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PPT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课件
ppt课件
4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一、人类行为的分析
(一)人类行为的起源: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1.传统行为理论:试误性学习 2.替代学习:观察別人的行为反应及其 结果在替代经验基础上产生的学习
ppt课件
5
(二)行为的決定因素: 1.先行決定因素: (1)环境因素(刺激—反应) (2)条件制约 a.自然条件制约 b.社会条件制约 2.后继決定因素:行为結果的回馈 3.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行为的获得、维持与表 现,是个体的外部物理事件与內部认知事件转换 的过程
2.教学生涯: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行为科 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 系主任
3.特殊荣誉:美过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加 利福尼亚心理学會杰出科学成就奖;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
ppt课件
3
二、受米勒与多拉德的影响
1.社会学习与模仿(Social Learning and Imitation)》一书
学习者从 事这种行 为的能力
观察者表 现此行为 的动机
学pp习t课者件 的认知历程
11
3.四种不同的模仿方式:
(一)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直接模仿行为、技能
(二)综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综合多次所见之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
(三)象征模仿(symbolic modeling): 模仿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ppt课件
16
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他 行为的影响
• 班杜拉的另一项实验研究,比较了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 他行为的影响。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小学三、四、五年级的 儿童做一种滚木球游戏,作为奖励,他们在游戏中都得到了一些 现金兑换券。然后,把这些儿童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个实验者的 助手装扮的榜样参与。第一组儿童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一起玩, 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要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必去救济他人, 同时也带头不把得到的现金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二组儿童和一个 好心肠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自己得了好东西还要 想到别人,并且带头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三组儿童和一 个言行不一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口里说人人都应该为自己考 虑,实际上却把兑换券放入了捐献箱。第四组儿童的榜样则是口 里说要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实际上却只说不做。实验结果 是第二、三组捐献兑换券的儿童比第一组和第四组均明显地多。 这清楚地表明劝说只能影响儿童的口头行为,对实际行为则无影 响;行为示范对儿童的外部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班杜拉ppt终极版
1998年,加州心理协会 杰出终身贡献奖 • 1999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名誉学位 • 1999年,美国心理学协会桑代克奖 • 2000年,加拿大心理协会名誉会长 • 2002年,纽约城市大学荣誉学位,Universitat海梅一世 • 2004年,西方心理学协会终身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詹 姆斯McKeen卡特尔奖 • 2004年,美国心理学协会杰出终身心理学贡献奖 • 2004年,雅典大学的荣誉学位 • 2005年,爱荷华大学杰出校友奖 • 2006年,职业自我概念研究,自学中心的杰出贡献成就 奖 • 2008 Grawemeyer心理学奖 • 此外,他还应邀担任《美国心理学家》、《人格与社会 心理学杂志》、《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等20余种杂志 的编辑,并经常出入美国国会听证会。多项殊荣集于一 身,充分表明了学术界对班杜拉的贡献与成就的认可。
Self-Efficacy Theory
1.观察学习理论(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
提出背景
主要内容
实验研究
理论背景
Background
观察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
概念。在班杜拉看来,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 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 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 行为反应。也就是说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必直接做出反应, 也无需亲身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 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个体能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得到某种认知表象,并以之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这 样就使得他减少了不必要的尝试错误。很明显,观察学习与斯 金纳的强化学习和桑代克的试误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学习理论ppt课件
为了解释说明人类行为,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班杜拉对其中的环境决 定论和个人决定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交互决定论,即强调在社会 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B)是由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决定的 即B=f(E); 个人决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即E=f(B);班杜拉则认为 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P)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但他同时反驳了"单向的 相互作用"即行为是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即B=f(P,E),认为行为本 身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即B:f(P*E)。班杜拉指出,行 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索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 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社会学习理论
.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 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 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社会认知理论(纯干货) PPT
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历程
03 02
04
05
Bandura (2001)运用SCT理论分析沟通如何影响 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并将 SCT应用到职业 选择、组织行为、动机、学习和成就等方面。
Bandura (1986)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编码和执 行行为过程中认知的重要角色,人类的行为是由个人、 行为和环境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的内容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Bandura的理论在于探讨环境、人及其行为之间的动态
的相互决定关系。将环境因素、行为、人的个体因素三者看
成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其
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
力等身心机能。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获得知识,并 与环境、行为和认知构成相互影响的 关系。
并引导其行为,行为及其结果反过来有影响并最终决
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
2、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体特征如性格、社会
角色等引起或激活不同的环境反应;
3、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是人用以改
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并改善
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的手段,而它不仅受人的需
要支配,同时也受环境的现实条件的制约。
例如,观察到的行为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思维方式(认知)。同样,环境 也可能会影响以后的行为,就像一个 父亲的心态(认知)将决定孩子成长的 环境。
Reference:
陈俊.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3,22(12):59-62.
