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婚姻观念变迁研究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演变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演变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和伦理观念,而家庭则是婚姻的基本单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婚姻观念主要以男尊女卑为主导,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是从属的角色。
古代的中国,婚姻是由家长和媒人包办的,主要注重的是家族的利益和传承。
因此,婚姻往往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婚姻观念不被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现代的中国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和社会运动,婚姻观念也受到了深刻的冲击和改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婚姻观念,主张男女婚姻平等、自由选择伴侣、互相尊重和互助。
此后,中国的婚姻观念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女性开始获得了更多的平等权利,她们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生活。
男女双方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和自由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婚姻观念进一步发生了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家族压力减轻,个人的追求和幸福感成为了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核心。
现代中国的婚姻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情感需求。
而且,婚姻也不再仅仅是男权社会中的一项义务和行为,而是两个人之间充满爱和互助的伴侣关系。
夫妻之间更注重平等和和谐,在婚姻中双方都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共同承担家庭的重任和义务。
此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对婚姻和家庭观念产生了影响。
由于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和重视更高,婚姻也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期待。
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总的来说,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经历了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转变,从利益和传承为主导到个人情感和幸福为中心的演变。
中国的婚姻观念在社会的推动下逐渐变得现代化和理性化,更加注重夫妻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近代中国的“夫妇之伦”观念在各种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中经历了巨大的嬗变。
从传统的封建礼教到现代的婚姻自由,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本文将探讨这一观念的变迁以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一、传统的封建夫妇之伦观念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夫妇之伦观念可以说是极其严格和束缚的。
男尊女卑、妇女三从四德、严守妇道等观念长期主导着中国社会的家族伦理和社会风气。
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则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存在,其地位和权利受到严重剥夺。
在这种观念下,夫妇之间往往缺乏真正的平等和尊重,夫权妻德的传统观念对于夫妻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和霸权。
二、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随着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夫妇之伦观念开始逐渐嬗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封建夫妇之伦观念受到了挑战。
以妇女解放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民主等新的家庭伦理观念,使得夫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之伦观念得到了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出台,禁止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保障了妇女的婚姻权利和地位。
社会主义新家庭观念的倡导,强调了夫妇之间的平等和民主,使得夫妇关系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近代中国的夫妇之伦观念经历了从封建到现代的巨大变革。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封建的男尊女卑观念是不合时宜的,必须加以改变。
妇女地位的提升不仅是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应当重视和强调妇女的平等权利和地位,倡导男女平等的家庭观念。
传统的婚姻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和调整。
婚姻自由和家庭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
夫妇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平等、共同协商和共同成长为基础,摒弃一切霸权和封建礼教的影响。
浅析近代婚姻观念的转变
2019年07月(上)法制博览法律经纬浅析近代婚姻观念的转变唐文昊贵州师范大学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近代以来、婚姻领域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下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代中国从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对传统的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是非常之多的。
对旧式的婚姻观念的批判,伴随着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近代中国的婚姻观念在社会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发生着明显的改变,这一改变的趋势就是从原有的封建的东西变成一种人性的,个性的东西。
这一发展趋势,越来越有利于生活,有利于展示人的个性,有利于下一代的培养。
关键词:婚姻;观念;变革中图分类号:C913.1;K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9-0232-01作者简介:唐文昊(1987-),男,羌族,贵州安顺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史、监察史。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一)太平天国起义推动了婚姻观念的转变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废除了某些包办买卖婚姻,确认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法律,为男女青年追求爱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它还设女子军事组织女营,组建女军,广大妇女能够走出家门,和男子一起承担对敌作战的重要任务和后勤劳务。
设立文武女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一创举给妇女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而且它的一些婚礼按照西方基督教的形式举办。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局限性,倡导宗教神学具有空想色彩和封建落后性,且它提倡的一夫一妻制只适用于低级官员和一般平民。
