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讲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工程地质课件)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工程地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2258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9.png)
➢ 侧蚀向河岸方向侵蚀,使河流变宽变弯 ,破坏原有河岸。
➢ 下蚀和侧蚀是同时进行的,但河流上游 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
河流的侵蚀作用
➢ 下蚀作用: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底的 冲刷作用,又称为底蚀作用。
➢ 1.峡谷急流瀑布-在河流上游,河底纵 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最为强 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条件的影响,常 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洪流的冲刷作用
冲沟形成过程示意图
洪流的冲刷作用
➢ 冲沟发育地区施工,应查明冲沟形成条件 和原因,研究冲沟的活动程度,有针对性 地进行治理。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物: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搬运 力急剧减弱,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 呈扇形堆积下来,称洪积物。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层有下述特征: ➢ ①锥状时,称洪积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 ②洪积层成分较复杂,由沟谷上游汇水区内的岩
石种类决定。
➢ ③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 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具明显的分带性
➢ ④略具分选性和层理,洪积物具有一定磨圆度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 3.沉积的主要类型
➢ 三角洲——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 ,动能明显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积 淤,其形状一般是呈向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 平地,称为三角洲。三角洲是重要的油气田分布区
《地质地貌学》第六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和其所形成的重要地貌
![《地质地貌学》第六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和其所形成的重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892e1f94856a561252d36f82.png)
在上述两带的冲刷动力中,除片流作用之外、雨滴 的冲击作用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对裸露疏松的地表, 雨滴降落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向地面冲击,特地表细 颗粒泥沙向四周激溅、其中向下坡激溅泥沙的数量 和距离比向上坡的大,因此,造成地表物质逐渐向 下坡方向运移。
(3)淤积带
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变缓,片流流速减小,并 有大部分水渗入地下,所以水流携带的大量碎屑 物质发生堆积,围绕着坡地下部呈片状覆盖,形 如裙边,称为坡积裙。其纵剖面形态表现为微凹 向下的缓倾斜曲线,上部倾角一般为6°~8°,向下 坡逐步变缓。
在台地面或高平原上的浅凹地,片流作用使物质 不断向下移动,在浅凹地底部逐步堆积,形成平 缓的地势和较厚的土层,常被辟为农田。
(2)冲刷带 位于斜坡中部。一般坡度变陡,随着面状水流进
一步分异、积聚量和流通有所增加,坡面冲刷强 度加大,形成许多侵蚀沟。其流向与坡向基本一 致面多呈v形,深度通常小于0.5m。
由于斜坡水流的深度一般随坡长而增加,所以坡 地的长度与侵蚀作用成正比。
坡向也与侵蚀有关,迎雨坡的侵蚀强度一般较大, 背雨坡则小。
此外,坡面组成的物质疏松、植被覆盖差,也使 侵蚀加强。
(二)片蚀造成的地形
浅凹地是平坦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地形,它是片流 侵蚀的产物,通常分布在河谷的源头、分水岭附 近、阶地地面或高平原上。浅凹地本身以轻微的 波状起伏为特征,成为浅平的低洼谷地,二侧坡 面非常平缓,没有明显的坡面转折,也没有明显 的沟底,但具有一定的纵向倾斜凹槽。它的下端 逐渐变深,成为深凹地。再向下游可与沟谷相连, 所以浅凹地又称“无床谷地”,宽度一般为 20~200m,深度为2~20m不等。
