只要离开深水区,游动速度就会减慢,最后晕头转向而被拉上岸来。

过去人们大多使用长竹杆,将钓绳固定在一个圆盘上,由于旋转快,鱼不容易逃脱,因此收获不小。

近几年来,也有人将渔网拖在船边或直接拴在船尾,由于拖网上的船体与海面垂直,作业难度大,效果不太理想。

现在,岱山县引进了大型的张网作业,不需要把鱼拖到船上,因此受到欢迎。

张网作业可以把鱼群聚集在一起,省去了打捞环节,只需静候在岸边的大黄鱼就可以被运上来了。

在船上,捕捞者往往还用渔网兜住一块活石头,这样既能让鱼在海底安静地休息,又能把鱼压死,确保捕捞上来的鱼儿都是活蹦乱跳的。

从国内销售情况看,大黄鱼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也颇受消费者欢迎。

大黄鱼原料,比如鱼片、鱼丸、鱼胶等做成品,其形状多种多样,各有特色。

鲜鱼除了加工成鱼丸外,主要是将鱼切片,挂上粉浆和蛋清后油炸,制成大黄鱼干,在浙江舟山沿海一带比较常见。

大黄鱼干一般为干货,需先腌制再风干,风干后可存放1-2年,直接蒸食或油煎食用,味道尤其鲜美。

另外,还有许多食品制作公司,专门将大黄鱼制成罐头,这种罐头又称“黄鱼鲞”,是旅游携带的佳品。

据说,日本人十分喜欢吃这种罐头,每年的消耗量都很大。

小船把带有鱼腥味的海水全部排出,就停泊下来,然后就拿起鱼网开始捕鱼。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13
5.仔、稚鱼的培育 大黄鱼仔稚鱼培育有室内水泥池 和室外土池培育两种。(1)室内水泥池培育育苗池可选用圆形、长方形或长圆形等,大小 在10m3~60m3 。一般仔鱼阶段用20m3 以下的, 稚鱼阶段用20m3 以上的水泥池。池底应向排水口 方向倾斜,便于清污和集苗。大池水深在1.5m左 右,小池1.2m左右。• 培育水温在20℃~28℃,盐度为20~32,应保持温度和盐度的恒定。室内应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00Lx~2000Lx,但要避免直 射• 培苗密度在仔鱼期为2万尾/m3 ~5万尾/m3 ;稚鱼期0.8万尾/m3 ~1.5万尾/m3 ;幼鱼期0.3万尾/m3 ~0.6万尾/m3。
11
3.人工繁殖对适用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一 般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结 合使用鲤脑垂体。催产剂量应视亲鱼性腺 发育情况而定。推荐剂量为LRH-A 10μg/kg 鱼体重。雄鱼减半注射。注射后亲鱼即入 产卵池待产。大黄鱼的效应时间,在水温20℃时,大 约在40h左右。发情时亲鱼互相追逐,并发 出“咯咯”的连续响声,接着就开始产卵。产 卵可持续3d时间。及时收集受精卵,进行 孵化。
16
三、大黄鱼的养殖(一)网箱养殖1.海区和网箱的选择成鱼养殖的网箱,应设置在风浪较小的港湾, 要求流速在1m/s以内,流向平直而稳定,水深5m 以上的海区。海区的表层水温在8℃~29℃,盐 度在13~32之间。一般用2cm~5cm的网目的网 箱,网箱大小一般为3.2m×3.2m×3.5m~4m,为 了固定网箱,将其固定于9个或12个3.5m×3.5m 的木制框架上。
22
19
2.水质调节在鱼苗入池后的最初阶段,采取逐步渐加水 的办法,达到预定水位后,再进行换水,其换水 量随鱼体的长大而逐渐增加,平均每天水体的交 换量由早期的1/3增加到后期的2/3,特别是夏季 高温期,最好能够采用边排水边进水的方式换水, 保持养殖水体水质的良好状态。3.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或冷冻的鱼肉为好,投喂时切成 块状,若绞成肉糜,必须要用粉状鳗鱼配合饲料 调和成团状后投喂,以免饵料的散失。投饵量按 鱼苗体重计算,一般控制在鱼体重的4%~6% , 并根据鱼体的实际摄食情况、水质情况及天气情 况调节日饵率。饵料每天投喂两次,以日出之前 和日落之后投饵为宜。

大黄鱼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大黄鱼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大黄鱼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大黄鱼(Lates calcarifer),又称为大黄鳍鱼、大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沿海和淡水域。

