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更新理论

合集下载

城市旧城更新改造理念-最新文档

城市旧城更新改造理念-最新文档

城市旧城更新改造理念1背景分析——城市并非树形1.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工业化、经济水平都面临着亟需急速提升,随着城市建设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完善,新城建设便风起云涌、如火如荼起来。

改革开放30 年取得了巨大成效,期间的城市建设虽为城市的扩展和再生提供了平台和依托,但存在盲目扩张、现代功能主义等,不但带来了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资本的低效运转,还导致了树形结构的大量衍生,从而与现阶段城市规划追求生态、集约、高效的总体理念相差甚远。

【2】在此背景下,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首要关注对象,合理组织功能、空间,充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城市开发资金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1.2西方近代城市建设发展演变的历程1898年霍华德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提出的“田园城市” 1922 年雷蒙?恩温提出的“卫星城市”;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于1933 年8 月提出的雅典宪章;三种理论从功能和空间的角度归结为同心圆环的树形结构人造城市。

大伦敦规划(艾伯克隆比,1943 年伦敦规划方案)、东京规划(丹下健三,1945 年东京规划方案),两个规划方案所描绘的城市都是功能和空间整合后的并列圆环的树形结构人造城市。

克里斯托弗 ?亚历山大,于 1965 年提出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应 是且必须是半网络形。

马丘比丘宪章( 1977),指出:“规划、建筑和设计不应把城市当做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网络结构创造了复杂性、 多样性、 交融性和随机性的城市公共空 间。

2、理念阐述一一零空间零空间指从城市功能、空间、职能等多角度化整为零,按需 组合,从而形成均匀、复合、丰富、开敞的城市空间。

2.1 从功能上化整为零就像是个功能魔方, 每个颜色代表一种功能空间, 从每一面 是一个颜色通过打散打乱,使得每一面都有多种颜色。

即:化整为零:片状功能点状化一一打散功能片区成功能点组零为整:点状功能网状化一一功能点的均匀混合、重组现代功能主义规划思想(独立、简单、清晰、封闭、集中) 规划后自发的调整(交叠、复合、模糊)打散、重组、生成理念丰富、开敞、分散)2.2 空间理念的生成打散城市中的各功能片区成功能点众多功能点分散到城市中去相同的功能点遥遥相望形成功能网各功能网相互交叠、 渗透不同的功能点之间相互依存、 彼此吸引形成关系线众多功能点(城市基本点元素)构建成一张均衡之网(化整为零零空间组 零为整)3 开发导向――四维时空城市的空间增长是一个有着深刻时空内涵的四维向量相而必须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旧城改造理论支持

旧城改造理论支持

一、《雅典宪章》1933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通过的《雅典宪章》“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护,不可加以破坏”。

但概念笼统简单二、《威尼斯宪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4年5月于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威尼斯宪章》,将历史古迹的概念定义为“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明确提出不但要保护文物的个体,而且要保护文物的空问环境,因为“一座文物古迹不可以在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所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分离出来”,指出“文物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护,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

文件还规定要从内到外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历史信息。

文件还强调对各个时代叠加物,修复时添加部分必须保持总体的和谐一致,但又必须和原来的部分有明显地区别。

《威尼斯宪章》谈到的历史环境问题,所指的不只是文物建筑,还包括它的所在地及其周围环境,其保护与修复的原则与文物建筑一致。

三、《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于秘鲁利马参加会议的规划师们在马丘比丘山的古文化遗址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

将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统一考虑,注重了文物在使用上的经济价值,并保持其生机与活力。

《马丘比丘宪章》也涉及到了历史地区的有机更新问题,指出“在考虑再生和更新历史地区的过程中,应把优秀设计质量的当代建筑包括在内”。

通过有机更新,使历史建筑现代建筑互相溶合。

强调历史与现代的共生。

四、《华盛顿宪章》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总结了继《威尼斯宪章》后的二十多年来各国在历史文物环境保护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方法等。

明确提出要“加强历史地段”的保护,因为在城镇中保护这些历史风貌地区“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

