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耐盐性研究

合集下载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农作物耐盐性的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农作物耐盐性的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农作物耐盐性的研究标题:基因工程技术在改善农作物耐盐性方面的研究引言:盐渍化是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高盐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耐盐性已经成为一种有希望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农作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

主体:一、基因工程技术在盐胁迫响应基因中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已成功地转导了许多与盐胁迫响应相关的基因到农作物中。

例如,研究人员在水稻中导入了编码酪氨酸脱羧酶基因,这导致了水稻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的增强。

类似地,研究人员还将编码钙依赖蛋白基因导入番茄中,提高了其耐盐性。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盐转运和离子平衡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被用于改变农作物在高盐环境中的离子平衡。

研究人员通过转导转运蛋白基因,例如编码钠/氢交换器基因和钾转运蛋白基因,提高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对盐胁迫的适应力。

这些基因的表达使植物能够更有效地排除细胞内过量的盐分,从而维持了细胞内的正常离子平衡。

三、基因工程技术在非编码RNA中的应用:非编码RNA(ncRNA)在调控农作物对盐胁迫的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进行针对ncRNA的干扰或过表达,以提高农作物的耐盐性。

这些方法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水平来调控与盐胁迫响应相关的ncRNA,从而增强了作物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

结论: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农作物耐盐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通过导入与盐胁迫响应相关的基因,改变离子平衡以及调控与盐胁迫响应相关的ncRNA,研究人员成功地改善了农作物的耐盐性。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保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作物耐盐性机制的深入理解,我们有望看到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耐盐性改良中发挥更大的潜力,为解决全球农业面临的盐渍化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品种间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小麦品种间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小麦品种间耐盐性的遗传分析随着海水倒灌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土地的盐碱化问题愈发突出。

而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面临盐碱地的适应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小麦品种间耐盐性的遗传分析,则是该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小麦品种间耐盐性的差异小麦对盐分的耐受力因品种不同而异。

一些耐盐品种在高盐条件下仍然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况,而一些沙质耕地上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盐碱度高的土地却显得无能为力。

因此,探究小麦品种间的耐盐性差异是耐盐育种的重要前提。

二、耐盐性的遗传性小麦的耐盐性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

经过许多研究现场表明,小麦的耐盐性遗传性较高,与耐盐品种的遗传基础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很多耐盐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这增加了耐盐育种的难度。

三、耐盐相关基因的筛选在探究耐盐性的遗传性的同时,寻找耐盐相关基因也逐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方向。

2016年研究人员通过建立高盐条件下小麦差异表达基因谱,筛选出12个耐盐相关基因。

又有研究表明,小麦的耐盐性与根部离子采集、转运和调节有关。

因此,针对小麦耐盐基因,如调控根部离子平衡的SOS1基因、ABF转录因子、BARE3基因、MYB转录因子等,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四、遗传工程在耐盐育种中的应用近年来,遗传改良在育种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方法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得小麦的耐盐相关基因得到了增强,从而在盐碱土壤上更好地生长和产量。

当前,农业界在耐盐育种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实验。

例如利用OsAKT1水稻基因进行小麦转化,通过增强小麦根系的离子平衡调控,提高了小麦的耐盐性和产量。

总之,研究小麦品种间耐盐性的遗传分析,不仅能够为耐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还能为了解小麦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育种的理论完善做出贡献。

农作物耐盐碱性的研究与应用

农作物耐盐碱性的研究与应用

农作物耐盐碱性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土壤退化的加剧,农作物耐盐碱性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农业科学家和农民们的关注。

农作物耐盐碱性的提高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就农作物耐盐碱性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耐盐碱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农作物的耐盐碱性指的是农作物在高盐碱土壤中生长发育的能力。

土壤中的盐碱含量过高会抑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产量。

因此,耐盐碱性的提高可以让农作物更好地适应高盐碱土壤的生长环境。

影响农作物耐盐碱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盐碱含量:盐碱土壤中的盐碱含量越高,对农作物的影响越大。

2. 土壤水分:土壤中的水分状况会影响农作物对盐碱的耐受能力,适度的水分可以稀释土壤盐分。

3. 植物遗传性:不同植物对盐碱的耐受性不同,有些植物天生对盐碱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

4. 高盐碱土壤中的其他因素:如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活性等也会影响农作物的耐盐碱性。

二、农作物耐盐碱性的研究方法为了提高农作物的耐盐碱性,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常见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筛选耐盐碱的品种通过大量筛选,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农作物品种具有较高的耐盐碱性,可以在高盐碱土壤中正常生长。

这些品种可以作为耐盐碱育种的材料,通过杂交和选择培育出具有更高耐盐碱性的新品种。

2. 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在农作物中导入一些与盐碱胁迫相关的基因,从而提高农作物的耐盐碱性。

例如,一些耐盐植物中的相关基因可以被转移到其他作物中,使其获得更好的适应能力。

3. 土壤改良措施改良盐碱土壤,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通透性,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添加有机质、施用石灰等。

三、农作物耐盐碱性的应用农作物耐盐碱性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更是为了解决盐碱土壤造成的农业生产困难,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作物耐盐碱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作物种植选择根据地区盐碱土壤的情况,选择适合种植的耐盐碱作物,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和产量。

