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河道设计

合集下载

人工生态湿地施工方案

人工生态湿地施工方案

人工生态湿地施工方案介绍人工生态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来处理废水和污染物的人工建筑。

它是一种绿色、生态友好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档将介绍人工生态湿地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设计、施工流程等内容。

选址人工生态湿地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水质:选择水质较差的河道、湖泊、水库等地点,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土地条件:优先选择土地沉积物稳定、地下水位较低、土壤透水性好的地方。

3.生态环境:尽量选择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生态环境较好的地点,以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设计在设计人工生态湿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种类:根据处理废水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包括人工流态湿地、沉水植物湿地、浮游生态湿地等。

2.规模:根据处理水量和空间条件,确定人工生态湿地的面积和深度。

通常情况下,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处理效果越好。

3.植被选择:选择适合湿地环境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这些植物可以发挥吸收污染物和增加氧气的作用。

4.处理单元:根据需要,设计湿地内的处理单元,包括预处理单元、沉淀单元、过滤单元等。

施工流程人工生态湿地的施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地形整理:根据设计要求,对选址地的地形进行整理,包括平整土壤、清除障碍物等。

2.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回流管道等,以确保水的流动畅通。

3.建设人工湿地:按照设计要求,依次建设湿地的各个处理单元。

可以选择用预制构件、生态箱等形式进行建设。

4.植被种植:在湿地内种植适合的湿地植物,以促进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

5.监测与调试:完成施工后,进行运行启动和调试,确保人工生态湿地能够正常运行。

维护管理人工生态湿地的维护管理是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定期监测水质:每隔一段时间对进水和出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以评估处理效果,并及时调整运行策略。

2.植物管理:定期修剪和疏浚湿地的植物,以保持湿地的通透性和良好的水流动。

人工湿地河道设计

人工湿地河道设计

一、湿地面积问题水环境前置条件1、水量为10万吨/天2、设计进水水质为一级A标准。

其中主要污染物指标为:场地分为三段。

上游段(2侧分别宽110m,长620m),中游段(宽50m,长500m )和下游段(宽70m,长1000m )。

估算,总面积231400m 2,约340 亩湿地前置条件1、根据在2010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进水水质均满足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水水质要求。

2*2人工湿地系统汚染物去除效率准阻旣湿地除污单元应该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主。

3、 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天,该处人工湿地应为 大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10000 吨/天)。

4、 由于接纳的是城镇污水厂出水,基本工艺流程应为:污水—人工湿地—后处理—排放5、 由于湿地的特殊性,参照表二,湿地并没有专门争对TN 的处理手段,因此 指标中的TN并不计入湿地计算考虑中。

湿地设计参数1、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主,南方水力负荷以0.8计算,(长宽比以3 :,水深1.5m , 水力坡度以0.5% ):需要垂直流湿地在125000m 2左右。

第一段(上游段)实际面积为 136400m 2 (205 亩)设置16个垂直流净化区。

面积为150m X50m ,共120000m 2,水深1.5m ,水力停留时间为1.8d 。

设计前后高差在3.5米左右。

由一个调节池统一打到各 个垂直流进化区根据垂直留去除效率,残留主要污染物值为:根据水质要求,已经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但考虑到秋冬季是低效率较低,出水水质不稳定等情况。

在中游段设置水平潜流功能区。

2、以水平流人工湿地为主,辅助垂直流湿地对其出水进行净化。

第二段实际面积为25000m 2(38亩)。

设置4个并联的水平流净化区块,每个区块内有两个串联的水平流,每个面积为3000m 2(30x100m )。

水深1.5m,水力停留时间为9h。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1 处理工艺1.1 处理工艺流程框图1.2 本方案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本方案预设污水氨氮含量较高,脱氮处理中反硝化作用阶段前充分的硝化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人工湿地前端设置好氧生物塘,增强氮素的转化率。

为提高组合工艺整体的脱氮效率,考虑将垂直流人工湿地放在组合工艺前端,有利于提高湿地系统的输氧能力,从而提高硝化作用的脱氮效率。

好氧生物塘的出水先后进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成的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这样利用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最后达标排放。

相对于其他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具有投资省、效率高、维护简单等优点,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技术。

1.3 方案各处理单元功能描述(1)好氧生物塘用于去除原污水中悬浮物及大颗粒杂物,可以防止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堵塞,保护后续人工湿地的运行稳定。

利用太阳能曝气增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促进氨氮的氧化作用,进而充分的硝化作用,使脱氮处理中反硝化作用阶段可以充分反应,提高了脱氮效率,减轻后续人工湿地的治理负荷。

