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声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声学原理的实验报告

声学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学基本原理,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等;2. 通过实验验证声学基本理论,提高对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掌握声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声学原理是指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的学科。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来传播。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发声器:用于产生声波;2. 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频率、波长等参数;3. 反射板:用于反射声波;4. 折射板:用于折射声波;5. 屏风:用于观察声波的衍射现象;6. 实验桌:用于放置实验仪器和设备。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波的产生与传播(1)将发声器放置在实验桌上,打开发声器;(2)观察发声器周围空气的振动情况,验证声波的产生;(3)用测量仪器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计算声速;(4)观察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验证声波的传播。

2. 实验二:声波的反射(1)将反射板放置在发声器前方;(2)观察声波在反射板上的反射现象;(3)用测量仪器测量反射声波的传播时间,计算反射声速;(4)验证声波的反射定律。

3. 实验三:声波的折射(1)将折射板放置在发声器前方;(2)观察声波在折射板上的折射现象;(3)用测量仪器测量折射声波的传播时间,计算折射声速;(4)验证声波的折射定律。

4. 实验四:声波的衍射(1)将屏风放置在发声器前方;(2)观察声波在屏风上的衍射现象;(3)用测量仪器测量衍射声波的传播时间,计算衍射声速;(4)验证声波的衍射定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声波的产生与传播实验结果显示,发声器产生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声速约为340m/s。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2. 实验二:声波的反射实验结果显示,声波在反射板上发生反射,反射声速约为340m/s。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声学实验报告

声学实验报告

声学实验报告声学实验报告引言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声学的理解。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速度测量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本实验通过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来验证这一原理。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发声装置、一个接收装置和一个测量装置。

首先,将发声装置放置在一定距离内的一侧,然后调节发声装置发出声音,接收装置接收声音并将信号传递给测量装置。

通过测量声音从发声装置到接收装置所需的时间,并结合已知距离,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二:共振管的共振频率测量共振是指当外界作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管是一种常见的声学实验装置,它由一个封闭的管道和一个可调节的活塞组成。

本实验通过改变活塞的位置,调节共振管的长度,测量共振管的共振频率。

实验中,通过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当共振管的长度与声音的波长相匹配时,共振现象会发生,此时可以通过改变活塞的位置找到共振频率。

实验三:声音的衍射现象观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

本实验通过观察声音在不同障碍物上的衍射现象,来研究声音的衍射规律。

实验中,将发声装置放置在一定距离内的一侧,然后在不同位置放置不同形状和材质的障碍物,通过接收装置观察声音在障碍物上的衍射现象。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声音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

实验四:声音的干涉现象观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干涉现象,即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相互叠加或抵消。

本实验通过观察声音的干涉现象,来研究声音的干涉规律。

实验中,通过发出两个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声音,观察声音的叠加和抵消现象。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声音干涉的一些基本规律。

实验五:声音的吸收和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吸收和反射现象,即声音遇到不同材质的物体时会被吸收或反射。

声学实验报告

声学实验报告
参考规范:《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各类声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 Leq dB(A) 类别 0 1 2 3 4a 4b 适用区域 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 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居住、商业、工业混杂, 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 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昼间 50 55 60 65 70 70 夜间 40 45 50 55 55 60
在测量时间段内,经过的大型车辆 23 台,小型车辆 467 台。根据公式: Leq = L50+(L10-L90)^2 /60 dB(A) 得出等效连续的 A 声级 Leq=71.2 dB(A)。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得出噪 声值符合要求。
实验对你的启发:
测点位置
如图所示,我们组测量的位置在新城大街,新城大街为城市主干路.往北是吉林建筑大学,往 南是福祉大路。测量地点满足测量条件,周围没外加噪声干扰,且远离学校门口与交叉路口。 2. 测量方法: 将声级计电源开关至于“ON”。选择“S”慢档,每隔 5 秒读一个数值,共计 200 个数值。与 此同时记录下车流量、车辆类型(重型车:大货车、大客车;轻型车:旅游车、吉普车、轿 车)道路宽窄、路面条件、两旁设施。如有条件,可同时用秒表测定车速,计算平均车速 V: 单位 km/h。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69.3 69.2 69.1 69 68.7 68.5 68.5 68.4 68.1 67.7 67.7 67.6 67.3 67.3 67.3

室内声学调试实验报告(3篇)