不过,太平天国运动好比一阵旋风,所到之处,陈规陋习受到巨大冲击,但旋风过后,一切又按部就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恢复了原貌。
(二)近代维新人士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批判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在批判传统婚姻制度、观念、习俗的同时,开始提出一系列新的看法。
他们认为专制的婚姻坏女子之品行和坏夫妇之爱情,因此大力鼓吹自由恋爱、自由结婚。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
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到现代的家庭观念,从传统的婚姻观念到现代的婚姻观念,每个时代的家庭婚姻观念都有其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以及这种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一、传统家庭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家庭被视为一个紧密的集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夫妻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的核心是夫妻之间的感情。
传统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即家庭的成员应该共同度过一生的时间。
然而,传统家庭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缺乏个人自由、过于依赖婚姻关系等。
二、现代家庭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家庭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家庭观念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紧密的集体,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单身或选择不同的婚姻形式。
此外,现代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即家庭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三、传统婚姻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制度,旨在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延续家族的血脉。
在传统婚姻观念中,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
传统婚姻观念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然而,传统婚姻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缺乏平等的地位等。
四、现代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婚姻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婚姻观念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不再把婚姻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义务或责任。
现代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不再是主仆关系或合作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
此外,现代婚姻观念还强调夫妻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以及夫妻之间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这种现代婚姻观念为现代社会的平等、开放和平等关系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当前情况、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过程、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历史沿革传统的中国婚姻伦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婚姻的礼仪性和父母包办。
在此背景下,婚姻的目的被定位为传宗接代和门第联姻。
然而,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婚姻伦理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主权得到肯定,婚姻伦理逐渐向个体权利转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
现代的婚姻伦理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情感,婚姻的目的也逐渐向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转变。
二、当前情况然而,随着婚姻伦理的变革,中国当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离婚率不断攀升,家庭稳定性受到挑战。
此外,家庭暴力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婚姻伦理的变化有关,也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导致家庭结构和婚姻观念的变化。
同时,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也对婚姻伦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人们对于婚姻的质量、形式和目的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和期待。
三、对策建议针对当前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强化家庭价值观的塑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婚姻的意义。
2、制定婚姻法律规范。
通过完善婚姻法律制度,加强对离婚和家庭暴力的法律制裁,以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法律也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如制定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家庭和睦。
3、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防止家庭暴力和婚外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例如,可以建立举报家庭暴力的热线和网络平台,使受害人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支持。
4、推广幸福的婚姻文化。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幸福的婚姻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不同年代的婚恋观
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在中国传统婚恋观念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人们对婚姻的认识。
自古以来,父母为媒、媒作红娘的形式一直沿袭至今,即使在当今社会,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在当代年轻人看来,婚姻不再是简单的结合两个家庭,婚恋观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年代的角度探讨婚恋观的变迁。
一、古代婚恋观念在古代,婚姻是一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往往是由父母和长辈包办的。
当时的人们认为,配对的考虑除了双方是否相互喜欢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政治关系等因素。
因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必须遵守的规矩。
对于当事人来说,个人感情并不是重要的考虑之一,而是要服从家族的安排,维护家族的荣誉。
二、近现代婚恋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初,中国开始有了一些新型的婚姻形式,比如自由恋爱、自由婚姻。
人们逐渐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而不再只是经济或政治考虑的产物。
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更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
