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2012年1 / 45目录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2 / 453 / 45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枯 丰 平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 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天气状况: 气温:℃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风向:风速: m/s4 / 45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方法依据:GB13580.2-92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集雨器面积(cm2):5 / 456 / 45采样: 送样: 接样:第 页 共 页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方法依据: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集尘缸编号: 集尘缸口面积(cm 2):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7 / 45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8 / 45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9 / 45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第页共页10 / 45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采样依据:GB/T16157-1996 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环境温度:℃大气压:kPa11 / 45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采样嘴直径:mm 环境温度:℃大气压:kPa12 / 45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0 )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目的:监测依据:监测日期:监测地点:仪器型号:仪器编号:13 / 4514 / 45监测: 厂方代表: 校核:第 页 共 页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1 )pH 值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 收样日期: 分析日期: 方法依据:GB6920-86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标准溶液 I 定位值: 标准溶液 II 理论值: 标准溶液 II 测定值:15 / 45分析: 校核: 审核:第 页 共 页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2 )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 收样日期: 分析日期: 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电极常数: 校正公式:K 25=K t / [1+0.022(t-25)]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3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V1/ V0) A116 / 45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4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17 / 45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K1⨯K2⨯K3⋯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5 )18 / 4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容器介质:方法依据:天平型号:天平编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19 / 45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6 )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计算公式:20 / 45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7488-87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21 / 4522 / 45分析: 校核: 审核:第 页 共 页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8 )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 收样日期: 分析日期:方法依据: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标准气体浓度: 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9 )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型号:计算公式:23 / 4524 / 45分析: 校核: 审核:第 页 共 页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0 )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 分析项目: 收样日期: 分析日期: 方法依据: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最低检出限: 测定波长: 比色皿厚度: 参比溶液: 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狭缝:计算公式:25 / 45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2 )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检测器类型:26 / 45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3 )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27 / 45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28 / 4529 / 45第页共页30 / 45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4 )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31 / 45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5 )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初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复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 MPN值= MPN指数 10/最大的接种水量32 / 45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6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 GB/T14623-93监测日期: 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33 / 45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7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34 / 4535 / 45监测: 校核:审核:第 页 共 页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8 )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 监测类别:监测:厂方代表: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9 )机动车排气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地点:方法依据:检测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36 / 45检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0 )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37 / 45配制: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1 )校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38 / 45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2 )39 / 45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校核:审核:40 / 45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3 )样品交接记录表交接日期:质控人员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4 )样品分析任务表分样日期:42 / 45分样人:质控人员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5 )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43 / 45处理: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6 )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校准日期: 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皂膜流量计型号: 皂膜流量计编号:44 / 45校准:校核:审核:第页共页45 / 45。

