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学案
0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01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操作现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红色红色蓝色蓝色分别加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红色2.将一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可以看到__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2O3+6HCl===2FeCl3+3H2O__;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有__气泡产生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 +2HCl===FeCl2+H2↑__。
3.碱的化学性质(1)在试管中加入1~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__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uSO4===Na2SO4+Cu(OH)2↓__;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OH)2+2HCl===CuCl2+2H2O__。
(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然后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
取该无色溶液约1 mL 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__有白色固体出现__。
(3)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 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有少量固体没有溶解,溶液变红__,说明氢氧化钙__微__溶于水,其水溶液显__碱__性;继续在一支试管中加水使之溶解,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观察到该试管__固体消失,溶液变为无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2HCl===CaCl2+2H2O__。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学案新人教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巩固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学习重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
【学习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具体应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复习: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通过实验再具体认识.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按教科书P69图[10-21]所示实验,填写下表:思考:如何识别一种溶液是酸、碱溶液?知识模块二酸与金属反应1.回忆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2.思考: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得出什么结论?错误!1.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表格:将生锈的铁钉和氧化铜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将铁钉取出后,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2.思考:根据以上实验和讨论,归纳出盐酸、硫酸等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错误!1.实验室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2.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具有相似化学性质,请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错误!1.按要求完成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2.这是什么反应?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3.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质量(1~2克)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0mL水,震荡;再各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再用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入1mL水,向另一支试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震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4.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OH)2===CaCl2+2H2OH2SO4+2NaOH===Na2SO4+2H2O交流展示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知识模块二:酸与金属反应知识模块三: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知识模块四: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知识模块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较长时间,该溶液中的( A )A.氧氧化钠的质量减小B.氧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C.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2.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能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3.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D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困惑以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有哪些?2.课后反思:方法改进:存在困惑: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它们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实验材料•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酚酞溶液•非金属容器•雌黄溶液•感受纸实验步骤实验1: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3.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2: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1.取少量的酸溶液放入非金属容器中。
2.将一小块锌片放入酸溶液中。
3.观察反应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是否有颜色变化。
实验3: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将碱溶液滴在感受纸上。
3.观察感受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和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直到出现酸碱中和时停止加入。
3.用感受纸测试溶液的性质。
实验原理1. 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呈现无色或黄色。
当酸溶液和酚酞溶液反应时,酸溶液的酸性会使酚酞呈现红色。
2. 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同时放出氢气。
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氢气。
3. 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感受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可以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当碱溶液与感受纸接触时,感受纸会变蓝或变绿。
4.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酸性物质的氢离子和碱性物质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盐。
中和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观察到酸溶液呈现红色,说明酸溶液呈酸性。
•实验2:观察到酸溶液与锌片反应时产生气泡,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说明酸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实验3:感受纸在碱溶液中变蓝或变绿,证明碱溶液呈碱性。
•实验4:观察到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和后,感受纸不再发生颜色变化,说明酸与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
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大地二中张清泉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实验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
课题酸、碱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课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具准备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等。
课前预习2.酸的化学性质:(1)酸与指示剂作用;(2)酸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4)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碱的化学性质:(1)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2)碱溶液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新课导入之前我们学习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时,大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要点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特别提醒:(1)与酸一样,只有可溶性碱的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是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的。
(2)实验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而采用氢氧化物的浓溶液来吸收或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组织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岁月如诗,初见如画,转眼间初三的征程已经行至过半,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上化学课的情景,高脚杯实验,让我们再重温一次【演示实验】(四个高脚杯)白酒变成炽热的红酒、红酒变成快乐的雪碧,雪碧变成浓香的牛奶【师】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今的你们能为我这个实验揭秘吗猜猜看,这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生】【师】非常聪明!神奇的酸碱盐能为我们带来异彩纷呈的化学反应,今天我们将亲身实验再次验证酸、碱的某些反应【板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环节二: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过渡】展示L稀盐酸,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生锈的铁钉已用细线栓住,注意不要使试管破损【生】描述实验现象【现象】铁锈消失,呈光亮的银白色,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师】(2)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