(2)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系统成熟后,特种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

污水流经生物膜时,残余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有机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

同时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厌氧和缺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而直接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废水中去除。

老化的微生物作为肥料被植物吸收。

人工湿地可按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SFW)和潜流型人工湿地(SSFW)。

潜流型人工湿地又包括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FS)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CW)。

DB13_T5217-2020河道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DB13_T5217-2020河道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ICS27.140P 5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5217—2020河道人工湿地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river constructed wetland2020-08-18发布2020-09-18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T 5217—2020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河道人工湿地工程规模、防洪排涝标准和水质控制指标 (2)5.1 湿地工程规模、防洪排涝标准 (2)5.2 河道人工湿地工程的进、出水水质要求 (3)6 自然土壤湿地 (3)6.1 一般规定 (3)6.2 河道地形整治与塑造 (3)6.3 湿地水系构建 (4)6.4 自然土壤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 (4)7 人工基质湿地 (4)7.1 一般规定 (5)7.2 总体布置 (5)7.3 人工基质选择 (5)7.4 供配水系统设计 (6)7.5 人工基质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 (6)8 湿地进出水系统及湿地建筑物设计 (6)9 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 (6)9.1 一般规定 (7)9.2 湿地植物选择 (7)9.3 湿地植物种植设计 (7)10 湿地工程的监测 (7)10.1 一般规定 (7)10.2 湿地工程监测设计 (8)11 湿地工程的维养与管护 (8)11.1 一般规定 (8)11.2 维养管护的设施配备 (8)11.3 湿地工程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8)附录A(资料性附录)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分析计算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湿地植物表 (11)IDB13/T 5217—2020II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长锋、陈平、刘修水、季保群、杨铁树、刘天翼、李爽、张丽丽、李薇、周园园、刘欣妹、高宏芳、王玥、富饶、柴晓飞、沈丽研、于坤荣、田义轩、冀岩、王聪。

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人工湿地是指人工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通常用来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以处理城市污水和河流污染物。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许多地区的湿地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建设人工湿地成为了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应用人工湿地技术,旨在解决某市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淤积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二、调研分析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该市区域内的水体存在着显著的富营养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浑浊、水质恶化,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 河道淤积问题由于长期的污水排放和不良的河道治理措施,导致了该市区域内河流淤积的问题较为严重,河道通航受阻,导致水患风险增大,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威胁。

3. 人工湿地建设的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调研发现,人工湿地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同样适用于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淤积等问题。

三、工程方案基于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制定了下述的清淤人工湿地工程方案:1. 工程总体设计(1) 选址:选择在某市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淤积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人工湿地建设;(2) 设计规模:根据该区域水体的面积和淤积程度,确定相应的人工湿地面积和处理能力;(3) 工程布局:合理安排人工湿地的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保证湿地的处理效果。

2. 湿地建设工程(1) 建设步骤:首先进行淤泥清淤工程,清除河床上的淤泥和杂物,恢复河道的自然深度;其次,在河道内部利用沉水植物等建设人工湿地;(2) 材料选用:选用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生物降解功能的芦苇、莲藕等湿地植物,用以吸附和分解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3) 建设周期:根据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建设周期,保证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3. 运行与维护(1) 运行管理:确保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定期监测和调整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2) 维护管理:加强对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湿地植被的健康生长,保障湿地的处理效果;(3) 收益回馈:利用处理后的水资源,开展适度的水产养殖等产业,增加湿地的经济效益。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环境来提供水的净化和修复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水资源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人工湿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适宜的水体。

水体的选择应该根据地理条件以及周边环境来进行。

例如,在城市的防洪防涝等问题下,可以选择附近不易流失的地段进行湿地的设立。

对于湿地的类型选择上,根据需求可以选择湿地的功能分类。

如果需要净化水质,可以选择湿地的方式包括水稻田、连片湿地、河道等等。

其次,人工湿地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种类和植物的布局。

植被是湿地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因此,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要选择能够适应湿地湿润环境的植物种类以及植物的布局。

通常来说,湿地植物分为浅水带植物、湿地植物和湿润植物。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植物的选择。

第三,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要考虑湿地底质的构建。

湿地底质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根基,具有固定和吸附营养物质的作用。

如果底质不适宜,会对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湿地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底质,例如砂质土壤或混合底质等。

最后,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还要考虑湿地的水体调节和疏浚工艺。

湿地需要保持一定的水位,以维持湿地的生态系统运行。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要考虑湿地的排水和供水系统,以及疏浚工艺等。

