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艺术魅力浅析
音乐剧《中国蝴蝶》剧本和剧诗创新分析

一
知 情 的祝 英 台呢 ? 《中 国蝴 蝶 》通 过这 一 典 型情 节 ,表 ( 二 )增添 书 童爱情 ,更好烘 托 梁祝 的爱情 .
、
本土音 乐剧 《中国蝴 蝶 》剧本 和剧诗创 新特 现 了梁祝 二人 爱 情深 化 的历程 与轨 迹 。 在传统的 《 梁 山伯 与祝 英 台 》中 ,并 没有 表 现 梁 山 伯书 童 四九与 祝英 台 的 丫鬟 银心 之 间 的爱 情 。 《中国蝴蝶 》 却用 了不 少 笔墨 来 描 写 四九 与 银心 产 生 爱情 的基 础 和 经 过 。可 以很 明显 地 看 出 , 《 中 国蝴 蝶 》加 入 四九 与银 心 的爱 情 描 写 ,是 颇 能 表 现剧 作 者 的 匠心 的。其 一 ,四九 与银 心 的爱 情 描写 , 是 对梁 祝爱 情 描写 的一个 很好 烘 托 , 形 成 具 有 鲜 明对 比的 主仆 两 条 爱情 故 事 主线 ,以小 人 物
的欢喜 衬 托大 人物 的悲哀 ,这是 该剧 的一 个亮 点 。其 二 , 女相 爱 ,一见 钟 情 ” 的情 愫 。但 是 , 《 中国 蝴蝶 》的 编 如 果 就梁 祝 爱 情 表 现 的是 一 对 “ 门不 当户 不 对 ” 的青 年 剧 居 其 宏 先生 却 巧 妙 地利 用 两 段 唱 词 《 他 是 谁 》,表 面 相 恋 ,那 么 ,四 九与 银 心 的 相爱 ,就强 调 了他 们俩 “ 门 上 是 男 人 对男 人 的 赞扬 ,但 字里 行 间却 表现 了对 异 性 的 当户 对 ” 的爱 情 。 四九 与银 心在 《枯藤 与 苦 瓜 》中是 这 赞 赏 。 祝英 台是 这 样 唱 的 : “ 他 是 谁 ? 他是 谁 ? 眉 宇 间 样唱 的: “ 一颗 苦 豆 豆 ,两 块 苦 疙 瘩 ,苦 滩 上 生根 ,苦 写满 了罕见 的朴 实 ,眼睛 里 敞 开 了坦 荡 荡 的 心扉 。 他是 地 里 发芽 ,苦水 里浇 灌 ,苦 风 中开 花 ,一 根 苦藤 上 ,两 谁 ?他 是 谁 ? 刚直 中交 织 几 多温 情 ,真诚 里 透 出别 样 的 个 苦 皮苦 肉 ,苦 心苦 瓤 的 小苦 瓜 。 ” 四九 和银 心 这 两 个 智 慧 。 ”梁 山 伯 是 这样 唱 的 : “ 他 是 谁 ?他 是 谁 ? 眉宇 出身 贫苦 人 家 的 青年 从 相怜 、相 亲 到相 爱 ,应 该 说 是 更 间闪耀 不凡 的气 息 ,眼睛里 涌动 清粼 粼 的泉水 。他是 谁 ? 顺 理 成章 的 。剧 本 加 进 了 四九 和 银 心 的这 段 爱情 ,不 仅 他是 谁 ?娇 弱 中交织 几多 大胆 , 阳刚掩 不住 动人 的妩 媚 。 ” 拓 宽 了作 为 爱情 基 础 的 种类 ,也使 得 整 个剧 情 内容更 丰 紧 接着 在 后 面 二人 的重 唱 中 ,剧 作 者 干脆 就 让 他们 唱 出 富 、更有 生活 情趣 。 “ 啊— — 他 是 谁 ?她 是 谁 ?仿 佛 神 交 多年 的知 己 ,又 像 ( 三 )强化 了梁祝 在 反 抗 不合 理 的礼 教行 为 ,彰 显 曾在 哪里 相 会 。 ”二 人各 自的 内心 独 白 ,实 际 上表 现 出 对 爱情 的 坚 贞不移
“蝶魂”--以中国原创音乐剧《蝶》和《中国蝴蝶》导演艺术比较分析为例

“蝶魂”--以中国原创音乐剧《蝶》和《中国蝴蝶》导演艺术
比较分析为例
田嘉辉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16(0)10
【摘要】导演是舞台演出的作者、演员表演指导者、舞台演出组织者和总体构思者之外还有一个特殊评介功能,他像观众一样来窥探和审视舞台演出,从而与戏剧作品更多的对话交流,来寻找戏剧导演艺术更多的审美意义。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田嘉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3
【相关文献】
1.国色凝晓露飞蝶弄清韵——以中国国花园蝴蝶园为例浅议蝴蝶引入牡丹园的意义[J], 张林;郑涛;姚孝祺
2.蝶儿蝶儿满天飞——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一文的赏析 [J], 无
3.梁祝生死渡蝶舞入梦间——《蝶》引发的中国音乐剧新思考 [J], 吴雨蔓;翟庆玲
4.三宝音乐剧创作特点探析
——以音乐剧《蝶》终曲《我相信于是我坚持》为例 [J], 李诗雲
5.中国原创音乐剧中的民族特色——以中国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为例[J], 郭洧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蝶音乐剧观后感