当时的婚恋观开始追求个人感情和幸福,而不再受到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
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可以令人感动,也让人羡慕,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向往。
三、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到了当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婚恋观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现代人追求独立、平等和自由,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需求。
在当代社会,男女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再受到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年轻人更加追求自我实现和初恋观念,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也更加开放和包容。
自由恋爱、同居甚至试婚等现象在当代社会中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重他人的选择,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选择。
四、不同年代婚恋观的比较综合来看,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主导,家族地位和经济条件更占优势。
在近现代,个人感情和家庭幸福更受到重视,自由恋爱、自由婚姻逐渐兴起。
到了当代,婚姻更多地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需求。
浅谈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迁及原因
自主择 偶 , 青年 男女开始享受 自由的爱情 生活。妇女 在婚 姻 中的地位得 到提 高, 具有 了提 出离婚的权 力 , 离婚 后 的 妇女 也被 社会所接 受。这 与 当时西方先进 思想的传入 、 中国开 明人士的呼吁 、 女子教 育事业的兴起 及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等方面有着 密切的联 系。
婚 姻 中 , 女 只是 维护 家族 利益 的工具 , 妻之 间缺 男 夫
乏 组 织家庭 所 必要 的感 情 基 础 , 当然 也 没 有 幸 福 可 言 。还有 一些 比较 开 明 的家长 , 为子女 择偶 时 , 在 本 意 是 为儿 女 的幸福 考 虑 , 但也 大都 按 照 自己 的择 偶 观念 、 幸福 标 准来 进行 , 们 的想法 未必 会被 儿女 接 他
关键 词 : 念 变 迁 ; 姻 自主 ; 型 离婚 观 婚 新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2 K 9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5—15 2 1 ) 5— 0 1 0 29 8 X(0 1 0 04 — 3
婚 姻是 人 一生 中 的大 事 , 不 仅 关 系 到个 人 的 它 幸福 , 涉及 到 两个 家族 的利 益 , 姻 在形 成 的过程 还 婚 中与双 方家 族势 力 、 会 主 流 思 潮 及 社会 经 济政 治 社 的发 展都 有 密切 关 系 , 因此 与 婚 姻相 关 的一 切 事 物 均具 有浓 厚 的时 代 性 。近 代 中 国 是 一 个 动 荡 的年
21 年 l 01 O月
0c. t20l 1
・
历史研究 ・
浅谈近代 中国婚 姻观 念变迁及原 因
任 燕
( 吕梁 学 院离 石 师 范分 校 , 山西 吕梁 0 30 ) 3 0 0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代表了个体间的关系,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的缩影。
本文将从传统婚姻观念、改革开放以及当代社会等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一、传统婚姻观念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源远流长,以“妻妾成群、夫权无限”为特征。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的目的是延续家族血脉、维护家族利益,男性在婚姻中拥有绝对的地位与权力。
婚姻的选择往往由父母和长辈决定,女性的地位被动且被动化,婚姻的幸福与否与她们的意愿无关。
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婚姻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二、改革开放的冲击改革开放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婚姻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开始接触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与传统婚姻观念相比,改革开放为婚姻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首先,改革开放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工作和学业的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对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大大扩展。
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双方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的匹配。
这使得婚姻不再仅仅是一种面子或者利益的象征,而更多地强调双方的感情和共同目标。
其次,改革开放使得女性地位的提升成为可能。
过去,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经济上独立的女性较少。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女性开始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她们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这使得婚姻关系更加平等,夫妻之间的权力分配逐渐变得公平。
三、当代社会的新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形成了一种新的婚姻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婚姻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婚姻,更多地强调个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当代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互动的平等性。
首先,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重视感情和共同目标。
婚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结合,而是建立在爱情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中国近代婚恋观
中国近代婚恋观中国近代婚恋观是指中国在近代时期,特别是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婚姻和恋爱观念与实践。
近代婚姻观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和思想方面发生了许多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中国近代婚恋观的发展和变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变革,而且包括了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变革。
封建婚姻制度的瓦解和西方婚姻观念的传入,都给中国的婚恋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婚姻是由家长和媒人安排的,很少有恋爱和自由选择的余地。
婚姻被认为是一种合作关系,是为了维护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而女性在婚姻中通常是被动的一方,她们的婚姻生活往往是由家族和社会的期望来决定的。
在这种制度下,妇女的地位普遍较低,她们没有权利择偶和离婚。
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人们开始思考婚姻和恋爱的本质。
西方的现代性思想和女权主义等思潮进入中国,让人们开始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
