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目标是指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定的明确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

它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一、知识维度在知识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体现学生所需学习的具体内容。

通常可以按照层次结构进行表述,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

同时,教学目标的表述还应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二、能力维度在能力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体现学生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技能。

教学目标应明确能力的要求,如分析、解决问题、表达、合作等。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所需的具体技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维度在情感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要求。

教学目标可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如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自信等。

四、价值维度在价值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体现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目标可以明确所需树立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公正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五、可评价性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备可评价性,即能够明确目标的完成程度和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的表明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可以明确指导学生使用什么方法来达到目标,如阅读、实践、实验、讨论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的联系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相联系。

教学目标要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力、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全面细致、可衡量,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有机结合。

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何有效描述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描述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描述教学目标?
( 1 )全面分析课程目标,形成由子目标相互支撑、浑然一体的描述框架。

在描述教学目标之前,我们需要借鉴普遍性取向教学目标的优点,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课程目标,从全局、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的描述框架。

( 2 )分析各子目标,确定表述该目标所需要的主要谓语动词。

教学目标的实质是要反映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进步,这就需要选用合适、准确的谓语动词来表述。

在选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习领域、类型、性质的差异采用合理恰当的动词来表述。

( 3 )把握学生学情,了解课程教学要求,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选择恰当的数量化词汇。

在教学目标描述时,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思路来实现量化:其一是等级式的量化,主要用于对那些不易用准确数量来描述的行为变化,如学生在情意领域、价值观领域发生的变化。

其二是数字化的数量,主要用于对那些可以进行精确量化的教学目标的描述。

( 4 )加入表现性内容,关注生成性内容,完善教学目标的描述。

教学目标描述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加入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的生成性内容,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防止教学目标描述与制定中可能会出现的僵化、程式化问题。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清晰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1.客观、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尽量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要客观明确。

目标要具体,不能笼统。

目标的表述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能做什么。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有所期待和努力。

2.可操作性、可达成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

目标的表述应该具体到学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自己做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

3.结果导向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结果导向的。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结果导向的目标表述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学习中的方向和目的,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4.分层次、递进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分层次、递进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该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分层次、递进地表述。

学生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层次,来逐步改善自己的学习水平。

5.与学生现实需求联系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与学生现实需求联系的。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要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取得学习成果。

6.可量化、可检验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是可量化、可检验的。

教师应该将目标分解为若干要求、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小目标,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整体目标。

7.具体、直观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直观。

目标的表述要能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行为和表现来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
教学目标的表述呢,得有这么几个小要求哦。

一、明确具体。

就像你给人指路,不能只说“往那边走”,得说“往东边走大概500米,看到那个红色大楼就到了”。

教学目标不能模糊地说“学生要学会知识”,得具体到“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并且可以运用这个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这就好比你点菜,说“来个好吃的菜”,厨师肯定懵,你得说“来一份宫保鸡丁”才靠谱嘛。

二、可衡量。

得能像称东西一样知道有没有达到目标。

不能说“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的理解”,啥叫“更深”呀?得说“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准确说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至少五个重大事件,并分析每个事件对战争走向的影响”。

这就像你减肥,目标不能是“瘦一点”,得是“减掉5斤”,这样才知道有没有实现目标。

三、可达成。

目标不能定得像摘星星那么难。

你不能给小学生定个目标是“独立推导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公式”,这不是为难人嘛。

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比如对于小学生,“能背诵并默写乘法口诀表”就是个比较合适的目标,就像你让小朋友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苹果,而不是让他去摘天上的月亮。

四、相关性。

五、有时限性。

得给个时间限制,不能无限期地等。

不能说“学生迟早会学会数学运算”,得说“在本学期末,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就像你说“我总会把房子打扫干净”,不如说“今天下午三点之前,我要把房子打扫干净”来得干脆利落。

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明确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明确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明确表达技巧教学目标是教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明确表达的技巧,以确保目标清晰、具体、可衡量和可实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在教案中表达教学目标。