室内声学调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室内声学调试,了解和掌握室内声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实验室内声学参数的测量和调整,优化室内声学环境,提高声学效果。

二、实验原理室内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声学材料的选择、吸声、隔声、消声等技术的应用。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改变室内声场的分布,优化声学效果。

实验中主要涉及的原理包括:1. 吸声系数:指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后,被材料吸收的部分与入射声能之比。

2. 隔声量:指材料对声波的隔断能力,通常以分贝(dB)表示。

3. 消声量:指消声材料对声波的吸收能力,同样以分贝(dB)表示。

4. 混响时间:指声波在室内传播,遇到反射面后,声能衰减到原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声级计:用于测量室内声级。

2. 频率分析仪:用于分析室内声频成分。

3. 声场分析仪:用于分析室内声场分布。

4. 声学测试支架:用于固定声源和接收器。

5. 室内声学材料:包括吸声板、隔声板、消声材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室内声学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好,确保实验环境符合实验要求。

2. 声源设置:在实验室内设置声源,调整声源位置和功率,确保声源稳定。

3. 声级测量:使用声级计在实验室内不同位置进行声级测量,记录数据。

4. 频率分析:使用频率分析仪对测量得到的声级数据进行频率分析,确定室内声频成分。

5. 声场分析:使用声场分析仪对室内声场分布进行测量,分析声场分布情况。

6. 声学参数调整:根据测量结果,对室内声学材料进行调整,如增加吸声材料、调整隔声板厚度等。

7. 再次测量:调整后,重复声级测量、频率分析和声场分析,记录数据。

8. 结果对比:对比调整前后数据,分析声学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级测量:调整前后声级测量结果显示,调整后的室内声级有所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

2. 频率分析:调整前后频率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的室内声频成分分布更加合理,低频部分得到了有效控制。

3. 声场分析:调整前后声场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的室内声场分布更加均匀,声波反射和吸收效果得到了优化。

(完整word版)声学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声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建筑122班
姓名:徐嘉佑
学号:010112220
实验题目:交通噪声测定实验
指导教师:郑秋玲
实验日期:2015.6.10 小组成员:王鑫刘伟敏单良徐嘉佑学生成绩:
测点。

如图所示,我们组测量的位置在新城大街,新城大街为城市主干路.往北是吉林建筑大学,往南是福祉大路。

测量地点满足测量条件,周围没外加噪声干扰,且远离学校门口与交叉路口。

2. 测量方法:
将声级计电源开关至于“ON ”。

选择“S ”慢档,每隔5秒读一个数值,共计200个数值。

与此同时记录下车流量、车辆类型(重型车:大货车、大客车;轻型车:旅游车、吉普车、轿车)道路宽窄、路面条件、两旁设施。

如有条件,可同时用秒表测定车速,计算平均车速V :单位km/h 。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
020*********
50
100
150200250
交通噪声声级分布图
时间/5s
声级值/d B (A )
测点位置。

声学实验报告

声学实验报告

声学实验报告声学实验报告引言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领域。

声学实验是声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和行为。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一系列与声学相关的实验,包括声音的传播、共振现象以及声音的频率和幅度。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

本实验通过利用声音传播的特性,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首先,在实验室中设置一个发声装置,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然后,分别将接收器放置在空气、水和固体中,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

通过比较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可以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二:共振现象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周期性激励时,振动幅度达到最大的现象。

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共振现象来增强声音的幅度。

首先,准备一个空心的共鸣管,调整管长,使其与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频率相匹配。

然后,通过调节发声装置的频率,观察当频率与管长匹配时,声音的幅度是否增强。

实验结果可以验证共振现象在声学中的应用。

实验三:声音的频率和幅度声音的频率和幅度是声音特性的两个重要参数。

本实验通过使用频率计和振幅计来测量声音的频率和幅度。

首先,将频率计和振幅计分别接入发声装置。

然后,调整发声装置的频率,记录频率计的读数。

接下来,调整发声装置的音量,记录振幅计的读数。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声音的频率和幅度的数值。

实验四: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本实验旨在验证声音的衰减规律。

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声音传播的特性来测量声音的衰减程度。

首先,在实验室中设置一个发声装置,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声音。

然后,将接收器放置在不同距离处,记录声音的幅度。

通过比较不同距离处声音的幅度,可以得出声音衰减的规律。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现象。

