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从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我们手中的手指,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功能和特点,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多功能性,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身体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用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作者对手指的深入浅出的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课堂上,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手指的图片、视频等。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课堂板书。
3.教学用具:准备手指模型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态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手指的了解,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手指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为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边人的情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方法。
2.难点:对一些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指游戏、图片等素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手指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的手指代表了什么?”,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手指的象征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优质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优质教案1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对五个手指的描绘,表达了每个手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正如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图文结合的课文内容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每个手指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价值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个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认读和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每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他身体部位的独特之处和作用。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每个手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就像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己身体部位的小作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2 手指》(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2 手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2手指》是一篇描写手指的散文,通过作者对十个手指的描述,展现了每个手指的独特之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
本篇文章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对手指有着直观的认识,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手指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手指,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手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手指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手指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自己的身体的特点。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作者对手指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手指,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3.手指模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手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指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他们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跟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手指的描述,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想象力。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2课《手指》,主要讲述了手指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手指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手指并且学会珍惜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手指的种类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身体器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手指,意识到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手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同手指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材: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2课《手指》。
•教具:图片、模型手指、PPT课件等。
•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序,环境温馨舒适。
五、教学过程1. 清晰明了的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人体手部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对于手指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手指的种类和特点,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图片辨析展示多种手指的图片,让学生逐一辨析不同手指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4. 情景模拟通过模型手指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不同手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对手指的理解。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手指的认识和体会,促进学生间思想交流和互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手指”结构和功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深度。
六、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学生对于手指的描述能力、模拟活动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或作文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于手指的认识,写一篇小作文或者绘制手指的结构图,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手指的奥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知识和功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享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难点: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手指的奥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手指图片、实物模型等。
2.教学道具:手指模型、实物手指等。
3.学习资料: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手指。
2.呈现(10分钟)展示手指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
同时,讲解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手指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用手指模型或实物手指,展示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手指功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更多知识。
2024年【统编教案】五下22课《手指》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教案】五下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人体的奥秘”第一节“认识我们的身体”,重点学习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详细内容涉及手指的骨骼、肌肉、神经分布,以及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构造,掌握手指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培养学生对手指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身体奥秘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指的构造、功能及日常保护。
难点:手指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指模型、教学PPT、实物投影仪。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模型,引发学生对手指奥秘的探究兴趣。
2. 新知学习:(1)观察手指模型,了解手指的基本构造。
(2)结合教材,学习手指的骨骼、肌肉、神经分布。
3.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制作手指模型,加深对手指构造的理解。
(2)进行手指游戏,体验手指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4. 例题讲解:讲解手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手指的构造骨骼肌肉神经2. 手指的功能抓握感知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手指的构造及功能。
(2)举例说明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答案:(1)手指的构造包括骨骼、肌肉和神经。
功能有抓握、感知和表达。
(2)例如:使用筷子、写字、绘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积极参与。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一篇描述手指特点和作用的说明文。
课文从五个方面介绍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语言风趣幽默,深入浅出。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对手指的认知和对手指的珍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手指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对手指的珍惜和爱护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培养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和爱护手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手指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手指图片和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蹈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手指的图片和相关信息,让学生对手指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手指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琦君。
这篇课文以作者的视角,描述了自己童年时对于手指的观察和感悟。
课文从手指的形态、功能到人们的习惯和传说,多角度地描绘了手指的多样性,同时寓意着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次的意义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文中的习惯和传说不太了解,需要老师的解释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的寓意。
2.难点:对于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次的意义进行理解和领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2.视频:准备相关的视频材料,用于导入和情境模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手指的形态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手指的意义。
然后,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手指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之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次的意义,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理解。
22课《手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22课《手指》(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手指》一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手指》一文,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2. 写作技巧分析: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2. 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手指》,了解课文大意;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四、情感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态度;2. 学生分享自己关注的生活细节,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1. 课文题目:《手指》2. 作者:冰心3. 写作手法及情感态度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手指》,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3. 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细节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冰心的《手指》,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态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讲述《手指》这篇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五官,懂得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情感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教材与课件。
2.板书设计:关键词、关键句、感悟类问题等。
3.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手指的作用,并谈一谈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1.老师朗读课文《手指》,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针对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读,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3.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文内容。
三、拓展延伸1.联想:邀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手指的重要性,及感受对待手指的态度。
2.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做些动作,联想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通过手势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对五官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手指的用途和重要性。
2.完成相关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关键词:手指、重要性、珍惜、感悟、表达•关键句:手指短短,却很重要。
•感悟类问题:你是如何看待手指的?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手指》这篇教材,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更多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独立的思维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手指》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掌握相关生词词语,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手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身体部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对手指的构造和功能进行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2课手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3.教学辅助工具:手指模型、图像资料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手指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唤起学生对手指的认识和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手指的其他作用,如手指在绘画、乐器演奏等方面的重要性。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探讨。
4. 操作实践•分组或个别让学生进行手指动作实践,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手指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化对手指的理解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表达对手指的感悟和对自己身体的珍惜之情。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手指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操练或手指灵活性训练,增强学生手指的灵活度。
