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礼的变迁
婚俗 (2)
婚俗的发展变化:
一、婚俗形式的变化
二、婚俗观念的变化
由简到繁,由繁到简, 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继又由简到繁
远古婚姻:以掠夺婚为主(“昏因”) 远古婚姻:以掠夺婚为主( 昏因” 周朝到鸦片战争前:采用“六礼” 周朝到鸦片战争前:采用“六礼”娶亲程式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先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先 秦时代的婚聘六礼在后世一般都是从简、 秦时代的婚聘六礼在后世一般都是从简、合并的 趋势。 趋势。 鸦片战争后:受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流行 鸦片战争后:受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 文明结婚” “文明结婚”。 辛亥革命后:西式, 辛亥革命后:西式,中西合璧式的婚礼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没有和传统婚俗那样繁杂 的程序, 的程序,但是现时的中国婚俗又经历着另一种由 简到繁的转变。 简到繁的转变。
历 朝 历 代 的 婚 礼:
秦朝 汉朝
唐朝
清朝 元朝
宋朝: 宋朝:
明朝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
从现代和古代的对比中发:
婚姻目的侧重点的转移:古代是“婚礼者, 婚姻目的侧重点的转移 古代是“婚礼者,礼之本 古代是 祭祀祖先、延续后代的手段,现代原因多样化。 也“祭祀祖先、延续后代的手段,现代原因多样化。 一夫多妾到一夫一妻: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 一夫多妾到一夫一妻: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一 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直 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休妻到离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休妻到离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到平 等的法律协议。 等的法律协议。 同居思想: 男女授受不亲” 同居思想:“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一致束缚了中 国妇女几千年,而如今婚前同居的现象屡见不鲜。 国妇女几千年,而如今婚前同居的现象屡见不鲜。
最新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发展对偶婚制: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过着相对稳定的配偶生活的婚姻形式。
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
其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
是从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态,从血缘结构上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现居住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其带有神秘色彩的“走婚”,其实就是对偶婚的开残留形态。
一夫一妻制: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
它既不是自然选择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男女性爱的结果,而是私有制确立的必然结果。
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婚姻家庭。
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个历史时期婚礼形式的繁简转化:1、就形式上来说,中国婚俗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继又由简到繁的过程。
2、“嫁妆”“聘礼”的增加。
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十年代要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九十年代要三电一轮,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21世纪要三子一本,手机,电脑,汽车,房子”。
透过这生动的婚嫁变奏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
如今,婚礼越来越讲究情调,讲究个性,讲究排场,讲究浪漫。
豪华车队,高贵服饰都成了炫耀的资本。
婚前拍照,婚后蜜月。
所有的步骤都要花费上万。
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是奢侈攀比之风的结果。
观念的转变:婚姻目的侧重点的转移。
古代:婚姻是家族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
古人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措)” “婚礼者,礼之本也”;“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习俗,婚姻主要被作为可以祭祀祖先、延续后代的手段。
而现代人的观念显然有很大的转变,结婚的原因不再只是传宗接代那么简单了(甚至有的人宁愿一直过两个人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丁克家族)。
说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演变
说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演变传统婚礼习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演变,并分析这些变化在当代社会的原因和影响。