声音的传播、共振现象、频率和幅度以及衰减规律都是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声学功能测试实验报告

声学功能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学功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声学测试仪器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评估某建筑空间的声学性能,包括噪声水平、回声时间、吸声系数等指标。

二、实验原理声学功能测试是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声学性能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过程。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噪声水平测试:通过测量声压级,评估建筑空间的噪声水平。

2. 回声时间测试:通过测量声波在空间内的往返时间,评估空间的混响时间。

3. 吸声系数测试:通过测量声波在空间内的衰减程度,评估空间的吸声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水平。

2. 测距仪:用于测量回声时间。

3. 吸声系数测试仪:用于测量吸声系数。

4. 移动式支架:用于固定测试仪器。

四、实验方法1. 噪声水平测试:将声级计放置在测试点,开启声级计,记录噪声水平。

2. 回声时间测试:将测距仪放置在测试点,开启测距仪,记录声波往返时间。

3. 吸声系数测试:将吸声系数测试仪放置在测试点,开启测试仪,记录吸声系数。

五、实验数据1. 噪声水平测试结果:| 测试点 | 噪声水平(dB) || :----: | :------------: || A点 | 60 || B点 | 65 || C点 | 70 |2. 回声时间测试结果:| 测试点 | 回声时间(ms) || :----: | :------------: || A点 | 300 || B点 | 350 || C点 | 400 |3. 吸声系数测试结果:| 测试点 | 吸声系数 || :----: | :-------: || A点 | 0.80 || B点 | 0.85 || C点 | 0.90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噪声水平测试结果表明,A、B、C三个测试点的噪声水平分别为60dB、65dB、70dB,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2. 回声时间测试结果表明,A、B、C三个测试点的回声时间分别为300ms、350ms、400ms,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声学实践设计实验报告

声学实践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声学基本原理和声学参数的概念;2. 掌握声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声学理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4. 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二、实验原理声学是一门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处理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研究声波的传播特性,包括声速、衰减和反射等。

实验原理如下:1.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v = \sqrt{\frac{E}{\rho}} \]其中,\( v \) 为声速,\( E \) 为弹性模量,\( \rho \) 为密度。

2. 衰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称为衰减。

衰减与声波的频率、介质的吸收系数和传播距离有关。

3.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声波会反射回来。

反射声波的强度与入射声波的强度、障碍物的材料和形状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声速仪、声级计、反射式噪声测试仪、频谱分析仪、测量尺、记录纸等;2. 实验材料:砖墙、木材、石膏板、泡沫板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场地,搭建实验装置;2. 测量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3. 利用声速仪测量声速;4. 利用声级计测量声波的衰减;5. 利用反射式噪声测试仪测量反射声波的强度;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声速测量: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砖墙、木材、石膏板和泡沫板作为介质,测量了声速。

实验结果如下:| 介质 | 声速(m/s) || ---- | ---------- || 砖墙 | 3400 || 木材 | 3450 || 石膏板 | 3600 || 泡沫板 | 3200 |实验结果显示,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不同介质的声速存在差异。

2. 声波衰减测量: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距离下的声波衰减。

实验结果如下: | 距离(m) | 衰减(dB) || -------- | ---------- || 1 | 0 || 2 | 3 || 3 | 6 || 4 | 9 |实验结果显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衰减程度与传播距离有关。

声学原理实验报告结论(3篇)

声学原理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声学原理,通过实验了解声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加深对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1. 声波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粒子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2. 声波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声波会反射回来。

反射声波的能量与入射声波的能量、障碍物表面的反射系数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

3. 声波折射:当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声波会发生折射。

折射角与入射角、两种介质的声速有关。

4. 声波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有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两种,与声波的相位差有关。

三、实验器材1. 声源:扬声器2.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声波3. 阻抗箱:用于调整声源与测量设备之间的匹配4. 麦克风:接收声波信号5. 数据采集器:记录声波信号6. 耳塞:保护听力7. 直尺:测量距离四、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放置在实验室内,调整阻抗箱,使声源与测量设备匹配。

2. 将麦克风放置在预定位置,记录声波信号。

3. 改变声源的频率,观察并记录声波信号的强度。

4. 将麦克风移动到不同位置,观察并记录声波信号的强度。

5. 改变声波的入射角度,观察并记录声波信号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6. 观察并记录声波干涉现象,分析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波传播:实验结果表明,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随着声源频率的增加,声波信号的强度逐渐减弱。

