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乙肝疫苗立场文件-WorldHealthOrganization

合集下载

破伤风疫苗WHO文件立场_Chinese

破伤风疫苗WHO文件立场_Chinese
在多数情况下,循环的血液中对破伤风有保护作用的抗毒素最低浓度视采用 的检测方法而异。如采用体内中和试验或改良后的 ELISA 方法检测,浓度超过 0.01 IU/ml 即视为具有保护力;如采用的是标准的 ELISA 技术,则抗毒素浓度至 少应达到 0.1~0.2 IU/ml。不过,也有抗毒素浓度高于这些阈值而仍然发生破伤风 的病例记录。因此,“保护性抗体浓度”不能视为在所有情况下都能确保足够的 免疫力。相关工作的目标应立足于终生保持较高的抗体浓度。
破伤风通过免疫接种和含破伤风类毒素(TT)疫苗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含 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被纳入儿童期免疫规划。不过,为获得持 久的免疫力,需要接种加强剂次的疫苗。在一些国家,通过国家免疫规划已在数 十年间保持了含 TT 疫苗的高覆盖率,破伤风已极其罕见,但偶可见于老年人或 其他未接种疫苗/未完成免疫程序的人员。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国家免疫规划的 实施状况较差,许多育龄期妇女对与生育相关的破伤风缺乏保护能力。
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抗体,并且只能通过主动免疫(破伤风疫苗)或被 动免疫(破伤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实现。破伤风疫苗由破伤风类毒素制成,后 者是一种经过处理的神经毒素,可诱导产生保护性的抗毒素。经过免疫的孕妇可 将抗毒素经胎盘传递给胎儿,从而防止新生儿发生破伤风。已上市的破伤风类毒 素疫苗有单价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破伤风、减 量白喉联合疫苗(dT)、以及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DTwP, DTaP, dTaP 或 dTaP)。含 DT 的疫苗用于 7 岁以下儿童,含 dT 疫苗用于 7 岁以上者。在开展 破伤风免疫接种时一般都使用含白喉类毒素(D 或 d)和破伤风类毒素的联合疫 苗,而不使用单纯的破伤风类毒素。自 1974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实施“扩 大免疫规划”(EPI)以来, DTP 联合疫苗就一直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些含有 DTP/DTaP 的新型联合疫苗已经开始上市,其中包括用于预防乙肝、b 型流感嗜 血杆菌和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一般认为破伤风类毒素非常安全,甚至可用于免疫 缺陷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分发乙肝疫苗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分发乙肝疫苗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分发乙肝疫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12.23•【文号】卫办疾控发[2002]126号•【施行日期】2002.12.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分发乙肝疫苗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2]126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海南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推进我国西部12省、自治区和其他省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西部省份和部分中部地区省份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用于乙肝疫苗的购置。

我部同时争取到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为期5年的合作项目,为西部12省、自治区和其他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无偿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购置乙肝疫苗和注射器。

目前,2003年第一年度乙肝疫苗招标采购工作已经结束,乙肝疫苗即将分发。

为做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现提出以下要求:一、各地应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工作重点,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各地要加强对乙肝疫苗的管理,制定规范的乙肝疫苗分发、领取登记制度。

严禁将项目采购的“计划免疫专用”乙肝疫苗用于其他人群接种,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辖区内承担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人员的职责;做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衔接工作。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要严格按照《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规程》实施。

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保证新生儿及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

流动儿童应按照与其出生地和居住地常住儿童相同的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开展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甲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10月

世界卫生组织甲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10月
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且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10月发布了一份关于 甲型肝炎疫苗的立场文件,以帮助各国更好地 预防和控制甲型肝炎的传播。
目标受众
卫生部门工作人员
学术界和研究人员
国家政策制定者
疫苗生产商和供应商
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文件范围和限制
该立场文件主要涵盖了甲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以及推荐使用疫苗的立场。
扩大生产能力
为了满足全球对甲型肝炎疫苗的需求,制造商需要提高生产 能力,并确保疫苗的生产质量。
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疫苗从生产到分发的整个过程都 得到有效控制,以保障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接种的未来计划和目标
全球接种覆盖
通过与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努力实现全球甲型肝 炎疫苗的全面接种覆盖。
疫苗的生产和分发
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甲型肝炎疫苗的生产 线,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这些疫苗的生产过程通常包 括病毒培养、灭活、纯化等步骤,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协调全球疫苗分发,确保疫苗能 够公平地分配给各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各国政府也会通过 卫生部门或公共卫生机构进行疫苗采购和分发。
甲型肝炎的症状和诊断
01
02
03
甲型肝炎的症状包括发 热、乏力、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黄疸等。
甲型肝炎的诊断通常基 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既 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测结
果。
实验室检测包括检测甲 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 体,以及肝功能检查等

