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合集下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学专业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学专业介绍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学招生专业介绍一、本科专业护理学(五年制:授学士学位)1.培养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及护理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2.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

3.主要课程: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学(微生物)、病原学(寄生虫)、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急救护理、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成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与专业发展等。

4.教学安排:公共、基础和医学基础课程阶段,时间2.5年。

临床理论等和见习:时间2年。

临床实习:时间0.5年5.上课时间:每周1个半天连晚上,加周六或周日全天。

二、专升本专业(一)临床医学(三年制;授学士学位)1.培养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临床各科的医疗、预防工作及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3.主要课程:法律基础、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精神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和眼科学等。

4.教学安排:公共、基础和医学基础课程阶段,时间1年。

临床理论和见习等:时间1.5年。

临床实习:时间0.5年5.上课时间:每周1个半天连晚上,加周六或周日全天。

(二)口腔医学(三年制;授学士学位)1.培养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口腔医疗、口腔预防及口腔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2.主干课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3.主要课程:法律基础、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口腔生物学、外科手术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免疫学、口腔急诊学、口腔医学美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学、儿童口腔医学、正畸学等。

37.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37.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预防医学,遵纪守法,勤奋务实,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掌握调查、监测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技能,认识自然、社会环境、遗传及心理行为等因素同群体健康的关系,具备识别和预警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听、译、写、说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获得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要的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修业年限及时间分配学制五年,按256周安排:教学142周、临床实习18周、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26周、考试15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3周、社会实践和军训6周,假期40周,机动6周。

(各学年具体时间分配见表1)表1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时间分配表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主要课程: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与职业卫生学、妇幼与儿少卫生、社会医学。

四、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与授课时数,详见附表“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进程表”、“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学安排表”。

必修课共54门,总计3117学时,平均每周学时22(不包括临床和专业实习)。

2.课程设置说明:共设置五大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社科类课程4门,公共基础课程10门,医学基础课程17门,临床与临床基本技能类课程7门,专业与科研方法类课程16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计划(20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计划(2019)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伦理行为和法律意识;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管理、应用能力、较大发展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意识,自觉培养优良医德医风,维护病人利益、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医学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

2.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处理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对急、难、重症疾病能进行初步处理。

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临床综述。

5. 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社会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意识和能力。

6. 熟练运用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论文摘要,基本具备医学专业的听、说、写方面的交流能力;获得良好的信息管理和处理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

7.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表达和管理能力,善于人际交往(包括国际交流),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8. 能够批判地接受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

9. 身心健康,素养优良,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责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二、修业年限和时间分配1. 修业年限为五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课程设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课程设置
4.0
0
程序设计基础(VB)
3.0
54
27
27
54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Medical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1.0
18
12
6
18
基础医学课程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4.0
72
54
18
72
组织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3.0
54
36
18
54
生理学Physiology
5.0
90
66
24
90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7.0
126
81
45
126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3.0
54
42
12
54
病原学1(微生物)Microbiology
4.0
72
48
24
72
病原学2(寄生虫)Parasitology
2.0
36
24
12
36
选修
24.0
360
30
30
30
30
30
30
90
30
临床实习
24.0
24周
专业实习
12.0
12周
毕业设计及论文
20.0
12周
合计
257.0
3510
2107
1043
36周
12周
390
525
507
471
417
471
396

上海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大纲课稿

上海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大纲课稿

预防医学纲领绪论[目的要求 ]1.掌握 : 预防医学模式和任务,健康的观点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的原则2.熟习 : 公共卫生举措和我国卫生工作目标3.认识 : 预防医学发展史以及我国主要卫生工作成就[教课时数 ]2学时[教课内容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个体预防、集体预防以及整体预防三个阶段三、医学模式:指医学整体的思想方法1.生物医学模式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四、预防医学的特色和内容1.预防医学的特色2.预防医学的内容3.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五、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1.健康观的转变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六、公共卫生举措和三级预防1.公共卫生举措2.三级预防七、我国卫生工作目标和主要卫生成就1.我国卫生工作目标2. 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第一章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危害及特色、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饮用水细菌学指标、氯化消毒原理及影响成效的因素2.熟习:人类环境的构成、生态均衡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污染、污染物的观点;常有大气污染物(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认识:环境污染防治举措,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效应、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卫生标准[教课时数 ]4学时[教课内容 ]一、人类环境(一)相关环境的基本观点1.环境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3.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4.生物圈、生态系统与生态均衡(二)人与环境的关系1.人与环境间物质的一致性2.人与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3.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三)环境的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4.社会意理因素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1.环境污染的观点2.环境污染的根源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人群健康反响谱2.环境因素在体内的处理过程3.影响环境对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4.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色:宽泛性、长久性、复杂性、多样性5.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伤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三)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防制举措1.环境立法与管理2.环境规划举措3.技术举措4.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1.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1)大气污染的种类及其根源(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3)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大气卫生防备举措2.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1)污染根源(2)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3)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举措(二)饮水卫生1.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色2.水污染及其危害3.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乞降评论4.饮用水安全的卫生举措第二章物理因素[目的要求 ]1.掌握: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局部振动病、中暑2.熟习:中暑的临床分型、体制以及防治3.认识: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的种类、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物理因素的防备[教课时数 ]2学时[教课内容 ]一、噪声(一)噪声的根源及分类(二)噪声对机体健康的危害1.听觉系统:临时性听阈位移、永远性听阈位移2.听觉外系统3.爆震性耳聋(三)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四)防备噪声危害的举措二、振动(一)振动的分类和主要接触时机(二)振动对机体的危害1.局部振动:手臂振动病,职业性雷诺现象2.浑身振动(三)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四)振动危害的预防举措三、高温(一)高温作业1.高温作业的种类2.高温下人体的散热方式(二)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热适应(三)中暑1.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理2.中暑的诊疗与办理(四)防暑降温举措四、电离及非电离辐射(一)电离辐射(二)非电离辐射第三章化学因素[目的要求 ]1.掌握 : 常有环境化学物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和诊疗2.熟习 : 各样化学污染物的理化特色及预防举措[教课时数 ]6学时[教课内容 ]一、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