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有什么现象产生【生】有气泡产生【师】这里的原理是什么呢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书写一下化学方程式盐酸除铁锈,有气泡产生【师】好,请回,方程式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师】如果我们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预期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可以明显感觉到两支铁钉的什么不同粗细不同,先取出的铁钉较粗,后取出的铁钉细【提问】从这二步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呢【生】【归纳总结】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板书】【过渡】所以盐酸、硫酸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除铁锈【问题交流】1、生活中除铁锈时可以选择厨房中的哪种物质(根据我们总结出的化学性质)2、在工业生产中用稀盐酸除铁锈时,能否把铁钉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实验给我们的启示)【ppt】活动三:探究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过渡】让我们再亲身体验一些实验,有三组不同的实验,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接下来做的是哪一个实验(做好签,5个氢氧化钙、5个氢氧化铜、5个氢氧化钠)好,接下来按所抽取的实验按步骤来完成实验【师】实验指导【师】好,大家的实验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即将揭晓每个小组的实验及现象,抽到1号实验的小组请举手,来,XX你为大家具体陈述一下你们小组做的是哪一个实验,一定要说清实验分为几个步骤,每一步怎样做的及实验现象是什么【ppt】分步展示实验步骤,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们小组到前面为大家展示一下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查方程式【师】做第二组实验的小组举手示意,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说一下实验步骤和每步的实验现象【生】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师】询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谁能到前面写一下化学方程式,好请回【师】再看第三组,第三组实验举手示意,好,你为大家说一下实验内容和现象【生】陈述【师】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来为大家写一下化学方程式【评价】【过度】虽然大家做的实验是不同的,但是都达到了同样的实验目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及应用;2.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3.酸碱的腐蚀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题型
题型示例:某种酸碱指示剂在pH值为3时呈红色,在pH值为5时呈黄色,在pH值为7时呈绿色。如果将该指示剂加入pH值为4的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什么?
答案: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溶液的颜色变化。例如,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的pH值低于3;如果溶液变黄,则说明溶液的pH值在3到5之间;如果溶液变绿,则说明溶液的pH值等于7。
5.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相关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动画演示等。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活动所需的器材,包括酸碱指示剂、不同酸碱溶液、试管、滴定管、烧杯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实验需求。
2.对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不同酸碱溶液对指示剂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中和反应的产物量,并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九年级化学下册 10 酸和碱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学案新人教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班级姓名小组合作者
学习目标: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知识回顾: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写两条即可)。
(2)常用的碱有等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如:。
实验记录:
1.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实验步骤:
1、取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紫色石蕊。
2.取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无色酚酞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以致用: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芳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酸、碱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酸碱反应的产物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物质,酸碱反应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酸有酸味、酸性、腐蚀性,能与碱中和,具有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碱具有碱味、苦味、具有碱性、腐蚀性,能与酸中和,具有与酸中和的特性。
酸碱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乙酸等。
碱物质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有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取一个皮革蓝瓶,将一根锌条放入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反应情况。
2.将一根铜条和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将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稀释到一定浓度(使用试剂架上的药架样量瓶),然后取两个小杯,分别滴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并记录滴入的滴数。
2.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溶液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将滴加的酸、碱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指示剂中,研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碳酸和盐酸反应1.将小苏打依次加入盛有少量硝酸、盐酸、海盐酸溶液的试管中,研究反应的变化。
2.将发泡的试管口用酚酞指示剂蘸一下瓶口,看是否变成红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溶解。
化学反应式:Zn + 2HCl → ZnCl2 + H2。
2.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式:Cu + 2H2SO4 → CuSO4 +2H2O + SO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式:HCl + NaOH → NaCl +H2O。
观察到杯子中物质从酸性逐渐转化为中性,且呈现无色的状态。
2.滴加的酸和碱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产生变化,盐酸滴入后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滴入后变成紫色,滴入的滴数相等,表示酸与碱完全中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学习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盐、蓝色石蕊试纸、滴管、试管、试管架、酸碱反应器(如酸瓶、碱瓶等)等。
2. 实验内容概述本次实验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1.每个小组准备好所需的试管、试管架、滴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器材。
2.按组将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等常见酸碱物质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
步骤2: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将酸碱指示剂滴在试管中的物质上,并观察颜色变化。
2.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步骤1:酸碱中和反应1.将少量盐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加入适量的醋酸,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3.根据观察结果,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加入醋酸后试管中的变化发生了?这是一种什么反应?步骤2:使用酸碱测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取一张蓝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的物质中。
2.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步骤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1.向学生提问:酸和碱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并列举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调味品、清洁剂等。
四、知识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验小结本次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也能够认识到酸碱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酸碱的性质鉴别物质教学准备试管、钥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教学设计【课堂检测】1.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CuSO4B.FeCl3C.HCl D.H2SO42.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液()A.变红B.变紫C.变蓝D.不变色3.苯甲酸(C6H5COOH)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某同学准备进行实验验证苯甲酸具有酸的某一通性,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铜B.铁锈C.锌粒D.紫色石蕊溶液4、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归纳:酸与碱中和反应后一般存在三种情况:酸碱恰好反应;酸过量;碱过量。
总结梳理: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酸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碱与酸的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与盐的反应4、酸与碱的反应。
