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3框基本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是对第二框内容的承接,在学生学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后,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之外,还有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但对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知之甚少,对其内容、优越性、作用,更是知识匮乏。本节课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认知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增强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从而引领学生以实际行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受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

素质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真正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知道这些政治制度确保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价值取向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提升热爱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自读课本P68,思考解决以下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读课本,回答问题。

PPT展示并要求学生当堂识记: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课本“阅读感悟”,说一说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自读后讨论,得出认知后参与全班交流反馈,初识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师引导总结党的地位和作用,PPT展示:

过渡:党是领导一切的,那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国家和人民对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PPT展示:

过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正是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表现。

3.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国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总结: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就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过渡:每年三月,我国都召开声势浩大的两会,这两会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知识拓展】民主党派概况

学生看课本P70相关链接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对我国民主党派的认识。)

学生阅读P70“探究与分享”。

谈一谈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总结: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71,回答问题。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知识点小结。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温馨提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上互相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链接资料:2014年9月22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开幕。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展厅,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科技事业、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

就、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场景,生动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成功实践。

从这段资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一项政治制度的确立,这项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71—73内容,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然后逐一解决以下问题:

1.含义

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自治机关及自治权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民族自治地区与中央的关系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4)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链接材料: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被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学生自读教材P74—75,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教师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学的收获。

1.含义及形式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