蝶音乐剧观后感最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剧——《蝶》,它给我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也让我对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蝶》的剧情扣人心弦,充满了张力和情感的冲突。
故事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为蓝本,但又进行了大胆而创新的改编。
在这个版本中,梁山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决心的人物;祝英台也不再是那个单纯柔弱的女子,她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追求。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他们的情感也更加复杂和真实。
整个剧情围绕着蝶人们渴望变成人类展开,在这个过程中,爱与恨、欲望与牺牲、背叛与忠诚交织在一起。
这种复杂的情感纠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迷雾的世界,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
每一个转折都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吸引力。
音乐是这部音乐剧的灵魂所在。
剧中的歌曲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有激昂澎湃的高音,也有低回婉转的吟唱。
每一首歌曲都与剧情紧密结合,完美地烘托出了当时的氛围和人物的心情。
演员们的歌声充满了感染力,他们用声音诠释着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特别是那首主题曲,每当旋律响起,都会让人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舞蹈在《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者们用优美的身姿和灵动的动作,展现了蝶人们的美丽与渴望。
舞蹈的编排独具匠心,既有群舞的宏大场面,也有独舞的细腻表达。
在一些关键的情节中,舞蹈更是将剧情推向了高潮,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舞台设计也是《蝶》的一大亮点。
整个舞台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灯光的运用巧妙绝伦,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化,营造出了各种不同的氛围。
道具的设计也十分精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更是为这部音乐剧增色不少。
他们不仅在歌唱和舞蹈方面表现出色,在演技上也可圈可点。
他们能够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与角色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论音乐剧《蝶》的风格探究

MUSICLIFE2023年第7期2007年大型音乐剧《蝶》全球首演于北京保利剧院,这部由三宝作曲、关山、徐晴编剧、吉勒·马呜导演,沙宝亮、谭维维等联袂出演的作品引发了业界内外的关注,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音乐剧《蝶》是中国首部全球巡演的音乐剧作品,世界巡演多达150场。
“它被誉为‘中国音乐剧开始飞翔的起点’及‘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里程碑’。
”[1]并获得第十三届“文华奖”特别奖、第二届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特别奖等奖项,同时也贡献了《心脏》《诗人的旅途》等经典唱段。
《蝶》的成功依赖于多方面因素的集合,在这些因素中,作品的风格最能直观呈现给大众,根据首因效应,风格的先入为主能够最鲜明、最牢固存在于受众的意识中,并且决定着对作品的认可程度。
一、戏剧层面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音乐剧《蝶》的故事开端是诗人梁山伯因为内心的猎奇驱使,去往世界尽头闯入了蝶人的婚礼;故事的发展是与身为蝶人的祝英台相识并产生情感,与蝶人部落形成了矛盾;在发展中蝶人浪花儿之死引发了矛盾的激化,使故事到达了高潮;结尾是在爱情与蝶人部落的对立下,梁山伯与祝英台坚守真爱,相拥化蝶。
从故事的层面上看,《蝶》的戏剧故事对中国十大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反转时空式的建构,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风格建构为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所谓反转时空是将原故事的时间、空间进行改变,把故事代换到不同的时代或世界中,如英剧《神探夏洛特》、电影《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分别对《福尔摩斯探案集》《哈姆雷特》和《雷雨》进行了反转时空式的建构。
而《蝶》并不是在简单的进行时空改变,通过对故事核借用来完成故事的平移,而是借用了故事的核心主题和人物,提取了《梁祝》故事内在寓意,并将其延伸和放大,“除保留传统民间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名字外,其题材立意皆具现实性意义。
”[2]在改编的过程中,首先《蝶》保留了《梁祝》原故事的爱情悲剧主题,最后梁山伯、祝英台共同赴火海,因爱而死,浴火重生,在悲剧中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其次,《蝶》在创作中削弱了原故事的浪漫主义神话色彩,故事的时间也从中国古代变为未来,以超现实世界观代替了中国传统民俗的世界观,这让悲剧的现实色彩更加浓重;再次,《蝶》对《梁祝》原故事线也进行了重塑,加入了浪花儿、老爹、老醉鬼、小女孩等新的人物,拓展了原故事的矛盾冲突,从更的多方面映射现实,同时也使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音乐剧《中国蝴蝶》配器织体分析

80音乐鉴赏音乐剧《中国蝴蝶》配器织体分析摘 要】【这部音乐剧是由周雪石先生谱曲,它不仅是一部成功的音乐剧作品,也是一部成功的民族音乐作品。
音乐不但运用了民族、通俗、美声,还吸收了戏曲的唱法,使音乐独具特色。
本文主要分析音乐剧《中国蝴蝶》中配器织体在音乐中的运用,主要以和声织体和复调织体进行细致描述,从而展现音乐织体在这部作品中的体现。
关 键 词】【音乐剧 《中国蝴蝶》 音乐织体 一、和声织体的运用在音乐写作当中,织体写法是配器写作中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不同基本因素的组合,是音乐形态与具体的呈现方式。
在这部音乐剧中就运用了和声织体来表现合唱、独唱、重唱中的音乐情绪,并结合舞蹈动作和表演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文从和声织体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一)律动性分解和弦的运用这种织体形式一般也常见于唱段伴奏的写法,和一些表述独立性旋律的乐段中,速度通常较快,音乐情绪较活泼,因管乐组流动性弱所以常由弦乐组担任这种织体的功能。
因具有良好的音乐律动性,所以在写配器织体时经常作为一种简单表达音乐情绪的选择。
例:在第一幕第四首《春天里的日头暖洋洋》中,运用到了分部奏的方法,音乐的引子是由短笛、长笛、第一小提、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引出,其中的长笛和提琴Ⅰ 进行了分部奏,同时加入竖琴的八度滑奏,与提琴的音阶同时演奏,使音色具有特点,接着木管的加入使音乐构成洪亮欢快的音响效果。
在弦乐平稳节奏的基础上,铺满了木管乐的音色,一种浓密、丰满的增长音响形成。
小提琴声部用了拨奏渐渐引入合唱,合唱中中提琴用了和弦的分解和弦来作为流动声部的伴奏,小提琴、大提琴旋律悠长,低音提琴,与小提琴形成对比,使音乐“动”“静”结合,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充满活力的氛围。
(二)“粉刷”功能六连音的运用顾名思义,粉刷是用刷子均匀地涂在墙壁或建筑物的表层。
这里转借它的意思,被粉刷的对象是乐曲的原型素材,涂料是弦乐的六连音,而粉刷这个动作则用弦乐器来完成。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用六连音作为粉刷层,加上点描式的管乐作为音乐的引子。
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艺术魅力浅析