(完整word版)原始记录

(完整word版)原始记录

吕梁程峰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原始记录表格批准人:审核人:颁布日期:生效日期:目录序号受控表名称受控编号1 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2 声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3 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监测原始记录4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测原始记录5 交通噪声车流量记录表6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7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8 噪声监测数据9 气象参数原始记录表10 CO标气校准记录表11 标准滤膜恒重称量记录12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13 固定污染源现场检测调查表14 固定污染源(气)检测结果15 仪器(流量、压力)校准记录表16 仪器(标气)校准记录表17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18 采样器校准记录19 固定源废气采样记录20 检测位置示意图21 水质采样现场记录22 样品交接记录表23 检验任务单24 样品流转单25 滤筒(滤膜)恒重称量记录表26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重量法)27 非甲烷总烃检验原始记录28 油烟检验原始记录29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30 一氧化碳检验原始记录31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常规项目检验)32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pH)33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分光光度法)34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紫外分光光度法)35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化学需氧量)36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BOD5)37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BOD5)38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总悬浮物)39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微生物)40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油)41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溶解氧)42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溶解氧)43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总硬度)44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高锰酸盐指数)45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氯化物)46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溶解性总固体)47 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水)48 离子选择电极法检验原始记录(气)49 氟化物标准使用液配制及校准曲线绘制记录50 水质检测原始记录(流量-容量法)51 水质检测原始记录(流量-流速仪法)52 原子荧光法分析原始记录53 原子吸收法原始记录54 气相色谱法检验原始记录(二甲苯)55 气相色谱法检验原始记录(苯系物)56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全盐量)57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酸度、碱度)58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苯可溶物)59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验原始记录60 离子色谱法检验原始记录61 六六六、滴滴涕检验原始记录62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CO32-、HCO3-)63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氯气)64 CO检验原始记录65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检验原始记录66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厂界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67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68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69 无规振动测量记录表70 铁路振动测量记录表71 振动监测数据72 土壤检验原始记录(原子吸收法)73 土壤检验原始记录(原子荧光法)74 土壤样品采集现场记录表75 土壤样品制备原始记录表76 土壤检验原始记录(全盐量)77 污泥检验原始记录(矿物油)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样品编号监测日期委托单位监测目的监测方法及代码监测仪器及编号检定有效期校准仪器名称检定有效期采样前校准值(dB) 声级标准值(dB)采样后校准值(dB) 校准结论风速(m/s)环境温度(℃)天气状况测点位置序号昼间dB(A)序号夜间dB(A)L eq L10L50L90L eq L10L50L90审核人:校对人:测量人:声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样品编号监测日期委托单位监测目的监测方法及代码监测仪器及编号检定有效期校准仪器名称检定有效期采样前校准值(dB) 声级标准值(dB) 采样后校准值(dB) 校准结论风速(m/s)环境温度(℃)天气状况测点位置序号昼间dB(A)序号夜间dB(A)Leq L10L50L90Leq L10L50L90审核人:校对人:测量人: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监测原始记录THS-YSJL-003-2016监测日期监测方法及代码监测仪器及编号检定有效期校准仪器名称检定有效期采样前校准值(dB) 声级标准值(dB)采样后校准值(dB) 校准结论风速(m/s)环境温度(℃)天气状况测试点位置名称网格编号功能区类别序号昼间leqdB(A) 序号夜间leqdB(A)审核人:校对人:测量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THS-YSJL-004-2016样品编号监测日期路段名称监测目的监测方法及代码监测仪器及编号检定有效期校准仪器名称检定有效期采样前校准值(dB) 声级标准值(dB) 采样后校准值(dB) 校准结论风速(m/s)环境温度(℃)天气状况测试点位路长(米)路宽(米)车流量(辆/小时)昼间夜间备注测点序号Leq[dB(A)]测点序号Leq[dB(A)]审核人:校对人:测量人:交通噪声车流量记录表THS-YSJL-005-2016测日期监测时间时分至时分编号监测地点仪器测量人噪声来源干线长(公里) 宽(公里)机动车分类类别Ni(20分钟车流量) ∑Ni(20分钟车流量) 重型货车轻型货车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大中小车流量(辆/小时)备注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THS-YSJL-006-2016样品监测日期编号委托单位监测目的几股线路车流密度辆/小时测点与轨道间地面状况距轨面距离m 监测方法及代码监测仪器及编号检定有效期校准仪器名称检定有效期采样前校准值(dB) 声级标准值(dB)采样后校准值(dB) 校准结论风速(m/s)环境温度(℃)天气状况昼间dB(A) 夜间dB(A) 背景噪声声级等效声级(测量值)等效声级(修正值)备注: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10dB(A)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10dB(A),按下表修正。

固定污染源废气-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望远镜法-HJ-1287

固定污染源废气-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望远镜法-HJ-1287

固定污染源废气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望远镜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烟气黑度测定的林格曼望远镜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灰色或黑色烟气在排放口处黑度的测定,不适用于其他颜色烟气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J608排污单位编码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烟羽smoke plume从特定出口如烟囱或排气口排出的气流(通常是可见的)。

3.2烟气黑度blackness of smoke plumes人的视觉对烟羽黑色程度的感官反应指标,用林格曼黑度级表示。

3.3林格曼黑度级数Ringelmann number(RN)评价烟气黑度的一种数值,通过肉眼观测的烟气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对比得到。