六、课后作业•练习课文朗读,巩固所学内容。
•撰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小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联系生活实践等多种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手指的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手指的奇妙之处。
八、附: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手指展开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自身身体部位的热爱和关注。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从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幽默语句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灵巧、姿态、勤快”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手指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手指的特点。
2.准备相关词语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课文中的句式模板,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蹈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手指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说出手指的名称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一篇描写人类手指特点和功能的科普文章。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有趣的例子,向读者介绍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文章语言幽默,引人入胜,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手指的科普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科普文章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可能还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科普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2.难点: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写作练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科普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手指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手指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呈现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手指的理解,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或写作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所介绍的手指特点和作用,还有哪些有趣的手指现象?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人体的手指,包括手指的名称、形状、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幽默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身边的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课文细节的理解、语言的品味以及科学知识的深入探究方面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手指的名称、形状、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主动探究手指的奥秘,提高阅读理解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幽默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幽默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探究手指的奥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究手指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手指的常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状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手指有哪些名称和功能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设计《22 手指》(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2 手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分析《22 手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爷爷和孙子之间的温馨故事,通过描述爷爷为孙子编织手套的过程,展现了亲情和关爱。
此篇课文既有一定的文学性,又有一定的情感表达,适合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能流畅朗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阅读、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亲情、关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把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流畅朗读文中内容。
2.难点:理解文章中深层次的情感、准确把握语言细节的表达、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每组讨论故事情节和情感。
3.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教师讲解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义。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课时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3.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展示在班级中分享。
第四课时1.学生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2.展示学生撰写的阅读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3.结课,总结教学内容,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教学《22 手指》,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够感受到亲情和关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为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习)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
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精美教案(统编版)
a.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复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b.将手指的生物学知识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c.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讨论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示、例句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并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尝试使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手指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化的例子,他们很快被吸引到课堂上来,这让我觉得导入新课的方式还是相当成功的。在讲解课文《手指》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们也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跟上我的思路。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个别辅导,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图示、对比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同时,我也发现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d.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手指的描写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如“姆指像一位大力士,承担起最重的责任”等句子。
-在学习生字词时,强调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并通过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在修辞手法的学习中,挑选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如“食指指向前方,像是指路的先锋”,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手指的基本构造、功能以及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手指重要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爱护我们的手指。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2手指(教案)语文五年级下册
《手指》一、教材分析《手指》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等形式,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二、设计思路在理解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体会其写作特点。
最后再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拓展环节,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三、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大拇指、按弦、揿电铃、搔痒、窈窕、秽物”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指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并由物联想到人。
3.品析语言,能体会丰子恺语言的风趣,积累语言。
4.能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手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效果整体把握,重点感知,体悟表达方法。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
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精品教学设计1.会认“拇、弦、揿”等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薄”,会写“搔、痒、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强硬”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1.学习生字新词,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明确重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简单又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它们。
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趣味盎然的文章。
2.板书课题,提出疑问。
(板书:手指)思考: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具有什么特点?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司空见惯的手指?这篇文章蕴含了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丰子恺(1898—1975)我国漫画家、作家、翻译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
浙江桐乡人。
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21年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
丰子恺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善于选取熟悉的生活题材,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另外还著有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
2.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分别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叙述者来朗读课文。
(2)边听朗读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3)同学扮演手指朗读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
(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3.教师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拇m ǔ指 搔s āo 痒y ǎn ɡ秽hu ì物 轧zh á伤 拧n ǐn ɡ 螺lu ó丝 纽ni ǔ 扣k òu 相貌m ào 周仓c ān ɡ 渺mi ǎo 小 享xi ǎn ɡ乐 附庸y ōn ɡ 爱憎z ēn ɡ 按弦xi án 揿q ìn电铃 窈y ǎo 窕ti ǎo 薄b áo弱 ◆需注意的字音:“痒”“仓”“憎”等是后鼻音的字;“薄”是多音字,有“b áo ”“b ó”“b ò”三个读音,在“薄弱”一词中读“b ó”。
◆需注意的字形:“搔”的右上部是“叉”,不要写成“又”;“仓”的下部是“”,不要写成“巳”。
◆形近字示例:纽(纽扣)——扭(扭动)——钮(电钮)憎(憎恨)——赠(赠送)——增(增加)(2)理解重点词语。
[姿态]①姿势;样儿。
②态度;气度。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秽物]肮脏的东西。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扶衬]扶助,衬托。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只能依附其他几根手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鼓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结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预设:划分文章层次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说明手指的全体和人群的全体一样,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大。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划分了层次并归纳了段落大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根手指的,告诉我们。
过渡:同学们,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各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手指,作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交流收获,拓展学习。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教师课件出示)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吧!(1)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和表格,引导学生学习第3~5自然段。
学法指导:①同桌俩人一组,从3、4、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进行学习。
②读一读,了解手指的特点,圈出能概括手指短处、长处的词语。
③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手指的特点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表格:(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①指名分组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A.交流方法:引导学生逐一说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短处与长处,然后让他(她)读出在表达上有特点的部分,教师随机点拨一些生词的意思,引导学生领悟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B.明确:②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句探究。
A.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食指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食指的这些特点的?明确:这句话列举具体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表现了食指勤奋努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B.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这句话是如何描写中指的?他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明确: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
因为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和“养尊处优”的幸福。
C.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是其间最优美的。
5.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探究。
(1)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团结就是力量。
(2)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明确: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食指:勤奋卖力、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人;中指:养尊处优、华而不实的人;无名指和小指:能力差、一味追求风光享乐的人。
6.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小结: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要以自己的长处为荣,但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不隐瞒,不避讳。
此外,还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1.归纳本文的写法特点。
过渡: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在作者的笔下却有了生机和神韵,富有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