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商鞅变法 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
”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A.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C.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D.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 )①打击旧贵族的特权②强化对基层的管理③发展封建经济④提高军队战斗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周王室衰.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D.争霸战争的需要6.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7.《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B.废分封,行县制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D.奖励耕织8.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其实质作用是(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9.“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秦国的盛行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分析:禅让制属于夏朝以前推行制度,故 A 项错误;王位世袭制属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与战功大小没相关系,故 B 项错误;井田制属于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与授军功没相关系,故C 项错误;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 D 项正确。
答案: D2.二十级爵制的规定,必然程度上促使了秦国社会转型。
以下表达与之不符的是() A.秦国出现了一批军功地主,在地主序列中排在第一位B.促使秦国统治企业内部构成发生重要变化C.加强了秦军战斗力D.标志住世卿世禄制的取销分析:本题观察学生对二十级爵制影响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要点信息是“社会转型”。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改变了秦国统治企业内部的构成,也反响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A、B、 D 三项均与题目信息吻合,而C项与题目信息不符。
应选C项。
答案: C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若是由于商鞅变法()A.赞同工商者入仕为官B.赞同土地自由买卖C.认同土地归个人所有D.奖励军功,取销“世卿世禄制”分析:题干中“宗室贵戚多怨望”是由于宗室贵戚利益碰到损害造成的。
A 项说法不对;B、 C 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 D 项取消了其特权,故其“多怨望”。
答案: D4.《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能表现该看法的有 ()①秦国最初是从“夷狄”中分化出来的②公元前771 年,秦国成为诸侯国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④战胜魏国,迫使其求和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本题观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胁六国是在商鞅变法此后,而①②在变法以前,应选 B 项。
答案: B5.《容斋漫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致使四方游士。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高中历史(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2)及答案
用并制定⃣法经⃤ 吴起大胆进行 改革⃞这些措施都体现了 们反 保守的复 思想,
张锐意改革⃞ 们认 历 是向前发展的,一 法律和制 都要随历 发展而发展,既
能复 倒 ,也 能因循守旧⃞这些属于法家思想的特 ⃞
(2)吴起—— 家⃞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 队——‚ 卒‛,强化 训练,体现了
们强调 家和 队内部协调统一 队必 格执行命 重视 队的素 和作战 能⃞这
,大王更 臣也’⃞‛文中的‚人‛在客
表了 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B.立 将士 C.新 地 D.富裕 民
21.商鞅在 法中实行奖励 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 包括( )
A. 地 在地 级中的地位 升 B.秦 的战斗力日益提高
C.奴隶 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 D.秦 社会经济 断发展
22.‚(商鞅 法)行之十 ,秦民大悦,道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战,
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
C.维护 民利益
D.鼓 轻罪重罚
17.商鞅 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 贵族的特权( )
⁑奖励
⁒重 抑商 ⁓‚ 开阡陌封疆‛ ⁔废 封行县制 ⁕实行连坐法
A.⁑⁓⁔
B.⁑⁒⁕
C.⁒⁓⁕
D.⁒⁓⁔⁕
18.‚利 百, 法
十, 易器‛,该 张实 是( )
A.商鞅 法的指导思想 B.歌 了商鞅 法的 效
⃩答案解析⃪
第 元 商鞅 法
1.C [A B D 只是社会性质 的 体表现,C 是 有决定性意义的
]
2.A [A 是铁制 ,B 是戟,一种桰器,C 是牛形酒容器,D 是商鞅铜方升,一种
量 社会发展的根本推 力应 生 力方面考虑,铁 最能 表这一时期的生 力发展
水密,故选 A ]
2021届高考历史完整复习练习(+答案+全解全析):商鞅变法
第4讲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法令中规定“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下列对该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④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井田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这样普通农民可以摆脱地方贵族的控制,但作为交换,他们要受到秦国政府的直接控制”。
商鞅为实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重农抑商B.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C.普遍推行县制D.建立军功爵制3.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①保证了战争的兵源②废除了旧贵族特权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⑤“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4.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富民”的作用A.连坐法统治人民B.统一度量衡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5.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7.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8.下图反应的事件是商鞅变法,在其措施中最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C.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9.“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 “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D. “政必改革礼岂因循”【答案】B【解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 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 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 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2.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迁徙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犯于边境后一举措()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 促进全国人口均衡分布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后一举措是指将平民、罪犯迁到人口较少的边境这显然有利于均衡当时秦朝的人口分布故B项正确“迁豪富、强族于关中”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故A项错误使平民、罪犯于边境难以抑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大规模强制性的人口迁移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D项错误故选B3.“(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A. 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 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C. 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 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的评价是对商鞅变法的褒扬强调了商鞅变法增强秦国综合国力故C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不符合评论者的态度有贬低的意味排除.故选C.4.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履亩而税” 齐国“相地而衰征” 晋国“作爰田” 楚国“量入修赋” 秦国“初租禾”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实质上反映了()A. 生产关系的调整B. 赋税制度的革新C. 封建制度的确立D. 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土地私有的现象材料中的“履亩而税”“相地而衰征”等信息表明各国纷纷调整赋税制度按田亩多少征税等于承认了土地私有权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A项B项没有揭示出实质 C项结论从材料难以得出 D项材料不能体现均排除故选 A5.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6.