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0474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0.png)
导学策略制定
制定有效的导学策略,包括学习 方法的指导、学习进度的安排等,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需求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认 知水平。
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 对导学案进行反馈和调整,不断 完善和优化导学案的设计。
注意更新与完善
导学案需要不断更新和完 善,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学 生学习需求的变化。
04 导学案的评估与改进
评估标准与方法
目标达成度
评估导学案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 能。
内容完整性
检查导学案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覆盖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评估导学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是 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编制内容与方法
学习目标
明确指出学习的目标、要求和预期成果,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和方向。
学习评价
制定具体的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帮助学 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及时 调整学习策略。
知识梳理
系统梳理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 习背景和基础知识。
活动设计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的 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角色扮演等,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导学案的设计和编 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 发展。
02 导学案的编制
编制原则
学生主体性
目标导向
导学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 需求和能力,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 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b69f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7.png)
学习和探究。
学习资源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材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帮 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03
导学案的使用
使用方法
提前预习
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了解学习内容,为课堂 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指导
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组织讨论 和探究活动。
使用效果评估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能够 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 习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 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要求教师 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 学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 业化发展。
04
导学案的优化与改进
优化建议
明确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中明确列出学习目标 ,以便学生了解预期的学习成
果。
个性化学习路径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 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以满 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增强互动性
在导学案中加入互动环节,如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 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
及时反馈
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 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目
CONTENCT
录
• 导学案的概述 • 导学案的编制 • 导学案的使用 • 导学案的优化与改进
01
导学案的概述
导学案的定义
总结词
导学案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明确 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详细描述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要求,为学生编制的一 种学习方案。它不仅包括学习内容,还涵盖了学习目标、学习方 法、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 效果。
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3f46b61f52d380eb62946d3f.png)
理县杂谷脑小学 王 荣
一、导学案的编制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 左右。 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 心设计学案内容的结构,这样课上的问题就 较为明确且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就是学生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识记级)、 B(理解应用级)、C(拓展级)三个层次。
②主备人编制导学案:
集体备课时,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 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 编制人。编制人根据教学进度、集体研究 的结果,提前一周研读教材,广泛参阅资 料,自行设计,制成导学案草稿。
导学案的编制的基本程序
③集体研讨:编制人将初稿打印出来,集体备课
三、导学案编制要注意的问题
编写教学案注意事项:防习题化、防 简单化、防剪贴化、防量大、防题难。
谢谢聆听!请指教!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
★导学案编制的六个基本程序: ①提前分工: ②主备人编制导学案: ③集体研讨: ④主备教师修正: ⑤上课教师补充: ⑥课后优化。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
①提前分工:导学案编制的分工要提前计划,整
体安排;新老结合,分组合作。
◆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 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 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 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 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 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 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 “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 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 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导学案”编制方案
![“导学案”编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d58ee4102de2bd960588ec.png)
泰安一中长城路校区“导学案”编制实施方案(讨论稿)为更好地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符合我校学情的优质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我校“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学校要求,根据我校实际,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实施“导学案”,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各教研组具体实施。
领导小组:组长:郝现岭副组长:杨启春成员:吴学东田红雷薛向华董超王更生董伟齐凤军陈怀燕张莉一、导学案编制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基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信任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我校学生存在认知差异、思维能力差异和学科基础差异,导学案设计形式应灵活多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密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活动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制应充分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如问题讨论、习题演练、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等。
7、针对性原则:导学案编制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进行设计,而不是针对教师的教学,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学案设计应有所侧重。
二、导学案编制要求:导学案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和我校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能够和我校“四步导学”的教学要求有机结合。
各教研组长统一负责,全组教师共同参与。
各教研组组织召开全组教师会,讨论导学案编制的人员分工、内容定位、结构形式(包括主要参照的蓝本)、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
如何才能编制一份优质导学案
![如何才能编制一份优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75e1e4172ded630b1cb6c7.png)
如何才能编制一份优质导学案?一、从导学案功能看:1、(1)课时目标要与单元目目标、课标级段相关要求对接。
(2)、教学目标要转化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设置要恰当、具体、可测、分层。