在湿地水位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都会对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湿地的破坏。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适宜的水体、植被种类和植物布局、底质构建以及水体调节和疏浚工艺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建立起一个高效强大的人工湿地,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有力的保障。

湖泊旁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设计实例

湖泊旁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设计实例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3月第23卷第6期湖泊旁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设计实例陈媛媛,郑晨,孙慧玉(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釆用旁路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某河道水体,处理规模为10000m3/d,设计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B3838-2002)地表水IV类标准。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旁路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良好,各项出水指标稳定达标,出水COD、TN、NH3—N远远优于设计出水要求,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关键词:旁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垂直流人工湿地;湖泊治理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6-0118-031引言人工湿地是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山。

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氮磷去除能力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以及兼具美学价值等优点旳。

目前,人工湿地已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处理来自化粪池、养殖场、造纸厂、油田、煤矿、富营养化湖泊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⑵。

2项目概况武汉市某湖泊面积239.1hn?,蓝线长度9.4km,容积399.6万n?,主要水域功能为雨水调蓄,水域功能划分为地表水V类标准,现状水质为地表水V类标准,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该湖泊常水位18.65m,蓝线对应最高水位19.15m,平均水深1.7m,最大水深2.3m o 根据调查,该湖泊周围共有26个排水口,其中有污水排口4个,雨污混合排放口4个,雨水排口18个。

区域排水现状以雨污分流为主,但还是存在污水管线与雨水管线的错接、乱接和漏接现象,导致部分排口存在雨污混排的现象。

针对排口污染问题,已对该湖泊周边排口按照雨水排口、合流排口、污水排口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排口,采取了不同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生态浮岛人工湿地设计说明

生态浮岛人工湿地设计说明

⽣态浮岛⼈⼯湿地设计说明⽣态浮岛湿地设计说明⽬录1⼯程概况 (1)1.1⽔库概况 (1)1.2项⽬概况 (1)2设计依据 (1)3浮岛池设计 (2)3.1⽣态浮岛技术 (2)3.2⽣态浮岛湿地设计 (4)3.3联锁式植草砖护坡设计 (6)3.4堰坝设计 (7)3.5排⽔沟设计 (13)4施⼯组织设计 (13)4.1施⼯条件 (13)4.2料场选择与开采 (14)4.3施⼯导流 (14)4.4主体⼯程施⼯ (14)4.4.1⽣态浮岛护砌⼯程 (14)4.4.2排⽔沟⼯程 (16)4.4.3河坝⼯程施⼯ (16)4.5施⼯布置 (17)4.6风、⽔、电供应及通讯 (17)4.7施⼯总进度 (17)4.7.1施⼯总进度安排原则 (17)4.7.2施⼯总进度 (17)4.8安全⽣产 (18)5投资预算 (19)5.1⼯程概况 (19)5.2计价范围 (20)5.3编制依据 (20)5.4⼯程造价 (20)1⼯程概况1.1⽔库概况xx⽔库坝址位于xx县xx镇xx村,属新墙河⽔系。

坝址距xx镇8km,距xx县城 29km,保护下游 0.65 万⼈⼝、0.7 万多亩耕地的⽣命财产与安全,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该⽔库集⽔⾯积为 18.05km2,坝址以上河道⼲流长度 10km,⼲流平均坡降5.4‰,⽔库正常蓄⽔位 52.2m(85 ⾼程系统,下同),设计洪⽔位 53.54m,正常库容 430 万m3,校核洪⽔位 54.03m,总库容643.9m3;死⽔位 45.7m,死库容 40 万 m3。

是⼀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1)型⽔库。

1.2 项⽬概况近年来,xx⽔库⽔环境污染等问题⽇益严重,⽔库⽔⽣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下:⽔⽣态现状① xx⽔库周边有⼤量农⽥,农⽥种植⽣产过程中为保证农作物⽣产和收获,经常使⽤⼤量肥料(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等农⽤化学品,这些物质在⼟壤累积,在降⾬及灌溉的驱动下,肥料中的氮磷以及农药中的有机组分等通过径流等向⽔库迁移,造成⽔库⽔体污染。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1)1.1.1.1治理目标 (1)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 (1)1.1.1.3人工湿地设计 (3)1.1.1.4植物选择 (4)1、配置原则 (4)2、配置分析 (4)3、配置选择 (5)4、种植要求 (5)1.1.1.5工程量统计表 (6)1.1.1.1治理目标本项目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漷县区域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深度净化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地表口类标准,本次共建设人工湿地21 座。

