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建筑
中国建筑史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
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5)20世纪80年代建筑
这个时期,建筑创作的发展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高层建筑中以其功能多样,空间组合丰富,造型独特称为每一个大城市 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6)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台湾101大厦竞相攀高。在各 城市涌现多种代表作品,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简洁的平面组合,给人们现 代建筑的时代感和雕塑感。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图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室内设计发展史
室内设计的流派
六、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 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 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 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
室内设计的流派
一、高技派或称重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 中加以炫耀,祟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粱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 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 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室内设计的流派
室内设计风格
三、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 奥尼斯 1934 年的 ( 西班牙与酉班牙 语类诗选 ) 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对现代主 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
四、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美”,认为只有祟尚自然、结合自 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 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 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 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 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洛可可
楼
中国名楼之一:鹳雀楼
楼 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或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之用 体型繁简不一,有简单的型式,有体型非常复杂的
台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 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 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 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中国古建筑特征
首先是古代工匠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创造出一些新的建筑类 型,如书院、场、文庙等儒家建筑,佛寺、石窟、塔、天主 教堂等宗教建筑,城防建筑工程有了许多创新,长城便是突 出的例子。 其他各种建筑物如住宅、园林、宫殿、陵寝等,其形式结构 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和发展。
随着封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不仅帝王们的宫殿、园林、 王府雕梁画栋,大加装饰美化,就是地方官府、地主乡绅 们也大兴土木,装饰宅第,美化园圃。 建筑物的艺术造型从早期简单的外轮廓发展成为各式各样 的亭台楼阁,形制多样的屋顶和平面,优美的轮廓和曲折 的变化成为东方建筑形象的特色。 此外,建筑色彩、彩画装饰和雕刻装饰的发展也随着时代 的要求崇尚而不断变化,从简单质朴向繁复精细发展演化, 并确立了严格的做法和等级制度。
龙山文化遗址
从巢穴居住发展到地面建筑,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 简陋的原始房屋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的贡献。 中国原始社会的建筑以木材为基本材料,形成了“人”字形 的基本架构,但尚无人工建材的加工和使用,仅限于对自然 建材的直接利用。
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南方地区有一种白蚂蚁,专喜好蛀食木料,可以把立柱 与横梁蛀成空壳。
破坏自然生态
六 王 毕 , 四 海 一 ; 蜀 山 兀 , 阿 房 杜 出 牧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定都咸阳并开始大 建宫室。二百多座宫室甬道全都是木结构的房屋。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又继续营建皇宫。
事隔15年,项羽引兵至咸阳,放火烧毁秦皇宫,大火 三月不灭。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_奴隶社会)
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 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 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 号 方 形 大 房 子 复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1
2
号
号
方
方
形
形
大
大
房
房
子
子
复
复
原 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甲
甲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 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
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为平 整的硬土地面。后室(内室)圆形 或长方形,中部有一个烧灶面 , 用以煮食、取暖;前室(外室) 呈长方形,挖有 “壁炉”和窖 穴,分别兼作保存火种和藏粮放 物,筑有一段斜坡或台阶式门道
通向室外。
■双室房屋套间的出现,是与父 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生活需要相
适应的。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客省庄遗址的“吕”字形半地穴式房子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营造技术
■ 已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 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 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一、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啊,咱们的老祖宗住的可简单啦。
