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理论

合集下载

领导(管理学中的领导理论)

领导(管理学中的领导理论)

(一)一、领导的内涵1.领导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努力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亦称领导工作。

(动词属性)2.领导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委派职责等工作而去指挥或引导下属的人。

亦称领导者。

(名词属性)3.领导的内涵的理解a.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个人不能形成领导。

所有参加社会活动的人都彼此存在着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都会感到领导的存在和重要。

b.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完成的。

领导者要组织和协调,被领导者要执行。

c.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

领导者采用什么手段激励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体现了领导的方法和艺术。

d.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领导的目标是通过指挥或影响下属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完成组织目标。

二.领导和管理的关系▪联系:领导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

在现实生活中两者有较强的复合型和相容性。

▪最大的区别在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不同的。

管理者是被组织正式任命的,而领导者既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

三、领导的作用指挥: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协调: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部门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激励: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激励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充分发掘他们的工作动力。

(二)一、领导的本质领导就是使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领导并非孤立地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强逼他人实行某种行为。

因此,领导意味着追随者愿意接受引导或影响,在接受某人为领导者时,组织成员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自愿放弃某些决策自由,如果组织成员中某人不愿放弃时,他不会感到满意。

领导科学-----第六章领导理论

领导科学-----第六章领导理论

案例二
案例
• 案例一:李东生与TCL公司 • 案例二:专断的福特爷孙俩 • 案例三:李嘉诚的塑料花 • 案例四:斯隆与德鲁克(杜拉克)
三、领导的权变理论
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有效性随 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异。 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 境)
费德勒模型
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下属的相互作 用、领导者风格、情景以及下属状况对 领导者的影响程度
兴趣浓厚 目光长远 显要的地位 有自知自明 能自我控制
• 启示: • 一是领导要注意设立条件,帮助下级成熟 • 二是对不成熟的下级,领导和指导要从其 成熟度水平出发
5、管理方格理论

1
(1,9) (9,9)
2
3
“ 关 心 人
4

5
6 7
(5,5)
8
弱9
(1,1)
(9,1)
1
2
3
4
5
6
7
8
9

关心生产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低工作 高关系 行为关系
S3
领导模式
S2
高工作 高关系
参与式
说服式
授权式
工作行为
S4
命令式
高工作 低关系 低 R1 没能力 也不愿意
低工作 低关系 高 R4 有能力 意愿
S1
适中 R3 有能力 不愿意 R2 没能力 但有意愿
领导参与模型
下 属 参 与 程 度
增加领导的控制
1
2
3 增加下属的参与
• 2.戈尔曼的(EQ)理论 • 21世纪力量不是来源于知识,而是掌握知识的人 的情商。戈尔曼主张领导要“用心”管理,而不 是仅仅靠权力和压力,缺乏情商的人难以使人们 从内心深处去追随他,情商可引起三个变化: • ①将激愤、抱怨化解为建设性的批评 • ②能创造出既重视不同意见又减少是非工作氛围 • ③形成高效能的工作网络

三种领导理论

三种领导理论

三种领导理论分析一、领导特质理论领导特质理论也称伟人理论,主要研究一名优秀而成功的领导所具有的内在品质与领导相关行为及绩效方面的关系。

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基于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的认识,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特质,那些成功的领导者也有一定有某些共同点。

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有哪些差异,由此就可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因此,我们只要找出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点,再考察某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就能断定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根据以往的研究的综合,我们大致可以列出领导者有不同于非领导者的六项特性,即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

下面,我们用领导特质的研究方法,以俞敏洪为例,考查他是否具有这些因素,以此来判断他是否是个领导者。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曾经留校担任过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英语专业出身,这无疑是俞敏洪创办新东方所具备的专业知识。

1993年弃教从商,这一路走来,俞敏洪应是怀着强烈的领导愿望,表现出高度的工作积极性,拥有较高的成就渴望。

他不断地努力提高,进取心强,精力充沛,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坚持不懈,并有高度的主动精神,才最终创立新东方学校,成为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在这过程中,他用他的自信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事业上的难关,支撑他站上了事业的高峰。

