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区大黄花鱼渔业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摘要: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养殖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产业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通过对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引言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一种优质的食用鱼类,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有着重要的养殖基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优质海鲜的需求增加,大黄鱼的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将对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
2. 养殖产业现状分析2.1 政策支持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海水养殖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
政策的出台使得大黄鱼苗的养殖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相关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养殖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营条件和发展机遇。
2.2 市场需求大黄鱼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鲜,在国内外市场都有着很大的需求。
尤其是近年来,消费者对优质健康食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黄鱼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备受青睐。
各大酒店、餐馆、超市等都成为了大黄鱼售卖的重要渠道,市场潜力巨大。
2.3 技术创新养殖技术的创新是推动海水养殖大黄鱼苗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今,许多先进的养殖技术如自动饲喂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的引入使得大黄鱼苗的生长速度更快、疾病防控更加高效。
同时,有机饲料的研发也使得大黄鱼苗的养殖过程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2.4 环境因素海洋环境的变化对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养殖环境将面临不少挑战。
因此,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是确保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3. 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分析3.1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健康的海鲜食材的需求越来越高,大黄鱼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符合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也日益扩大。
海水养殖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海水养殖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然而,在大黄鱼养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为了评估海水养殖大黄鱼过程中的生态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之一是水质污染问题。
养殖过程中,大黄鱼的粪便和饲料残渣会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质的污染。
这些有机废物在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氧气,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适的养殖密度和流动水体,以减轻水质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养殖过程中可能使用药物和防治措施,以防止疾病和寄生虫的传播。
然而,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们可能对水生生物的健康和养殖系统的持续可行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使用药物,并加强监测和管理,以减少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
此外,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来源也是一个生态风险的关键因素。
大黄鱼通常以小型鱼类为主要饲料来源,这可能导致野外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在研究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时,我们应考虑到养殖饲料的可持续性和替代性。
开发和推广使用植物蛋白饲料、虫类饲料等可减少对野外鱼类资源依赖的方法,将有助于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
此外,在大黄鱼养殖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还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
养殖场的选择和规划应避免对敏感的生态系统、湿地和珊瑚礁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周边工业和农业活动也可能对养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
因此,养殖场的选址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的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风险。
最后,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的物种转移和生物入侵也是值得关注的生态风险。
当大黄鱼从繁殖区转移到养殖区时,可能会带入新的生物物种,并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养殖物种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的监测和管理,以防止生物物种的转移和入侵风险。
海水养殖大黄鱼的稀缺资源保护策略研究
海水养殖大黄鱼的稀缺资源保护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鱼类消费的增长,海洋资源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其中之一便是大黄鱼这类深受市场欢迎的海水养殖品种。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大黄鱼的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稀缺性问题。
为了保护大黄鱼这一宝贵的海洋资源,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保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海水养殖大黄鱼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以确保养殖活动的可持续性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应该进行养殖区域的评估和规划,确定合适的养殖区域,并根据资源量的分布进行适当的区域划分。
其次,建立科学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采用合理的饲料和水质管理方法,确保大黄鱼的生长和发育环境良好。
二、加强监测和调控为了更好地管理大黄鱼的资源,必须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调控机制。
通过对鱼类数量、种群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面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大黄鱼资源的状况和趋势。
针对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养殖需求,制定合理的捕捞和养殖计划,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需加强对非法捕捞和滥捕行为的监管,严惩违法者,维护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三、推动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科研和技术创新是保护大黄鱼资源的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大黄鱼的生态特性、繁殖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其养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大黄鱼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可以开发高效节能的养殖设备,改善养殖水质和环境;同时,也可以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如循环水养殖和多层次养殖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保护大黄鱼资源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各国关于海水养殖大黄鱼资源保护的经验和技术成果,有助于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保护机制和规范。
同时,国际间的联合监测和管理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全球大黄鱼资源的状况和变化,为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2024年黄鱼市场发展现状