Attention:
1、人的主体如信念、动机等往往强有力地支配
Reference:
(四)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应用课件
教育
• 榜样教育 • 奖惩教育 • 行为习得 • 道德教育 • 教学策略 • 语言应用 • 体育事业
5
榜样教育
•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但隐含 在行为中精神和内涵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和普遍性。因此,教师只要抓住这种行为 精神内涵就能更好地做出学生易接受的行 为。如民族传统精神和品质、富有时代特 征的陷阱意识等以达到学生对示范行为的 理性认识,并内化成自身的价值观念。
• 第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的各个部分较分散,如何将彼此关联起来,构成一 个有内在逻辑的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建立起 来的,但他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 影响;
• 第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虽然可以解释间接经验的获 得,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和理 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
1
阿尔伯特·班杜拉
班杜拉的理论及其理论的运用
XXX
2
班杜拉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 心理学家,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 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 始人,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由 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心理 学界树立了很高的声望1974年他 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
3
社会学习理论
10
语言应用
1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树立成功的信心个人自我效能预期的强度决定了他面临困难 情境时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一项学习任 务的话,就会产生焦虑和逃避行为,而如果他判断自己有能 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学习。 2运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采用榜样示范,积极开展第 二课堂。大学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口语讨论课的形 式,如教师课堂上布置一个题目,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 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这个小组长就是榜样,课下 让学生针对题目准备、搜集资料,第二节课来做讨论。
教育心理学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课堂PPT)
。
观察学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直 接的观察学习是观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在幼儿园中小朋友对老师早上做操时的 模仿行为等;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 原理,从而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简单概括即为“先观察后 模仿”,如学生去看完香港电影之后,对电影里的一些古惑仔的行为觉得很酷,因 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进行模仿这些行为;而创造性观察是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 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 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谢谢
教育心理学班杜拉的社 会学习理论(课堂PPT)
演讲人
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 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学习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 创始人。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 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之所以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就是 因为其既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胆地使用以往被 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首先我们要观察一个事物, 应该先找着对象去看,如一个男生想追求一个女生,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因此先观 察周边朋友对女生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就找着了一个观察的对象,然后记住从榜样情景 了解的行为,接下来把观察到的榜样的行为转为自己外显的行为,也就是自己做出来这 些行为,最后第四个阶段如果自己对那个女生所采用的方法有用的话,会得到那个女生 的欢心,因此这就成为了下次再这么做的动机。
最新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教学讲义ppt课件
2. 同伴的不良影响。 同伴间的攻击性行为的模仿, 常常会让幼儿习得攻击
性行为。这是因为幼儿年龄小, 社会认知能力、辨别 是非的能力差, 对待同伴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缺乏正 确的认识。如, 许多孩子在入园以前由于接受了良好 的家庭教育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但入园后, 受到一些 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影响, 也学会了通过咬人、打 人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 替代性强化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同伴在解 决冲突时或在满足自己需求时, 常常通过打人、抢夺 等方式快速达到目的。久而久之, 也就受到同伴的强 化, 学会了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在随后的实验中,班杜拉研究的是示范原型的行为后果对 儿童的模仿是否产生影响,共有三组参加。第一组看到施 暴的示范原型受到奖赏,第二组看到示范原型受到惩罚, 第三组看到示范原型既没受到奖赏也没受到惩罚。后来在 与玩偶玩耍时,第一组的行为最具有侵犯性,第二组最不 具有侵犯性,第三组居中。然而,当被鼓励去模仿示范原 型的行为时,所有三组的儿童都表现出了类似的侵犯性。
实验研究
有一个著名的,也是最有影响的实验,叫做 “波波玩偶实验”。阿尔伯特.班杜拉和他 的同事成功地演示了儿童是如何学会攻击性 的方式的。
实验过程
在前期实验中,班杜拉将被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验组观看一部影片,内容是一个成年人对一个玩偶又踢又 打,对照组没有观看影片,之后,在被允许与玩偶玩耍时, 实验组儿童对玩偶的施暴行为超过了对照组的两倍,这说 明的攻击性行为视而不见, 甚至还给予鼓励。