03
甲型肝炎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与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与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与免疫效果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其中数十万人死亡。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乙型肝炎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供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乙型肝炎疫苗应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确保最佳的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通常采用三剂次的免疫程序,即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和第六个月分别接种。

这种接种计划可确保充分的免疫效果,提供长期的保护。

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及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防御。

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是经过广泛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的。

根据研究数据,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降低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疫苗接种被认为是控制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不能完全消除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等,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除了疫苗接种外,还需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等,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总结来说,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提供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

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可以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然而,为了更好地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还需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并加强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宣传。

世界卫生组织甲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10月

世界卫生组织甲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10月

世界卫生组织甲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10月在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甲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旨在提供全球范围内关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最新指南和建议。

起首,世界卫生组织鼓舞各国政府制定并实施甲型肝炎疫苗接种规划。

该规划应包括以下要点:确保疫苗的供应和适时配送,确保疫苗接种遮盖率达到国家设定的目标,同时加强对疫苗的安全性监测和药品质量控制。

其次,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实行预防措施以控制甲型肝炎的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大众对甲型肝炎的熟识和预防意识;改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质量;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和卫生监督等。

这些综合措施对于缩减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和传播至关重要。

第三,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甲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依据该组织的调查和探究,甲型肝炎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在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例如注射部位的红肿和痛苦,但这些反应通常是临时的,并且很少引起严峻问题。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在立场文件中还指出,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应从婴儿时期开始,并在孩子和成人时期进行补种。

依据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疫情状况,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依据实际状况制定详尽的接种规划。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甲型肝炎疫苗的监管和监测。

这包括定期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剂量和接种时间的优化,并准时通报疫苗相关问题和意外事件。

尽管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全球范围内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些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资源,使得疫苗接种困难。

此外,大众对疫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全部人都能获得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机会。

总之,在2022年10月发布的甲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中,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了甲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供了相关的接种指南和建议。

这份文件的发布将对全球范围内的甲型肝炎防控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援助各国政府改善公共卫生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

乙型肝炎疫苗(WHO立场性文件)

乙型肝炎疫苗(WHO立场性文件)
减少 H V的传 播 。这种 情况 下 , 大龄 儿 童 和成 人 B 对
感染 初 期 , 肝 病 人 的血 清 e 原 ( BA ) 为 阳 乙 抗 H eg也 性 。几 周后 抗. B 出现 , 后 清 除 H sg Hs 然 BA 。慢 性 感 染 的特征 是 I sg持 续 ( 月 以 上 ) 在 ( 能 同 - A I B 6个 存 可
时 出现 H e g 也 可能不 同 时 出现 ) BA , 。这一 特 征是 日
细胞癌 导致 过早 死亡 的危 险 。 ’
从 临 床角 度不 可能将 乙肝与其 他 病毒 因子 造成 的肝 炎加 以 区分 , 因此 实 验室 诊 断很 重 要 。从 血 清 学角 度看 , 急性 H V感染 的特 点是 出现 H sg B BA 和抗

对 于 乙型 肝 炎呈 中度 或低 度 流 行 的 国家 , 将 应 针 对老人 或 I V感 染 高危 人 群 的加 强 免 疫 计 划 作 - I B
在所有 H V感染 中的相对 比例 、 B 出生 时接 种 的可 行 性 以及成 本效 益 比。
儿童 ( 5岁 ) 染 ,0 由较 大 儿 童 ( 1 感 3% 5岁 以上 ) 感 染发展 而 成 , 中 0 1 一06 的急 性 肝 炎 发展 为 其 .% .% 暴发性 肝 炎 。暴 发 性 肝 炎 的 死 亡 率 约 为 7 %。慢 0
位 , 作 决 定 簇 a 与 另 外 两 个 H sg抗 原 决 定 簇 称 , BA
d y和w r 同 将 H V分 成 4个 亚 型 , aw ar / /共 B 即 d 、d 、
aw和 ar y y。该决 定簇 中某些 氨 基 酸 , 别是 第 17 特 3 17个 氨 基 酸 区域 的置 换 , 能 导 致 决 定 簇 a不 能 4 可 被普 通 的筛选 试 验 所鉴 别 , 不能 被 疫 苗 产 生 的抗 也 体所 识别 。尽 管 从理 论 上 , 疫苗 接 种 所 带 来 的选择 压力 或抗 病毒 作 用 可 能更 利 于这 类 突 变 体 的复制 , 但是 其在 临床 上 的重要 性 尚不 清 楚 , 且 也 未 能 证 并 实 其在 公共 健康 方 面的意 义 。

