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节 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单元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单元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1.1.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配制饮料的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溶液的概念。2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讨影响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因素问题,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活动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思考: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2.在食盐水中,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3.如果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失不见的食盐颗粒是否会析出?
0
溶解的过程
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会解离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地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乳化过程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像泥、沙子放入水中,会以不溶于水的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水中,该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课堂检验
1、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盐酸 D.75%的酒精溶液
B

课堂检验
2、溶液具有的特征是( )
A.透明的 B.无色的C.浑浊的D.均一稳定的
DLeabharlann 三课堂检验3、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
D

课堂检验
4、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食盐和水B.镁和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硝酸铵和水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析]火烧赤壁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
[方法点拨] 在诗词歌赋、成语典故中,涉及燃烧或植物的 生长、枯萎等生命活动的都属于化学变化。
[情景展示2] 继续观察下面实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3)
蓝色的硫酸铜溶 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淀等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2年4月下午12时50分22.4.1212:50April 12, 202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谢 谢 观 看!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下午12时50分1秒12:50:01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12时50分22.4.1212:50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12时50分1秒12:50:01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课堂反馈
新知学习
知识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_____其_他__物__质____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例如:水变成 水蒸气、胆矾的研碎等。 2.化学变化 (1)实验:①将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无色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 生了____蓝____色沉淀,生成了新物质____氢__氧_化__铜___等,发生了 化学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课件全集(717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课件全集(717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 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 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 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 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 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 学家—阿伏加德罗
讲授新课
三 化学发展史
观察与思考
1.古代化学 (1)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 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蔡侯纸”的发 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讲授新课

随堂训练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九上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导入新课
随堂训练
2.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课件

课堂练习:
1.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
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发光发热
2.(2015天津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粮食酿酒
B.湿衣晾干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3.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
学变化引起的是( B )
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反 变化时观察 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
或沉淀等)
变化后观察
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
状态、气味等
2. 物质变化过程中会发 生一些现象,一般从哪些方 面描述现象?
形态改变
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态、液态、 固态)等
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气 外观变化 泡、浑浊、沉淀、喷泉等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 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 展性等。
⑴ 熔点和沸点(P8)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 (固态变液体 )
如:固态的冰在0℃时 会熔化成液态的水,即冰 的熔点为0℃。 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态变气态 )
1-4 块状 试管内溶液中有大 二氧化碳
石灰石 量气泡产生、石灰 气体等

石变小、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3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3张)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B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5.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 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 生能量的是( C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利 : ______________ ;
弊 : _______________ 食物腐败等。
注意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 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现象,但 有这些现象产生的不一定是 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但它是物理变化。 爆炸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二者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 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
实验一:水的沸腾(仪器名称)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
上,如右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观察现象。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仪器名称)
开阔视野:
熔点: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物质时的温度, 像冰熔化为水。 沸点: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时的温度, 像水沸腾为水蒸气。 密度: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温馨提示:怎
性质: 能(够)、可(以)、(不)易、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说课稿 (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说课稿 (共18张PPT)

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 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 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推进新课: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演示实验: 实验1.水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冒出,玻 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或者直接打开一瓶 开水的盖子,让同学们观察现象,有没有 变化?
实验记录: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对比 的物质 的现象 的物质 有液 水 物质种类
滴生成
没变
学生操作: 研磨粉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记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采用实验法为主,结合生活实例,采用 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相关练习题,设计意图
前提测评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
[导入新课]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当同学们再次相见时,
我们会谈论到“你怎么变漂亮或变帅了”,还有一个明显的 特征就是大部分同学都变黑了,也有某些男生在这两个月内 长高了许多,当然不见得每个学生都会去说这些事,但当我 们时隔一段时间 再见时,我们能够察觉出我们身边的人发生 了某些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和之前相比不一样是不是,而对 于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知识点涉及到变化和性质,所以在学 习新课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对这个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所以接下我们要学习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课 PPT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课 PPT

5、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
变化的是( B )
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6、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 “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
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例: 性质
变化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课堂练习及达标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D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 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 D、有其它物质生成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
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B、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
4、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蜡烛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酒精灯
试管
玻璃片 铁架台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液体沸腾,玻璃片 上出现小水珠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块状胆矾(又叫蓝矾,化学上叫硫酸铜晶体 )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液体沸腾,玻璃片 上出现小水珠

由块状变成粉末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全套ppt课件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课堂小结

学 探
蜡烛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蜡烛组成和 性质
燃烧的 现象
火焰的 温度
燃烧的 产物
白烟的 成分
课堂达标
1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 B.通过实验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C.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D.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勤于动手,不必记录现象
(滨州中考)
课堂达标
2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倒入澄清石灰水后, 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 二氧化碳
新知探究
熄灭蜡烛,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新知探究
蜡烛熄灭时的现象
操作方法 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
蜡烛熄灭 产生一缕白烟
新知探究
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成分是什么?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新知探究
探究白烟成分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新知探究
探究酒精的性质
酒精:无色 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能燃烧
新知探究
通过实验分析,你发现物质性质的体现方式有什么不同?
空气:无色、无味、气体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共1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共16张PPT)