第二节 片状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片状流水(简称片流)的特点
片流、面流、洪流的地质作用
![片流、面流、洪流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0ec1ab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c.png)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的分类和运动特点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地面流水分为面流、洪流和河流三大类,面流和洪流是在降雨或降雨后的一段时刻内才有的临时性流水。
河流是常年流水。
面流是雨水、冰雪融水在地表斜坡形成的薄层片状细流,因此又叫片流。
斜坡表面是不平坦的,当面流增大到必然程度在就会自动在斜坡低洼处聚集成线状的较强的洪流。
洪流往往是间歇性的,在雨水集中的季节易形成洪流。
河流是大气降水、融雪聚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流水自身侵蚀形成的沟槽中流动,并进一步取得地下水的补给而成的。
河流具有相对固定的河道、并有常常性流水。
它的水源往往是多方面的,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乃至湖水都能够成为水源。
二、流水的动能地面流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不断将势能转变成动能,流水具有的动能称为流水的活力(a),流水的活力(a)与流水的流量(m)和流速(V)有关。
其中流量的大小要紧受气候阻碍,区域的降雨量和蒸发量决定了该区地面流水的水量的大小;地面流水的流速那么受流量和地形坡度的阻碍。
区域地质构造起落运动,能够改变地面的起伏坡度和海拔高程,从而阻碍地面流水的活力。
地面流水的活力必需克服其流动进程中水流内部的粘滞阻力和水流与地面、空气等之间的摩擦阻力的消耗;那么地面流水的活力与其负载(L)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形:a>L:地面流水除克服负载之外,尚有余力对地面进行破坏,因此表现为侵蚀作用;a=L:地面流水与负载相平衔,流水无力破坏地面,也不因负载过大而发生堆积,因此表现为搬运作用;a<L:地面流水的负载超过其活力,为了维持其流动,流水不能不将多余的搬运物卸载,表现为沉积作用。
三、流水运动特点依照牵引流的运动状态,流体内部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可分为层流、紊流等水动力结构。
它们直接阻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特点。
(一)层流水流流动时,水质点作流束状或层状运动,各质点的迹线不相交织的一种流动状态.。
第6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6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8e8b2bf705cc1754270936.png)
(1)磨圆度、分选性随搬运距离增大而增大; (2)具有层理构造——水平层理 + 斜层理。
二、各河段的沉积作用 及其冲积物特点
冲积扇(alluvial fan)——河流沉积物所形成的 扇状沉积地形。
顺直河道——弯曲河道——泛滥平原——河口区
(一)顺直河道河流沉积作用 和河床冲积物
1.沙坝——顺直河段凸岸大致平行于河床的长条
3.急流(rapids)
非洲维多利亚瀑布
黄果树瀑布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 微。潺媛名瀑布,真似挂帘帏。”
——吴承恩 《西游记》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流杂树,洒 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 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洪积物 洪积扇
洪积扇
洪积裙——若干个相邻的洪
积扇扩大相连成为围绕山脚 的洪积裙 。
洪积平原——洪积裙,进一
步发展为微向山外倾斜的洪 积平原 。
第三节 河流概述
一、河谷和水系 (一)河谷(river valley) 被流水所开凿和改造的线状谷地。 1.谷坡(valley wall)——河谷两侧的斜坡。 2.谷底(valley bottom)——河谷底部比较平坦的部位。 3.河床(stream bed)——谷底中常年有流水的部分。
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杮(fèi)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同“癫”, 精神错乱)乎?”众服为确论。
河北工程大学普通地质学ppt转换成word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讲述
![河北工程大学普通地质学ppt转换成word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550b8c14844769eae009edf4.png)