《乙肝疫苗》word版

《乙肝疫苗》word版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药品名称乙肝疫苗外文名称hepatitis B vaccine主要适用症预防乙肝感染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发热等反应主要用药禁忌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乙肝疫苗分为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两种,其中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又可分为哺乳动物表达的疫苗和转基因酵母疫苗,乙肝血源疫苗系统由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浆提取的HBsAg,经纯化,灭活及添加佐剂氧化铝制成。

目前我国多采用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于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经破碎酵母菌体,颗粒形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释放,经纯化,灭活,加氢氧化铝后制成。

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

乙肝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分为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肽疫苗。

治疗性乙肝疫苗其不同于预防性乙肝疫苗的地方在于它可克服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乙肝起到治疗作用。

研究已经表明,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效地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

因此,治疗性疫苗以打破免疫耐受、重建免疫应答,激发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以CTL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目的。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问世将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了新的手段,带来了希望和憧憬。

2024年乙肝疫苗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乙肝疫苗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乙肝疫苗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肝。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乙肝的控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乙肝疫苗的市场需求分析对于相关企业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2024年乙肝疫苗市场需求分析2.1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全球乙肝疫苗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稳步增长。

该市场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乙肝感染的高发性以及政府推动乙肝疫苗普及的措施。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乙肝疫苗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2 市场需求特征乙肝疫苗市场的需求具有以下特征:•高发地区需求旺盛:一些地区,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乙肝感染率较高,因此对乙肝疫苗的需求量较大。

•政府推动需求增长:政府通过开展免费疫苗接种计划、推动乙肝疫苗进入国家免疫规划等措施,对乙肝疫苗的需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新生儿接种需求稳定:乙肝疫苗是新生儿常规接种疫苗之一,由于新生儿数量相对稳定,因此这部分需求对乙肝疫苗市场的影响较为稳定。

2.3 市场竞争格局乙肝疫苗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乙肝疫苗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GSK、默沙东、雅培等知名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在疫苗研发、生产、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力和经验,并且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2.4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乙肝疫苗市场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新科技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新一代的乙肝疫苗将更加安全有效,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市场细分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乙肝疫苗市场将出现更多细分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医疗体系完善:随着全球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乙肝疫苗的普及和接种率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3. 结论乙肝疫苗市场具有稳定增长的趋势,并且存在一定的竞争格局。

轮状病毒疫苗WHO立场文件1

轮状病毒疫苗WHO立场文件1

轮状病毒疫苗WHO立场文件1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

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并且自2006年4月以来,得到了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的审核和批准。

这些文件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科学媒体和公众。

概要和结论轮状病毒是全球婴幼儿严重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因。

2004年,估计轮状病毒感染在全球导致约52.7万婴幼儿死亡(47.5万–58.0万),这些死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轮状病毒毒株在各地有很大差异,但人类的轮状病毒疾病主要是由5种血清型引起的。

轮状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全球绝大多数儿童在3岁以前都已感染过轮状病毒,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儿童则在1岁以前大多已经感染。

1999年,一种高效的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在美国上市,但不到一年就由于与肠套叠的发生有关联而退出市场。

两种新的口服减毒活疫苗于2006年获准上市:单价人轮状病毒疫苗(Rotarix™)和五价人-牛重配疫苗(RotaTeq™)。

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拉丁美洲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两种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认真监测也未发现肠套叠的发生风险增高。

目前,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将新的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常规接种。

这两种轮状病毒疫苗被认为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抗原组分和免疫程序有所不同。

轮状病毒疫苗效力因研究人群、免疫程序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疫苗针对严重轮状病毒腹泻病的保护作用为90–100%,针对所有轮状病毒腹泻病的保护作用为74–85%。

伤寒疫苗: WHO 立场文件 -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

伤寒疫苗: WHO 立场文件 -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

伤寒疫苗:WHO立场文件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 目前的立场。

这些文件经过 WHO 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并且自2006年4月起,由WHO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审核和认可。

这些立场文件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科学媒体和公众。

此份关于伤寒疫苗的立场文件是对以前公布在《疫情周报》(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上的相应文件的更新和替换。

1SAGE于2007年11月认可了这些经过更新的建议。

2概要和结论伤寒是由肠道病原体伤寒杆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引发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伤寒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虽然主要表现为地方性流行疾病,但伤寒杆菌具备流行潜力。

主要来自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资料表明,伤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学龄儿童(5~15岁)所受影响尤为明显。

在某些伤寒流行地区,5岁以下儿童中伤寒的发病率与学龄儿童相似或甚至更高。

据WHO的保守估计,全球每年发生2100万伤寒病例,其中有1%~4%的病例死亡。

约9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

随着多重耐药伤寒杆菌的增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成本不断攀升,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数的升高。