酸和碱的性质实验课导学案
《酸和碱的性质》实验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通过具体操作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记录能力。
学习流程:一、清点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架1、12支试管、镊子1、药匙1、胶头滴管1、玻璃棒1、玻璃管1、烧杯2、试管刷1、pH试纸1、红色石蕊试纸1、蓝色石蕊试纸1、石蕊试液1、酚酞试液1、硫酸铜溶液1、稀盐酸1、碳酸钠溶液1、澄清石灰水1、锌粒1、生锈的铁钉1、氢氧化钠溶液1、硝酸银溶液1二、小组复习:1、块状、颗粒状固体如何加入试管中?2、如何倾倒液体药品?3、胶头滴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三、学习过程模块一:酸的化学性质(一)自主复习:酸的化学通性(5条),不用写方程式1、2、3、4、5、(二)合作实验1、分别取少量盐酸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现象2、用镊子取一粒锌粒于试管中(如何操作?),倒入试管中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触摸试管底部,感觉?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倒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先后现象先看到后看到按反应先后顺序写出方程式4、探究:借助指示剂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及现象为方程式:反应的实质5、1)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方程式,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2)取少量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方程式,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总结:酸溶液具有共性的原因但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模块二:碱液的化学通性(4条)(一)自主复习:碱液的化学通性(4条)1、2、3、4、(二)合作实验1、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现象2、取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玻璃管向里吹气(玻璃管要伸入液面以下),观察现象,在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现象,整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方程式,在此反应中实际参加的粒子4、向实验3的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现象,,反应的方程式,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
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属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内容,所用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系统地认识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及部分用途,进一步理解性质和用途的关系;(2)学以致用,通过实验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练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实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对比的实验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二)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地位:本课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这一中考的重点知识。
作用:本课题是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之后,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系统复习,利用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酸、碱主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深对酸和碱化学性质的认识。
难点: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协作能力,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已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了酸、碱的基本性质。
只是在借助酸、碱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试剂的选择上还存在迷惘现象。
综上分析,安排本节实验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设计思路:(五)教学方法:“验证性实验”及“设计实验”。
(六)实验用品:仪器:点滴板、试管、试管架、水槽、烧杯、镊子、滴瓶和滴管、试管刷。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硫酸铜溶液、锌粒、生锈的铁钉。
其他用品:抹布、干净的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十章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表格式)
Cu(OH)2↓+Na2SO4、Cu(OH)2
=====
+2HCl
CuCl2+2H2O。
3、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里逐滴滴加稀盐酸,边
滴边振荡,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为溶液颜色
施
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取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1 mL,置于蒸发皿
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的现象为蒸发皿中留有白色固体。该白
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
检
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测
用试管取该
溶液 1~2ml,滴加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
1~2 滴无色酚酞溶
碱性
目
液,振荡。
无色酚酞不变色
溶液呈
标
〖 分析与思考〗: 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芳提
3.碱的化学性质:(1)能与指示剂反应;(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
化物反应;(3)能与酸反应。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内容及 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
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
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
板
书
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设
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计
3.中和反应
领
学校检查记实
导
评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与技能1.加深指示剂遇酸、碱颜色变化的认识。
2.实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探讨实验现象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知欲,加深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实验证明。
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白色点滴板、胶头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一、引入新课1.师:紫色的石蕊遇酸、碱变成什么颜色?无色酚酞遇酸、碱变成什么颜色?生: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生:有气泡生成,溶液颜色变绿了。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氯化铁。
[板书]Fe+2HCl===FeCl2+H2↑师:铁钉大小是怎么变化的?生:由大变小。
师:通过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生: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稀盐酸与在金属活动顺序(稀盐酸)(H)前面的金属反应可释放出氢气。
3.师: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①,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②。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象①中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生: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溶液中蓝色褪去,生成蓝色沉淀。
[板书]CuSO4+2NaOH===Na2SO4+Cu(OH)2↓师:现象②是怎样变化的?生: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绿了(CuCl2溶液的颜色)。
[板书]Cu(OH)2+2HCl===CuCl2+2H2O4.师:在试管中加入约1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几滴酚酞溶液。
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取该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能观察到什么?生:有氯化钠小晶体析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板书]NaOH+HCl===NaCl+H2O5.师:①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加入1 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二、导入新课.(一)教学例1.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2)观察(二)教学例2.出示例2:比较的大小.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2)你们分析一下,、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了呢?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2.为什么要“零除外”?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3.教学例3.例3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板书:教师提问:(1)?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3)?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五、课堂练习.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5.请同学们想出与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七、课后作业.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
实验活动6-酸和碱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
实验活动六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实验用品:试管钠溶液酚酞溶液药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溶液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棉网生锈的铁钉氢氧化石蕊溶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展示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一瓶是碱)你将如何鉴别它们呢生答:·········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二、引入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学生实验活动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讲解胶头滴管:先排空再吸液滴液时, .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滴加。