3.4望远镜林格曼烟气黑度图Ringelmann smoke chart for telescope将标准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缩制在望远镜分划板上一侧,由5个不同网格黑度的小块组成,黑色条格的面积占20%为1级,占40%为2级,占60%为3级,占80%为4级,占100%为5级,林格曼黑度0级为分划板的透明背景。

注:观测烟羽时,肉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林格曼黑度图呈均匀灰度。

4方法原理利用林格曼望远镜在适当的位置观测烟羽,将通过望远镜目视观察到的烟羽黑度与内置望远镜林格曼黑度图相比较,确定烟气黑度等级。

林格曼望远镜光路原理示意图见图1。

图1林格曼望远镜光路原理示意图5仪器和设备5.1林格曼望远镜:望远镜视角放大率为7~15倍;物镜通光孔径≥50mm;望远镜林格曼黑度图制作误差≤0.2级(误差计算方法见附录A);望远镜林格曼黑度图位于分划板上一侧,面积占分划板视场面积约1/3,摄像倍率为1.5倍~2.5倍。

5.2林格曼望远镜支架:应可伸缩,便于调整观测视角。

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模板

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模板
3.燃料:4.处理设施:






现场校准、检漏
检漏:初始压力-6.7kPa,30s后压力________kPa
校准:NO标气________mg/m3,NO校准浓度________mg/m3
SO2标气________mg/m3,SO2校准浓度________mg/m3
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
受测单位:采样器型号:采样器编号:监测依据:□GB/T 16157-1996□HJ/T57-2000□HJ/T693-2014
监测日期:天气状况:气温:℃ 气压:kPa相对湿度: % 风向: 风速:m/s
采样点位
样品编号
打印条
编号
标干
废气量
(m3/h)
烟气含氧量(%)
烟气含湿算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实测浓度(mg/m3)
折算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备注
1.过剩标准系数α:燃煤、燃生物质工业锅炉--1.8 燃煤、燃生物质电站锅炉--1.4 燃油、燃气锅炉--1.2
2.计算公式: SO2排放率= SO2实测浓度×标干废气量×10-6NOX排放率= NOX实测浓度×标干废气量×10-6

G003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表20181228-Y

G003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表20181228-Y
45


15
30
45


15
30
45
0
5
10
15
20
25
1
2
7
12
17
22
27
3
8
13
18
23
28
4
9
14
19
24
29
观测点位置与观测条件:
烟囱距离m;烟囱所在方向;
烟囱高度m;烟囱出口形状;
风向;风速m/s;
气温℃。
天气情况:□晴朗□少云□多云□阴天
烟羽背景:□无云□薄云□白云□灰云
观测值累计次数及时间:
观测开始时间:时分;
观测结束时间:时分。
5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4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3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2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1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1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结果:
观测人:校对人:审核人:第页/共页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现场监测原始记录
被测单位:地址:监测日期:年月日
监测目的:□污染源监测□工程验收□委托其它监测仪器型号:监测仪器编号:
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5.3.3.2环保治理设施名称及运行情况:
观测记录


15
30
45


15
30
45


15
30
45


15
30

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表

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表

目录HZ-XC-001-0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HZ-XC-002-01 地下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 (6)HZ-XC-003-01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25)HZ-XC-004-01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26)HZ-XC-005-01 环境空气采样原始记录表Ⅰ (18)HZ-XC-006-01 环境空气采样原始记录表Ⅱ (7)HZ-XC-007-01 环境空气采样原始记录表Ⅲ (10)HZ-XC-008-0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污染物采样原记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HZ-XC-009-01 锅炉( 窑炉) 大气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Ⅰ.. (16)HZ-XC-010-01 锅炉( 窑炉) 大气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Ⅱ............................................................. HZ-XC-011-01 固定污染源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 (17)HZ-XC-012-01 饮食业排气中油烟采样原始记录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HZ-XC-013-01 室内空气氡采样原始记录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林格曼烟气黑度仪黑度记录表及使用说明

林格曼烟气黑度仪黑度记录表及使用说明

附录三 TC-LGM烟气黑度观测记录表观测人:校核人:观测位置和条件应该在白天进行观测;观察者的视线应尽量与烟羽飘动的方向垂直;观察烟气黑度力求在比较均匀的天空光照下进行;观察排气的仰视角尽可能低,应尽量避免在过于陡峭的角度下观察。

