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年级(下)

合集下载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然》五年级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然》五年级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3.2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一、教学任务分析《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然》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生物世界》的第2课时。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单元的学习内容隶属于《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的主题1“多样的生物”。

本单元的学习以自然界的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认识自然界的生物中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以及包含真菌、病毒、细菌在内的微生物。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动物世界》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生物世界》单元共有“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和“其他种类生物”三个课时。

本节课是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第1课时“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动物进行分类。

本节课的学习以知道以“有没有脊椎为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列举一些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等知识为基础,需要具备观察、比较、比较等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所执教的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动物,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的外形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鸟类、哺乳类、两栖类、鱼类、爬行类动物的特点,但是没有学习过有关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相关知识;从能力水平上,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分析的能力,能够依据对象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以“云南虫”引入,引入脊椎动物这一概念,以制作思维导图为主线,首先通过“认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标准”,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分标准;然后,通过“探秘脊椎动物”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对无脊椎动物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多样的无脊椎动物”,引导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感受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最后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交流,对于本节课内容进行二次梳理。

本节课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为学生创造较为充分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案.doc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案.doc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探究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交替,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论证,并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一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论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一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手电筒、小球【实验用品】手电筒、小球、相关表格两种【教学过程】、引入1.谈话导入(出示地球图)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

上学期,我们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有了初步了解,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继续对地球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2.千百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日出时白天了,我们称为“昼”,(板书“昼”),日落后夜幕降临,我们称为“夜”,(板书“夜”)。

夜过去了,就是昼,昼一一夜,昼一一夜,这就是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3.(出示太阳,地球图)同学们请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太阳光照亮地球的一半,这一半就是一一白天,受不到光照的一面就是一一黑夜。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级下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级下

实用文档第1单元简单机械1-1 斜面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目的:1.识斜面。

2.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活动目的:1.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2.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实用文档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板书设计:斜面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小;坡度越小,用力越大。

实用文档1-2 杠杆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2.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目的:1.验杠杆的作用。

2.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

3.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

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1.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三.教学过程: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用文档板书设计:杠杆远,比较省力。

用力位置离支点近,比较费力。

实用文档1-3 滑轮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

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活动目的:1.认识滑轮、定滑轮。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五年级上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五年级上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1 神奇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与观察,知道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后,有些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些那么不会。

2.通过做隐形墨水的实验,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3.初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事物变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知道物质状态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比拟几组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比拟,让学生知道泡腾片和水混合会生成新的物质,水和油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

教学器材:水、油、牛奶、醋、泡腾片活动二:认识几种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活动目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认识物质变化中的一类,既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会在变化中生成新的物质。

教学器材:生锈的铁、纸活动三:做隐形墨水活动目的:通过做隐形墨水的游戏,让学生知道热量能使橙汁发生化学变化,变成棕色,这是因为液体中的糖分变成焦糖的缘故。

教学器材:橙汁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比拟几组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活动二:认识几种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板书设计:神奇的变化泡腾片和水混合会生成新的物质,水和油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

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会在变化中生成新的物质。

热量能使橙汁发生化学变化,变成棕色。

[参考资料]1.泡腾片与水的反响: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酒石酸晶体和碳酸氢钠粉末。

没有水的时候,它们不能反响。

参加水后制成酒石酸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酒石酸与碳酸氢钠反响,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我们看到有大量的气体生成。

2.蔗糖热分解作:结晶蔗糖加热至160℃,便熔化成为浓稠透明的液体,冷却时又重新结晶。

加热时间延长,蔗糖即分解为葡萄糖及脱水果糖。

在190—220℃的较高温度虾,蔗糖便脱水缩合成为焦糖。

焦糖进一步加热那么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醋酸及丙酮等产物。

在潮湿的条件下,蔗糖于100℃时分解,释出水分,色泽变黑。

3.蔗糖溶液在常压下经长时间加热沸腾,溶解的蔗糖会缓慢分解为等量的葡萄糖及果糖,即发生转化作用。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年级(下)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年级(下)

第1单元简单机械1-1 斜面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目的:1.识斜面。

2.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活动目的:1.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2.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板书设计:斜面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小;坡度越小,用力越大。

1-2 杠杆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2.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目的:1.验杠杆的作用。

2.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

3.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

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1.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杠杆远,比较省力。

用力位置离支点近,比较费力。

1-3 滑轮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

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活动目的:1.认识滑轮、定滑轮。

2.通过实验知道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教案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模式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教案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模式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教案执教老师:五年级班课题斜面课时数 1 2月日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的作用,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2.具有研究斜面作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3.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后发现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

难点:会做斜面的实验,体验不同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省力的关系教学内容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创设问题情境2.问题:图片中,工人把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吗?二、搜集证据:1.实验一:(斜面省力)师:实验可能需要那些工具?这些工具怎么用?怎样实验?(设计实验并汇报)引导学生将实验获得的数据填写到报告单后进行提交。