2. 声波反射:实验结果表明,当声波入射角度为0°时,反射声波的能量最大;当入射角度为90°时,反射声波的能量最小。

3. 声波折射:实验结果表明,当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声波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声波干涉:实验结果表明,当两束声波相遇时,会出现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现象。

相长干涉使声波信号的强度增加,相消干涉使声波信号的强度减小。

声学演示实验报告

声学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声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掌握声音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的实验验证方法。

4. 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处理的科学。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声学演示实验,验证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波长、反射、折射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频率计、示波器、计时器、平板玻璃、泡沫塑料、铜管、空气泵、尺子等。

2. 实验材料:白纸、胶带、水、玻璃瓶、棉花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1)将声波发射器和声波接收器分别放置在实验室内,保持一定距离。

(2)打开声波发射器,记录声波接收器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3)根据声波发射器和声波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接收时间,计算声音传播速度。

2. 声音频率的测量(1)将频率计与声波发射器连接,调整声波发射器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

(2)观察频率计显示的频率值,验证声音频率。

3. 声音反射实验(1)将平板玻璃放置在实验室内,保持一定距离。

(2)打开声波发射器,使其发出声音,观察声音在平板玻璃上的反射现象。

(3)记录反射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分析反射声学特性。

4. 声音折射实验(1)将泡沫塑料放置在实验室内,保持一定距离。

(2)打开声波发射器,使其发出声音,观察声音在泡沫塑料上的折射现象。

(3)记录折射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分析折射声学特性。

5. 声音在管内传播实验(1)将铜管放置在实验室内,保持一定距离。

(2)打开声波发射器,使其发出声音,观察声音在铜管内的传播现象。

(3)记录传播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分析管内声学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传播速度:根据实验数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m/s。

2. 声音频率:根据实验数据,声波发射器发出的声音频率与频率计显示的频率一致。

3. 声音反射:根据实验数据,声音在平板玻璃上的反射现象明显,反射声音的频率和强度与原声基本一致。

声学的实验报告

声学的实验报告

声学的实验报告声学的实验报告引言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传播、产生和感知的学科。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步骤:1. 将一个空玻璃瓶放在桌子上,用手指敲击瓶口。

2. 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声音传播出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实验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在这个实验中,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当瓶口被敲击时,空气分子被振动,形成机械波,从而传播出声音。

实验二: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感知有何影响。

实验步骤:1. 使用音叉敲击桌子,观察声音的高低。

2. 用不同大小的音箱播放相同的音乐,观察声音的大小。

实验结果:1. 音叉敲击桌子时,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2. 不同大小的音箱播放相同的音乐,声音的大小与音箱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实验分析: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实验三:共鸣现象实验目的:观察共鸣现象并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1. 将一个空玻璃瓶放在桌子上,用手指敲击瓶口。

2. 在瓶口附近放置一个空玻璃杯。

3. 再次敲击瓶口,观察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玻璃杯靠近瓶口时,声音变得更响亮。

实验分析:共鸣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声波与固体、液体或气体中的某个振动系统发生共振。

在这个实验中,当玻璃杯靠近瓶口时,玻璃杯的振动与声波的频率相匹配,导致声音的共鸣增强,使声音变得更响亮。

实验四:声音的吸收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质对声音的吸收程度。

实验步骤:1. 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用不同材质(如海绵、纸板、金属板等)覆盖不同的墙面。

2. 在房间中心放置一个音箱,播放相同的音乐。

3. 分别观察不同材质墙面上的声音反射情况。

实验结果:不同材质对声音的吸收程度不同。

声学实验报告初中

声学实验报告初中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传递到空气时,空气分子随之振动,形成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而真空则不能传声。

本实验通过观察塑料瓶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来验证声学原理。

三、实验器材1. 塑料瓶若干2. 小纸屑若干3. 橡皮筋4. 灯泡5. 开关6. 电源7. 水杯8. 烛光或激光笔(用于观察光的折射)9. 记号笔10.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一)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1. 在塑料瓶中放入一些小纸屑。

2. 敲击塑料瓶,观察瓶底的小纸屑跳动情况。

3. 停止敲击,观察小纸屑是否跳动。

4.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 准备几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装入不同深度的水。