黄鱼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黄鱼是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海产品,其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探讨当前黄鱼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市场规模、供求状况以及行业趋势,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基于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旨在为读者了解黄鱼市场提供全面的信息。
市场规模黄鱼市场规模庞大,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
根据行业数据,过去五年间,黄鱼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市场规模超过了XX亿元。
受益于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黄鱼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备受青睐。
供求状况黄鱼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对于供给端而言,黄鱼产量的增长缓慢,同时还面临气候变化和渔业资源减少等挑战。
这导致了黄鱼的市场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的情况,使得相关企业面临一定的压力。
需求方面,黄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海产品,其消费者群体广泛。
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黄鱼市场的需求量大,但市场价格较高。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鱼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新的转变,例如以便利食品形式出现的黄鱼制品,如黄鱼干等。
行业趋势消费者偏好的转变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黄鱼的喜好出现了一些变化。
传统上,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整条黄鱼,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黄鱼制品的市场需求逐渐上升。
现在,人们更喜欢购买黄鱼制品,如黄鱼干、黄鱼酱等,这种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将持续增长。
发展潜力的挖掘黄鱼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广阔的潜力。
一方面,黄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提升。
另一方面,黄鱼在内陆市场的推广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等方式,将黄鱼产品送至内地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随着黄鱼市场需求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黄鱼作为海洋资源的一部分,其过度捕捞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市场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推动可持续渔业的发展。
总结黄鱼市场作为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海产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供需矛盾也逐渐显现。
东海区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意见
东海区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意见
宓崇道
【期刊名称】《海洋渔业》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种类总数达90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仅50~60种,而年产量曾超过10万t以上的只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海鳗、绿鳍马面鲀、马鲛鱼、日本鲐和蓝圆鲹等10来种,带鱼年产量最高,可达85万t。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具有种类多、资源数量不太高、生命周期短、生长快、洄游线路短和营养级数低的特点。
与我国其它海域渔业资源比较,相对地比较丰富,生产力较高。
但由于东海属半封闭陆缘海域,与世界性的大渔场相比,生产力水平较低,渔业资源数量小,而且为数不少的渔业资源正处于衰退和严重衰退阶段。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宓崇道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22.93
【相关文献】
1.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研究 [J], 肖徐进
2.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环境监测暨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咨询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 [J], 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环境监测网
3.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富荣总结东海区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二十年硕果 [J], 无
4.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分析 [J], 严利平; 刘尊雷; 金艳; 程家骅
5.东海区及长江流域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 [J], 东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衰退
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衰退气候变化是地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各个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样受到了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
其中,渔业资源衰退是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最紧迫和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气候变化引起海洋水温升高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温度上升导致了水族动物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一些温度敏感的物种,如鱼类。
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是由于这些鱼类的死亡或迁移造成的。
例如,在热带地区,由于海水温度升高,珊瑚礁受到严重的热应激,造成珊瑚白化和死亡。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许多鱼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它们的死亡将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
其次,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的影响还体现在海洋酸化方面。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部分气体溶解到海洋中,导致海洋的酸性增加,称为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对许多海洋生物,尤其是贝类和珊瑚等有钙化外壳的生物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种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钙化过程难以进行,从而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和生存能力。
这将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引起海洋流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海洋流是海洋中水的运动,它对海洋生物的迁移、繁殖和生存起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流变化,会使得某些海洋生物的迁徙路径发生改变,或者造成它们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的丧失。
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面对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国际社会应积极加强全球减排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其次,科学家和渔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科研工作,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这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过渔、推广可持续渔业等措施,以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东海海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
1.2
围捕 “ 中央 渔场” 越冬 大黄 鱼
“中 央渔 场” 即 长江 口外 海、 舟山 外海渔 场, 简称 江外 、 舟 外 渔场 , 是 东 海 大黄 鱼 的 主要 越 冬 场 .越冬 后
�
收稿日期: 2006 - 01- 10 作者简介: 胡银茂 (19 63 - ) , 男, 浙江慈溪人, 讲师 .