而他始终保持着他的正直与诚实,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全国多所高校举行上百场免费励志演讲,为年轻的大学生们传递正力量,被誉为当下中国青年大学生和创业者的“心灵导师”、“精神领袖”。

综上所述,俞敏洪满足领导所应具备的几项特质,根据领导特质论者的理论,他算的上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二、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在于了解有效领导者的行为是否具有独到之处。

行为论认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方面不是领导者个人素质而是在各种不同环境中领导人做些什么。

有效的领导者以他们的特殊领导作风区别于那些不成功的领导。

管理学领导理论完整版

管理学领导理论完整版

(五)领导理论一、领导(1)什么是领导1、含义2、权力、影响力、职权1)、权力2)、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不利用权力就使他人或者下属做事的能力。

3)、职权职权,指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力。

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

职权是古典学者的一大信条:它被视为是把组织紧密结合起来的粘结剂。

职权可以向下委让给下属管理人员,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同时规定他们在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这种权力。

职权分为三种形式,即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

直线职权是指给予一位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显然,每一管理层的主管人员都具有这种职权,只不过每一管理层次的功能不同,其职权的大小及范围不同而已。

所谓参谋职权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可以评价直线方面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职能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或某部门的主管人员所拥有的原属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

在纯粹参谋的情形下,参谋人员所具有的仅仅是辅助性职权,并无指挥权。

但是,随着管理活动的日益复杂,主管人员仅依靠参谋的建议还很难做出最后的决定,为了改善和提高管理效率,主管人员就可能将职权关系作某些变动,把一部分原属自己的直线职权授予参谋人员或某个部门的主管人员,这便产生了职能职权。

3、三者内在联系①②权力与职权:联系:职权也是权力的一种。

职权,顾名思义,与职位,职务有关的权力,多是因为职位或者职务而获得的有针对性的权力。

区别:1、职权是赋予某个正式职位的合法权力,它与企业组织的结构和管理联系在一起。

职权的范围要小于权力。

2、组织职权存在于上下级之间,而权力可以存在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上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

一般而言,企业中的管理者凭借他们的职权或权力,为企业中的员工制定并推行规则。

正式职权作为权力的一种,经常与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联系在一起,但职权和权力这两个名词常常彼此相互交织。

管理者如何能够有效地运用他的职权取决于他的理解力,而权力的实质内容就是向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

领导理论有哪些

领导理论有哪些

领导理论有哪些
领导理论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1、领导特性理论,也称为领导特质论:有效的领导者可以从个人的性格品质特征中识别;
2、领导行为理论:有效领导者取决于领导作风者;
3、领导权变理论,也被称为领导情境论:有效的领导者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

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

扩展资料: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领导的权变理论课件.ppt

领导的权变理论课件.ppt

领导者的类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 系
参推 与销

为授



M4 M3 M2
任务行为 常 被 作 为 一 种 主要的培训手 段而应用
M1
下属成熟水平
3、四种领导风格:
根据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的高低组合成4种风格:
(1)指示型(高任务-低关系):领导者定义角色, 告诉下属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何时何地去干
(2)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 指导性行为和支持性行为
一、 领导与管理
领导是指挥或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 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 能力。
领导以影响力为基础。假定在一个系统中, 只有两个人:A和B,A的目标是结果X,A促使B 造成结果X,A的意图与B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 系,则A对B施加了影响力。如果A对B的行为的 影响是有意识的,则A对B施加了明显的影响力, 否则是暗含的影响力。
低工作
高关系 高工作
高工作 低关系
以工作为重
思考题:
总经理办公室的王翔受命组建企业的信息中心。
为此他在企业内挑选了一些人员作为信息中心的工作
人员,包括小陈、小蔡和老林等。其中小陈是王翔的
中学同学。在王翔看来,小陈虽然人比较朴实,但能
力实在有限,做工作虽然不至于犯什么错误,但动作
太慢。尽管如此,王翔觉得小陈其它方面,如为人等
二、 领导的特质理论(Trait theories)
有效的领导者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 特质论寻求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品质特征。
成功的领导者具备相同的独特的个性特点。
你认为成功的领导者有何个性特点?
进取心 领导的愿望 正直诚实 自信 智慧 与工作相关的知识 高自我监控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领导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领导理论

