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第3.0.3条第1款规定的目的:对地基处理方案 不要忙于下结论,要综合分析。
• 关于本款的具体事例:(1)东北一重工业工厂, 有8m新近填土,自重固结尚未完成,原设计用灌 注桩,但因地基土固结产生的负摩阻力很大,经 计算需要的桩长和桩的数量都很多。后经过研究, 决定先对新填土进行强夯,消除负摩阻力,再按 灌注桩设计,桩数量和桩长度均减少很多,节省 了大量投资。(2)珠海机场,下部为淤泥质土, 上层为液化土和粉细砂,原先曾单独考虑过多种 方案,要么造价太高,要么处理效果不理想,最 终被否定。后采用堆载预压,待固结完成后再进 行强夯,效果很好。(3)澳门机场,更是采用了 4种地基处理方法相结合:下部采用清淤换沙,上 部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振冲法振密,表面 振动碾压,很成功,被评为国际先进。
• 2.关于“换填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0.5m, 也不宜大于3.0m”这一条,不大于3.0m主 要是经济因素,(1)太厚容易遇到地下水, (2)越厚开挖面积越大,(3)越厚,土 方量越大。
• 3.对于4.2.6条,压实标准设计一定要坚持 不要放松标准,否则质量难以保证。
• 4.关于“4.3”一节,图纸上要写明有关做 法,否则,施工单位无法保证。
• 5.规范4.4.2条,设计要写明。
• 6.“换填垫层法”举例:上海机械工程学院 动力馆,上层为杂填土,下层为4m厚软弱 土层,建筑物3层。原打算挖掉4m厚的软土 层,但工作量太大,不能采用,后拟采用 混凝土短桩,也因为造价高而放弃。最后 决定采用换填垫层法。采用砂垫层,砂垫 层厚度:中间部位基础下砂垫层换填厚度 为1500mm,两端基础下砂垫层换填厚度 900mm,按规范方法计算和有关构造要求 施工,处理后效果很好,至今没发现问题。
• 第一种:托换法 本法多用于既有建筑加固,另编入《既有 建筑加固技术处理规范》中,故本规范取 消了此法。
• 第二种:重锤夯实法
四、规范具体内容讲解
• (一)基本规定
• 起草人反复强调,基本规定这一章是本规 范的核心,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
• 1. 第3.0.1条第1款规定的目的:没有资料时,
不能盲目设计。
第
3.0.1条第2款规定的目的:先要明白为什么
天然地基不行,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方
法;处理后的指标要合理。
第
3.0.1条第3款规定的目的是:一定要去现场, 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当地的经验。
• 关于第3.0.1条第3款,讲解人列举了一个具 体事例:50年代由原苏联援建的上海展览馆, 苏联专家设计时采用箱形基础(46x46m)建筑 物中部高106m,上海技术人员提出用桩基, 但未被采纳。1960年,中央大厅沉降1.6m, 把周围裙房拉裂。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就是因 为苏联软土很少,只有列宁格勒存在软土地 基,但比上海要好得多,他们没有预料到沉 降如此严重。张永钧由此例提醒大家,设计 者不管水平多高,也要与当地情况相结合。
• 第五种:水泥土搅拌法(干法) 本法作用机理好,90年代初开始发展很快。本法 设备简单,施工人员不多,价格不高。但缺点是 水泥用量不好控制,搅拌不均匀。规范解决了这 个问题,强调了对设备的检验要求。
• 第六种:柱锤冲扩桩法 本法适用于浅层处理,尤其有利于城市的改造。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与91版相比,取消的地基处理方法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学习汇报
一、学习基本情况介绍
• 2007年1月10日~11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 范》(JGJ79-2002)主要起草人张永钧就本规 范的编制依据、作用、修订情况,进行了两天的 讲解。讲解的主要内容有:
• 与本规范的91版相比,增加的地基处理方法 • 与本规范的91版相比,取消的地基处理方法 • 主要条文解释及工程实例
• 4. 第3.0.3条第3款的规定,对比较重要的地基基 础处理,是一个重要步骤,不可轻视.
• 5.关于第3.0.4条,主讲人强调了下列内容:天然 地基与复合地基破坏机理不同,复合体分两类: 一类是以水泥为复合体,桩体起主导作用;另一 类如碎石桩,主要取决于桩周土的约束力,再有 预压法等,指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 第三种:夯实水泥土桩法 此法是先用洛阳铲或其他机械钻孔设备钻 约6~7m深的孔,将挖出的土过筛,与干水 泥拌到一起,再将孔用此拌合好的土回填 夯实。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便宜,再就是挖土时就 能确认桩端持力层,直观确定持力层质量。 本法环保、无振动、无污染;设备简单。 但此法只能用于中小工程中。
• 第四种:石灰桩法 本方法的理论依据为石灰膨胀挤实土,石灰遇水 升温加固土,理论依据很好。此法在研究初期遇 到的主要问题是,在石灰桩中间部分形成软体, 无承载力。现在解决的办法是:石灰中加拌料, 捣实。
• 2. 第3.0.2条向设计者表达的含义是:首先要考虑 上部结构的情况,因为地基基础的很多计算是假 定的,计算不会很准确,主要要靠构造措施来保 证。
• 关于此条有两个具体事例,(1)一六层住宅,土 质较软,长高比2.34,按纯柔计算,中间沉降 52cm,两端沉降26cm,建成后进行沉降观测, 稳定后的结果为中间50.6cm,两端45.6cm,没有 一条裂缝,效果很好。但计算产生误差的原因: 因住宅墙布置较多,刚度大,荷载不断重分配, 使得沉降较均匀。(2)天津新港一两层办公楼, 长高比7.6,建成后两端出现大量裂缝,沉降差 达19cm,原因即为刚度太差。
• 6.关于第3.0.5条,主讲人反复强调要特别注意不 均匀沉降和稳定性问题。首先,制定规范的主要 依据是很基础的资料,进入规范的处理方法有两 条:一是被行业公认,二是有足够可靠的沉降观 测资料。另外,沉降量的大小也是工程验收的重 要依据,使设计的重要资料。
• (二)换填垫层法
• 1.这是一个量大面广的地基处理方法。但需 要特别注意,变形计算不满足时,不能用 此法。
二、与91版相比,增加的地基处理方法
• 第一种:强夯置换法 此方法对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效果不明显, 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夯坑里加碎石, 之后再夯。
• 第二种: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法 本方法在北京市和北京周围地区,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经CFG处理后的地基,最高 的为地上35层、地下3层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