选择投资省,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的湿地工艺。

通过工程的实施,改善工程区周边河道水环境质量,同时充分考虑该流域生态恢复及湿地景观效果,利用湿地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形成缤纷沼泽、芦苇溪岸、栈桥水畔等湿地小品景观。

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人工湿地类型按照水流方式不同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污水在湿地土壤表面漫流,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构造而成,同自然湿地净化原理最为接近,绝大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是由长在植物地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表面流湿地充氧效果好,投资少。

不足之处是这种湿地不能充分利用湿地床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净化负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

潜流湿地:通过铺设炉渣、沸石、陶粒、砖块、碎石、细砂、土壤等填料层,使污水在湿地地表下渗流,充分利用湿地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各种作用处理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同时由于水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水平潜流湿地示意图垂直潜流湿地示意图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工艺与组合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下表。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2本项目湿地形式选择,主要从污染物去除效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运行原理等多方面考虑,建议采用水平潜流湿地作为本方案的湿地建设工艺。

河道人工湿地整体设计方案

河道人工湿地整体设计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一、项目基本概况1.1河道现状某某区内河流主要有某某河和某某沟。

a)某某河某某河属于淮河流域,涡河水系,起源于中牟县万滩乡万庄村南,东南方向途径东漳南、秫米店北、大胖西、老饭店西、朱仙镇东、大李庄西,在开封县大李庄乡,四合庄西汇入涡河,全长53.27km,总流域面积214km2。

其中中牟县境内长15.6km,流域面积112.9km2, 规划区内河道长度3.9km,是某某区,乃至中牟县的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

某某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在平面上基本保持了其自然河形,岸线有一定的蜿蜒,河道两侧滩地及堤防顶部有速生杨林,枯水期基本无基流,河流水质较差。

2005年按三年一遇除涝,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治理长度15.6km,出境处设计排水流量40.84m3/s。

它是狼城岗干渠和某某支渠区域的主要排水河道,主要支流有某某沟(沟长14.61km)和某某河支沟(沟长5km)。

设计排水能力16.9 m3/s〜48.7 m3/s,目前排水能力为设计能力的70%。

b)某某沟某某沟属某某河水系,位于某某支渠与赵口总干渠1号沉砂池第I条渠之间,发源于万滩镇关家村,流向东南,流经万滩镇、雁鸣湖两乡镇,经小朱村、岳庄、某某南,再向东南,穿中东公路,至朱固村南入某某河,全长14.4km,流域面积24.9km2。

其中中牟县某某区内河道长度为4.3km。

现状来水主要为上游村庄的生活污水,以及雁鸣湖的侧渗水,现状水质较差,河道内局部有生活垃圾。

1998年某某沟进行了清淤,至今未再次治理过,它是示范区内的一条主要排水沟道。

设计排水能力3 m3/s〜15 m3/s,目前排水能力仅为设计能力的80%。

河渠均为季节性河流,现状河渠水系受周边工业污染相对较轻,主要受沿河村镇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和降雨径流污染影响,部分河渠河床内及两侧垃圾较多,旱季时基本成为排污沟,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V类,无法达到水功能区划和河流生态所需要的水质标准,严重影响某某区环境质量。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参数及工作流程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参数及工作流程

低扬程水泵,通过水力喷射或跌水等方式进行充氧。
3、阶梯进水可减轻单元前端的负荷,使前端填料的负荷均匀,避免处理床前部堵塞;
4、复合式则一方面设置出水回流,另一方面还将进水分布至填料床的中部,以减轻填料床前端的负荷。
一、人工湿地概述
1.5.2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应根据污水特征、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当来水污水为生活污水或类似污 水时,应先经过预处理设施后再进湿地单元;当人工湿地用于深度微污染水时则无需做预处理。工艺流程 简图如下 :
1.4 人工湿地的基本类型
布水渠 阀门井
布水区填料
水生植物 生态填料 防渗膜保护层(粗砂)
防渗膜 基础夯实
集水区填料 可调出水口 集水渠
水平流潜流湿地
一、人工湿地概述
1.4 人工湿地的基本类型
布水渠 阀门井
水生植物 生态填料 布水管 防渗膜保护层(粗砂) 防渗层 基础夯实
集水渠
上行潜流湿地
一、人工湿地概述
一、人工湿地概述
1.1 湿地的定义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 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潮湿 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 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生活污水
预处理
人工湿地单元
后处理
达标排放或回用
微污染水
人工湿地单元
后处理
达标排放或回用
预处理设施
(1)格栅池 格栅池中宜设置粗、细两道,以拦截较大体积的杂质,防止堵塞布水口。
(2)沉砂池 来水SS 含量较大时,宜设沉淀池(也可采用表流湿地的形式)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阻塞, 为保证沉沙效果,沉砂池中水平流速宜≤0.1m/s。