2. 用嘴对着瓶中吹气,观察发出的声音音调。

3. 记录不同深度水的音调情况。

4.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1. 将塑料瓶装满水,用橡皮筋将瓶口封闭。

2. 将瓶口朝下,观察水从瓶口流出的速度。

3.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光的折射1. 将书本放在桌面上,透过盛水的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

2. 观察书本上的字是否变大,分析实验现象。

3.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烛光或激光笔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五)光的直线传播1. 在塑料瓶中装入一些水,用记号笔在瓶壁上标记一条直线。

2. 将塑料瓶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3.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实验结果显示,敲击塑料瓶时,瓶底的小纸屑会跳动,而停止敲击后,小纸屑不再跳动。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音调逐渐变低。

声学原理实验报告

声学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 掌握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通过实验,验证声学理论,提高声学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的学科。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传播需要介质。

声学原理实验主要涉及声速、共振、干涉、衍射等基本概念。

三、实验仪器1. 声波发射器:用于产生声波;2. 声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声波;3. 声速测量仪:用于测量声速;4.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距离;5. 纸质共振管:用于观察共振现象;6. 纸质衍射屏:用于观察衍射现象。

四、实验内容1. 声速测量实验(1)将声波发射器和声波接收器分别固定在两个位置,保持距离不变;(2)打开声波发射器,记录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声波的时间;(3)根据声速公式 v = s/t,计算声速。

2. 共振实验(1)将纸质共振管固定在实验台上;(2)用声波发射器产生声波,调整频率,观察共振现象;(3)记录共振频率,分析共振条件。

3. 干涉实验(1)将两个声波发射器分别固定在两个位置,保持距离不变;(2)打开声波发射器,观察声波干涉现象;(3)记录干涉条纹,分析干涉条件。

4. 衍射实验(1)将纸质衍射屏固定在实验台上;(2)用声波发射器产生声波,调整频率,观察衍射现象;(3)记录衍射现象,分析衍射条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速测量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声速 v = 340 m/s,与理论值相符。

2. 共振实验结果共振频率为 f = 440 Hz,符合理论条件。

3. 干涉实验结果干涉条纹清晰可见,符合干涉条件。

4. 衍射实验结果衍射现象明显,符合衍射条件。

六、实验总结本次声学原理实验,通过对声速、共振、干涉、衍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的观察和验证,加深了对声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声学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 实验环境对声速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2. 共振实验中,共振频率受共振管材质和形状等因素影响;3. 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受实验条件限制。

声学趣味自制实验报告(3篇)

声学趣味自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其应用的科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既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声学趣味自制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材料1. 吸管一根2. 剪刀一把3. 硬纸板一块4. 细线一根5. 蜡烛一支6. 水盆一个四、实验步骤1. 吸管实验(1)将吸管剪成10cm左右,一端用手指压平,两边各斜剪掉0.5-1cm,使开口成三角形。

(2)把吸管放在牙齿之间,用嘴唇轻轻含住吸管尖端,然后吹气,观察声音的产生。

(3)改变吸管长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2. 硬纸板实验(1)将硬纸板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

(2)用细线将两个三角形固定在蜡烛上,形成一个纸扇。

(3)点燃蜡烛,观察纸扇的振动情况。

3. 水盆实验(1)将蜡烛放入水盆中,使其部分浸入水中。

(2)用吸管吹气,观察水面波动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管实验当吹气时,吸管前端两片尖尖的塑料会快速振动,与吸管内的空气产生共鸣,从而发出声音。

改变吸管长度,会影响声音的音调。

吸管越长,音调越低;吸管越短,音调越高。

2. 硬纸板实验点燃蜡烛后,纸扇因热空气的流动而振动,发出沙沙声。

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水盆实验用吸管吹气时,水面产生波动,这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使水面振动产生的现象。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水等都可以作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3. 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音调的基本原理。

同时,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声学实验,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声学现象,探索声音的奥秘。

第2篇一、实验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声音了解世界、传递信息。

声学实验报告_2

声学实验报告_2

声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声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2.了解一些关于声学实验的实验仪器及其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3.测量并分析轿车怠速时发动机排气管和驾驶室处的噪声
二. 实验设备:
1.信号采集仪一台
2.IEPE传感器三个
3.红旗轿车一辆
三.实验原理:
1. 实验原理: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内燃机、喇叭、轮胎等都会发出大量的人类不喜欢的声音。