普通地质学课件主讲人:周俊杰河北工程大学勘查教研室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的种类及水系型式第二节流水的运动与动能第三节河流的地质作用第四节河流的均夷化和去均夷化作用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特别是河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由河流形成的肥沃冲积平原,正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河流还是最活跃的地质外营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地貌。
河流的地质作用塑造着陆地形态,改变着地球的外貌。
地面流水的种类面流(片流):顺斜坡无固定流道的、面状流动的细小流水\洪流:在斜坡低洼处汇集成线状较强的地面流水第一节地面流水的种类及水系型式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地面流水的种类——暂时性地面流水面流(片流):顺斜坡无固定流道的、面状流动的薄层细小流水。
面流能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的松散物质。
由面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
由面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
洪流:当面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在斜坡低洼处汇集成线状的较强的线状流水。
再向下汇聚成快速奔腾的洪流。
洪流猛烈冲刷沟底、沟壁的岩石并使其遭受破坏,称为冲刷作用。
冲刷作用将坡面凹地冲刷成两壁陡峭的沟谷。
多次冲刷两侧形成许多小冲沟,共同构成了冲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由于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动能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形成洪积物(洪积扇)。
洪积扇2、地面流水的种类——长期性地面流水——河流河流:具有一定河道的长期性地面流水。
1)河流的形成过程根据地面流水:河流是由面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的。
洪流的冲刷作用形成的沟谷,沟谷发展为冲沟,冲沟有常年流水或季节性流水即为河谷(河流)根据地形:地形表面平坦(面流)→沟槽(洪流)→沟谷(洪流)→冲沟(洪流)→河谷(洪流、河流)起初的大气降水,有上向下沿自然平坦斜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成为网状细流,称为面流。
河北工程大学普通地质学ppt转换成word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河北工程大学普通地质学ppt转换成word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b394bc69dc5022aaea0050.png)
普通地质学课件主讲人:周俊杰河北工程大学勘查教研室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的种类及水系型式第二节流水的运动与动能第三节河流的地质作用第四节河流的均夷化和去均夷化作用第八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特别是河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由河流形成的肥沃冲积平原,正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河流还是最活跃的地质外营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地貌。
河流的地质作用塑造着陆地形态,改变着地球的外貌。
地面流水的种类面流(片流):顺斜坡无固定流道的、面状流动的细小流水\洪流:在斜坡低洼处汇集成线状较强的地面流水第一节地面流水的种类及水系型式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地面流水的种类——暂时性地面流水面流(片流):顺斜坡无固定流道的、面状流动的薄层细小流水。
面流能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的松散物质。
由面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
由面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
洪流:当面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在斜坡低洼处汇集成线状的较强的线状流水。
再向下汇聚成快速奔腾的洪流。
洪流猛烈冲刷沟底、沟壁的岩石并使其遭受破坏,称为冲刷作用。
冲刷作用将坡面凹地冲刷成两壁陡峭的沟谷。
多次冲刷两侧形成许多小冲沟,共同构成了冲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由于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动能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形成洪积物(洪积扇)。
洪积扇2、地面流水的种类——长期性地面流水——河流河流:具有一定河道的长期性地面流水。
1)河流的形成过程根据地面流水:河流是由面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的。