观测方法观察烟气的部位应选择在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该部位应没有冷凝水蒸汽存在。

观察时,将烟囱排出烟气的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进行比较,记下烟气的林格曼级数。

如烟气黑度处于两个林格曼级之间,可估计一个0.5 或0.25 林格曼级数。

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少于30min,每分钟观测4 次。

观察者不宜一直盯着烟气观测,而应看几秒钟然后停几秒钟,每次观测(包括观看和间歇时间)约15s,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少于30min。

观察烟气宜在比较均匀的天空照明下进行。

如在阴霾的情况下观察,由于天空背景较暗,在读数时应根据经验取稍偏低的级数。

记录1 现场情况记录观察者应按现场观测数据记录表格(附录三)的要求,填写观测日期、被测单位、设备名称、净化设施等内容,并将观测点到烟囱的大致距离、烟囱所在的方向、风向和风速,天空情况(是否有云及云的颜色)以及烟羽背景的情况逐一填入表内。

2 现场观测记录烟气黑度的观测值,每次观测15s 记录一个读数,填入观测记录表格(附录三)。

每个读数都应反映15s 内黑度的平均值。

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少于30min,在此期间进行120 次观测,记录120 个读数。

对于烟气非常稳定的污染源,可酌情减少观测频次,每分钟观测2次,连续观测30分钟,在此期间进行60次观测,记录60个读数。

5.6计算1 按林格曼黑度级别将观测值分级,分别统计每一黑度级别出现的累计次数和时间。

2 按以下原则确定烟气黑度级别:1 林格曼黑度5级:30分钟内出现5级林格曼黑度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5级计。

2 林格曼黑度4级:30分钟内出现4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4级计。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环境采样记录表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环境采样记录表

空气和废气环境采样记录表
页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烟气黑度观测记录表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2017-YS-DQ-020
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监测日期:
分析人:校核人:审核人:第页共页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2017-YS-DQ-021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2017-YS-DQ-02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采样日期:
采样人:审核人:第页共页
-2017-YS-DQ-02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续)
采样布点图
-2017-YS-DQ-023
烟尘测定原始记录表
分析人:校核人:审核人:第页共页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林格曼黑度

林格曼黑度

林格曼(烟气)黑度的观察测定2006年11月01日星期三 09:32煤烟黑度与煤烟中的烟尘含量成正比,把林格曼烟气浓度图同烟囱排放的烟气进行黑度比较,可以确定烟气浓度等级,从而了解烟囱排放烟气中的烟尘含量。

采用林格曼烟气浓度图观测烟气,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常作为烟气排放的附加控制指标。

工具与材料:白卡纸(长14厘米、宽21厘米,6张),黑色笔,米尺。

活动过程:1.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的制作。

6张白卡纸分别编上号码a~f,使a号白纸保持全白,f号白纸涂上黑色,保持全黑。

在另4张编号为b~e的白纸上,画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

用黑笔加粗小方格边线,使b号纸上的黑线宽0. 厘米,c号纸上的黑线宽0.23厘米,d号纸上的黑线宽0.37厘米,e号纸上的黑线宽0.55厘米。

保持黑线部分深浅一致,烟气浓度图就制成了(图3-2-2-l)。

2.观测烟气黑度。

(1)选择一家燃煤工厂的烟囱作为观测对象。

烟囱的背景为天空,没有建筑物障碍(观测者可通过移动站立位置,站高或下蹲作调整)。

(2)观测者站在离烟囱约36米处,另一人手持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站在观测者与烟囱之间,离观测者约16米。

观测者注视浓度图,并与离烟囱口0.3~0.45米处的烟气作对比,定出烟气浓度等级(图3-2-2-2)。

(3)根据林格曼烟气浓度等级与烟尘含量的关系(表3-2-2-1),定出观测烟气中的烟尘含量,填入表3-2-2-2。

表3-2-2-1 林格曼烟气浓度等级和烟尘浓度关系表3-2-2-2 烟气黑度观测记录报告说明与延伸l.由于该方法是凭人的主观感觉进行的,因此有一定误差,一般用来在精确测定烟尘浓度前估计烟尘的浓度范围。