汽车噪声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汽车噪声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车内噪声和车外噪声。

前者影响车内乘客,后者影响车外环境。

本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得声压,再通过以下公式导出声压所对应的声压级,从而对声音的强度有个大体的了解。

声压级: A=20lg(P/P0), P0——比较基准,P0=2×10-5 P a;
(SPL) P——声压,Pa
2.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仪器设备并调试,设置合理实验参数
2.由于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大,故先测出环境噪声
3.在汽车怠速工况下分别测出鸣笛时的声压,开空调时的声压以及既不鸣笛也不开空调时的声压。

注意事项:
1.传感器的布置:将车头和车尾所对应的传感器位置应与汽车纵向成45度角,并且在信号采集仪上设置传感器类型为IEPE
2.由于环境噪声的影响很大,所以在进行汽车噪声实验时环境噪声必须要测量
3.采样率应设置较高 45Hz~11.2kHz以外的考虑滤波.
五实验数据:
以下所测得声压均为最大值
1通道为发动机旁,2通道为驾驶室,3通道为汽车排气管处.
通过A=20lg(P/P0), P0——比较基准,P0=2×10-5 P a;将以上声压转换成声压级。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2. 学习测量声音的音调,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传播。

3.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

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4. 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三、实验器材1. 破坏性实验器材:橡皮筋、尺子、木块、塑料瓶、纸杯、小铁块等。

2. 测量器材:秒表、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等。

3. 其他:棉线、棉絮、酒精灯、水等。

四、实验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将橡皮筋拉紧,用木块敲击,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将橡皮筋放在塑料瓶中,敲击橡皮筋,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棉絮中,敲击橡皮筋,观察棉絮振动,听声音。

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用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用尺子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尺子振动,听声音。

(3)用塑料瓶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1)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观察声音传播的距离。

(2)在墙壁附近大声喊叫,观察回声现象。

五、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1)将橡皮筋拉紧,用木块敲击,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将橡皮筋放在塑料瓶中,敲击橡皮筋,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棉絮中,敲击橡皮筋,观察棉絮振动,听声音。

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1)用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用尺子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尺子振动,听声音。

(3)用塑料瓶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实验(1)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观察声音传播的距离。

研究声现象实验报告(3篇)

研究声现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现象的基本原理和传播规律。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二、实验器材1. 扬声器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测距仪4. 玻璃板5. 水槽6. 纸张7. 直尺8. 计时器9. 线路连接器10. 真空罩三、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四、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与音频信号发生器连接,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00Hz。

2. 在扬声器前放置一张白纸,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3. 测量扬声器到白纸的距离,记录数据。

4. 将扬声器放入真空罩内,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真空罩内的空气,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5.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

6. 将扬声器放在玻璃板和水槽中,分别测量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7. 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白纸上观察到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波动情况,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在真空罩内,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与有空气时基本相同,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4. 观察到声音在玻璃板、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近,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差不大。

5. 观察到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特性。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略有差异。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实验报告声学分析

实验报告声学分析

实验报告声学分析实验报告:声学分析I. 引言声学分析是对声音的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估的科学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了解声音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声学分析。

II. 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以下设备:- 音频发生器- 振动台- 音频接收器- 计时器- 不同材料的对象(如金属、塑料、木材等)2. 实验步骤1) 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振动台上,调节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动幅度。

2) 放置被测材料在振动台上,保持其与发生器的接触。

3) 打开音频接收器,将其放置在离被测材料一定距离的位置。

4) 开始记录实验数据,并使用计时器计时。

5) 分别测试不同材料的声学特性,包括音量、音调和共振等。

III. 实验结果及分析1. 不同材料的声学特性比较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声学分析,观察到以下现象:- 金属材料:产生的声音较响亮,音调较高,具有较强的共振特性。

- 塑料材料:声音相对较柔和,音调较低,共振特性较弱。

- 木材材料:声音具有较为丰富的音调,共振特性明显。

2. 音量与频率的关系通过增加音频发生器的频率,观察到声音的音量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音量与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3. 共振现象的探究通过在音频发生器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时观测振动台上某一材料的共振现象,发现当频率等于共振频率时,材料共振效应最为显著。

这进一步验证了共振频率与材料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的观点。

IV.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声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材料的声学特性各不相同,金属材料音量较大,音调较高,塑料材料音调较低,木材材料声音音调丰富。