一、婚礼仪式的简化在传统婚礼中,婚礼仪式通常十分繁琐,包括过门、拜堂、敬茶等环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更多人选择婚礼策划公司办理婚礼,很多传统环节被简化或取消了。
现代婚礼更加注重效率和便利,通常采用简化的仪式,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策划公司的介入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聘请婚礼策划公司来办理婚礼。
这些策划公司不仅能提供专业的服务,还能根据新人的需求和喜好,定制个性化的婚礼方案。
传统的婚礼习俗被现代化的策划理念所取代,使婚礼更加个性化、精致化和商业化。
三、婚礼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观念中,结婚需要举行正式的婚礼仪式。
但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寻求不同寻常的婚礼形式。
比如,户外婚礼、主题婚礼、浪漫婚礼等,这些新颖的婚礼形式让传统的婚礼习俗发生了革新与转变。
四、恋爱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现代人对婚姻和婚礼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婚礼习俗强调家族的延续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而现代人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与个体的幸福。
因此,现代人对婚礼习俗的态度和期望也与传统观念有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五、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西方的婚礼形式和习俗逐渐被引入中国,一些新人开始将西式婚礼元素融入到传统婚礼中,使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由于社会变革、个人观念的改变、西方文化的融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婚礼习俗不再是刻板的模式,而是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和创新化。
这些变化既满足了当代人对婚礼的个性化需求,也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包容性。
简述中国婚庆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婚庆发展历程中国婚庆市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8年为婚庆创办初期文化现象。
主要表现在:推动婚俗改革,引导适度消费,宣传和推介中西合璧婚礼。
“中西合璧式婚礼”,这种婚礼形式自1990年起,在中国广为流行,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都讲师中国婚礼的主流。
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婚礼的婚俗文化,融进西方适合国情、民情的婚俗内容,既有民族特点,又有时代精神,高雅、时尚、喜庆、热烈。
《中国青年报》一篇“多情高雅少华奢”的文章,指出:球星马拉多纳结婚用专机接送贵宾,新娘一身衣服花8000美元,经济上可谓高消费,场面可谓豪华。
但文化气氛之浓重,情义之诚,比不上中国的婚礼。
文章赞扬我们的婚礼为结婚消费、婚礼仪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比那些单纯攀比物质,单纯酒灌新人,显示权钱的婚礼,要深情、高雅、文明、健康得多。
国外媒体报道“从婚礼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再继续”;政府部门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新闻媒体评价婚礼是家庭和睦、温馨幸福的象征。
1998~2002年,中国婚庆进入市场经营发展阶段。
北京不再是几家婚庆公司的天下了,而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婚庆公司;婚庆服务已经延伸到租婚车业务,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婚庆服务市场化、经营化,广告以及价格战很激烈;婚礼缺乏文化,档次低,婚礼形式变化不大,典型的是一套婚礼背景道具使用10年,一套婚纱租用了数年不淘汰,婚礼主持词汇没有创意和个性化,婚庆公司之间封闭,不相往来。
此时期,全国各大城市婚庆刚刚开始兴起。
于是,我们把目光放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2001年应韩国东亚电视台李泰恒台长的邀请,我们飞赴韩国考察访问。
在韩国,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场纯洁白色的婚礼:白色的地毯,白色的北京幕布,白色的桌布,白色的玫瑰花,连椅子的座套也是白色的,整个白色的罗曼蒂克,好似天堂般的梦境。
2002年3月,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婚庆消费与发展高峰会”,特别邀请日本的婚庆公司演示了白色主题婚礼。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婚礼仪式:拜堂、射轿、催妆、喜宴、闹房
拜堂
射轿
催妆
喜宴
闹房
• 含义:拜堂是新娘
• 含义:射轿是男方
• 含义:催妆是男方
• 含义:喜宴是男方
• 含义:闹房是婚礼
进入男方家后,与男
家在迎亲途中,用弓
家派人到女方家催促
家为庆祝婚礼而举行
当晚,亲朋好友聚在
方一起拜见长辈,表
箭射轿,以驱邪避邪。
新娘梳妆打扮,准备
• 儒家思想: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婚礼仪式受到儒家思想的
影响,更加注重伦理道德。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婚礼演变
秦汉时期婚礼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