苜蓿耐盐性研究进展

苜蓿耐盐性研究进展
止水 土流 失效 果 显 著 , 对农 业 种 植 结 构 调 整 有 一
盐胁 迫会 抑制 苜蓿 的生 长 , 降低苜 蓿 的产量 。 产量 降低 幅度 因苜蓿 耐 盐 程 度 不 同 而不 同 、 也 与 盐 渍化 程度 和盐 离子 组成 有关 。李 品芳 [ 7 等研 究
指 出, 随盐 度 水 平 的增 加 ( 土壤 全 盐 量 0 . 1 7 ~
长期 积 累的盐 分 及 时 排 除 , 使得 地 下水 位 逐 渐 升
1 盐胁 迫 苜蓿的影响
1 . 1 盐胁 迫对 苜蓿 种子 萌发 的影 响 苜蓿种子在 膨胀 、 吸水 、 萌发 、 胚根 生长 和发 育
高, 低 矿化 度 的灌溉 水会 快 速溶解 土 壤 中的盐 分 , 并 随着水 分蒸发 , 将盐 分积 累于地表面 或作用 根 系 层, 成 为 次生 盐 渍 化 土 地 , 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松嫩 平原盐 渍土 区总面积达 4 9 7 . 0万 h m2 , 是 我 国
成 苗的过程 中, 盐浓 度会 影 响苜蓿种 子发芽 势和发 芽率。在盐胁迫下, 苜蓿种子在低浓度 ( 2 5 mm o l ・ L )
时有较 高 的发 芽势 , 说 明低 浓 度 盐胁 迫可 促 进 种
1 . 2 盐胁 迫 对苜蓿 产 量的影 响
内陆三大盐 渍土分布 区之一_ 】 ] 。 除了土壤退 化和荒漠 化以外 , 土壤 盐渍化 是 限 制农业 生产 的最重要 的环境 因素之 一 , 严 重影 响植
物 的生长和生产 。植物 耐盐性是一 个复 杂 的现 象 ,
包括形 态学 变化 和 生理 生 化 变化 _ 2 ] 。克 服 土壤 盐 渍化 的方法有 : 水 利改 良、 土壤 深 翻改 良、 生物改 良

13种葡萄砧木耐盐性差异比较研究

13种葡萄砧木耐盐性差异比较研究

13种葡萄砧木耐盐性差异比较研究13种葡萄砧木耐盐性差异比较研究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

而葡萄作为一种重要的果树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由于葡萄根系对盐分的敏感性较高,盐渍化土壤对葡萄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葡萄砧木的耐盐性差异对于解决盐渍化土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13种常见的葡萄砧木品种,通过盆栽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品种进行了耐盐性差异比较研究。

试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浓度的盐水模拟盐渍化土壤,探究葡萄砧木的生长状况、根系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首先,我们观察到不同品种的葡萄砧木在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品种如XX和XXX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而另一些品种如XXX和XXX则表现出较弱的生长能力。

同时,我们对根系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耐盐性强的品种具有更多的侧根和较长的主根长度,这有助于对抗盐分胁迫。

其次,通过分析葡萄砧木的生理生化指标,我们发现一些品种具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表明它们在盐分胁迫下能够更好地维持生理平衡。

此外,耐盐性强的品种还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这些酶能够清除细胞内的有害自由基,减轻盐分胁迫对细胞的损伤。

最后,我们对盐分处理下葡萄砧木的产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耐盐性强的品种在盐渍化土壤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而耐盐性差的品种产量显著下降。

这说明,选择适应盐渍化土壤的耐盐性强的品种作为砧木可以提高整个葡萄产业的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发现,13种葡萄砧木品种在耐盐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力,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根系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

这些耐盐性强的品种对于解决盐渍化土壤问题和提高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13种葡萄砧木品种的比较研究发现,一些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能力,具有较好的生长状况、根系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

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

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

其 进行分子 标记辅助选 择 , 定位克 隆耐盐基 因 , 从 而培 育耐
盐 大豆 新 品种 。
这 就避 免 了钠 离子进 入 光 合组 织 降低 光 合 作 用 而使 大 豆 受到伤 害圈 。 除此之外 , 野 生大豆 与普通栽 培大豆相 比 , 生存 环境更 加严酷 , 为 了更好地适应环 境 , 在 一定程 度的盐迫 害下 , 野 生 大豆 可以通 过大豆异黄酮代谢 ( 豆科植物 中的主要次生 代谢 途径 , 在抵抗逆环 境的过程 中发挥作用 ) 来适应盐 环境 , 降低 高浓度 盐环境对大豆 的迫 害。同时 , 由于野生大豆 的生 存环 境严酷 , 其对 于某些 特定环境( 如高浓度盐环境 ) 的抗逆 性得
作用 , 从而导致 大豆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渗透胁迫是 有液泡植 物( 如 大豆 ) 的一 种吸收水 分 的方
式, 由于植物 的原生质层具有 选择性 , 当它 两 侧 的浓 度 存 在
良好的耐盐性 , 但 其耐盐机理 尚不甚清楚 。为了充分开 发野
生大豆 的优 良基 因 , 培 育耐盐新 品种 , 本文探 究 了野 生大豆
构, 且这些有抗盐l 生 的野生大豆的管孔团也比普通大豆大吼 。
目前 对于 野生 大 豆解 剖 结构 还 没有 一 个 准确 的定论 , 但 不
可否认 的是野生大豆确实含有某种抗盐基因。因此 , 将它的解 剖结构与植物体基因相结合研究 ,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3 . 2生 理 基 础
却有一 定的抵抗能力 。近几年 , 研 究人 员对野生 大豆 的解剖 结构、 生理基础和分子 生理 学基础等研 究发现 , 野生大豆含 有耐盐 基 因。因此 , 在丰 富大豆的基 因和提 高大豆抗逆性 方面 , 野生大豆有着重要 的地位 。 本文主要探讨 了野 生大豆的资源概 况、 耐盐