许多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孩子霸道、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在社 会生活中不会受他人的欺负、不会吃亏等, 所以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 不但不纠正反而还加以鼓励, 导致孩子在碰到困难、挫折时常常通过争抢、 打人等方式解决。如案例二中的奶奶没有正确指导强强应该如何学会向他 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是帮强强解决问题; 在对待强强推西西这一不良 行为时, 不但没有制止、批评教育, 反而肯定与鼓励, 强化了强强的攻 击性行为。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六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了解班杜拉的生平以及他的贡献掌握班杜拉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以及他所进行的实验和研究等掌握社会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以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班杜拉是美国著名学习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
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了《社会学习理论》一书,该书总结了他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学习理论的形成过程。
班杜拉认为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习得过程,一种是通过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一种是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也就是他特别关注的观察学。
在对观察学习的研究中他进行了许多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他又对观察学习的有关心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观察学习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在观察学习中进行反应综合的位置和反应信息的传递的研究,强化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以及示范影响的范围——观察学习的功能的研究。
从这些研究中他得出了社会学习的一般原理,如人类的许多学习都是认知性的;反应的结果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来源;观察是学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展现一个榜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论和自我效能原理。
班杜拉的生平及著作班杜拉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班杜拉在研究中所进行的实验有关问题的研究社会学习的一般原理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对班杜拉学习理论的评价一、班杜拉的生平及著作艾伯特·班杜拉(A1bert Bandur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
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他就学的中学仅有20个学生。
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衣阿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于受赫尔的学生斯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40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10-演示文稿-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4C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 3.4.7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observational learning
• Generally, observational learning is vital for both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Because mistakes can produce costly, or even fatal consequences, the prospects for survival would be slim indeed if one could learn only by suffe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trial and error. …The more costly and hazardous the possible mistakes, the heavier is the reliance on observational learning form competent examples.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 3.4.6 Self-regulation of behavior
• “If actions were determined solely by external rewards and punishment, people would behave like weathervanes( ::: , constantly shift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o conform to the momentary influences impinging :::: upon them.”But it is not the case. His answer is human behavior is largely self-regulated behavior. If one’s performance in a given situation meets his standard, it is evaluated positively, otherwise, negatively.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在无攻击行为的情境中,示范只是认真的玩10分钟拼图玩具,完 全不理波比娃娃。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愤怒或挫折感的激发
10分钟的游戏以后,在各种情境中的所有被试都被带到另 一个房间,那里有非常吸引人的玩具,如救火车模型、喷 气式飞机、包括多套衣服和玩具车在内的一套娃娃等等。 研究者相信,为了测试被试的攻击性反应,使儿童变得愤 怒或有挫折感会令这些行为更可能发生。为了实现这种目 的,他们先让被试玩这些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以后告诉 他这些玩具是为其他儿童准备的。并告诉被试,他可以到 另一间房间里去玩别的玩具。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检测对攻击行为的模仿
在最后的实验房间内,有各种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攻击性玩具 包括波比娃娃、一个木槌、两支掷镖枪和一个上面有人脸的绳球。非 攻击性玩具包括一套茶具、各种蜡笔和纸、一个球、两个娃娃、小汽 车和小卡车以及塑料动物。允许每个被试在这个房间里玩 20 分钟, 在这期间,评定者在单向玻璃后依据多条指标对每个被试行为的攻击 性进行评定。
控制组:控制组儿童不接触任何示范原型
后续实验1