洪流的冲刷作用形成的沟谷,沟谷发展为冲沟,冲沟有常年流水或季节性流水即为河谷(河流)根据地形:地形表面平坦(面流)→沟槽(洪流)→沟谷(洪流)→冲沟(洪流)→河谷(洪流、河流)起初的大气降水,有上向下沿自然平坦斜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成为网状细流,称为面流。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课件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f7ae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0.png)
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可以说是 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28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5)河流的平衡剖面
河流纵剖面:河流的源头至河口,沿中线所作的 剖面。
河流平衡剖面由于下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高度降低, 坡度变缓,河床趋于平滑,水动能减少。当流水即不 发生侵蚀,也不发生较大的沉积作用,这时纵剖面河 底成为光滑平缓的曲线,此剖面为河流平衡剖面。由 于人为及自然的作用总是打破平衡形成的条件,因此, 平衡剖面只是一个暂时的理想剖面。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 自由河曲
长 江 自 由 河 曲
43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 牛轭湖
随着河道弯曲的演化,河曲带逐渐加宽,河道长度逐渐增大, 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低。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因河道弯曲率逐渐 增加,河弯颈部渐细,最终在洪水期河水可能冲破河弯颈取直道前 进,造成河流的天然截弯取直。正是这种取直现象使河曲带不可能 无限加宽。河道截弯取直以后原来的河弯被废弃,并堵塞成湖,称 为牛轭湖。我国长江中下游自宜昌以下就发育有良好的牛轭湖。
河谷: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谷底: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占据的河槽
漫滩:洪水期被洪水淹没的河床侧旁侧的谷底部分
谷坡: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阶地: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
15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河水的运动形式 —层流与紊流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的匀速运动,上下层水 质点之间保持着恒定的流动方向,相互不发生干扰。
6
第三节 洪流的地质作用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1、洪流的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f62b0682cc22bcd126ff0ccb.png)
“V”型谷或称峡谷 (Canyon) 著名的金沙江虎跳峡 江面最窄处仅为30m, 最陡的坡谷可达70°, 峡谷深度达3000m 。
据国家测绘局最新的精 确统计数据:雅鲁藏布 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 渡卡村(海拔2880米), 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 (海拔115米),全长 504.6公里,最深处6009 米,平均深度2268米, 堪称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深1800米,长440公里) 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深3203米),都只能 望其项背。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天山宽广的山脉下, 各个山谷谷口的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山麓洪积 平原。整个平原的扇缘因为地下水富集,会有 连片的湿润地区,这在干旱地区最为宝贵,就 成了村落与耕地集中的地方。新疆的乌鲁木齐、 石河子等现代化城市,以及大片的瓜果棉花生 产基地,大部分都坐落在天山北麓的山前洪积 扇绿洲上。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武威这些 在戈壁荒漠间的历史名城,瓜果飘香、沟渠纵 横,则是拜祁连山的洪积扇所赐。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大拐弯处目前建有观景台,可观赏第一 大峡谷的同时观赏南迦巴瓦峰。
下蚀作用
1、下蚀作用的原因 河水对河床的冲刷(溶蚀和机械侵蚀) 临界流速vcr:河床开始被冲刷得流速。
vcr A d