玉米耐盐性研究进展

玉米耐盐性研究进展

2020.06种植技术盐害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随着全球土壤盐渍化形势不断加剧,大面积的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玉米是我国三大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玉米属于盐敏感作物,盐害能够抑制其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造成颗粒绝收。

与盐渍土壤改良相比,培育耐盐玉米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1 玉米耐盐的重要性禾本科是最重要的易受非生物胁迫影响的农作物,其中玉米属于盐敏感作物,在缺水或盐碱胁迫时表现出严重的减产,其耐盐性表现出种内变异性[1]。

土壤盐渍化不仅影响玉米的生长更限制它的产量和品质。

当盐浓度超过250mM时玉米受到损害,较高的渗透压导致其籽粒不能正常吸水萌发,造成根部生理代谢不正常,从而抑制生长发育。

2 盐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盐胁迫对玉米的危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和次级氧化胁迫。

渗透胁迫属于初级胁迫,是由玉米生长过程中缺水造成的一种高渗透压胁迫,通常发生在盐胁迫响应的早期阶段。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决定玉米能否存活的因素,而苗期是玉米对盐最敏感的时期。

离子毒害是盐胁迫的第二阶段,土壤中的盐分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植物在吸水过程中同时吸收大量盐离子。

玉米对NaCl产生的盐害非常敏感,Fortmeier等[2]通过实验探究NaCl和Na 2SO 4在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证明玉米在盐胁迫第二阶段的主要问题是由Na +毒性而不是Cl -毒性造成的,但是严杰等[3]认为不能排除Cl -对玉米的毒害作用。

次级氧化胁迫是盐胁迫的第三阶段,通常情况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当活性氧的含量超过活性氧清除剂的阈值范围时,大量的活性氧会加剧膜脂的过氧化速率,产生丙二醛(MDA),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常用MDA作为衡量植物衰老和抗性的指标,其含量能够反映植物遭受盐胁迫的伤害程度。

3 玉米耐盐分子研究进展玉米耐盐性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耐盐机制涉及一系列的形态改变和生理生化过程。

作物耐盐机制及作物耐盐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作物耐盐机制及作物耐盐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作物耐盐机制及作物耐盐分子育种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概述了作物耐盐机理、作物耐盐分子育种(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作物)和几种重要作物耐盐研究现状,并对作物耐盐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同时从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简述作物耐盐机制,为未来的作物耐盐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耐盐机制分子育种全球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为盐碱地,由于耕作方式的不当,次生盐碱地面积逐年增加,至今全球大约有57亿亩土地受到盐害影响,其面积占据了全球6%的土地面积[1]。

而土壤中盐分过高是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绿色植物的主要生理过程光合作用、能量和脂肪代谢等都会受到盐胁迫的影响,从而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2]。

目前,农业用地的盐碱化程度仍在不断加重,有研究显示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50%的耕地盐碱化。

众所周知,全球人口仍在急剧增长,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研究关注焦点。

如何利用盐碱土地对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想解决此问题,一种方法是优化土壤,降低盐份含量;另一种方法是培育耐盐的作物品种,使其适应盐碱含量较高的土地。

但改良土壤不仅耗资巨大、时间长,而且随着化学物质的大量引入进一步的加重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因此,摸清作物耐盐机制并培育耐盐的作物品种是对盐碱地改良的最佳手段。

本文基于查阅大量耐盐相关文献,对作物耐盐机理、作物耐盐分子育种(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作物)和几种重要作物的耐盐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概述现阶段作物耐盐机制及作物耐盐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同时从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简述植物耐盐机制方面的重要进展,为未来的实际应用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

1、作物耐盐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人类对于植物耐盐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耕地盐碱化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粮食作物的耐盐机制成为保证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的可溶性盐。

当土壤的ECs值大于等于4dS/m时,该土地就被称为盐渍化土壤。

作物抗盐生理研究进展

作物抗盐生理研究进展

作物抗盐性研究进展苏利荣摘要:植物耐盐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复合遗传性状,植物的耐盐机理涉及到植物生理生化等多个方面的反应。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方面对植物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就植物的耐盐机理、选育耐盐植物的方法和耐盐的生理指标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揭示植物抗盐机理,建立植物抗盐性评价生态指标体系以及筛选抗盐植物种质提供依据。

盐碱土又称盐渍,包括盐土、盐化土以及碱土、碱化土。

盐碱土是陆地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

我国从滨海到内陆,从低地到高原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壤,总面积约3000多万hm2,其中已开垦的有600多万hm2,还有2000多万hm2盐荒地等待开垦利用[1]。

目前,全国约有600多万hm2的次生盐渍化土壤,约占10%耕地总面积。

我国人均资源无论是土地或是水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口、粮食与耕地日益紧张的今天,特别是沙漠和干旱地区,合理开发与利用盐渍土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因此,了解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对探讨盐胁迫作用机理及提高植物抗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在盐胁迫下,植物生长缓慢,代谢受抑制,严重时出现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土壤盐渍化也已成为国际上和生物科学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就我国而言,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源,对发展农业生产,尤其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极为有利,是一类潜力很大的土壤资源。