一、使用明确的动词教学目标应该使用明确的动词来描述学生所期望达到的行为或能力。

例如,如果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比较两个文本的异同,可以使用动词“比较”来表示。

这样可以使目标表达更加具体,使学生和教师都清楚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二、指明主体和客体在教学目标中,需要指明主体(学生)和客体(学习内容),以确保目标的明确性。

例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中的主体是学生,“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是客体。

这种明确的表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设置具体的量化标准教学目标应该能够量化,以便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

例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10个常用的动词”中的数字“10”就是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

这样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水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目标应该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关联,以确保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讨论,那么教学情境应该设计为小组合作的形式,以便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和达到目标。

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设置目标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确保目标的适应性和个性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目标,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例如,如果学生的听力能力较弱,教师可以设置目标为“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够正确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明确表达技巧包括使用明确的动词、指明主体和客体、设置具体的量化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及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设置目标等。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编写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表述方法一、教学目标表述的重要性。

1.1 就像盖房子得有蓝图一样,教学目标就是教学这个大工程的蓝图。

它明确地告诉老师要把学生带到哪儿去,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要是教学目标表述不清楚,那就好比在迷雾里赶路,老师自己都晕头转向,更别说引导学生了。

1.2 对于学生来说,清晰的教学目标就像灯塔。

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学完这一章节或者这门课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比如说,他们不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而是有目标地朝着灯塔前行。

二、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2.1 要具体。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比如说,不能只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太笼统了。

得说“学生能够在10分钟内准确概括出一篇500字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分析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就像做菜,你得说清楚放多少盐,而不是说“让菜有点咸味”。

2.2 可衡量。

这一点很关键。

教学目标得能像称东西一样可以衡量。

像“学生能够背诵出至少三首古诗”,这就能衡量。

要是说“让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啥叫“一定的了解”,这就没个准儿。

就像比赛跑步,得有个终点线,大家才知道谁赢谁输。

2.3 要有可达成性。

不能好高骛远。

如果给小学生定个目标是“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不是开玩笑嘛。

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等因素来定目标。

就像让刚学走路的孩子去跑马拉松,那根本不现实。

目标得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这样他们才有动力。

三、不同学科教学目标表述的特点。

3.2 再看语文学科。

语文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所以目标表述可以是“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乡之情”。

这就像做菜既要讲究色香味,又要注重营养搭配,语文教学目标也是多方面的。

教学目标表述是教学中的大事,老师们得像工匠精心打造工艺品一样去对待它,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案中如何表达?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案中如何表达?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案中如何表达?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的基础,是课堂中教与学的桥梁。

在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重点和方向,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那么,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案中应该如何表达呢?
(一)语言简洁明了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表达时语言简洁明了。

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太过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要让教学目标的表达尽量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二)重点突出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表达时各个目标之间的重点要得到突出。

教师应该清楚地区分出各个教学目标的重要程度和优先级,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信息量充足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表达时需要有足够的信息量。

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时应该尽量详细地描述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如内容、方法和技能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四)清晰明确
教学目标的表达要求清晰明确。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似是而非的语言,而应该使用准确、明显和有限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所要学的知识和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能够帮助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的效果。

因此,在教案中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达有助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三种:(1)认知观的表述方法。

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

扼要地表述,便于会意和交流。

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

这是我国教师常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

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

但是它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2)行为观的表述方法。

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

“ABCD”模式为例。

A.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目标。

这类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说明。

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A.教学对象(audience),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是“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的。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能完成的行为,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行为应该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例如:对学习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学习……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这里的“学习”、“初步掌握”的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的泛化期的过渡。

对复习旧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

这里的“复习”、“改进”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初步完成了技术学习的分化期的过渡。

“提高”、“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向熟练掌握的过渡。

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发展……增强……提高……促进……”。

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

列举课堂教学目标描述的方法

列举课堂教学目标描述的方法

列举课堂教学目标描述的方法
列举课堂教学目标描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总结课程内容、分析人
群特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明确教学目标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具体
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特点法。