那时候大多就是穴居或者巢居。
穴居呢,就是在地上挖个坑,然后住在里面,就像小动物的洞穴一样,不过可没那么精致哦。
巢居呢,就是在树上搭个简单的窝棚,跟鸟儿搭窝有点像,这样可以躲避野兽啥的。
这时候的建筑材料啊,基本上就是土啊、树枝啊这些随手可得的东西。
虽然很简陋,但这可是咱们古代建筑的开端呢,就像一个小种子,慢慢会长成大树。
二、奴隶社会时期到了奴隶社会,建筑就开始有点样子啦。
像夏朝,就有了一些比较大的宫殿建筑。
这个时候建筑材料就丰富了一点,开始使用石头和青铜工具来建造了。
商朝的时候呢,建筑就更有规模了,有了城墙,房子也更讲究布局。
而且这个时候的建筑风格开始有了等级之分,就像人分三六九等一样,不同等级的人住的房子那可不一样,贵族的房子又大又豪华,普通奴隶可能就只能住在很破的小房子里。
三、封建社会时期1.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那可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高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啊。
像阿房宫,那规模可大了去了,虽然最后没建成,但从描述里就能想象有多宏伟。
这个时候的建筑技术进步可大了,斗拱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开始出现了。
汉朝呢,建筑风格更加大气雄浑,建筑规模也很大,而且砖石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啊,佛教传入中国,对建筑的影响可大了。
寺庙建筑开始大量出现,而且融合了很多佛教的元素。
建筑风格也在慢慢变化,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同地区有了自己的特色。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高塔建筑,那高塔可壮观了,就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大地上。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建筑那是相当辉煌。
唐朝的时候啊,长安城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建筑布局非常规整,有中轴线,对称分布。
建筑风格呢,既大气又华丽。
像大雁塔,到现在都是建筑艺术的瑰宝。
这个时候的建筑色彩也很丰富,红墙绿瓦的,看起来特别漂亮。
而且建筑的工艺也更加精湛了,木构架体系更加成熟。
4. 宋元时期宋朝的建筑呢,比较注重建筑的细腻和精致。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
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
“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 宫殿遗址: 面积
比一号小,同样也是 门、堂、回廊的布局, 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 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 的常规布局方式,中 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 合开始走向定型化。
3、斗拱的演进
柱枋规格化
人字拱盛行
昂的出现
太原天龙山石窟,北齐
•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581年~1279年)
•
一、 隋、唐
(581年~907年)
1、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的城市
◆都城:隋大兴 城
(唐长安 城)
采用里坊制, 严整宏大的繁荣大 都市。日本的平城 京、平安京规划都 受到唐长安的影响。
新型建材----瓦的出现和使用;
出现四合院建筑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实现了建筑的升级; 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助推了木构架的发展。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建筑构件
二、细石器时代---巨石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三、聚落
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育萌生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城规122 江海洋1120110087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一、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穴居穴居的发展历程:居住面高度变化平面形式变化房间数量变化表面装饰变化\二、夏商周社会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
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
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
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异族的奴隶。
中国古建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2.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ª¡ª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世纪¡ª¡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
(2)石狮
陵墓、大门前:辟邪 石窟:佛力浩大,无物不降 雄狮(左):统一寰宇和无上
权力 雌狮(右):子孙绵延
(3)吉祥缸
(4)嘉 量——表示 公正和至高 无上,象征 国家统一和 强盛
(五) 日晷—计 时器
(6)铜龟、铜鹤— —象征长寿
(7)鼎式香炉 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三)北京故宫
第二,砖普遍使用(民居、 城墙)、琉璃砖瓦更广应 用;
第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 林的建造极盛;(园林专 著《园冶》)
第四,喇嘛教建筑兴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构件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2、须弥座(又称金刚座) 古建级别的标志之一
(二)开间(三)大梁
(四)斗拱
我国古建特有的结构构件
第三,建筑风格: 整体建筑: 气魄宏伟、严整而又 开朗;
单体建筑:
屋顶舒展平远,出檐深 远;斗拱较大,板门, 直棂窗;色彩简洁明快, 风格庄重朴实。
5、宋朝—大转变时期
特点: 第一,出现了建筑规范 文献《营造法式》
第二,建筑风格: 规模比唐代小,但绚丽多彩; 单体建筑: 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
(四)注重和周围环 境的协调
《南巡盛典》中的锡山惠山形势图
第二节 宫殿和庙宇
一、宫殿 (一)宫殿的沿革 目前保存较好的宫殿: 北京故宫、沈阳清故宫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按封建统治的礼制来加以规划,
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 称、层层进深的布局。 (江苏部分)
——我国古建体系基本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 佛寺、佛塔、石窟
4、隋唐时期—— 成熟时期
唐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建筑群处理愈趋 成熟
中国古代建筑史(纯手打)