当河水流速超过临界流速,河床上的泥沙 开始滚动或间歇式跃动,形成推移质泥沙, 流速再大,泥沙呈不着底的悬移运动,形成 悬移质泥沙。 临界流速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河床岩石的坚 硬、河流的含砂量、河床的物质组成等。
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
![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629c492b160b4e767fcf44.png)
河流的下蚀作用
the Grand Canyon
下蚀作用
the Grand Canyon
/wikipedia/en/4/4f/AC14_4x5.jpg
流水活力与负载的关系
a=1/2mv2
a>l,流水克服阻力之后还有剩余动能侵蚀地表; a> ,流水克服阻力之后还有剩余动能侵蚀地表; a=l,流水以搬运作用为主,侵蚀与沉积处于平衡; a= ,流水以搬运作用为主,侵蚀与沉积处于平衡; a<l,以沉积作用为主。 a< ,以沉积作用为主。
Image from /photos/2007-06/05/ff80808112e8de460112fc21b96e3e16.shtml /cgxl/html/images/1212007247.jpg
中国主要水系
Heilong -Armur Tarim
Yellow River
YalumzangboBramaptra
Yangtze
Perl River
河 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滩 和 瀑 布 烈 、 纵 断 面 呈 阶 梯 状 并 多 急 强 蚀
侵 河 谷 窄 、 比 降 和 流 速 大
比 较 稳 定 切 力 已 开 始 减 小 , 河 下 水
Colorado River in the Grand Canyon
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和地壳 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 差异性升降,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常呈阶梯状。 差异性升降,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常呈阶梯状。一般由坚硬岩石组成 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较强,常突起形成陡坎。 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较强,常突起形成陡坎。由于陡坎的存在使河 水呈现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 水呈现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
1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1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8c6c58be1e650e52ea99a3.png)
护岸
图示一
约束河流
顺坝和丁坝
图示二
砌石护坡与抛石护坡
约束水流,防止淤积
3.沉积作用和冲积层
(三)河流地质作用与道路工程
桥梁渡口: 首先在顺直地段,桥与河垂直 其次桥墩桥台基础应选在稳定的岩层上
沿河线路: 边坡 基底稳定
源蚀作用示意图:
河流冲刷, 峨眉山清 音阁牛心 石
(2)侧蚀( lateral erosion)
(长江中下游平原)
马来西亚的雪兰莪河
自由蛇曲也被称作迂回蛇曲,主要形成于宽广、开阔的地区。这 些地区河谷宽阔,地壳多处于沉降过程中,河流切割不深,河床 较浅并且不受河谷的约束,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 自由蛇曲形成后,如果地壳发生快速隆升,向下侵蚀的河水就会 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
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河流阶地 ——河谷中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这些阶地的 平坦顶面与河流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阶地的形态特征 阶地实际上就是被遗弃的老河漫滩 阶地面和阶地斜坡 阶地有时往往不止一级,而是有好几级。
阶地
(二)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
1.河谷横断面
Ⅰ堆积阶地
Ⅱ基座阶地
Ⅲ侵蚀阶地
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
河流的侵蚀作用 ——地表泥沙被水流带走 如图突起于河床中岩体, 高h、宽b、长l 动水压力p:
p 0 KFv2 / 2g
其中K-形状系数 水流作用面积 F=hl;圆形颗粒 F= d 2 / 4
p与水流速v平方成正比
三级 阶地
二级 阶地
一级 阶地
河 床
河 漫 滩
河 谷 斜 坡
三、河流的地质作用 (一)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1.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方式: 以机械磨蚀为主,化学溶蚀为辅。 河流侵蚀作用方向:下蚀(上游) 源蚀 侧蚀(下游)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f8680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03.png)