D o o rs& W in d ow s建筑规划与设针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赵耀中石家庄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摘要:旧城更新和保护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其内涵和使命作了了解,并就城市的保护、整治、开发和 蔓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曰城更新;保护1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于精神 文化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要 不断根据社会要求和民众需求及时调整规划设计,加强对旧 城面貌的改造、更新和保护,这也是城市“新陈代谢”的一个重 要过程。

2旧城更新的内涵人们应该从旧城更新的内涵来赋予其定义,对其进行深 人探究。

保护、整治、开发和蔓延等四个层面的内涵是旧城更 新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类型的更新内容采用不同的更新方 式,而保护是针对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和历史性地段而言。

原 封不动地维持它们的原来面目就是对文物建筑以及名胜古迹 的保护。

那些涉及面相对较广的,诸如历史文化特色浓厚的 老旧小区,要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原有的特色形态,当然也必须 要保证相应的现代化设施管道的畅通,以便更好地发挥城市 效能。

由此可知,旧城整治不是对所有的旧城风貌进行创造,可以在维护原有的历史风韵的情况下对某些地段的完整性进 行全面保护,在综合治理等方面注重发挥城市现代化功能,以此开展环境改造和整治。

当然旧城开发是对于新城扩建而言 的,在旧城改造中要敢于坚持政策,对原本建筑质量相对差的 老旧房子为了提高居民安全指数必须进行拆除重建,从而更 好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居民提供安全的住房保障。

3旧城更新的使命在开展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那些 以满足城市功能要求为理由而大量拆除旧建筑所带来的不必 要的破坏和浪费现象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明确旧城 改造中每一个街区和每一幢建筑物,是需要改造还是修复,或 者是保护还是整治,需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同时,建筑师 对于建筑风格的设计需要进行创新,不能对传统形式的一味 摹仿,历史是在不断更新中成长。

城市规划中的旧城改造与更新

城市规划中的旧城改造与更新

城市规划中的旧城改造与更新一、引言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场所,也是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见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面临着旧城区的老化、拥堵和环境问题。

因此,旧城改造与更新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旧城改造与更新的意义、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旧城改造的意义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旧城区通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精神和记忆的象征。

通过旧城改造,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让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的延续相互融合。

2.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旧城区往往存在着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通过改造和更新,可以提升旧城区的功能和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3. 促进经济发展旧城改造与更新不仅可以刺激城市建设和装修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改造后的旧城区也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旧城改造的挑战1. 历史保护与现代功能需求的平衡旧城区的改造需要平衡历史保护和现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满足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如交通、住房和商业等。

因此,如何在保护历史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利用旧城区的空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 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旧城改造往往涉及到大量的人口迁移和住房改造,这涉及到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

如何确保被迁移人口的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如何解决住房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 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旧城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包括土地征收、建设和装修等方面。

如何合理调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改造的效果和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四、旧城改造的解决方案1. 综合规划与多元化发展旧城改造需要进行综合规划,从整体上考虑历史保护、功能需求和社会经济问题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注重多元化发展,通过引入文化、教育、创意产业等元素,为旧城区注入新的活力。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图文并茂很好的资料)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图文并茂很好的资料)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1.1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在多年的旧城改造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总结如下: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系起来。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讨论了城市发展思想、城市经济状况、土地、立法、城市居民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较小的城乡区域均质体。

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院士在总结东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特别是在伊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别是北京的旧城更新的实践归纳升华而来.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城市活力论:美国建筑评论家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提倡的城市设计思想。

在雅各布看来,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对城市设计而言,最好的办法是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产生复杂性;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减少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等。

城市设计并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及空间景观的创造,更需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让人们在各类活动及活动场所之间相互交织的过程中,使城市获得生命和活力。

1.2国内外旧城改造经验总结1.2.1 国外旧城更新成功案例分析1、莎德泰晤士(Shad Thames总体规划——滨水仓库区的改造项目简介莎德泰晤士地区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伦敦塔桥的东侧,是历史悠久的码头工业区,其中心区域拥有伦敦目前最大最密集的维多利亚式仓库群,由桥梁贯穿于建筑物之间,这种建筑形式成为了该片区的主要特色。