一、原始社会建筑:巢居(长江干阑式)穴居(黄河木骨泥墙)1长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最早的榫卯技术的房屋2黄河:仰韶文化:河流两岸二级台地,有利于耕牧与交通(同心圆模式,以中为尊)龙山文化:家庭私有,双室相连的套间半穴居,平面“吕”,木骨泥墙二、奴隶社会建筑:1夏:最早的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廊院式,外有一圈回廊,(茅草盖顶,夯土筑基)2商: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不同功能,分布在不同位置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偃师商城——三重城(宫城,内城,外城)庭院式建筑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宫殿宗庙陵墓(1 2 4出羡道)各功能区域无严格划分3周: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宗庙):2进院,周围有檐廊环绕瓦的发明:使西周从“茅茨土阶”的简陋到了较高的阶段4春秋:高台建筑的出现,瓦,砖的普遍使用5秦始皇陵是中国最大的一座人工坟丘,6汉茂陵陵上石刻“马踏匈奴”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石刻艺术的杰作7世界最早的空腹拱桥: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县安济桥8宋最高的砖石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9最早的琉璃塔:河南开封祐国寺塔10最早的石窟:库车克孜尔石窟11元代采用减柱法的代表建筑:广胜下寺正殿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战国:齐故都临淄/邯郸赵城:工商业在大城中,宫城在大城西南角。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高台建筑盛行,城市建设的高峰期1曲阜鲁故都:(与考工记相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2秦:1秦都咸阳: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大山大水间宫室散落,无郭,弥山跨谷,广布宫苑,天人合一,遭运发达3汉:木架建筑逐渐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的发展,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已形成,悬山顶和庑殿顶为最普遍1汉长安城:在秦咸阳兴乐宫建立起来,自由的里坊制布局1城市外形不规则,城内主要用地被宫殿所占2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陵邑(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道路系统为八街九陌4北有渭水,西有上林苑,和自然有机结合4三国,晋,南北朝:大量兴建寺庙,石窟1三国曹魏邺城:布局规划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中轴线明确,军营园林官衙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组成“里”2北魏洛阳城: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创建内城,外郭城形制,三重墙体系,左祖右社,不规则方格网路3南朝建康城:1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2城市整体布局呈不规则状,三重墙体系3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宫后苑的布局,多宫并制向一宫制发展4城中市场多,分布布置,方便百姓5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自发建造,街巷布置自由6因地制宜,外层利用天然地形,以山为阙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中国建筑成熟期)2唐:建筑特点:1规模宏大,b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发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的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1隋唐长安:1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严整的城市2总体是中轴对称布局,平面呈矩形,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组成,城内道路纵横交错,划分108座里坊3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与居民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4实行宵禁(唐玄宗时期)和里坊制5开凿了河湖水系6利用龙首原高地建大明宫7道路两侧设排水沟,街道两侧种植槐树2唐大明宫:大明宫位处高地,居高临下,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前部由丹凤门、含元、宣政、紫宸等前朝南北中轴线布置,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麟德殿、三清殿等3东都洛阳:1隋代洛阳是新建城,地势平坦,布局整齐2宫城皇城位于西北高地,占据有利地形,3全城除皇城与宫城外划分为103坊3市,坊内都是十字街,四边开门,三个市场位于漕运方便地点4漕运较长安发达5城墙很多,宫城北东西三面都有几重隔城环绕,皇城再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宫城6在皇城西侧苑建造上阳宫,其作用于大明宫相似3五代:石塔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塔较唐代有所发展,建成铁塔4宋:发展: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不采用里坊制和宵禁2木构架建筑采用古典模数制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宋塔主要是砖石塔,特点:发展八角形平面的可供登临远眺的楼阁式塔,塔身多作筒体结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筑形式或采用木构屋檐1宋东都汴梁:(居中)1三重墙体系,三重城墙均有护城河环绕2四水贯城,水运发达3打破里坊制,形成街巷制,市坊杂居,商业发达4出现瓦市勾栏,御街千步廊,消防制度确立5是一个商业都会,军事政治中心地位下降,市内有绿化7城市平面并不十分规则,道路有自发性5辽:较多的保留了唐代的建筑手法,辽墓室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常用圆形6金:建筑沿袭辽代的传统,又受到宋朝的影响,但建筑装饰与色彩比宋更富丽7西夏:受宋影响,有受吐鲁番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元:1喇嘛庙的兴起2木构架建筑继承宋金传统,但规模和质量上都逊于两宋,尤其在北方,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的木料做梁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简化的优点:节省木材,使木构架进一步加强了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加强梁檩与柱子之间直接的联系,减柱法虽然失败了,但也是一种革新的尝试1元大都:(偏南)1保留金中都旧城(偏西),在其东北另建新城2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轴线合一,三重城墙,左祖右社,道路系统规整,呈方格状,平面近于方形3街巷制布局,南北为大街,东西为胡同,城内市肆分散4除北侧两门,剩下均旁三门,门外设瓮城5开凿了大面积的人工河谷水系(山水城市)2明:建筑特点:1砖已经普遍用于民居砌墙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广3木结构经过元代的简化,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增强,构建卷杀简化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界8风水术到明代已达极盛1明南京:1南京城功能划分:城东皇城,城南居住和商业区,城西北是军事区2城墙顺应地形,四重城(宫城,皇城,都城,外郭)三重瓮城3新宫以富贵山为中轴线的基准点向南展开,左祖右社4居住在秦淮河一带。
中国建筑史-ch01古建发展概论
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