人工湿地设计指引

人工湿地设计指引

人工湿地设计指引
简介
人工湿地是一个用植被和土地等自然材料模仿自然湿地的设计
概念。

它将处理污水的技术与自然过程相结合,将污水转化为清洁
的水资源。

设计步骤
1. 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最好是污水排放口的下游。

考虑场地的土地利用和建筑物对水流和水质的影响。

2. 设计目标:根据所需的水质处理能力设定设计目标。

3. 设计参数:计算系统的容积、流量和水位。

根据所需的水质
目标选择适当的植物和物质。

4. 植被设计:根据所需的水质目标选择适当的植物物种和数量,并将它们设计到系统中的位置。

5. 建设和操作:按照设计参数和植被设计建造人工湿地,然后设置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计划。

设计要点
1. 由于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正确的植物至关重要。

不同植物物种会对水质处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2. 保持合适的水深和水流速度是保持湿地健康的关键。

如果水流速度过快,植物将无法存活并过滤污水。

3. 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是保持人工湿地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和更换必要的部件,并维护湿地中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平衡。

结论
人工湿地设计是一项将自然过程和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创造性设计。

经过恰当的设计和维护,人工湿地可以将污水转化为清洁的可再生水资源。

【推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2)

【推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2)

【推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根据您的需求,这里是一个可能的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1. 确定湿地区域:首先确定河道旁边合适的区域作为人工
湿地,考虑到湿地的功能和效果,选择适宜的面积和位置。

2. 设计湿地形状:根据河道的形状和周围环境,设计人工
湿地的形状。

可以选择自然/弯曲形状以增加湿地面积,提
供更多的生态空间。

3. 设置进水口:沿着河道的一侧设置进水口,可以通过管
道或渠道将河水引入湿地。

进水口可以设置多个,依据湿
地的尺寸和使用目的。

4. 设计植被: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进行人工种植。

植物应
该能够适应湿润的环境,并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常见的
湿地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菖蒲等。

5. 设计过滤层:在湿地底部设计一个过滤层,可以使用砂
石或其他透水性材料。

过滤层可以过滤和吸附水中的污染
物质,并提高水质。

6. 创建水体循环:设计湿地的排水系统,使水能够循环流动。

可以设计沉淀池和出水口,使处理后的水流回河道,
实现水体循环。

7. 设计观测和管理设施:为了方便观测和管理湿地,可以
设置步道、观景台、测量设备等。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监测
水质、生态系统等参数,及时进行管理和维护。

总结起来,一个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应包括湿地区域确定、湿地形状设计、进水口设置、植被选择、过滤层设计、水体循环、观测和管理设施等内容。

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还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

河道修复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河道修复人工湿地工程方案

河道修复人工湿地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河道的污染和河岸的开发导致了水质下降、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系统,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必要对河道进行修复和保护。

人工湿地工程作为一种生态修复手段,可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提高生态系统容量、提升景观价值,因此在河道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改善河道水质、恢复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重要河道的景观价值,促进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范围本项目选择某市郊区的一条主要河道进行修复,总长度约为10公里,修复范围包括河道两侧的湿地,总面积约为50公顷。

四、项目内容1. 湿地类型选择根据河道修复的需要,我们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湿地类型,包括人工湿地、沼泽湿地和浅水湿地等。

2. 生态系统恢复在湿地内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质净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3. 湿地景观设计在湿地内设置适当的观赏点和休息场所,提升湿地的景观价值,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 水资源管理建设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蓄水、沉淀、过滤等作用,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5. 生态环境监测对湿地内的水质、生物多样性、植被状况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六、目标效果1.改善河道水质,提高饮用水源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2.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动植物的栖息地;3.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河道水体的浪费;4.提升湿地的景观价值,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七、项目实施1.项目前期准备:包括资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方案审批等。

2.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湿地规划布局、水体调整、交通道路建设等。

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某河道人工湿地设计方案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湿地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以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效果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它是一种综合利用的水处理设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个设计方案的详细描述。

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目标、选址、湿地类型选择、设计布置和建设技术。

1.设计目标:(1)水质净化: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降解和沉淀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等。