• 礼仪:秦汉时期,婚礼制度继续发展,六礼成为定制。
• 礼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有所变革,出现
• 服饰:秦汉时期,新郎新娘的服饰更加华丽,出现了凤
婚礼服饰
• 婚纱:中西婚礼中,新娘都会穿婚纱,表示纯洁和美好。
• 西装:中西婚礼中,新郎都会穿西装,表示正式和庄重。
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
礼仪
服饰
• 六礼:中式婚礼中有六礼,而西式婚礼没有这一传统。
• 凤冠霞帔:中式婚礼中,新娘会穿凤冠霞帔,而西式婚
• 教堂婚礼: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而中式婚礼没有
• 含义:问名是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家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 礼仪:问名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礼饼、水果等。
• 纳吉
• 含义:纳吉是男方家将问名所得的信息占卜吉凶,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则表示双方可以成婚。
• 礼仪:纳吉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鲜花、鞭炮等。
• 纳征
• 含义: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聘礼,表示双方已经确定婚姻关系。
改革开放之婚礼变迁
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的社会生活的确 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人们举办婚礼的 方式变化,婚姻服务行业的发展变化,正是 体现了这个过程不同的年代特征,成为这一 过程的重要见证。
作为“终身大事”,结婚一直是每个中国家 庭最为看重的喜庆活动,如何庆祝、如何举行仪 式,不同年代的人们都有不同的选择。在改革开 放的大潮中,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接触 外来文化的机会日益增多,人们的婚俗观念愈发 开放、多元,统一固定的结婚模式也在简和繁、 朴与华、传统与现代的摇摆撇小胡子
80年代的结婚照
80年代新的“四大件”
九十 年代,是北京人的婚礼样式发生重 要变化、婚姻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十年。出现 了第一家收费的婚姻介绍机构、陆续成立了 一批民办的婚庆公司,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 办婚礼,越来越多的开始接受经营性的婚姻 介绍服务、婚姻庆典服务,婚纱照、白婚纱+ 西服、迎亲车队、婚礼+婚宴成为九十年代京 城结婚的必备程序。婚姻服务业进入了快速 发展的成长期。
结一次婚到底要多少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 根据各地风俗和新人双方家境的不同,婚嫁花费也 有所不同。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 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星级 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可见,随 着近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婚嫁花费也在不 断提高。
六、七十年代,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变化, 类似“红色主题”的时代命题越来越明显的成 为婚礼主要内容。“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 海......”、领袖像前庄严宣誓,单位领导作为证 婚人宣读结婚证书等政治色彩颇为浓厚的婚礼 样式,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70年代的结婚照:一切 从简的黑白色调
70年代的结婚 照
70年代,也就是我父母结婚的年代,收音 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可谓当时结婚必备的 四大件。不过从父母那里得知,他们结婚的时候, 这四大件都还不齐备,还是婚后自己辛苦挣来的。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婚嫁风俗呈现出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婚嫁风俗也在不断演变。
1. 古代婚嫁风俗
古代婚嫁更多体现了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观念。
如中国古代有"娶妻纳妾"、"重男轻女"等风俗;印度则有"童婚"、"窒息新娘"等陋习。
这些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分化和对女性地位的歧视。
2. 近代婚嫁风俗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些陈旧落后的婚嫁陋习逐步被废除。
如中国在20世纪初就废除了纳妾制度,印度也禁止了童婚。
同时,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婚姻更多建立在双方真挚感情的基础之上。
3. 现代婚嫁风俗
现代社会,婚姻更加注重个人自主权和男女平等。
同性婚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合法地位;单身生育、无性婚姻等新型婚姻方式也逐渐被接受。
与此同时,为了追求个性化,一些新型婚礼形式如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开始流行。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未来婚姻将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彰显人性尊严和个人价值。
只有与时俱进、包容多