• ★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但前
期在技术上和艺术上仍末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 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
明堂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夏)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复原图
– 封建社会
• ★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 •
熟的、独特的体系。 ★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 居等方面,在建筑空间处理、建 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 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 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城市布局和商业发展相适应。源自• 仿宋东京(横店)★
2、木建筑采用模数制;
★
《营造法式》(李诫著)
造屋的尺度标准。材分八等。
★“材”:
★
3、建筑组合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突出主 体建筑。如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
★
4、建筑造型多变、比例纤细、装饰繁密复杂、总体 风格趋向轻灵、秀美、华丽,因而多了些阴柔之风, 少了些唐代建筑的雄浑凝重之气。
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在
城市建设 木构架 砖石建筑 建筑装饰 设计和施工技术 等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
2、隋唐是中国历史上 最为辉煌的时代。
★隋唐建筑追求雄伟华丽,
首都大兴城规划严谨、 建筑规模空前,城市规 模在1000余年间始终为 世界城市之最。
★木构建筑的标准化程度极
高;
唐长安 大明宫
3、出现了专门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的专业建筑师—★ 梓人(都料将)。
大明宫含元殿: 位于龙首原南端,高 出长安城15米,为 大明宫正殿,殿前 各有一高阁,阁与 宫殿之间用廊相连, 形成一个凹形空间。 大殿前哈有三条近80 米长的坡道台阶, 气势宏伟。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1. 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建筑主要以洞穴、茅草屋为主。
由于人们还处于初级的生产阶段,建筑结构简单,材料采用自然资源,例如用竹子、树干、土坯等搭建起简易的居住空间。
这种建筑特点符合人们对居住的基本需求,同时也适应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
2.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建筑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建筑物。
在这一时期,重要的建筑类型有城墙、宫殿和陵墓等。
城墙作为城市的防御设施,结构坚固,通常采用石块和夯土建造,以防止敌人的入侵。
宫殿是统治者的居所,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瓦片覆盖,宏伟豪华。
陵墓是统治者的墓地,通常采用土山筑成,形态庄严肃穆。
这些建筑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3. 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同时也充满了宗教和文化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寺庙、宫殿和园林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
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瓦片覆盖,形式庄严肃穆。
宫殿作为统治者的居所,建筑风格华丽豪华,常常采用彩绘和雕刻等装饰手法。
园林则注重景观的布局和植物的种植,以营造出优美的环境氛围。
这些建筑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趋于庄重典雅,注重工艺和细节的表现。
在这一时期,建筑主要分为宫殿、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的建筑风格延续了封建社会时期的风格,以黄色为主色调,建筑结构严谨,装饰华丽。
园林则更加注重景观的表现,以湖泊、假山和花木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民居则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采用木结构和青砖瓦片,内部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这些建筑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从简陋的原始社会建筑到华丽的封建社会建筑,再到庄重典雅的明清时期建筑,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建筑史 ppt
唐朝宫殿
唐朝斗拱
宋:(960年—1279年)
• 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具更进步,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 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 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 殿、台、楼、阁。 •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 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 《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 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 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原始建筑河姆渡遗址干阑式
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建筑
奴隶社会的建筑
• (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所 发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遗址。 •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 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著名遗址有:① 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嗷都。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 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毫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 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 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③黄陂盘 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诸侯 国的宫殿。④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出两座庭院式建筑。 ⑤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中国考古界 多年来对殷墟做过细致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它的宫殿、墓葬等已有 较清楚的认识。它的建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 说明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它的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达十几米,四 出羡道,有很多殉葬的人与物。安阳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建筑的发展历程