〔4 〕
.在大 黄鱼养 殖业 迅 速发 展 的同 时,
制 约大 黄鱼养 殖业 持续 发展 的 “ 瓶颈” 问题 开始 逐步 显 现 .本 文 回顾 了 东海 鱼 区 野生 大 黄 鱼资 源 遭 破坏 的
1 东海鱼区大黄鱼资源破坏的原因
纵 观大黄 鱼的 渔业 史, 可看 出导 致大黄 鱼野 生资 源破 坏的 主要 原因 有三 个, 而 且都 是人 为因 素 . 1.1 温州地 区敲 罾作 业 敲 罾作业 起源 于广 东, 距今 约有 200 年 的历 史 . 在 其后 的 20 年 19 54 年传 到 福 建, 19 56 年 秋 传入 温 州, 时间 里, 给浙 江海 洋渔 业资 源带来 的是 一场 浩劫 .1956 年 6 月 上 旬, 福建 省 惠安 县 两艘 敲 罾渔 船 被 批准 在 平 阳石 坪乡渔 港停 泊进 行敲 罾生 产, 接着东 莞县 其它 敲 罾渔 船 也进 驻 浙江 洞 头 、 北 麂 等岛 进 行 生产 , 由于 敲 罾生 产产量 高 ( 一般 一天 能捕 获大 黄鱼几 百担 , 高 的时 候 10 0 0 多担 ) .当 地渔 民看 到敲 罾 效果 这 样好 , 自 发 组织 到海上 参观 敲罾 生产 .加 上当 时领导 部门 的错 误指 挥, 敲罾 生产 迅速发 展, 当年 春就 发 展到 162 艚 . 浙 南 62% 以上 的渔 民投 入了 敲罾 生产 , 集中 捕捞 大黄 鱼, 使 浙南 地区 的大 黄 鱼年 产 量由 5 0 00 吨骤 升 到近 10 万 吨, 增 加了 20 倍以 上, 严 重 破 化 了 大 黄 鱼 资 源 .据 统 计 , 19 57 年 4 至 7 月 份 捕 获的 大 黄 鱼 中 幼 鱼 占 70 % .后来 在渔 业 专家 的 呼吁 下 , 迅 速发 展 的敲 罾 作业 受 到了 各 级 领导 的 重视 , 于 19 58 年 秋基 本 被禁 止, 但已 开了 一个 极不 好的 头 .三 年自 然 灾害 , 敲罾 作 业 又死 灰 复 燃 .1964 年国 务 院 发 布 禁 止 敲罾 的 命 令 , 敲 罾 又被 停止 .文革 期间 敲罾 渔船 又陆 续出海 , 出 现了 第三 个高 潮 .这 种破 坏性 的捕 捞方 式, 使 得野 生大 黄鱼 资 源遭 受严重 破坏 , 自 19 57 年 开始 , 浙江 渔 场 早 春汛 大 黄 鱼 产 量即 以 每 年 50 % 的 速 度 锐 减, 1 98 5 年大黄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与养殖效益关系分析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与养殖效益关系分析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其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
然而,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对于养殖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与养殖效益之间的关系。
首先,必须认识到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对养殖效益的重要性。
稳定的群体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产量,并且能够更好地避免疾病和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
因此,通过保持养殖群体的稳定性,可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风险和增加利润。
其次,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环境条件、饲料管理、水质和鱼类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与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密切相关。
养殖场应该注意监测和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群体稳定。
同时,适当的遗传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择也可以提高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稳定的养殖群体对养殖效益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稳定的群体可以提供稳定的产量,这在市场需求较高时可以确保持续供应,并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稳定的产量还可以提供稳定的经济收益,并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稳定的群体能够更好地抵御疾病和环境变化的风险,减少饲料损失和死亡率,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最后,稳定的群体可以提高养殖场的声誉和信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另外,饲料管理对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和养殖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料管理可以提供鱼类所需的养分,并最大限度地利用饲料资源。
适当的饲料管理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养殖场应该重视饲料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最后,水质管理对养殖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和养殖效益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水质是鱼类健康和生长的基础,因此养殖场应该定期监测和调整水质参数,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特别是在密集养殖条件下,水质管理必须得到特别重视,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病原体滋生。
通过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提高大黄鱼苗的群体稳定性,减少疾病风险,并提高养殖效益。
海洋鱼类资源枯竭的危机与解决方案
海洋鱼类资源枯竭的危机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开发,海洋鱼类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危机。
这种危机不仅对全球的渔业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海洋鱼类资源。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海洋鱼类资源枯竭的危机1.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导致海洋鱼类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渔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使用先进的捕鱼工具和技术,导致捕捞的规模过大。
这种无节制的捕捞破坏了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环境,使得鱼类种群数量锐减。
2. 破坏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海洋鱼类资源枯竭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业污染、废弃物的排放以及气候变化等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污染了海洋水体,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此外,过度捕捞破坏了食物链,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
二、解决方案1. 合理管理渔业资源为了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各国应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