已有两种新一代的伤寒疫苗用于替代原先使用的易于产生不良反应的灭活全细胞疫苗。

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这些新疫苗—口服Ty21a活疫苗和注射用Vi多糖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并已在国际上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人群。

单剂次、注射用的Vi疫苗对经血液培养确诊的伤寒有约70%的保护作用,保护期至少可持续3年。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乙肝疫苗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疾病在许多国家都是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探讨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一、乙肝疫苗介绍及作用机制乙肝疫苗是由灭活或重组VP 感染表面抗原(HBsAg)制成的,它通过刺激人体产生针对HBsAg 的保护性免疫力。

这样,即使暴露于感染源后,机体也能够迅速抵御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二、接种时机和程序1. 接种时机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首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开始给予首剂乙肝(HepB)疫苗。

第二剂注射时间应在1-2个月,第三剂应在6个月内完成。

2. 接种程序根据不同地区进行调整,通常为0-1-6 型方案,即出生即接种首剂疫苗,第二剂在第一个月或第二个月接种,第三剂在6个月龄时完成。

三、乙肝疫苗的安全性1. 安全性评估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评估。

大规模接种后观察显示,该疫苗的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的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在2006年至2014年期间,对全球超过5亿剂乙肝疫苗的接种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疫苗所致的不良反应率极低。

2. 常见不良反应尽管乙肝疫苗被普遍认为是安全的,但还是仍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和暂时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注射部位疼痛、低烧等,通常在数天内自行消退,并无长期影响。

四、乙肝疫苗的效果1. 免疫保护程度乙肝疫苗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研究表明,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95%-100%的人能获得免疫保护,并产生针对HBsAg 的抗体。

2. 长期效果乙肝疫苗具有长期保护效果。

根据现有数据,接种乙肝疫苗后至少30年内还能够产生持续的免疫保护。

因此,通过规律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五、发展中国家的推广1. 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世界卫生组织(WHO)积极推动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乙肝疫苗的使用。

根据WHO 的计划,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将超过90%的新生儿接受该疫苗的免疫阻断学。

乙肝接种指引和监测要求

乙肝接种指引和监测要求

病者。
乙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者慎用:家庭和个人有惊厥史者、 患慢性




疾病者、 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 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 失效者、疫苗瓶内有异物者均不得使用。 疫苗瓶开启后应立即使用。 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 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 少30分钟。 注射第一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 一般 不再注射第二针。对于母婴阻断的婴儿,如注射第 二、三针应遵照医嘱。 严禁冻结。(2-8℃)
乙肝疫苗接种指引和监测要求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所
主要内容
乙肝概述 广东省乙肝防控现状 乙肝疫苗接种指引介绍 乙肝监测要求
乙肝概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B,乙肝)是由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
的一传染病。
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形坏死以及肝脏间质炎性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 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Hepatitis B. WHO/CDS/CSR/LYO/2002.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1(1):9-23.
“消除乙型肝炎的雅温德宣言”
WHO ,1991年喀麦隆 雅温德 “发展中国家控制乙肝的国际会议” “消除乙型肝炎的雅温德宣言” 建议:凡人群 HBsAg 携带率超过 5% 的国家和地区 ,应实施全体新生儿HepB免疫。
分类
地区
HBsAg携带率 (%)
高流行区
东南亚、中国、非洲
≥8%
中流行区

卫生部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管理的办法

卫生部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管理的办法

卫生部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管理的办法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83]卫科教字第73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83.11.21
【实施日期】1983.11.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管理的办法
(1983年11月21日(83)卫科教字第73号)
为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一些国家的医疗卫生研究机构为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截止一九八0年八月,这类合作中心已有六百多个,涉及传染病、心血管病、肿瘤、人类生殖、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基层卫生、传统医学等领域。

一九七八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同世界卫生组织鉴定卫生技术合作备忘录以来,我部已向该组织推荐了一批医疗、教学、科研单位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至一九八三年九月有四十二个单位被正式指定。

为加强组织协调,有利于这些合作中心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培训人才,引进先进技术,为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特制订如下管理办法:
一、申请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的单位,要写正式申请报告,经所属领导部门批准,报卫生部审批。

报卫生部的申请报告主送外事局,抄送科教司及有关业务主管局。

二、合作中心的合作项目、计划,需报卫生部审批。

确定合作项目应本着为我所需并。

世界卫生组织乙肝疫苗立场文件-WorldHealth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乙肝疫苗立场文件-WorldHealthOrganization