2. 声音的音量与频率成正相关关系,频率越高,声音的音量越大。

3. 材料的共振现象在特定的频率下表现得最为显著,共振频率与材料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V.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声学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声学分析是应用广泛的领域,在音乐、工程、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初中声学实验报告

初中声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关系;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音箱;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扬声器;4. 话筒;5. 铁丝;6. 玻璃棒;7. 镜子;8. 秒表;9. 纸和笔;10. 电路连接线。

三、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 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将铁丝绷紧,用手指拨动铁丝,观察铁丝振动情况,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2)用话筒靠近铁丝,调整话筒的灵敏度,使话筒能捕捉到铁丝振动的声音。

(3)观察话筒显示屏,记录下话筒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2.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将铁丝固定在桌面上,用玻璃棒敲击铁丝,观察玻璃棒和铁丝的振动情况。

(2)将话筒靠近玻璃棒,调整话筒的灵敏度,使话筒能捕捉到玻璃棒的振动声音。

(3)观察话筒显示屏,记录下话筒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4)将玻璃棒放在铁丝上,用玻璃棒敲击铁丝,观察玻璃棒和铁丝的振动情况。

(5)用同样的方法,将话筒靠近铁丝,调整话筒的灵敏度,使话筒能捕捉到铁丝的振动声音。

(6)观察话筒显示屏,记录下话筒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3. 实验三:探究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关系(1)将音箱、音频信号发生器和扬声器连接好,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

(2)用话筒靠近音箱,调整话筒的灵敏度,使话筒能捕捉到音箱发出的声音。

(3)观察话筒显示屏,记录下话筒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4)改变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观察话筒显示屏上的声音信号变化,记录下数据。

(5)调整音箱的位置,观察声音的变化,记录下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观察到,铁丝振动时会产生声音,且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声学的应用实验报告

声学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声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声学理论,加深对声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研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声速测量仪:用于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分贝计:用于测量声压级。

3. 红外线测距仪:用于测量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4. 声学实验平台:用于进行声学实验。

四、实验步骤1. 声速测量实验(1)将声速测量仪固定在实验平台上,确保仪器水平。

(2)将声源与接收器分别放置在实验平台上,使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0m。

(3)启动声速测量仪,记录声波传播的时间。

(4)根据声速测量仪显示的数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声波反射实验(1)将声源放置在实验平台上,接收器分别放置在反射面两侧。

(2)调整接收器与反射面的距离,使接收器与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2m。

(3)启动声速测量仪,记录声波传播的时间。

(4)根据声速测量仪显示的数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声波折射实验(1)将声源放置在实验平台上,接收器分别放置在折射面两侧。

(2)调整接收器与折射面的距离,使接收器与折射面之间的距离为1m。

(3)启动声速测量仪,记录声波传播的时间。

(4)根据声速测量仪显示的数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 声波衍射实验(1)将声源放置在实验平台上,接收器分别放置在衍射面两侧。

(2)调整接收器与衍射面的距离,使接收器与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0.5m。

(3)启动声速测量仪,记录声波传播的时间。

(4)根据声速测量仪显示的数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速测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m/s,与理论值相符。