建立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政策,限制捕捞的规模和捕捞工具的使用,合理划定渔业禁渔区并严格执行。
此外,应加强对渔业捕捞行为的监管,打击非法捕捞和偷捕行为。
2. 推广可持续捕捞方式为了减少过度捕捞的影响,应积极推广可持续捕捞方式。
可持续捕捞强调保护鱼类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避免资源的过度利用。
例如,引入更为环保的捕鱼工具,采用选择性捕捞技术,避免对非目标物种的损害。
3. 建立海洋保护区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禁止渔业活动,并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稳定的繁殖和生长环境,以保护鱼类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保护区内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4. 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海洋鱼类资源保护的意识,也是解决危机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捕捞行为的监督,减少非法捕捞和滥捕滥杀现象,达到更好的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目的。
全球海洋鱼类资源的衰退与可持续渔业管理
全球海洋鱼类资源的衰退与可持续渔业管理近年来,全球海洋鱼类资源的衰退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规模的过渔活动、捕捞技术的进步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可持续渔业管理被提出并逐渐应用。
本文将探讨全球海洋鱼类资源的衰退原因以及可持续渔业管理的意义和措施。
一、全球海洋鱼类资源的衰退原因1. 过渔活动过渔是导致全球海洋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渔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采用了非可持续的捕捞方式,例如使用大型拖网、围网等。
这些过度捕捞的行为破坏了自然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导致鱼群数量急剧下降。
2. 捕捞技术的进步随着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渔业对海洋鱼类资源的压力不断增大。
现代化的捕鱼工具和设备使得渔民能够更加高效地捕捞鱼类,超过了自然资源的恢复能力。
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不仅增加了鱼类捕获的数量,而且捕获了大量的年轻鱼,对种群的繁殖和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
3. 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速了海洋鱼类资源的衰退。
沿海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农业领域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后,毒害了海洋生物,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使得鱼类数量减少。
二、可持续渔业管理的意义1.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渔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建立合理的捕捞配额和保护区,调整渔业活动的强度和规模,避免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方式的使用,可以帮助海洋生物种群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
2.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渔业管理有助于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渔民能够长期从事渔业活动。
通过合理管理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不仅可以保护海洋鱼类资源,还可以提高渔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三、可持续渔业管理的措施1. 建立合理的捕捞配额和限制建立合理的捕捞配额和限制是可持续渔业管理的基础。
根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确定不同鱼类的捕捞上限,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发展现状
大黄鱼养殖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大黄鱼养殖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大黄鱼养殖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概述。
2. 养殖规模的扩大大黄鱼养殖市场近年来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大黄鱼养殖场的数量大幅增加。
许多养殖户在山东、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建立了大规模的养殖基地,提高了大黄鱼的产能。
3. 技术水平的提升大黄鱼养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近年来,养殖户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管理经验,大黄鱼养殖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对养殖环境的优化和疾病防控的加强,也使得大黄鱼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得到了保障。
4. 品质和营养的保证大黄鱼养殖市场对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提供更好的产品,养殖户们注重饲料的选择和饲养管理的科学性。
优质饲料的使用能够提高大黄鱼的食物转化率,增加其脂肪含量和肉质的鲜美程度。
同时,养殖户们也加强了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5. 市场需求的增长大黄鱼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对高品质海鲜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黄鱼作为一种热门的鱼类品种,其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
尤其是海鲜餐饮行业,对大黄鱼的需求量大幅提升,推动了养殖市场的快速发展。
6. 持续面临的挑战尽管大黄鱼养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旦发生疫情,可能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次,高品质饲料的供应和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养殖户来说,获取稳定的供应和降低养殖成本是一项紧迫任务。
此外,市场需求的波动和竞争激烈也给养殖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7. 发展前景展望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大黄鱼养殖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海水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效益评估与优化研究
海水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效益评估与优化研究摘要:海水养殖大黄鱼已成为海洋养殖业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文旨在评估和优化海水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效益。