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利用盐碱地:一是通过合理的排灌、淡水洗涤、施用化学改良药剂来改造土壤[2]。

实践证明,该方法成本高,效果并不理想;二是选育和培育耐盐植物品种以适应盐渍环境并最终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此方法更加具有应用前景。

1植物耐盐性1.1植物耐盐性的含义植物耐盐性是指植物在盐胁迫下维持生长、形成经济产量或完成生活史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种间及种内差异。

耐盐植物耐盐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耐盐植物耐盐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耐盐植物耐盐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扰动,土地退化和盐碱化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作物对盐碱胁迫的耐受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较早开始的研究是研究单个耐盐基因或蛋白质,此后随着高通量的基因组学技术的突破,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细胞内复杂的生理代谢网络是由相互作用的多个基因和蛋白质所构成的。

本篇文章将从耐盐植物的特性入手,分别就耐盐植物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及其调控进行阐述。

一、耐盐植物的特点耐盐植物是由于适应了耐盐环境,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水盐平衡的控制耐盐植物能够维持较高的细胞水分势和盐分浓度之间适宜的平衡状态,通常是通过下列方式实现的:(1)渗透调节:耐盐植物利用高渗溶液内的蛋白质和其他溶质调节水分势,实现了对水分的有效含留;(2)降低盐离子吸收速度:耐盐植物根系上皮细胞通过下调Na+和Cl-的吸收量,降低了根系富集盐的速度;(3)盐离子隔离:耐盐植物细胞壁增厚或细胞膜中渗透性前体物质合成可以阻止Na+和Cl-等离子通过细胞壁和膜穿过细胞膜,防止对细胞的直接损伤。

2. 耐受氧化胁迫在盐碱环境下,植物生长所需的氧气供应可能会紧缺,同时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氧自由基也会增加。

耐盐植物通过增强几种抗氧化系统,有力地减轻了氧化胁迫的损害。

3. 产生体内有益物质耐盐植物能够在体内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例如维生素和多巴胺等,这些物质能够减轻耐盐过程中出现的胁迫反应。

二、耐盐植物的生理机制1. 水分平衡机制水平衡是所有经受盐碱胁迫的植物所必需的。

耐盐植物能够通过渗透压调节、富集有机带水分子和减少蒸腾作用等机制来维持水分平衡。

耐盐植物的根系上皮细胞相对较短,这些细胞多为不透水状态,防止离子进入植物内部造成其毒性效应。

同时,在Na+和Cl-吸收的过程中,Na+/H+和Cl-/HCO3-共转运体的存在加强了对这两种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2. 碳水平衡机制碳代谢与盐碱胁迫密切相关。

生物实验可行性分析案例

生物实验可行性分析案例

生物实验可行性分析案例生物实验可行性分析案例:水稻耐盐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高盐度是制约水稻种植和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水稻耐盐性,寻找耐盐品种,对应对盐胁迫的水稻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耐盐性研究,筛选出一些具有良好耐盐性的水稻品种,为水稻品种改良和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二、具体可行性分析1、实验条件可行性:(1) 实验环境:完全控制的植物生长室或温室,可以提供稳定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

(2) 实验材料:可以选择已知耐盐性高的水稻品种作为耐盐对照组,对比其他品种的耐盐性。

(3) 实验设备:包括pH计、EC计、光合有效辐射测量系统、电导仪等常用的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可行性:(1) 盐胁迫处理方法:可以选择大量盐溶液浇灌根系、叶面喷施盐水、根部埋入含盐水中等方法进行。

(2) 耐盐性评价指标:可以选取矩形区域中心米实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率、相对电导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水稻耐盐能力的指标。

3、实验可行性分析:(1) 具备可行的人力物力条件:水稻实验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记录,也需要相关设备和实验材料的支持。

(2) 具备可行的场地:水稻实验需要使用植物生长室或温室,同时要确保盐胁迫处理过程不会对其他植物造成影响。

(3) 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水稻耐盐性进行可靠评估。

4、可能的风险和挑战:(1) 实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误操作风险,比如用错盐溶液浓度、处理时间过长等,可能会导致结果的错误或不准确。

(2) 实验过程中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3) 可能会出现接种困难或实验结果数据异常的问题。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1) 研究人员可以接受相关的实验操作培训,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减少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在必要时重新进行实验。

水稻和小麦耐盐性研究

水稻和小麦耐盐性研究

水稻和小麦耐盐性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始受到盐碱化的影响,这对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农作物对盐碱土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水稻和小麦的耐盐性研究进展。

一、水稻的耐盐性研究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其生长受到盐碱土的严重制约。

研究表明,水稻对盐的适应性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生长过程中调节植株内部的离子平衡,保持正常的渗透调节;二是通过根系分泌次生代谢产物,与盐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降低盐离子在植株内积累。

目前,许多研究者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水稻的耐盐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利用转录组技术和代谢组技术分析了高耐盐性水稻品种与普通水稻品种的差异,揭示了一些关键基因和代谢通路。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在开展对水稻耐盐性的分子育种。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耐盐性关键基因进行改良,以提高水稻对盐碱化土地的适应能力。

二、小麦的耐盐性研究小麦是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长江以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同样受到盐碱化土地的危害。

只有通过针对小麦耐盐性的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抗逆性。

目前,小麦的耐盐性也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小麦的耐盐性可通过提高根系的离子调节和产生导管阻塞物等方式来实现。