(3)、学习目标叙述要有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结果四元素组成的完整结构。
(4)、学习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导学案的流程结构要做到三个匹配:(1)学习内容、流程要与学习目标匹配。
(2)、达标检测题的设计也要与学习目标匹配。
(3)、学什么(学习内容)、怎么学(学习方法)、不会怎么办(知识链接)三者要匹配。
3、导学案重在“导”字落实上。
(1)知识在情景中以问题形式出现即知识问题化。
忌知识习题化、知识提纲化、知识流程化。
(2)多元、多维学习方法指导:这个题怎么做?这类题怎么做?这类题怎么想(思维)?高效课堂学习流程、环节指导、学习规则提醒等。
(3)必须解决学困生在自主学习时不会怎么办问题。
可以用学一退三方式提供相对应的预备知识、相关链知识。
4、检测题设计要体现"对症",要体现分层、要体现多样性(尤其是动手实践、创新、合作作业)。
二、从对教材把握、知识建构视角看1、一图:在知识盘点、小结阶段提倡使用思维导图。
2、二构:借助同化、顺应两种方式建构知识;借助知识树让知识在大脑中暂时贮存变永久贮存。
3、三语:做好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即实物建构、图形建构、符号建构的衍接。
)4、四例、四维:重要主题(知识点)问题设计要遵循"范例一一同例一一变例一一仿例"的路径;要体现"正向思维一一逆向思维一一特殊思维一综合思维"的全面性训练。
5、五点: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盲点、考点。
三、从版面设计看:图文并举,整齐美观,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导学案”编制方案
![“导学案”编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7344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b.png)
“导学案”编制方案导学案编制方案引言概述: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本文将介绍导学案的编制方案,包括目的、结构和编写步骤等方面。
一、导学案的目的1.1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导学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促进师生互动:导学案可以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二、导学案的结构2.1 引入部分:导学案应该以引入部分开始,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并激发其思考。
2.2 学习任务:导学案应明确学习任务,包括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路径。
2.3 学习过程:导学案应提供学习过程的指导,包括学习步骤、问题引导和活动设计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2.4 总结反思:导学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学习能力。
三、导学案的编写步骤3.1 确定学习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明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3.2 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3.3 编写导学案内容:按照导学案的结构,编写引入部分、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等内容,确保逻辑清晰、条理性强。
3.4 完善导学案细节:检查导学案的细节,包括语言表达、问题设计和活动设置等,确保内容准确、具体、易懂。
3.5 试用和修订: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导学案,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订和改进,确保导学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导学案编制的注意事项4.1 适应学生特点:导学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进行编制,确保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4.2 突出重点难点:导学案应重点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
4.3 引导思考和探索:导学案应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4 结合实际应用:导学案应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习的实用性。
“导学案”编制方案
![“导学案”编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56ba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b.png)
“导学案”编制方案导学案编制方案引言概述: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和辅助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导学案编制的方案,包括编制的目的、步骤、内容和评估方法。
一、导学案编制的目的1.1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促进深度学习。
- 导学案通过设置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1.2 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导学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导学案可以通过不同的扩展和拓展任务,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1.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导学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导学案编制的步骤2.1 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 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为后续编制提供指导。
2.2 设计问题和任务- 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 问题和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能保证学生的成功体验。
2.3 编制学习材料和资源- 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编制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如教材、课件、练习题等。
- 学习材料和资源应该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使用。
三、导学案编制的内容3.1 学习目标和导入-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3.2 知识点和技能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技能。
- 结合实例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和技能。
3.3 问题和任务引导- 设计一系列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 问题和任务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a72a33228ea81c759f578d8.png)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抓手,编写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立足于“学生”“学习”的方案与设计,而非方便“教师”“讲授”的拼盘与堆积。
二、探究性原则。
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此岸出发,经由“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到达“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彼岸。
坚持尽可能少给结论多给过程。
三、合作性原则。
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学科教师要全力合作。
编写导学案最好轮流初备,集体商议,修订补充,使导学案尽善尽美。
四、问题化原则。
在导学案编写中,将教材内容经过提炼后形成几个探究性的问题。
注意,是“问题”而非“试题”,追求情境之创设、生活之相关、表述之亲切,且所问应包含方法的点拨或方向的指引。
五、层次化原则。
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小坡度,梯次化;相关问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因后果,上下相连。
六、方法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学法指导,设置问题后,可以在后面有一个学习规律性的提示导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七、留白原则。
在每个导学案的后面留一点空白处,设置2~3个问题:比如,1. 通过预习,你觉得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根据重要性逐一列举。
2. 通过预习你觉得哪些知识是疑、难的问题?3.你需要老师课堂上怎样处理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这一环节,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动态,有针对性地重点点拨。
八、整合化原则。
编写学案中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理解、运应用。
如经济生活讲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四课第一框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整合为一个关于消费的学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把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时化原则。
做到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需要下很深的功夫,需要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清楚,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对学生的活动、教师的点拨、目标的达成、随机的生成等所需要的时间都要有个预计,然后确定导学案编写要涉及的学习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切忌盲目编写,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拖泥带水,影响效果。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7ef022b4daa58da0114a6f.png)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 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 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 晰、准确、全面。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 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 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 题的信心。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新授课 1.课前活动。 2.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 4.小组合作探究。 5.高效展示、点评。 6.巩固落实、检测过关。 7.总结、评价课堂。