其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和管理大黄鱼养殖的关键。

本文将对大黄鱼的生长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大黄鱼的生长规律1. 幼体期:大黄鱼的生命周期从幼体期开始,这一阶段一般持续数天至十几天。

幼体期内,大黄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通过摄食获得营养以促进自身生长。

这一时期的生长速度较快,个体体重和体长会迅速增加。

2. 色变期:在幼体期结束后,大黄鱼进入色变期。

这一阶段,大黄鱼的鱼体颜色逐渐变深,呈现出典型的黄色。

同时,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但仍然保持较快的生长状态。

3. 加速生长期:大黄鱼的加速生长期一般从色变期结束后开始,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这一阶段,大黄鱼的生长速度达到巅峰,体重和体长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饲料充足、水质良好以及适宜的温度是促进大黄鱼加速生长的关键因素。

4. 稳定生长期:当大黄鱼进入稳定生长期时,其生长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

鱼体形态逐渐成熟,个体差异逐渐减小。

此时,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对大黄鱼的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黄鱼生长规律的影响因素1. 饲料与营养:大黄鱼的生长与其所摄取的饲料和营养密切相关。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供适宜的饲料和营养,维持鱼体健康,促进生长。

常用的饲料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 水质条件:水质是影响大黄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水温、溶解氧、pH值和无毒的水质条件能够帮助鱼体消化和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发育。

同时,良好的水质条件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3. 温度:温度是大黄鱼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大黄鱼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对于其生长和饲养效果影响较大。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大黄鱼的食欲和新陈代谢,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前景分析

大黄鱼养殖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在养殖业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大黄鱼养殖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分析其市场规模、需求趋势、竞争态势以及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对大黄鱼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市场规模大黄鱼市场规模庞大,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欢迎。

根据统计数据,大黄鱼的养殖产量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是大黄鱼养殖的主要国家,占据了全球大黄鱼养殖市场的重要地位。

此外,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大黄鱼养殖业。

需求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健康的海鲜需求不断增加。

大黄鱼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在中华餐饮文化中,大黄鱼作为重要的食材被广泛应用。

因此,预计大黄鱼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

竞争态势尽管大黄鱼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大黄鱼养殖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同时,大黄鱼的供应不稳定也给养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养殖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养殖效率,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大黄鱼的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同时,政府对渔业的扶持政策也为养殖企业提供了机遇。

然而,大黄鱼养殖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环境污染、饲料价格波动以及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

养殖企业需要关注这些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结论大黄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大且需求趋势良好。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养殖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同时,养殖企业需关注环境污染、饲料价格波动等挑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基于对大黄鱼养殖市场前景的分析,养殖企业可制定相关策略,实现稳定的发展和长期的利润增长。

以上是对大黄鱼养殖市场前景的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大黄鱼养殖的环境条件研究

大黄鱼养殖的环境条件研究

大黄鱼养殖的环境条件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又称红鲐鱼或大头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已成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水产养殖项目之一。

然而,大黄鱼的养殖成功与否离不开适宜的环境条件。

为了确保大黄鱼养殖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研究并了解该鱼种的环境条件要求。

首先,大黄鱼适宜的水质参数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为了维持鱼体健康,养殖池塘或养殖区域的水质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和pH值。

大黄鱼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8°C至28°C,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盐度方面,大黄鱼较为适应较低的盐度,在5‰至25‰之间。

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mg/L至7mg/L,以满足鱼类正常呼吸的需求。

同时,pH值要保持在7至8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鱼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适宜的光照和养殖密度也是大黄鱼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大黄鱼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其摄食和生长。

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塘或养殖区域应保持日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上,并且要有一定的阴影遮蔽,以避免阳光直射。

此外,大黄鱼的养殖密度也需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鱼类竞争激烈,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影响养殖效益。

一般而言,大黄鱼的养殖密度应控制在每亩水面养殖不超过500至800尾为宜。

此外,大黄鱼的饲料和饲养管理也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以饵料为主的饲养方式在大黄鱼养殖中普遍采用,因此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均衡性是确保其健康生长的关键。

饲料应含有适宜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以满足大黄鱼的营养需求。

此外,在饲养管理方面,要注意控制摄食量、饵料投喂时间以及定期清理饵料残渣,以避免污染水质和造成浪费。

最后,大黄鱼的养殖环境还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冷热源、底质和水生植被的选择和管理等也都是养殖环境中需要关注的因素。