样性,婚姻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4.战争时期到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婚礼形式演变
60年代的婚礼都有很浓厚的革命气息。
Company Logo
结婚申请书
Company Logo
文革后的变化
文革开始后,“红宝书”和“红袖标”是当时最“革命”的标志,也 是照相馆里必备的时髦“道具”。
图为1966年一对红卫兵夫妻的结 婚照
LOGO
战争时期到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婚礼形式演变
法学院1303班4组
1 2
3、40年代的婚礼
50年代的婚礼
3
4 5
60年代的婚礼any Logo
3、40年代 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大片的领土处于日 本法西斯势力之下,我们找到了当时作为陪 都的重庆集体婚礼的照片,来自于美国记者 哈里森.福尔曼。
Company Logo
改革开放初期的婚礼 三大件开启崭新生活
政治因素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减轻,人们结婚更多看重人品、外貌、 家境、学识,以及金钱。
80年代的人们终于穿上婚纱和西服
Company Logo
八十年代结婚请柬
军人是红色年代女性择偶的优先考虑
Company Logo
七十年代的结婚请柬
Company Logo
文革后的改变
七十年代末,“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改革的春雷在中国上空 响动,婚礼逐渐恢复了往昔气象。
70年代末,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添置“三转一 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50年代后期,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婚礼中又加入了向毛主席鞠躬
等新内容。
50年代,革命的激情,如火的年代。 组织的安排是所有婚姻的基础,此时 的婚姻已经是集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了。
Company Logo
改革开放后80年代的婚礼
80年代的婚礼大都是我们爸妈、叔叔大爷们经历过的
婚礼的仪式挺简单,可婚宴的规格可不低。
这是当年拍摄的一部记录片,记录了上海一对新人办婚宴、闹洞房的场景。
要说改革开放初期,相机还没普及呢,婚礼上有拍照的那都算新鲜事,更谈不上什么婚礼录像了
新人的打扮,新郎穿得是西服,可新娘穿得是一身红套装,听说当时的新娘子都这样,原来这还是观念的问题,按中国的传统,喜事都得是红色还
婚礼仪式有没有新意不重要,关键是饭吃的好不好、菜硬不硬,那才是婚礼是否成功的标志,
主人公王宁波说,当时自己的婚宴是办了7桌,还有烟啊酒啊,杂七杂八的加在一块,花了将近2000块钱,可礼金却总共才收了800多块钱,绝对
是赔本办婚礼。
不低气场
像农村接亲也要8辆自行车也要流行歌曲也要办足酒席
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就升级成“三转一响”了。
哪“三转一响”啊?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那个时候,有条件的人家娶媳妇,这四样东西可一件也不能少。
没多久,四大件又变了,变成了“一彩三双”,即彩色电视、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和双门冰箱,这标准上来了,花费自然也提高了,没有三、五千块钱是办不齐全的。
就像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结婚家里是必备家用电器的
我还得总结一个80年代婚礼的特点,那就是“渐变”,特别提示,绝不是现在那种一天一变样的变化,您想想,足足十年时间,中国人的婚礼才从黑白变成了彩色、从单调变成了多样、从保守变成了开放,也正是那十年,让中国人对婚姻对爱情的理解更成熟,也才有了90年代、新世纪更加丰富多彩的婚礼。
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传统婚礼习俗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逐渐产生了差异。
然而,无论是习俗的演变还是传承,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历史的延续。
本文将探讨传统婚礼习俗在演变与传承过程中的变化与重要性。
一、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1. 社会变革的影响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新的习俗所代替,比如西式婚礼的流行。
这种变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对于婚姻仪式的新期待。
2. 文化融合的趋势全球化的浪潮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传统婚礼习俗的融合与演变。
在当代社会,不同民族的婚礼习俗相互借鉴,形成了新的婚礼形式和习俗。
例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加入了西方的婚车队伍和蛋糕切割等元素,使婚礼更具现代感与时尚感。
3. 个性化的追求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自主意识的增强,传统婚礼习俗也趋向于个性化的追求。
新人们希望能够在婚礼仪式上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人品味,以此来彰显婚礼的意义和价值。
个性化的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青睐,婚礼行业也因此蓬勃发展。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传承1. 文化传统的延续传统婚礼习俗的传承是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无论是家族的传统习俗还是地方的民间风情,都是几代人之间的传承与传统。
通过传统婚礼习俗的继承和举办,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和家族渊源,也能够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2. 家族观念的体现传统婚礼习俗的传承是家族观念的体现。