(二)讲评课
1.反馈检查情况。 2.研究错因、自主纠错。 3.小组合作、探究。 4.展示交流。 5.落实、巩固。 6.总结、评价课堂。
5.合作、探究与展示。 6.当堂检测。 7.课堂总结。尽量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加以 点拨或补充。 8.作业布置。 9.反思。 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 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课后还要有教 师的反思。
(四)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主备人先行自主备课,交给包科领导,包科 领导审查后进行复印。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 员集体备课,研究商讨主备人所备的下一周的导 学案,并且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修改后 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 包科领导,包科领导签字后送油印室印刷(没有 包科领导的签名,油印室不予印刷)。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 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 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 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 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梯子、 台阶。
“导学案”编制方案
![“导学案”编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4c93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b.png)
“导学案”编制方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通过编制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导学案编制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1.1 导学案是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
1.2 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导学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导学案的编制原则2.1 导学案的编制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内容要全面、准确。
2.2 导学案的编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置合适的难易度。
2.3 导学案的编制要注意结构合理,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三、导学案的编制步骤3.1 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导学案的主题和重点。
3.2 设计导学案的结构和格式,包括导入部分、教学内容部分、练习部分等。
3.3 检查和修改导学案,确保内容准确、清晰,符合教学要求。
四、导学案的使用方法4.1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导学案准备教学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3 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导学案的评估和反馈5.1 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估导学案的有效性。
5.2 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反馈对导学案的意见和建议。
5.3 教师可以根据评估和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导学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编制导学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使用导学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希望教师们能够重视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840a5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4.png)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导学案编制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旨在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问题分析1.1 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然而,现实中的导学案往往过于统一,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设计。
这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受益于导学案,影响了教学效果。
1.2 导学内容设置过于繁琐有些导学案在设置内容时过于繁琐,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和题目,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负担。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也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1.3 题目难易程度匹配不当有些导学案中的题目难度过大或过小,无法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
这样一来,学生要么无法完成题目,感到挫败和困惑,要么过于轻松应付,缺乏挑战性。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受到影响。
二、解决方法2.1 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差异化设计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编制导学案。
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导学案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2.2 精简导学内容,适度减轻学生负担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消化导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度减少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和题目数量。
精简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3 确保题目难度与学生水平匹配在编制导学案题目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确保题目的难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
可以采用渐进式难度设计,给予学生适度的挑战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导学案编制在教师备课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为了确保导学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导学案编制要求与上传
![导学案编制要求与上传](https://img.taocdn.com/s3/m/6f7aef253169a4517723a331.png)
导学案编制要求与上传一、导学案编制(一)编写形式:1、导学案内容包含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可以把三案合而为一印刷。
要有学习目标、使用说明。
(在内容大框架下,可以灵活处理细节)2、包含有科目、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日期。
(二)编写原则:1、课时化原则。
一课时一个导学案。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去设置。
3、方法化原则。
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方法指导和具体要求。
4、层次化原则。
做到设问、选题难易有梯度。
(三)编写流程:1、“导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组长把关、师生共用”的精神。
2、备课组长提前安排好本组主备教师的轮备顺序,讲求既分工又合作。
3、主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备好课,可从高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等里面精选题目,设计教学程序,编好导学案,并于每周一及时将“导学案”电子稿交备课组长审核,严格把关。
4、备课组长初审后,及时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5、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手中。
(四)导学案示例。
(见另外一个文件)二、关于上传1、上传时间:每周周二之前(上传本周的导学案)2、上传地点:用户名:密码:进入顺序:科组科目——年级科目3、上传文件命名:周次—编制人—导学案序号如:第二周张三编了三个导学案,文件命名依次为:第二周张三1,第二周张三2,第二周张三3.4、上传注意:○1只能上传单个文件,不可上传文件夹或打包文件。
○2上传后我们不能删除,所以,请老师们按要求给文件命好名之后才上传,否则,给学校督导和其他老师下载带来很大不便。
XXXX教务处XXXX年XX月XX日。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360ce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1.png)
三、编制导学案的指导意见
钻研教材
首先,研读教材、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在整个小学中的地位、作用,提炼知识脉络,把握 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 其次,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 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
我们还学过how的其他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猜出下面划线短语的意思吗? How long will you be in Beijing? _________________ How long is the rul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____________ How soon will your mother come back?_______________.