(2)生态保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供给,促进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3)景观效果:打造美观、宜人的湿地景观,增加人们的参观、休闲和娱乐功能。

2.选址:选址应考虑到河道水质、水流情况以及周边环境。

选择距离污染源较远、水流较缓的区域,有利于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同时应确保周边环境的适宜性,如附近无高压电线、噪音及异味污染等。

3.湿地类型选择:根据河道的水质特点和设计目标,选择适当的湿地类型。

如表层流湿地、人工河流湿地、沉水植物湿地等。

可以采用不同的湿地类型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系统。

4.设计布置:根据选址和湿地类型,合理布置湿地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通常,湿地系统可分为进水区、过渡区和出水区。

进水区用于引入污水,过渡区用于过渡水质,出水区用于出水。

可根据河道水质和流量情况,设计合适的水流路径和湿地布置。

5.建设技术:建设湿地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加固排水系统、植物选育和种植等工程。

土地平整可以使湿地形成平缓的环境,有利于水流自然流动。

排水系统的加固可以保证湿地内外的水质稳定。

植物选育和种植则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需要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并按照设计布置进行种植,以实现净化水质的目标。

综上所述,河道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主要涉及设计目标、选址、湿地类型选择、设计布置和建设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并为人们提供美观的景观效果和适宜的休闲空间。

人工湿地设计原理及设计流程

人工湿地设计原理及设计流程

人工湿地设计原理及设计流程目录1 设计原理 (4)1.1 净化机理 (4)1.2 水力模型简介 (5)1.3 人工湿地计算模型及主要限制性因素 (6)1.3.1表面流湿地 (6)1.3.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7)1.3.3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9)2.设计程序 (1)2. 1人工湿地的设计程序 (1)2.2设计原则 (1)2.3选址 (2)2.4进出水质 (2)2.4.1一般进出水质要求 (2)2.4.2景观水体氮、磷指标分析 (4)2.5进水方式 (5)2.6设计参数 (6)2.7平面设计 (7)2.8预处理 (8)2.9地基处理 (8)2.10防渗设计 (9)2.11填料选择 (9)2.11.1潜流湿地 (10)2.11.2表流湿地 (12)2.12集配水系统 (12)2.13通气系统 (19)2.14湿地植物 (19)2.15堤岸设计 (19)2.16成本分析 (20)2.16.1成本构成 (20)2.16.2影响因素 (21)人工湿地设计原理及设计流程1 设计原理1.1 净化机理1977年,德国学者Kickuth提出根区理论:由于植物系的输氧作用使得根系周围形成一好氧区域,同时由于好氧生物膜对氧的利用而使距离根系较远的区域呈缺氧状态,更远的区域呈现厌氧状硝化反硝化得以实现。

而且填料和植物根系的存在也为多种微生物提供着载体,形成去除污染物的“微环境”。

Kickuth在进行湿地研究中,采一种栽有芦苇的矩形池子,土壤含钙、铁、铝添加剂,以改善土壤结和提高对磷的去除能力。

水以潜流过芦苇根后,有机物被降解,氮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被去除,磷通过吸附和离子交换固定在土壤中。

根区理论的提出推动了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

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污机理如下表所示。

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表1-1注:▲最主要作用;●主要作用;◎次要作用;○作用很小或无作用1.2 水力模型简介在介绍人工湿地数学模型前,先对水处理中几种典型流态的水力模型进行简介,包括:(1)完全混合间歇反应器是一个封闭系统,废水进入及排出都是不连续的,反应器中的成分随时间而变化。