乙型肝炎疫苗WHO立场文件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

范围有限的免疫接种(多为私营部门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

WHO的立场文件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

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使用的立场乙型肝炎(乙肝)免疫接种策略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有婴儿常规接种疫苗来预防HBV感染应成为各国国家免疫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常规基础免疫在婴儿中的高接种率对控制儿童的慢性HBV感染率产生了巨大的、全面的影响,并应成为HBV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国家免疫规划中,乙肝疫苗接种可有多种方案,视所在地的流行病学状况和从国家免疫规划的总体考虑而定。

然而,如所在国中围产期HBV感染所占的比例较高,婴儿出生后就应尽快(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只有一小部分HBV感染是在围产期获得的,那么,应审慎评估围产期HBV感染对总体疾病负担的相对影响以及出生时进行疫苗接种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然后才能确定最佳的疫苗接种方案。

在乙肝呈中、低度流行的国家,针对年龄较大的人群或有较大风险感染HBV 的人群可考虑实行初始强化免疫(“Catch-up”)策略,藉以弥补常规婴儿免疫接种之不足。

在这些国家,疾病负担中有相当一部分可归因于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获得的感染。

在乙肝高度流行的国家,在婴儿中实行大规模的常规疫苗接种可迅速减少HBV的传播。

世卫组织积极倡导中国儿童接种麻疹、乙肝疫苗

世卫组织积极倡导中国儿童接种麻疹、乙肝疫苗

“ 0 0年 的全 国性接 种活动 将帮助 中 国阻断麻疹 的传 播 。开 展这 次 活动 的 决定 是与 世 卫组 织 磋商 后 、 鉴 了其 21 借
他 国家的成功 经验后 做 出的。 ” 乙肝是另 一种儿 童幼 时感 染 的病毒性 疾病 。乙肝通 过接触 感 染者 的血 液或 其他 体 液 而传 播 ; 让肝 脏 慢慢 它 受到损 害 , 致严重疾 病 , 可能在 成年 时造成死 亡 。中国 自 19 导 并 9 2年 以来 开展 了大规模 的免疫 活动 , 使得该 病在
较小 的孩子 中几乎完 全消失 。 关 于 中国扩大免疫 规划 的总体情 况 , a n 博士 赞扬 了中 国免 费 向所有 儿 童提 供预 防 l Cis r 2种疾 病 的疫 苗 。预
防另外 3种疾病 的疫 苗对某些 高危人 群是 免费 的。 “ 国还努 力提高 国产疫 苗 的安 全性 和 质量 ” 中 。她 还 补充 说 , 同所 有 药物 一样 , 种疫 苗 也 可能偶 然 导致 不 接
传 播
麻疹是 高度传染 性 的病 毒 , 过咳 嗽 、 通 喷嚏 、 与病人 密切 接触 或直 接接 触感 染 鼻 咽分 泌物 而 传播 。麻疹 病 毒
在空 气 中或 污染物 的表面 2小时仍 具有 活性和传 染性 。感染麻 疹 的病 人在 出疹开 始的前 后 4天 均可传播 麻疹 。
预 防
首都 公 共 卫 生
21 00年 8月 第 4卷 第 4期 Cptl ora o u l el 。 gs2 1 o 4 N . ai unl f bi H ah ̄uut 0 0V 1 o4 aJ P c t .

政 策 导 航 ・
世 卫 组 织 积 极 倡 导 中 国 儿 童 接 种 麻 疹 、 肝 疫 苗 乙

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
第十三页,共七十六页。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dications
Other indications:
household contacts and sex partners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其他影响免疫原性及抗体滴度的因素 吸烟
肥胖〔体重指数〕
性别〔男性〕 造成免疫低下的根底疾病
第十七页,共七十六页。
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对58所医院 855医务工作者例接受免疫接种者的免疫原性分析
Arch Intern Med 1996;156:2226-31.
Broca idex= 体重/身高(CM)-100
第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影响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
研究目的:评价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疗效和影响抗-HBs产生 的因素
入选人群:595例医疗工作者 研究设计:
低剂量组:426例接种10µg的乙肝疫苗,0、1、6月
高剂量组:169例接种20µg的乙肝疫苗,0、1、6月
评价指标:接种3剂后的6个月内的血清学检查
Behavioral indications: injection drug users; persons with more than one sex partner during the previous 6 months; persons with a recently acquire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all clients in STD clinics; an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WorldHealthOrganization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WorldHealthOrganization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1WHO立场文件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

范围有限的免疫接种(多为私营部门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

WHO的立场文件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

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概要和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乙脑)是亚洲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脑炎。