例如,在冬季或寒冷地区,需要提供适宜的加热设备来维持水温正常;在养殖池塘的底质选择上,应选择适量的细沙或者小石子,避免过浓的泥沙阻碍鱼类觅食和呼吸;另外,维护水生植被有助于水体中氧气的供应和水质的净化,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清理。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简介大黄鱼(scientific name: 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黄鳍鱼、黄花鱼,是一种受欢迎的经济鱼类。

大黄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

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备受市场青睐。

本文将介绍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技巧。

养殖环境要求大黄鱼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大黄鱼的养殖环境要求:水质要求大黄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水质PH值在7.8-8.4之间,溶解氧浓度在5mg/L以上。

此外,水质应适度澄清,避免过度浑浊。

养殖池养殖池的选址应选择水流较为缓慢的地方,以避免高强度水流对鱼苗的伤害。

而且,养殖池的深度应该适当,一般在1.5-2.5米为宜。

养殖密度大黄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每亩1000-1500尾。

但是,密度过高会影响水质质量,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易发生疾病。

养殖方法大黄鱼的养殖主要分为孵化、育苗和养殖三个阶段。

下面是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孵化大黄鱼的孵化一般选择用人工授精的方式。

首先,采集一定数量的健康优质雄性和雌性大黄鱼作为育种鱼。

然后,在适当的水质条件下,将雄性鱼和雌性鱼分别置于两个孵化箱中,利用手工或工具采集受精卵。

接下来,将受精卵存放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孵化,通常在24-36小时后受精卵会孵化成仔鱼。

育苗仔鱼孵化出来后,需要进行育苗。

首先,将仔鱼转移到育苗池中,水温保持在25-28摄氏度,水质保持清洁。

其次,给予适量的鱼类专用饲料,每天分2-3次喂食,注意定时定量。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观察仔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养殖当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进行大黄鱼的正式养殖。

首先,将大黄鱼转移到成鱼池中,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

其次,给予适量的饲料,注意营养平衡,按时投喂。

同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时排除池中的废料和粪便。

大黄鱼

大黄鱼
④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抑制有害藻类、有害微生 物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净化水体,增强水生动物的免疫力。一般水温在22~32℃,用水稀释活化后在晴天 上午10:00前全池均匀泼洒。使用前5~7天内及使用后的5~7天内不要泼洒消毒剂,以免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效果。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形态特征
成鱼
幼鱼
成鱼
背鳍Ⅷ~Ⅸ,Ⅰ-31~32;臀鳍Ⅱ-8~9;胸鳍15~16;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56~57,侧线上鳞8~9, 侧线下鳞8。鳃耙8~9+16~19。
大黄鱼(10张)体长为体高3.5~3.7倍,为头长3.3~3.5倍。头长为吻长4.1~4.4倍,为眼径3.8~4.1倍, 为眼间隔3.0~3.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3.2~3.4倍。
保护措施
因此尽管在其主要产卵场之一的吕四渔场实行了20多年的休渔,但仍未见有恢复迹象。其产卵场从吕四至福 建南部沿海都有分布,要全面实施休渔,管理难度较大,故其资源难有明显恢复的可能。随着人工繁殖技术日臻 成熟,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至2004年养殖产量已达吨。中国浙江近海的放流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应继续加强 保护并加大对其增殖放流的力度。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沿海,在中国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 图
大黄鱼分布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
大黄鱼的产卵场较多,中国沿海以江苏吕四洋、浙江岱衢洋为最大,在东海、黄海区产卵场水深一般不超过 20米。在吕四洋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在21~22℃以上时鱼汛结束。大黄鱼 个体怀卵量一般为10~100万粒。产分离的浮性卵,受精卵在20℃水温下约33小时孵化。

大黄鱼

大黄鱼

大黄鱼
别名:大黄花鱼、黄鱼、大鲜、大王鱼、金龙、石首鱼、石头鱼
使用提示:每次约100克
大黄鱼介绍: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

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

主要产于东海和南海,以舟山群岛和广东南澳岛产量最多。

大黄鱼在广东沿海的盛产期为10月、福建为12~3月、江苏、浙江为5月。

大黄鱼的外观及肉质与小黄鱼很相似。

大黄鱼体大鳞片小,嘴大且圆;大黄鱼尾柄较长窄,刺少,肉厚坚实,易离刺。

大黄鱼营养分析:
1.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2.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大黄鱼相关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者尤为适宜;
2. 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大黄鱼食疗作用:
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
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
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大黄鱼食物相克:
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吃鱼前后忌喝茶;不宜与荞麦同食。