家族是社会小单位的基本构成,家族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举办传统的婚礼仪式,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和家族传统得以彰显,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 价值观念的传递传统婚礼习俗的传承也是对于婚姻价值观念的传递。
婚姻是社会的基础单位,传统婚礼习俗承载着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传递。
通过举办传统的婚礼,人们强调婚姻的神圣性和庄重性,提倡忠诚、责任和家庭的重要性,倡导传统的婚姻理念。
婚俗改革情况汇报
婚俗改革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婚俗改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婚俗改革不仅涉及到家庭、婚姻,更是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下面,我将就婚俗改革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婚礼形式逐渐多样化。
传统的大喜之日,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日子,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尝试不同的婚礼形式,比如户外婚礼、海外婚礼等。
这种多样化的婚礼形式,不仅能够满足新人个性化的需求,也为婚礼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婚礼消费逐渐理性化。
过去,一场婚礼往往需要家庭倾其所有,但如今,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理性看待婚礼消费。
他们更加注重婚礼的内涵和意义,而非奢华和排场。
这种理性化的婚礼消费,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使婚礼更加注重情感和仪式感。
再次,婚礼仪式注重个性化。
传统的婚礼仪式往往固定而呆板,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注重个性化的婚礼仪式。
他们可能会在仪式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比如自己设计的婚纱、特别的誓词等。
这种个性化的婚礼仪式,不仅能够让新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也使婚礼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最后,婚俗改革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着婚俗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关注和传承。
比如,一些地方开始恢复传统的婚礼习俗,让新人在婚礼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婚俗改革的情况正在向着多样化、理性化、个性化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婚礼的多样化需求,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婚俗改革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婚俗调查报告
婚俗调查报告改⾰开放35周年婚俗的变化经过35周年的时间转移,中国⼈的结婚形式发⽣了极⼤的变化。
由最初的简朴风格⾛向多元化,不断创新,时尚元素的添加让婚礼变得格外炫⽬与多姿多彩。
我们从爷爷奶奶辈的婚俗到爸爸妈妈辈的婚俗介绍,直⾄今⽇。
⽣,死,爱(婚)是⼈⽣三部曲,⽽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后为⼤。
”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家庭伦理,⾎缘继承观念中,家族能否繁衍⽣息,⼈丁是否兴旺,是⼀件万分重要的事。
结婚就关系到了传宗接代的⼤事,所以婚礼程序繁琐,礼仪众多。
在1978-1982年结婚的⼈群中,⼤多农民出⽣。
虽然封建制度早已废⽌,改⾰开放也刚刚起步,但数千年来的封建儒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在对待婚姻上仍以“⽗母之命,媒妁之⾔”的思想为主,主张门当户对。
在整个结婚礼仪中,很多农村地区仍保留了传统的婚礼形式。
婚前要合⼋字,看属相,配五⾏以及需经历提亲,订亲,成亲,看嫁资,安床伴郎,享先,坐花轿,开⾯,上轿,拜堂如此繁琐的程序。
在婚礼的第⼀天晚上,还有“贺郎酒”,即在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正席酒。
新娘须逐桌为长辈和其他客⼈斟酒,酒要斟满但⼜不能溢出。
喜宴之后就是吵新房,谚云“三⽇⽆⼤⼩”。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说话,吵房要先逗新娘开⼝,看其⾐裳纽扣,五颗说是“五⼦登科”,看其脚踝,说是看“⽼寿星”。
闹到了午夜⼤家才会散去。
成亲之后,还要“回门”,摆满⽉盘“。
在城市地区婚礼形式略有所不同。
在礼仪上跟农村相似,但是嫁妆⽐农村⾼档很多,与⼤城市相仿。
当时缝纫机,⾃⾏车,⼿表,收⾳机等是最⾼档的嫁妆了。
俗称的“三⼤件”开始普及。
结婚时,新郎⽤永久牌⾃⾏车把新娘载回家,亲朋好友夹道欢迎,在当时是最体⾯的婚礼了。
可⼤多数农村⼈结婚时是⽤船把新娘和她的嫁妆接回家的。
嫁妆很少,以基本的⽣活⽤品为主,财礼80—100元算是⽐较体⾯了。
在婚宴上,城⾥⼈则稍微讲究⼀些,财礼也多⼀些。
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婚礼基本有以下特点:第⼀,建国后废包办婚姻反铺张婚礼是当时中国百业待兴的经济形式下所必需提倡的。
改革开放之婚礼变迁(从婚礼变迁看改革开放)
连结婚证书也未能幸免。那 时的结婚证上可能写有“经
放 前
公社革命委员会审查同意, 下乡革命青年某某同志和贫 下中农子女某某同志结为夫 妻,希望你们在毛主席指引
的革命航线上奋勇前进!”