四.途径—目标理论
• 豪斯把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结合 一起,提出了途径——目标理论
• 领导者效率的衡量取决于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 并在工作中使下级得满足的能力。
• 高工作----指引人们排除障碍,达成目标并获得报 酬; 高关系----在工作中增加员工需要的满足程度 。
途径—目标理论
• 高工作和高关系,不一定是有效领导方式,因为 没有考虑到达成目标的客观障碍。工作任务不明, 职工无所侍从时,希望领导“高工作”。如果下级 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已经明确、具体,并清楚地 知道完成的方式与步骤时,领导只能“高关系”, 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同情、赞扬和关心,获得需 要的满足。
一. 三种极端理论
• 勒温(P.Lewin)研究不同的工作作风对下属群 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存在着专制、民主和放任自 流3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
• 专制作风: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 从。具体特点:独断专行,自行决策; 信息独享 ,无下级参与;主要依靠 行政命令、纪律约束, 训斥惩罚(统计,60%左右的命令指示口气), 只有偶尔奖励;预先安排一切,下级只能服从; 与员工保持心理距离。
1. 性格理论
• 领导特性理论集中回答: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 质?怎样正确地挑选领导者?
• 出发点: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差的 领导人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的差异,确定优秀 领导人的特性。
• 找出成功领导人具备的特点,再考察某个领导者 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判断是否优秀领导人。
• 传统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 ,是由遗传决定的,也被叫做性格理论。
• 阐述压力和认知资源(如经验、奖励、智力活动) 对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
认知资源理论
• 在支持性、无压力环境下,指导型行为只有与高 智力结合起来,才会导致高绩效;

组织行为学第9章-领导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9章-领导理论
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指一种影响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领导者通过引导、激励和协调个 人和团队的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
领导的重要性
领导在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能够激发员工的动力,协调团队 的工作,解决冲突,并帮助组织实现 其目标。
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传统领导理论
传统领导理论关注领导者的特质和行为,认为领导者应该 具备某些特定的个人特质和能力,以便有效地影响和激励 员工。
民主型领导注重集体决策和员工参与, 通过协商和共识来推动工作。
放任型领导则给予员工较大的自由度,但 可能导致组织目标不明确和效率低下。
领导者应了解自己的行为类型,并根据情境 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领导效果。
PART 04
领导情境理论
领导情境的概念与特点
领导情境是指领导过程中所处的特定环 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任务需 求、团队氛围等因素。
领导情境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不同的情境 下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
领导情境对领导效果有重要影响, 领导者需要适应不同情境,采取适 当的领导策略。
领导情境的重要性
领导情境决定了领导行为的 适用性和有效性,不同的情 境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和行
为方式。
领导者需要了解和评估所处 情境的特点,根据情境需求 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以提
02
领导特质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特质。
03
领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不会轻易改变。
领导特质的重要性
01 领导特质对领导者的行为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决定了领导者在组织中的成功与否。
02 领导特质是领导者影响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03 领导特质也是组织文化建设和组织绩效提升的关 键因素之一。

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

马克思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口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伦西斯·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

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

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978年,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领导理论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其中,领导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此指管理者通过指导、激励、带领等方式对下属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去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是有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领导的基本理论

领导的基本理论

领导的基本理论领导是管理一支团队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目标实现和团队成员的工作效能。

为了有效地领导一个团队,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理论基础。

以下是几个基本的领导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是具备一定特质和个性的人。

这些特质包括自信、决断力、敢于冒险、自我控制、坚定等。

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特质,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影响和激励团队成员。

2. 行为理论行为理论关注领导者的行为和行为风格。

这个理论认为,领导者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实现更好的领导效果。

例如,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关注目标实现,关注任务的完成和效率;关系导向型领导者关注员工的关系和沟通。

3. 情境理论情境理论认为领导不仅受个人特质和行为风格的影响,还受到特定情境的影响。

情境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根据不同情境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和策略。

例如,领导者在危机情境下可能需要采取更加果断和决断的领导方式,而在创新团队中则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4. 路径-目标理论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任务是为团队成员清晰地设定目标,提供明确的方向,并提供支持和奖励以激励团队成员的行为。