大黄鱼制作指导:
1. 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2. 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大黄鱼是一种生长在海洋深处的鱼类,也是中国餐桌上十分常见的一
种食材。

在中国的历史典故和记载中,大黄鱼曾经扮演过不同的角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秦朝时期的著名将领白起在
攻打楚国时,曾经向楚国进贡一种名叫“鲥鱼”的鱼类,但是国都的
百姓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鱼。

白起得知后,就通过将鱼切成薄片,
并用椒盐腌制后翻煎,最后加入芝麻酱和姜末等调味,制成了一道美食,并以此打消了楚国朝廷对他的猜疑,赢得了楚国皇帝的信任。


这种“鲥鱼”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大黄鱼。

在唐代时期,大黄鱼也曾被遍布全国的酒家厨师们广泛选用。

当时的
酒家需要大量的鲜鱼来搭配美酒,而大黄鱼的口感鲜美,烹饪方便,
成为了许多酒家的宠儿。

据史书记载,在唐代青城山的醉仙楼里,有
一位名叫邢剑峰的名厨,他在制作大黄鱼时,不仅将鱼身切成薄片,
还加入了红葱头、青椒、香菇等多种香料,烹制成了一道绝品美食。

大黄鱼在中国南方的渔村中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传统文化记载,在南海中部海域的万宁市和儋州市,有一种叫做“沙茶鱼”的特色菜品,以大黄鱼为主料,搭配沙茶酱烹饪,口感鲜美,历史悠久。

据说
沙茶鱼最早是由当地渔民创造而成,因为当时渔民只有几种辣椒酱和调味品,为了让鱼肉更加美味,他们就用这些调料烹制出了一道道美食,沙茶鱼也因此传承了下来。

总的来说,大黄鱼在中国的历史典故和记载中有着诸多的佳话,也蕴含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随着时代变迁和时尚口味的不断变化,大黄鱼的烹饪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让我们期待更多大黄鱼的美味佳肴。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养殖经验分享与交流
经验一
选择优良品种和健康的鱼苗是养殖成 功的关键,要注重鱼苗的品质和健康 状况。
经验二
经验三
科学的饲料和水质管理是养殖成功的 保障,要根据大黄鱼的生长需求合理 配置饲料,定期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 。
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环境是养殖成 功的必要条件,要保持水质清洁、氧 气充足、水温适宜等环境条件。
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大黄鱼养殖业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新品种培育、养殖技术创新、生态 养殖模式探索等。未来,大黄鱼养殖业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和产业带动等方面的作用,为人类提 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02
大黄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环境的选择与建设
养殖环境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水质清澈、潮流 畅通、不受寒潮侵袭、不受台风 暴雨影响、底质平坦、水深适中 的海区或内湾。
养殖设施建设
建设抗风浪、能避潮、能抗咸水 、能抗台风的养殖设施,如网箱 、网围等。
养殖品种的选择与引进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引进方式
通过人工繁殖或从天然海区捕捞选择优良个体进行养殖。
养殖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种类
选择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脂肪 含量低、粒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的 饲料。
资源节约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养殖成本和能耗。
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促进产业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降低风险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04
大黄鱼养殖的案例分析
成功养殖案例介绍
案例一

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黄鱼,科学名称为Sciaenidae,是一种常见的海洋鱼类。

它们分布广泛,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大黄鱼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成员,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可以影响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黄鱼通常栖息在沿海浅水区域,喜欢在沙质或岩石底质的海床上觅食。

它们是杂食性鱼类,以小型底栖动物、藻类和其他小型鱼类为食。

大黄鱼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常常躲藏在海底岩石缝隙中。

大黄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作为顶级掠食者,大黄鱼捕食小型鱼类和底栖动物,调节鱼类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

它们的食物来源丰富多样,既包括底栖生物,也包括海洋浮游生物,因此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大黄鱼的存在可以控制某些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过度繁殖,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大黄鱼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循环参与者。

当大黄鱼捕食小型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时,它们将这些生物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和能量。

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大黄鱼的身体组织不断地吸取和储存营养物质。

当大黄鱼死亡或成为掠食者的猎物时,它们的身体组织和营养物质会释放回海洋中,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养分。