首先,通过对大黄鱼养殖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探讨了大黄鱼养殖的优势和局限性。
然后,对养殖效益进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包括养殖环境的改善、饲料管理的优化等。
最后,对海水养殖大黄鱼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 引言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
因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大黄鱼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
海水养殖大黄鱼作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有效方式,已经成为海洋养殖业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文将从养殖效益的角度评估和优化海水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情况。
2. 大黄鱼养殖的现状大黄鱼养殖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尤其是中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但是,大黄鱼养殖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养殖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大黄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其次,大黄鱼的饲料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大部分养殖较为传统,饲料利用率低,导致了经济效益的下降。
此外,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也是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3. 大黄鱼养殖的优势尽管大黄鱼养殖面临着一些问题,但它仍然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大黄鱼的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可获得较高的收益。
其次,大黄鱼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和水质条件。
此外,大黄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4. 养殖效益的评估为了评估大黄鱼的养殖效益,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养殖成本、养殖产量和销售收入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生产成本来评估养殖效益。
生产成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养殖产量和销售收入。
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而销售收入与市场需求和价格有关。
5. 养殖效益的优化为了优化大黄鱼的养殖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改善养殖环境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我国黄东海区海洋捕捞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黄东海区海洋捕捞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梅洁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08期摘要我国海洋捕捞业发展迅速,为推进我国“蓝色粮仓”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形势日益严峻。
黄东海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在我国海洋捕捞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来,黄东海区海洋捕捞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增大,海洋捕捞总产值逐年增加,但作业范围大多仍局限于海洋捕捞资源过度利用的近海区域,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竭、海洋渔政管理困难,过度捕捞禁而不止,近海海域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已不容忽视。
在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重要准则的现代海洋渔业战略背景下,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捕捞、完善立法,加强渔政管理、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减轻捕捞压力、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发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黄东海区海洋捕捞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捕捞;海洋渔业资源;黄东海区中图分类号 S9-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241-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63Abstract China’s marine fishing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blue granary”.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a serie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fishing industr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are important fishery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marine fishing industry.In recent years,the proportion of marine fishing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continuously,and the total value of marine fishing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However,most of the scope of operation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offshore areas where marine fishing resources are overutilized,and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are depleted and marine fisheries are declining.Management difficulties,overfishing and bans,and th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in offshore waters cannot be ignore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marine fishery strategy with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s the important criteria,we