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_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重点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重点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

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课件+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课件+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
返回目录
常 考
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表现
国民革命时期
概况
续表
提出裁减绿营,实行征兵制,训练新式军队。 由于变 法失败,并未实施。
1924 年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开展作了准备。
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
返回目录
续表
常 考
时期
概况
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

考 考
目录

清 单
● 常考考向


● 核心素养
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
返回目录
考情总结 中国近代化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命题 素材以文字材料为主,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大事件,是河北中考的常考 专题。
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
返回目录
■考向一 中国近代化概况

心 明洋务运动“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的依据。(6 分)


考场作答: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依据: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出发点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国
侵略势力具有很大依赖性。
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
返回目录
■考向五 军事近代化 (8 年 2 考:2017.28、2016.28)

考 考
(1)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
向 原因 益严重;(2)在同西方列强的斗争中,中国人意识到自身国防的落后;
(3)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思想传入中国。

中考历史专题梳理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df)

中考历史专题梳理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df)

专题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导图❆专题梳理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趁热打铁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公车上书记》书影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问题一:请分别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共同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问题二: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答:曲折、艰难;都向西方学习;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等(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请你全面的评价第三个历史事件。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问题四: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起步、探索救国之路等。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2.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计划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此后,中国现代化建设 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 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要点整合来自命题规律三、教育近代化
洋务运动
建立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戊戌变法
废除八股取士;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基本 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遭到严重践踏
阶段 特点
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 主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受到 挫折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 设不断完善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五、新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前 农业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 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 为公有制;实行集体 经营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三) 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考试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综合探究题等, 试题往往以纵向为主,图文并茂,注重考查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及其特征、近现代化的比较及其启示、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举措和成就等。联系热点有民族复兴、伟人诞辰 ( 逝世 ) 周年 纪念、党的会议周年纪念、“中国梦”等。
合作北伐
探寻道路
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战略转移) 1935.1,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玩久了党和红军,是党和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36.12.12,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1937.7.7,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 族抗战开始。 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1948.9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主力) 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_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_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共同影响
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表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代表:康有为和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胡适
鲁迅、李大钊
派别
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先进的知识分子
口号
前期,口号是:“自强”。后期是“求富”。
变法图强
指导思想(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民主和科学。(也叫“德先生”和“赛先生”。)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文化
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及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
领导代表
派别
口号
目的
性质
时间
结果
主要内容
影响

共同影响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文化
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及孙中山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八专题: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八专题:中国近代化探索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
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央:奕 ;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专题6: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专项练习-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0001)

专题6: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专项练习-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0001)
7.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创造了“她”字,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B.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
C.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发展D.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排除。故选B。
【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两大课题,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达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发展,推翻了清政府统治,D符合题意;要均分土地不是当时的时代主题,A排除;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没有强调反对外国侵略,B排除;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C排除。故选择D。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二 中外近代化探索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二 中外近代化探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俄国面临着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材料中“三个原则”产生的积极影响。 问题: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发展,使国家出现经济危机。积极影响:为 农奴获得解放提供了可能,缓解了俄国国内阶级矛盾。
(2)材料二中的“殖产兴业政策”是哪次改革中提出来的?根据材料二, 指出日本能够实行诸多筹集资金途径的原因,并概括“殖产兴业”对日 本的作用。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原因:政府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作用:促进了日 本经济发展,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统的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解体,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①经济近代化:由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②政治近代化: 含义 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③思想的近代化:学 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
经济工 洋务运动——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洋务派以“自强”“求 主要 业化 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筹 内容 (经济 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
(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支撑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 略者的斗争。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 的成功。
角度二:原因类 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封建势力的腐朽。 (2)西方列强的入侵。 (3)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他们”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他们”的活动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 教的统治地位,使人民受到科学与民主的洗礼,对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 传和铺垫作用;思想解放作用。

中考历史复习 近代化探索总结。

中考历史复习 近代化探索总结。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而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1949年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因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其中,戊戌变法是政治民主化的开始。