人们开始追求婚姻的平等和爱情的自由选择,而不仅仅是利益的结合。
婚姻观念的变化最明显的地方莫过于恋爱观念的引入。
恋爱成为了近代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恋爱的对象也不再仅限于姻亲和家族的范围,而是扩大到了社会和个人的范围。
人们开始追求真爱和个人的幸福,而不再仅仅满足于婚配的安排。
这个时期的学生和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西方的恋爱观念,他们开始大胆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真爱。
婚恋观念的变化也引发了婚姻制度的改变。
20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现代婚姻制度,取消了包办婚姻和封建社会的礼教。
婚姻的自由和平等成为了社会和法律民主化的体现。
由于这个时期的婚姻观念还在转变中,许多人选择了既有传统又有现代特点的婚姻形式。
例如,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结合,或者自由婚姻和父母同意的结合。
此外,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也成为了婚姻观念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婚姻往往是为了家族和社会的利益,尤其是男方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
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习俗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逐
渐受到挑战,如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等。
同时,现代自由、平等的价值观逐渐融入到婚姻家庭中,使得夫妻关系、家庭角色等都发生了变化。
2. 女性地位的提高:在近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参与工作,女性的经济
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这使得女性在家庭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对婚姻家庭的形态和功能产生了影响。
3. 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姻家庭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一夫
一妻制的出现和确立,以及离婚法的改革等,都反映了社会对于婚姻家庭制度的重新认识和规范。
4. 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家庭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变
化。
例如,核心家庭(即只有父母和孩子的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大家庭(即三代同堂的家庭)的数量逐渐减少。
此外,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等多样化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增多。
5. 婚姻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
晚婚、不婚、离婚等现象逐渐增多,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和要求也更加多元化。
总的来说,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其背后反映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种变迁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夫妇之间的伦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封建时期的妇女地位低下、婚姻被当做政治联姻的工具,到近代逐渐崛起的平等婚姻观念和妇女地位的提升,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并探讨这一嬗变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作用。
一、封建时期的夫妇之伦观念在封建社会,夫妇之伦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婚姻的政治化、妇女地位的低下和男权意识的强烈维护上。
在这个时期,婚姻被视为政治联姻的一种手段,以巩固家族势力、维护利益的一种途径,而并非是基于感情的选择。
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极低,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往往要受制于丈夫和家族的支配和限制。
男性对于家庭内事务的控制权也是无可争议的,妇女要绝对服从于丈夫的意志,完全依附于丈夫家族中。
这种夫妇之伦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是封建社会对于家庭伦理的一种严苛规定。
二、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变迁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思想解放力量的觉醒,夫妇之伦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妇女解放和夫妇之伦观念的更新提供了舞台。
在这一时期,妇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了压制,她们开始大声疾呼着要求平等、自由。
婚姻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注重夫妇之间的感情、尊重和平等。
女性开始发挥更多的作用,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再被局限于家庭和生育。
男性也逐渐意识到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夫妇之间的关系开始朝着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
这种嬗变体现了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婚姻观念的逐渐现代化,也为当代社会夫妇之伦观念的进步提供了范本和启示。
三、当代夫妇之伦观念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自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社会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嬗变。
而这种嬗变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的更新,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个缩影。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一、“夫妇之伦”观念的传统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妇之伦是家庭伦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之说,其中“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
在父子、夫妇之道中,夫妇之伦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是夫妇之间的一种默契,而且一夫一妻制度也是主流的婚姻观念。
夫妇之伦的定义主要是稳定家庭、传承家族、维护社会秩序以及男女分工合作的婚姻角色定位。
二、“夫妇之伦”观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夫妇之伦观念已经被颠覆。
首先是男女地位的平等化,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逐渐式微。
社会的多元化、开放化也带来了更宽容的性别观念,男女在社会中的职责和地位也逐渐趋于平等。
婚姻观念的转变也是夫妇之伦观念发生嬗变的重要原因。
随着道德观念的解放和个人意识的觉醒,传统的一夫一妻观念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同居、离婚等现象的出现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直接挑战。
这些都为夫妇之伦观念的转变提供了社会背景和发展动力。
三、夫妇之伦观念的启示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
传统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媒体、教育机构以及家庭都需要共同努力,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夫妇之伦,建立尊重平等的家庭伦理观念。
作为个体,我们也需要通过自身的思考和行为来促进夫妇之伦观念的转变。