针对不同学科或具体课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如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能力等;数学课堂教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
推理能力等。

二、学生特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从
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针对小学生,教学目标应注
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针对高中生,教学目标应注重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教师掌握知识水平法。

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也是
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掌握知识
水平和教学能力,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资源分析法。

资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需
要根据教学资源的状况,如课程时间安排、教学设备设施、学生的学
术环境等,合理分析资源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采用合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第一篇: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

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

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三种:(1)认知观的表述方法。

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

扼要地表述,便于会意和交流。

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

这是我国教师常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

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

但是它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2)行为观的表述方法。

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

“ABCD”模式为例。

A.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目标。

这类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说明。

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A.教学对象(audience),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是“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的。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能完成的行为,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行为应该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例如:对学习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学习……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这里的“学习”、“初步掌握”的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的泛化期的过渡。

对复习旧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

这里的“复习”、“改进”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初步完成了技术学习的分化期的过渡。

“提高”、“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向熟练掌握的过渡。

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发展……增强……提高……促进……”。

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该如何表述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该如何表述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该如何表述?在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行为主体)。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一句话,应该是可评价的。

如小学科学"磁性的强弱",有位教师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这样陈述的:(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探究不同大小的磁铁强弱问题。

如果作些修改,像如下这样的表述,也许更恰当一些:(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同伴合作。

(2)经历或观察实验的过程,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3)能说出自己的实验假设、验证过程与结果。

(4)能判断磁铁大小与磁性强弱的关系。

第三、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课堂教学目标规范表述的三种方法

课堂教学目标规范表述的三种方法

课堂教学目标规范表述的三种方法:(一)行为性目标表述方法(学习者+行为+条件+程度)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这种目标指向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于知识、技能领域目标的表述。

1.学习者――(1)错误的行为目标表述:如“为学生……”“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

(2)规范的行为目标表述:如,“学生……”,用“能认读……”“能背诵……”“能解释……”“能写出……”“仿照……对……写一段话”“对……作出评价”“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

2.行为――(1)它要表明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达到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这是目标表述句中最基本的成分,不能省略。

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以增强所设计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性。

(2)不当的行为“动词”使用,如,“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难以检验。

(3)规范的行为“动词”使用,如,“认读”“背诵”“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拒绝”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行为动词,则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3.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例如:“借助工具书,……”“仔细阅读下列语段,归纳……”“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在网上搜集资料,体验……”等。

4.程度――是指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生应当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来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达成度。

如,“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感悟”“分析归纳出5个要点”“能准确地说出……”“会具体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和补语部分。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

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

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哪几种

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哪几种

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哪几种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有多种形式,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表述方式:
1. 知识目标:
-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

例如: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花朵开放等。

2. 技能目标:
-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技能来
完成的任务。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情感目标:
- 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例如: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情感表达,培养对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4. 思维目标:
- 思维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5. 实践目标:
- 实践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例如:学生
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设计和编程。

6. 全面发展目标:
- 全面发展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思维和实
践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力。

例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目标表述方式仅为举例,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其他表述方式。

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明确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下面以700字为范例,介绍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某一特定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和定义等。

2. 深入了解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某一知识点,包括其背后的原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等。

3. 掌握专业术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术语,以便在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流利地运用。

二、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归纳和推理等。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从事某项实践活动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写作、表达等。

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评价、辩证和论证等。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协作、沟通、互动和团队合作等。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加强自己对某一知识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实践中。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便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和自我肯定。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便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四、实践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手工制作、信息搜索和信息加工等。

2.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跨学科问题。

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

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

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要素:一、行为主体:是指学习者,是学生不是教师。

若写成“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都是不妥的,这样,行为的主体就变成了教师,而教师的行为不是教学目标加以描述的对象。

教师的行为应放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

二、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用以表述“知道”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有:“说出、填出、指出、写出”等。