河道人工湿地的构建及其对河道水流的影响

河道人工湿地的构建及其对河道水流的影响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4 5 期
20 07年 7 月
河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 o oa U i rt( a rl c ne) or l f hi nv sy N t a Si cs n H ei u e
V0 . 5 No. 13 4
后, 整体 河道会 形成 缓 变与急 变 交错 的流 态 ; 工 湿地段 断 面平 均流 速 明显 衰减 ; 人 湿地 与河 道 主槽
内的水 流流速 差异较 大.
关 键词 : 河道 人 工湿地 ; 值计 算模 型 ; 数 河道 水流 ; 断面参 数
中图分类 号 : 4 X1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0 18 (0 7 0 — 34 0 11 —9 0 20 )4 0 7 — 5 3
在河道两侧 的滩地上进行局部扩展 , 就可以建立一种能提高河道 自 净能力的人工湿地 . 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对 河道 水体 污染进行 治 理 , 可 以美 化环 境 , 持河 道 的 自然 生态 , 还 保 为水 生动物 与 两栖 动 物提供 栖 息地 . 河道表
面流人 工湿 地 的构建 方法是 :a在河 道两侧 的滩 地上 , 间隔 一段 距 离 ( 设 一 圆弧 形 扩展 段 , 展段 弦 长 () 每 ) 扩
为 S 弓高为 、 、 高程在正常水位下 05 I . 1. T 这样 , 扩展段就可 以洪没枯 出, 而可形成旱 湿交替 的人工湿地 从
场 .b 圆弧形 扩展段 于河 道两侧 呈犬 牙交错 状 , () 既可形 成 部分 弯 曲水 流 , 又可减缓 流 速 . 样 , 这 河道呈 急 变与 缓 变 交错状 , 增加 水流 掺气 , 会 使水体 复 氧 .c在 圆弧形 扩 展 段 内搭 配栽 植 不 同 的沉 水植 物 、 水植 物 和浮 () 挺

河道人工湿地工艺的设计计算

河道人工湿地工艺的设计计算

河道人工湿地工艺的设计计算好养生物塘⑴实际尺寸:L×B×H=10×6×⑵有效水深:H=⑶有效容积:V=120m3,有效面积60m2⑷水力停留时间:HRT=5 h⑸结构:砖混结构人工湿地(a) 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综合考虑水平潜流负荷高,水力条件好能营造良好的厌氧环境,以及垂直潜流充氧能力和硝化能力强的特点,我们选择水平+垂直的复合潜流人工湿地,水流经进水布水,先后缓慢流经粒径20mm的粗砾石和5mm~10mm的细砾石,在砾石表面形成生物膜,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出水进入垂直流湿地,水流在填料床中呈由上向下的垂直流,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

垂直流湿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检修,将垂直潜流湿地分为2格,保证在检修的情况下也不会间断对污水的处理。

(b) 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地表流湿地系统也称水面湿地系统,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但它是受人工设计和监督管理的影响,其去污效果又要优于自然湿地系统。

污染水体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

通过生长在植物水下部分的茎、竿上的生物膜来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氧的来源主要靠水体表面扩散,植物根系的传输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表面流负荷小,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设计参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构筑物设计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构筑物尺寸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构筑物尺寸表面流人工湿地构筑物尺寸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基质配选方案水平潜流湿地从表层到底层依次为覆土土壤,粗砂,填料层,细砂,防渗层,我们将湿地分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2格,第一格选择粒径为20mm的粗砾石作为填料层,一方面利用粗砾石粒径大,水力条件好的特点,增大系统的抗负荷能力,另一方面靠近进水端的填料层也起到很好的布水作用,使水流均匀,提高容积利用率;第二格选择5mm~10mm 的细砾石,增大填料比表面积,使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与污水更容易接触,同时由于粒径小,水流速度较慢,给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时间硝化降解河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出水水质,降低对后续工艺的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湿地面积问题
水环境前置条件
1、水量为10万吨/天
2、设计进水水质为一级A标准。

其中主要污染物指标为:
3、出水水质要求为地表四类水。

其中主要污染物指标为:
场地分为三段。

上游段(2侧分别宽110m,长620m),中游段(宽50m,长500m)和下游段(宽70m,长1000m)。

估算,总面积231400m2,约340亩
湿地前置条件
1、根据在2010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进水水质均满足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水水质要求。

2、参照表二的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
湿地除污单元应该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主。

3、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天,该处人工湿地应为大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10000吨/天)。

4、由于接纳的是城镇污水厂出水,基本工艺流程应为:
污水→人工湿地→后处理→排放
5、由于湿地的特殊性,参照表二,湿地并没有专门争对TN的处理手段,因此指标中的TN并不计入湿地计算考虑中。

湿地设计参数
1、
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主, 南方水力负荷以0.8计算,(长宽比以3:1,水深1.5m,水力坡度以0.5%):
需要垂直流湿地在125000m2左右。

第一段(上游段)实际面积为136400m2(205亩)
设置16个垂直流净化区。

面积为150m X50m,共120000m2,水深1.5m,水力停留时间为1.8d。

设计前后高差在3.5米左右。

由一个调节池统一打到各个垂直流进化区。

根据垂直留去除效率,残留主要污染物值为:
根据水质要求,已经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但考虑到秋冬季是低效率较低,出水水质不稳定等情况。