据估计,乙脑病毒每年至少造成50,000例临床病例,其中多数为10岁以下儿童,导致约10,000人死亡,另有约15,000例病例留有长期的神经-精神性后遗症。

近几十年来,乙脑在一些以前无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出现了暴发。

乙脑感染通过蚊子传播;蚊子从有病毒血症的动物(通常是猪或水禽)中获得感染。

每250-500例感染者中仅约有一例出现临床症状。

目前还没有针对乙脑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

虽然在一些国家通过使用杀虫剂和改进农业活动可降低乙脑的发生率,但疫苗接种仍是唯一最重要的控制措施。

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三种:(i) Nakayama株或北京株纯化鼠脑灭活疫苗,主要由几个亚洲国家生产;(ii)细胞培养的北京P-3株乙脑灭活疫苗;(iii)细胞培养的SA 14-14-2株减毒活疫苗。

鼠脑提纯乙脑疫苗的缺点有: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过短;需多剂次接种;对多数国家来说,每剂疫苗的价格相对较高。

细胞培养的疫苗在中国生产并广泛使用;该国的灭活疫苗逐渐被减毒活疫苗取代。

另有数种前景看好的候选乙脑疫苗正处于开发后期。

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意见书

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意见书

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意见书
王真行;邹力
【期刊名称】《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年(卷),期】2018(041)003
【摘要】此文取代2009年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意见书.文件提供了乙型肝炎疫苗及其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最新资料,明确了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和适当的接种程序,并强调了对所有婴儿出生时接种疫苗作为全球预防HBV相关疾病最有效措施的重要性.
【总页数】6页(P144-149)
【作者】王真行;邹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意见书 [J], 王真行
2.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意见书 [J], 王真行;徐冰
3.乙型肝炎疫苗不是万能的不明白乙型肝炎疫苗是万万不能的 [J], 冷红
4.绿慕安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的抗-HBs阳转率临床研究[J], 牟希亚;蔡尚原;付敏;查秀兰
5.法医学鉴定意见书的说理研究
——以法医学死因鉴定意见书为视角 [J], 宋红;夏元飞;方俊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卫组织关于卡介苗的立场文件(2018年2月)概要及两次文件立场观

世卫组织关于卡介苗的立场文件(2018年2月)概要及两次文件立场观

世卫组织关于卡介苗的立场文件(2018年2月)概要及两次文件立场观点差异探讨发表时间:2018-12-17T11:24:13.690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9月作者:杜英[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卡介苗的背景,世卫组织(WHO)对于接种卡介苗的立场观点以及卡介苗接种后的进一步监测及未来的研究需求,对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1]与2018年[2]发布的卡介苗接种立场文件中有差异的观点进行探讨,为重新认识卡介苗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卡介苗的背景,世卫组织(WHO)对于接种卡介苗的立场观点以及卡介苗接种后的进一步监测及未来的研究需求,对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1]与2018年[2]发布的卡介苗接种立场文件中有差异的观点进行探讨,为重新认识卡介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结核;BCG;疫苗;立场文件依据为各会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国家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它们总结了各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总结了WHO目前的立场。

这份立场文件取代了2004年WHO关于卡介苗(BacilleCalmette-Guérin, BCG)的立场文件,以及 2007年WHO针对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风险婴儿的修订版接种指南。

它纳入了结核病领域的最新发展,修订了HIV感染儿童的免疫接种指南,并且再次强调了出生时接种BCG的重要性。

背景结核导致人类结核病(TB)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在儿童中,TB最常发生于5岁以下人群。

虽然结核病通常会影响肺部,但它也可能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肺外结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疫苗WHO立场文件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

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

范围有限的免疫接种(多为私营部门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

WHO的立场文件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

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WHO关于乙型肝炎疫苗使用的立场乙型肝炎(乙肝)免疫接种策略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有婴儿常规接种疫苗来预防HBV感染应成为各国国家免疫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常规基础免疫在婴儿中的高接种率对控制儿童的慢性HBV感染率产生了巨大的、全面的影响,并应成为HBV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国家免疫规划中,乙肝疫苗接种可有多种方案,视所在地的流行病学状况和从国家免疫规划的总体考虑而定。

然而,如所在国中围产期HBV感染所占的比例较高,婴儿出生后就应尽快(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只有一小部分HBV感染是在围产期获得的,那么,应审慎评估围产期HBV感染对总体疾病负担的相对影响以及出生时进行疫苗接种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然后才能确定最佳的疫苗接种方案。

在乙肝呈中、低度流行的国家,针对年龄较大的人群或有较大风险感染HBV 的人群可考虑实行初始强化免疫(“Catch-up”)策略,藉以弥补常规婴儿免疫接种之不足。

在这些国家,疾病负担中有相当一部分可归因于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获得的感染。

在乙肝高度流行的国家,在婴儿中实行大规模的常规疫苗接种可迅速减少HBV的传播。

在这些国家,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中开展初始强化免疫对于慢性疾病所能起到的影响极其有限,因为这些人中多数早已被病毒感染。