4.溯源侵蚀
5.河流袭夺
河流自形成之后,河谷有向源头发展增长河谷长度的趋势,这个过程称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也称为向源侵蚀。
当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有可能发生河流甲பைடு நூலகம்源侵蚀进入河流乙的河谷内,因甲河床比乙河床低,于是河流甲把河流乙的水夺走,这种现象称河流的袭夺。河流乙叫断头河,河流甲叫袭夺河。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第一节 地面流水的概述
一、地面流水的种类
片流(坡流、面流)——面状无槽流水
1.暂时性流水
线状有槽流水
2.常年性流水——河流
洪流
二、地面流水的动能
由于重力作用形成流水的重力势能,并不断转化为动能:
第三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经常流水或常年流水的河谷。
1.谷底——河谷底部平坦的部分分为河床、河漫滩。 河床——谷底最低处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谷底部分
2.谷坡——高出谷地两侧的斜坡 谷缘——谷坡上部的转折处。 谷麓——谷坡与谷底之间的转折处。
水上部分:顶积层——碎屑沉积具斜层理。
三角洲是重要的油气田分布区。
第六节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河流通过长期的侵蚀与沉积改变着它的纵剖面,向均夷化方向发展。是河流衰老的过程。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一旦变化,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均夷化作用或河流返老还童。
①地壳的升降运动:陆地上升使河床抬高或者海平面下降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使下蚀作用增强。 ②气候变化:由于干燥转为潮湿,水流量增加,河流加速下蚀。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05ec8b360cba1aa811dad6.png)
山口沉积
(a)
山口沉积
(b)
(c)
河口沉积
(1)分水岭迁移现象
当两侧河流下蚀强度差不多时, 分水岭变窄,高度降低,但位置不动。
当一侧河流下蚀强一侧弱时,下蚀强的一侧高 度降低快,另一侧降低慢;分水岭最高点一边降 低高度一边往弱的一侧迁移。
(2) 河流袭夺现象
当一条河流的沟头 往源头延伸遇到另一条 河流时,其中河床低的 河流会把河床高的河流 上游河水截夺过来。
3.坡积物-片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在斜坡下部平缓 部位和坡麓堆积而成的沉积物。 这些坡积物往往为日后的滑坡、泥石流提 供了条件。
§9.1 片流及其地质作用
4.坡积物特征 (1)通常为细砂、粉砂和粘土,其成分与斜
坡基岩成分一致; (2)碎屑物质颗粒的磨圆很差,棱角明显,
分选性也不好,多呈透镜状、似层状; (3)坡积物在垂向剖面上呈下粗上细,在顺
3. 搬运量增加
因山崩、滑坡、洪水等。
(二) 河流沉积的主要类型
1.滞留沉积
在河流的上游或 山区河段,由于 河床坡降大,河 水动能大,一般 细粒物质几乎都 被冲走,粗粒物 质则被留下来成 为滞留沉积。
沉积物以河床砾
石为主,成分复杂,
砾石呈叠瓦状排列,
厚度不大,常呈透
镜体分布于河床的
底部。
2. 边滩与河漫滩沉积
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 袭夺河; 被袭夺河流称为截头河。
袭夺湾
风口
5.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河流侵蚀作用下限的平面。 河流下蚀的终止面为海平面,海平面及其在陆地 上的延伸面为侵蚀基准面。 区域的湖平面为局部的侵蚀基准面。
6.河流平衡剖面的演化 (1)河流纵剖面的变化
-从源头到河口沿着中线位置的剖面。 起初起伏不平; 后来慢慢演化成微倾向于下游的平滑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弯道环流作用
单向环流 双向环流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偏向力)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偏向力)
北半球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 北半球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 南半球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 南半球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 影响地球上所有运动的物体。 影响地球上所有运动的物体。
侧蚀作用结果
河谷谷底不断拓宽 河床曲度增加 河道截弯曲直
一、河流的下蚀作用
河流下蚀作用的结果
“v”型河谷 型河谷 险滩 向源侵蚀 急流 河床加深 河流的袭夺 瀑布
河流下蚀作用形成V形谷 河流下蚀作用形成 形谷
10-2
(二)下蚀极限与河流平衡剖面