结婚证的变迁
六十到七十年代正 值文革时期,结婚证 上也会有党和主席的 最高指示,还有毛泽 东语录,充满浓郁的
七十年代特色。
改 革 开 放之
从 中看 国改 婚革 礼开 变放 迁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婚姻对于每个 人来说都是幸 福而神圣的, 而一个婚礼则 预示着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开始。
看改革开放
结婚证 结婚照 婚礼形式
改
革 “文革”期间,整个社会卷进 一种强大的“政治风暴”,
开
• 到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深入,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结婚 不再是几个樟木箱、几床绣花被、几 个保温瓶的事,也不再流行革命式婚 礼,婚礼呈现出一番新气象:冰箱、 彩色电视、洗衣机、录音机,家里添 置得起这四大件,才算上是真正的婚 礼,这也成为了八九十年代衡量婚礼 是否“气派”的标准。
四大件
90年代,用自行车接新娘曾经一度成为流行的 结婚方式。
90年代的婚宴酒席
• 人民收入提高了,婚礼的酒席也越来越隆重
进入二十一世纪,婚礼的迎亲队伍也 来越气派,各式花车美不胜收。
与 众 不 同 的 迎 亲 方 式
一对自行车爱好者举行的一场时 尚而节俭的自行车婚礼,他们在 车友们的簇拥下骑行在街道上。 时光流转,节俭、环保、彰显个 性的自行车婚礼再度受到当代年 轻人的青睐。
80年代末,彩色照 片开始融入平常百 姓的生活,这也为 婚姻增添了一份彩 色的记忆。
同时也可见婚纱式样有所改变,着装渐渐 开放起来,照片背景也不再是单一色调。
中国婚姻文化及其演变历程
中国婚姻文化及其演变历程中国婚姻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婚姻一直是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家庭生活形式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文化也在逐渐演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婚姻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现代中国婚姻文化的形成。
古代中国婚礼传统在古代中国,婚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
尤其是女性,婚姻对于她们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
在早期中国社会,女性必须嫁出去以完成家庭使命,生育儿女,并为家庭贡献所需的劳动力。
这样的观念一直持续到近代。
婚礼是个大仪式,一般由家长全权安排,男方家长选定符合要求的女方,同时选定“媒人”进行订亲。
在婚礼前夕“嫁妆”已送往新房。
婚礼当天,一般由女方家长主持,婚期一般在正月及清明、五、六等节气或某个瑞日。
仪式包括“行聘”、“迎亲”、“上头门”、“入洞房”等环节。
女方家要为新婚夫妻安排婚宴,甚至要请其他亲戚参加。
而男方家人则要送礼给女方,以示感激。
洞房内要点放字画和插上红花,寓意着开开心心、百年好合。
婚姻随着时代而变婚姻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变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婚姻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许多新型的婚姻制度出现了。
在195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
这导致了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变,人民群众的意识发生了变化。
同时,新成立的政府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
1950年代末期,中国的婚姻法才开始成为一项正式法律。
这项法律实际上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部婚姻法。
这个时期的婚姻文化是优势男尊基调为主,女性地位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后的婚姻文化改革开放开始后,中国的婚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配偶,并且可以选择离婚。
另外,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强。
未婚同居和民间婚礼现象的出现,也是这个时期婚姻文化变化的一个标志。
但是,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仍然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一些人仍然坚持着传统的婚礼模式。
这种现象是由于传统观念和文化习惯的影响,跟婚姻制度或政策没有太大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些主要变化包括:
1.自由选择与个性化倾向增强:在改革开放前,婚姻往往更多是家庭和社会因素决定的结果,例如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个人更倾向于自由选择伴侣,更注重个性、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契合度。
2.婚姻年龄和结婚时间的延迟:在改革开放初期,结婚年龄较早,普遍存在较为年轻的婚姻现象。
但随着教育水平提高、职业发展需求以及社会观念变化,结婚年龄逐渐推迟,很多人更愿意先完成教育、确立事业再考虑婚姻。
3.恋爱婚姻与传统包办婚姻的差异:改革开放后,恋爱婚姻越来越普遍,相对于传统的包办婚姻,更多的人通过相互了解、恋爱、谈论,最终决定是否结合。
这种方式更注重感情和双方自主选择。
4.对婚姻的理解与期待变化:过去,婚姻更多被视为家庭责任和子女的出生渠道。
而今,婚姻更多被视为彼此伴侣、共同生活和事业的合作伙伴。
婚姻更注重彼此尊重、平等和互相支持。