除了对食物链和营养循环的影响,大黄鱼还能够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结构。

大黄鱼在觅食时会掘起海底底质,这样的行为会改变海底的颗粒组成和生物栖息地结构。

通过搅动海底沉积物并释放悬浮的有机物,大黄鱼促进了海床氧化和沉积物的有机质分解。

这些过程对于海底生物的繁殖和生存至关重要。

此外,大黄鱼还与其他海洋生物有着共生关系。

它们常常与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作用。

大黄鱼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寻找庇护所,并通过捕食浮游生物帮助维护底栖生物的数量。

与此同时,大黄鱼也受到其他生物的保护。

例如,一些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会与大黄鱼一起组成活动群体,以便更好地应对捕食者。

综上所述,大黄鱼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习性,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引言大黄鱼,又称黄花鱼,是一种常见的海鱼,其尤以南海黄花鱼最为著名。

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地区,大黄鱼被广泛食用,并在许多地方菜中担当重要角色。

然而,除了其美味与营养价值外,大黄鱼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一、大黄鱼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1.《诗经》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诗经》。

在其中的《大雅·大黄》中,就有关于大黄鱼的记载。

这首诗将大黄鱼描述为“翻翼而踯躅,展其祸心”,形象地表达了大黄鱼猖狂威慑的形态。

2.《山海经》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山海经》中,也有对大黄鱼的描写。

该书将大黄鱼视为水族之中的吉祥之物,认为其能辟邪消寒,具有驱使恶鬼之功效。

二、大黄鱼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形象1.渔民的福音大黄鱼在许多渔民的故事中被视为福音。

根据传说,有一次,一位贫穷的渔民无意中钓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黄鱼。

这条鱼向渔民许愿,如果渔民将其放生,就会带来好运和丰收。

渔民感激之下,便放生了这条大黄鱼。

从那时起,渔民们发现每次出海捕鱼,都会有丰收的结果,因此,大黄鱼成为渔民们的福神。

2.象征富贵大黄鱼也在一些民间传说中被视作富贵的象征。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贫穷的农民,他每天辛苦劳作,但是依然无法脱贫。

一天,他抓到了一条大黄鱼,他听说大黄鱼能给人带来好运,于是决定将其烹制成一道美食。

吃完大黄鱼后,这位农民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逐渐从贫穷走向富裕,最终成为了当地的大地主。

三、大黄鱼在美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美食名菜大黄鱼在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以广东菜和海南菜中的烹饪技巧最为著名。

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糟制,大黄鱼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成为许多人钟爱的美食。

2.食疗价值除了美味,大黄鱼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大黄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贫血和补充营养等作用。

大黄鱼生态位和功能群的研究与分析

大黄鱼生态位和功能群的研究与分析

大黄鱼生态位和功能群的研究与分析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鲈鱼或鲳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鳢科。

它分布广泛,主要栖息于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沿岸海域。

大黄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因此对其生态位和功能群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特定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和占据的空间。

大黄鱼的生态位主要涉及其栖息地、食物资源和生境偏好等方面。

首先,大黄鱼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沿岸海域。

这些海域属于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区,具有适宜的水温、盐度和营养物质含量等条件,有利于大黄鱼的生存和繁衍。

大黄鱼通常选择沿海的浅水区域作为栖息地,如河口、海湾、岛屿周围等。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水流较缓慢,底质较为丰富,有较多的底栖生物为食物来源。

其次,大黄鱼的食物资源与生态位密切相关。

大黄鱼属于肉食性鱼类,以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小鱼等为食。

底栖生物如蚯蚓、蟹类和贝类等是大黄鱼主要的食物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

大黄鱼以其敏锐的嗅觉和视觉能力寻找食物,通过捕食和追逐来获取所需的营养。

此外,大黄鱼的生境偏好也对其生态位产生影响。

大黄鱼喜欢生活在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而避免强烈的洪流或湍急的水流。

这是因为水流过大会使鱼类活动困难,影响其寻找食物和繁殖。

大黄鱼也喜欢温暖的水温,通常在18-26摄氏度之间,这些条件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功能群是根据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方式和功能特点划分而成的一组物种群落。

大黄鱼作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丰富的功能群。

首先,大黄鱼是食物链中的捕食者角色,通过捕食其他小鱼、贝类等底栖生物来控制其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大黄鱼在食物链中向上层移动了能量和营养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次,大黄鱼的迁徙行为也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大黄鱼通常在不同季节或不同阶段之间进行迁徙活动,这有助于维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的繁殖成功。