will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develop ocean fishing,improve legislation,strengthen fishery administration,vigorously develop marine aquaculture,reduce fishing pressure,and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ing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areas.Key words Marine fishing;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areas隨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海洋捕捞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全国海洋捕捞总产值达1 948亿元,海洋捕捞产量达1 281万t,然而,海洋捕捞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海洋捕捞业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能力”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为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急需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展开进一步探究。
大黄鱼开题报告
大黄鱼开题报告大黄鱼开题报告引言:大黄鱼,又称黄花鱼,是一种常见的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等地。
它以其鲜美的肉质和高营养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大黄鱼的数量逐渐减少,种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大黄鱼的生态特征、保护现状及其对人类的意义,以期引起人们对大黄鱼保护的重视。
一、大黄鱼的生态特征大黄鱼属于鲈形目,体型较大,一般可达30-50厘米,最大可达80厘米。
其背部呈蓝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胸鳍和尾鳍呈黄色,故得名大黄鱼。
大黄鱼主要栖息在浅海海域,以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食,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它们繁殖力强,每年能产卵数百万粒,但幼鱼的存活率较低。
二、大黄鱼的保护现状由于大黄鱼的高商业价值,过度捕捞成为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许多渔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使用了不合法的捕捞工具,如电鱼、毒鱼等,导致大黄鱼的数量急剧减少。
此外,海洋污染也对大黄鱼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废水排放、油污泄漏等污染源的存在,使得大黄鱼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生存条件恶化。
三、大黄鱼对人类的意义大黄鱼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海鲜,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黄鱼的肉质鲜嫩,口感独特,被誉为“海洋之王”。
此外,大黄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因此,保护大黄鱼的生态环境,维护其种群数量的稳定,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黄鱼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大黄鱼的生存环境,减少过度捕捞的压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明确捕捞限额和禁渔期,控制捕捞数量。
其次,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改善大黄鱼的生存环境。
最后,加强科研力量,开展大黄鱼的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为其保护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大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大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黄鱼养殖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大黄鱼养殖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养殖户和相关产业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1. 大黄鱼养殖市场概况大黄鱼,又称鲤头黄、江苏黄鱼,是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重要的商业性养殖鱼类。
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大黄鱼养殖主要分布于沿海的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其中江苏省是大黄鱼养殖的重要产区。
养殖户通过海洋养殖方式,以及合理的管理和养殖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养殖。
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水质改善措施的加强,大黄鱼养殖的规模化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2.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需求分析2.1 消费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大黄鱼作为一种低脂、高蛋白的食材受到广泛关注。
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
2.2 营养需求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在缺乏高营养价值的食材之间,大黄鱼的营养价值卓越。
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大黄鱼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因此在营养需求上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2.3 大黄鱼养殖技术需求随着大黄鱼需求的增加,养殖户对于养殖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大黄鱼的养殖难度较高,需要合理的养殖环境、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因此,市场上对于大黄鱼养殖技术需求充足,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2.4 市场需求趋势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黄鱼养殖市场的需求趋势是持续增长的。
同时,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供应也将更加充足。
3. 发展策略建议针对以上市场需求分析,我们向大黄鱼养殖户和相关产业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建议:•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支持。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策略
