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骨骼肌总结资料
运动系统的总结
![运动系统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e3bb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2.png)
运动系统的总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
它是支撑和推动人体运动的基础,起着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维持姿态和平衡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基础的组织系统之一,由骨骼和关节构成。
骨骼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使得身体能够保持立体结构和稳定姿势。
骨骼还起着储存钙离子的作用,维护酸碱平衡,促进血液的形成等。
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结构,使得骨骼能够相互连接并灵活运动。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是人体内最为发达和灵活的系统之一。
肌肉负责产生力量,实现身体的运动。
肌腱则将肌肉与骨骼相连,起到转移力量和传递运动的作用。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分别在不同部位和器官起作用。
骨骼肌是我们平时常见的肌肉,负责我们日常的运动活动,包括走路、跑步、举重等。
3. 运动的重要性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运动,身体能够得到锻炼,提高耐力、力量和灵敏性。
运动还能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肺功能。
此外,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运动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少感染风险。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4.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保健运动系统也面临着各种疾病和损伤的风险。
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骨折等。
肌肉系统则容易受到拉伤、扭伤等运动损伤。
为了保护运动系统,我们应该注意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和不当运动。
此外,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营养补充也对于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至关重要。
5. 运动系统和健康的关系运动系统的健康与整体健康息息相关。
良好的运动系统能够支撑身体,提供坚实的起点和运动基础。
运动系统的良好状态还能预防和缓解许多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运动系统的健康,注重锻炼和运动。
关于骨骼肌的总结
![关于骨骼肌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5c46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9.png)
关于骨骼肌的总结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多的类型,占人体总质量的40%,在我们的运动和姿势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骨骼肌的结构、功能和调节进行综述。
结构骨骼肌主要由肌肉纤维组成,而每个肌肉纤维则包含许多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由肌纤膜包裹,形成肌纤维束。
每个肌纤维束中,许多肌原纤维并列排列。
而在肌原纤维内部,则有肌纤维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的横纹。
肌原纤维中的横纹结构是骨骼肌特有的结构,也是肌肉收缩的基础。
此外,肌原纤维的细胞质中富含肌红蛋白和线粒体,为其提供能量。
功能骨骼肌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运动。
我们的身体内有近600块不同的骨骼肌,每个都通过与骨骼相连的肌腱和关节实现多种运动。
肌肉收缩是骨骼肌功能的基础,而肌肉收缩的实现依赖于横纹和肌纤维中的肌纤维蛋白。
当我们主动发出指令时,神经冲动通过神经末梢传递到骨骼肌肌纤维中,刺激肌纤维产生收缩。
这种收缩能够产生力量,从而使骨骼关节运动。
此外,骨骼肌也起到维持体温的重要作用。
当我们感到寒冷时,骨骼肌通过不断收缩生成热量,从而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调节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完成的。
神经冲动从大脑的运动中枢发送到相应的骨骼肌,以控制肌肉收缩的力度和速度。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不同的神经途径将指令传递到骨骼肌纤维中。
一种是通过上运动神经元传递到脊髓的前角细胞,再由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传递到骨骼肌。
另一种是直接由上运动神经元到达肌肉纤维。
此外,骨骼肌的收缩也受到蛋白质的调节。
肌肉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凝蛋白通过互相缠绕的方式形成肌纤维,在肌纤维收缩和松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骨骼肌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肌肉类型,不仅仅在运动和姿势的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帮助我们维持体温。
骨骼肌的结构复杂,由肌肉纤维和肌原纤维组成,横纹结构是其特有的标志。
其功能主要是产生力量和运动,通过收缩实现。
而这种收缩受到神经系统及蛋白质调节。
深入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和健康维护。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443e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0.png)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是人体进行运动和保持姿势的重要结构。
在运动系统中,骨骼提供了支撑和保护作用,肌肉提供了力量和运动能力,关节则起到连接和运动调节作用。
下面将对运动系统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骨骼系统1. 骨骼的结构:人体中的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主要包括躯干骨(头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上肢骨(肩胛骨、锁骨、上臂骨、桡骨、尺骨、掌骨和指骨)、下肢骨(髋骨、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踝骨、跗骨和趾骨)。
2. 骨骼的功能: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血液生成和储存。
骨骼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提供身体的形态和姿势,保护内部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部等,参与血液生成和储存矿物质。
3. 骨骼的生长:人体的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的长度是通过骨骺的生长和骨骨质的新陈代谢来完成的。
骨骺的生长是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软骨基质的沉积而完成的。
4. 骨骼的代谢:骨骼的代谢过程包括骨骨质的吸收、沉积和再生。
骨骨质的代谢与体内的磷、钙浓度有关,受到激素和维生素的调节。
5. 骨折与愈合: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通常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骨折愈合分为愈合性愈合和瘢痕性愈合,前者是指骨折部位按生理过程连接愈合,后者是指骨折部位有瘢痕组织连接。