近年来,许多基于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小麦耐盐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考察小麦品种的抗盐性差异,发现了一些关键基因和代谢通路。

在小麦的分子育种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在开展。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向小麦中导入耐盐基因以提高其对盐碱土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研究在工作,力图揭示小麦保持稳态的分子机制。

三、总结水稻和小麦耐盐性研究的进展使我们逐渐揭开了农作物对盐碱土的适应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通过结合品种培育和分子育种等多种手段,我们有望培育出更为适应干旱盐碱化土地的新型农作物品种。

水稻品种间耐盐性的比较分析

水稻品种间耐盐性的比较分析

水稻品种间耐盐性的比较分析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盐碱地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和选育具有较高耐盐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水稻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日本晴、杂交稻和适应性水稻。

首先,日本晴是常见的传统水稻品种,对盐碱地的耐受性较差。

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日本晴水稻叶片会显著受损,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然而,日本晴具有较高的产量和风味品质,在非盐碱地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品种。

其次,杂交稻是通过杂交技术选育出的具有高产量和较高耐盐性的水稻品种。

杂交稻通常通过将耐盐性较强的亲本与高产量的亲本杂交而得到。

耐盐性较强的亲本可以提供耐盐性基因,从而提高杂交稻对盐碱地的适应能力。

杂交稻的耐盐性较好,但对比日本晴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适应性水稻是近年来新引进的水稻品种,它是在盐碱地上进行长期驯化和选择得到的。

适应性水稻具有较强的盐碱地适应能力,可以在高盐碱度条件下正常生长和发育,产量相对较高。

适应性水稻具有多种耐盐机制,包括离子调节、抗氧化能力和盐分共存耐受性等,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程度的盐碱胁迫。

然而,适应性水稻的耐盐性和产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体而言,杂交稻和适应性水稻相对于传统的日本晴水稻具有较高的耐盐性。

然而,不同的盐碱地条件下水稻品种的耐盐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选择品种时需根据当地的盐碱度水平进行调查和选择。

此外,通过杂交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水稻品种的耐盐性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植物耐盐性基因筛选及其生理分析研究

植物耐盐性基因筛选及其生理分析研究

植物耐盐性基因筛选及其生理分析研究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盐碱化土壤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盐胁迫已成为限制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而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基因的层面去解析植物耐盐性的机理,从而为作物的育种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着重介绍植物耐盐性基因的筛选及其生理分析研究。

一、基因组筛选1. 转录组分析转录组测序技术是一种针对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探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情况。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我们可以挖掘出与植物耐盐性相关的基因,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目前,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在盐胁迫下植物的转录组变化情况,如拟南芥、水稻、小麦等,这些文献为我们分析耐盐性基因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突破性的生物技术,它可以直接改变基因组,精确地制定或修改对特定生理过程影响的基因。

这种技术可以精准筛选耐盐性基因,进而快速推广到耐盐性作物育种上,从而应对当前严峻的盐碱化土地环境。

二、生理分析1. 莫尔反应莫尔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植物细胞膜完整性的方法,可以通过测定膜透性、离子渗漏等指标来评估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情况。

2. 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变化在盐胁迫环境下,植物细胞膜的完整性会受到破坏,离子渗漏增加,造成细胞内外的盐浓度失衡,导致水分的流失和组织退化。

同时,由于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也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三、未来展望盐胁迫对植物的损害程度取决于植物的耐盐性水平,因此,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耐盐性基因的研究,但是我们仍需要在生理和遗传水平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期为耐盐性作物的研发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依据。

总之,本文阐述了植物耐盐性基因筛选及其生理分析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相信,在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植物耐盐性研究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盐胁迫已成为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耐盐机理及应对盐胁迫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综述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耐盐品种的选育和盐渍化农田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文章将从水稻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分子机制以及耐盐基因的发掘和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未来水稻耐盐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水稻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盐胁迫对水稻的生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离子平衡、渗透调节、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系统以及激素调节等。

水稻在遭受盐胁迫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变化,以适应高盐环境。

盐胁迫会导致水稻体内离子平衡被破坏。

高盐环境会使水稻吸收过多的钠离子(Na+),而排斥钾离子(K+),从而破坏细胞内的离子平衡。

这种离子平衡的失调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膜透性、酶活性等。

水稻会通过渗透调节来应对盐胁迫。

为了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水稻会积累一些低分子量的有机溶质,如脯氨酸、甜菜碱等,这些溶质可以降低细胞的渗透势,从而防止细胞在盐胁迫下过度失水。

盐胁迫还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

高盐环境会导致叶绿体结构受损,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光合效率。

同时,盐胁迫还会影响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势,进一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为了应对盐胁迫带来的氧化压力,水稻会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

在盐胁迫下,水稻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如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

这些ROS会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

为了清除这些ROS,水稻会提高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活性,以及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等),从而减轻氧化压力对细胞的损伤。

水稻在盐胁迫下还会发生激素调节的变化。

一些激素如乙烯、茉莉酸等参与了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

这些激素的含量和分布会在盐胁迫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13个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研究