西方建筑的发展
西方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古埃及阶段。幻灯片 28 二、古希腊阶段。幻灯片 30
三、古罗马帝国阶段。幻灯片 37
四、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 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幻灯片 41 五、现代阶段。
一、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遥远的历史闪现在我们面前 的是一个个王朝的背影,“法老”是这些王朝的统治者, 他们是人间的帝王,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在埃 及人的宗教观念中,人死后的灵魂只是暂时离开躯体漂 泊,游荡于宇宙之间,他们相信诸神从星宿的故乡降临 人间的某一天,这些灵魂总将复活。因此,历代的法老 都倾其国力建造规模浩大的陵墓,无数出色的雕刻家、 泥瓦匠、工程师和工人为此耗尽了心血。于是,举世闻 名的埃及金字塔,帝王陵,太阳神庙和方尖碑这一座座 建筑的丰碑走进了人类历史的视野。
埃及金字塔
二、古希腊建筑: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 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 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 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 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 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 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 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 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 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 立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和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这些柱式,不仅外在 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 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
敦 煌 莫 高 窟 局 部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一、中国原始社会建筑(一)、“巢居”与“穴居”——中国原始建筑的两种原型!1、木骨泥墙房屋(从穴居演变而来,主要在黄河流域)2、从深穴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意味着居住面的上升,功能的改善,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
(二)、干阑式建筑(由巢居演变而来,主要在长江多水区域)1、穴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土木混合构筑方式成为跨入华夏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直系延承的建筑文化,自然成了木构架建筑生成的主要技术渊源。
2、巢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木构技术经验,也通过文明初始时期的文化交流,成了木构架建筑生成的另外一个技术渊源。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较早的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它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
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
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
颈背有一长鬃,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史第003讲(原始)
北方.穴居
穴居示意图
南方.巢居
2、真正建筑的诞生:
总之,当原始人真正走出洞穴,走出丛林,开始用自己的 劳动创造生活时,也就开始了有目的的人工建造屋室的活动。人 们可以按照自己及社会关系的需要建构自己的建筑与村落,同时, 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后,精神需要越发成为左右建筑的 重要因素。真正意义的建筑诞生了。 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进入了氏族社会, 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千计。房屋遗址也大量出现。由于各地气候、 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阑干式建 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木构架承重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 各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具 有普遍意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贯穿整个古代建筑的发展过 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
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 住屋形式:面积 变小,平面呈 “吕”字形双室 相联的套间式半 穴居,增强了私 密性。 建筑材料上, 开始出现土坯砖, 室内地面普遍采 用白灰面,防潮。
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4000年前)
• • • • 居住遗址多为圆形平面的半穴居房屋 室内白灰居住面 房屋面积缩小 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
辽宁牛河梁女神 庙是中国最古老的神 庙遗址。建筑已有了 “群”的概念。采用 木骨泥墙建造壁体和 屋盖。室内用彩画与 线脚装饰。 · 内蒙古大青山地 区发现的祭坛,有比 较明确有轴线关系, 采用了序列式。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平面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想象复 原外观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
梯形屋顶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后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一、原始社会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史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主要有天然洞窟和人工挖掘的洞窟,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
