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多选题)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判断题)具体内容见简答第4题。
主观唯心主义,如: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如:理在事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4、辩证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能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选择题)7、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选择题)8、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题)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选择题)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条件、前提和原因。
1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了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方向和归宿。
12、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必然的指其确定性。
稳定的指其可重复性)13、(多选题)对待规律:A、要尊重,按其办事。
(正确)B、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如大跃进。
(正确)C、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错误)D、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但能选择规律。
(正确)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人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4、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直觉、表象。
(单选题、多选题)表象是回忆和再现(单选题),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多选题)15、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单选题、多选题)16、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单选题、多选题)17、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十六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思维根源于存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D.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容割裂。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这属于本体论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是认识论的内容。
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的理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与发展的理论。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不能脱离本体论;同时,本体论问题是认识的结果,解决本体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认识论的问题。
选项C把思维看作是存在的固有属性,这等同于是在说“凡是存在都有思维”,实际上这是原始人所认为的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B。
3.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哲学都是世界观√B.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二者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几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
⼏种唯物主义唯⼼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相对。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
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独⽴存在;⼈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
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某种或某⼏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般指古代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
如中国古代⽤“五⾏”(⾦、⽊、⽔、⽕、⼟)或⽓(阴阳、元⽓、精⽓),古希腊⽤原⼦、⽔、⽕,古印度⽤“四⼤”(地、⽔、⽕、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形⽽上学唯物主义,以孤⽴、静⽌、⽚⾯的观点即形⽽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
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上学性、不彻底性。
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推动;认识是⼈直观的机械的反映;⼈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
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
在反对唯⼼主义和宗教神学的⽃争中起过重要作⽤。
机械唯物主义,形⽽上学的唯物主义,⼗七世纪和⼗⼋世纪盛⾏于欧洲。
它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同时⽤机械⼒学原理来解释⼀切现象和过程,⽤孤⽴的、⽚⾯的观点观察世界,把⾃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归结为数量增减、位置变更,把运动看作是外⼒的推动,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也叫机械论。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的关于⽤辩证⽅法研究⾃然界、⼈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般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固有的对⽴统⼀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于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的关于⼈类社会发展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阶级的世界观。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50题及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50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对这个问题 (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应现实、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对物质的理解有何不同?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具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一切皆变、有生有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大特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大特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个词听上去有点深奥,但其实它里边的道道,咱们可以轻松聊聊。
咱们得明白,这个东西就是把“物质”当成一切的根基。
你知道的,咱们周围的一切,空气、树木、甚至你最爱的泡面,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可能有人会想:那精神、意识这些咋办呢?哎,别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强调,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反映。
这就好比你用手机拍照,拍出的照片就是现实的反映,而不是手机本身的本质。
你想啊,手机再高级,也不能凭空制造一张照片,必须得有实物存在。
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第一个特征,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跟着物质走的。
再来看看第二个特征,就是对世界的科学态度。
这种唯物主义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鼓励咱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就拿牛顿的苹果来说吧,苹果掉下来,这就引发了万有引力的理论,简简单单的一个现象,却能揭示出大自然的规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信奉科学,崇尚实践,它认为,光靠想象、空谈无补。
就像你想学做菜,不亲自下厨,光听别人讲,肯定学不会。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亲身体验才会让你明白那些高深的理论,真正的“吃透”它。
别小看这些科学理论,背后可是经过无数人努力和探索的结果,像咱们上学时,老师教的那些公式,其实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说到第三个特征,咱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变化和发展。
这个世界可不是静止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觉就像老天爷在不停地换衣服。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就拿咱们的生活来说吧,从小时候的懵懂,到现在的成熟,经历的每一次波折、每一份成长,都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
这个理念就像是个提醒,让咱们意识到,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表象,得学会从变化中找规律。
你看,变化带来了新生,正如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热情似火,秋冬则是沉淀与反思。
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
聊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理论太抽象了,其实不然,咱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概念是什么
1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概念是什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概念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
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缘由在于外力推动;熟悉是人直观的机械的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打算作用。
其典型形式是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1、机械性。
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2、片面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擅长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熟悉问题和解决问题。
3、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熟悉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机城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哲学三个主要1进展阶段之一。
它是在欧洲17--18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科学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代表人物有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18世纪法国的拉·美特里、霍尔巴赫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介绍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冲突而引起的进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熟悉对实践的依靠关系,把熟悉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进展的打算力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消失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既唯物又唯心,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观和二元论的局限.同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又是它的一个局限.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所以不行知论并不是它的局限.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唯心史观、机械性、二元论。
考研政治(唯物论)-试卷1
考研政治(唯物论)-试卷1(总分:8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一个坐标系里看来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另一个坐标系里看来就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这句话体现了时间的( )(分数:2.00)A.无限性B.相对性√C.主观性D.客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特性”。
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选项A时间的无限性,即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具有永恒性。
选项C说的主观性不是时间的属性。
选项D时间的客观性,即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选项B时间的相对性,指时间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B。
3.王夫之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