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经验借鉴及启示

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经验借鉴及启示

并 且 还 在 更 大 的 范 围 里 造 就 了 新 的贫 体 系的核心 , 分别是 1 1 9 3年颁 布的《 保 对于大规模改造 中各个主体的利 护历史古迹 法》 16 年颁布 的《 和 92 历史 在2 0世纪 仞 ,英 国就 开 始 了 以拆 民窟。 她 “ ( 通常称“ 马尔罗法 ” 这两 ) 。 除重建为 主要手 段的清除贫 民窟 及 内 益 得 失 , 的 评论 可 谓 是 一 针见 血 :大 街 区保护法 》

山 之

Fz A ・ sA z l I A H NT H NHS A H
旧城的保护与更新 : 经验借鉴及启示
口 国务 院 发 展研 究 中心 课题 组 旧城 的保 护 与 更 新 是 一 个 充 满 挑 动因。2 世纪 5 一 0年代是西方各国 O O6 战性 的话 题 。这 是 因 为 , 中 包含 了 多 又一 次 迅 猛 发 展 的时 期 , 城 市 土 地 的 其 对
还规定了房主有对其进行维 大规模改造为 主的“ 城市更新 ” 运动 。 其 大 也 对 大规 模 改 造 提 出 了尖 锐 的 批 评 , 部分权利 , 他认为 . 大规模改造所用的统一形体规 修 的责任。 维修要在“ 国家建筑 师” 的指 主要做法是 , 在城市 中心大量拆 除被战 划 否 定 了 城市 文化 价 值 , 将 城 市 功 能 导下 进 行 , 以得 到 政府 的补 贴 。 后 者 并 可 争毁坏或者并 未毁坏 的老建筑 , 代之 以
旧城改造与更新中的制度建设
纵观西方 国家旧城改造 与更 新的
方面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这些矛盾和利 需求不断高涨 , 从而导致大规模 的城市
益冲突产生 了很多难 以简单地给 出答 土地 开发 。有研究者敏锐地指出 :‘ “ 城 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相关的制度建设在 案的问题 主要包括 : 什么才是“ 适度” 市更新 ’ 运动是二战后形成 的国际金融 所有 国家都受 到高度的重视 。主要包 的 保护 ? 如何 处 理 保 护 与更 新 的关 系 ? 资本与跨 国垄断集 团 , 图f 用政 府 括 : 试 利 制定法律法规 、 建立行政管理体系 、 旧城保护 中城市政府 、 当地居 民 、 开发 补贴) 以低廉 的成本获取宝贵的城市 中 划定保 护对象区域等等 。 商、 专家以及保护团体各 自应扮演何种 心区土地而不 断对政府施加影 响的结 ( ) 定 法 律法 规 一 制

城市触媒理论与旧城区更新浅析

城市触媒理论与旧城区更新浅析

装饰装修天地城市触媒理论与旧城区更新浅析余琦长安大学陕西省710000摘要:旧城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经过若干年的积淀和发展,酝酿出丰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城市铸就了独有的物质环境风貌与精神气质。

根据“城市触媒”理论,策略性引进的新元素,可以复苏城市中现有的元素且不需彻底地改变它们,而且当触媒激起这样的新生命时,它也影响了相继引进的城市元素的形式、特色与品质。

关键词:城市触媒;理论原理;旧城区;更新根据韦恩.奥图和唐.洛干的城市触媒理论,如果我们站在“化学家”的角度看待城市的发展,把它当做一个化学反应去看,每个城市的元素都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这样它们之间产生的反应我们是可以通过加入或创造某些“触媒元素”进行调控的。

规划片区的元素与发展是可控的,在植入新元素之前,每个旧元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之前盛行的人文主义、系统主义、形式主义等都有各自的盲区,而且都建议城市应该具有简单而统一的特征。

它颠覆了之前单一的改变形式,不受限于任何手段而是从不同角度去改变城市发展。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理论体系的最大特点。

