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最新修改版高一《经济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

一、知识框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请逐个过关)1⑴供求影响价格.(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⑵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拓展: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消费心理等。
2。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⑴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需求量、消费者)的影响:①价格变动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A.反之则相反。
B.⑵.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财、物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的)。
5、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形成价格优势,提高竞争力,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根本途径),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提升消费信心.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完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经济生活》核心记忆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核心记忆知识归纳(一)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需求定律: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二)消费1.消费的重要性: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1)根本:发展生产,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物价(国家宏观调控)。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企业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就业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就业的措施(1)党和政府: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
《经济生活》12个重点必背知识

缩小收入差距。
2、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哪些? 答: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 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 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 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 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 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 支持。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 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1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⑥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的质量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 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 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2、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①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 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 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最新《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022年高中政治必背的350个知识点归纳整理

2022年高中政治必背的350个知识点归纳整理《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美国),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汇率下降,本币贬值。
资本会由预期贬值国家流入预期升值国家,由低利率国家流入高利率国家)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1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1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16.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7.生产决定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18.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经济生活》学习知识结构图(整理完全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的货币➢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外汇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 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神奇的货币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货币的发展纸币货币信用工具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我国汇率的表示: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商品含义C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国民经济的细胞)公司的含义:依法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一、生活与消费(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①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是什么?②货币的含义?本质是什么?基本职能有哪些?如何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③纸币的含义及纸币发行量的公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2.货币的的种类与形式①货币与财富: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②结算与信用工具有哪些?③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及表示方式有哪些?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二)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②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③供给与需求:当供不应求时,销售者趁机提价,价格上升,这就是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购买者持币待购,价格下降,这就是买方市场。
④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有哪些?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把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①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哪些?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有哪些?(三)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①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消费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分为哪些?②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联系?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消费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如何评价?②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原则?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②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②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③国有经济的地位是什么?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哪些?④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意义?⑤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二)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①公司的含义、法定类型、特征是什么?公司的组织形式由哪三个部分组成?②公司制的优点?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③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意义?2.劳动者①就业的意义、我国的就业形势?②怎样促进就业(国家、企业、劳动者)?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的内容?④劳动者有哪些权利?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者权益途径有哪些?(三)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①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哪三个因素?②商业银行的含义、主要业务有哪些?商业银行有哪些作用?2.投资(风险与收益)①股票的含义、性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哪些?②债券的含义、类型、风险收益的比较?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异同?③商业保险的内容?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有哪些?三、收入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①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②按劳分配的原因?地位?③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④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哪些生产要素分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的意义?2.效率与公平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异同)?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③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一个制度,两个重要举措)?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①财政收入的构成有哪些?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财政支出的构成有哪些?②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哪三种情况?2.财政的作用①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关系?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的关系?③财政与宏观调控关系?(扩张性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运用)(三)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①税收的本质是什么?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关系?②增值税的纳税对象、纳税人、作用?③个人所得税纳税对象、纳税人、作用?2.依法纳税①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②我国税收的性质?为什么要依法纳税?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①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哪些?②市场通过哪些方式配置资源?市场调节的优点有哪些、市场调节局限性有哪些?③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哪些规则?如何规范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②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主要目标、手段分别是什么?(二)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①辩证的看待总体小康(成绩与不足)②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哪些?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及内容是什么?②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个措施)?(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①经济全球化含义、原因、表现、载体、实质、影响分别是什么?②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我国)来说应该怎样应对?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加入世贸组织意义?②“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含义、表现、两者关系?③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文档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文档《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1、价格(物价、CPI、PPI、房价)(价格一线:价值--供求关系—消费—企业生产---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②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④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
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A、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
【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例:1、如何稳定物价?抑制CPI上涨?(①经济:结合“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供求;企业的技术、管理、经营;国家的宏观调控—三大手段。
②哲学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能动作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例2、为什么稳定物价?抑制CPI上涨?(或意义)(①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的影响、市场的弱点与缺陷、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②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两大规律、群众的地位、作用、群众观点、价值选择的标准)③政治:国体、公民一线、政府一线)(要:对症下药)消费一线:(影响因素、消费观、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生产与消费、分配与收入、财政、宏观调控、三大动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①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②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C、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D、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上文: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③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④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3)生产与消费(热点:金融危机、扩内需调结构、低碳经济)(1)生产决定消费(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3.生产与企业——(1)企业一线①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②生产效率、个别劳动时间、价值规律作用---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同上)③企业的地位、作用及股份制、公司制改革——企业的增长方式——经济效益(三效益统一,方法途径)——企业的兼并、组合、破产——企业的信誉、形象、竞争力的提高、社会责任——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管理体制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所有制结构(公与非公企业)——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劳动者关系⑤企业与产业(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如工业企业(汽车、石油)文化产业⑥资源配置——面向市场,由市场调节(产品结构)——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关1、2、3点P88)---科学发展观⑦生产与消费关系----企业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企业维护消费者的权益⑧对外开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贸易。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的主要知识点归纳经济生活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货币、价格、消费、生产和市场等方面。
一、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而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但具有购买力。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4、信用卡和支票: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支票则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有利于物价稳定,对外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
二、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供求关系也会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则需求增加。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则受影响较大。
3、价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企业会通过调节产量、生产要素投入和依靠科技进步来应对价格变动,同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
2、消费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以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消费需求的调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四、生产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生产发展。
经济生活新教材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必背考点前言1.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概念: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③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③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C、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3、纸币(1)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①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流通规律) 其公式如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②如果纸币发行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经济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一政治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经济生活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1. 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经济生活是指人们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
其中,生产是经济生活的基础,分配是经济生活的结果,交换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物品和服务的流通方式,消费是经济主体购买物品和享受服务的行为。
2.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本是劳动力的有机组合,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 经济制度及其分类经济制度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所构成的经济组织体系。
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个人和企业自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国家计划和市场双重调节,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混合经济制度既包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机制,也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手段。
4.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商品经济、自由竞争、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等。
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由国家统一安排和调节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经济发展中两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各具优势和限制。
5. 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体调控和管理。
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等。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必修一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们的经济观念的建立和培养,以及对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的总结。
一、经济基本概念1.经济:指人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的总和。
2.经济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价值创造的问题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3.经济发展的基本要义:增长、平衡、效益和可持续。
二、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主体和经济组织形态。
2.市场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市场自由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混合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4.计划经济制度:以国家计划为主导,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和组织的经济制度。
三、价格与市场1.价格的功能:价值尺度、分配信号、激励机制和调节工具。
2.市场的概念和特点: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或环境,具有竞争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3.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创新激励等。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体现经济规模和强度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动力: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3.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五、供给与需求1.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受价格、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的概念和类型: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受价格、消费者收入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3.供需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
六、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的内涵和特征: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的交替性、以及周期性变动的不规则性。
2.经济周期的原因:投资周期波动、消费波动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3.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业和失业问题、物价和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水平等。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一、经济学基础1.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之间的交互。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二、消费者行为1. 效用理论消费者选择商品是为了最大化其效用,即满足度。
2.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受到其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的限制。
3.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三、生产与成本1. 生产函数描述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2. 规模报酬生产规模变化时,产出变化的情况。
3. 成本结构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四、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单方面市场控制力。
2. 垄断竞争市场许多卖家提供差异化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3. 寡头市场少数几个大公司控制市场,存在相互依赖。
4. 垄断市场单一卖家控制整个市场,没有近似替代品。
五、宏观经济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比例。
3. 通货膨胀率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速度。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七、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等限制国际贸易的措施。
3. 国际支付平衡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平衡关系。
《经济生活》新教材的知识要点