问题化原则举例
通过阅读对话,我们知道了 how often 是用来询问 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可以是every 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度副词。
02
集“导案” “学案” “练 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 导学性文本 。
03
比喻: “路线图”、“指南 针”、“方向盘”、“导航 仪”
目录
CONTENT
01 导: 指教师的指导 、 引导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导学案”编制方案
![“导学案”编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86c5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b.png)
“导学案”编制方案导学案编制方案引言概述: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教学设计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本文将详细介绍导学案的编制方案,包括目的、步骤、内容、形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目的1.1 提高教学质量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提高教学效果。
1.2 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促进课堂互动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任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步骤2.1 确定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2.2 设计导学任务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导学任务,包括问题解答、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
2.3 完善导学案将导学任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整合到导学案中,确保导学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三、内容3.1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2 学习内容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应用知识等,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3.3 学习方法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讲解、实践、讨论、展示等,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和理解。
四、形式4.1 结构清晰导学案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导学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堂互动等,方便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4.2 语言简洁导学案中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确保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4.3 图文并茂导学案中可以适当添加图片、表格、图表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
五、注意事项5.1 个性化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导学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学习。
5.2 及时反馈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完成导学任务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超级全面)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超级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338c69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5.png)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超级全面)一、导学案是什么?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导学案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作为基础单元主题,是唤醒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工具,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与对话。
导学案的重点在“导”字一一引导、辅导、导入、导航、导语,导学案还要充分体现课程和学生的思维逻辑结构、单元整合逻辑结构、未来发展逻辑结构等。
一般而言,导学案的发展被归纳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一“启蒙孕育”期。
随着高效课堂“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为中心”理念的推广和渗透,许多教育者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如何完成”、“完成后又该做什么”、“遇到解决不了的如何处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实际就是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自研指导、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等内容。
第二阶段一一“雾里看花”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导学案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各种风格与流派。
各个学校在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
这时的导学案,正处于一个去伪存真、辨别梳理的阶段。
第三阶段一一“返璞归真”期。
这个阶段的导学案发展应基于第三代课改的发展内涵和需求。
第三代课改追求课堂的自然状态,所以,导学案也要无限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和情怀。
为了产生较好的课堂效果,导学案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对知识纵向深度的探究程度一一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体验知识,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对知识多层梯度的思考程度一一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某一题目层层分解、展开,形成从易到难的缓冲梯度,再引导学生从书本理论走向生活情境;对知识三维空间的拓展程度一一要想把知识活学活用,就应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对平面知识产生立体画面感,多方位、多渠道地思考挖掘。
二、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导学案是以“主题、探究、表现”为核心的梯段式、结构化学习载体。
导学案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持续发展,呈现出导学设计“多维度”、学习策略“多层次”、展示方案“多形式”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被形象地比喻为课堂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导航仪”。
导学案编制总体要求
![导学案编制总体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e4d20705acfa1c7aa00cc16.png)
乐至县吴仲良中学导学案编制总体要求一、导学案分周分课时编写。
二、导学案分学生用和教师用两种。
三、学校组建学科工作室,负责导学案的编制和指导、示范工作。
学科工作室高初中分设,高中由邓祖明总负责,初中由杨胜华总负责,各学科高、初中各设3个组,组长由备课组长担任。
各学科工作室设主任1人,高中各学科工作室主任为:巫显芬(语文)、颜邦辉(文科数学)、罗大成(理科数学)、张育光(英语)、李玉军(物理)、罗凯兵(化学)、张庆梅(生物)、赵馨娅(政治)、吴明扬(历史)、裴素渝(地理);初中各学科工作室主任为:陈立(语文)、张志勇(数学)、余萍(英语)、王家宇(物理)、李翠容(化学)、罗发明(生物)、文艳(政治)、宋辉(历史)、谢祎(地理)。
高中学科工作室语文、理科数学、英语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各选4人作成员(包括备课组长、学科主任),其它学科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各选3人作成员(包括备课组长、学科主任);初中学科工作室各学科由各学科工作室主任在各年级选1-3人作成员(包括备课组长);所有成员名单于下周星期一报年级分管领导同意收齐报邓祖明、杨胜华处备案。
四、年级公用导学案由学科工作室统一编写,在教师上所教内容前1-2周将一周的上课内容发布在课改公用邮箱中,供教师个人下载。
各年级备课组长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总结本周使用导学案情况,讨论下一周导学案的使用细则。
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后必须根据本班的情况修改、补充、完善自己所用的导学案(教师版),教师个人每月将自己个人修改完善的导学案(电子版)打包发至课改公用邮箱中。