一、城市触媒理论的内涵城市触媒能够促使城市结构发生变化,在城市中策略性的植入触媒元素,通过对触媒元素的塑造引起周边环境质量的改变。

通过触媒元素与周边区域的相互作用,逐步推动后续城市建设持续、渐进地发展。

城市触媒可以是城市物质形态中的某一元素,例如,一个建筑实体的建造、一个街区的改造、一片城市中心区的开发等,也被称为实体触媒;城市触媒元素也可以是一种虚拟的非物质形态,例如颁布的一条法律,出台的一种政策,甚至是开展的一项活动,也可以称为虚体触媒,只要这些虚体触媒发挥出良性的作用,都可以刺激城市更新发展。

它从精神层面去改变城市居住者的生活状态,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

无论是“实体触媒”还是“虚体触媒”,其都应该是地区活力的来源,对刺激周围环境和事物起积极正面的作用,只要对触媒运用恰当,无论在小范围内还是区域性的影响,其“触媒效应”都是巨大的[1]。

陈楠 第二章 城市更新理论

陈楠 第二章 城市更新理论
活动具有支配性的作用,没有它们,群体的角色就是不完备和不充分的,群体就 会失去其自身肢体。
❖ 叠合性
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与相互 关系的空间体现。可以说它们是在一定环境中,由场所的叠合所产生的, 并引起潜在的社会互动。旧城里,许多社会生活并置交织在一起,体现 了丰富浓郁的生活气息。
❖ 备弄
各院落和宅院侧面的一条通道,可 以让人从后院直达前门,无须穿门入屋。 作用:
主人、贵宾走正厅大道,备弄供妇女 和仆人行走。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长幼有
序,主仆分明,不得越雷池半步。由此可看 出封建社会对女性和平民的歧视。 紧急通道。如遇火势,人们可以利用备弄紧 急逃生、穿行救火。
第十二页,共76页。
秩序,其基本形式要素可理解为一个有系
统的架构,代表了中国的传统。
格网模式由于两种不同的目的,呈现出 两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 有中心的格网序列代表着中央控制和中央集权 的思想,如老北京城。
❖ 无中心的、开放式的格网序列代表着民 主自由和平等竞争的思想,如费城、米 列都城。
第四页,共76页。
1.2、街巷构成
第十页,共76页。
1.4、院落构成
(1)院的原型
❖ 传统民居分院依据:
宗法伦理观念(如位序、等级的尊卑和礼仪) 风水观念(如“蕴藏生气”、“向阳”等观念)
两者观念虽不同,但都具体体现在对称、正反、层层相抱等形式上。
第十一页,共76页。
(2)院的拓展
❖ 传统院落住宅单位
进——落(若干进)——住宅组团(若干落)——街坊单元(若干住宅组 团)
第二十页,共76页。
1.2、发展的内在机制 (1)调节机制 ❖ 自发调节机制
城市可以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调整空间组织内容和发挥 多种功能潜能,取得与新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

关于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

关于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

关于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的探讨摘要:旧城的更新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其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是旧城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因为保护历史街区可以使居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给人们留下怀旧的空间,所以保护历史街区就是保护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与保护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新兴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原有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旧城老化情况严重,有的旧城已难以承担城市或区域中心的重任。

这些旧城当前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而在许多旧城中都留有一定数量的历史街区,因此在旧城更新的同时,如何对这些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改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方面。

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和旧城的更新,现阶段通常存在着两个理解的误区:1)更新旧城与保护历史街区相矛盾,对旧城进行更新就是推倒老城区,重建现代化的新城区,旧貌换新颜。

建筑破旧的历史街区,与城市的新面貌不协调,是城市发展中的负担,保护历史街区将阻碍旧城的更新进程。

2)旧城更新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历史街区的原貌新的建设只能在新城区进行,为保存原有的旧城风貌,老城区必须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能进行新建活动。

其实,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旧城更新既不等同也不矛盾,它们在概念、范围和实际操作中都具有明显区别,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规划中应一体考虑。

2 旧城区的特质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2.1 城市之源,文化之根经过对现代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反思,人们开始重视对一个地区、一个城镇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研究探求出构成城镇人居环境传统文化的精神,找到赋予现代城镇的人情味和地方生命的途径,找到城镇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根,而旧城区正是这片土地和根。