96■ 魏冉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艺术魅力浅析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的艺术总监是声乐教育家武秀之,她在近30年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中,在培养歌剧、音乐剧演员的过程中从唱法三结合发展为歌、表、舞三结合,现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在唱法上训练“假声位置真声唱法”,使学生能够演唱三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唱法三结合),进而进行歌、表、舞三结合的综合训练,掌握综合舞台表演能力,符合音乐剧演员载歌载舞、全能型的要求。
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就是为武秀之的教学思想量身定做的探索性试验剧目之一。
该剧创编于1997年,编剧居其宏根据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而成,历经数十次修改加工,力求故事情节的民族性、娱乐性,人物形象饱满丰富,作曲家周雪石为达到音乐的现代感,一首曲目要写上十几遍,让剧组成员听、评、改,力求每首音乐的旋律优美,又不失时代感,历经近10年的磨练,该剧终于在2008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文联、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并获得了优秀剧目奖。
2009年、2010年、2011年该剧被纳入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计划,在河南省高校巡演,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其艺术魅力和发展前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笔者伴随着《中国蝴蝶》一路走来,在此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剧本是该剧的根本音乐剧《中国蝴蝶》分为“春之舞”“夏之梦”“秋之歌”“冬之殇”四幕。
故事发生在晋代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美丽聪颖的祝英台渴求知识、追求自由,她女扮男装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途中与梁山伯邂逅,二人性情相投,遂结为“兄弟”。
憨厚老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不知英台是女扮男装,在临别之时,英台只好假借“九妹”之身,以心相许。
当梁山伯依约到祝府求亲之时,惊知九妹即是英台,可是祝英台已被父母另许马家。
无论倔强的祝英台如何反对,也改变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绝望中的梁山伯回到家中,含恨而死。
在马家迎亲之际,祝英台毅然前往梁山伯墓地祭拜,痛哭欲绝的祝英台冲破迎亲队伍的阻拦,纵身投入梁山伯之墓。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作者:胡菁菁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7期【摘要】音乐剧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时候的人们充满了对娱乐的向往,音乐便成为他们最好的“宣泄”。
早期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也在中国开始盛行起来,其中三宝的音乐剧《蝶》是较具代表性的。
我将以该剧中的女主人公“祝英台”作为研究对象,从唱段的曲式、演唱风格、技巧等角度探索她在剧中音乐形象表现特征,从而阐述音乐形象在剧中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剧《蝶》;祝英台;音乐形象中图分类号:J605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060-02何为音乐形象?音乐形象是一种美学范畴。
《美学概论》中解释:“音乐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的物质手段,表现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
”也就是说音乐形象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由主体想象、联想出来的结果。
这是一个主体创造出来的表象,是主体所特有的审美过程。
例如民间器乐曲《雨打芭蕉》之所以广为人传主要是它的断奏声犹如雨水滴滴嗒嗒,管弦乐《野蜂飞舞》强烈而又密集的节奏型使得听众眼前浮现许多只野蜂,让人紧张压迫。
总而言之节奏型的快慢如同行走或奔跑。
不一样的调性也会带来不同感受如小调带来的阴冷刺骨,或是惆怅忧郁,而大调则会带来灿烂明媚或是清新甜美,大跳音程体现音的张力表达激情澎湃的感情;拥挤的小二度则体现着刺耳和诡异。
这一系列音响效果多能为我们带来如生活一般的情感体验。
然而音乐形象仅仅依靠欣赏者本人主观臆想就可以完成审美体验吗?修金堂先生在著作《音乐形象说》一文中提到:“音乐形象,可以从客观、主观两方面考察它的存在状态。
第一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形象,第二是主观存在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
”这样看来音乐形象必须结合作品本身以及演绎者自身艺术修养和处理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分析。
结合不同艺术家所述,音乐形象归纳起来就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主体的内心,并通过音高、音色、强弱等音的构成元素组织成旋律从而完成音乐形象。
浅析中国原创音乐剧《蝶》的艺术特征

前言中国原创音乐剧《蝶》自2015年开始广受欢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音乐情感,成为了中国音乐剧界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音乐、剧本、舞美等角度,深入分析《蝶》的艺术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部优秀的音乐剧。
音乐特征曲风《蝶》的音乐由才华横溢的华语音乐制作人——陈建骐担任总监制,融合了西方宏大的管弦乐和中国民乐的古典主义元素,营造出一种新颖而又具有浓郁东方韵味的音乐风格。
在配合舞台动作的同时,音乐又紧密结合了剧情展开,为观众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和情感的共鸣。
歌词《蝶》的歌曲在情感上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在形式上则采用了一些诗歌句式的技法,使歌曲的语言更加优美、温婉,也更加符合戏剧语言的特点。
歌词的情感表达更是调动了观众的共鸣和剧情发展的推进。
演唱演唱是一部音乐剧成败的关键之一,《蝶》的演唱更是达到了极为出色的水平。
演唱者们通过严格的声乐训练和表演技巧的运用,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全面地传达给观众,使得观众更加容易被剧情所吸引。
剧本特征剧情《蝶》的剧情以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女主角芳华和男主角蝶云之间爱情的缠绵和抗争。
故事中交织着历史、文化以及现实的问题,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剧本及其人物更加立体化,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角色塑造《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从芳华内心的纠结、蝶云的坚定、到花名的无助,每个角色都写实而出色。
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有着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冲击力强,令人印象深刻。
舞美特征装置中国剧场的空间设计常采用了多种装置手法,其中《蝶》也不例外。
本剧的空间装置设计巧妙运用了现代化音响和灯光技术,将不同的场景和气氛分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精美而又不失华丽。
舞美效果除空间设计外,《蝶》还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舞美效果,其中包括灯光、服装、妆容、道具等。
这些艺术手段增添了戏剧的精彩程度,使整个剧场效果更加出色。
总结中国原创音乐剧《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音乐情感,成为了中国音乐剧界的经典之作。
中国本土音乐剧对戏曲的借鉴与运用——以音乐剧《中国蝴蝶》为例

