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观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
教与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描写。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难点】1、学习,识记重点文言词汇。
2、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与学方法读想法、发现法、点评法。
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与学要点:1、结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与学过程:
一、作者、作品:见《金榜行动》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雷霆(tíng)书斋(zhāi)艨(méng)艟(chōng)泅渡(qiú)
履历(lǚ)倏(shū)焚(fén)舸(gě)溯(sù)
僦(jiù)仞(rèn)罗绮(qǐ)穹(qióng)
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三、展示、评议
四、课后强化读文、译文
第二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前测入课
1、一名学生背一句课文,另一学生说译文。
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概括《观潮》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第四段:
2、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
3、文章第二段中写“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中“如履平地”有什么样的内涵?
4、第三段“吴儿”手持十幅大彩旗的作用是仅仅为了好看吗?试作说明。
5、文章结尾一段是否为“蛇足”?
6、钱塘江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的壮观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7、第一自然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的什么?
8、第一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9、第一自然段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10、“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法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12、、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13、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
《观潮》“奇”在何处?
14、《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
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15、比较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6、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
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17、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三、展示、评议
四、课后强化见《金榜行动》
五、拓展练习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李白: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第三课时
教与学要点:学习、训练大比赛
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雷霆.( ) 艨艟数百( )( ) 罗绮( )
僦赁看幕( )( ) 渡万仞( ) 如履平地(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⑴方其.远出海门⑵仅如银线
⑶吞天沃日⑷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⑹随波而逝
⑺珠翠罗绮溢目⑻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
⑵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
⑶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5、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如履平地
B.披发文身
C.吴儿善泅者数百
D.鞭数十,驱之别院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 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7、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 溯迎而上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8、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
9、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10、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1、指出下列各句加粗字一词多义现象。
(1)观潮()天下之伟观也()
(2)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3)势极雄豪()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4)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5)能以径寸之木()以此夸能()
12、指出下列各句加粗字古今异义。
(1)人物略不相睹古义:()今义:()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古义:()今义:()
(3)江干上下十余里古义:()今义:()
13、重点句子默写。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二、阅读做题
(一)读课文
1、解释词语
(1)鲸波(2)心寒
2、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及农历等常识来看,“既望”指的是哪一天?( )
A.初一 B,初五 C.十六 D.二十
3、文中从听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是
4、文中从视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先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后
如,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景象。
此句是,
5、文中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句子是。
6、第一段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7、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8、课第一段总体评价潮水的句子是
9、请写出正面描写海潮的句子,并试着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10、文中引用杨诚斋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11、水军演习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12、一场声势浩大的演习活动,却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13、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4、第四段写了几件事来突出观潮盛况游人之众?并简要分析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比较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乙】周密《观潮》
1、下面对两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段都写水,甲文写出了三峡夏天的水湍急的特点;乙文写出了浙江潮水雄奇壮观的景象。
B.乙文写水是按照形、声、色、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C.甲文中描写了“或王命急宣”时的特殊情况,从侧面进一步证明了水速快。
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又借此写出船行之快。
D.乙文段只写水,并没有写山,作者的感情体现得并不明显。
2、甲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
3、两个文段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练习阅读《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②,号焉。
有渔者以舟行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③,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人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④,舟薄于石而覆⑤,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济阴:济水南岸。
贾人:商人。
②浮苴:水中浮草。
③巨室:世家大族④吕梁:地名。
⑤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
覆:翻,这是指翻船。
1、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有渔者以舟行往救之:有个打鱼的划着船去救他
B.我济上之巨室也:被我救上岸的人很多都是大户人家
C.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拉上船后,就自己跑上岸去
D.立而观之,遂没: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也慢慢的被水淹没
2、按要求填空。
(1)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
(2)与“舟薄于石而覆”相呼应的语句是: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
(4)渔人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3、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奸狡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这则寓言讽刺了只重钱财、不守信用的商人,告诫人们“言必信,行必果”,而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E.本文写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不能酬,说话不算数;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5、选出翻译有错的一项()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吾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6、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8 课观潮答案第二课时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2、“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
3、这是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水兵作战技艺之娴熟,这时水兵们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波涛汹涌的潮水上,更显艺高人胆大。
4、吴儿以弄潮时“旗尾略不沾湿”来证明自己泅水本领之高超。
5、不是蛇足,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前文的海潮之盛,水兵演习与弄潮儿弄潮之精彩。
正侧面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答题位置线长,就要答出理由)
6、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7、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8、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9、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10、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
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这一奇观举世无双。
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
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
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
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11、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12、“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13、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
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
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14、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
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
15、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16、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17、(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由此,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第三课时一、基础练习
2、(1)指潮(2)几乎,将近(3)用水淋洗(4)年(5)穷尽(6)消失(7)满(8)高
3、(1)比喻、夸张(2)引用、比喻(3)比喻;夸张
4、D
5、C
6、C
7、B
8、C
9、C
10、(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2)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4)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5)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6)食物和别的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上一倍,而租赁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会空下来。
11、(1)动词,观看名词,景象(2)被当作,作为算是
(3)声势阵势(4)几乎,将近只(5)能够技能
12、(1)一点简单、简化(2)农历十五日看(3)水边干燥或做
13、(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阅读做题(一)读课文
1、(1)比喻巨大的波涛(2)此处指心中害怕恐惧。
2、C
3、大声如雷霆
4、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5、而旗尾略不沾湿
6、课文首句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7、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9、“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写。
10、对潮水壮丽的景象做侧面补充。
11、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干净、迅速。
12、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番演出作了铺垫。
13、“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
14、描述了“溢日”“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席地不容间”等四件事来突出人多及盛况。
作者这样写,抓住了场面描写中的几个细节,使描写更真实可感。
(二)比较阅读
1、D
2、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
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
(水流急缓或大小)
3、甲文引用渔者歌词,作用是衬托“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景象,渲染萧瑟气氛;乙文引用杨诚斋的诗。
作用是甲文对上文的描写作概括性的收束;乙文与首句相呼应。
(三)拓展练习阅读《贾人渡河》
1、A
2、(1)今 (2)渡河而亡其舟 (3)认为渔夫不应一下得那么多钱 (4)贾人许金不酬(商人说话不算数)
3、A D
4、A
5、C
6、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活该!(或:渔夫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有罪!)(答案不唯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