尊重伴侣、平等相待、共同努力则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夫妇之伦观念的转变,既要尊重传统,又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婚姻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转变。
新中国十七年_1949_1966_婚姻观念的嬗变_姚立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2009年第5期(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190期)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 姚立迎摘 要: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婚姻自由、择偶观、晚婚、离婚、再婚和军婚等方面。
其中,婚姻自由作为这一时期婚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婚姻的家长决定权,弘扬了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成为新中国婚姻观念的主流。
这一时期人们择偶更注重政治思想一致,追求互相爱慕与情投意合,逐步改变了以金钱、相貌取人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同时,倡导晚婚、尊重和保护军婚等观念逐渐形成,离婚、再婚成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正常现象。
关键词: 新中国十七年;婚姻观念;嬗变中图分类号:C913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9)05-0010-05收稿日期:2009202201作者简介:姚立迎,男,北京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副教授,历史学硕士。
(北京 100048)一、婚姻自由 “所谓婚姻自由,是包括着结婚和离婚两方面的,缺少一面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婚姻自由。
”[1]通俗地讲,“男女婚姻自由,就是由本人拿主意决定对象,不受父母或其他人的强迫包办或干涉”[2](p.3)。
但是,“在我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历史上,形成了婚姻的缔结应当首先服从家族和社会需要的传统观念,法律将婚姻决定权赋予婚姻当事人的家长,特别是双方的父母,而结婚双方却没有自由缔结婚姻的权利”[3](p.45)。
在中国传统婚姻中,《大清通礼》规定,结婚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形式,父母的意志在法律上成为婚姻成立的要件之一。
近代以来,父母包办和买卖婚姻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毛泽东对此即深恶痛绝,他很早就在文章中指出:“《礼记》上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子不得宜其妻。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摘要:婚姻是人们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小则关系家庭幸福,大则关系国家兴亡。
近代中国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婚姻观念也显现出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对于婚姻的再思考,两性关系渐趋平等,婚姻自由观念不断发展,传统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被打破,这些对于推动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婚姻;家庭;婚姻观念;变迁“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建立家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前提”[1]。
婚姻与家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建立并延存至今的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不断进步使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不断加深,国人的婚姻观念更是在近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新思想的传播,西方婚恋观念进入中国,国人开始吸收新观念以求糅合中西,突破封建包办婚姻,逐步走上注重两性平等、自由恋爱、以爱情为婚姻基础的道路。
一、中国传统包办婚姻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多占有绝对领导权,女性则是婚姻生活的附属品,女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家庭诞下子嗣、传宗接代。
《礼记?昏义》记载:“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2]。
爱情在古代婚姻中多不占主要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婚姻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
中国古代社会的男女双方结婚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由家长掌控,若不经过父母或媒人同意,两人自由结合的婚姻是不被认可和保护的,不合礼法,甚至被嘲笑和鄙视。
《战国策.燕策》记载:“处女无媒,老旦不嫁,舍媒而自衔,?哦?不售”[3]。
在封建时代,作为婚姻当事人的青年男女大多没有权利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有自主权,尤其是女性,更是处在“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封建制度下的门第观念深入社会各个阶层,“门当户对”多成了古代婚姻家庭的标准,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横跨在追求爱情的青年男女之间,适婚男女只能在与其门当户对的家庭范围内选择结婚对象,选择配偶的范围大大缩小,甚至出现了“老夫配少妻”、“佳人配愚钝”的婚姻家庭,但他们大多并未对这种婚姻模式多做抨击。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封建礼教时代到现代社会,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选择,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婚姻文化的演变。
一、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婚姻观念受到封建礼教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中的“三从四德”观念约束着婚姻关系。
妇女地位低下,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人之言,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
一夫一妻制被强调,离婚极为不容易,妇女地位卑微,被动接受家庭安排的婚姻。
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妇女在家庭中居于弱势地位,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权利。
二、近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变迁随着现代文明的涌入,中国的婚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新思想的传入带来了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冲击,婚姻开始更多强调爱情和平等。
女性地位逐渐提升,性别平等意识逐渐增强,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关系也呈现出更多的平等和民主。
"三、婚姻观念的现代转型随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中国的婚姻观念得到了进一步革新。
性别平等、婚姻自由、家庭幸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观念。
离婚率逐渐上升,再婚现象也逐渐增多,人们更加注重婚姻品质和幸福感。
传统的封建礼教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淡化,现代人更加强调个体的幸福感和自主选择权。
四、新时代的婚姻观念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婚姻观念将继续发生变革。
性别平等、婚姻幸福将继续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婚姻关系中的伴侣关系将更加平等和民主,双方在婚姻中的地位将更加均衡。