2.观测者在定烟气浓度等级时,视线应与烟气飘向成直角,背对阳光。

SN-LGM1林格曼烟尘黑度计 操作说明

SN-LGM1林格曼烟尘黑度计 操作说明

SN-LGM1型林格曼黑度计(数码测烟望远镜)使用说明书目录一、概述 (2)二、仪器用途和特点 (2)三、技术指标及规格 (3)四、结构原理 (3)五、使用方法 (8)六、注意事项 (12)七、附录一装箱单 (12)八、附录二维修记录 (13)九、附录三烟气黑度观测记录表 (14)一、概述感谢您使用我司生产的仪器,为了保证您的正常操作,在使用仪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SN-LGM1型林格曼黑度计是利用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测量烟气黑度等级的仪器。

它把各国通用的标准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缩制在一块玻璃上,将其与从望远镜上观测到的实际烟气相对比,从而确定烟气的黑度等级。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数码照相机固定在仪器上拍照以记录观测结果。

它具有测试快速、简单、准备度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各工矿企业的烟气黑度测定。

二、仪器用途和特点2.1仪器的用途SN-LGM1型林格曼黑度计用于各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各工矿企业对烟气黑度的测定。

2.2仪器的特点1测量距离远2清晰度高,准确度高3数码相机万用接口支架,便与拍照,可将结果记录下来4仪器使用简单方便,一般工作人员即可操作三、技术指标及规格望远镜视角放大率:15倍望远镜观测距离:10~2000米物镜通光孔径:80毫米林格曼黑度等级:0~5级分划面摄像倍率:2倍外型尺寸:(600×105×105)mm3四、结构原理4.1结构与安装4.1.1仪器结构整个仪器分三部分:1.望远镜 2.三角架 3.照相机万用支架分别如图所示:1.望远镜固定螺丝固定螺丝图12.三角架图23.数码相机万能支架图34.1.2仪器安装1首先要把三角架展开并固定好2把望远镜架在三角架上并固定在云台上如图4所示固定旋扭图4将望远镜放在云台上(望远镜镜头方向如图箭头所示)通过镙钮将望远镜和云台固定在一起,一定要将镙钮拧紧,防止滑落。

3调整和固定望远镜把手图5通过把手可以上下调整望远镜的角度。

有组织废气检测原始记录

有组织废气检测原始记录
有组织废气检测原始检测环境:℃Kpa%
检测点位:
压力(Kpa):
锅炉类型及大小:
排放设施:
运行负荷:
净化装置:
排气筒高度(m):
排气温度(℃):
排气筒口径(m):
采样嘴直径(cm):
样品编号/滤筒编号
检测时间
检测项目
转子流量计读数(L/min)
采样体积(L)
标志采集总体积(Vml)
流速(m/s)
烟气流量(Nm3干烟气/h)
含氧量(%)
过量空气系数a’
滤筒增重(mg)
实测浓度(mg/Nm3)干烟气
排放浓度(mg/Nm3)干烟气
排放量(kg/h)
林格曼黑度(级)
(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
(2)火电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 …实测的氧含量(%), …基准氧含量(%)(燃煤锅炉为6,燃油、燃气锅炉为3,燃气轮机组为15);
(3)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 阻燃空气初始含氧量(%),空气阻燃为21.
(4)炼钢、玻璃窑炉(纯氧燃烧除外)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玻璃窑纯氧燃烧: Q:实测风量,M检测时间段内单小时出料量。
(5)大气污染物浓度 ,m滤筒增重, 标态总体积
(6)排放量 ,Qsn标态下干烟气流量, 实测浓度,ρ为排放浓度
---实测含氧量
---基准含氧量,锅炉:燃煤为9,燃油燃气3.5;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焦油,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为9,水泥窑有窑尾余热利用系统为10,采用独立热源的烘干设备为8.
备注:
采样人:复核人: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