(3)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继续。

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1.思想主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1.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经济变革(洋务运动)—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世界近代化的步伐:思想领域(文艺复兴)—政治领域(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经济领域(三次工业革命)2.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17/18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详细国情作出科学决 议。中国近代化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特色近 代化道路。
18/18
16/18
三、认识(启示)类 3.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1)实现中国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近代化首要条件,科教兴国 是近代化关键。实施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 代步伐。必须处理农业问题,才能加紧近代化进程,为近代 化提供支撑。
7/18
2.近代列强侵华与近代化探索对应关系
8/18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使中国见识到西方船坚炮利,于是 以“自强”为旗号,以“师夷长技”为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兴 起。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使中国人思索何以学了西方依旧失 败,在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基础上,以改变中国政治制度 、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戊戌变法兴起。
14/18
(3)起初是由地主阶级中洋务派领导,民族资产阶级一直 没有真正掌握近代化领导权。 (4)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资金匮乏,技术、人才、 思想准备相对不足,推进力主要是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
15/18
二、原因类 2.中国近代化探索失败原因是什么? (1)社会性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3)阶级不足: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洋务运动除外 )。 (4)探索道路不符合国情。
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探索
1/18
命题点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领域 (一)政治、思想近代化
2/18
3/18
(二)经济近代化——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波折发展
4/18
(三)教育、社会生活近代化

专题05近代化的探索-202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完整版)4

专题05近代化的探索-202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完整版)4

中考链接
(2021·北京)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
C 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世界近代化进程
重要人物及方案
领域 思想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概况
(1)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资 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理性,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 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辛亥革命一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 (1)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界人士对清政府不再抱有 太多的幻想,投身革命的仁人志士越来越多。 (2)代表人物:孙中山。 (3)实践: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 进步意义。 (4)影响:推翻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 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中考链接
(2021·攀枝花)“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
D 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 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 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2023年中考历史必考考点专题复习汇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023年中考历史必考考点专题复习汇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3)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知识精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1、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写成《海国图志》一书。

2、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6)内容:(7)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8)评价:3、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①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②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③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中考专题复习之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专题复习之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专题复习之近代化的探索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比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比如新文化运动。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筹建南洋、北洋、福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5、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六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导语: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

自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0多年来,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前赴后继的抗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近代化的概念:所谓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的工业文明转变,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社会层面的城市化等。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学习西方分三步走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目的:利用西方技术和练兵方法,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开办民用工业;创办近代陆海军。

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实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引进西方技术,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改良派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目的: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2、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事件与文件: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斗争矛头:儒家传统思想开始的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思想革命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主要内容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的新出路,掀起了思想解放的风暴。

专题三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部编)

专题三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部编)

影响
人民最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线索二 教育、外交、社会生活近代化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教育
(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
表现
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近代化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
5. “一些先进中国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
亥革命失败的思考,决心发动的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
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这场运动指的是( D )
A. 二次革命
B. 袁世凯复辟
C. 护国战争
D. 新文化运动
6.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
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B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7.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
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
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 D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制的正式确立
(4)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
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5)1945年,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屈辱、不平等、无自主权→逐步得到提高
外交
带来了全新的外交模式——条约制度(战后通过签订条
近代化 影响 约的方式处理中外关系);建立专职外交官制度,清朝
外交官懂得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近代化探索史九年级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化探索史九年级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化探索史(向西方学习)历程,你有何感悟?过程:由学西方技术到学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西方的思想文化。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学习的核心内容:西方政治制度。

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学习西方先进。

②都开办新式学堂。

③都是想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而进行的探索。

④都是改革。

⑤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⑥都推动中国近代化。

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②学习内容不同,洋务运动主要学西方技术(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西方政治制度。

③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3、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②都主张学西方政治制度。

不同点:①戊戌变法是维护清朝统治,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政府。

②方式不同,戊戌变法是通过改革方式,辛亥革命是通过革命方式。

③性质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革;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4、区分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相同点:①都学习西方先进。

不同点:①学习内容不同,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经济方面),明治维新不仅学西方的经济还学习西方的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

②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改革。

③结果不同,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5、分别画出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西方近代化与中国近代化恰好相反)中国近代化历程示意图:学技术洋务运动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画出近代化探索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代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1、回首中国近代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⑴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⑵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⑶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
通。

2、概括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特点。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近代化道路失败的原因。

⑴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原因)⑵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反动势力干涉。

⑷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4、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⑴腐朽的封建制度。

⑵列强的侵略。

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那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

6、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⑴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证。

⑵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

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