商品交易和居民点在一定区域稳定下来,形成城市的雏形。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旧城更新探讨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旧城更新探讨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旧城更新探讨1 引言当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被经济利益驱使的城市无节制的堆积和扩张,于是城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诟病。

与此同时,城市用地向外扩张使得旧城内土地利用粗放低效、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脏乱等城市问题愈发严重,这里无法享受城市应有的美好,却承受着城市最多的丑陋,旧城改造亟待解决。

本文在对城市用地无序蔓延的反思下,借鉴精明增长理论来推进旧城更新,从而提高城市内部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进而使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得到控制。

2 研究概述2.1 精明增长理论的提出背景美国在二战后率先步入了郊区城市化加速阶段,伴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大规模建设郊区化现象日益加剧,由此带来了的诸多问题开始引起了美国人的关注——大量农田被建设为房屋,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

90年代,美国人借鉴欧洲的“紧凑发展”,针对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提出了“精明增长”概念。

2.2 精明增长理论的思想内涵2003 年,美国规划师协会在丹佛召开规划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用精明增长来解决城市蔓延问题[3]。

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1]。

针对城市蔓延,美国“精明增长在线”提出了10项规划原则:混合式多功能的土地利用;垂直的紧凑式建筑设计;能在尺寸样式上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房要求;步行式社区;创造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居住场所感觉;增加交通工具种类选择;保护空地、农田、风景区和生态敏感区;加强利用和发展现有社区;做出可预测、公平和产生效益的发展决定;鼓励公众参与。

2.3 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策2.3.1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精明增长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平衡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以土地为载体,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因此,编制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关键。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

3、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上海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旧城改造, 但在协同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不完善之处。
三、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的构 建与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完善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
1、增强多元主体参与意识: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 主体参与旧城改造,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使 各主体充分认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推陈出新的改造效果
通过采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改造模式,荔枝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 荔枝湾的环境品质得到了提升。经过改造,荔枝湾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绿化景 观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其次,荔枝湾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增强。通过保护和利用 历史文化资源,荔枝湾成为了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地方。最后,荔枝湾的经 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商业活动的繁荣,荔枝湾的商业街 成为了广州市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参考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已成为城市发 展的重要课题。而协同治理机制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本次演示以上海为例,对旧城改 造协同治理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一、旧城改造协同治理的背景及 意义
旧城改造是指对城市中老旧、功能不全或环境恶劣的区域进行改造,以提高 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然而,旧城改造往往涉及多方利益,需要政府、 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谢谢观看
4、加强监督评估机制:应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全程跟 踪和评估,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应引入公众评价机制,使公众对 项目进行评价和监督,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城市更新与城市再生

城市更新与城市再生

★★Part2 城市更新★★1、城市更新的目标和原因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这些城市问题的产生既有环境方面的原因,也包括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①人口密度增高②建筑物老化③公共服务设施、公园和休憩设施不足④卫生状况差⑤交通混杂⑥火灾和疾病发生率高⑦土地和物业价格下降⑧相互有干扰的功能夹杂在一起◆2、旧城更新与旧城再生关系旧城更新与旧城再生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旧城更新旧城再生思维范式物质环境决定论人与环境互动共生对旧城的物质结构以拆后重建为主以调整再利用为主对旧城的社区居民以拆迁为主以就地发展为主对旧城的经济功能以功能更替为主以功能提升为主涉及的空间层次局限于更新项目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区域性行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城市形象、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生活质量、社区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实施主体政府或开发商政府+开发商政府+开发商+居民实施机制自上而下外力推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外力推动+内力推动①就思维范式而言,旧城更新具有明显的“物质环境决定论”的色彩,旧城更新虽然也追求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目标,但其方法论的前提是通过物质环境的改造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

而旧城再生则是以物质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为方法论前提,单凭物质环境的改造难以实现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目标,同样,物质环境的改造也离不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改善;②旧城更新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对旧城的物质环境进行改造、修复和保护,而旧城再生的内容则既包括了物质环境的再生,也包括了旧城经济功能和社会机能的再生;③就工作方法而言,旧城更新以更替为主,比如,要么以一种物质环境替代原有的物质环境(旧城改造),要么以一种经济功能替代原有的经济功能(旧城商业化或办公化),要么以某一居民阶层代替原有的居民阶层(旧城“绅士化”)。

而旧城再生则强调旧城原有物质环境的再利用,旧城原有经济功能的再提升和旧城原有社区的再发展;④就实施主体而言,旧城更新要么以政府为主体,要么以市场为主体。

【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中蕴含的理论...