分析数据。

师:提出问题:利用斜面后我们用的力怎么不一样?2.实验二:(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问题:与斜面角度有怎样的关系?推测与斜面角度有关系三、应用:1.观看图片2.提出问题:盘山公路、螺丝钉省力吗?为什么?3.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斜面省力?四、小结:教师总结:生活中利用斜面省力的地方还有很多,还需要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斜面斜面省力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自然学科教案执教老师:五年级班课题杠杆课时数月日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内容过程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4、出示机械的概念。

(降低工作难度)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5《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5《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

《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生物与环境》单元第5课。

在前4课的学习和实验中,学生发现动物、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本节课将以此为基础,引领学生进一步分析“非生命环境”发生变化对植物、动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本领。

本课教材由4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教科书以“春天田野中能否看到青蛙”引入,借助不同层次的提问,引领学生分析青蛙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行为。

第二部分“探索”。

本环节包括2部分,前一部分以青蛙为对象分析青蛙在一年四季中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后一部分以资料阅读的形式分析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第三部分“研讨”。

围绕3个核心问题开展研讨,认识到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使其本身得以生存或使物种得以延续。

第四部分“拓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任务: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如何保护冬眠中的动物或在迁徙过程中‘掉队’的小动物(如大雁)”。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动物生存所需条件,从而设计保护它们的方案。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于动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处于结果性的认识。

对于环境变化时,动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的认识较少。

因此,本节课教学将通过分析研讨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建构新概念。

为达成以上目标,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努力做到:适应以分析研讨为主的学习形式;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在课后利用各种途径调查更多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

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依据事实独立思考,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简单机械1-1 斜面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目的:1.识斜面。

2.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活动目的:1.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2.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板书设计:斜面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小;坡度越小,用力越大。

1-2 杠杆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2.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目的:1.验杠杆的作用。

2.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

3.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

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1.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杠杆远,比较省力。

用力位置离支点近,比较费力。

1-3 滑轮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

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活动目的:1.认识滑轮、定滑轮。

2.通过实验知道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活动目的: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活动三:了解滑轮组的作用活动目的:1.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2.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吊车工作图片、铁架台、测力计、2只滑轮、钩码、细绳三.教学过程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活动目标: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滑轮定滑轮:改变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不改变方向,但可省力滑轮组:即改变方向,又能省力1-4 轮轴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轮轴。

2.通过实验知道使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

3.了解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让学生在探究轮轴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轮轴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轮轴。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探究轮轴的兴趣。

活动器材:啤酒瓶活动二:轮轴的作用活动目的:1.通过实验知道使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

2.在探究轮轴的作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轮轴、钩码、细绳活动三:轮轴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目的:了解轮轴的实际运用活动器材:螺丝刀、扳手、水龙头、门把手、木块、洋眼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轮轴用轮轴能省力或能达到做工快捷的效果。

第2单元机器2-1 机器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机械,了解机器一般由动力、传动、工作、控制四部分组成。

2.通过拆装一些简单机器,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建立“系统”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机器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自行车上所使用的各种简单机械,知道机器是由各种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2.引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自行车结构示意图(或实物)活动二:认识机器的组成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机器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各自所起的作用。

2.培养仔细观察、分析的科学精神。

活动器材:电锯、三轮车、抽水机等图片活动三:拆装简单机器活动目的:1.通过拆装,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作用。

2.能表述机器个部分协同工作的过程,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建立“系统”的概念。

活动器材:风磨模型、微型风扇、手摇卷笔刀、四驱车等三.教学过程:活动二:认识机器的组成活动三:拆装简单机器板书设计:机器的组成机器一般由动力、传动、工作、控制四部分组成。

2-2 动力与传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动力来源和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

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述能力。

2.通过组装传动装置,进一步体验、理解传动部分的作用以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培养动手实践和分析比较能力。

3.激发学生对机器的动力和传动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探究机器的动力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所使用的各种动力,了解常见的动力来源及类型。

2.通过资料收集与交流,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动力机。

活动器材:手摇钻、豆浆机、摩托车、水磨等机器实物;录像活动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活动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及其各自特点。

2.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述能力。

活动器材:四驱车、拖拉机、缝纫机、火车等一些常见传动方式录像活动三:组装传动装置活动目的:1.学会组装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进一步体验、理解动力传递过程以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培养动手实践和分析比较能力。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大小齿轮、线轴、皮带圈等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探究机器的动力活动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板书设计:动力与传动水、风力→蒸汽机→蒸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电动机2-2 工作与控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

2.通过分析讨论,了解一些常见的控制方式(改变动力的、改变传动的),体会控制部分对系统的意义。

3.进一步体会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机器的工作方式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机器的各种工作方式。