13个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研究

13个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研究陈小梅;任崴;马林【摘要】[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compare the salt - tolerance of these thirteen wheat varieties. [ Method ] The seeds of thirteen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ere taken as testing materials. These materials were stressed by the Na2SO4(the Na2SO4Salt concentration is 0.5%, 1.0%, 1.2%, 1.4% and 1.6% ). After stress, seed germination rate, germ length and relative salt - harm rate were measured. [Result]The result shows that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can endure different harms byNa2SO4 stress. The half to death concentration of Chongqing 4 and 99110 - 26 is higher than 1.6%. The half to death concentration of Jia163,Chongqing3,Xindong22,Xindong26,99034,Xindong 17,Jinmai31 andYu4110 is 1.6%. The half to death concentration of Lu 23, Zhongguochun and Xindong 18 is 1.4%. [ Conclusion ] The salt - tolerance of these thirteen wheat varieties in order of strength is 99110 - 26 > Chongqing 4 > Jia 163 > Chongqing 3 > Xindong22 > Xindong26 > 99034 > Xindongl7 > Jinmai > 31 > Yu4110 > Lu23 > Zhongguochun > Xindong 18.%[目的]比较13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方法]以13个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2SO4(Na2SO4浓度分别为0.5%、1.0%、1.2%、1.4%和1.6%)胁迫处理后,测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胚芽长度、相对盐害率.[结果]重庆4号、99110 -26的半致死浓度高于1.6%;加163、重庆3号、新冬22号、新冬26号、99034、新冬17号、晋麦31、豫4110的半致死浓度为1.6%;鲁23、中国春、新冬18号的半致死浓度大致为1.4%.[结论]13个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依次为:99110 -26>重庆4号>加163>重庆3号>新冬22号>新冬26号>99034>新冬17号>晋麦31>豫4110>鲁23>中国春>新冬18号.【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8)012【总页数】6页(P2211-2216)【关键词】小麦;发芽率;耐盐性【作者】陈小梅;任崴;马林【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 引言【研究意义】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897.0×104 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中国盐渍土面积约有20×104 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1%。

植物的耐盐性与机理研究

植物的耐盐性与机理研究

植物的耐盐性与机理研究海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

因此,世界上60%以上的农田位于海岸线附近。

这些土地受到海水和沿海排水的盐分污染的影响,使许多作物产量减少。

经过研究表明,一些耐盐种植物具有在高盐环境中生长的能力。

因此,研究耐盐植物的耐盐机制是很必要的。

一、耐盐性定义植物要在高盐度环境中有一个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过程,这就产生了耐盐性概念。

但是,什么是耐盐性呢?耐盐性是指植物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包括植物对钠(Na+)和氯(Cl-)等离子体系的负面影响所产生的适应措施。

耐盐能力可以分为细胞水分调节、细胞膜保护、离子稳定性和抗氧化保护等制约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生理特点。

耐盐性通常被用于评估作物在土壤、水或大气中的生长和生产受盐胁迫的影响程度。

作物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可以在半咸水体系或高有机盐土壤中生长,从而发挥其农业生产的潜力。

二、耐盐植物的分类耐盐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态发现地选择性或生理适应选择性进行分类。

根据生态发现环境耐盐性,可将耐盐植物分为两类:咸生和荒漠植物;根据植物的生理适应,植物还被分为定义型和非定义型植物。

定义型植物是那些通过调节盐离子的吸收、转运和分布等生理机制来适应高盐环境的植物。

非定义型植物是那些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分利用率来适应高盐环境的植物。

耐盐植物的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同时为养殖者在咸水区保护和管理植物提供宝贵的信息。

三、耐盐机制耐盐机制因植物类型和环境变化而异。

然而,许多植物通过吸收和调节盐分负载来适应高盐环境。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机制之一,钠离子的呼吸分布和水平调节。

1. 钠离子呼吸分布和水平调节植物细胞具有离子转运系统,其中钠离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进入植物细胞和整个植物体系。

在咸水环境下,植物细胞的钠离子浓度会明显增加。

太高的钠离子浓度会损害植物体系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避免过多的钠离子进入植物体系,植物体系发展了有效的调节机制来控制这种进程。

头一种调节钠离子浓度的措施是将钠离子排出植物体系。

五种蔬菜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的探究实验

五种蔬菜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的探究实验
正确选择蔬菜品种 , 提高蔬菜产量 , 增加 经济收入提 供
依据 。 在选 题 中, 一组学 生在 校 园的雪松下 发现有 大 有
和发芽势 [, 。其 中: ’, 3 发芽率( %)=发芽终期 ( 规定 日期 内 ) 常 发 芽 粒 数/ 试 粒 数 X 10 ; 芽 势 正 供 0 % 发
辣 椒、 架豆和豇 豆等 5种蔬菜种子 为实验材料。
12 探 究的原理 . 种子是植 物重 要的繁殖材 料 , 同 不
种类 的植 物种 子在 萌发 阶段对 盐浓度 的敏 感性不 同 , 并且 , 萌发 阶段 的耐盐 状况 在一定 程 度上反 映 了该 植
物 的耐盐程度 。在 同样 的系 列浓 度 的盐 溶 液处理 下 , 不 同品种蔬菜种 子萌 发状 况不尽 相 同 , 从而确 定不 同 品种蔬菜 的耐盐状况 2。
生物 学教 学 21年( 7 第1 02 第3卷) 期

