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关于地球的绕日运动的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季节性气候变化
季节性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使得地球表 面的气候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 长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眠的季节。
地球的偏转力
地球的偏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会对地球表面的运动物体产生影响 ,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地球的 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在地球上某一特 定地点,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现象
总结词
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斜 角度和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导致太阳 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公转的பைடு நூலகம்期
总结词:一年
详细描述: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是地球公转的 基本单位,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
详细描述
月相的变化
总结词
月相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证 据,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月球在地球 上的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 相。
详细描述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导 致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形状和位置不断变 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等。通过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 记录,可以证明地球的运动。
0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初一地理:地球的公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总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黄赤交角: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回归线: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
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
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
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
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4,初中生物。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____向____自转,出现了______的差异。
●二、选择题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A.一年B.一天C.12小时D.一个月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轴是倾斜的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赤道附近的时间相同B. 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C. 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D. 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C.五带D.极昼极夜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 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③ 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 北京人到x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x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4.3地球的绕日运动目录 (1) (4) (5) (10) (15)一、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
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作地球轨道。
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4)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5°)也基本不变。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的定义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太阳高度的特点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是不断变化的。
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
①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②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太阳高度表示昼夜状态①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表示正经历昼夜交替;②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表示白昼;③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表示黑夜。
(6)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公转

实验结果
03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了解地球公转对太阳位置的影响,加深
对公转意义的理解。
05 地球公转与人类生活
农业生产与地球公转
农业生产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不 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和收成。
春季是播种和育苗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秋季则 是收获的季节。了解地球公转规律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
0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最强的点,其位置随着地球公转而发生变化 。
每年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进入春分;6月22日左右 ,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夏至;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点返 回赤道,北半球进入秋分;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以南,北半球 进入冬至。
例如,夏季需要防晒和防暑降温,冬季则需要保暖和增加日照时间。此外,昼夜长 短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作息习惯和生物钟,进而影响身心健康。
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研究与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地球公转的研究,科学家可以 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机 制,进而探索宇宙的奥秘。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公转
目录
•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 地球公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地球公转的探究实验 • 地球公转与人类生活
01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地球公转的定义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的运动。
描述
地球沿着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绕太阳旋转,同 时地球自身也在自转。
周期
七年级地球的公转的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地球的公转的知识点笔记地球公转的知识点笔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而地球公转则是我们生活中最基础的知识。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地球公转的知识点,下面我将为您总结一下七年级地球公转的知识点。
一、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周运动,完成一年的运动。
它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形状,公转周期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二、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形状,因此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
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称为“远日点”,离太阳最近的时候称为“近日点”。
三、地球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的轨道存在倾角,这是地球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绕太阳运动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强度也不同。
当北半球偏向太阳时,就是春季和夏季,此时北半球受到的阳光较多,温度较高,天空明亮。
当北半球背向太阳时,就是秋季和冬季,此时北半球受到阳光较少,温度较低,天空阴暗。
四、地球公转与时间的关系地球公转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这一时间也是我们平常使用的日历时间。
为了使时间更加精确,我们在400年中加上一个闰年,即在平年的基础上,每四年增加一个29日的二月。
五、地球公转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地球的公转周期影响了生态平衡。
随着季节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地球公转周期还影响着气候带和气候区划的分界线。
总结一下,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周运动,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时间精密计算等。
通过对地球公转的研究和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人类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4、产生了 地理现象
旋转中心
自转 地轴
公转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时差
四季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五带
想一想:
1、一年之中,当地每天中午太阳都 升得一样高吗?什么季节升得高一 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C )
A潮涨潮落
B冬去春来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一年有365天
3、每年的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四季中的: (
(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太阳直射所能到达的最北的界线是:( D ) •A南极圈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5、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C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做一做
傍晚 早上
小结:
• 一、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转) • 1、方向:自西向东, • 2、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 • 3、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
替 时差
做 一 做: 演 示 地 球 的 公 转
66.5°
小结:
二、地球的公转(绕太阳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 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 节较短?