河流的下蚀作用不可能无休止进行下 而是有一个极限,我们把这个称为侵 去,而是有一个极限,我们把这个称为侵 蚀基准面。 蚀基准面。 有入海口的河流通常以河流入海口的 海平面作为该河的侵蚀基准面。 海平面作为该河的侵蚀基准面。实际上河 底降低的最大限度应是河口处的河底海拔 高度。 高度。 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 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 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 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 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 平衡剖面。 平衡剖面。
一、泥砂起动与流速的关系
(1)颗粒开始起动所需的流速比起动后维持正 常搬运的流速要大。 常搬运的流速要大。 0.5-2mm粒径的颗粒最易起动 粒径的颗粒最易起动, (2)0.5-2mm粒径的颗粒最易起动,所需起动 流速最小,表明细砂及中砂在水中最易移动, 流速最小,表明细砂及中砂在水中最易移动,是流 水搬运物中最活跃和移动方式多变的物质。 水搬运物中最活跃和移动方式多变的物质。而且起 动和沉积两者的临界流速差较小。 动和沉积两者的临界流速差较小。 大于2mm的颗粒与小于0.05mm 2mm的颗粒与小于0.05mm颗粒的起动 (3)大于2mm的颗粒与小于0.05mm颗粒的起动 流速都分别随粒度增加和减少面加大。 流速都分别随粒度增加和减少面加大。表明很细的 粘土类物质因粘结力增大,也不易起动, 粘土类物质因粘结力增大,也不易起动,但一经起 动就只要很小的维持流速即可搬运。小于0.004mm 动就只要很小的维持流速即可搬运。小于0.004mm 的颗粒,即使在流速极小的流水中也不会沉积。 的颗粒,即使在流速极小的流水中也不会沉积。另 粗大颗粒的起动和沉积临界流速差很小, 外,粗大颗粒的起动和沉积临界流速差很小,说明 它们难以被搬运但极易被沉积的特性。 它们难以被搬运但极易被沉积的特性。
一、谷底的沉积作用
①河床水下槽状的河底。 河床水下槽状的河底。 河槽一侧由砾、砂堆积而成的斜坡, 边滩。 ②河槽一侧由砾、砂堆积而成的斜坡,称边滩。 洪水期因水量剧增, ③洪水期因水量剧增,洪水可漫出河床并淹没浅 使流速大减, 滩,使流速大减,河流携带的部分碎屑物质可在 其上沉积。 其上沉积。 较粗的碎屑在浅滩边缘沉积, 较粗的碎屑在浅滩边缘沉积,形成与河床平 行的垄岗地形,称为天然堤 天然堤。 行的垄岗地形,称为天然堤。 有时在洪水期, 有时在洪水期,天然堤被冲决并在其外侧形 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决口扇 决口扇。 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决口扇。 高出边滩长满植被而且地形平坦的地区, ④高出边滩长满植被而且地形平坦的地区,称河 漫滩。 当河水由汛期逐渐退缩时, 漫滩。 ⑤当河水由汛期逐渐退缩时,搬运物也逐 渐充填河床底部。至平水期,沉积物露出水面, 渐充填河床底部。至平水期,沉积物露出水面, 出现被水包围的心滩 心滩。 出现被水包围的心滩。
第二节
地面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雨蚀与片流剥蚀 洗刷作用 二、洪流地质作用 冲沟 坡积裙
洪积扇
洪积扇洪流流出沟口后,无侧壁约束, 洪积扇洪流流出沟口后,无侧壁约束, 洪流流出沟口后 水流散开, 水流散开,被搬运的物质在沟口堆积下来 形成洪积物, 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堆积的地形通常呈扇 形分布,故称为洪积扇。 形分布,故称为洪积扇。 洪积裙: 洪积裙:洪积扇扇体可在每一个山口形 成和加大, 成和加大,相邻的许多洪积扇可以连接起 形成洪积裙. 来,形成洪积裙. 联合洪积扇: 联合洪积扇:由于地壳运动或水量的变 化,老的扇体可被冲开并在其上或前方生 成新的扇形体。 成新的扇形体。 。
牛轭湖
第四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包括推移、跃 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包括推移、 移和悬移三种方式。 移和悬移三种方式。
悬移机械搬运的物质中的细的颗 悬移机械搬运的物质中的细的颗 粒物质,如粘土等被悬浮于水中搬运。 粒物质,如粘土等被悬浮于水中搬运。 推移组成河流粗粒物质 如砾石、 组成河流粗粒物质, 推移组成河流粗粒物质,如砾石、 粗砂等, 粗砂等,由水的正面推力及上部表面 的拖拽力作用,在河底滑动或滚动。 的拖拽力作用,在河底滑动或滚动。 跃移介于中间粒度的颗粒 介于中间粒度的颗粒, 跃移介于中间粒度的颗粒,因紊 流的上升力的作用, 流的上升力的作用,在河床底部跳跃 前进。 前进。
1
幼年
壮年
老年
河谷的发展阶段
河流纵剖面:河水因重力驱动向下游流 河流纵剖面: 动。从源头至河口可将河床水面连成一条 弧形曲线,称为河流纵剖面。 弧形曲线,称为河流纵剖面。 河床的纵比降:在纵剖面上, 河床的纵比降:在纵剖面上,单位长 度与水面降低高度的反比数值称为河床的 纵比降。 纵比降。 河底纵剖面: 河底纵剖面:如果从源头至河口沿河 床地面也连成一线,则称为河底纵剖面。 床地面也连成一线,则称为河底纵剖面。
机械沉积作用中水流速度和沉积物粒径的关系