二、肌肉系统1. 肌肉的分类:肌肉主要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和保持姿势,平滑肌主要存在于器官和血管内壁,负责调节器官和血管的张力,心肌则是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 肌肉的结构:肌肉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内含有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肌肉的收缩单位。
肌肉和骨骼的连接是通过肌腱完成的,肌腱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3. 肌肉的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进行运动,同时也可以调节体温,对骨骼系统和内脏器官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
4. 肌肉的收缩:肌肉的收缩分为等长收缩和等长松弛,等长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力量增加;等长松弛是指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力量减小。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d125f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7.png)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2.骨的分类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3.骨的构成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1)直接连结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③骨性结合如骶椎(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2.关节辅助结构: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7.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9.胸骨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10.肋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③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成11.脊柱1椎间盘:①连结两个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②中胸部最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③作用:缓冲,增加脊柱活动度(2)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3)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黄韧带:为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力纤维构成(5)棘间韧带6棘上韧带7横突间韧带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环转12.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1)肋椎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2)胸肋关节14.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近似圆锥形,前后径小于横径,上窄下宽.①上口:胸骨柄,第一肋,第一胸椎体②下口:第12胸椎,第11、12肋前端,肋弓,剑突③前壁:肋软骨,肋骨前端,胸骨④后壁:胸椎,肋角以后肋骨⑤外侧壁:肋骨体15.锁骨:胸骨端,肩峰端,内侧前凸,外侧后凹.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16.肩胛骨:关节面,肩峰,关节盂,腋缘外侧缘,脊柱缘内侧缘,上缘,上角,下角,喙突,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17.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桡窝,冠突窝,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肱骨滑车外科颈较容易发生骨折18.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颈,桡骨粗隆,骨间缘,尺切迹,腕关节面,桡骨茎突,桡骨体19.尺骨: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尺骨头,环状关节面20.手骨27块:桡侧→尺侧: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21.掌骨5块,指骨14块22.肩关节(1)组成: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2)特点:①关节盂浅而小②关节囊薄而松弛③喙肱韧带④盂唇加深关节囊上、前、后有韧带肌腱加强,下壁薄弱,容易发生肩关节脱位(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23.肘关节(1)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2)特点:①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②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24.桡腕关节腕关节(1)组成: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的关节窝,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的关节头(2)特点:关节囊松弛,关节的前、后及两侧均有韧带加强(3)运动: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25.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髂嵴,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髋臼,闭孔,耳状面,坐骨大、小切迹26.股骨:肱骨头,肱骨头凹韧带,血管,股骨颈,大、小转子,臀肌粗隆,内、外上髁,髁间窝27.足骨:跟骨,距骨,足舟骨,楔骨,筛骨,骰骨28.骶髂关节:坐骨大孔,坐骨小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29.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30.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界线: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1)大骨盆(2)小骨盆:①盆骨上口:由界线围成②盆骨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31.髋关节(1)组成:髋臼,股骨头(2)特点:①髋臼唇②韧带:髋臼横韧带,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囊内③关节囊紧张坚韧(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32.膝关节(1)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2)特点:①韧带: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膝交叉韧带前交叉,后交叉,均在囊内②半月板关节盘:内C外O作用:缓冲压力,吸收震荡③髌上囊,翼状襞(3)运动:屈伸,半屈位时可作旋转运动33.距小腿关节踝关节(1)组成:胫、腓骨下段,距骨滑车(2)特点:关节囊前、后壁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三条韧带,分别向前、下、后(3)运动:背屈伸、跖屈伸34.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内测纵弓,外侧纵弓,横弓35.颅骨分为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36.脑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①额骨②筛骨:鸡冠,筛板筛孔,内含嗅神经纤维,垂直板,筛骨迷路含筛窦③蝶骨:蝶骨体,蝶窦口,大、小翼,翼突④颞骨:鳞部,鼓部、岩部37.