请描述当地四季的变化: 书P13 地球的公转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规律: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 的纬度
七年级上册地理公转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公转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学科,而公转则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它决定了季节、白昼和黑夜的长短等重要的地球现象。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公转是必学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地理公转的相关知识。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它绕太阳移动的轨迹称为“公转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大致呈现出一个椭圆形。
由于地球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它离太阳的距离也在不断变化。
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称为“远日点”,距离最近的时候称为“近日点”。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每小时大约绕太阳转了10万公里,而公转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地球的经过日照时间。
二、公转的影响公转是地球上多种现象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包括季节、日照、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等。
首先,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轴向倾斜23.5度。
这个倾角让太阳的光线不同程度地倾斜着照射地球。
离近日点较近时,太阳离地面近,天空变得更明亮,能更强地照射地面,这时天气相对较热;到离远日点较近时,太阳在天空中相对距离地球较远,照度变得较小,天气也更冷。
其次,公转还影响了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
地球自转一周为24个小时,但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轨迹经过阳光较弱的地域区域,白天和黑夜时间会发生变化。
最后,公转还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日照。
三、公转与生活公转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季节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穿着、饮食、作息以及交通出行等。
同时,公转的影响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物的生长往往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农民需要根据季节的特点及时安排种植和养殖等活动。
总之,公转是地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公转产生了季节、光照时长、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等多个重要的地球现象。
对于我们平日的生活和工作,公转知识掌握的深入程度越高,越能对应对季节和光照问题。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不同纬度与赤道线速度大小成cos 余弦关系,如60°N 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最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最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针对训练:关于右图中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弧线ABC 是晨线B .弧线ABC 是昏线C .弧线AB 是晨线D .弧线BC 是晨线答案:C 解析:此题突破口在于根据经度大小的变化判断出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然后再根据自转法,判读晨昏线。
AB 为晨线,BC 为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针对训练: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下列有关晨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晨昏线上时刻相同B .晨昏线上日期相同C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相同D .晨昏线上区时相同答案:C★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转动一周所需时间约24小时约365天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东西方时间的差异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春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
3,4,5月为春季。
2.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②夏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
6,7,8月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
9,10,11月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
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⑴五带的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⑵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⑶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⑷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七年级地球四季的知识点

七年级地球四季的知识点
地球四季的知识点
地球的四季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所形成的。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24天,而地球轴线向倾斜23.5°,所以地球不是直接面对太阳照射,四季的变化就产生了。
春季
春季是指在北半球的3月到5月,南半球则是9月到11月。
春季,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北极圈内部的阳光直线射入,阳光日照时间更长,导致春季北半球气温上升,地面融雪融冰,逐渐转化为绿色。
夏季
夏季是指在北半球的6月到8月,南半球则是12月到2月。
夏季,地球近离太阳,从而造成日照时长增加,日照面积扩大。
同时,地球绕日的速度也加快,使得太阳照射到的角度增大,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气温随之上升。
秋季
秋季是指在北半球的9月到11月,南半球则是3月到5月。
秋季时,北半球开始远离太阳,日照时间缩短,温度随之下降,天
气开始变冷,植物逐渐凋零。
南半球则是相反的,逐渐变暖。
冬季
冬季是指在北半球的12月到2月,南半球则是6月到8月。
在冬季时,北半球向太阳的角度非常小,短暂可称之为“冬至”,整
个天气变得异常寒冷,冰雪覆盖。
南半球则是相反的,逐渐变冷。
结论
地球的四季是由于地球轴向倾向太阳所形成的,从而导致了气候、温度、植物生长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也是地球
上许多动物、植物生存,进行物种演化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1、地球的组成以及构造:地球是由固态地壳,薄的流体地幔和火球核组成,属多层构造。
2、地球及其运动:
(1)地球的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称为每日自转;地球每年绕太阳自转一周,称为每年公转。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3、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由六大陆和四大洋组成,共有五大洋十二大海;地球上有许多陆地特征(如:山脉、盆地、平原、河流、湖泊、岛屿等)。
二、气候
1、气候的定义:气候是由一定的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量、风向等)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2、气候类型:
(1)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较大,出现明显的四季分明,旱季和雨季极为明
显。
(2)热带雨林气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出现四季不分明,一年四季温差不大,降水多,终年风大。
3、气候变化:气候受地球表面物理条件和大气结构条件的双重影响,维持着海洋大气中有机物动态平衡,随着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温度都在变化。
七年级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对我们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重力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七年级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地球运动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完成一次自转,其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变化,同时也是构成地球磁场的基础。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日运动的过程,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椭球面,这也是产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距离太阳越近,温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三、地球轴倾角地球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倾角,它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阳光照射,从而产生了季节的差异。
地球轴倾角大约为23.5度,是地球产生四季的重要原因。
四、赤道赤道是一条游走在地球北半球与南半球之间的虚拟线,绕过地球一周共有40075公里,它是地球自转轴的垂直平分线。
在赤道地区,日照相对比较充足,气候也比较热带。
五、回归线回归线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夏至时经过的虚拟线,分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纬度分别为23.5度N和23.5度S。
在回归线两侧,日照时间较长,气候也比较干旱炎热。
六、极圈和极昼地球两极处的圆形区域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其纬度分别为66.5度N和66.5度S。
在极圈以内的区域,每年将有一段时间完全黑夜或完全白天,这就是“极昼”和“极夜”。
七、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现象。
日食是指月亮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挡住了太阳的光芒,根据角度和距离的不同,分为全食、偏食和环食;月食则是指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亮之间,阻挡了太阳光芒照射在月球表面,月亮从全月转为全食。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入理解。