学校教务处、教科室每月收集一次教师个人的导学案(电子文档)进行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通报和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学生用的导学案由备课组长负责印制,全级共用。
五、供全级公用的导学案格式统一,由学科工作室制定统一样式,编写者必须署名,可以其他学校或个人的优秀资源,但不得照抄。
六、高、中考升学文化学科使用导学案,其他学科不统一使用导学案,由教师个人自己写纸质教案,学校每期检查2次,并及时将检查结果通报和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c8a99f39376baf1ffc4fad63.png)
导学案的编制郑汉升一、导学案的编制(一)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规范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
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概括地讲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1、统一编写程序: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并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
基本流程为:主备—集备—自备—修订。
具体指:主备人自主备课(主备)—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集备)—包科领导签字印刷—上课教师补充(自备)--课后修订的流程。
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2、统一基本环节。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他知识。
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点拨。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a9bb7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5.png)
认识学生原有经验、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学 科特点、学校和班级情况
学法指导
导学策略
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预习
预习目标和要求
引导学生课前明晰重难点,带着问题进课堂
导 学
师生双主动
编写围绕“教师主导,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
主动”
互动和对话
过
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设计充分
习题设计注重分层,当堂检测
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
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
学习。
•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
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
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
我们的导学案应设置为ABCD四层:
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 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 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 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
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 用。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 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 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
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
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
其中问题导入要从教与学统一性出发,从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入手,
注重问题情境设计,突出问题导入的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实效性,
起到收心、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
其中学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编制教学园地 11-23 1226稿件提供:中国教师报 韩明辉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 的学习方案。
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 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其目的是方便学 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 “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大致说来,对导学案的了 解可以围绕这些角度或层次来把握。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 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 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 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 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 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 图”、“方向盘”、“指南针”。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 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 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 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 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 3.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 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 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 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的基本组成要素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需要了解的、掌握运用的概 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提升哪些能力;情感 目标:自习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性发 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 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
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 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绝问题的信心。
3.知识链接。
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 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基础,本节为以后学习做了哪些准 备。
4.学法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文本中的关键词句、 图片,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 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问题逻辑。
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 联,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 一个个小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逐步教 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
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 总结得失。
必要时,写在学案上。
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 效。
7.巩固练习。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
A、B 级(基础):结合 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 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 级(中 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 学习来完成。