面颅骨成对: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上鼻甲、中鼻甲属于筛骨,下鼻甲单独成骨.垂直板深入鼻腔,形成鼻中隔①下颌骨:下颌支,下颌角,下颌体,下颌孔,颏孔神经,血管,牙槽弓②舌骨:大角,小角,舌骨体③腭骨:呈L形,分水平板、垂直板骨腭:由腭骨的水平板和上颌骨腭突构成颅的整体观38.颅的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39.颅的后面观:枕外隆凸40.颅的内面观(1)颅前窝:鸡冠,筛板,筛孔(2)颅中窝:视神经管视觉,眶上裂,圆孔,破裂孔,卵圆孔,棘孔,垂体窝,鞍背(3)颅后窝:颈静脉孔,枕骨大孔,内耳门,横窦沟41.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颧弓以上:颞窝颧弓以下:颞下窝42.颅的侧面观:翼点太阳穴,乳突,茎突,外耳门,颧弓43.翼点: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构成的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为脑膜中动脉44.额前面观(1)额区(2)眶:底,眶尖视神经管,上壁眶上裂、下壁眶下裂、内侧壁泪囊窝、外侧壁泪腺窝(3)骨性鼻腔:①上壁:筛板②下壁:骨腭③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④内侧壁:骨性鼻中隔(4)鼻旁窦:①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于中鼻道②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开于中鼻道③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④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⑤骨性口腔作用:①减轻颅骨重量②形成共振,帮助发声③分泌液体④加湿,御暖空气,过滤有害颗粒45.新生儿颅①脑颅比面颅大②新生儿颅呈“五角形”③颅囟,前、后囟④无鼻旁窦46.颞下颌关节(1)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2)特点:有关节盘(3)运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侧方运动47.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桡尺远侧关节,颞下颌关节,腕关节,膝关节48.不随意肌:平滑肌,心肌随意肌:骨骼肌49.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深筋膜,浅筋膜脂肪(2)滑膜囊(3)腱鞘:是包围在腱鞘外面的鞘管,可分为纤维层、滑膜层①纤维层②滑膜层:脏层内,壁层外③腱系膜50.头肌(1)面肌表情肌①枕额肌:两个肌腹—额腹,枕腹②眼轮匝肌③口轮匝肌④颊肌(2)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外肌,翼内肌作用:上提下颌骨51.颈浅肌群(1)颈阔肌:皮肌,浅而薄(2)胸锁乳突肌①起止: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②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颈前肌群:舌骨上、下肌群颈深肌群: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脊神经丝52.背肌(1)斜方肌:若损伤,则为塌肩作用: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2)背阔肌:全身最大扁肌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3)竖脊肌:三群肌束54.胸肌(1)胸上肢肌①胸大肌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前屈,上肢固定则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②胸小肌③前锯肌: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前锯肌瘫痪—翼状骨55.膈①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②形态:向上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③分布: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止于中心腱④裂孔:主动脉裂孔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食管,迷走神经,腔静脉孔下腔静脉⑤作用: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松弛时助呼气56.参与呼吸的肌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肌57.一前外侧群:(1)腹外斜肌①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②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2)腹内斜肌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会合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会合形成(二)后群:腰大肌,腰方肌(三)腹肌相关结构(1)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3)白线4腹股沟管斜疝5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会发生直疝58.三角肌作用: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的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前屈和旋内,而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外59.臂肌: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1)前群②喙肱肌:协助肩关节前屈和内收③肱肌:屈肘关节(2)后群肱三头肌: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亦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60.髂腰肌: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61.臀大肌: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外上方62.大腿肌(1)前群①缝匠肌:全身中最长的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髋关节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②股四头肌:有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作用:伸膝,屈髋(2)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外旋3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63.小腿肌1前群①股骨前肌②趾长伸肌③踇长伸肌:背屈,胫骨前肌可使足内翻,踇长伸肌能伸踇趾,趾长伸肌能伸第2-5趾(2)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作用:使足外翻,屈踝关节(3)后群:①浅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两个头,比目鱼肌作用:屈踝关节,屈膝关节②深层: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运动系统-肌
![运动系统-肌](https://img.taocdn.com/s3/m/7a279a9fc77da26924c5b004.png)
颈阔肌:阔而薄的肌片,起于胸 大肌上部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 上行,止于口角和面部皮肤。颈阔 肌变异较大,可一侧或双侧缺如。 收缩时,颈部皮肤出现斜行皱纹。 其前部纤维可协助降下颌,后份纤 维可牵下唇和口角向下。
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 为强有力的长肌。起自胸骨柄 前面和锁骨内侧端,肌束斜向 后上方止于乳突。单侧收缩使 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双 侧收缩使头后仰。