2.体会机器的广泛用途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3.培养学生注意日常观察的习惯。

活动器材:削皮机、搅拌机、电钻、起重机图片活动二:探究机器的控制活动目的: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汽车等一些常见机器的控制方式。

2.知道机器的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控制动力、或控制传动来实现的。

3.体会机器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对“系统”的理解。

活动器材:汽车驾驶舱内部结构图、机器的控制部件活动三:调查自行车的制动方式活动目的:1.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机器的各种控制方式。

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器的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调查表、各类自行车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机器的工作方式活动二:探究机器的控制板书设计:工作与控制[参考资料]一.动力机:1.水轮机、风车是人最早发明的动力机。

2.蒸汽机:在锅炉里把水烧开,产生高压蒸汽;利用高压蒸汽推动汽缸中的活塞,带动轮子转动,产生动力。

蒸汽机车就是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

3.蒸汽轮机:利用高压蒸汽推动叶轮转动,产生动力。

火力发电站,就是利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4.内燃机:使汽油、柴油在汽缸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汽缸内的活塞,带动轮子转动,产生动力。

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坦克、轮船、军舰、小型飞机等,都是用内燃机做动力的。

5.燃气轮机:利用汽油、煤油等燃烧时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叶轮转动,产生动力。

这种动力机多用在飞机上。

6.电动机:利用电和磁的作用使中间的转子飞快转动,产生动力。

电动机是现代机器中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机,体积小、动力大、操作容易、不污染环境。

此外还有火箭发动机。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还会发明新的动力机。

二.传动:把动力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的过程。

常见的传动装置有3种: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

1.皮带传动:用张紧的(环形的)皮带,套在两根传动轴的皮带轮上,它依靠皮带和皮带轮张紧时产生的摩擦力,将一轴的动力传给另一轴。

皮带转动可用于两轴(工作机与动力机)之间大距离传动。

由于皮带有弹性,可以缓和冲击、减少振动,传动平稳,但不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主动轮每分钟的转数对从动轮每分钟转数的比值)。

传动件遇到障碍或过载时,皮带会在皮带轮上打滑,因此可防止机件损坏。

皮带传动简单易行,成本低,保养维护也简单,还便于拆换。

但由于皮带在皮带轮上打滑,所以皮带传动的机械效率低,而且皮带本身耐久性也较差,使用久了会逐渐伸长,因此应随时调整。

皮带传动装置上的所有轮子通常同时按照同一方向转动。

但是,如果将皮带扭成“8”字形,轮子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动。

如果两个轮子的尺寸相同,它们就会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传送的力也就无所谓“有利”或“无利”。

如果两个轮子大小不等,它们就会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这样就产生了机械效益。

大轮转动小轮既快捷又省力;而小轮转动大轮则既慢又费力。

2.齿轮传动:靠主动齿轮的齿直接与从动轮的齿啮合(咬合),推动从动轮转动,而传动。

常见的齿轮传动特点:齿轮传递的效率可大可小,而且机械效率高,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机构紧凑,能够传递比较大的动力,转速可以很高。

缺点是制造复杂,造价高,在负载过重时容易产生冲击、打牙现象,传动时会产生噪声。

改变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关系,可以改变它们的传动比。

两个相邻的齿轮总是按照相反方向转动。

如果你非常想让它们向同一方向转动,请将一个小齿轮放在中间。

这个小齿轮叫做惰轮。

齿轮可以按不同的方法组合。

许多玩具内部都有复杂的齿轮装置。

复合齿轮组是指同一根轴上同时装有大小齿轮的齿轮组。

高速档是大齿轮转动小齿轮,产生较快的速度;低速档是小齿轮转动大齿轮,产生较大的力量。

各种齿轮组都有专门的用途。

它们有非常有趣的名字。

①棘齿轮非常有趣。

棘轮是指一个小齿轮,棘爪是指一条直齿轮。

两者组合起来就能提放或前后挪动物体了。

②涡轮只从螺纹向齿轮传力,相反方向不能传力。

螺纹起刹车的作用,它需要旋转多次,齿轮才能转动一圈。

③锥齿轮允许两个齿轮成90°角转动。

换句话说,锥齿轮可以转弯。

④另一种棘齿轮的上方装有棘爪。

棘爪起刹车作用,以防轮子滑落,并驱动棘轮向一个方向转动;反向转动时,棘轮将停止转动。

棘齿轮常用于运转时“喀哒喀哒”作响的机械上,比如套筒扳手。

3.链传动:由装在平行轴上的链轮和封闭的链条组成。

链传动是靠链条的链节和链轮的齿相啮合而传动的一种传动装置。

链传动两轮之间的运动靠链条来传递。

链传动能保持严格的传动比;它可以在一根链上传动几根平行轴,链传动的机械效率比齿轮传动稍低,但比皮带传动高,两个链轮的中心距不能太长,要比皮带传动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