在中游段设置水平潜流功能区。

2、以水平流人工湿地为主,辅助垂直流湿地对其出水进行净化。

第二段实际面积为25000m2(38亩)。

设置4个并联的水平流净化区块,每个区块内有两个串联的水平流,每个面积为3000m2(30x100m)。

水深1.5m,水力停留时间为9h。

设计前后高差在3米左右。

经过水平流湿地处理后的水质,已经可以稳定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3、在第三段(下游段),可以作为备用区域。

当水质、水量发生改变时候,可以作为被备用用地。

综述:
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在可以保证经湿地单元处理后,在现有的水质水量情况下,达标排出,至少需要188亩湿地功能区域的地,加上配套设施和足够的缓冲系数,共需要240亩地左右。

该处沿高压铁塔下面积共320亩左右,其中前两段面积为243亩地,正好满足要求。

剩下77亩地,可以作为备用地。

由于湿地的特殊性。

整个水处理过程都是靠植物、微生物等的协同作用。

它的实际况状会因为进水水质、天气情况(温度、湿度、是否降水等)、外力因素(管理维护、植物状态等)等情况的改变而变化,所以设计建设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各种意外情况,预留足够的安全系数和应急方案,保证出水水质可以达到要求,谨防意外的发生。

二、投资运营估算
前两段投资:16592万元
每年运营维护费用:430万/年
三、高压铁塔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7修订版规定,该处土地属于“输电线路走廊”区域。

在该区域内,允许公众进入或从事基本农业及其他受限的生产活动。

该区域从《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可知,110kv的输电线路,其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10m,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根据上述所知,在高压铁塔下,经过当地电力部门同意后,按照规定的安全施工要求,可以进行湿地的施工。

案例二为实际工程
四、案例介绍
新加坡—碧山公园及加冷河项目
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

该项目占地62公顷,花费4500万欧元,于2012年2月建成。

由于公园需要翻新,公园旁边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需要升级来满足由于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雨水径流的排放,因此这些计划被综
合在一起,进行此项重建工程。

该设计获得了2012新加坡游憩场地设计奖,和2012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设计项目奖。

加冷河从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

这是第一个在热带地区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术的组合)来巩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还为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地。

新的河流孕育了很多生物,公园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增加了约30%。

此外,在遇到特大暴雨时,紧挨公园的陆地,可以兼作输送通道,将水排到下游。

碧山公园是一个启发性的案例,它展示了如何使城市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巧妙融合在一起,起到洪水管理、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娱乐空间等多重功用。

人们和水的亲密接触,提高了公民对于环境的责任心。

生态工法技术包括梢捆,石笼、土工布、芦苇卷、筐、土工布和植物,是指将植物、天然材料(如岩石)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稳定河岸和防止水土流失。

在建造之前,使用河床测试了多种生态方法。

与其它技术不同的是,植物不仅仅起到美观的作用,在生态工法技术中更是起到了重要的结构支撑的作用。

而植物形成的生态净化植物群落可以将周围池塘中的水体循环净化。

最能彰显该项目创新性的是,将混凝土水渠改建成为自然河道的同时,融入了雨水管理设计。

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比如在管理河流和雨水、自然与城市相结合、提供市民休息娱乐场所等方面。

它能够有效地对于雨水进行处理、有助于净化市民的饮用水;能让植物和动物种群回归城市;它还能够为市民创造更多娱乐休闲的场所,并提供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昆山—花桥吴淞江湿地公园ASLA2012分析奖(高压铁塔下建设)
美国SWA在2009年竞得的一个项目。

以“净水公园”为构思,利用狭长的场地条件,改造为内河湿地,绵延4公里,形成了一个富有生命的水质净化系统;将外河的劣五类水,通过北端进水口泵站引入内河湿地,经过过滤、沉淀、曝气、土壤和植物及微生物的净化,在缓慢流经过滤墙、深水池、浅滩水生植物区、深水曝气区的过程中,得以净化至四类水,重新回归使用。

苏州—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生态湿地处理中心
项目地点:常熟市海虞镇
污水类型: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
处理能力:4000 m3/d
规划及设计时间: 2011 -2012年
施工时间:2013年
处理效果:项目出水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为产业园内工业水厂提供补充水源,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技术:将德国先进工程湿地技术本地化,处理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可将相当于地表水劣V类的尾水净化达到地表水IV类水,并且无二次污染;
低能耗:无动力的布水系统,太阳能电站,能够大大降低产业园项目的运营费用;科学研究:配套建设监测中心,为湿地中心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为科研积累生态数据,构建数据库和交流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