有三个头,分别起于肩胛骨关 节盂下方及肱骨后面,三肌头 合为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 骨鹰嘴。收缩时伸肘关节。
前臂肌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 及内侧,主要为屈肌:屈肘, 屈腕,屈指,使前臂旋前。
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 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中层:只有指浅屈肌; 深层: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两肌远侧深面为旋前方 肌。 旋前圆肌:两头分别起自肱骨内上髁与尺骨冠突,二者之间有正中 神经穿过,尺头的深面有尺动脉穿 过。肌纤维止于桡骨中1/3的外 面及后面,此处近端有旋后肌附着,远端有旋前方肌附着。当桡 骨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或以 下,其错位结果不同。 掌长肌:肌腹很短,肌腱细长,可屈腕并紧张掌腱膜。临床上可取 其腱作肌腱移植用。
2)弹性。
3)粘滞性。
2.生理特性:
1)兴奋性。
2)传导性。
3)收缩性。
三、骨骼肌的收缩
1.按张力变化:
等张收缩:张力保持恒定而长度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人体实
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的基础。
等长收缩: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肌肉的 这种收缩是支持、固定和保持特定人体姿势的基础。
2. 按刺激特点: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的 上外侧部。有两头,上头 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下 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 两束肌纤维均斜向外后方, 止于下颌颈前面的翼肌凹。 一侧收缩,则使下颌骨转 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 使下颌骨向前,并参与张 口。
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
![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323a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6.png)
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是人体实现运动功能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系统的知识对于锻炼效果和运动安全都至关重要。
下面对运动系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的支撑和保护系统,它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人体骨骼有206块,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类。
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活动和储存矿物质。
在运动中,骨骼的作用主要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同时参与运动活动。
不同的骨骼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关节,关节可以使骨骼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功能。
骨骼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运动能力和运动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内的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肌肉组织和肌腱组成。
人体内的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类型,其中骨骼肌是外周运动的主要肌肉。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收缩和松弛来产生力量,从而使身体产生各种运动。
在运动中,肌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并与骨骼关节协调运动。
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关节系统关节是骨骼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人体的不同骨骼。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使骨骼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各种运动功能。
人体内的关节分为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突关节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关节可以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
在运动中,关节的作用主要是使骨骼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活动。
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用性对于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
四、锻炼运动系统的方法为了保持健康的运动系统,人们可以采取一些锻炼方法来增强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常见的锻炼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有氧运动是一种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来锻炼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的方式,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骑行、游泳和有氧健身操等。
运动系统总结
![运动系统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30c7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8.png)
运动系统总结人体运动系统是指人体内部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的协调运作。
它是人体能够实现各种运动动作和运动功能的基础,承载着人类日常生活和运动活动的重任。
本文将综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与运动锻炼中的重要性。
骨骼系统是人体运动的支撑和保护系统。
人体拥有206块骨头,构成了骨骼。
骨骼通过韧带、肌肉和关节连接在一起。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机械支撑,维持身体的立体形态;参与物质代谢,如血液细胞生成;并提供运动的刚性载体。
除此之外,骨骼还能储存矿物质,如钙、磷等,并参与钙离子的代谢调节。
骨骼系统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如行走、站立、跳跃等都不可或缺。
肌肉系统则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人体有两种类型的肌肉,即骨骼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是最重要的一种肌肉类型,横纹肌肉纤维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协调收缩和放松实现身体的运动功能。
肌肉可以分为肌肉束和肌肉组。
肌肉束是由多个肌纤维束组成,肌肉组则是由多个肌肉束形成的。
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人体各种运动的协调动作。
关节系统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骨头、软骨、滑膜、关节囊、韧带等组织构成。
关节分为可动关节和不可动关节。
可动关节具有较广泛的活动范围,并由关节囊和韧带提供稳定性。