2024年大黄鱼养殖市场策略1. 引言大黄鱼是一种高价值的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黄鱼养殖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黄鱼养殖市场竞争激烈。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有效的市场策略,帮助大黄鱼养殖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 市场分析2.1 供需分析目前,大黄鱼市场需求量较大,但供应不足,市场空间巨大。
消费者日益增加对健康和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使得大黄鱼受到青睐。
然而,由于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大黄鱼产量有限,导致价格较高。
因此,有充足供应能力的大黄鱼养殖企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2.2 竞争分析大黄鱼养殖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有国内外养殖企业以及传统渔业。
国内外养殖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技术不断提升,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日益激烈。
传统渔业由于资源限制和捕捞禁止政策的实施,正在逐渐减少。
然而,传统渔业仍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力。
因此,大黄鱼养殖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来应对竞争。
3. 市场策略3.1 品牌建设建立和提升自有品牌是大黄鱼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品牌建设,企业可以树立专业、可信赖的形象,与消费者建立紧密的关系。
品牌建设应包括以下方面:•提供高品质的大黄鱼产品,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加强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品牌曝光度。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2 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大黄鱼养殖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营销策略:•多渠道销售:通过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覆盖范围。
•定位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将市场细分为不同的目标群体,并针对性地开展市场推广活动。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量。
•参加展会和活动:参加相关展会和活动,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品质,扩大企业影响力。
3.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大黄鱼养殖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手段。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密度与产量关系分析
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密度与产量关系分析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在经济和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水养殖大黄鱼的过程中,养殖密度对其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分析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最佳的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
首先,养殖密度对大黄鱼苗的生长和存活率有着直接影响。
在过高的养殖密度下,鱼类的生长空间受限,导致饲料摄取不足、养分消耗过快。
这样会造成大黄鱼苗的生长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因此,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苗的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另一方面,过低的养殖密度也会对大黄鱼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在过低的养殖密度下,鱼类之间的竞争减少,这会使得养殖环境中的鱼类之间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鱼类的饲料利用率降低。
过低的养殖密度还会导致鱼苗之间的社会行为受到限制,减少协同行为和领导行为的发生,对鱼类的社会性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过低的养殖密度将导致鱼苗的互动和生长受限,从而降低产量。
那么,如何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以提高大黄鱼的产量呢?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试验和观察,确定最佳养殖密度。
在试验中,可以尝试不同的养殖密度,并记录鱼苗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找到最佳的养殖密度。
此外,也可以考虑鱼苗的大小和品种对养殖密度的影响。
不同大小和品种的鱼苗对养殖密度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时,应综合考虑鱼苗的大小和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
然而,养殖密度并非是影响大黄鱼养殖产量的唯一因素。
养殖环境的水质、饵料的品质和供应、水温等因素也会对养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养殖中,除了合理确定养殖密度外,还应注重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优化养殖环境、调整饲料供应,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大黄鱼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海水养殖大黄鱼苗的养殖密度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合适的养殖密度可以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充分利用养料,最终提高养殖产量。
舟山大黄鱼灭绝分析
286区域治理LIVELIHOOD作者简介:赵文璐,生于1999年,本科,研究方向为舟山大黄鱼的灭绝。
舟山大黄鱼灭绝分析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赵文璐摘要:近几年,环境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在生态环境保护当中,物种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国有很多濒危灭绝的动物,包括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在内,很多物种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处于灭绝的边缘,其中舟山大黄鱼也是如此。
舟山大黄鱼的数量在逐渐地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过度捕捞导致的。
如此,对于人类来说都可能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濒危灭绝的物种,必须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针对舟山大黄鱼也应该积极地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他们走向灭绝。