领导者需要帮助团队成员理解目标和工作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领导者也需要根据团队成员的需要和能力来选择适合的领导行为。

5. 变革性领导理论变革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能够通过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和潜力来实现组织变革和成长。

变革性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和挑战精神,使团队成员主动参与和贡献。

领导者可以通过建立愿景、设定激励机制和提供支持来实现变革和创新。

以上几个理论都是领导学中的基本理论,它们相互补充和影响,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的领导情境。

但是,领导并不仅仅是理论,更多的是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并有效地引导团队向目标迈进。

因此,领导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发展自己的领导风格和策略,以提升自己和团队的绩效。

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

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

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1)领导特质理论:侧重领导者本身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其前提假设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2)领导行为理论:试图用领导者做什么来解释领导现象和领导效能,并主张通过其领导行为而不是内在素质来评判领导者。

3)权变领导理论:60年代后期出现,认为不同的领导方式会适合不同的工作环境,反之亦然。

四、领导风格的基本类型基于权力运用的领导风格分类:1、勒温的三种极端领导风格- 1)专制式(专权式或独裁式):- 特点? ①个人独断专行,组织决策完全由领导者做出? ②领导者预先安排一切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下级只能服从? ③除工作命令外,从不把更多消息告诉下级,下级没有任何参加决策的机会? ④主要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等来维护领导者权威? ⑤领导者与下级保持相当的心理距离。

2)民主式:- 特点- ①领导者在决策前同下属磋商- ②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组织每个成员的能力、兴趣和爱好- ③下属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④主要运用个人的权力和威信使人服从- ⑤领导者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与下属无心理距离。

3)放任式:- 特点是极少运用权力影响下属,给下属以高度独立性,以至放任自流。

? 优缺点:? 放任式效率最低;? 专制式能得到组织目标,但组织成员无责任感,士气低落;? 民主式效率最高,且组织成员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成熟度":? 指个人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曲线中的四个象限代表四种领导方式:命令式(高工作低关系),? 适用于下属低成熟度的情况,领导者采用单向沟通,责令下属执行工作任务;说服式(高工作高关系)? 适用于下属较不成熟的情况,领导者以双向沟通方式说服下属接受工作任务;参与式(高关系低工作),? 适用于下属比较成熟的情况,领导者通过双向沟通和悉心倾听与下属充分交流;授权型(低关系低工作),? 适用于下属高度成熟的情况,领导者赋予下属自主决策和行动的权力。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一、领导理论的发展领导理论是对领导行为和领导力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从古代到现代,领导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古代的领导理论主要关注统治者的权威和统治方式。

例如,古希腊的斯多亚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是一个有高尚品德和优秀能力的人。

而在中国,儒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应该以德治国,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一些著名的领导理论。

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而勒温的行为理论则关注领导者的行为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二、现代领导理论现代领导理论主要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和变革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备一些天生的特质和品质,例如自信、决断力、冷静等。

这些特质使得领导者有能力去影响他人,并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但是,特质理论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忽视了领导者的行为和行动对于领导效果的重要性。

行为理论关注领导者的行为和行动对于领导效果的影响。

例如,通过设定目标、指导下属、激励员工等行为,领导者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然而,行为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领导者的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情境理论强调环境对领导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情境需要领导者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例如,当面对一个紧急的危机时,领导者需要采取权威式领导来快速做出决策。

而在一个创新的环境中,领导者应该采取开放和鼓励员工创新的方式。

情境理论使领导者更加灵活和适应不同情境的要求。

变革理论认为领导者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的结构、制度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来实现变革和创新。

变革领导者应该具备愿景、勇气和战略思维等能力,能够激励员工参与变革并克服困难。

变革理论强调领导者的角色是组织变革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三、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实践中运用领导理论和技巧,来发挥领导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领导方式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激励型。

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

有关领导的理论很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领导理论大致有四种理论学派:早期的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近期的权变理论以及当前的领导风格理论。

按照时间的顺序,在20世纪40年代末,也就是领导理论出现的初期,研究者主要从事的是领导的特制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领导能力是天生的;从40年代末至60 末,主要进行的是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领导权变理论,其核心观点是: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景的影响;从80年代初至今,大量的出现了领导风格理论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有效的领导需要提供愿景、鼓舞和注重行动。