与此相对,不可动关节则基本上没有活动范围。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骨头之间的相对运动,它为人体提供了更多种类和范围的运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的锻炼可以加强骨骼,增加骨密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脏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力量训练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骼稳定性,并减缓年龄相关肌肉流失。
伸展运动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僵硬和压力损伤。
整体而言,运动锻炼对于保持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运动系统是人体实现各种运动的基础。
骨骼系统提供支撑和保护,肌肉系统提供力量和动力,关节系统实现骨骼间的协调运动。
运动系统骨骼肌介绍
![运动系统骨骼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89e5e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1.png)
手肌
2.下肢肌
①髋肌
②大腿肌
③小腿肌
④足肌
前群屈肌:髂腰肌 后群伸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前屈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后伸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
前群:伸(足背屈)踝关节肌和伸趾肌 后群:屈膝、屈踝关节和屈趾肌 外侧群:足外翻肌
背肌
特点:位于背上部和项部皮下,为三角形阔肌。起于下部胸椎的棘突、胸腰筋膜、骶正中嵴和髂嵴的后份,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 功能: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以上提肩胛骨,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以下拉肩胛骨。若肩胛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以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以使头后仰。
特点:位于躯干的后面,分为浅、深两群。 浅群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深群主要有竖脊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骼肌
肌按外形可分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长肌
阔肌
轮匝肌
短肌
(一)肌的分类
(二)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在肌肉周围有一些协助肌肉活动的结构,称为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的有筋膜、腱鞘、滑液囊、籽骨和滑车等。
二、骨骼肌的命名
添加标题
01
按肌肉形状分类: 按肌肉的形状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梭形肌、羽状肌和轮匝肌等。
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
胸 小 肌
特点: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前面,止于肩胛骨喙突。 功能: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气。
肋间外肌
特点:位于各肋间隙浅层,起于肋骨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方,止于下一肋骨上缘。 功能:收缩时,可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第2章 运动系统3(骨骼肌)
![第2章 运动系统3(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ac56da8a02d276a200292e75.png)
25
髂腰肌
26
后群—臀大肌
位置: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
止点: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髋关节伸、外旋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27
臀大肌
28
(二)大腿肌
前群—股四头肌 位置:大腿前面,人体最大的肌肉 起点 股 直 肌—髂前下棘 股 中 肌—股骨体前面 股内侧肌—股骨粗线内侧唇 股外侧肌—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点: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伸髋、屈膝 远固定—伸髋
29
股四头肌
30
后群—(1)股二头肌
位置:大腿后外侧浅层 起点 长头—坐骨结节 短头—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使肩胛骨前伸
远固定—拉肋助吸气
46
前 锯 肌
47
(三)膈肌
位置:胸、腹腔之间 形态:穹隆形扁肌
起点:上位第三腰椎体前面,下位6肋内面
及胸骨剑突后面
止点:中心腱
功能:参与呼吸;维持腹压
48
膈 肌
49
(四)腹肌
(1)腹直肌
位置:腹壁前正中线两侧 形态:扁长带状肌,有腱划结构 起点:耻骨上缘 止点:第5-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 功能 上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下固定—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降肋助呼气 50
12
一、上肢肌
(一)肩带肌 1.三角肌 位置:肩关节前、外、后方 形态: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肩胛冈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efbfd70915f804d2b16c197.png)
3、伸展性训练的原则
1)伸展性训练必须在热身后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
但在疲劳的情况下练柔韧要慎重从事,以免损伤。因为肌肉 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是粘滞体,具有粘滞性。粘滞性与温度有 密切关系,温度越高,粘滞性越小,灵活性就大。在粘滞性小 的情况下拉伸效果好,而且不易受伤
2)伸展性训练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二)肌肉的长度
一根普通的肌纤维能够缩短它安静时长度的一半,同样也能伸 长它安静时长度的一半。肌纤维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就 是它的收缩幅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 除增加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
(二)肌肉力量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1. 发展肌肉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抗阻力练习法是力量训练最基本的解剖学依据。进行力量 训练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和方法:
1)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实验证明,用小于最大负荷的四分之一进行训练时,参与活动 的主要是慢缩肌纤维;用最大 负荷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进行 训练时,则主要是快缩肌在进行工作。因此,应根据不同项目采 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要发展耐力,可采用小强度多重复的训 练原则;如要发展力量和速度素质,则采用大强度和快速运动的 原则,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 通过系统的小负荷、多重复的训 练会使红肌纤维明显增粗,体积增大。大强度训练可使白肌纤维 明显增粗,体积增大。中等量训练,两者均有发展。
第三节 骨骼肌概述
(skeletalmuscle)
附于骨骼,为随意肌,分 布极广,约有600块,占 体重40%