5 ・ 9
五 种 蔬 菜 种 子 萌发 阶段 耐盐 性 的探 究 实 验
何世 J ( 肃 夏中 7 1 ) 喷 甘 省临 学 30 10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组织学生应用 N C 溶液来测定西葫芦 等五种蔬菜种子 萌发 阶段耐盐性的探究实验。 aI 关键词 蔬菜种子 萌发实验 耐盐性 探究
大小适 中、 均匀整齐的种子作为供试 种子 , 并用水 把选 好 的种 子 漂 洗 后 置 于 1% 次 氯 酸 钠 溶 液 中 消 毒 0
1 0mi nE

再 用蒸馏水 冲洗干净备用 。 试验共设置上述 l 浓度梯度 的处 O个
3 3 种子培养 .
理试 验 , 种 处 理 设 3个 重 复 , 个 重 复 4 粒 种 每 每 0
关 资料显示 , 是 由于施肥 过 多 , 这 且多 年累 积 , 土壤 盐

大豆耐盐性研究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大豆耐盐性研究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大豆耐盐性研究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大豆的耐盐性研究是指通过研究大豆对盐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反应来了解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

大豆对盐胁迫的耐受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豆能够调节离子平衡。

盐胁迫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对大豆根系造成伤害。

大豆通过调节根系吸收和渗透调节器来平衡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第二,大豆能够增强自身的抗氧化能力。

盐胁迫会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对细胞膜、蛋白质和DNA等结构和功能产生损害。

大豆通过增加抗氧化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来清除自由基并减轻氧化损伤。

第三,大豆能够合成和积累特定的蛋白质和类胡萝卜素,来维持细胞稳态和适应盐胁迫。

这些蛋白质和类胡萝卜素可以作为抗盐胁迫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从而保护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第四,大豆能够调节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以适应盐胁迫的要求。

例如,大豆具有较强的侧根发育能力,并且可以调节根毛数量和长度,以增强对深层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大豆的耐盐性在盐碱地改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盐碱地改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使盐碱土壤恢复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优质土壤。

大豆作为优质油料和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生长适应性,可以在盐碱地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大豆可以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导作物。

大豆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并且产量稳定。

通过大豆的种植和生长,可以改善盐碱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后续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大豆可以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套种作物。

套种是指在主要农作物生长周期内,种植适宜盐碱环境的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大豆本身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种植大豆作为套种作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盐碱地资源,并且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大豆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盐碱地改良中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肥料利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盐碱地改良的关键在于提高土壤的盐分浓度、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地以及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NaCl胁迫下韭菜芽苗期耐盐性研究

NaCl胁迫下韭菜芽苗期耐盐性研究

NaCl胁迫下韭菜芽苗期耐盐性研究摘要:为评价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erexSpreng.)芽苗期的耐盐性,测定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韭菜6个材料的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农艺性状。

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韭菜不同材料的相对发芽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韭菜材料的芽苗期耐盐性不同,供试品种天津大弯苗的耐盐性最强,紫根韭菜的耐盐性最弱。

韭菜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芽长和鲜重等均与NaCl胁迫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发芽指数与NaCl胁迫的相关性最强。

采用100mmol/LNaCl胁迫比较韭菜芽苗期的耐盐性时,种子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发芽率是较适宜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NaCl胁迫;韭菜;耐盐性;发芽指数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农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土壤盐渍化和作物盐害是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有9.55亿hm2的盐碱地,我国约有0.26亿hm2[1];仅天津市盐渍化土壤就达42.20万hm2,盐渍化耕地面积20.73万hm2[2]。

因此,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选育农林作物耐盐品种对盐渍化土壤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是大多数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盐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因此对蔬菜等农作物耐盐性的研究大多在种子发芽期进行[3-6]。

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erexSpreng.)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L.)多年生蔬菜作物,原产于中国;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含粗纤维较多,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泄,具有多种药用功能,鲜韭菜特别是韭菜子还有补肾壮阳固精的功能;但韭菜耐盐性的研究较少。

我国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盐分构成以氯化盐为主,因此,笔者研究了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6个韭菜材料的种子萌发情况,旨在分析它们的芽苗期耐盐性,并为韭菜材料的耐盐性筛选提供简便适宜的评价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耐盐性状研究进展
l 耐盐性含义和耐盐机制种类
由于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量对作物造成的盐害,称为盐害或盐胁迫,包括渗透胁迫和离子效应两种类型。

前者由于土壤中可溶性盐过多,土壤渗透势增高而水势降低,造成作物的吸水困难,即生理干旱;后者由于离子的拮抗作用,吸收盐类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正常的代谢作用。

作物对盐害的耐性称为耐盐性,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为主的土壤称为碱土,把氯化钠与硫酸钠为主的土壤称为盐土,实际上难以绝对划分,把盐分过多的土壤称为盐碱土,简称盐土,相应的对耐盐碱性称为耐盐性[1]。

耐盐机制可分为6种:拒盐型、聚盐型、泌盐型、稀盐型、避盐型、活性氧清除等[2]。

⑥有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植物通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 (过氧化氢酶)将活性氧清除出去,免受盐胁迫
一般盐土含盐量在0.2%~0.5%时就已对植物生长不利,而盐土表层含盐量往往可达0.6%~10%。

丙二醛时植物器官在逆境条件下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可用于表示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从实验中也可证明小麦幼苗叶片中MD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高浓度盐对植物生长产生了严重的伤害。

2 耐盐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
耐盐鉴定技术有直接鉴定法,如发芽鉴定(发芽率、发芽势)、形态鉴定(出苗率、盐害级别、苗期死叶率、相对生长量)和产量鉴定等;间接法有脯氨酸、甜菜碱、糖醇、多胺物质、钠钾离子含量的测定和酶活性的测定以及花粉萌发试验等。