背景病原体和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是一种双链、有包膜的病毒。

其基因组仅含3200个碱基对,是目前所知最小的DNA病毒之一。

HBV在人类和其他高等灵长目动物的肝细胞中复制,但不能在人工细胞培养物中生长。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病毒包膜上的一种脂蛋白,可大量生成并在血液中循环,呈球状和管状颗粒,直径为22nm。

HBsAg含有一种中和性抗原决定基 — a抗原决定簇。

另外两种HBsAg抗原决定簇 — d/y和w/r — 也已有过描述,它们决定了HBV的四种亚型:adw、adr、ayw和ayr。

如果在这种抗原决定基内部,尤其是在氨基酸137-147区域发生了特定的氨基酸替代,可能导致a抗原决定簇无法通过普通的筛查检验查出,也不能被疫苗诱导的抗体所识别。

尽管在理论上,疫苗接种或抗病毒药物疗法的选择压力可能有利于这些突变体的复制,但它们在临床上可能具有的重要性仍不清楚,其公共卫生意义迄今也仍未得到证实。

HBV感染的转归与年龄相关,主要包括急性(临床症状明显的)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肝硬化和HCC。

急性乙肝见于约1%的围产期HBV感染、10%的幼年期(1-5岁)HBV感染和30%的其他年龄段(>5岁)HBV感染。

爆发型肝炎见于0.1%~0.6%的急性肝炎病例,其死亡率约为70%。

慢性HBV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呈负相关,占围产期HBV感染者的90%,占幼儿期HBV感染者的30%,占5岁以后HBV感染者的6%。

有症状或无症状感染者进展至慢性感染的几率并无差异。

慢性HBV感染者有15%~25%的风险会因罹患HBV相关的肝硬化和HCC而过早死亡。

在临床上不可能将乙肝同由其他病毒因子引起的肝炎鉴别开来。

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证实诊断。

从血清学的角度来看,急性HBV感染的特征是存在HBsAg和IgM型抗核心抗原抗体(IgM 型抗HBc)。

在感染初期,病毒大量复制,病人血清中亦可呈乙肝e抗原(HBeAg)阳性。

抗HBsAg抗体(抗HBs)可於数周后出现,随之HBsAg被清除。

慢性感染的特征是HBsAg(同时可伴有或不伴有HBe Ag)持续存在(>6个月)。

HBsAg的持续存在是发生慢性肝病并在生命晚期进展为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性标志。

HBeAg的存在则提示HBV携带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每年约有10%的慢性病例HBeAg转阴,并出现抗HBe,这标志着病毒已转入低复制期。

在未经治疗的慢性病例中,每年约有1%的人HBsAg消失。

长期使用α2b干扰素和最新的核苷酸类似物进行联合治疗可在40%~50%的慢性HBV感染病例中实现病毒复制的清除。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价格高昂,并且常伴有严重的副作用、HBV突变体的诱导和高复发率。

IgG型抗HBsAg抗体(抗HBs)用作一种免疫标记物,含高滴度抗HBs的免疫球蛋白(HBIG)则用于被动免疫,常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

然而,在既往接种过疫苗的人员中所开展的研究表明:尽管在接种多年以后抗体水平变得很低或无法检测到,疫苗仍能保护受接种者,使之在暴露于病毒后免于发生无症状或有症状乙肝。

这些受接种者对复种也会产生典型的回忆应答,提示远期的免疫保护取决于记忆T细胞。

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毒的清除率都与针对各种病毒蛋白质的细胞免疫应答相关联。

一般认为,在出生时获得的对病毒抗原的免疫耐受对于新生儿期间HBV的持续存在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对于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中较少出现的慢性HBV感染的免疫机制目前还所知甚少。

公共卫生问题HBV感染在全球都有分布。

据估算,全球目前有超过20亿人口受到过感染。

其中,约3.6亿为慢性感染,并有因肝硬化和HCC而发生严重疾病和死亡的危险。

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肝硬化和HCC每年导致500,000~700,000人死亡。

人类是HBV的唯一宿主。

HBV传染性极强,可因皮肤和粘膜暴露于受感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如,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而传播。

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儿童间传播、不安全注射、输血和性接触。

潜伏期平均为75天,短则30天,长则180天。

感染后30~60天HBV可在血清中检出,并可持续存在,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在乙肝高发地区(≥8%的人口HBsAg阳性),高达20%的人口可能有HBV 慢性感染。