【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中蕴含的理论...

【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中蕴含的理论...基于《英国城市更新(第2版)》文献,本文从城市更新中的理论性议题与实践性议题相对划分开来的视角,梳理了英国中央政府干预地方城市更新的政策手段和方法,从而试图厘清英国城市更新是基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和目标动机开展的,又在城市更新中碰到了怎样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体现出城市更新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并处于多主体、多诉求、多模式相互混杂的状态。

1背景城市更新工作在很多城市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在对这一概念、实践的内涵和构成进行界定的时候,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国家和社会经济背景,政策演进过程和脉络中所蕴涵的信息值得深究。

城市空间不仅是承载体,它本身即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具有转折意义的时代议题,或许将从根本上影响和引导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国家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

2城市更新的实践性议题英国是进入工业化较早的国家,英国的城市也因此较早地面临和涉及城市更新议题。

从英国的经验来看,城市更新是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领域。

也就是说,由于城市更新在实践性、问题导向性和实时性、操作性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在这一过程中难以仅仅用理论逻辑或事实特征对政策流变过程进行分类、梳理和审视。

这一困惑,同样存在于城市更新类型的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开发策划等活动中,知识、政策、措施、方法均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我们必须看到,城市更新是在特殊的现实需求下得以展开的。

2.1 物质性重建——历史原因英国中央政府对城市更新历来有较高强度的干预,并把其作为一个重要政策领域对待。

二战期间,英国有大约400万所房屋受损或被毁,战后人口出生率升高,人口数量也在增加,再加上社会预期的变化,住房短缺的情况一时得不到缓解。

同时,为了打破经济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循环,中央政府建立了通过消除贫穷、调控国家经济的信念,并积极推进物质上的再开发,也就是所谓的建造“实体房产”政策。

主要从物质和土地使用规划方面来看待城市问题,成为英国城市更新的重要起点和历史生成渊源。

更新的历程及其理论

更新的历程及其理论

几乎是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人们匆匆忙忙盖起房子来,而在重新拆旧建新时,
供临时凑合使用的建筑物匆忙建起……这种新型的城市被狄更斯在他的小说
《艰难时世》中称之为焦炭城(coketown)

对流行病的恐惧促使城市工商企业和居民主动筹集资金用以改善水质及 卫生状况,因为流行病不仅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有害,而且每当流行病爆 发之时,也就是城市经济衰退之始。 多次惨痛的教训和日益觉悟的民众,促使政府相继采取了有力的行政干 预来改变城市的环境。
在进入高速城市化的我国所汲取!

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的城市

美国城市的主要问题


公共卫生运动实际起源于城市化发展初期的种种灾难.
1347—1352年,欧洲发生“黑死病”即鼠疫,造成了3000多万人死亡。主要城市如佛 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的死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一半。1350—1400年,欧洲人均寿 命从30岁缩短至20岁。在随后的300年间多次爆发各种疾病,最主要的是“黑死病”, 还有天花、伤寒等。这一时期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 和。 日益扩大的世界贸易,再加上城市垃圾处理不及时和生活用水被污染,是造成1832年、 1848年和1866年霍乱三次席卷英国的根本原因。 1894年始于香港的鼠疫,波及60多个国家,死亡总人数达到1000万人,仅印度就死亡 102.5万人。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死亡的总人数超过了2000万人。

的排水、给水和道路设施及垃圾处理设施,并详细规定了每一居室的最
小面积、居住人口上限以及街道宽度等等……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政府 对城市化的引导和规划首先是着眼于城市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
美国的城市化