分异现象出自以下原因: 分异现象出自以下原因: (1)河流的水量受季节变化和降雨的影响,会造成 河流的水量受季节变化和降雨的影响, 一次又一次的洪水。以某河段为例, 一次又一次的洪水。以某河段为例,前一次洪水退去时 在河床中沉积的碎屑在后来不同水量的冲刷下, 在河床中沉积的碎屑在后来不同水量的冲刷下,各自将 力所能及的颗粒带走,同时又将搬不动的碎屑沉积下来, 力所能及的颗粒带走,同时又将搬不动的碎屑沉积下来, 从而使颗粒发生分异。 从而使颗粒发生分异。 (2)不同强度的紊流可使不同粒度的颗粒从河底升 给分异作用创造了条件。 起,给分异作用创造了条件。 不同粒度的颗粒进入浅滩区犹如人工选砂盘, (3)不同粒度的颗粒进入浅滩区犹如人工选砂盘, 各以不同的速度顺流而下,从而造成碎屑的分选。 各以不同的速度顺流而下,从而造成碎屑的分选。 前一次有力的洪水可能将河床的细物掏空。 (4)前一次有力的洪水可能将河床的细物掏空。但 在平水期仅河床中部的主流线有携砂能力,从上游将细 在平水期仅河床中部的主流线有携砂能力, 砂带入河床底部,在下一次洪水又会将其远远地冲走。 砂带入河床底部,在下一次洪水又会将其远远地冲走。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河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面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
地面流水源主要有雨水、 地面流水源主要有雨水 、 冰雪融水和 地 下 水 。 按 补 给 特 点 可 分 为 两 类 : 常年流水是有稳定的水源补给的水流, 常年流水是有稳定的水源补给的水流, 这种水流通常多有相对固定的流水渠道。 这种水流通常多有相对固定的流水渠道 。 暂时性流水是指在降雨以后或雨季才有 水流动的地面流水,其中无固定水道。 沿整个斜坡流动的称片流; 沿整个斜坡流动的称片流 ; 沿沟谷流动 的称洪流。 的称洪流。
1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侧蚀作用与侧向堆积作用
河流侧蚀作用不断掏挖河床两侧的谷坡, 河流侧蚀作用不断掏挖河床两侧的谷坡,其 结果是使谷坡后退,谷底加宽,并引起河床的左、 结果是使谷坡后退,谷底加宽,并引起河床的左、 右迁徙。 右迁徙。
(一)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科里奥利力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科里奥利力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又可称为 地转偏向力,地球上一切运动着的物体, 地转偏向力,地球上一切运动着的物体,都将产 生运动方向上的偏离,北半球向右岸, 生运动方向上的偏离,北半球向右岸,南半球向 左岸。 左岸。
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 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 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 力。片流和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 片流和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 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 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
暂时性山间水流的作用
暂时性山间水流三大部分组成 是上游汇集降水或融雪地区, 汇水流域 是上游汇集降水或融雪地区, 一般呈漏斗状。 一般呈漏斗状。 是山间的暂时性河流, 水流沟槽 是山间的暂时性河流,横切剖 面呈“ 字形 沟槽表面极不平坦, 字形, 面呈 “ V”字形, 沟槽表面极不平坦 , 坡 度很大。 度很大。 冲积锥 是暂时性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在 山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亦称洪积扇。 山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亦称洪积扇。
第一节
一、河流的概念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受降水、冰雪融水及地下水所补给, 河流受降水、冰雪融水及地下水所补给,沿地 受降水 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流。 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流。 水系河流像树枝一样不断分叉 河流像树枝一样不断分叉, 水系河流像树枝一样不断分叉,结果就形成一 个庞大的地面水流网,称水系。 个庞大的地面水流网,称水系。 流域一个水系地面流水最后会汇聚在一个主流 流域一个水系地面流水最后会汇聚在一个主流 这个水系所包括的区域,称流域。 中,这个水系所包括的区域,称流域。相邻两个水 或流域之间)由分水岭隔开。 系(或流域之间)由分水岭隔开。 通常将最长的源头至河口的水道称主流, 通常将最长的源头至河口的水道称主流,其 余则为支流。 余则为支流。
第三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 河流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有溶蚀、 用水力)和磨蚀(利用挟带的砾、 (用水力)和磨蚀(利用挟带的砾、砂) 三种方式。 三种方式。 河流侵蚀河床, 下蚀作用 河流侵蚀河床,使其不断加 深的作用。 深的作用。 侧蚀作用 河流侵蚀谷坡使河谷不断扩 宽的作用。 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