只有充分掌握和理解这些地球运动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科学,认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环境,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12地球的运动(晨读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必备知识梳理(人教版)

1.2 地球的运动【考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方向:自西向东;②从北极看地球呈:逆时针转动;②从北极看地球呈:顺时针转动;③自转中心:地轴;④自转一周的时间:1天;⑤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
【重难点突破】1.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现象不等同于昼夜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引起的是昼夜更替现象。
2.晨昏线(1)地球正对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一面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上越偏东的位置时间越早,越偏西的位置时间越晚。
(如:图中乙、丙两点相比,乙点比丙点先看到日出)【考点二】地球的公转(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的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或365天(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2、四季的划分:在北半球,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④节气:春分,时间:3.21 ;①节气:夏至,时间: 6.22 ;②节气:秋分,时间:9.23;③节气:冬至,时间:12.22。
【重难点突破】时间地球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3月21日前后④赤道全球昼夜平分④→①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6月22日前后①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①→②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9月23日前后②赤道全球昼夜平分②→③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12月22日前后③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③→④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3.五带的划分及其特点①属于:北寒带,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无);②属于: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无);③属于:热带带,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无);④属于: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无);⑤属于:南寒带,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无)。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一、知识讲解1.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是昼夜交替,2、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等。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1)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季节冬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短夜长(2)B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3月20或21,节气是春分日,季节春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3)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月21或22日,节气是夏至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4)D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9月22或23,节气是秋分日,季节秋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5)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
南半球的节气、季节等均与北半球相反。
一年中,绵阳每天正午太阳夏季节升得高些,冬季较低;一年中,绵阳白昼的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
5、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二、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D.影子长短的变化3.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美国当地中午举行的一场NBA篮球比赛的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D.纬度的差异4.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关于B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方时为7点B. 正值日落时刻C. 经度为60°ED. 全年昼长夜短5.下列主要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③当烟台的学生早晨去上学时,新疆的学生还没起床④正午物体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读“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教育资料】七年级地球的绕日运动地理知识点学习专用

七年级地球的绕日运动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地球的绕日运动地理知识点
地球的绕日运动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初一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一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可以通过记忆“北逆南顺”来帮助理解。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1. 太阳日。
- 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这一周期称为一个太阳日。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例如我们说一天24小时,就是一个太阳日。
2. 恒星日。
- 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这一周期称为一个恒星日。
恒星日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 昼夜交替。
- 原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2. 地方时。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了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例如,当120°E为12点时,135°E的地方时为13点,105°E的地方时为11点。
3.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 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例如,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较严重,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较严重。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对于地球的日常生活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定义、原理、影响及相关现象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65.24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其中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8公里,这也是地球上一年四季交替的原因之一。
地球的公转给我们带来了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赤道与轨道倾角的存在,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南半球离太阳更近,南半球夏季来临;而北半球离太阳较远,北半球则是冬季。
相反,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则是夏季。
这种季节变化的原因就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我们通常称之为一日。
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约23.5度,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黑夜。
当地球自转时,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处于阴影之中,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例如当中国北京时间是上午10点时,美国纽约时间可能是晚上10点。
地球的自转还引起了地球上的地理现象,例如地球的赤道上物体的自转速度最快,而两极附近的自转速度最慢。
这种自转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带和风向的形成。
三、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相关现象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不仅仅影响着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还引起了一系列重要的现象。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日食和月食。
日食是指地球在公转时,由于月球的阴影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出现太阳被遮蔽的现象。
这时,我们能够看到太阳被月球遮挡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了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等不同类型的日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关于地球的绕日运动的知识点整理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绕日运动知识点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一考试网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4、其他地区无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