”这一命题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先验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这一命题中包含着运动变化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具有简单的辩证成分,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先验论是先天经验论,属于认识的来源范畴,跟本题无关。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 (分数:2.00)A.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诡辩论观点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揭示意识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反映特性”。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各种主义的概念
各种主义的概念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
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等著作中明确指出经验主义的要害在于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个人狭隘经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到处生搬硬套,也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哲学认识论中的经验论也可称为经验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物论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探索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本质、本原、本体等问题的一门哲学学科,而唯物主义则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运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近代哲学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主张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研究,寻求真理的根本依据。
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
唯物主义者强调通过对物质的研究与分析来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思想派别。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以矛盾为根本的,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和分析,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种观点强调了事物间关系的互动与对立,注重分析事物运动发展的矛盾运动性。
另外,历史唯物主义则将物质的发展作为人类历史的推动力,强调了社会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这些观点对于近代哲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的作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科学领域以及社会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论基础,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通过运用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对社会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唯物主义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理论。
因此,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将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物质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推动科学的发展。
同时,唯物主义的思想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提供着有益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其核心理论之一,与形而上学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展示其思想内涵和相互关系。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历史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它关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人民群众的觉醒和革命行动。
二、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形而上学是一种对抗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它从本质上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形而上学思维往往片面、静止地把握事物,它忽视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事物内在的相互联系。
形而上学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无法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 世界观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追求真理的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而形而上学则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它忽视了物质的决定作用,追求真理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思维方式。
2. 方法论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关注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
而形而上学往往从单一的抽象概念和片面的观察角度出发,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容易产生主观臆断。
3. 思想观念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觉醒和革命行动。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是对人民群众思想的压抑和控制,主张维护既得秩序和稳定。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尽管历史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关系,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相互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无法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而形而上学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
二者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互相作用、相互对立、相互补充,共同塑造了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和面貌。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的基本派别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世界观与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进入自身认识和实践领域的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发展规律,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部分世界——特殊规律哲学——整个世界——一般规律3、哲学是世界观,同时又是一般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哲学是一般方法论——指导——一门科学或具体科学的方法的理论是具体方法论二、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道最新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
材料2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
”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参考答案:(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
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
(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任何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
同时他也强调,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时政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
2.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特点
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特点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念,它们在对待世界、人生和事物的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形而上学强调超越经验现象的本质和实体,认为存在着非物质的、超越感官现象的实在世界。
而唯物辩证法则强调对事物的总体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规律。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两种哲学观念的特点。
首先,形而上学倾向于从抽象的层面出发,探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它强调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试图通过逻辑推理和思维分析来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
形而上学常常陷入抽象和理论化的陷阱,忽略了事物的具体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相比之下,唯物辩证法更注重对事物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研究,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其次,形而上学倾向于对事物进行二元对立的分析,强调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它常常将事物简单地归为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忽视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唯物辩证法则更注重对事物的多元性和统一性的认识,强调事物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和联结。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
再次,形而上学倾向于固化和静止的观念,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
它往往将事物简单地归类和定义,而忽视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唯物辩证法则更注重对事物的发展和演化的认识,强调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它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来不断认识和理解。
最后,形而上学往往容易陷入抽象和空洞的理论中,难以与实际生活和实践相结合。
它常常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缺乏对事物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唯物辩证法则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验证和检验理论。
它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的检验,理论才能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发展。
综上所述,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念,它们在对待世界、人生和事物的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形而上学强调超越感官现象的本质和实体,而唯物辩证法则更注重对事物的总体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
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标题,本文将探讨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以及他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解。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在列宁看来,物质是无所不在的,是世界的本质。
他认为,物质是永恒的、无限的、运动的。
物质的永恒性表现在它没有起源,也不会消亡;物质的无限性表现在它的多样性和无穷性;物质的运动性则是物质的本质特征,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一种对物质世界的解释和认识方法。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
对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来说,物质是唯一能够被感知和认识的对象,而意识只是物质的一种反映。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性,即物质决定意识。
这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而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观点对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过程,但它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物质为基础。
只有通过对物质的感知和认识,人类才能够获得真实的知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强调物质的运动性。
列宁认为,物质的运动是普遍的,无所不在的。
物质的运动是多样的,包括机械运动、物质转化、能量转换等。
物质的运动性使得世界充满了活力和变化。
通过对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人类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物质的无限性。
列宁认为,物质是无穷尽的,它包含着无限多样的形式和变化。
物质的无限性意味着人类的认识活动永远不会停止,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和发展。
总结来说,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相互呼应。
物质是无所不在的、永恒的、无限的、运动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的运动性和无限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重要特征。
通过对物质的感知和认识,人类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