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腰痛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ZY/T001.1~001.9-94):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椎体边缘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9.1)
(1)在L4、L5或L5、S1脊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的两种征象。
(3)神经张力试验: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旋转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受寒及阴雨天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疼,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床休息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而数。
二、治疗方案
(一)推拿治疗
1、病人取俯卧位,沿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进行轻柔的指揉、指按、以及指拨等手法,反复3遍。使脊柱、小关节、韧带及背腰部肌肉放松,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痛性刺激。
2、用掌压和掌震法沿脊椎两侧进行操作,以增加椎间盘外的压力,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减轻脊椎后突症状。
急性期手法宜轻,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施重手法,每次15到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二)手法复位
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术者立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
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旋转至一定限度使=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推,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移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运用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手法,急性期过后可每3-5天复位一次。
手法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忌用手法治疗。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三)针灸治疗
1、针刺取穴:
(1)血瘀气滞证:阿是穴、夹脊穴、委中、膈俞、血海、次髎
(2)湿热痹阻证:阿是穴、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3)寒湿痹阻证: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
(4)肝肾亏虚证:肾俞、志室、太溪、委中
阳虚加:关元、气海
阴虚加:照海
2、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 不锈钢毫针;阳性点可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急性期用泻法,缓解期和康复期补泻结合,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接G680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两阳性点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4、温针灸: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5、灸法:艾条灸、温灸器灸、雷火灸。灸法治疗适用于寒湿痹阻证及肝肾亏虚证之阳虚证。雷火灸操作:取腰部夹脊穴,将雷火灸条点燃置于灸盒内,将灸盒置于该部位,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热为度,上下移动,每次20分钟左右,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嘱避免局部烫伤。
(四)牵引治疗
平躺牵引:牵引重量个体差异较大,牵引力一般按体重的40~50%给予,从低重量开始,根据病人的适应情况适当加减。牵引治疗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急性期慎用牵引。
牵引总定时一般为15~20分钟,其中持续牵引10~15分钟,间隙牵引5
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五)物理治疗
1、采用FK998-A型电脑中频电疗仪,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治疗一次2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之后继续下一疗程。
2、远红外线照射。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应用远红外治疗仪照射,距离照射部位皮肤20cm左右,持续照射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之后继续下一疗程。
3、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患者俯卧位,暴露腰部皮肤,将电极片正确放置在腰椎两侧肌肉,选择腰椎程序,调节电流至合适程度(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宜),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严重心脏病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用。
(六)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或中成药
1、证型:血瘀气滞证
治则:行气活血,袪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身痛逐瘀汤组成及用量:秦艽6g 川芎9g 桃仁12g 红花12g 甘草9g 羌活6g 没药9g 当归12g 五灵脂9g(包煎)香附6g 牛膝12g 地龙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中成药:活血蠲痹胶囊(院内制剂)
2、证型:寒湿痹阻证
治则:温经散寒,祛湿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