同时,婚姻关系也将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每对夫妻都将有更多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婚姻观念的演变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选择,也塑造着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相信在新时代的中国,婚姻观念将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包容,为每个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美满。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国的婚姻伦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婚姻伦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嬗变,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传统社会婚姻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族和社会之间联系的工具。
婚姻往往是由父母或其他长辈安排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家庭背景、财富和社会地位。
女子的婚姻地位相对被动,婚姻被视为女子对家庭、对丈夫的服从和依附关系。
同时,离婚也被社会视为不道德和不得体的行为。
二、社会变革对婚姻伦理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婚姻伦理发生了剧变。
首先,传统的婚姻相亲方式受到了冲击,闪婚、单身和恋爱婚姻逐渐成为主流。
这种变化与分析基于个人幸福与自由意志的价值观兴起有密切关系。
其次,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她们追求更广阔的人生空间,婚姻被赋予了更多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再次,离婚率显著上升,离婚被渐渐地被社会所接受。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不幸福的婚姻对个人和家庭的伤害,离婚也成为解决困境的一种方式。
三、婚姻伦理变革背后的原因婚姻伦理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对婚姻的依赖程度降低。
随着社会中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能够独立生活并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不再将婚姻视为生活的唯一支柱。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婚姻伦理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婚姻不再仅仅是生育和组建家庭的方式,而是更多地与个人幸福和情感需求关联。
此外,受到个体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更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幸福感,导致了婚姻观念和伦理的转变。
结论:中国婚姻伦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家族和社会联系工具到基于个人幸福与自由意志的发展变迁。
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是这一嬗变的主要原因。
婚姻伦理的变迁不仅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也促进了个体的幸福和自由选择的实现。
婚姻观历史变迁年轻人的新时代
婚姻观历史变迁年轻人的新时代一、引言婚姻观是指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年轻人的婚姻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婚姻观在历史中的转变以及年轻人在新时代的婚姻观。
二、婚姻观的历史演变1. 传统观念下的婚姻观在古代社会,婚姻被视为家族利益的一种延续和维系,往往是由长辈为年轻人做主。
婚姻是一种利益交换和家族联姻的手段,多以经济和政治因素为主导,很少关注个人的感情和幸福。
2. 爱情观崛起与婚姻观的变迁近代社会的婚姻观开始受到爱情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以及个人幸福感的婚姻关系。
爱情成为重要的婚姻选择标准,婚姻的目的逐渐转变为追求双方的感情及生活质量。
3. 当代社会中的婚姻观当代社会中,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城市化的加速、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增长,婚姻观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迁。
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关系、个性追求和经济独立。
对于婚姻的期望也更多地关注伴侣情感的共享、互相支持以及个人成长的空间。
4. 具体表现和趋势在当代社会,婚姻观念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婚龄推迟:年轻人更加注重事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婚姻的迟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婚姻不再是年轻人的首要目标,而是在完成个人目标后的一种选择。
- 自主选择:与过去相比,年轻人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婚姻不再局限于家庭或社会的期望。
自主选择伴侣成为婚姻观念的重要变化之一。
- 平等与尊重:当代的婚姻观念更加强调男女平等和夫妻间的尊重,追求共同成长和共同努力。
传统的婚姻模式逐渐被新的观念取代。
- 多元化:在当代社会,婚姻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包括同性婚姻、跨国婚姻等。
人们逐渐接受了不同的婚姻现象,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正在发生。
三、年轻人的新时代婚姻观1. 自我意识与个性发展年轻人在新时代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
第四讲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现代婚姻家庭观
(二)家族观念: 传统家族伦理观念 受到挑战,新式小 家庭出现
1.父权意识下降
‚子孙受长上诃责, 不论是非, 但当俯首 默受, 毋得分理。‛ ——司马光《家范》
吴虞认为父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 却当 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 同做人事, 没有什么恩, 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 自有人格, 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 ——吴虞《说孝》
(四)贞操观念:压抑女性自由的封 建贞操观、节烈观受到猛烈抨击,新 的婚姻贞操观正在形成之中。 胡适《贞操问题》
鲁迅《我之节烈观》
胡适《贞操问题》:
认为传统的贞操论是不合 人情不合天理的罪恶, 并申明自己反对贞操法律 的五大理由。
第一,贞操既是个人男女双方对 待的一种态度,诚意的贞操是完全自 动的道德,不容外部的干涉,不须有 法律的提倡。 第二,若用法律的褒扬为提倡贞 操的方法,势必造成许多沽名钓誉, 不诚实、无意识贞操举动。
鲁迅《我之节烈观》
认为节烈救世说是残 害妇女的畸形道德,发誓 ‚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 除去世上害人害己的昏迷 和强暴‛
主张新的婚姻男系制和遗产制方面: 女子也可以承袭遗产
1919年,李超死亡事件
1920年,陈独秀《男系制与遗 产制》,讨论继承权问题。
(六)儿童公育与产儿限制:
第三,在现代社会,许多贞操问题, 如寡妇再嫁、处女守贞等等问题的是非 得失,都还有讨论的余地,法律不当以 武断的态度制定褒贬的规定。 第四,法律既不奖励男子的贞操, 又不惩罚男子的不贞操,便不能单独提 倡女子的贞操。
第五,以近世人道主义的眼 光看来,褒扬烈妇烈女杀身殉夫, 都是野蛮残忍的法律,这种法律 在今日没有存在的理由。
(三)离婚:离婚观念的改 变是家族主义破灭、个性自 由解放的一种表现
中国婚姻观念的演变
中国婚姻观念的演变中国婚姻观念自古以来一直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对婚姻的态度和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婚姻观念的演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的婚姻观念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基础。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事情,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血脉和传承家族财产。