中国本土音乐剧对戏曲的借鉴与运用———以音乐剧《中国蝴蝶》为例●胡晓娟[摘要]中国本土音乐剧创作应该如何探索“民族化”风格是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土音乐剧创作应当从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去努力借鉴和化用。
以音乐剧《中国蝴蝶》为例,可探讨中国本土音乐剧应该如何借鉴我国戏曲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的表演元素并进行融合发展。
[关键词]音乐剧;《中国蝴蝶》;戏曲;借鉴作者简介:胡晓娟,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音乐剧作为从国外传播而来的舞台表演艺术,进入到中国的时间仅短短的三十多年。
伴随着音乐剧本土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戏曲与音乐剧在互相借鉴和吸收中,不断摩擦出融合与碰撞的火花,令人赏心悦目。
戏曲界吸收音乐剧的艺术特色,对中国的传统戏曲进行了革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剧目,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学界有“戏曲音乐剧”概念的提出,呼吁中国作曲家们在创作本土音乐剧的艰难历程中,要自觉选择民歌素材、戏曲素材,把创作“戏曲音乐剧”作为进行音乐剧民族化探索的一条发展之路。
当代中国本土音乐剧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广泛吸收本民族的艺术精髓是其根本出路。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本土音乐剧创作的艺术源泉,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直接催生并加大了本土音乐剧表演艺术的快速发展。
汲取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精粹,已经成为我国音乐剧民族化发展方向的一条必由之路。
中国戏曲的唱腔、说白与表演蕴含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与品位,而“民族化”是中国本土音乐剧走向世界市场,树立中国品牌的重要标志。
一、音乐剧对戏曲艺术的借鉴(一)音乐剧对戏曲唱腔的借鉴唱腔是中国戏曲声乐艺术的核心,犹如西方歌剧中咏叹调的地位。
我国戏曲的唱腔结构系统基本上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大类。
唱腔对于戏剧情节的推进、高潮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音乐剧是以歌舞为核心的音乐戏剧,歌以角色的独唱、对唱、重唱和合唱构成,与戏曲类似。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舞台表现特色分析

一
、
四人 在 台上 就 走 了一 个 圆场 . 寓 意 梁 山 伯
主 仆 与 祝 英 台主 仆 分 别 时 . 送 出 了 很远 的
音 乐 剧 是 一 门 高 度 综 合 性 和 融 合 性
的艺术 , 集音 乐、 舞蹈、 表 演 等 多 种 艺 术 于
君 共舞 》 , 为 了突 出戏 剧 的张 力 , 音 区跨 度超 过 了 两 个 八 度 .梁 祝 二 人 的 最 高 音 都 在 # C 3 , 唱腔难 度极 大 剧 组 的主 要演 员 可 以 轻 更 为 多样 化 的载 体 。 音乐剧《 中 国蝴 蝶 》 就
是 为 她 的 教 学 思 想 量 身 定 做 的 探 索 性 试 验 剧 目之 一 . 由居 其 宏 先 生 编 剧 . 周 雪 石 先生谱 曲, 成 功塑 造 了梁 山伯 质 朴 、 憨厚、 单 纯 的 品格 和 祝 英 台机 灵 勇敢 的 反抗 个 性 的大 人 物 形 象 . 而且 从 音 乐剧 核 心 三 要 素 的歌唱 、 表演 和舞蹈来 说 . 也体现 出了 鲜 明 的特 色 . 是 近年 来 中 国音 乐剧 种 不可 多 得 的佳 作
一
路, 还不忍分离。 双 手 合 十 向外推 , 表 示 开
身 .具 有 很 高 的 艺 术价 值 和 审 美 价 值
中 原 地 区 声 乐 界 领 军 人 物 的 老 教 授 武 秀
窗, 在第三 幕《 秋 之歌》 中, 祝 英 台 期 盼 梁
山伯 上 门求 亲 时 , 下 意 识 的 推 窗 展 望 在
2 0世 纪 8 0年 代 , 音 乐剧传入 中国 , 作为 之 先生 . 几 十 年 来 一 直 致 力于 研 究 “ 假 声
中国音乐剧《蝶》的主要唱段与人物特征分析

中国音乐剧《蝶》的主要唱段与人物特征分析2005年中国音乐剧《蝶》由三宝作曲、关山编剧、李盾音乐制作而成。
2007年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次上演并取得了巨大的反响,随后多次前往欧美国家应邀巡演。
中国音乐剧要走向国际舞台必须在表演和创作上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推动我国音乐剧事业的发展,也推进了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进程。
音乐剧《蝶》就是一个创新成功的例子。
本文重点从音乐剧《蝶》的主要人物唱段进行分解剖析,研究其音乐创作及演唱者表演风格,找寻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对《蝶》更深入分析。
作者希望通过音乐剧《蝶》的分析,让人们去了解并喜爱音乐剧,对我国音乐剧给予支持和帮助。
本文主要采用音乐历史学、音乐文学、音乐分析学、音乐美学、声乐表演艺术等学科理论和实践成果,全面论述音乐剧《蝶》的主要唱段和人物特征,利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推理分析法等,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唱特色及其人物塑造进行研究总结,找出其创新特点,对中国音乐剧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考。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逐步对中国音乐剧《蝶》进行由浅入深的论述。
第一章主要是绪论部分,论述作者选题的由来以及中国音乐剧《蝶》的背景和意义,简单阐述国内外对音乐剧这个表演形式的研究现状,作者提出了个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内容。
第二章是中国音乐剧《蝶》的论述。
主要从音乐剧的简介、《蝶》的创作历程、剧情概述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挖掘曲作者三宝与编剧关山当时创作动机及艺术创新。
第三章从主要人物特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音乐剧《蝶》中不同角色形象表现,即:人物原型分析和人物音乐形象分析,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再到人物特有的音乐体现,通过演唱和表演的形式来凸显人物的音乐形象及美学价值,深入对音乐剧《蝶》进行了更好的诠释。
第四章分析中国音乐剧《蝶》的音乐创作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化蝶”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同主音转调手法的运用、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互融合、注重音乐与语言的结合,由浅入深了解音乐剧《蝶》的整体音乐风格。
蝶音乐剧观后感