预防医学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培养方案

五年制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扎实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监测与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医药卫生事业。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较强的法律意识。

3、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4、具有积极创新、勇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5、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知识目标1、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

2、具有系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知识。

3、熟悉我国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追求卓越。

(三)技能目标1、具有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与检疫、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2、具有初步的现场处置及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3、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4、掌握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较高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二级统考。

5、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试标准。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学制5年。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累计修业时间不低于4年、不超过7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卫生统计学方法与应用、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社会医学、学校卫生学、卫生学检测技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等。

全日制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专业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全日制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专业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全日制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专业实践实习大纲一、目的与要求1.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对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熟悉预防医学业务部门常规工作与运转程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科研实践,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从事预防医学科研的能力。

二、专业实践实习内容(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期三周的实习,使学生掌握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锻炼学生完成社区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社区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实践能力。

2.实习计划安排(1)第一周:由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对教学目标涉及的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轮转,由各部门负责人安排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实习生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内容、方法和程序。

由实习单位教学目标涉及的部门对学生进行社区公共卫生基础理论的专业培训,并由带教老师组织社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社区,融入社区,注重并加强学生公共卫生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2)第二周和第三周:由为实习生指定的带教老师负责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日程。

(3)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前完成一篇实习小结,由实习单位统一组织汇报,并由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实际表现和小结情况,予以考核评分。

3.实习内容(1)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通过社区儿童保健及计划免疫门诊的实习,熟悉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的概念、对象、内容、方法;熟悉常见疫苗的种类、接种步骤、程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了解冷链系统的基本要求,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和内容。

(2)传染病管理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常见传染病的分类、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现状,社区传染病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和内容。

(3)慢性病管理掌握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方法、基本程序和评价指标(认知率、管理率、控制率等);熟悉常见慢性病的概念、特点和主要防治措施、常见慢性病三级预防的原则与内容;了解社区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和内容。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能够从事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 培养要求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预防医学知识识别、评估和控制人群健康问题。

(2)具备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

(3)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提供基础支持。

(4)了解卫生政策和管理制度,能够为卫生机构的管理和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5)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卫生宣传方面发挥作用。

3. 培养课程
(1)预防医学基础:预防医学概论、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经济学等。

(2)预防医学实践:健康检查与评估、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管理等。

(3)相关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

(4)其他:社会科学、管理学等。

4. 实践环节
(1)实习:参与卫生机构的实践活动,了解卫生机构的运作和管理。

(2)社区服务: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和宣传活动,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3)科研实践:参与卫生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了解科研的基本流程。

5. 培养方案评估
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本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点

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点

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

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该学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主要研究职业环境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方法和策略。

在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不同职业群体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和分布规律。

2. 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职业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提高职业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3. 职业卫生管理:研究职业卫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政策和措施,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4. 职业环境监测与评估:开展职业环境监测和评估,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的暴露水平,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5. 职业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职业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交大医学院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成果在职业健康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和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单元模块教学“为特色,依托中外合作办学优势,引进北美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等一流资源,更加关注医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适应全球医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技能熟练;兼具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管理才能、健康倡导意识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处理本专业多发病和常见病以及危急病症,有一定的预防知识,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论文摘要,具备医学专业的听、说、写方面的交流能力; 能够批判地接受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获得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1)临床医生(Clinician)♦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达到执业医师第一阶段要求的临床能力♦能够从患者处获得完整的病史资料并能够对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能够在遇到常见疾病和日常生活中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诊断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能够独立书写完整的,逻辑清晰的大病史。