舟山大黄鱼

舟山大黄鱼

物种介绍
物种介绍
舟山大黄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舟山渔场最著名的鱼种,其身为金黄色,富贵典雅, 有王者风范。肉质鲜嫩,含钙量高,是舟山传统的大补珍品,历史上是渔民祭海的首选供品,同时也是历代县令 宴请朝廷大员的海味佳肴。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 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 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 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食疗作用
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 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 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制作指导
1.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2.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
市面上不少商户由于利益驱使,在浅水处或池塘中围养殖大黄鱼,由于环境不同于深海,活动范围有限,以 及饵料等各方面原因,不少大黄鱼以“臃肿肥胖”的姿态出现,肉质鲜美度远没有深海养殖的舟山大黄鱼来得高, 以廉价冲击市场,价格远低于深海养殖舟山大黄鱼。
产地舟山渔场
产地舟山渔场
舟山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苏联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也是中国最大 的渔场。舟山渔场海域范围在北纬29°30’——31°00’,东经125°以西,常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年陆地平均气温16.4°,海洋平均水温18°,为北半球黄金分割线气候地带。这里其水质资源处于长江、钱 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为江水与海水的交汇口和江浙沿岸、台湾海峡暖流与黄海寒流的交汇之处,系我国沿海 低盐海域,海水的年平均盐度为20.56‰。且舟山群岛拥有1339个岛屿,为中国沿海第一大群岛。岛海间水流急 缓相交,水域浑浊,饵料丰富,海底平坦,海床宽阔。海水深度一般在20——40米,太阳光可直射海底,生物的 光合作用强。

大黄鱼的食疗作用

大黄鱼的食疗作用

大黄鱼的食疗作用大黄鱼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

提高免疫力。

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

大黄鱼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

提高免疫力。

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

大黄鱼适宜人群:适宜消瘦,免疫力低,记忆力下降贫血,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生长发育停滞的儿童。

大黄鱼食疗作用:1、养胃: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2、抗衰抗辐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它是通过阻断身体过氧化反应而起到抗辐射、延缓衰老的作用。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

3、抑癌抗瘤:延缓和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

使癌细胞退化、萎缩。

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4、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5、安神除烦:镁和钙共同作用可用来放松肌肉和神经,从而使身心放松,避免紧张不安、焦躁易怒。

帮助入睡。

6、补血益气: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

7、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8、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9、其他功效: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大黄鱼尾刺少,肉厚坚实,易离刺,较适宜小儿食用。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中医认为,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赏析
----大黄鱼
形态
大黄鱼的形态为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

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

下颌稍突出。

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

背鳍具9~11鳍棘,27~3 8(一般为31~33)鳍条。

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

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

唇橘红色。

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

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

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分布和种群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

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

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①东海北部、中部群。

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

②闽、粤东群。

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口)。

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

③粤西群。

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

生物学特性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

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

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

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

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

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

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

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

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繁殖
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深一般在东海、黄海区不超过20米,但在岱衢洋产卵场最深可达20~30米,在南海区不超过30米;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

中国沿海大黄鱼的产卵场约10个,有江苏的吕泗洋,浙江的岱衢洋、大戢洋、猫头洋、大目洋及乐清湾,福建的官井洋、东引渔场,广东的南澳渔场和硇洲岛渔场。

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旺汛期浙江产卵场水温达17~19℃,20℃以上(吕泗洋为21~22℃,官井洋22~24℃)时渔汛结束。

产卵场盐度范围在吕泗洋和官井洋为28~31,岱衢洋和大戢洋为17~28。

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

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由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

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

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

各地方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各群中个体的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的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

粤西群的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

闽、粤东群的大黄鱼处于上述两群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

大黄鱼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55毫米,重3.8千克。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与实性
大黄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0~32度,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度。

当水温降到14度时减少摄食,15%以上开始摄食,18度以上摄食旺盛,而当温度上升到30仁时又明显下降。

生存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4.8~34.5,最适盐度范围为30.5~32.5。