蝶音乐剧观后感前段时间,机缘巧合之下,我去看了一场音乐剧——《蝶》。
这场音乐剧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一进剧场,那种期待和兴奋的心情就像即将打开一个神秘的宝盒。
灯光渐暗,音乐响起,大幕缓缓拉开,一个奇幻的世界就这么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音乐剧的舞台布置得美轮美奂,仿佛是一个真实的蝶之世界。
背景是一片绚烂的花海,色彩斑斓的花朵争奇斗艳,随着剧情的推进,灯光的变化,花海时而如梦幻般的仙境,时而又似充满神秘的迷宫。
而那舞台上的演员们,他们的服装更是精致得让人惊叹。
饰演蝴蝶的演员们身着薄如蝉翼的彩衣,翅膀上的花纹细腻而逼真,每一次舞动,都像是真正的蝴蝶在飞翔。
故事的主角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梁山伯是一个渴望变成人的蝶人,祝英台则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少女。
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蝶人世界里展开,曲折动人。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相遇的那一幕。
祝英台误闯入了蝶人的世界,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恐惧。
梁山伯出现的时候,舞台上的灯光聚焦在他身上,他的步伐坚定却又带着一丝犹豫。
他望着祝英台,那眼神里有惊艳,有疑惑,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温柔。
祝英台穿着一身洁白的衣裙,在五彩的灯光下显得那么纯洁和美丽。
她看着梁山伯,脸上先是露出了惊慌失措的表情,随后又慢慢被梁山伯的目光所吸引,变得羞涩而又期待。
他们的对话简单却充满了情感。
梁山伯轻声问道:“你是谁?为何来到这里?”祝英台微微低下头,小声回答:“我……我只是迷路了。
”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我能感觉到他们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在慢慢滋生。
演员们的表情和动作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让我完全沉浸在了他们的世界里,仿佛我就是那个旁观者,亲眼目睹着这一场美丽的相遇。
还有一幕,是蝶人们对梁山伯和祝英台爱情的阻拦。
蝶人们穿着黑色的服装,脸上带着狰狞的面具,他们在舞台上跳跃、呼喊,试图将梁山伯和祝英台分开。
那激烈的舞蹈动作,那充满愤怒的歌声,让整个剧场都充满了紧张和压抑的气氛。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特色和功能分析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特色和功能分析作者:洪燕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音乐剧《中国蝴蝶》是为武秀之教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量身定做的探索性实践剧目,是河南省首部原创音乐剧。
文章对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创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艺术特色,对今后原创音乐剧创作给予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剧中国蝴蝶音乐特色音乐剧《中国蝴蝶》是根据古代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四幕爱情悲喜音乐剧。
1999年在河南郑州艺术宫首演,其后进行多次改版,2008年在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
因其在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上均达到一定高度,因此,被纳入“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计划。
2009—2012年,音乐剧《中国蝴蝶》连续4年在河南省内各高校巡回演出。
剧中既有优美清新、朗朗上口的抒情性旋律,又有描写戏剧矛盾、紧张激烈的对抗性乐句,音乐形象鲜明。
该剧的成功引发了笔者对其音乐创作的关注和思考。
一、《中国蝴蝶》音乐的创作特色(一)“蝶双飞”主题贯穿全剧蝴蝶可以说是“梁祝”的象征。
在开场序曲中用双簧管奏出“蝶双飞”主题(谱例1)。
该主题建立在g小调上,是由一个五声性旋律蝴蝶动机发展而成,旋律清新、脱俗,旋律线呈波浪起伏状,形象地描绘出蝴蝶双飞的情景。
作为贯穿全剧动机出现的序曲,在第一幕蝴蝶编歌《双飞蝶》、第二幕《芳心坚如铁》、第三幕梁山伯与祝英台重唱《蝶双飞》、第四幕终曲合唱《双飞蝶》中,做到了首尾呼应,起到了统一全曲的作用。
谱例1:《序曲》(二)民族调式与大小调式综合渗透运用第一幕《春之舞》中梁、祝主仆第一次相遇在草桥时的唱段(谱例2),(1—7小节)有一个下行的B、A、G、E、D音列,符合五声性调式的特点,没有偏音,为G宫调式。
而后,随着乐曲的进行,调式扩展,出现大小调渗透的痕迹,C音的出现,在这里并不像是五声调式的偏音,更像是大调式中的下属音,对调式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调式变换到了G大调上,并以(VI—DD—V)的和声进行结束在G大调的属和弦上。
音乐剧《蝶》中的美学体现及意义

命令点燃火刑架,浪花为了心爱的梁山伯,为了好友祝英台,再次牺牲了自己蝴蝶的生命,在烈焰中引燃双翅化为灰烬,而祝英台也勇敢地追求了自己的爱情,与梁山伯一起突出烈火重围,化为蝴蝶相拥相伴。
(二)美学体现美学思想可被分为悲剧、喜剧、壮美、优美、崇高和欢乐六大类,在《蝶》这部音乐剧中,就涉及了悲剧、壮美和优美这些方面。
1、悲剧剧中的悲剧主要体现在蝶人群众,浪花以及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身上。
相较于浪花和主人公实实在在的悲剧结果,蝶人群众的处境和内心想法才更让人感到可悲,蝶人们从始至终都在盼望着能够摆脱诅咒,彻底的化为人类好好生活,但同时,他们也是自私的,蝶人群众不顾祝英台的想法,将她作为“祭品”,作为自己能够幻化成人的工具,可到头来,却被有着独立思考的祝英台“背叛”,是他们的自私将自己推到了绝望的悬崖边而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浪花的悲剧悲在对梁山伯的爱而不得之上,因渴望得到梁山伯的爱而受到老爹“欲望之酒”的利用,最后却又因为自己的贪婪葬送了自身的命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不顾旁人的阻拦,勇敢地追求爱情。
但事与愿违,在梁山伯被判处火刑时,祝英台也随着扑向火海,二人双双化为蝴蝶翩翩起舞,他们的爱情在熊熊的烈火中得到了延续。
与群众和浪花不同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虽然悲,但也算给观众营造了另一种层面上完美结局。
2、优美优美体现在舞台和音乐的表现都较为温柔、平和且纯净。
在优美的美学思想中,值得一提的是饱含诗意的美,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艺术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蝶》中的诗意美尤其体现在祝英台的心意对梁山伯打开之时,通过音乐《诗句》中对夜晚,时间,永恒,眼睛,手臂以及泪水的意境化描写充分展现诗意美。
与此同时,这层意境的美也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感之间短暂的美好向往。
3、壮美与优美相对应的美学思想是壮美,又称为雄壮美,以刚劲,果敢为特征。
在《蝶》中,并没有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突出体现,而是将其与优美的美学思想相结合,在剧中以祝英台和小女孩的柔与梁山伯的果敢相碰撞的形式将壮美展现出来。
中国蝴蝶音乐剧观后感