♦能够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制定学习策略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2)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能够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耐心的,有效的,符合伦理道德的交流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从而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00401K专业名称:预防医学专业方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2.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6.具备与公众、媒体及其他人员进行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10.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学、毒理学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女保健学。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在短学期Ι安排军训(2周)、短学期Ⅲ安排临床实习(4周),短学期Ⅳ安排专业实习A(4周),第九学期安排专业实习B(4周),第十学期安排毕业实习(15周)。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最新资料推荐------------------------------------------------------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中的二级类(预防医学类)本专业代码:100201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公共卫生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公共卫生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保证他们具有良好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态度目标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 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 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1 / 114. 始终将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 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6. 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业务技能,掌握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本领。

7.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8. 勤于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9. 具有健康的心理行为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知识目标 1. 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预防医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掌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技能和方法,在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3.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导论、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法规、环境卫生学等专业课程。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论文等实践性课程。

三、教学模式
本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论文指导等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和
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四、培养方案评估
为了确保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评估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指导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和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培养计划(20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培养计划(2019)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儿科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卓越儿科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高尚品德、职业道德、科研思维、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儿童健康宣教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国际化视野,身心健康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意识,自觉培养优良医德医风,维护病人利益、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医学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

2.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掌握临床医学(尤其是儿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常见急、难、重症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儿科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方式以及防治原则;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特别是儿科合理用药原则;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临床综述。

5. 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主要着重于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社会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重点关注儿科方面),有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意识和能力。

6. 熟练运用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论文摘要,基本具备医学专业的听、说、写方面的交流能力;获得良好的信息管理和处理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

7.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表达和管理能力,善于人际交往(包括国际交流),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8. 能够批判地接受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公众健康离不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能够充分对接国家健康战略规划,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添砖加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医学科研、教学工作的卓越公共卫生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预防、保健工作,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有为人民医疗事业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艰苦求实,团结合作,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掌握预防医学和各相关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运用和指导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的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应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预防医学的科研方法,具备初步的预防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能撰写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论文,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各领域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在社区开展预防医学知识指导和提供咨询。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一种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和预防医学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6. 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公众健康离不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能够充分对接国家健康战略规划,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添砖加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医学科研、教学工作的卓越公共卫生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预防、保健工作,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有为人民医疗事业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艰苦求实,团结合作,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掌握预防医学和各相关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运用和指导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的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应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预防医学的科研方法,具备初步的预防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能撰写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论文,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各领域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在社区开展预防医学知识指导和提供咨询。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一种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和预防医学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6. 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公众健康离不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能够充分对接国家健康战略规划,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添砖加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医学科研、教学工作的卓越公共卫生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
1. 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预防、保健工作,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有为人民医疗事业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艰苦求实,团结合作,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掌握预防医学和各相关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运用和指导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的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应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预防医学的科研方法,具备初步的预防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能撰写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论文,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各领域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在社区开
展预防医学知识指导和提供咨询。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一种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和预防医学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6. 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修业年限和时间分配
1. 修业年限为五年。

2. 时间安排: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时间2年;
临床医学课程,时间0.5年;
临床内、外、妇、儿、传染、精神卫生科实习,时间0.5年;
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时间1年;
公共卫生专业实习、公共卫生实践、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及答辩,时间1年。

3. 时间分配(周)
4. 军训、社会实践和实习
第一学年暑期安排军训。

通过军训学习军事常识,培养遵守纪律吃苦耐劳、自我管理的作风和能力。

第二学年暑期安排社会实践,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锻炼工作能力。

第六学期安排临床实习半年,巩固和加深对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实习地点根据需要安排在相关医学院附属医院。

第九、十学期安排公共卫生专业实习、实践技能培训、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专业实习时间和地点分别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周、卫生监督所4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周。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 主要课程:公共卫生导论、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健康教育学、妇幼卫生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等,基础医学相关课程,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等。

四、教学基本要求
1.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变“灌输式”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注重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一套优化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

2. 注重加强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的环节。

基础课实验内容要精选,机能性实验课程要努力开出综合性或自行设计的实验。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为提高学生个性化专业能力的培养,整个学习阶段开设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专业选修课,以适应不同公共卫生专业岗位的需求,为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 加强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外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分级教学。

要求学生在校公共外语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和专业外语考试。

各系科至少有10~20%的内容用外语讲授,为使外语教学五年的连续性,
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应安排文献阅读课,每周2学时,保证学生的外语水平不断提高。

4.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早期接触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培养周期中包含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内容,培养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卓越公共卫生人才为目标。

五、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按教学进度表的规定进行学期或学年课程考试,注意测试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记分。

学生必须修满必修课的总学分,方可毕业和申请学位。

选修课为考查课程,按百分制记分并折算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至少修满24个学分。

凡符合培养目标,修满所需学分,专业外语考试成绩合格,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
1. 必修课:开设64门,总计223学分。

2. 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五年学习期间必须修满24学分(军训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人文社会科学6学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4学分,预防医学专业10学分)。

专业开设选修课>16学分。

附表: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