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与骨骼肌相关疾病

合集下载

运动系统畸形

运动系统畸形
38
39
平足症
定义 指足弓塌陷、缺乏弹性、足外翻,行走、站立时易出现疲乏、 疼痛的一种畸形 病因 先天性:骨、韧带、肌肉发育异常,包括跟骨外翻、垂直距 骨、舟骨结节过大或骨骺分离、副舟骨;足部韧带、 肌肉松弛 继发性:劳损、疾病、足内外在肌肌力失衡、外伤等
足弓 足部除籽骨、距骨外,各骨均背宽跖窄,组成纵弓和横弓
4. 石膏固定:手法矫正畸形后石膏内翻位固定 6周
5. 手术:舟骨结节、副舟骨切除术;肌力平衡重建术;三关 节融 合(距跟、跟骰、距舟)术等 6. 上述各方法示病情需要交叉、混合、选择使用
45
46
47
拇趾外翻
定义 足拇趾过度向外侧倾斜称之 病因 遗传、异常外力
病理 第1跖骨内翻、拇趾外斜
表现 中老年女性多见 拇趾外翻畸形,第1跖趾关节拇囊炎:疼痛、红肿,第2、3 足趾槌状趾、胼胝体及疼痛 X片: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硬化,第1跖骨内翻,第1跖趾关 节向外侧脱位、半脱位,第1、2跖骨夹角大于9-11⁰ 诊断: 治疗:保守治疗:合适、宽松、低跟鞋,第1、2趾间加垫,经常手 法搬正,理疗、休息 手术治疗:轻者McBride法,重者Keller法
运动系统畸形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军总)骨科 毛广平
1
概述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表现在运动系统的畸形 •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先天性畸形:出生前或出生时即已存在的畸形或已存在的
潜在畸形基因等:并指、多指畸形,脊柱侧凸 •后天性畸形:出生后不良姿势、外力;疾病、外伤等引起: 拇趾外翻、裹足畸形等 佝偻病、骨软化症、畸形性骨炎等 骨折畸形愈合、儿麻后遗症、关节感染后挛
10
临床表现
• 站立前期
• 脱位期

运动系统的总结

运动系统的总结

运动系统的总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

它是支撑和推动人体运动的基础,起着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维持姿态和平衡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基础的组织系统之一,由骨骼和关节构成。

骨骼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使得身体能够保持立体结构和稳定姿势。

骨骼还起着储存钙离子的作用,维护酸碱平衡,促进血液的形成等。

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结构,使得骨骼能够相互连接并灵活运动。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是人体内最为发达和灵活的系统之一。

肌肉负责产生力量,实现身体的运动。

肌腱则将肌肉与骨骼相连,起到转移力量和传递运动的作用。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分别在不同部位和器官起作用。

骨骼肌是我们平时常见的肌肉,负责我们日常的运动活动,包括走路、跑步、举重等。

3. 运动的重要性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运动,身体能够得到锻炼,提高耐力、力量和灵敏性。

运动还能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肺功能。

此外,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运动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少感染风险。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4.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保健运动系统也面临着各种疾病和损伤的风险。

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骨折等。

肌肉系统则容易受到拉伤、扭伤等运动损伤。

为了保护运动系统,我们应该注意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和不当运动。

此外,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营养补充也对于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至关重要。

5. 运动系统和健康的关系运动系统的健康与整体健康息息相关。

良好的运动系统能够支撑身体,提供坚实的起点和运动基础。

运动系统的良好状态还能预防和缓解许多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运动系统的健康,注重锻炼和运动。

【2017年整理】克雅氏病一例

【2017年整理】克雅氏病一例

Creutzfeld-Jakob病 1例陈龙华李宏军卢禹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农民,以进行性痴呆,言语不利,行走不稳4个月为主诉入院。

4 个月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伴随行走不稳。

3 个月前认知障碍明显,不认识亲属,并伴随言语困难,四肢僵硬,大小便失禁。

血压、血脂、血糖正常。

无恶心、呕吐、发热。

查体:神清,淡漠,计算力、记忆力差,构音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均无异常,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稍欠稳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头颅CT见双侧尾状核头部、体部及壳核对称性略低密度改变,边缘模糊(图1)。

头颅MRI示:双侧尾状核、壳核对称长T2信号(图2),FLARI像及DWI序列均为高信号(图4、5),T1加权像呈略低信号(图3),增强扫描无强化(图6)。

脑脊液检测:14-3-3 蛋白(Western blot)阳性。

PRNP基因序列分析:1.E200K 突变;2.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

动态脑电图:3相棘-慢复合波。

诊断为:遗传型Creutzfeldt—Jakob 病。

讨论海绵样变脑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非炎症性致死性疾病,罕见。

1920年由德国神经病学家Creutzfeldt 和 Jakob首次报道。

目前关于CJD 的发病有两种假说:外源性感染和正常PrP 基因的点突变[1]。

即携带朊蛋白的动物和少数医源性感染和遗传的朊蛋白基因突变所致。

CJD的病理学改变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海绵样变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丢失;组织病理学诊断特征是灰质海绵样变性,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单个或聚集分布的空泡为标志;病变弥漫于大脑灰质、纹状体、丘脑、脑干的灰质结构和小脑皮质的分子层,也可分布在海马[2]。