一、领导特性理论(Trait theories)1、传统的特性理论2、现代特性理论3、魅力型领导(Charismatic leadership)4、管理者胜任力(Managerial competencies)5、领导艺术(Romance of leadership)二、领导作风理论(Style theories)1、勒温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2、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式三、领导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ies)1、密执安大学领导行为的研究(University of Michigan Studies)2、俄亥俄大学领导行为的研究(Ohio State Studies)3、管理方格图(The Managerial Grid)4、关怀/主动模型(Consideration/Initiating Structure)5、任务/关系导向行为(Task-oriented/relations-oriented Behavior)四、领导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ies)1、专制-民主连续体模型2、菲德勒模型(Fiedler’s Model)3、领导参与模型(Leader-participation model)4、认知资源理论(Cognitive resource theory)5、目标-通路理论(Path-Goal theory)6、常规决策模式(Normative decision model)7、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eader-member exchangetheory, LMX)8、垂直对偶带/领导成员交换理论(V ertical dyad linkage/leader–member exchange)9、隐涵领导模式(implicit leadership theory),1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Life-cycle approach to leadership)五、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1、领导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of leadership)2、领导魅力理论(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y)3、处理型与变革型领导理论(transactional and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4、超越型领导理论(Super-leadership theory)5、愿景领导(visionary leadership)6、电子化领导(E-leadership)7、领导创意人群(Leading creative people)8、跨文化领导(Leading across cultures)9、领导伦理(Ethical leadership)。

周三多管理学 第九章 领导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 第九章 领导理论
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者关注的重点是 什么,是工作的任务绩效,还是群体维系? 二是领导者的决策方式,即下属的参与程度。
几种主要的理论:
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 勒温的三分法 – 利克特的四分法 – 连续统一体理论 –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 管理方格图理论
1、领导方式理论(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关于以上三种领导方式何种优越,美国有学者做了一项实验,将 一群儿童分成三组从事堆雪人活动,各组的组长被事先分别训练 成按专制式、民主式和放任式进行领导。实验结果表明,放任式 领导下的第一小组工作效果最差,所制作的雪人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不如其他小组。采取专制式领导下的第二小组,堆的雪人数量 最多,说明工作效率最高,但质量不如民主式领导下的小组。最 后一个小组是采取民主式领导,由于儿童们积极主动发表意见, 显示出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小组长又在旁引导、协助 和鼓励,结果堆出的雪人质量最高,但工作效率不及第二组,因 为儿童们在商量如何堆出最像样、最好看的雪人时花了大量时间 进行讨论才达到了一致意见。这次实验验证了专制式和民主式领 导是利弊并存的,而放任式领导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弊多利少,不
从本质上说,建立基础不同:管理是建立在合 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领 导可能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 力基础上的,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 专长权及模范作用等基础上的。
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应该成为领 导者。
管理学探讨的是:管理者如何成为领导者。
领导权力的构成
对工作稳定的需求、适应性、对金 钱奖励的需求、成熟程度 性别
2、评价 一是对有效领导者所应具备特质的内容及相 对重要性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 二是认为领导者是先天的,这有片面性; 三是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 效能的影响。

领导理论PPT课件

领导理论PPT课件

领导行为理论
研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变革 型领导、交易型领导等。
关注情境因素对领导效果的影响, 如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情境领 导理论等。
综合领导理论
将不同理论观点进行整合,以全 面解释领导现象。
领导特质理论
强调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如自 信、决策力、沟通能力等。
领导理论的比较与融合
通过比较不同理论的优缺点,实 现理论间的互补与整合,形成更 为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
领导理论ppt课件
• 领导理论概述 • 权力领导理论 • 变革型领导理论 • 服务型领导理论 • 交易型领导理论 • 总结与展望
01
领导理论概述
领导的定义与角色
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指在一个组织中,通过个人的 影响力来引导、协调和激励团队成员 ,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的角色
领导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决策者、协调 者、激励者和创新者的角色,他们需 要带领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领导理论的分类
01
02
03
交易型领导
强调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 交换关系,领导者通过奖 励和惩罚来引导员工的行 为。
变革型领导
强调领导者通过激发员工 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创新。
服务型领导
强调领导者应该关注员工 的需要和利益,通过提供 支持和资源来帮助员工实 现自我发展和组织目标。
案例分析
03
以某成功企业或组织为例,分析其如何运用变革型领导理论来
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教训。
04
服务型领导理论