关键词:舟山大黄鱼;鱼类灭绝;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8-0286-0001一、舟山大黄鱼大黄鱼也被我们称作大黄花鱼,是我国鱼类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我国的舟山地区最为常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舟山大黄鱼都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有数据显示,大黄鱼的历史最高年产量曾经达到了13.2万吨,但是这一数量正在逐年的递减当中,主要是因为大黄鱼的数量也在不断地下降,甚至达到了轻微灭绝的地步。
之所而大黄鱼之所以从年产量十几万吨到现在成为濒危灭绝的动物,是因为人们过度捕捞的原因所致。
大黄鱼在产卵时会发出叫声,这种叫声很容易让渔民发现,在捕捞时,渔民们通常都会将耳朵贴在船板上,聆听它们的叫声,判断鱼群大小和密集程度,从而对它们进行捕捞。
舟山地区产生的野生大黄鱼肉质非常鲜嫩,而且营养非常丰富的,收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随着渔民过度地追求利益,在捕捞大黄鱼时,没有考虑到大黄鱼的生存,导致大黄鱼的数量在不断地下降,大黄鱼的资源越来越少,产量也随之减少。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大黄鱼逐渐成了珍稀的鱼种,价格也在不断地上涨。
特别是野生大黄鱼,尤其是已经达到了有市无价的地步,是几乎可不可求,媒体中曾经播出过天价舟山野生大黄鱼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海区大黄花鱼渔业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摘要:大黄鱼曾经是东海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但是由于过度捕捞,盲目捕捞以及种群结构退化,性早熟等问题,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东海地区大黄鱼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
关键词:大黄鱼过度捕捞产软种群结构性成熟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是我国近海最重要的传统经济鱼类之一。
大黄鱼主要分布于东海、黄海南部以及南海的雷州半岛东侧, 水深80 m以下的沿岸近海水域。
20世纪80年代以前, 东海区大黄鱼产量一直占全国大黄鱼总产量的90%以上, 但随着捕捞强度和捕捞力量的日益加大以及海洋污染的日益加重, 致使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大黄鱼资源严重衰败, 近乎“消声匿迹”。
①
1 过度捕捞
敲罾作业起源于广东, 距今约有200 年的历史. 1954 年传到福建, 1956 年秋传入温州, 在其后的20年时间里, 给浙江海洋渔业资源带来的是一场浩劫.这种破坏性的捕捞方式, 使得野生大黄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自1957 年开始, 浙江渔场早春汛大黄鱼产量即以每年50% 的速度锐减, 1985 年大黄鱼年产量降至万吨以下, 形不成鱼汛, 资源处于很低的水平。
②而1957年以后机帆船开始取代木帆船成为捕捞大黄鱼的主要工具。
机帆船配合细密的渔网进行的拖网捕鱼大大加大了捕鱼的效率。
1992 年前后单船网板拖网捕捞在浙江中南部
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到1998 年生产规模基本稳定由于单拖作业渔场位于东海大陆架外侧, 作业水深可达!120 米,⑤覆盖了大黄鱼的所有身寸空间。
但由于捕捞强度过大, 大黄鱼补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大黄鱼的年产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不断下滑。
1974年大黄鱼的产量达到19.61万吨,而到了2002年产量仅为0.55万吨。
从1977 年起,东海大黄鱼主要渔场和重要产软场官井洋、猫头洋、大目洋均不能形成渔汛, 20 世纪80年代中期岱衢洋、大戢洋和吕泗渔场也形不成渔汛, 至今大黄鱼资源仍未恢复。
由此折射出由于过度捕捞的原因导致东海大黄鱼渔业资源日趋衰落,大黄鱼种群日趋减小的现状。
2 捕捞越冬大黄鱼导致大黄鱼产卵受阻
根据东海区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1978~1985年) 并结合历史资料, 分布于东海区的大黄鱼有3个越冬场: 一是江外、舟外渔场越冬场, 水深50~80 m; 二是浙南、闽东、闽中外侧海区越冬场,水深30~60 m; 三是大沙、沙外渔场越冬场, 水深50~70 m。
③越冬期一般为1~3月, 4~6月随着沿岸近海水温的升高和暖流势力的增强, 夏季产卵鱼群从越冬场结群游向沿岸产卵场产卵,形成夏季大黄鱼鱼汛。
而许多渔民只顾眼前利益,进入越冬场进行捕鱼,如1974年浙江有近两千艘渔船进入江外、舟外渔场越冬场进行捕鱼,那一年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大黄鱼产量最高的一年。
而这时这样的作业导致大黄鱼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
3 种群结构的变化
大黄鱼属于寿命较长、个体较大和年龄组成较为复杂的暖水性重要经济鱼类。
20 世纪60 年代初, 大黄鱼捕捞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 ~25 龄, 随着捕捞强度的
增大, 捕捞群体年龄组成范围逐渐变小。
20世纪80年代初, 岱衢洋产卵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15龄, 吕泗渔场产卵群体年龄缩短为1~9龄。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岱衢族大黄鱼体长组成较为稳定, 优势组体长为25 ~38 mm; 60年代后期至70 年代初期, 群体组成开始小型化,优势组体长为22~35 mm;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 由于利用了大黄鱼外海越冬场, 优势组体长有所上升, 为29~45 mm; 至90年代东海大黄鱼群体组成优势体长只有14~16 mm。
由此可以看出东海大黄鱼的群体组成开始小型化与年轻化。
我们在研究大黄鱼性成熟与生长的关系的时候发现,大黄鱼开始性成熟的最小体长不断缩短。
根据1961-1963年的资料显示种群开始性成熟的最小体长,雌鱼在1961年为22-24cm,在1962 和1963年则均为20 一22 厘米, 后两年虽较1961年者偏小约2厘米, 但在偏小的20一22 厘米组内的性成熟个体数仅为2%。
④由此可推知大部分大黄鱼的性成熟长度随时间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虽然六十年代距九十年代有三十年代的跨度但估计大黄鱼总体的性成熟体长不会下降很多。
据此可推知九十年代大黄鱼群体中大部分的大黄鱼可能仍处于未成熟状态。
而种群中大部分个体出去未性成熟状态必然导致种群的衰退。
总结: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不科学捕捞导致东海大黄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而由此也使得大黄鱼的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群体呈现年轻化,性成熟时间提前,这进一步加剧了大黄鱼种群的衰退。
由此可见,人类的不科学的捕捞是导致大黄鱼渔业资源日趋衰退的根本原因。
1 胡银茂东海海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绍兴文理学报 2006年底二十六卷第七期 49
2 练兴常. 大目洋渔场大黄鱼放流现状!J∀. 中国水产, 2000, 1: 22- 23
3 徐开达, 刘子藩东海区大黄鱼渔业资源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7年第二十二卷第五期 393
4 吴鹤洲浙江近海大黄焦性成熟与生长的关系海洋与沼泽1965年第七卷
221
5樊伟!,周死芳‘崔雪森‘程炎宏拖网捕捞对东海渔业资源种群结构的影响关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0月底十四卷 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