在1776年宣布独立以后,美国经历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后工业革命。 聚集:独立初期( 1776年—1830年,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 南北战争前(1830年-1865年),由于欧洲土豆的减产导致了饥荒,使得 人口向美国大举迁移,爱尔兰人和新移民成为新的劳工阶级,工业化初期工人 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差,社会两极分化开始。 南北战争后(1865年-1920年),1890年,美国的城市系统已经建成,西

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旧城区的居住环境亟待改造。

有机更新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有机更新理论强调将城市更新视为一个有机的过程,强调与环境的协同作用和人文关怀。

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有机更新理论提供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方法,注重保护和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首先,有机更新理论强调与环境的协同作用。

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有机更新理论鼓励设计师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例如,在改造旧城区的绿地时,可以保留原有的树木和植被,同时引入更多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使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自然环境。

其次,有机更新理论注重人文关怀。

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有机更新理论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设计师需要与居民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期望和意见,以确保设计能够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

例如,在改造旧城区的住宅时,可以考虑加入社区活动区域、公共休闲设施等,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有机更新理论还强调创新和可持续性。

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有机更新理论鼓励设计师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注重设计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改造旧城区的建筑时,可以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有机更新理论在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非常重要。

它提供了一种以人为本、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设计方法,注重保护和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未来的旧城居住环境改造设计中,有机更新理论将起到指导作用,帮助我们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试论旧城更新

试论旧城更新

科技■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1年第11糟第2期文章辖号:1005—6033(2001)02—0077一02试论旧城更新薛林平,孟晓波(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山西太原.030024)抽耍,奉文对旧城更新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恶蛄和归蚋,以期能勾期出一十关于旧城更新的理话框架。

并说明旧城更新是城市发晨的茹然过程,提出旧城更新的整体、动态、弹性原科争方法。

关■词:旧城}曼新#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中田分类号lTU984.11+4文献标识码;A所谓旧域,是括城市建成区中茚些建筑年久失隹、残旧破摈,经井瘫痪,市敢设施严重落后。

居住环境恶劣,经济缺乏活力的区域.为了改善客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撮辫金融经挤,促进社会进步.对这些区壤进行结构模式的调整、物质映损的朴充、人口分布的改善,连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旧槭更新”.近些年来.旧城更新的建崖、规范、力庄和范圈都是前所未有的.当然,这适应了居民畦瞢生活质量的曩烈要求;适应了政府美化城市形量的决心I适应丁经济结构一整和产业结构一整的需求I适应了城市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趋势・适应了资金的漉向需求,适应了土地的有偿使用和房地产业的发晨.旧城更新决不是仅仅简单地拆几栋旧房子,拓宽几条旧马路,增加几根煤气管,铺设几片缘地.点鞭几十小品.从横向看.旧城更新是对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特色进行调整和改造;从纵向看t旧城更新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同断的新胨代谢演化过程;从范围看t旧城更新包括对旧域的保护、修复、改建、更新等多层次的内容}从社会角度看一旧城更新是城市建设中最锖综复杂.涉盈面量广,也是群众量为关心.置为敏感的热门问题.旧城更新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社会.就其物质建设方面言.从可行性研究、工程立项鹦规划{殳计、实施建成・涉及剜方针驶策、经济模式、金融手段、组织方法、管理措施、居民需幸、^文环境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牵涉的部门多、学科广、^员杂.无论是规捌师・还是建筑师往往受到专业的局限性.主要关注空同形态的创造而漩薄丁其探层拭的社会背景.他们热寝于圆形广场和轴线对称,热裹千马头墙和构槊・热衷于绿地和广场;而对于社会效益,对于经济的可雒性.台理性往往是漠不美心.至少是不够敏感.卫星城的建筑曾风靡一时,当时采用的最先进的物质材料、工程技术.可几乎都没有选到预想的目的,究其原因-自然应归咎于社会因素.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型动态系统.旧城更新只有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立足于社会,其更新的策略和指导・更新的规模和范围,更新的速度和深度.更新的标准和目的,更新的规划设}卜和工程麦施才有科学的依据.替免盲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旧城更新的多种英文译法:Urbanrenewal,regeneration,Urbanrenaissance
一般包括有三种含义:
1. 开发或改建(redevelopment);
对于质量低劣者可根据其不同规模进行“再开发”。