中国蝴蝶音乐剧观后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中国蝴蝶音乐剧,并从中体验到了美妙动人的音乐、精心设计的舞台以及深思熟虑的剧本。
这场音乐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愿意在这里分享我的观后感。
音乐剧以世界名著《蝴蝶夫人》为基础,讲述了一个温情而悲壮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中国,主角蝴蝶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子,她与美国外交官克劳福德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他们的爱情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和挑战,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故事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个剧本设计精细,情节紧凑却不失细腻。
音乐剧通过对话、独白和歌曲相结合的方式,将故事情节交代得清晰明了,同时深入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除此之外,音乐剧还通过配乐和歌舞表演来突出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激情和动力,引起了观众一波又一波的共鸣。
而舞台效果的精彩呈现更是为整个剧情增色不少。
我尤其喜欢蝴蝶在舞台上的舞蹈表演,她的身姿和舞步充满了优雅与神秘,让人为之倾倒。
此外,音乐剧还通过舞美设计将观众带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
舞台背景以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园林为主题,再加上精致的服装和道具,使得观众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时代。
整个舞美设计极具中国特色,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同时也凸显了故事中角色的身份与命运。
无论是舞台上的布景还是道具的运用,每一处都让我惊叹不已。
除了剧情和舞美设计,演员的演技也是这场音乐剧美妙的一部分。
主演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塑造得鲜活动人,让观众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共鸣与同情。
尤其是蝴蝶的扮演者,她不仅在舞蹈上表现出色,演唱时更是充满了感情,让人动容。
观众们无不为之倾倒,掌声雷动。
通过观看这场中国蝴蝶音乐剧,我深深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音乐、舞蹈、剧本以及舞美设计的无缝结合,让整个剧目成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而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命运的无奈则将我们带入了反思与思考。
浅析音乐剧《蝶》的舞美设计

《蝶》剧所揭示的爱的力量与坚持 ,爱情永恒主题是《蝶》 剧 的精 、气、神 。梁祝是符号,其真谛是神圣的爱情追求 ,爱的 自由与 自由的 爱 ,这就 足 以让 观 众 感 动 到 流 泪 了 。这 个 主 题
也 就是 舞 美创 意 的精 髓 。 我本 身是搞 舞 美设计 的 ,我 非常喜欢《蝶 》剧 的舞 美设
《蝶》剧的创作和演 出是成功的,这也是 中国音 乐剧走向 世界 的成 功 。
音乐剧《蝶》彻底颠覆了《梁祝》

⾳乐剧《蝶》彻底颠覆了《梁祝》
鸿篇巨作⾳乐剧《蝶》灵魂源⾃民间故事《梁⼭伯与祝英台》,⽽⼜颠覆了《梁祝》的故事情节,其中穿插了阴谋、仇杀等剧情,“蝶⼈”元素的加⼊使该剧更富有极强的魔幻⾊彩。
“如果这爱情是诅咒,我愿意去承受”。
《蝶》剧开头,“蝶⼈”中的流浪诗⼈梁⼭伯为爱勇敢去追的信念紧紧抓住观众的⼼。
“地狱和天堂哪⾥都⼀样,今⽣总算是爱过⼀场;我不⽌⼀次错把满地的⽉光,当成是海洋,可是有谁能让⾃⼰的脚印,留在海⾯上;我的爱⼈,你会不会⼀直哭着到天亮” ,梁⼭伯被⽼爹阴谋致死前,与祝英台悲伤告别的场⾯,全场观众凄然,剧情推向⾼潮。
《蝶》剧最后⼀幕,男⼥主⼈公拥吻化蝶,剧场内同时放飞500只蝴蝶,全剧推向最⾼潮。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爱是种飞翔的⽅式,不唱浪漫的情诗,我热爱,于是我坚持……”,剧中的经典唱词,对剧⽬主题和美好爱情作出了最恰当的诠释。
整个剧⽬以中国本⼟⾳乐风格为基调,在编排和舞美等⽅⾯融⼊西⽅⾳乐剧的精华,鲜明的⼈物特⾊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整部⾳乐剧实现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融合。
只可惜⼀同观看的⼥⼉因⾝体不舒服,我们只看完上半场就离开了,剧中最后的⾼潮和那震撼⼼灵的表演没能看到,很是遗憾啊!。
“蝶魂”——以中国原创音乐剧《蝶》和《中国蝴蝶》导演艺术比较