D 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 1---2 道综合性习 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方法,,衍生新的知识增长点,提 升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8.归纳小结。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总结知识点、方法、学科 思想、规律感悟。
三、导学案的知识化设计及两种误区: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 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
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 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学习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
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 量,也决定着学案导学的成败。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导学案的设计往往会进入两种误 区:一是导学案的习题化,二是导学案成为知识点的罗列和梳理。
这两种都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几种意义和价值。
四、设置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容量要适中. 我们设计导学案往往容量过大(不可能过小),这样学生不能 充分预习和深层次思考.导致课上展示不精彩、无人愿意展示,同 时给展后完善学案带来困难,花费大量时间,导致下堂课的预习又 不充分,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失去活力. 2.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 要想课堂容量小,就要有钢用在刀刃上,对教材大胆取舍,这 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坚决不做无用功.我感到自 己对课标把握比较好,但是每次翻开认真研究都能有新的体会和理 解. 3.选典型问题,作好对母题的研究. 设计学案选题最关键,切忌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导致的结果就 是面面不透,学生预习挖掘不透,上课展不透,展后完善不透,而 且课上弄的很紧张,不能把所有环节落实.这样就不如选一道典型 问题,课上对问题展开全方位的挖掘、解剖、肢解,让学生看个清 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真正理解,学会怎样用,这样才能达到 应有的效果. 五、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贯穿起来。
预习时对导学案作初步 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要求我们对导学案精心设计,容量 适中,搭好台阶,修好扶手,使预习顺利进行.在预习的过程中需 要培养学生对问题做深层次的思考的好习惯.以数学为例,对每道 题做完后应总结: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生成点,所用到的数 学方法及数学思想.对于几何题重点研究分析过程,挖掘还可以证 明的结论等等. 课上展示要认真听,认真体会,和自己所做的学案作对比,好 的思路、技巧、方法记在心里,对展示者所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改 正,补充,对不明白的知识及时提出质疑. 展示结束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好学案,(当然目前做的 不是很好),还停留在整理正确答案上,也就是停留在最表层.要 求学生既不用修正液也不要在学案上进行涂抹,而是用不同颜色的 笔把学案完善好.使用规范: 1.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课前发放,自主学习时间或课下预习自学,教师引领学生明 确目标,进行学法指导,点破重难点。
3.完成后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 确定重点展示内容。
4.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 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学生用双色笔修改订正导学案。
5.课下整理落实,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 阅。
6.两次批阅教师都要给出评价,督促学生落实。
7.年级组对学生的导学案定期进行抽查量化,督促教师的工 作。
8.分学期进行导学案的评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六、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下一周的导 学案并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
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 人再次进行修改、梳理后交给包科领导,包科领导签字后印 刷。
具体流程为:集体研讨——分工主备——讨论定稿——审 核印制——个人复备。
纠错本推进实践与探索深圳市南山区龙珠中学 谢少明高效课堂学习有三宝:活页夹、双色笔和纠错本。
可以说如果使用得当,这“三宝”在 学习过程中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对于纠错本而言,应当做到有序推进,如果推进有失科学 性,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纠错本作为一本个性化复习资料,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 来。
若前期推进得力,而后期不注意维护,也容易导致半途而废。
本文从前期推进和中期 维护的角度,记录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和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前期推进,养成习惯最重要! 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介绍建立纠错本的目的和意义。
纠错本的目的是让学生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也是为了让学生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更是想要让学生 自行编写一本“个性化复习资料”。
它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搜集的题目都是平时学生 做错的,因此针对性极强。
二是在复习的时候有的放矢,十分高效。
三是在编写的过程 中,需要学生持之以恒认真的态度,对于锻炼意志品质又有着微妙的作用。
讲清纠错本的意义和目的,使得学生从心去接受这一工具,不至于应付差事,为高质量的“个性化复习资 料”的编写打下必要基础。
纠错本贵在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每天整理到纠错本的题目数量以 1~2 题为宜。
每道 题目必须有原题、错误及反思。
并且要求利用双色笔,把题干中的关键点和解析过程中的 易错点标注出来。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 坚持全面检查,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
初中生毕竟有一定的惰性,尤其是在 学习能力参差不平的学校,更要注意全面要求,统一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 一些激励机制。
例如我在推进过程中,坚持给“优秀产品”加三分,“合格产品”点名鼓励, “不合格产品”扣三分并点名要求整改。
② 抓住典型,树立榜样。
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寻找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将他们的纠 错本予以传阅学习。
树立身边的榜样有这么几个好处,一是贴合实际,学生容易信服;二 是可以及时传递成功经验,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效仿。
③ 定时面批,抽查检验,促进学生全面落实整理出来的“成果”。
面批效果比写评语更 直接有效。
面批可以建立非常良好的互动交流机制,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予以指 导和纠正。
面批尤其对于惰性比较强的学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以后,可以逐步将检查和落实的任务交给组长。
在这个过程中注 意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把握好学生自主管理的度。
在这里用两种方式加以对比以求更好 地说明“度”的问题。
在纠错本推行了两个月以后,班级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完成,并且都能落实到位。
我 以为可以放开手脚,让组长全权负责此项任务,于是我有了以下任务要求: ① 小组长顺次检查临近小组的全部纠错本。
1 组检查 2 组,2 组检查 3 组,以此类 推。
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查核,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同学,反馈到课代表处统一将信息 反馈给老师。
② 每天除了查核完成情况,还必须抽查两位同学落实的情况。
抽查的范围就是纠错 本内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
组长将落实情况一并反馈到课代表处再统一反馈个老师。
在这样的机制下,带来以下现实结果: ① 各小组组长个人判定标准不一,个别组长要求过于严格,甚少给予激励性加分, 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也对于组长过于苛刻的要求产生逆反心理。
② 在抽检的过程中,个别顽皮的学生不予配合,组长监督起来十分辛苦。
久而久之 组长就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