服务型领导理论概述
01
定义
服务型领导是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领导方式,强调领导者要关注员工的

组织行为学--领导理论

组织行为学--领导理论

组织行为学--领导理论组织行为学 - 领导理论导言:领导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领导的概念也不断演化和发展。

从传统的权威领导到现在的变革型领导,领导理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领导理论,包括激励理论、道德领导理论、情境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并探讨这些理论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领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通过提供激励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动机。

这些激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薪酬和福利,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赞扬和认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有多种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领导者可以通过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动机。

另一个重要的激励理论是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取决于他们对特定结果的期望值、价值观和工作方面的期望。

领导者可以通过增加员工对成功的期望和增加期望的价值来提高员工的动机。

二、道德领导理论:道德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的道德行为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道德领导者通过以身作则和倡导正义来激励和影响员工的行为。

道德领导理论将道德规范与领导实践相结合。

它强调领导者的道德行为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有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道德领导可以提高员工的道德行为,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参与度,并提高组织的绩效。

三、情境领导理论:情境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风格。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情境需要不同的领导行为和风格。

情境领导理论主要有两个经典模型,即Fiedler的情境模型和赫茨伯格与布鲁斯的路径—目标模型。

Fiedler的情境模型认为,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他们的领导风格和情境的匹配程度。

赫茨伯格与布鲁斯的路径—目标模型则认为,领导者需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需求来制定并实施激励计划。

简述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简述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简述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一、柔性\领导理论:柔性领导理论强调把所有领导者对团队成员所采用的方法总结起来,定义为柔性领导。

柔性领导主要特征包括调节性、适应性、迭代性,强调领导者在不同情况下根据团队成员的及时反馈、互动效果及客观情况而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到团队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

二、交互\式领导理论:交互式领导理论认为,双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有责任参与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团队中,双方在建立关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都在发挥作用,起到联合指导的作用。

三、复合\型领导理论:复合型领导理论认为,在不同的管理场合,领导者不仅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去沟通和调节,更要以理智、公平的方式去施行管理,以充分的时间、资源去完成组织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复合型领导的特点是灵活性和全局性,把平衡、协作、层次和开放性作为基本要素,实现组织经营中有效性与创新性并存。

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

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

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领导理论是指关于领导行为、领导能力和领导角色的研究和理论体系。

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领导理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对于提升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领导理论包括了领导者的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特质和个性,这些特质使得他们更适合担任领导职务。

比如,领导者可能具有自信、决断、坚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特质。

这些特质使得他们更容易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

其次,领导理论还包括了领导行为理论。

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对于团队的表现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一些领导者更倾向于采取民主式的领导方式,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决策和规划,而另一些领导者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权威式的领导方式,更加强调自己的权威和指导作用。

不同的领导行为方式会对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领导理论还包括了情境领导理论。

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环境来进行调整和适应。

比如,在一个紧急情况下,领导者可能需要更加果断和坚定,而在一个需要创新和探索的情境下,领导者可能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

情境领导理论强调了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和行为风格。

最后,领导理论还包括了变革型领导理论。

变革型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激励、激情和影响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创新。

变革型领导者能够通过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力,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总的来说,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领导者的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情境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

了解这些理论对于提升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团队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的领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的领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的领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领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宝贵的思想资源。

在这个概论中,领导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社会革命、党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领导理论,具体阐述其内容和意义。

一、领导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领导理论指的是在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具有一定阶级属性和阶级利益的先进分子所担任的领导职责和领导作用的总和。

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对于革命和建设任务的正确领导,以及他们在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与实践。

二、领导理论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领导理论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工人阶级革命的理论,认为无产阶级作为先进阶级,具备领导革命的能力和使命。

随着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发展,领导理论逐渐得到完善和丰富。

三、领导理论的内容与特点1. 领导者的阶级属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领导者的阶级属性是一个重要方面。