例如,讲述《中法战争》一节,如果把目标表述为“使学生清楚中法战争的过程”,就显得比较模糊,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否清楚。

如果改为“学生能在《中法战争形势示意图》上指出战争开始、结束的地点,并能标明时间;能指出四场重要战役的地点(马尾、淡水、镇海、镇南关、临洮中的四个)”,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掌握。

用以表述“理解”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有:“解释、说明、分类、归纳、举例”等。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使学生理解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危害到底是理解了还是没理解,教师往往当堂难以明确验证。

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学生能举例说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再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A、用自己的话说出战争爆发的一般原因及侵略战争爆发的一般原因;B、在课本上找到有关战争原因的内容;C、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用以表述“应用”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有:“示范、评价、修改”等。

例如,《鸦片战争》一节,如果把目标表述为“教会学生分析战争性质”,就有问题。

若改成“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关系,归纳出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就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

三、条件或情境: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操作。

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地图”等。

清晰准确表达教学目标的重要技巧

清晰准确表达教学目标的重要技巧

清晰准确表达教学目标的重要技巧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学目标是教师需要具备的重要技巧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技巧。

一、明确目标的关键词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简洁的特点,关键词是帮助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工具。

教师应该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关键词,并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

例如,如果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表达”、“观点”就是关键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关键词。

二、明确目标的行为动词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行为动词,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实现目标。

行为动词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何种行动。

例如,如果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写作,那么“写作”就是行为动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素、示范写作和指导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一行为动词。

三、明确目标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层次结构,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层次结构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例如,如果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那么可以将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如理解词汇、理解句子、理解段落和理解全文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明确目标的评价标准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有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例如,如果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口语对话,那么可以制定评价标准,如流利度、准确度和语法正确性等。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和改进。

五、明确目标的实施步骤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实施步骤,这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

实施步骤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例如,如果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可以制定实施步骤,如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实施步骤,有序地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
善于科学地设计并准备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体现,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传统教学目标的主要弊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表述上的含糊性和描述性,无法观察、测量和具体操作;另一个是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提出的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而不是对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心理学观点,再结合知识技能教学结果具有可观测性的特点,对知识技能教学目标的表述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从学生行为表现的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而不应该表述教师做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目标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目标,表现为教师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或者说它着眼于教而落脚于学。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既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又是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评估自己学习效果的标准,并且成为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的依据。

因此,在备课计划用词时,目前更倾向于“学习目标”的提法,“学习目标”反映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要使每位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我们提倡教学目标应表述通过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发生什么变化,如“背诵第二段课文”,表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第二,教学目标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和可测量,应选择可以观察的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词语。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表述中,通常使用“认识、理解、掌握、领会、把握、培养”等抽象笼统的词语,是导致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求教师要使用可观察的行为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如“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复述、默写、背诵、辨别、区分、比较、使用”等行为动词则对学习的结果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以克服用传统方法表述教学目标的含糊性。

例如:《山中访友》的教学目标可表述为:
1、正确书写稳重的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

第三,要说明学生做出这些行为的条件是什么,包括完成任务的时间(如十分钟内)、完成任务的条件或辅助工具(如借助词典、计算器、说明书、或通过小组看图讨论)等。

第四,要说明学生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包括熟练程度、准确程度、完整程度等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
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

如“能说出四种原因”,“会三种方法”,“至少答对十五题”。

例如:至少举出3个例子说明分数的3个基本性质。

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每个实验小组要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填写出实验报告。

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清晰地向学生传达了教师对学习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也便于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终点。

对于章节目标难度较大的,应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分散学习并适当延长课时,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

(2)每节课的目标设计应重点突出。

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对一节课中的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效果。

但这不等于可以忽视其他的目标,因为主要目标需要其他目标的支持,其他目标明确合理,有利于达到主要目标。

对于长期的教学目标视具体情况是否明确列出,但在教学中必须有所体现。

(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是有层次和顺序的,应按照层
次之间的关系设计。

——转引自徐英俊.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3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