随着病情进展,脑萎缩变明显。

本病发病高峰为50~70岁,临床表现多样性,以人格改变起病,伴进行性智力衰退,无发热,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肌阵挛和共济失调、癫痫等,晚期均发展为去皮层状态。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骨骼肌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骨骼肌

肌束
肌束是由多个肌纤维组成的 结构,形成肌肉的主体。
肌腱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传递 力量并使骨骼运动。
定义和特征
骨骼肌的定义
骨骼肌是通过与骨骼相连,由肌纤维组成的肌肉。
自主收缩能力
骨骼肌能主动收缩并产生力量,实现人体运动。
条纹状纹理
骨骼肌的纤维具有条纹状纹理,是其内部结构的特征。
功能和作用
1 运动控制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骨骼肌
欢迎来到《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骨骼肌的介绍。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 研究骨骼肌的功能、特征,以及常见的疾病和保健方法。
功能和重要性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组织之一。它们不仅负责提供动力和力量,还是保持姿势和支撑骨骼的关 键。
组成部分
肌纤维
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 通过收缩实现运动。
2 维持姿势
骨骼肌通过收缩和松弛控制身体的运动, 使我们能够行走、跑步和举重等。
骨骼肌帮助我们维持坐姿、站立姿势和保 持平衡。
3 保护内脏器官
4 热量产生
骨骼肌在运动和受力时,起到保护内脏器 官的重要作用。
骨骼肌在运动中产生热量,帮助我们保持 体温。
常见的疾病和损伤
肌肉拉伤
肌腱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肌肉拉伤是骨骼肌常见的损伤, 通常由于剧烈运动或扭伤引起。
肌腱炎是肌腱组织的炎症,通 常由于过度使用或运动不当造 成。
肌肉骨化症
肌肉骨化症是骨骼肌内部形成 骨质,并导致肌肉僵硬和疼痛。
保健和锻炼方法
1
热身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减少肌肉拉伤的风险。
2
全身锻炼
进行全身性的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强化骨骼肌。

八年级上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来说尤为重要。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运动系统的知识。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运动系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模块的内容。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它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运动功能。

其中,骨骼是运动系统的基础,肌肉负责产生力量,关节则相当于运动系统的活动部分。

只有这三部分协调一致,才能确保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二、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骼系统是由骨头、关节和韧带构成的。

骨头是骨骼系统的基础,支撑着整个人体的体重,还能吸纳外部冲击力。

关节是骨头之间的连接点,使骨头之间能够相对移动。

韧带是连接骨头和骨头之间的结缔组织,起到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配合肌肉完成各种运动、储存钙盐和造血等。

三、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肌肉系统是人体产生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由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个主要类型的肌肉组成。

其中,骨骼肌是肌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收缩和松弛完成人体运动功能。

肌肉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产生力量、维持身体姿势、移动身体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温等。

四、关节的分类和结构根据运动的幅度和类型,关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

固定关节不能进行活动,例如颅骨;活动关节则可以进行活动,例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关节的结构主要由骨头、软骨、滑膜和韧带四个部分组成。

骨头之间的接触面被覆盖着软骨,这可以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保护关节表面。

滑膜是关节内部的润滑剂,可以在关节内形成一个润滑层,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保护关节不受损伤。

韧带连接骨头和骨头之间,起到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五、四肢的骨骼和关节人类的四肢是通过骨骼和关节完成所有的运动功能的。

上肢包括肩带、上臂骨、尺骨和桡骨等;下肢包括骨盆、股骨、胫骨和腓骨等。

第三章运动系统解剖生理及常见病症

第三章运动系统解剖生理及常见病症
定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动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起点
定点
止点
动点
(二)肌的配布和功能
任何一个动作是由很多肌参加完成,根据不同作用分为: 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
原动肌(屈肌)

拮抗肌(伸肌)
拮抗肌(屈肌)

原动肌(伸肌)
四、肌的辅助结构
主要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
1.浅筋膜(皮下筋膜)
一、骨质疏松症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非特异性骨性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全身性 骨骼疾病,表现为骨质减少和骨易发生骨折。 骨折疏松症原因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 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诱发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运动量小,户外活动少; 长期、大量饮酒,饮咖啡和吸烟;妇女在停经或切除 卵巢后,雌激素分泌减弱;妊娠及哺乳期大量钙流失; 长期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长期服用药物。