无产阶级领导者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他们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2. 指导思想的重要性:领导者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为领导者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律和指导实践。

3. 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创新:领导者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组织形式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这包括领导者在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方式和手段的不断更新。

四、领导理论的意义和启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领导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科学、系统的领导思想和方法,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领导理论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严进博士
领导的艺术
✷尽管管理者在组织中拥有指挥下属行动的特权,但下属并不会自动地服从命令。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有些下属会公然地反抗他们的管理者,或者不认真执行管理者的命令。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领导是现代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领导及领导者的职责
✷领导
–指带领和指导群众实现共同确定的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过
程。

✷领导者
–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

领导者的作用
✷指导作用——指点迷津、指导工作方法
在人们的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来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协调作用——协调关系、调解矛盾
由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态度、性格、地位等不同,人们难免会在思想上发生各种分歧、行动上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

这就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领导者的作用(续)
✷激励作用——排忧解难、鼓舞斗志
当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挫折,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必然会影响到其工作热情。

这就需要有通情达理、关心群众的领导者来为他们排忧解难,以高超的领导艺术诱发下属的事业心、忠诚感和献身精神,充实和加强他们
积极进取的动力。

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领导影响力的建立
职权
✷地位权力:伴随着工作岗位而拥有的正常权力;
✷是由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权力,与特定的个人没有必然联系;
✷职权是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的基本条件。

威信
✷威信:伴随着领导者个人的素质而形成的影响力;
✷它是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之上的,与其在组织中的必然联系。

✷威信可使他人自觉地服从指挥。

职权的合理使用
威信的树立
✷优良的品格
–品格是一个人的本质表现。

好的品格会成为他人学习榜样而使其模仿;
✷杰出的才能
–事业成功的希望。

通过使他人敬佩而跟从;
✷渊博的知识
–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程度。

通过取得他人的信任而使其依赖;
✷深厚的感情
–表现为对相互间的好恶倾向。

通过相互间的密切联系而产生强大的相互影响力。

领导品质理论
♦Historic findings reveal that leaders and followers vary by
- intelligence,- dominance,- self-confidence
- level of energy and activity,- task-relevant knowledge
♦Contemporary findings show that
- people tend to perceive that someone is a leader when he or she exhibits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ntelligence, masculinity, and dominance
- people want their leaders to be credible
- credible leaders are honest, forward-looking, inspiring, and competent
领导品质理论(续)
♦Gender and leadership
- men and women differ in the type of leadership roles they assume in work groups: men display more task leadership and women exhibit more social leadership
- leadership styles vary by gender: women are more democratic and men are more autocratic and directive
- female and male leaders are equally effective
- men are perceived as more effective than women when the job is defined in masculine terms, and women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men in roles defined in less masculine terms
- male leaders are perceived as more effective than females when there are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male leaders and male direct reports; the same positive bias is not true for women leaders
领导行为理论
✷Ohio State Studies identified two critical dimensions of leader behavior.
1. Consideration: creating mutual respect and trust with followers
2. Initiating Structure: organizing and defining what group members should be doing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tudies identified two leadership styles that were similar to the Ohio State studies
- one style was employee centered and the other was job centered
✷Blake and Mouton抯Managerial Grid represents four leadership styles found by crossing concern for production and concern for peopl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not one best style of leadership.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articular leadership style depends on the situation at hand.
领导方格理论
Fiedler的领导权变模型
House的目标通路模型
Hersey & Blanchard 情景性领导理论
Hersey-Blanchard
Tridimensional
Leader-Effectiveness Model
Transactional &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focuses on th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between managers and employees
Transactional Leaders
- use contingent rewards to motivate employees
- exert corrective action only when employees fail to obtain performance goals
Transactional & Charismatic Leadership Charismatic Leadership: emphasizes symbolic leader behavior that transforms employees to pursue organizational goals over self-interests
Charismatic Leaders
- use visionary and inspirational messages
- rely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appeal to ideological values
- attempt to intellectually stimulate employees
- display confidence in self and followers
- set high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For class discussion: Should a leader be both transactional and charismatic?
Is charismatic leadership only critical for senior executives and not for entry level supervisors or managers?
Charismatic Model of Leadersh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