9 5 9年 5月 仰 背 叛 爱 情 ,向首 领 告 发此 事 ,并 承诺 等 女 儿长 大 代 替 有较 多 电影 、电视 和戏 曲改 编作 品 ,尤 其是 1 2 7日 ,陈 刚和 何 占豪 以小提 琴 协 奏 曲 《 梁祝 》的形 式 演 母 亲嫁 给 人类 ( 祝 嫁 给人类 实 则是 作 为一种 形 式上 的 “ 祭
的梁 ,化 成 比翼 双 飞 的 “ 蝴蝶 ” 。 《中蝶 》剧情 梗 概 : 英 气 爽 朗 、儒 雅 英 俊 的 梁 山伯 一 起 去红 罗 山拜 师求 学 ,
三年 生 情 后 ,祝 返 家 ,梁十 八 里 相送 ,在 长 亭两 人 依 依
随 着社 会 的 发 展 ,人 们对 经典 “ 梁祝 ” 的 审 美是 动 态 性 人 生感 悟 、审美 情 趣 和思 想 对 其 进行 再 创 造 ,获 得 不 同 其 二 :形 象 种子 。形 象种 子 是 戏 剧 导演 处 理 演 出总
【 关键 词 】 蝶 ;音乐剧 ;导演艺术
中图分 类号 : J 8 2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6 ) 1 0 — 0 0 2 9 — 0 2
自从 1 9 2 7年美 国百老 汇上 演小 哈 默斯 坦 编剧 与科 恩 首先 《 蝶 》的思 想 立 意 :通 过梁 、祝 悲欢 离 合 的爱 情 故
为 了解 脱 蝶 人 的 “ 诅 咒 ”成 为 真 正 的人 ,把女 儿 祝 英 台 社会 的不 可调 和性 ,表 达 创 作 者对 美 好 理想 生 活 的 追求
嫁 给人 类 ,婚 礼 被 以 “ 不 速 之 客 ”身 份 的 流 浪诗 人 梁 山 和 向往 ;最后 分 析 梁 祝 民 间爱 情 “ 形 象 大 于 思想 ” 的 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 魏冉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艺术魅力浅析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的艺术总监是声乐教育家武秀之,她在近30年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中,在培养歌剧、音乐剧演员的过程中从唱法三结合发展为歌、表、舞三结合,现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在唱法上训练“假声位置真声唱法”,使学生能够演唱三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唱法三结合),进而进行歌、表、舞三结合的综合训练,掌握综合舞台表演能力,符合音乐剧演员载歌载舞、全能型的要求。
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就是为武秀之的教学思想量身定做的探索性试验剧目之一。
该剧创编于1997年,编剧居其宏根据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而成,历经数十次修改加工,力求故事情节的民族性、娱乐性,人物形象饱满丰富,作曲家周雪石为达到音乐的现代感,一首曲目要写上十几遍,让剧组成员听、评、改,力求每首音乐的旋律优美,又不失时代感,历经近10年的磨练,该剧终于在2008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文联、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并获得了优秀剧目奖。
2009年、2010年、2011年该剧被纳入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计划,在河南省高校巡演,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其艺术魅力和发展前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笔者伴随着《中国蝴蝶》一路走来,在此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剧本是该剧的根本音乐剧《中国蝴蝶》分为“春之舞”“夏之梦”“秋之歌”“冬之殇”四幕。
故事发生在晋代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美丽聪颖的祝英台渴求知识、追求自由,她女扮男装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途中与梁山伯邂逅,二人性情相投,遂结为“兄弟”。
憨厚老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不知英台是女扮男装,在临别之时,英台只好假借“九妹”之身,以心相许。
当梁山伯依约到祝府求亲之时,惊知九妹即是英台,可是祝英台已被父母另许马家。
无论倔强的祝英台如何反对,也改变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绝望中的梁山伯回到家中,含恨而死。
在马家迎亲之际,祝英台毅然前往梁山伯墓地祭拜,痛哭欲绝的祝英台冲破迎亲队伍的阻拦,纵身投入梁山伯之墓。
最终二人化为一对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
《中国蝴蝶》的剧本追求浪漫写意的特点,歌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剧作家精妙地把该剧定为“春之舞”“夏之梦”“秋之歌”“冬之殇”四幕。
“春之舞”充满了诗情画意,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夏之梦”描写了在红罗山书院学习的情景,彰显了梁山伯的才华和真诚,使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悄然升起。
“秋之歌”,秋天本身就是收获的季节,既是学业收获的季节也是爱情收获的季节,使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慕之情进一步升华。
“冬之殇”,冬天是冷酷的,黑暗的封建礼教更是冷酷无情,这一幕把梁、祝美好的爱情推向了死亡。
全剧在尾声部分出现了五彩斑斓的蝴蝶飞舞的画面。
梁、祝化为两只美丽的蝴蝶,始终不离不弃,坚定地向世人宣告了永恒不变的爱情主题。
该剧是一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剧。
另外该剧的成功之处是增加了两位书童的戏份,梁山伯的书童“四九”、祝英台的书童“银心”,由于其身份、地位的不同,与梁、祝二人在剧中形成强烈的反差。
编剧把两位书童描写得惟妙惟肖,人物性格鲜活可爱,每场演出二人的对白和演唱都会博得观众的满场笑声。
加之二人的舞蹈成分较重,更加增添了音乐剧的娱乐性,例如祝英台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会说“双飞蝶,蝶双飞,沐朝霞,披春晖”,而书童四九看到双飞的蝴蝶就说“它们打起来了,看看谁是强中强”。
因此通过语言的描写、音乐的刻画使音乐剧的通俗性得以体现,所以剧本成了该剧的灵魂,也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最大的空间。
二、音乐创作方面在《中国蝴蝶》的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周雪石充分发挥了他的创作才能,因为该剧是按照武秀之教学思想量身定做的实验剧目,运用武秀之教学思想培养师生具有演唱三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的能力,即演唱“三结合”的能力,同时又具有舞蹈和表演的能力,具有演音乐剧的综合能力,加之演唱时音域宽广,所以该剧的作曲家可以根据剧情大显身手,不必拘泥于演员的能力,“梁山伯之死”一幕咏叹调《飞翔》最高音达到high升C,梁山伯的扮演者每次唱到这一段时,声音游刃有余给观众以巨大的满足感。
祝英台的咏叹调《与君共舞》哭坟一曲,曲调凄美委婉、动听感人,最高音到达high C,唱腔难度相当大。
该剧梁、祝的爱情主题音乐是以二重唱的形式,反复出现穿插于故事情节当中,尾声部分以大合唱的形式,再次烘托出梁祝的爱情主题“双飞蝶,蝶双飞,沐朝霞,披春晖……”。