第三节 骨骼肌概述
人体的骨骼肌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上,骨骼肌收缩时牵 动骨骼,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引起人体的各种随意运动。 各种体育动作都是由许多骨骼肌协同工作而实现的。同 时,体育运动又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了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
运动系统骨骼肌总结
![运动系统骨骼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fb061cf78a6529647d5312.png)
赤峰卫生学校16级中医班张宏帅骨骼肌占体重40%,有600多块,每块肌都可看作一个器官。
一、按形态分类:1、长肌——多分布于四肢,收缩时肌腹明显缩短,运动幅度较大。
2、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层,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
3、扁肌——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4、轮匝肌——多呈环形,多分布在身体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按部位分:头肌、躯干肌、四肢肌。
二、肌的构造与起止1、肌的构造肌腹——位于肌的中间,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肌腱——位于肌的两端,色白,较硬,无收缩能力长肌的腱多呈索状,扁肌的腱呈膜状称腱膜(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上)2、肌的起止①肌的两端通常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肌的收缩→牵动骨→产生运动;②运动时通常是一骨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位置相对移动;③肌附着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定点(起点);肌附着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动点(止点)起止点是相对的!三、肌的辅助结构1、筋膜: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①浅筋膜(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完整连续的覆盖全身,(内含有脂肪、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作用:保护深部组织和保持体温。
②深筋膜(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包被在每块肌肉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
在四肢最发达外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隔”;作用:保护肌免受摩擦,有利肌或肌群进行活动。
2、滑膜囊——垫于肌腱和骨之间,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有的滑膜囊在关节附近和关节腔相通);作用:增加润滑,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滑膜囊炎症可影响肢体局部的运动功能)3、腱鞘——由内、外两层共同组成,内层(滑膜层)呈双层套管状包裹着肌腱,多见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作用:约束肌腱,减少在运动时的摩擦。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来,位于关节周围肌腱与骨之间。
减少肌腱与骨的摩擦,转变肌牵引方向和加大肌力作用,籽骨多位于手足,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运动系统肌知识点总结
![运动系统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9c2c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1.png)
运动系统肌知识点总结运动系统肌是我们身体中的关键组织,它们负责使我们的身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姿势。
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身体中最多的肌肉类型,它们负责我们的日常活动和运动。
平滑肌则是内脏器官中的肌肉组织,它们负责控制内脏器官的运动。
心肌是心脏中的肌肉组织,它负责推动血液循环到全身。
肌肉的组成和结构肌肉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是肌肉中的基本单位。
肌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束(肌原纤维束)组成。
肌原纤维是由肌肌原纤维组成的,肌肌原纤维是肌肉细胞中的细胞膜。
每个肌原纤维由许多肌原丝(肌原细胞中的细胞器)组成。
肌原丝由许多肌肌原蛋白和肌原蛋白组成。
肌原蛋白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由肌肌原纤维组成。
肌纤维由许多肌肉组成。
肌肉由肌肌原蛋白和肌肌原蛋白组成。
肌肌原蛋白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纤维的收缩过程当肌纤维收缩时,肌肉组织变得更短,更粗。
这是因为肌原丝中的肌支配蛋白和肌原纤维中的肌原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肌支配蛋白是一种肌肌原丝中的蛋白质,它能够与肌原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使肌原纤维中的肌原蛋白产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产生了肌原纤维的收缩。
肌原纤维的收缩导致肌纤维的收缩,最终导致肌肉组织的收缩。
骨骼肌的作用骨骼肌是我们体内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们负责我们日常的运动和活动。
骨骼肌连接着骨头,当它们收缩时,它们可以使骨头移动。
例如,当我们走路、跑步、举重或做其他活动时,我们的骨骼肌就在起作用。
骨骼肌还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姿势,比如站直和坐直。
此外,骨骼肌还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我们的呼吸,从而使我们能够在运动时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平滑肌的作用平滑肌是一种长形细胞,它位于内脏器官的壁中。
平滑肌是我们体内不自主控制的肌肉类型,它们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
例如,平滑肌可以帮助我们的胃肠道推动食物和消化物质,平滑肌也可以帮助我们的血管收缩和扩张,控制血液的流动。
此外,平滑肌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呼吸系统扩张和收缩,从而使我们能够呼吸。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3138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8.png)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组成。
它们密切协调合作,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和活动。
本文将对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运动系统的基础框架,包括骨骼、韧带、软骨等组织。
它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1. 提供机械支撑:骨骼能够支撑身体的重量,保持身体的立正姿势。
2. 保护内脏器官:骨骼通过形成骨壳的方式,包围和保护内脏器官,如头骨保护脑部。
3. 产生血液细胞:骨骼内部含有骨髓,可以产生血液细胞,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构成,它与骨骼系统紧密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实现人体的运动。
以下是肌肉系统的要点:1. 分类: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负责骨骼的运动,平滑肌和心肌则分别存在于内脏器官和心脏中。