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二、奴隶社会建筑夏代本了宫室、民居、墓葬等建筑类别,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
商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周围壕沟和城墙较为常见。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
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三、封建社会建筑(一)战国时期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 出现了瓦和砖,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
七国之间因险为塞,竞筑长城。
,秦郑国开渠三百里和李冰兴修都江堰,规模都相当巨大,秦始皇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
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
由于秦国统一时间极短,而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因此,秦代建筑的发展只是集中在宫殿、园囿方面。
(二)汉汉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期。
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
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
主要表现形式有长安城、陵邑、陵墓、宫殿、私家园林、长城。
(三)魏晋南北朝魏晋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
1) 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 层
2) 适合于黄土地带干燥的气候特点 3) 对黄河流域的寒冬能起到较好的御寒作用 4) 易于施工,节省空间,耗费材料最省
1. 仰韶文化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复原示意 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示意 西安半坡F1大房子 西安半坡F24 郑州大河村F1~4
宋人聂崇义在《三礼图》中据 《考工记》所画的王城示意图
瓦屋、高台建筑
一、瓦屋 二、高台建筑 三、奴隶社会时期建筑的演变特点
二、瓦屋
1. 两个实例:
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召陈建筑遗址
2. 瓦的出现 3. 瓦出现的意义 4. 瓦的演变
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召陈建筑遗址
2. 瓦的出现
有各式板瓦、筒瓦,有的带柱状瓦钉,有的 带瓦环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1. 高台建筑的特点 2. 产生高台建筑的原因: 防卫上和审美上的需要 3. 到汉代以后被淘汰掉的原因:
1) 大量奴隶劳动的中止 2) 木构技术的进步
1. 高台建筑的特点
1) 以土台为核心,其外包上木构建筑 2) 木构本身并不大,结构也简单,但外观效
果感觉很大 3) 夯土工作量很大 4) 形体很大,但空间不大
第三章 奴隶社会时期建筑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夏、商、西周和春秋为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出现了:
1) 阶级 2)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3) 青铜工具的使用以及后期铁器的使用
夏商时期
宫室 陵墓
宫室(一)茅茨土阶
—华夏文明第一殿 表明: 1) 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2) 单体殿屋已存在“前堂
后室”的空间划分 3) 建筑组群呈现庭院式布
局 4) 廊庑环绕的廊院式布局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宫室(二) 亳、殷墟 陵墓-妇好墓
夏商建筑成就
已出现我国古典建筑主要类型 “城以为君,郭以守民” 前朝后寝宫室布局 夯土技术进一步发展
西周、春秋时期
《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有巢氏” 《墨子·辞过》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
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礼记》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家语·问礼篇》注曰:有柴谓橧,在树曰巢 《孟子》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巢居--穿斗式木构架的渊源
穴居---土木混合结构的渊源
召陈建筑遗址的瓦件
3. 瓦出现的意义
1) 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 2) 推动了木构架的发展 3) 改善了建筑的造型、面貌 4) 意味着陶质材料走入建筑领域
三、高台建筑
商、春秋、战国时期掀起一股“高台榭、美宫室”的建 筑潮流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 筑之,数年乃成。
中山王陵园全景想像复原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绍兴战国墓出土的小铜屋
殷墟出土虎首人身大理石雕像
战国半瓦当
商、战国时的家具
第四章 封建社会初期建筑
第一节 秦代建筑——BC221~BC206年
秦咸阳宫 秦始皇陵 秦长城
1. 近水 2. 洞口标高较高 3. 洞内较为干燥 4. 洞口背寒风 5.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建筑活动
建筑最初两种形态出现-巢居、穴居。 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人为生活空间。 南方---巢居;北方---穴居。
古代文献相关的记载: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
四、奴隶社会时期建筑的演变特点
1. 从构筑技术看,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并创造了大 体量的台榭建筑
2. 在木构技术方面,已开始运用斗拱,连接木构件的节 点—榫卯已做得很精巧
3. 屋顶形式已有两坡顶、攒尖顶和“四阿重屋” 4. 建筑装饰在涂饰、彩绘、雕刻、壁画等方面都有进展
战国木构榫卯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晚商青铜器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复原示意
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示意
西安半坡F1大房子
西安半坡F24
郑州大河村F1~4
2. 龙山文化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半穴居遗址 淅川下王岗排房遗址
父系氏族时期建筑的演变特点
1. 建筑形态变化:
1) 出现吕字型半穴居
2) 大房子消失
3) 大型排房式住居
2. 出现了私有的窖藏 3. 技术发展 1) 地面建筑的比重上升 2) 白灰面的推广 3) 土坯比例推敲合理(40×20×10㎝) 4) 夯土
第二章 原始社会建筑(远古~公元前2100年)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住所(1万年前) 猿人-元谋人、蓝田人、早期的北京人 古人 -长阳人、丁村人 新人-山顶洞人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建筑活动(约1万年前~公元前2100年)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住所
▪ “住所”—没有建筑,只有住的行为 ▪ 我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以天然石洞为住所 ▪ 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距今约50万年) ▪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