基于血清学标准,慢性HBV感染的高度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国家、太平洋南部和西部岛屿、亚马逊内陆盆地以及加勒比海部分地区。

慢性肝炎中度流行地区(≥2%但<8%的人口HBsAg阳性)分布在南亚-中亚和南亚-西亚、东欧和南欧、俄罗斯联邦和大多数的中南美国家。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欧和西欧以及北美,慢性HBV感染率较低(<2%的人口HBsAg阳性)。

在HBV高发区,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以及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

在HBV低流行的国家,性传播和使用被污染的针头(尤其是静脉药瘾者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然而,围产期传播可占HBV相关死亡的15%,这即便在低度流行的地区也是如此。

乙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类乙肝疫苗可供使用:血源疫苗和重组疫苗。

从免疫原性、效力或保护时效来看,这两类疫苗并无差异。

它们的热稳定性也很相似:两类疫苗均须在2~8℃下贮运;严禁冷冻,因其可致HBsAg抗原蛋白从铝佐剂中游离出来。

两类疫苗都可耐受高达45℃的温度一周,耐受37℃一个月,其免疫原性(或反应原性)不会发生改变。

这两类疫苗可互换使用;本文中将两者统称为乙肝疫苗。

血源疫苗是将从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浆中获得的HBsAg经纯化后制备的。

此类疫苗自1982年以来开始上市销售。

经过严格的纯化过程后,潜在的残留感染性颗粒经过多个灭活步骤被清除。

疫苗中添加了磷酸铝或氢氧化铝作为佐剂,用于多人份瓶装;硫柳汞用作防腐剂。

重组乙肝疫苗使用在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合成的HBsAg,在此过程中HBsAg基因(或HBsAg/pre-HBsAg基因)通过构建质粒插入细菌或细胞。

转化后的细胞在大容器内增殖,表达后的HBsAg自我装配为具有免疫原性的球形颗粒,可暴露高免疫原性的α抗原。

重组颗粒同自然颗粒仅在HBsAg的糖化作用上存在差异。

对宿主细胞成分进行彻底纯化后,添加铝(在某些配方中,还需添加硫柳汞)作为佐剂。

由于生产工艺存在差异,每剂疫苗中所含可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HBsAg 蛋白数量在不同的疫苗制品也有所不同(每成人剂量中所含HBsAg蛋白从2.5μg 至40μg不等)。

因此,目前尚无国际标准以每毫升中HBsAg蛋白含量(μg)来表示疫苗效力。

乙肝疫苗既有单价配方,也有和其他疫苗(如DTwP、DTaP、Hib、甲肝疫苗和IPV)固定配方的联合疫苗。

如在出生时接种针对HBV的疫苗,应仅使用单价乙肝疫苗:联合疫苗中出现的其他抗原目前尚未获准在出生时使用。

免疫原性和临床效力。

乙肝疫苗的保护效力与抗HBs抗体的诱导直接相关。

基础免疫最后一针注射后1~3个月测得抗体滴度≥10mIU/ml可视为机体已对HBV感染具备了立即的和长期的抵御能力。

对于婴儿期曾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大龄儿童,乙肝疫苗具备预防其发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力,这一点已得到了证实。

完成全程疫苗免疫可在95%的婴儿、儿童和年轻成人中诱导达到保护性的抗体水平。

如受接种者年龄超过40岁,初种后达到保护性抗体水平的比例降至90%;到60岁时,仅在65%~75%的受接种者可达到保护性抗体水平。

保护性抗体的持续时间至少为15年,并且,从现有的科学证据来看,可终身存在。

低体重(<2000 g)早产儿在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反应不佳。

然而,出生满1个月后,所有早产儿,无论其出生体重或胎龄为多少,都可对疫苗接种形成充分的免疫应答。

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晚期HIV感染、慢性肝病、慢性肾衰和糖尿病)都伴有疫苗免疫原性的降低。

疫苗接种方案。

有多种备选方案可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流行病学状况和国家免疫规划的总体考虑。

两个剂次间推荐的最小间隔为4周。

较长的剂次间隔可能有助于增加最终的抗HBs抗体滴度,但无助于提高病毒的血清阳转率。

乙肝疫苗接种不需要超过3针次,即便是在接种针次间隔较长(> 4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

推荐的疫苗接种方案可分为出生时就接种的方案和出生时不接种的方案。

前者要求婴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然后在接种百白破(DTP)疫苗第1针和第3针时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和第3针(表1,第II列)。

另外也可使用4剂次的接种方案,即出生时接种第1针,此后再接种余下3个剂次;这些剂次可接种单价疫苗,也可接种联合疫苗(如,同DTP和/或Hib),其接种时间可参照这些疫苗的通用方案(表1,第III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