2. 肌肉收缩:肌肉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使得肌纤维收缩和伸展,从而产生力量推动身体的运动。
3. 肌肉协调:肌肉系统中的不同肌肉可以协同工作,形成肌肉链条,以完成复杂的运动任务。
三、关节系统关节系统连接了骨骼系统中的骨头,使得骨头能够相对运动。
以下是关节系统的关键信息:1. 类型:关节根据结构和运动方式可以分为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窝关节等。
2. 功能:关节能够使身体的骨头在各个平面上进行运动,如弯曲、伸展、旋转等,从而实现身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动作。
3. 稳定性和灵活性:关节既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又需要提供足够的灵活度,以适应不同的运动要求。
综上所述,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骼系统提供了机械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肌肉系统通过收缩和伸展产生力量,实现运动,关节系统连接骨头,使其能够相对运动。
运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合作,使身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和运动。
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机制,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
![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550e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8.png)
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简介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组成。
下文将对大一运动系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二、骨骼系统1. 骨骼的构成:骨头、韧带、关节和软骨等。
2. 骨骼的功能:提供支持和保护器官,参与运动和姿势调节。
3. 骨骼结构: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4. 骨头连接方式:固定关节和可动关节。
5. 骨骼发育:骨骼发育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肌肉系统1. 肌肉的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 骨骼肌的结构:肌纤维、肌束和肌肉。
3. 肌肉收缩:肌肉的原理和机制。
4. 肌肉组织的代谢:肌肉疲劳和恢复。
5. 肌肉的训练:肌肉的增长和发展。
四、关节系统1. 关节的类型:滑动关节、球窝关节和齿轮关节等。
2. 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和滑膜等。
3. 关节的运动:屈曲、伸展、旋转等。
4. 关节的保护:关节的保护方法和常见运动损伤。
五、运动系统协调与训练1. 运动系统的协调: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的协同工作。
2. 运动系统的保护:运动前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恢复活动的重要性。
3. 运动系统的训练: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增强运动系统功能。
六、总结通过对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了解到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原理和机制,为日常健康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以上是对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健康。
动物的运动系统与骨骼
![动物的运动系统与骨骼](https://img.taocdn.com/s3/m/ea9a72e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4.png)
动物的运动系统与骨骼动物的运动系统是指使动物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骨骼系统。
骨骼不仅提供了动物身体的支撑和保护,还起到了运动和稳定身体的作用。
一、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1. 骨骼:骨骼是由一系列骨头组成的。
在动物体内,骨骼起到了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同时,骨骼还为肌肉的运动提供了支点。
2. 关节:关节是连接骨头的地方,可以实现骨骼的灵活运动。
关节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滑动关节、球突关节和齿轮关节等,不同类型的关节使得动物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
3. 肌肉: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来源,负责收缩和拉伸,从而实现骨骼的运动。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是动物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种。
二、骨骼系统的功能1. 支持和保护:骨骼通过提供支撑作用使得动物身体能够保持立体结构。
同时,骨骼还能够保护内脏器官,如头骨保护脑部、胸骨保护心脏和肺部等。
2. 运动:骨骼是运动的基础,它提供了结构,使得肌肉能够附着在骨上,从而实现运动。
不同类型的骨骼和关节使得动物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3. 血液产生:骨骼内部还有骨髓,它是造血系统的产生地。
骨髓内含有造血干细胞,能够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
4. 矿物贮存:骨骼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如钙、磷等。
这些矿物质不仅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够在需要时释放出来,起到平衡身体酸碱度的作用。
三、不同不同动物的运动系统和骨骼结构存在差异,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1.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由脊柱、四肢和头骨等组成。
脊柱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脊髓的功能,四肢则实现了各种运动动作。
2. 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骨骼系统由甲壳和关节组成。
甲壳是节肢动物外骨骼的一部分,起到了保护内脏和提供结构支持的作用。
关节使得节肢动物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3.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骨骼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软体部分和一些散在的骨针组成。
运动系统-骨骼肌
![运动系统-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ee98d35777232f60ddcca1fd.png)
3 腱鞘
腱鞘是肌腱表面 的深筋膜增厚,形成 的鞘状结构。可分外 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 滑膜层。滑膜构成双 层圆筒状套管,套管 的内层紧包在肌腱的 表面,外层则与纤维 鞘相贴。两层之间含 有少量滑液。在发生 中滑膜鞘的两层在骨 面与肌腱间互相移 行,叫做腱系膜,发 育过程中腱系膜大部 分消失,仅在一定部 位上保留,以引导营 养肌腱的血管通过称 腱纽。
(二)肌的辅助装置肌的辅助 Nhomakorabea置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深筋膜(固有筋膜) 滑膜囊(内有滑液) 腱鞘 纤维层(纤维腱鞘) 脏层 滑膜层 壁层 腱系膜
腱
肌束膜
肌外膜 肌内膜
1、筋膜
二层
2
滑膜囊