A.水的沸腾 B.胆矾的研碎 C.蜡烛燃烧
D.葡萄酿酒
2.(子题)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描述
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百炼成钢的过程中, 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易混辨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的生成。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 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的判断。
5.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A__B__D__F__J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C__E__G__H__I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C ) A.发光、放热 B.产生黄色火焰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纸张的面积变小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3.已知硫磺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受热易熔化,在氧气中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SO2)气体,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D ) A.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B.硫受热会熔化 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 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课件(第1课时)(共14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课件(第1课时)(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我们周围的物质处在不断地变 化过程中。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 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 云,白云又可以变成雨滴重新降落 到地面。那么,在这些变化过程中 ,有新物质生成吗?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 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化学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 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等现象
判断依据 相互联系
__是__否__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 时伴随化学变化
12
【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D)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 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上发 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结论
液态水
试管口有水雾产生,玻璃片上冷凝 成水珠
液态水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思维拓展】
爆炸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请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发光发热
【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概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说说下图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冰融化
木头燃烧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化学性质
【思考】什么是性质? 性质:某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属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讨论】你能举一些表现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吗?
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 成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
化学变化颇有特征: 其他物质,伴随而生; 现象奇异,五彩缤纷; 发光放热,沉淀生成; 放出气体,颜色变更; 化变同时,物变发生。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 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体积膨胀
D.物种减少
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
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2 化学变化 【实验1-1(3)】固体的溶解
操作: (1)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 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均 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2)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 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 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没 有其他物质生成。如果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 则为化学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变为液态是物 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是化学 变化。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拓展】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第1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共34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第1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共34张PPT)

12、木材烧成灰
13、灯泡发光发热 14、把大理石雕塑成像
阅读下列短文,请从短文中找出二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是含碳燃料燃烧的产物,也是人 类和动植物呼吸时的产物。它是一种无色、 无嗅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在水 溶液中,一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化学反 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能 用于灭火。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生 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水溶液变浑浊,这 种方法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1、铁铸成锅
2、汽油挥发
3、木头烧成灰
4、煤气爆炸
5、把大理石雕成像 6、灯泡发光发热
还能例举几个你所知道的物理变化吗?
2、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钢铁生锈(Fe——Fe2O3)
木炭的燃烧(C——CO2)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外表变 实质也变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2021/8/292021/8/292021/8/2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92021/8/29August 2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9张PPT)

物理变化
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只有状态或形状的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1-3 蓝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产生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有新物质产生
实验探究
实验1-4 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石灰石和盐酸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 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等
有新物质生成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变化火柴燃烧 Nhomakorabea灯泡通电发光
水结成冰
实验探究
将纸剪成碎片 变化前:纸 变化后:纸
物质变化后 没有 新 1-2 物质生成
将纸张点燃 变化前:纸 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质变化后有 新 物质生成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实验探究
1-1 蒸发液态水
1-2
液态水
试管口有水雾出现,玻璃片上凝有水珠。
归纳总结
思考: 两个实验中中物质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常常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颜色 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反思交流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对比归纳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描化述表物现质出的来性的质性,质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 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学以致用
决定
性质
用途
反映
收获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 展性等。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 量的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1.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是我们 应具备的能力,应怎样观察?观察
什么? 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的颜 变化前观察 色、状态、气味等 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反 变化时观察 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 或沉淀等) 变化后观察 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 状态、气味等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 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 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现象:
1.试管内溶 液中有大量 气泡产生。 2.石灰石逐 渐变小。 3.澄清石灰 水逐渐变浑 浊。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 铁生锈、物质的燃烧、烧制 泡发光、海水晒盐、碘升 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用、 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等 华等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判断依据) 化学变化过程中 会 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 程中 不一定会 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 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 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 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 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 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2.物质变化过程中会发 生一些现象,一般从哪些方 面描述现象?
形态改变
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态、液态、 固态)等 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气 泡、浑浊、沉淀、喷泉等
外观变化
包括物质变化中发出的光、电、 能量变化 热、声、爆炸等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实验步骤 (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 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 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 (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 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实验 变化前 序号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逐渐减少,玻璃片上 出现小水珠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 有
1-1 1-2 1-3 1-4
液态的水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蓝色粉末 的胆矾 细小的蓝色粉末 状胆矾 蓝色的 蓝色溶液中有蓝色 蓝色的氢 氧化铜沉 胆矾溶液 沉淀出现 淀等 块状 试管内溶液中有大 二氧化碳 石灰石 量气泡产生、石灰 气体等
石变小、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 叫化学反应。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 有何联系?
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 表现 特征 实例 区别 联系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 化学反应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 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 有其他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等的改变
课堂练习:
1.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 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发光发热 2.(2015天津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粮食酿酒 B.湿衣晾干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3.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 学变化引起的是( B )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1.(2010山东临沂中考,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C) A.食物腐烂 C.酒精挥发 B.钢铁生锈 D.蜡烛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B.放出大量的热 D.镁带消失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的内容
组成
变化
物质
结构 性质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 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 变化着。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点 燃 炮 竹
火炬手何冲与儿童熊钰翔、陈佳雨一起点燃引燃主火炬的中国传统炮竹
熊 熊 燃 烧 的 亚 运 火 炬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牛 奶 变 质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实验1-1】 实验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现象:
1.试管内的水沸 腾并逐渐减少
2.试管口出现大 量蒸汽
3.玻璃片下有 水滴滴下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 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 胆矾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 色粉末。
【实验1-3】 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 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 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5.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灯泡通电发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哈气
D.食盐水的蒸发
知识拓展 :物理变化常见的形式有三种:状态( 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 等)和某些能量形式的转变( 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凡是状态、形 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