因此,儿子的婚姻一直是父母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
父母往往会根据对方的家庭背景、财产和门当户对等等因素来选择儿子的配偶。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开始发生改变。
近代的中国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其中包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和反抗。
新的婚姻观念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主流。
20世纪初,随着民主思潮的传入,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婚姻制度的改革。
婚姻的自由选择成为主导,男女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配偶。
这种观念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父母应该做出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种改革为中国的婚姻观念带来了新的转折点。
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共产党的掌权,中国的婚姻观念又一次经历了改变。
共产党提倡男女平等,婚姻不再是一种传统的家族联姻,而是建立在爱情和平等基础上的结合。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包括反对包办婚姻、提倡爱情婚姻以及鼓励晚婚晚育等政策相继颁布,大大推动了中国婚姻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婚姻观念再度发生了变化。
尽管传统的家庭观念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由和个人的幸福。
相亲、媒婚等传统的婚姻方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而相对自由的交友、恋爱和婚姻方式愈发流行。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感情的培养,包容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而不再只看重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
当然,中国婚姻观念的演变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中国的婚恋市场日益壮大,许多人陷入婚恋焦虑的状态。
另外,一些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例如男方要比女方大几岁、女性不能超过男性等。
现代家庭的婚姻观念变迁及其影响
现代家庭的婚姻观念变迁及其影响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现代家庭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婚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婚姻的种种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新的婚姻模式。
这些变化不光体现在婚姻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婚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给现代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现代家庭的婚姻观念变迁及其影响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家庭的婚姻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家庭的婚姻观念变迁及其影响。
二、传统婚姻模式下的家庭生活在传统的婚姻模式下,家庭生活的主导权通常掌握在夫妻间的丈夫手中。
在这种模式下,妻子通常是“三从四德”的代表,要求妻子服从丈夫,助丈夫移风易俗,照顾家庭的大小事务。
夫妻间存在着强烈的分工和分配,男人通常担任经济支柱和社会责任,女人则是家庭的管理者和生活的主持人。
这种传统的婚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和问题,例如家庭中的妻子缺乏经济权利,过分的依赖丈夫,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价值等。
三、现代家庭的婚姻模式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婚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家庭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新的婚姻模式,例如多元文化婚姻、同居婚姻、同性婚姻等。
这些新模式的出现,对传统婚姻模式进行了颠覆和挑战,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1. 多元文化婚姻多元文化婚姻是指夫妻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婚姻。
在这种婚姻中,配偶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大。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这种婚姻常常带来沟通难题和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必须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2. 同居婚姻同居婚姻是指未经法律认证,在事实上两人通过共同生活已形成婚姻关系。
在这种婚姻中,双方通常在未结婚的情况下开始同居,通过共同的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了牢固的情感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政课综合实践调研报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延安精神与延安地区文化发展(宋体四号加粗)
院系名称国际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英语
班级B1401
姓名张颖
学号 140935
小组成员张颖遆丹阳张晓燕
实践成绩
近代以来婚姻观念变迁研究
摘要:近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变迁,传统婚姻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人们的婚姻由过去父母包办逐渐走向自主择偶,青年男女开始享受自由的爱情生活。
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具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力,离婚后的妇女也被社会所接受。
这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中国开明人士的呼吁、女子教育事业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观念变迁;婚姻自主;新型离婚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她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还涉及到两个家族的利益,婚姻在形成的过程中与双方家族势力,社会主流思潮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因此与婚姻相关的一切事物均具有浓厚的时代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在这种环境中,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
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婚姻观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一、婚姻由“父母之命”逐渐走向自主
捆绑在一起,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
上述情况在民国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社会学家潘光旦所做的一份调查表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多数青年结婚,是以寻求生活伴侣为首要目的,传宗接代,侍奉父母等降至次要地位。
许多青年开始反抗家庭对自己婚姻的安排,勇于寻找真爱。