5.家庭结构和观念多样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个人理念的多样化,家庭结构也变得更加多样,例如小家庭增多、跨地区婚姻增加等。
同时,婚前同居、二婚、同性伴侣等现象逐渐被社会接受。
这些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婚恋观念上更加注重自主选择、平等沟通和彼此尊重。
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代中国婚姻观念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婚俗变迁的社会实践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自改革开放以来婚俗变迁的调查与分析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09-4班姓名:刘成2011年8月8日调查前言生,死,爱(婚)是人生三部曲,而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家庭伦理,血缘继承观念中,家族能否繁衍生息,人丁是否兴旺,是一件万分重要的事。
结婚就关系到了传宗接代的大事,所以在暑期对本村和临近乡镇的五个村子进行了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婚俗变迁调查。
和几个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我们在张修屯、南东坊、北东坊、王庄、三皇庙和申村等六个村子对结婚年龄层(1979-1984、1991-1999、2004-2010)不同的人群进行了问卷和口头采访调查。
在1979—1984年结婚的人群中,多数人出生在五六十年代,。
虽然封建制度早已废止,改革开放也刚刚起步,但数千年来的封建儒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所以在对待婚姻上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为主,主张门当户对。
在改革开放十几年(1991—1999年)之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地区整体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这也使得我们的一些法律法规进一步的完善。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是《婚姻法》的精神。
婚姻自由打破了门第观念,接近一半的调查者都是自由婚姻者。
家庭条件和人品成为了择偶的首选条件。
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2004—2008),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外来文化的传入和传统观念的退化促使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这个时期经济和法律统治着整个社会:第一,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法律思想深入人心。
第二,婚礼的奢华之风更为明显,讲排场,摆阔气,攀比财礼,婚后度蜜月等现象极为普遍。
第三,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更为复杂化,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婚姻问题频频暴露出来。
通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基本了解了近30年来农村的婚俗变化,从中我们发现主宰婚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无外乎是经济以及国家的政策。
婚庆礼仪中国人五十年来婚宴的变迁
婚庆礼仪中国人五十年来婚宴的变迁(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教案大全、公务礼仪、合同协议、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材料、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书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official etiquette,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work material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etter of agree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婚庆礼仪中国人五十年来婚宴的变迁婚庆礼仪“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二十一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
民政部 婚俗改革 典型经验
民政部婚俗改革典型经验民政部婚俗改革典型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婚俗传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婚礼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盛事,而婚俗则是婚礼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民政部积极推行婚俗改革,旨在推动传统婚俗的创新与发展,逐步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婚俗文化。
本文将介绍几个民政部婚俗改革的典型经验。