另外,音乐剧《中国蝴蝶》中两位书童的音乐也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曲作家周雪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创作的二人的音乐通俗易唱,备受观众喜爱。
例如二重唱《苦藤苦瓜》,四九的独唱曲《两个秘密》,加之二人边跳边唱,载歌载舞,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文化观念在中国日渐兴起,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舞台艺术,它的时代性、娱乐性、通俗性深深吸引着全国众多的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因此培养全能型的歌剧、音乐剧人才也成为音乐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于2008年作为专业类作品,参加了中国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获得了优秀剧目奖,并连续三年作为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指定剧目,文章就其剧本、音乐、演唱、编舞等方面谈谈它的艺术魅力。
《中国蝴蝶》 艺术魅力内容摘要:关键词:戏剧与影视97调轻松愉快,诙谐幽默,每次演到这里就会引起全场观众的欢笑声和热烈掌声,生动有趣的音乐使该剧音乐剧的特点更加明显,更加接近年轻人的口味,在高校演出时场场爆满。
尽管如此,该剧仍有不足之处,该剧的高潮部分还欠火候,其中“抗婚”一场戏的矛盾冲突还不是很激烈,虽然从音乐上运用了四重唱和合唱来加以渲染,但仍然不能让人有撕心裂肺的感觉。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完全可以将梁山伯棒打出门,甚至是打得遍体鳞伤,都在情理之中,可是该剧在处理这场戏时只是将梁山伯的书童棒打一顿,这使梁山伯被拒婚而当场喷血的理由还不够充分,笔者认为该场戏的高潮还是不能震撼人心。
三、演员的唱功是该剧的优势看过音乐剧《中国蝴蝶》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唱腔优美而难度大,整剧中男、女主角的唱段共有10段,从开场祝英台的独唱《房心坚如铁》开始,相遇途中的梁、祝二重唱《他是谁》,书馆中独唱加说唱《谁说英台是红妆》,梁山伯在第三幕中的咏叹调《梦里佳人》,十八相送的梁、祝二重唱《双飞蝶》,祝英台回到家中等候梁山伯求亲时的咏叹调《对镜梳妆》,梁山伯求亲的独唱《寻亲》,梁、祝二人楼台会分别时的二重唱《蝴蝶罗帕蝴蝶佩》,梁山伯得病时演唱的咏叹调《飞翔》,到最后的祝英台扑坟时演唱的咏叹调《与君共舞》,整剧都是在边唱边舞中进行的,其中梁山伯的咏叹调《飞翔》最高音到达high升C,该咏叹调时间近8分钟,唱腔难度大,能够完成该作品的人屈指可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曲的传唱和流行,而且该咏叹调成为衡量能否胜任该主演的标尺。
除了高难度的唱腔外,《中国蝴蝶》基本上是边跳边唱的形式,特别是梁祝爱情主题曲《双飞蝶》在十八相送时再次出现,这是一首男女二重唱,“双飞蝶,蝶成双,此情恰如花中王,七彩蝶衣成国色……纵使狂风暴雨后粉身碎骨有余芳,悠悠万里长。
”二人边舞边唱,表现了祝英台与梁山伯依依不舍的情怀。
旋律优美动听,场景也十分漂亮。
该剧演员的唱功惊人,担任该剧的主演经过几年的舞台锤炼,对该剧歌曲的演唱已经能够轻松驾驭。
笔者在赞美该剧演员唱功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高难度的唱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它的流行,有的歌曲演唱者只能望歌兴叹,已经体现出它的局限性。
四、导演与编舞《中国蝴蝶》为了体现其音乐剧的特点,对导演和编舞的要求也相当高,中国音乐剧正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中国蝴蝶》从1997年走到今天也经历了较多波折。
第一版导演是上海歌剧院的常务副院长张远文(曾执导歌剧《茶花女》《江姐》等),编舞是山西的岳丽娟。
由于其剧目定位为音乐剧,所以在舞台的编排上,首先要体现音乐剧的特点,载歌载舞、通俗而又不失优美,梁祝的题材注定了对服装的要求是古装,演员又要边跳边唱,所以对头饰和服装面料要求也相当高,加之受资金的约束,1999年第一版《中国蝴蝶》在郑州艺术宫公演,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演出不太像音乐剧,更像是歌剧,歌词和音乐过于高雅,场景、道具基本上是实景,给人的感觉是厚重有余轻松不足。
2003年进行第二次大的修改,聘请河南省话剧导演李立宏,编舞请现代舞编舞马涛,把整个剧的词、曲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动,使其更趋于音乐剧的特点。
经过这次修改倒是更像音乐剧了,于2004年5月23日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5年校庆期间公演,虽然演出也很成功,可是有点像“闹剧”,“闹”得有点过了,整个剧过于浪漫写意,缺少了应有的美,成了“校园青春剧”,脱离了该剧本身应有的美感。
2006年进行第三次大的修改,聘请中央戏剧学院教师王晓凡为导演,编舞是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舞蹈教师佟伟。
第三次改编首先吸收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又从剧本到作曲进行改革,首先要体现“美”,要求从舞台灯光、布景、头饰、服装到演员,在不失去“美”的基础上,体现该剧的通俗性。
历经10年,几经修改、打造,于2008年10月成功入选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获得了“优秀剧目奖”,并作为河南省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在各高校巡回演出。
五、演员阵容《中国蝴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与其优秀的演员阵容不可分割,剧中祝英台的扮演者付虹莉、梁山伯的扮演者胡志华,二人均为歌剧系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演唱能力外,均具有舞蹈和表演能力,这是胜任该剧的主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而另外两个主要演员——书童银心的扮演者尹晓莉、四九的扮演者李元芳,其中尹晓莉为歌剧系教师,李元方为在校学生,二人的舞蹈成分相当重,所以在演出时,要在大段的舞蹈之后马上用歌唱来抒发感情,而且是边跳边唱,这有很大的难度,没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是不可能担任此角色的。
经过长期训练的师生们,是可以胜任的。
加之这4位主要演员外形靓丽,所以舞台形象也更吸引观众,除此之外在挑选整剧舞蹈演员时,个头和形象都有严格的要求。
该剧舞蹈语汇在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舞成分,韵律轻松愉快,特别是“书馆”一场戏,梁山伯、祝英台与众书生“舌战群儒”,舞蹈中又不失幽默,边舞边唱边演,舞蹈张弛自如,有时又整齐划一,引得观众笑声不断,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秋天里我们收获爱情”一场戏,舞蹈的难度较大,其中双人舞较多,加之学生的舞蹈程度有别,有的动作仍然达不到要求,只能是在改编了的基础上完成。
每次演出完毕,都会认真地进行总结修改,力求使之成为精品。
总之,从《中国蝴蝶》的演出情况来看,已经深受广大青年人的喜爱。
有的学生甚至看了三遍还喜欢看,不难看出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所以只要不断地提炼、演出,不断地接受观众检验,终会走向成功,为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