实验表明,真人榜样组、电影榜样组、卡通榜样组,这三 个实验组的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都比非攻击性示范组和 控制组显著增加。但三个实验组恶童攻击行为总数之间没 有显著差异。
电影电视暴力镜头可能会诱发更多的攻击行为。
媒体中的暴力节目和攻击行为的研究
观察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媒体的暴力节目比观看非暴 力节目的人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媒体中的暴力节目和攻击行为的研究
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与惩罚组和非 暴力组的被试比较,那些 在暴力电子游戏中获得奖 励的被试叫喊的声音更大、 时间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极典型的男性行为, 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 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几乎在所有条件下,男孩比女孩都更明显地表现出身体攻击的 倾向。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讨论
班杜拉和他的助手们宣称,他们已经证明特定行为(在此 实验种指攻击或暴力行为)是怎样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 即使其中不给榜样或观察者以任何强化物。
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 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便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结果
儿童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攻击反应的平均数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班杜拉的理论假设
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不论示范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作 出类似的攻击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明显不同于观察到非攻击行 为或根本没有示范榜样的被试。
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儿童,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到 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示范的控制组儿 童。换句话说,非攻击性示范榜样能起到抑制攻击行为的作用。
无论在攻击情境还是在非攻击情境中,示范一开始都先装 配拼图玩具。1分钟后,攻击性示范便开始用暴力击打波比娃 娃。对于在攻击条件下的所有被试,示范攻击行为的顺序是完 全一致的: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实验程序
成人示范原型把波比娃娃放在地上,然后坐在它身上,并且反复 击打它的鼻子。随后又把波比娃娃竖起来,捡起木槌击打它的头部, 然后猛地把它抛向空中,并在房间里踢来踢去。这一攻击行为按以上 顺序重复3次,中间伴有攻击性语言,比如“打他的鼻子”,“打倒 他,把他扔起来、踢他”和两句没有攻击性的话:“他还没受够,他 真是个顽强的家伙”。
攻击行为的评定指标
总共评定了被试行为中的八种不同反应。为清楚起见,在此我们只概 述四种最鲜明的反应。研究者记录所有对示范的攻击行为的模仿,包 括坐在波比娃娃身上,击打它的鼻子,用木槌击打它,用脚踢它,把 它抛向空中。第二,评定被试对攻击性语言的模仿,记录他重复“打 他,打倒他”等的次数。第三,记录被试用木槌进行的其他攻击行为 (也就是用木槌击打娃娃以外的其他东西)。第四,用列表的方式列 出成人榜样未做出而被试自发做出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是加拿大人,但他的学的攻击行为》(与沃尔特斯合作,1959)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与沃尔特斯合作,1963) 《行为矫正原理》(1969) 《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社会学习理论》(1977,有中译本) 《自我效能感:控制的运用》(1977)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1986) 《自我效能感:控制的实施》(1997)
首先,实验者把一名儿童带入一间活动室。在路上,实验 者假装意外地遇到成人示范,并邀请他过来“参加一个游戏”。 儿童坐在房间的一角,面前的桌子上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土 豆印章和一些贴纸,这些贴纸颜色非常鲜艳,还印有动物和花 卉,儿童可以把它们贴在一块贴板上。随后,成人示范被带到 房间另一角落的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有一套儿童拼图玩具,一 根木槌和一个1.5米高的充气波比娃娃。实验者解释说这些玩 具是给成人示范玩的,然后便离开房间。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结果
若被试看到榜样的攻击行为,他们也就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 这些特定的身体和言语攻击行为,在无攻击行为榜样组和控制 控制组几乎没有发现。
“非攻击性示范榜样能起到抑制攻击行为的作用”,这一假设 不能确定。
男孩受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同样条件下的 女性榜样。在同性别模仿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语言攻击,而男 孩更多地模仿身体攻击。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检测对攻击行为的模仿
在最后的实验房间内,有各种攻击性和非攻击性的玩具。攻击性玩具 包括波比娃娃、一个木槌、两支掷镖枪和一个上面有人脸的绳球。非 攻击性玩具包括一套茶具、各种蜡笔和纸、一个球、两个娃娃、小汽 车和小卡车以及塑料动物。允许每个被试在这个房间里玩 20 分钟, 在这期间,评定者在单向玻璃后依据多条指标对每个被试行为的攻击 性进行评定。
这样的情况持续将近10分钟,然后实验者回到房间里,向示范告 别后,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活动室。
在无攻击行为的情境中,示范只是认真的玩10分钟拼图玩具,完 全不理波比娃娃。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愤怒或挫折感的激发
10分钟的游戏以后,在各种情境中的所有被试都被带到另 一个房间,那里有非常吸引人的玩具,如救火车模型、喷 气式飞机、包括多套衣服和玩具车在内的一套娃娃等等。 研究者相信,为了测试被试的攻击性反应,使儿童变得愤 怒或有挫折感会令这些行为更可能发生。为了实现这种目 的,他们先让被试玩这些有吸引力的玩具,不久以后告诉 他这些玩具是为其他儿童准备的。并告诉被试,他可以到 另一间房间里去玩别的玩具。
实验条件:
24 名儿童被安排在控制组,他们将不接触任何示范原型; 其余的 48 名被试先被分成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示范, 另一组接受非攻击性示范,随后,再按男女分组。最后, 各组分出一半被试接触同性示范,另一半接触异性示范。 这样最终得到 8 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实验程序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多萝西娅·罗斯(Dorothea Ross)以 及希拉·罗斯(Sheila Ross)于 1961 年在斯坦福大学 进行的“宝宝玩偶实验”
被试:
参加研究的被试由来自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 36 名男孩 和 36 名女孩组成,他们的年龄在3—6之间,平均年龄为 4岁零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