二 全身各骨及其连接
1.躯干骨及其连接:躯干骨包括椎骨、胸 骨和肋3部分,借骨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
(一)脊柱
1、椎骨位于躯 干后壁的正中, 24块椎骨、1块 骶骨、1块尾骨 组成。
4个生理性弯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二) 胸廓
胸椎12块、肋12对、胸骨1块
1.肋椎关节
(1)肋头关节 (2)肋横突关节
顶、胸骨等。
(4)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如椎骨,髂骨等。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二、骨 的 构 造
骨密质 骨质 骨松质
骨 骨膜
红骨髓
骨髓 黄骨髓
骨膜
血管、淋巴和神经
板障
骺线
骨膜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 外板
内板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重点笔记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及其组织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

下面是对运动系统的重点笔记。

骨骼系统:1. 骨骼系统由骨骼、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2. 人体有206块骨骼,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 骨骼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内脏、提供运动和储存矿物质。

4. 骨骼由骨头和韧带组成。

骨头由骨质和骨髓组成,韧带连接骨头。

5. 骨骼的形态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肌肉系统:1. 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

2. 人体有超过600块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3.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和运动,同时也参与到保持姿势、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等多个方面。

4.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中有肌小节。

5.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

肌腱由密集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关节系统:1. 关节系统包括关节和韧带。

2. 关节分为六种类型:滑动关节、齿轮关节、弹簧关节、球和盘关节、骨头关节和滚动关节。

3.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允许骨骼之间的运动。

4. 韧带连接骨骼并提供稳定性和支持。

运动系统的功能:1. 支撑:骨骼提供身体的支撑和稳定。

2. 保护:骨骼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脑部。

3. 运动:骨骼和肌肉共同协作产生运动。

4. 储存矿物质:骨骼是钙离子和其他矿物质的储存库。

运动的类型:1. 主动运动:由肌肉收缩和骨骼的关节运动产生。

2. 无意识的运动:例如心脏跳动和呼吸。

3. 反射性运动:例如避免烫伤时的手的迅速收回。

运动的控制:1. 运动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包括大脑和脊髓。

2. 肌肉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控制。

神经冲动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触发肌肉收缩。

3. 运动的控制还涉及到感觉器官,例如皮肤和肌肉的感受器。

与运动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1. 骨折:骨骼断裂或断裂。

2. 关节炎:关节的炎症和退化。

3. 肌肉拉伤:肌肉过度拉伸或撕裂。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骨骼系统(骨骼和关节)、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

这三个系统协同工作,使人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平衡。

本文将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骨骼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系统,由多个骨骼构成。

人体骨骼约有206块,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的内脏器官。

它不仅使身体得以保持站立和保护内部器官,还为肌肉提供固定的支点,使肌肉可以通过关节运动。

此外,骨骼还承担血液造血和能量贮藏的功能,在骨髓中生成新的血细胞并贮存矿物质,如钙和磷。

骨骼由关节连接而成,关节是保证骨骼运动的机制。

关节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滑动关节、球窝关节和铰链关节。

不同的关节类型允许不同的运动范围。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连接骨头,使骨头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不同的运动。

关节还能够吸收和分散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减少损伤风险。

与骨骼系统相对应的是肌肉系统,肌肉是由肌纤维组成的机体组织。

肌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骨骼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平滑肌负责内脏器官的收缩和放松。

肌肉与骨骼系统密切相关,通过肌腱连接骨骼,使得身体能够通过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进行运动。

肌肉收缩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完成。

神经系统是控制和协调人体运动的主要系统。

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感觉神经元的信息,并发出指令控制肌肉运动。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组成,将指令传递给肌肉,使其收缩和放松。

运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人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

通过骨骼系统,身体能够保持姿态和平衡。

通过关节,身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行走、跑步、弯腰、举重等。

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身体能够实现各种运动。

神经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控制和协调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得人体能够做出精确的动作。

此外,运动系统还具有一些其他的重要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的供应和氧气的输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系统与骨骼肌相关疾病
运动系统总论:
1.运动系统解剖生理
2.运动系统疾病症状学
3.运动系统定位诊断
4.上下单位瘫区别
5.神经肌接头,肌肉生理和病理机制。

肌病:
1.定义
2.肌肉疾病的分类
3. 肌肉疾病的发病机制
4. 肌肉疾病的临床表现
5. 肌肉疾病的辅助检查
炎症/免疫性肌病(重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1. 定义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辅助检查
6. 诊断和鉴别诊断
7. 治疗
代谢性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糖原累积病,淀粉累积性肌病)
1.临床特点
2.病理机制
3.病理诊断
遗传性肌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 分类和遗传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特点
4. 辅助检查
5. 病理和基因诊断
6. 预后
线粒体肌病
1.基因和临床分类
2.遗传特点
3. 发病机制
4. 临床特点
5. 病理和基因诊断
重症肌无力
1. 定义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辅助检查
6. 诊断和鉴别诊断
7. 治疗原则
周期性麻痹
1. 定义
2 分类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辅助检查
6. 诊断和鉴别诊断
7. 治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