3.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用完后立即清洗,滴瓶的滴管除外;5.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或与器壁接触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步骤 1 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蓝色。
步骤 2 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红色。
归纳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过渡:酸还可以除去铁锈,我们来亲自实验一次,学生实验活动二: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投影展示实验步骤:生锈的铁钉要用细线拴住放铁钉的注意事项,学生展示每组的实验现象:步骤 1 中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步骤 2 中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找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6HCl+Fe2O3==2FeCl3+3H2OFe + 2HCl == FeCl2+H2↑提问:能把铁钉长时间浸在稀盐酸溶液中么生答:归纳结论:刚才做了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多媒体展示:分组情况:二、三、四组做:实验活动第五、六组做:3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实验活动 4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第七、八组做:实验活动 5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各组汇报展示实验现象实验活动 3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2NaOH+CuSO4==Na2SO4+Cu(OH)2↓实验原理Cu(OH)2+2HCl==CuCl+2HO1、在试管中加入约 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实验步骤2、向上述溶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步骤步骤1 中出现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 中蓝色沉淀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中实验结论实验活动 4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步骤1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步骤 2 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步骤 3 中蒸发皿底部出现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及其对指示剂的变化,进一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酸:盐酸、稀硫酸;2.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3.指示剂:酚酞溶液、酚酞试纸、甲基橙溶液;4.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移液管、滴管、坩埚等。
三、实验步骤:1.将一些盐酸倒入一个试管中,用酚酞试纸蘸取少许试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2.用稀硫酸在另一个试管中重复同样的操作。
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碗中的试管里,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用氢氧化钾在另一个试管中重复同样的操作。
5.用不同的指示剂,如甲基橙溶液,在每个试管中分别检测,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6.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讨论酸、碱在水中的溶解特性和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影响。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溅到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
2.实验操作时要细心,按照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五、实验总结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酸和碱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通过指示剂的反应可以进行酸碱的初步检测。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即酸和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酸碱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延伸拓展:1.可以进行酸碱溶液的浓度对颜色变化的影响实验。
2.可以进一步研究酸碱反应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3.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同时,通过延伸拓展,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希望学生在参与本次实验后,能够对酸碱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60课时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60课时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实验活动6。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取用药品、酒精灯使用等实验基础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节课的实验活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既巩固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点,锻炼了实验操作技能,又加深了对酸碱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记录与归纳描述并交流分享。
提高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学以致用,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酸、碱的化学性质。
知道用酸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溶液反应;知道碱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酸、盐溶液反应。
但该认识还较表面,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上,缺乏实验操作与生活现象的支撑。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观察记录与描述表达实验现象、收集证据与分析实验结论、独立设计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显薄弱。
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与思考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记住仪器使用与试剂取用方法,初步学会蒸发操作,通过实验理解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并能观察、模仿、记录与描述实验现象,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知识与技能)2.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归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交流分享。
培养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丰富学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3.初步学会金属防止锈蚀的方法,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从生活中走进化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酸、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诊断和发展学生取用药品和蒸发操作等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合作者
学习目标: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知识回顾: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写两条即可)。
(2)常用的碱有等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如:。
实验记录:
1.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实验步骤:
1、取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紫色石蕊。
2.取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无色酚酞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铁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用品稀盐酸,蒸馏水、生锈的铁钉(两个)、试管(两个)镊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1、取两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修去掉,铁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
2、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
比较两只铁钉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向上述溶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原理
1、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几滴酚酞
2、向上述试管中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试管,直至溶液
实验步骤 颜色变为无色为止。
3、取上述无色溶液约1ml 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
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用品 氢氧化钙粉末、蒸馏水、酚酞溶液、稀盐酸、试管2支、药匙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向两支试管中和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加入1ml 水,
振荡
2、向上述两支试管各滴入1~2滴酚酞,观察现象
3、继续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约1ml 水,振荡
4、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ml 稀盐酸,振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以致用: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
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 分析与思考〗:
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芳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不变色
溶液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