2.整治(rehabilitation);
整治是将比较完整的城市剔除其不适应的方面,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如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2. 保护(conservation)
对于旧城历史地段,则予“保护”;
①UR ②UR ③UR ④UR a 、UR b 、UR c 、UR 作用。

1.(1)(2)(3)(4)2近几年,在原有城市结构进行整体变革和原有城市土地进行大规模转换的过程中,许多新问题已初见端倪。

(1)从全国来看,一些城市改造规模过大,带来不少隐患。

大规模拆建使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迅速解体,中心区居民大量外迁,给居民就业、上学、交通带来一系列困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经济实力有限的条件下,大规模拆建也造成居民回迁安置周期长、建成慢、甚至出现“粗制滥造”现象。

(2)居住搬迁不当带来社区解体
文化心理失衡、社区结构衰落
(3)开发过密带来居住环境恶化
为经济利益驱使,绿地减少,日照通风标准不能满足。

(4)容量过高带来基础设施超负荷
只注意片面提高容积率,相应城市供电、供水、通讯、供气、排水
等设施没有进行扩容改造,形成“瓶颈”。

(5)更“新”多,保护少,使城市特色丧失
在城市现代化的同时,许多历史文化古迹被轻易拆除。

(6)政策、法规不健全
政府干预和调控手段不先进,力度不够。

经济利益唯上,使得应该改造的地方未得到改造,而条件尚可的地方反而被拆掉了(武展馆)政府决策成了开发商决策。

(7)旧城改建规划研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编(规划)归编、管归管、建归建。

近年来我国旧城更新改造形成热点的深层社会经济背景:
a
b
c
d
e
3.
(1)
(2)
(3)
的回报
(4)
(5)
(6)
护、“新”,
《城市规划法》解说中提出城市旧区改建的主要原则如下(见城市规划法解说):
——城市旧区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城市旧区改建的重点是对危房棚户、设施简陋、交通阻塞、污染严重地区进行综合整治。

——城市旧区改建应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企业和技术改造紧密结合,改善用地结构,优化城市布局。

——城市旧区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旧区改建应当充分体现传统风貌、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如果系统地归纳,旧城更新的主要原则可归纳为:
①整体性原则
那必须树立综合治理,整体改造的原则。

城市是一大系统,旧城是城市一个组成部分,旧城更新应
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的整体要求出发进行分析,要强调城市中心区的综合功能。

②综合效益原则
衡量旧城更新的效益,要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相协调的综合效益为标准,当前要特别反对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行为。

③循序渐进原则
要依财力,分轻重缓急,选择不同的目标、手段、方法、措施,量力而行。

目前全面更新改造的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留有余地等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④协调发展的原则
首先要注意旧城内部各项机能发展平衡;其次要使旧城地上设施与地下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把握协调发展原则,就是要在旧城更新规划中做到:
a、使旧城规划结构从根本上得到更新,既延续有特色的旧城格局,又要与总体规划结构保持协调。

b
c

典型示例——北京旧城更新中对北京历史城市实施整体保护的10项内容。

①保护和发展城市中轴线
②体现明清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廓形象
③保护与北京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
④保护原有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
⑤注意汲取传统城市色彩的特点
⑥按照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格局特点,分层次控制建设高度。

⑦保护城市景观线
⑧保护街道对景
⑨增辟城市广场
⑩保护古树名木
(一)旧居住区的整治与更新
1.旧居住区的分类与评价
完整的旧居住区结构形态:a.物质结构形态b.社会结构形态
(1)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
(2)自然衍生型旧居住区
(3)混合生长型旧居住区
2.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模式
(1)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尽量保存原有物质形态特征及社会网络。

(2)自然衍生型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重建为主。

(3)混合生长型旧居住区——整修与重建结合
(二)中心区的再开发与更新
1.
2.
(1)
(2)
(三)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