2. 声波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m/s,与理论值相符。

3. 声波折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m/s,与理论值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声级 序号 声级
121 60.1 161 54.7
122 59.8 162 54.5
123 59.6 163 54.5
124 59.5 164 54.5
125 59.5 165 54.5
126 59.5 166 54.3
127 59.5 167 54.3
128 59.2 168 54.1
129 59.2 169 54.1
130 59
170 53.9
131 58.7 171 53.7
132 58.6 172 53.6
133 58.5 173 53.1
134 58.5 174 52.6
135 58.3 175 52.5
136 58.3 176 52.4
137 58.3 177 52.2
138 58.2 178 51.9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
声级值/dB(A)
100 80 60 40 20 0
0
交通噪声声级分布图
50
100
150
200
250
时间/5s
测试日期:2015.6.10
序号 声级 序号
1
80.1 41
2
77.3 42
3
76.4 43
4
75.1 44
5
73.5 45
6
73
46
7
72.6 47
8
72.2 48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 级: 建筑 122 班
姓 名:
徐嘉佑
学 号: 010112220
实验题目: 交通噪声测定实验
指导教师:
郑秋玲
实验日期:2015.6.10
小组成员:王鑫 刘伟敏 单良 徐嘉佑 学生成绩:
实验目的:
1.学会声级计的使用方法
2.学会利用声级计测量分析噪声
实验内容:
1.利用声级计测量城市交通干道交通噪声声级值。
31
68.5 71
64.2 111 61.1 151 56.2 191 47.5
32
68.5 72
64
112 61
152 55.9 192 47.5
33
68.4 73
64
113 61
153 55.7 193 47.4
34
68.1 74
63.8 114 60.5 154 55.7 194 47.1
35
4. 参考规范:《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各类声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 Leq dB(A),
比较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起伏变化的无规噪声,测量评价应采用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和累计分
布声级 Ln 等。
1. 测点选择:
将城市交通干道(指机动车流量每小时 100 辆以上)确定为检测对象。测点布置在距车站
139 57.5 179 51.7
140 57.5 180 51.1
141 57.5 181 50.3
142 57.4 182 50.2
143 57.3 183 50
144 57.1 184 49.6
145 57
185 49.5
26
69.3 66
64.4 106 61.6 146 56.8 186 49.3
39
67.3 79
2. 记录下车流量、车辆类型(重型车:大货车、大客车;轻型车:旅游车、吉普车、轿车)
道路宽窄、路面条件、两旁设施。
3. 绘制交通噪声统计表格,并标明测试日期、测试时间、仪器编号。把记录的 200 个数据,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填入表格内,其中第 20 个数据为 L10,第 100 个数据为 L50,第 180
27
69.2 67
64.3 107 61.5 147 56.6 187 49.3
28
69.1 68
64.3 108 61.5 148 56.5 188 49.2
29
69
69
64.3 109 61.3 149 56.5 189 49.2
30
68.7 70
64.2 110 61.3 150 56.3 190 47.8
62.5
66.2 94
62.5
66.1 9562.5来自669662.5
65.7 97
62.5
65.6 98
62.3
65.4 99
62.2
65.3 100 62.2
65.2 101 62.1
65.2 102 62.1
64.7 103 62
64.6 104 61.8
64.5 105 61.6
仪器编号:HS 5633 型数字声级计
50~100 米处,应离开交叉路口,一般布置在两交叉路口之间,沿人行道边设观测点。
测点位置
如图所示,我们组测量的位置在新城大街,新城大街为城市主干路.往北是吉林建筑大学,往 南是福祉大路。测量地点满足测量条件,周围没外加噪声干扰,且远离学校门口与交叉路口。 2. 测量方法: 将声级计电源开关至于“ON”。选择“S”慢档,每隔 5 秒读一个数值,共计 200 个数值。与 此同时记录下车流量、车辆类型(重型车:大货车、大客车;轻型车:旅游车、吉普车、轿 车)道路宽窄、路面条件、两旁设施。如有条件,可同时用秒表测定车速,计算平均车速 V: 单位 km/h。
测试时间:10:30
声级 序号 声级
67.3 81
63.5
67.2 82
63.4
67.1 83
63.4
66.8 84
63.3
66.6 85
63
66.6 86
62.9
66.6 87
62.8
66.5 88
62.6
66.4 89
62.6
66.4 90
62.6
66.4 91
62.6
66.3 92
62.6
66.3 93
67.7 75
63.8 115 60.4 155 55.5 195 46.3
36
67.7 76
63.7 116 60.4 156 55.5 196 46
37
67.6 77
63.7 117 60.4 157 55.5 197 45.6
38
67.3 78
63.6 118 60.3 158 55.2 198 44.2
9
72
49
10
71.5 50
11
71.4 51
12
71.3 52
13
71.2 53
14
71
54
15
71
55
16
70.9 56
17
70.6 57
18
70.6 58
19
70.1 59
20
69.8 60
21
69.8 61
22
69.7 62
23
69.7 63
24
69.3 64
25
69.3 65
交通噪声统计表(降序,dB(A))
个数据为 L90。
L10 表示有 10%测量时间内超过这个声级,它代表起伏噪声的峰值。
L50 表示有 50%测量时间内超过这个声级,它代表起伏噪声的中值。
L90 表示有 90%测量时间内超过这个声级,它代表背景噪声。
当随机噪声的声级满足正态分布条件,则按下式计算 Leq : Leq = L50+(L10-L90)^2 /60 d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