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3-2-1 种子的萌发 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4.实施计划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根据录像中展示的结果,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对照实验中的实验变量:1和2号:变量为水,3和2号:变量为空气;4和2号:变量为温度。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教师提问:一些种子中有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你推测一下,把这些不同情况的种子放在相同的环境,哪种会萌发?结合教材91~92页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1.结合教材让学生概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种子萌发为什么不需要阳光、土壤、肥料等。
教师点拨:(1)种子只有在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才有可能萌发。
(2)种子萌发时的营养来自自身贮藏的物质而不是外界。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标号种子所处环境实验结果①不放水,置于25 ℃橱柜中不萌发②放适量水,置于25 ℃橱柜中萌发③浸泡水中,置于25 ℃橱柜中不萌发④放适量水,置于4 ℃冷藏室中不萌发A.①号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B.③号不萌发是因为缺乏空气C.④号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D.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水的多少3.把大米种在环境适宜的土壤中却没有萌发的原因是( D)A.温度、水分不适宜B.水稻不能用种子来繁殖C.没有胚乳D.没有胚或者胚不完整4.下列菜豆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①种子吸收水分②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发育成根③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④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5.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在A、B两个培养皿分别放置50粒种子,结果发现A中有3粒种子未萌发,B中有5粒种子未萌发,则此种子的发芽率是( C)A.94%B.90%C.92%D.96%6.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彼此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1.教师结合教材图片和实物,讲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包括种皮、胚乳、胚轴等部分,以及它们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2.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外界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内部条件是指种子本身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3.教师通过示例和讲解,阐述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种子吸水、种皮胀破、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等。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评价能力。
5.作业小结的实践应用:教师布置设计种子萌发实验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同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种子质量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你们认为种子萌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请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内容进行讨论。”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教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教材所给的资料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了假设和验证。
同学们都实施了自己的计划,那最终观察的结果如何呢?学生: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教师:那种子在萌发时,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一定能萌发吗?学生:不一定。
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有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预学1、种子萌发取决于两方面条件,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指_____________,后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和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的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阴影部位表示有损伤)。
请你判断哪一粒种子肯定不会再萌发?()4、炒熟的种子,置于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由于()A、种子休眠B、胚不完整C、胚是死的D、无营养物质探究及精导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2、种子萌发的过程[多媒体展示] 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并思考问题:①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②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③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①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因此,胚根先发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知识与技能1.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观看照片和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交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CAI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问题的提出生: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师: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2.作出假设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
2.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学难点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准备种子萌发的PPT课件、若干植物种子、已完成的探究实验结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古诗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株植物完成了它的一生,生命结束了,但不意味着生命真正的完结了,植物的生命周期是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生命可以继续地延续。
开花结果后结出种子然后种子再萌发,新的植物一生又开始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在植物一生中神奇又重要的生命过程:种子的萌发。
二、新课教学想一想,议一议: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正如谚语所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教师点拨:“种瓜点豆”是一句农谚,指种瓜种豆的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水逐渐增多,适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
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
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首先是提出问题:种子在哪种环境下才能萌发呢?接着要做出假设。
做出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一、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
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重点转移到对实验结果的解读上,据此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用能通过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反馈到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的变量。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交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二)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学生分析城市里的初中生往往是从电视、报刊或课本等途径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情况,真正亲手实验或亲眼观察植物种子萌发的学生不多。
至于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虽然能说出几句但又不敢肯定。
能利用实验总结出科学理论的同学更少。
通过之前学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加深对变量的控制,同时通过解读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去分析实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3.2.1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2.1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节种子萌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学会设计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做出假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齐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植物生长什么风吹最好?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含义引入本课。
二授新课:(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老师出示资料: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1、学生阅读资料思考作出假设,老师将三个假设写在黑板上。
2、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怎样设计对照实验?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教师引导,让学生能自主设计对照实验。
3、学生交流。
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做到种子萌发的实验。
教师及时进行点评。
4、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四个瓶分别为种子萌发提供了哪些条件?并完成课本92页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分析出: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5、通过展示交流,学生总结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教师质疑:环境条件都满足了,种子就一定能萌发?。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2.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尚需培养。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种子的萌发》,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在此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但对于种子萌发这一具体现象的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种子萌发实验,熟练操作实验工具。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
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分析种子萌发的相关因素。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现象。
-学生在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种子萌发实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胚根、胚芽的生长变化。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探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练习题中涉及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条件、种子萌发过程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种子萌发过程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最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
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置。
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
教学反思:成功名言警句:2、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罗蒙诺索夫3、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4、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布鲁姆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普希金7、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3节)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知识目标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同学们曾经学过这首诗吗?(出示课件)那我找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诗。
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那么植物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在我国很多地方清明节前后农民伯伯都在忙着春耕播种,正如谚语所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那为什么要在清明节前后种瓜点豆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活动1:展播《种子的故事》配音短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主人公的种子未能萌发,引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是熟的、死的都不能萌发,说明种子必须是活的,才能萌发)活动2: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讨论提纲如下: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2.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4.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条件?对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一样?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并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外界环境,老师不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设下悬念鼓励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能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各小组展示成果时,能清晰表达观点,展示形式多样,有助于全班同学对种子萌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点评环节,能针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条件和过程掌握较好;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淀粉酶的活性、呼吸作用等。此外,探讨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浇水等措施促进种子萌发。
(4)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现状,了解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种子产业的现状,包括主要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同时,关注种子质量控制措施,探讨如何确保种子质量,提高种植效益。
5.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现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学生需要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的现状,包括主要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以及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具体涉及以下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能力目标:
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巩固复习: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PPT2)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以发生了大饥荒为由向吴国借一万石粮食,吴国以苛刻的条件答应了,第二年,越国的粮食大获丰收,在向吴国归还粮食时,挑出颗粒饱满的稻谷,全部煮熟晒干后如期还给吴国,吴王夫差看到越国的粮食颗粒饱满,下令把越国归还的稻谷发放全国各地播种,结果这一年吴国颗粒无收。
(PPT3)
为什么越国归还的粮食会导致吴国颗粒无收呢?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PPT4)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88~91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91~93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实验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教材P89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
问题(1)
①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②你所在的小组想探究哪种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如何控制这种环境条件?
③实验完后探究的结论是什么? 完成教材P92页,“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 问题(2)
①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哪些?
②测发芽率时,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③种子萌发后,子叶为什么变得干瘪?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认识到:(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学会设置对照实验。
(3)种子萌发的一般过程。
3.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PPT5~8)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主要是胚是活的且完整,此外种子最好储存时间短、度过休眠期。
揭秘课前历史故事的谜底。
(PPT9~10)
引申:对照试验中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分。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
(PPT11~12) 引申:抽样检测中要注意:①样本的大小要合适。
②要做到随机性。
③检测方法要科学。
学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绿豆发芽记。
(PPT13)
教师点拨、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PPT14~19)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有哪些? (2) 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PPT20~21)
种子的萌发⎩
⎪
⎨
⎪⎧条件⎩⎪⎨⎪⎧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胚必须是活的和完整的萌发过程⎩
⎪⎨
⎪⎧胚根——根
胚芽——茎和叶 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巩固训练一。
(PPT22~25)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反思与评价
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