按照耐盐试验的地点分为水培、盐池、重盐碱大田。

耐盐实验的对象又可分为群体、个体和单株和细胞。

品种耐盐指标:耐盐系数、耐盐力(生物耐盐力、农业耐盐力)[4]。

群体耐盐指标:发芽率、发芽势、盐害指数、成活苗率、相对成活苗率。

目前,国内学术界一般把土壤基质含盐量达0.4%作为棉花耐盐鉴定的通用浓度[5]。

叶武威等[6]采用盐池鉴定法,统计各材料在施盐10 d后(3叶期)的相对成活苗率(以生长点活为标准)来判断棉花的耐盐性,将棉花的耐盐性分为4级,即不耐(0-49.9%)、耐(50.0%一74.9%)、抗(75.0%一89.9%)、高抗(>90%)。

3 对耐盐机制的研究
泌盐是盐生植物适应盐渍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滨藜、柽柳.盐腺的泌盐机理,是一个主动的生理过程。

此类植物的叶片和茎部的表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分化成盐腺,通过盐腺把吸收到体内的盐分排出体
稀盐:形态学上的适应:茎或叶的肉质化.碱蓬(黄须菜)茎或叶的薄壁细胞组织大量增生,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水分,既可以克服植物在盐渍条件下由于吸水困难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将吸收到体内的盐分稀释,保持低水平。

拒盐植物的抗盐机理
拒盐: 不让外界盐分进入植物体(大麦)或允许土壤中的盐分进入根部,但进入根部后大部分储存在根部,不再向地上部分运输,使地上部分盐分浓度保持较低水平,从而避免盐分的伤害作用。

如芦苇
脯氨酸是最重要和有效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

几乎所有的逆境,如干旱、低温、高温、冰冻、盐渍、低pH、营养不良、病害、大气污染等都会造成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累积,尤其干旱胁迫时脯氨酸累积最多,可比处理开始时含量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脯氨酸在抗逆中有两个作用:
一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来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

它可与胞内一些化合物形成聚合物,类似亲水胶体,以防止水分散失。

二是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脯氨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增加蛋白质的可溶性和减少可溶性蛋白的沉淀,增强蛋白质的水合作用。

盐胁迫与信号传递:现已确定, 细胞内Ca2+ 信号是最重要的信号分子之一, 处于调节细胞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多种信号途径的交叉点上。

钙离子可以减缓植物盐害、增强植物耐盐性, 其重要作用在于能维持细胞膜完整性, 并调节离子运输等。

盐胁迫下, 细胞游离Ca2+ 浓度的增加显著减少了细胞Na+的浓度, 这可能是通过Na+ 吸收和运输两方面完成的, 有证据表明: Ca2+ 是通过降低质膜透性来减少
Na+ 进入细胞的。

当植物受到盐胁迫时, 细胞内的Ca2+ 浓度增加,Ca2+ 通过与其主要受体CaM 结合, 从而进一步激活适当的蛋白激酶, 激发细胞产生应激反应, 这Ca2+ 的一般作用方式。

通过栽培措施也可提高耐盐性[13]:培肥、中耕、水旱轮作、地膜覆盖、灌水洗盐、淤泥压盐等。

另外,还有化学物质改良(如石膏)、种子处理(如VB6)等措施。

4 耐盐品种的选育
耐盐品种选育的方法有杂交和回交育种、远缘杂交、体细胞突变筛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

5.提高植物抗盐性途径
(4)改造盐碱土:合理灌溉,泡田洗盐,增施有机肥,种耐盐绿肥和耐盐树木以及耐盐碱作物
(1)选育抗盐品种:采用组织培养等新技术选择抗盐突变体,培养
抗盐新品种。

(2)抗盐锻炼: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浸种。

(3)使用生长调节剂:利用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生长,稀释体内盐分。

脱落酸
ABA是一种胁迫激素,它在植物激素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显得最为重要。

ABA主要通过关闭气孔,保持组织内的水分平衡,增强根的透性,提高水的通导性等来增加植物的抗性。

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害等多种胁迫下,体内ABA含量大幅度升高,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逆境胁迫增加了叶绿体膜对ABA的通透性,并加快根系合成的ABA向叶片的运输及积累所致。

外施脱落酸对抗逆性的影响许多试验表明,外施适当浓度(10-6 ~10-4 mol·L-1)的脱落酸可以提高作物的抗寒、抗冷、抗盐和抗旱能力。

外施脱落酸后要经过一定时间(24 h以上)的代谢变化,才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植物生长延缓剂能提高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提高抗逆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外施脱落酸提高抗逆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下列3点:
(1)减少膜的伤害逆境会伤害生物膜,而脱落酸可能使生物膜稳定,减少逆境导致的伤害。

有人认为脱落酸可以提高膜烃酰链(hydrocarbon acyl chain)的流动性;有人则认为脱落酸阻止还原态谷胱甘肽的减少;也有人认为脱落酸使极性脂类脂肪酸去饱和作用。

(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经脱落酸处理后,会延缓SOD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的下降,阻止体内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降低丙二醛等有毒物质的积累,使质膜受到保护。

(3)改变体内代谢外施脱落酸,可使植物体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从而使植物产生抗逆能力。

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或交叉保护)。

干旱或盐处理可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
生长素能降低玉米根系对Na+的吸收能力。

(5)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抗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