在一些肌肉抵止 腱和骨面之间,生 有结缔组织小囊, 壁薄,内含滑液, 叫做滑膜囊,其功 能是减缓肌腱与骨 面的摩擦。滑膜囊 有的是独立封闭 的,有的与邻近的 关节腔相通,可视 为关节囊滑膜层的 突出物。
(二)肌肉的分布与关节的运动轴有关:
对于任何关节的一种运动轴来说,其两 侧一般分布着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
(三)肌肉的分布与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有关:
上肢的屈肌较伸肌发达,而躯干和下肢 的伸肌较屈肌发达。
头肌
面肌、咀嚼肌
面肌
(表情肌)
枕额肌额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
88
课堂思考题
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骨性口腔的组成: 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围成。顶——骨腭,前壁及外侧壁——上、下 颌骨的牙槽突及牙。 掌握骨性鼻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上邻颅前窝,主要由筛板构成;下邻口腔,由骨腭(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 水平板构成)构成;两侧为筛窦,眶和上颌窦。 形态结构 不规则形,上窄下宽,被骨性鼻中膈(由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构 成)分成左、右 两半,前口为梨状孔,后口为一对鼻后孔,鼻腔外侧 壁的结构复杂,由筛骨、上颌骨、下鼻甲和腭骨组成,可见上、中、 下三个鼻甲,在每个鼻甲的下方有相应的上、中、下鼻道。
运动系统骨骼肌
![运动系统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5f729d5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2.png)
运动系统骨骼肌骨骼肌一、概述运动系统的肌属骨骼肌,每块肌都可看作一个器官。
(一)肌的分类1.根据肌的位置分为头肌、躯干肌、四肢肌等。
2.根据肌的功能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旋外肌等。
3.根据肌的外形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等。
(二)肌的基本构造每块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构成。
肌腹由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功能。
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阔肌的肌腱又称腱膜。
(三)肌的辅助结构1.筋膜又分浅筋膜和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皮下筋膜。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2.滑膜囊位于腱和骨面接触处,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内含滑液。
3.腱鞘包于长肌腱外面,为一互相连续的双层鞘状结构,内含滑液。
肌的分类构造辅助结构长短扁肌轮匝肌肌腹肌腱两相依筋膜腱鞘滑膜囊辅助减少摩擦力二、头肌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一)面肌又称表情肌,主要有枕额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等。
(二)咀嚼肌配备于颞下颌关节周围,主要有咬肌、颞肌等。
三、躯干肌躯干肌包括颈肌、背肌、胸肌、腹肌、膈和会阴肌等。
(一)颈肌1.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一侧收缩可使头向同侧倾斜,面部转向对侧。
双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2.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之间。
3.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与胸骨之间。
(二)背肌1.斜方肌为项背部三角形扁肌,作用于肩胛骨。
全部肌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2.背阔肌为胸侧部和背下部阔肌,作用于臂。
可使臂内收、旋内、后伸。
运动员参加接力赛接棒时就是臂内收、旋内和后伸。
(三)胸肌1.胸大肌胸廓前面,作用于臂。
可使臂内收、旋内,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
2.前锯肌有助臂上举的作用3.肋间肌包括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收缩可呼气,肋间外肌收缩可吸气。
(四)膈位于胸腹之间。
包括周围的膈肌和中央的中心腱。
膈肌收缩胸腔扩大,引起吸气,膈肌舒张胸腔缩小,助呼气。
膈上有三个裂孔,分别是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和腔静脉孔,三者分别有食管、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卫生学校16级中医班
张宏帅
骨骼肌占体重40%,有600多块,每块肌都可看作一个器官。
一、按形态分类:
1、长肌——多分布于四肢,收缩时肌腹明显缩短,运动幅度较大。
2、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层,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
3、扁肌——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4、轮匝肌——多呈环形,多分布在身体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按部位分:头肌、躯干肌、四肢肌。
二、肌的构造与起止
1、肌的构造
肌腹——位于肌的中间,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
肌腱——位于肌的两端,色白,较硬,无收缩能力
长肌的腱多呈索状,扁肌的腱呈膜状称腱膜(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上)
2、肌的起止
①肌的两端通常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
∴肌的收缩→牵动骨→产生运动;
②运动时通常是一骨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位置相对移动;
③肌附着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定点(起点);
肌附着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动点(止点)
起止点是相对的!
三、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①浅筋膜(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完整连续的覆盖全身,(内含有脂肪、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
作用:保护深部组织和保持体温。
②深筋膜(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包被在每块肌肉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
在四肢最发达外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隔”;
作用:保护肌免受摩擦,有利肌或肌群进行活动。
2、滑膜囊——垫于肌腱和骨之间,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有的滑膜囊在关节附近和关节腔相通);
作用:增加润滑,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
(滑膜囊炎症可影响肢体局部的运动功能)
3、腱鞘——由内、外两层共同组成,内层(滑膜层)呈双层套管状包裹着肌腱,多见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
作用:约束肌腱,减少在运动时的摩擦。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来,位于关节周围肌腱与骨之间。
减少肌腱与骨的摩擦,转变肌牵引方向和加大肌力作用,籽骨多位于手足,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全身主要肌肉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