盐度过低会影响其群体移动。

当沿岸的春汛期间降雨量过大,海区盐度降低时,生殖鱼群会为了追随适合的盐度而离开以往相对固定的产卵场。

海水盐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受精卵的孵化。

实验表明,在20.2以下的较低盐度条件下,会影响到受精卵的垂直分布,盐度在16.3以下或32.5以上时,也不利于胚胎发育。

天然海水的pH值一般较稳定,为7.85~8.35;溶氧量一般为4毫克/升以上。

人工养殖条件下,海水的各水质因子易变动,当超出其适宜范围时,会引起鱼的不适,甚至会引发病害及死亡。

因此,在人工养殖时,应特别注意水质的变化。

大黄鱼的食性较广,食饵种类可达百种。

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如龙头鱼、黄鲫、皮氏叫姑鱼、带鱼幼鱼等,此外还有虾蟹类、头足类、水螅类、多毛类、海星类和腹足类等类群近100种,较重要的有20种,其中前两类的重量比最大,分别占68.7%和29.0%,食物个体长度一般为10~100毫米。

体长为3~6毫米的仔鱼在卵黄囊消失前一段时间内进行混合营养,以后摄取外界食物,按食物的重量比排列,主要食物为小拟哲水蚤、日本大眼水蚤、磷虾原水蚤幼体、多毛类海稚虫
科幼虫、圆筛藻、有机碎屑、瓣鳃类幼体等。

摄食个体平均长度0.78毫米。

摄食率平均达68.9%,胃平均饱满指数为41.4% 。

体长为6~16毫米的稚鱼的食物组成为小拟哲水蚤、中华哲水蚤、磷虾幼体等,食物个体的平均体长为)68毫米,摄食率平均90%以上,胃饱满系数低于仔鱼。

洄游和渔汛
春季中国沿岸水温增高,鱼群从越冬场游向沿岸河口附近的浅海区生殖。

东海北部、中部群的越冬海区一是江外、舟外越冬场,二是浙闽近海越冬场,三是大沙和沙外越冬场。

亲鱼于四月中、下旬结成大群,从深水越冬区向西洄游进入吕泗洋、岱衢洋、大戢洋等产卵场。

产卵期为5~6月。

亲鱼产卵后分散在岛屿与河口一带海区索饵肥育。

9月还有较小鱼群到江苏、浙江近岸产卵,形成秋汛。

秋末冬初沿岸水温下降,大黄鱼返回越冬海区。

闽、粤东群的北部群体主要在闽东渔场产卵,一路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入东引渔场产卵,另一路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经白犬列岛、马祖岛等分3~4批进入三都澳内湾,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每逢大潮在官井洋产卵。

秋末冬初分散于各处索饵的鱼群开始在四礵列岛一带形成秋冬季大黄鱼汛。

此后随水温下降,一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一部分鱼群继续向四礵列岛以南游去。

闽、粤东群的南部群体其生殖洄游在珠江口以东沿岸海区开始较早,1月鱼群开始由外海集中到达汕尾,转向东北方向洄游,2~3月抵甲子、神泉,3月在南澳岛东北渔场和东南渔场形成渔汛,至4月结束。

秋汛自8月开始,鱼群从福建南部沿海一带进入广东沿海,由东北向西南进行洄游。

9月抵达饶平近海和南澳岛西南沿岸,10月出现于神泉、甲子,11月到达汕尾,12月在平海、澳头(大亚湾内外)附近,1月份开始向外海逸散。

粤西群10月初从吴川等附近向硇洲岛南、北产卵场游去,11月为产卵盛期,产卵后分成小群,转向深水区栖息,秋汛结束。

翌年春汛自2月开始鱼群集结于硇洲岛南面进行产卵,3月为旺汛,至4月初水温上升,正值春雨时期,近岸河口浅海水域盐度明显下降,不宜大黄鱼栖息,鱼群迅速离开,春汛即告结束。

生产
据《吴地记》载:阖庐十年(公元前505),中国东海已有捕捞大黄鱼活动。

明《闽中海错疏》记载了四明(今宁波)沿海大黄鱼的渔期。

长期来捕捞大黄鱼的渔具在浙江主要为囊网类(大对、小对、围缯网),其次为流网、张网和钓钩;福建以大围缯和流刺网为主;广东过去以“敲 ”作业最为著名,还使用拖网、手钓、罟(围)网和地拉网捕捞。

“敲 ”作业因对资源破坏甚大,已被禁止。

大黄鱼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和朝鲜。

利用
大黄鱼肉质较好且味美,“松鼠黄鱼”为筵席佳肴。

大部分鲜销,其他盐渍成“瓜鲞”,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

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

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

耳石可作药用。

营养分析
1.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2.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