《经济生活》新教材的知识要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经济生活》新教材的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生活需要商品、什么是商品——购买商品需要货币——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的本质。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定义;为什么货币能成为价值尺度;价格;观念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定义;商品流通;现实的货币。
第三目:纸币。
定义;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优点。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目:信用工具。
结算方式——信用卡的定义、优点——支票的定义、特点、种类——汇票的定义、优点。
第二目:外汇。
外汇——汇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这一课的知识要点有:1、商品的含义与货币的本质;2、货币两个基本职能的含义、特点;3、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优点及纸币的流通规律;4、几种基本信用工具的含义、作用;5、什么是外汇、汇率及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
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常常因地、因时而异——间接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因素。
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这一课的知识要点有: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6、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3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
版)2023
1. 宏观经济指标
-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居民消费物价变动的指标。
-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生产者采购价格变动的指标。
- 就业率:衡量劳动力就业情况的指标。
- 外汇储备:记录一国持有的外汇资产量。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基于供需关系自由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由中央政府计划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 经济发展:更广泛地指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经济、社
会等各个方面。
4. 资源配置方式
-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自由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
- 计划配置:由政府制定计划来调配资源。
- 混合配置: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5. 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可产生收益的能力。
-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 弹性工资:工资根据供求关系而发生变动的情况。
6. 国际贸易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情况。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的情况。
- 关税: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
- 关税壁垒: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各类贸易限制措施。
以上是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的简洁归纳,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一一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一一铸币)一一纸币一一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一一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贝S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2、供求影响价格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3、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五、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一一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一- 改善收入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一一缩小收入差距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一一稳定物价4、消费类型:①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②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一一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一一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一一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一一是一种理智的消费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 5R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④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E.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C.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D.用之有度。
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一一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一一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一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①为什么:(原因)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E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怎么样: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E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C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D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④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三、企业的经营1、企业: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③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一一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3、公司的经营①目的:利润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二、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