婚礼形式的多样化是婚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过去,婚礼的形式大多是按照传统进行,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选择不同的婚礼形式,如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创意的呈现,使婚礼更加富有仪式感和时尚感。
这种多样化的婚礼形式不仅满足了新人的需求,也为整个婚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婚礼仪式的简化是婚俗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过去,婚礼仪式繁琐,程序冗长,给新人和婚礼参与者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而现在,民政部通过简化婚礼仪式的流程,减少冗余环节,使婚礼更加简洁、高效。
新人只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宣誓、交换戒指等环节,便可以完成婚礼仪式,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也提升了婚礼的仪式感。
消费理念的转变是婚俗改革的重要动力。
过去,人们对婚礼的消费观念普遍比较浮躁,追求奢华和炫耀。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追求简约、实用和个性化的婚礼消费理念。
他们更加注重婚礼的内涵和情感体验,不再盲目追求繁华和排场。
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使婚礼变得更加务实和可持续,也为婚俗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婚礼成本的控制是婚俗改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过去,婚礼成本高昂,给新人和家庭带来了很大压力。
而现在,民政部通过推出一系列的婚礼服务标准和价格指导,规范了婚礼市场,有效控制了婚礼成本。
新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婚礼服务,避免了过度消费和不必要的浪费。
婚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婚俗改革的根本目标。
过去,婚俗文化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口耳相传和传统习俗的延续。
而现在,民政部鼓励新人创新和发展婚俗文化,推动婚礼文化的多元化和时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件厂司机)在新郎李长乐(北京长空机械厂司机)陪同下,换乘 三次公共汽车由女家到男家举行婚礼。
1981年12月27日,在北京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新娘吴树润(北京
1987年5月1日,辽宁省丹东汽车制造厂23对新婚夫妇在北京天 安门广场冒着蒙蒙细雨拍照留念。他们是在厂里参加集体婚礼 后来北京旅游的,旅游结婚开始在当时的年轻人中流行。
1993年12月19日,在北京一家婚庆服务公司的罗马式婚礼 大堂内,一对年轻人在举行欧式风格婚礼。
1999年11月13日,在上海海洋世界水族馆举行的一场“海 底婚礼”上,28岁的新郎李明(右)在为24岁的新娘倪莺 戴上结婚戒指。
2000年4月19日,一场传统婚礼在具有300年历史的北京正 乙祠举行彩排,为新人操办原汁原味的传统婚礼成为这家老 戏楼新的服务项目
2001年5月 12日,一对 新人在北京 王府井天主 教堂举行婚 礼。
2003年1月9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 新进村的一对青年农民丁从高和洪灵红 为自己的婚礼拍摄MTV。当时,拍摄 MTV是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一种时尚消 费。这种MTV运用电影、电视摄制手法 ,替新人量身定做编排故事情节。
2003年6月8 日,西安市 一对新人在 未央湖公园 的草坪上举 行婚礼。在 户外举行婚 礼成为当时 部分新人的 时尚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礼的变迁
•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一向 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人生大事。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的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产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年代的新人在举 行婚礼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变迁。
1979年,共青团武汉市委为59对青年男女举行集体 结婚典礼,并向他们赠送纪念品。
1990年春节前后,在陕西西安“飞机城”阎良区,胸挂红花的 新郎用自行车驮着新娘经过街头。那个年代,用自行车接新娘 曾经一度成为流行的结婚方式。
1992年11月17日,拉萨城关区蔡公堂乡农民巴桑扎西和次仁 索朗举办婚礼,以“自助餐”的方式接待八方来客。以往只在 饭店中出现的“自助餐”走进了平常百姓家。
2008年2月12日,在江刘雪共饮交杯酒。
2013年10月16日,在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 组制造中心装配二车间里,同为技术工人的杨俊凯(右)和李 伟在车间举办婚礼。
•谢谢观赏
2006年3月25日,南京的 一对新人举办了一场独特 的婚礼,身着古装的新郎 自己拉着黄包车把新娘接 到了家,一路上引来市民 们的好奇目光。与众不同 的特色婚礼成为许多年轻 新人彰显个性的方式。
2006年10月6日,南京一对自行车爱好者举行了一场时尚 而节俭的自行车婚礼,他们在车友们的簇拥下骑行在街道上 。时光流转,节俭、环保、彰显个性的自行车婚礼再度受到 当时年轻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