1919年在长沙发生的女青年赵五贞为反抗父母包办婚姻而自杀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912年长沙女青年李欣淑为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并登报声明,要靠自己的力量,赢取自己光明的人生。
这些事件在当时虽然很少,但也引起了一些守旧势力的非议。
它表明青年男女开始觉醒,要求为自己的婚姻做主。
民国时期婚姻自主要求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传统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子女的婚姻必须由家长决定。
本是婚姻主角的男女青年却被剥夺了选择权、决策权、只能顺从于家长,在大部分封建家长来看,婚姻是巩固、增强家族势力的有效工具。
通过联姻的方式可以为家族势力寻找依靠。
因此在为子女寻找配偶时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门第、财产等,故在中国人寻找配偶中常有“门当户对”一说。
在这样的婚姻中,男女只是维系家族利益的工具,没有感情基础,毫无幸福可言。
还有一些比较开明的家长,本意是为了子女的幸福,但也是根据她们的择偶标准来选择的,他们的子女未必会被接受。
(一)先进婚姻观念的传播启迪了青年的思想,近代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思想也传入了中国,包括西方婚姻家庭观。
一些传教士以各大报刊为阵地,
进行宣传,特别是传教士所办的《万国公报》。
他们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西方家庭的婚姻生活以及婚姻制度,详细介绍了“一人不得娶二妻”的婚姻制度。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传统婚姻的弊端,也纷纷将西方的婚姻观念引入中国。
早在梁启超、康有为时期,就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姻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
民国时期,新《民法》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同时倡导自由恋爱。
这些思想的传播在当时的青年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正处在父母包办婚姻的青年指明了道路,鼓励他们冲破家庭的束缚,去把握自己的爱情。
(二)经济的发展为婚姻自主创造了条件。
首先,上文提到传统婚姻的缔结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双方家族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在一般的家庭,自给自足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父母包办的婚姻是家庭生产的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婚姻是否能够形成,是否稳固,直接关系到家族利益,因此家长对于子女的婚姻控制异常严格。
而进入近代后,在列强入侵的冲击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家庭对子女的婚姻控制也逐渐减弱。
其次,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独立的机会。
劳动力的增加,使青年男女有了赚钱的机会,经济上的独立使她们不在依附于父母,在婚姻方面也有了自主权。
(二)由男子单方面弃妻到新型的离婚
在古代,离婚是专门为男子而设,男子可以有七种理由弃妻。
相对于男子的诸多权利而言,女子没有抛弃男子的权利,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民国时期,离婚权不在是男子专有,女方也可以提出离婚。
据1913年大公报记载,一时之间,离婚事件中,女方主动者多于男方。
据《东方杂志》记载,在北平1929年10月到1930年9月底的974起离婚案件中,妻请求与夫离异者521案。
不仅在繁华的大都市,在一些中小城市这种新型的离婚也逐渐繁盛。
这一时期离婚启事也常常出现在报刊上,这说明人们对于离婚已经司空见惯,离婚女子也不像以前一样遭人唾骂。
女子之所以能够提出离婚源于以下理由:
(一)妇女地位的提高。
近代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动了妇女的解放运动,促进了女性的觉醒。
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不断抨击封建传统婚姻制度。
针对旧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当时成立了“不缠足会”,该团体再提倡妇女不缠
足的同时,还极力提倡改革婚俗,此外,谭嗣同同夫人李闰,康广仁夫人黄瑾娱在1898年7月创办了《女学报》,该报谴责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重重迫害,呼吁妇女自强自立,为改变生活状况,提高自身地位而斗争。
维新派人士的这些言论和行为在当时一经抛出,可谓惊世骇俗。
尽管这是晚清历史上第一次初具规模的婚姻家庭改良思潮,但是为新的婚姻家庭观的出世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时《新青年》上发表了众多关于妇女解放的文章,允许女子提出离婚,并且鼓励寡妇再嫁。
这些观念在社会上传播,对妇女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女子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女性身份地位的变化,进而引起女性在家庭婚姻关系中地位的变化。
中国的女子学校首先由教会创立,教会学校向学生介绍了西方社会与生活,采用西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女子的自尊和自立,向学生灌输自由平等思想。
中国受教育的女子数量逐年增加。
到同治年间女学生数量增加到五百七十六人,到光绪年间,这个数量增至两千零六十人。
此后1896年上海出现了中国自办的女校,1905年政府将女学归为家庭教育法,1913年民国政府明确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在知识的薰陶下,女子开始认识到传统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进而提出了求平等求解放的要求。
她们要求在社会上获得同男子同样的权利,当然也包括婚姻生活中。
而近代出现的职业教育也培养了女性的工作能力,使女性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女性走出家庭提供了保障。
(三)法律还针对旧式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规定做出了更正,制定了一些旨在保护妇女权益的规定。
如强调婚姻中受虐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提出离婚。
法律还针对旧式婚姻中女性被抛弃后净身出户的状况,承认妇女的部分财权,“夫妻离婚时,无论其原用何种夫妻财产制,各取回其固有财产,如有短缺,由夫负担”。
这些规定表明女子婚后可以获得一定资产,解决了她们离异后的生活问题。
法律成为妇女保护自己权益的有利武器。
教育的发展,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都为女性摆脱不幸婚姻创造了条件。
(四)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提供了条件。
伟大的革命家秋瑾曾指出“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获得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要做事,不可寄生”。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为女性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女性的工资低于男子,因此成为资本家的首选,大量女工进入工厂。
虽然饱受资本家的剥削,但毕竟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
此外,其它行业开始招收女工,中国陆续出现了女教
员,女店员,女话务员等。
经济上的独立使女性由过去完全依附于男子而转变为靠自己的实力生活。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变迁,婚姻自主的呼声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摆脱了家族对婚姻的控制,找寻自己的幸福。
男女双方平等的离婚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这些变迁无不与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有些密切的关系。
西方思想的涌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和法律的不断进步都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迁。
而这也正说明了近代社会正朝进步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