历史学者张金光指出“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对家庭制度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把家庭单位析到骨肉之间已无可再析的地步为止”秦国进行家庭制度变革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 彻底否定宗法制度C.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D. 改变家庭内部关系【答案】A【解析】7.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时颁布《法经》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因此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有效保障百姓的生命权和财产权这一做法()A. 体现儒法并用的务实思想B. 促使魏国实现了社会转型C. 表明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蕴含法家的家国情怀思想【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体现了儒法并用的思想故A正确李悝变法并没有推动魏国的社会转型排除B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信息排除C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家国情怀的思想排除D故选A8.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 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此商鞅主张()A. 藏富于民B. 强国贫民C. 劫富济贫D. 严刑酷法【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法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勇敢而凶猛的战士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9.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变化的根本原因B. 劳动分工中的非体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C. 产业机构的调整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D.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变化图中的时间为改革开放后的1980到1988年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故D项正确A项中科学技术为根本原因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体力与非体力劳动没有有效信息排除B制约经济的发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故选D10.“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趋势D. 顺应了从割据走向统一的需要【答案】C【解析】“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的意思是指商鞅虽然死去但是其变法的影响深远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说明为什么“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1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明清时期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1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上开创现代文明的表现【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说明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解析】(1)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特点考生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回答说明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由此可以说明【答案】(2)特点皇权专制中央集权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解析】(2)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其特点是皇权专制、中央集权明清时期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根据明朝和清朝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可以列举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由此说明即可【答案】(3)英国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通过制定《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实现了议会与国王的分权光荣革命后为进一步限制王权逐步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19世纪中叶政党制度形成【解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革命方式否定封建制度、制定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政党制度形成等角度回答即可12.(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12.(2)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1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明确观点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盛衰与相关制度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根据材料“富之”“教之”可知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的教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人民富裕减少阶级矛盾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答案】(2)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商鞅变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2)根据材料“必先禁末作文巧”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必先富民”“粟多则国富”体现的是富国富民的思想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答案】(3)观点一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史实汉代政治中央设尚书令削弱相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盐铁官营打击了地方商贾势力文化设太学、郡学推行儒家思想结果汉武帝时西汉最强大(也可以唐代为例政治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科举制选拔了人材经济均田制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三教并行促进文化繁荣结果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观点二僵化的制度导致王朝衰弱史实明清时期政治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军机处强化皇权导致社会腐败经济重农抑商实行国有专营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文化推行僵化的八股取士不利于科技的创新总之导致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解析】(3)本题为开放新问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拟定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或僵化的制度导致王朝衰弱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述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出社会关系的变化然后从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之间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商鞅变法中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措施说清楚14.(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在“私学文化”中的表现并分析“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14.(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答案】(1)孔子“仁”“以德治民”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民水君舟” 墨子“兼爱非攻”经济根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形成(或小农经济形成)【解析】(1)第一小问的表现结合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的政治思想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经济根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状况解答即可【答案】(1)秦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1)本小问的理解依据材料二结合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以及董仲舒思想主张解答即可。
《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07-12年《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1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9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一、单项选择题1. 商鞅变法的实施时间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B. 促进秦国的经济发展C. 改革秦国的法律制度D. 巩固秦国的统治地位3. 商鞅变法中,以下哪项措施与农业生产无关?A. 推行均田制B. 鼓励农业发展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4.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A. 限制商人的商业活动B. 增加农民的税收C. 减少农民的劳役D. 鼓励农民从事手工业5. 商鞅变法中,对秦国军事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 推行军功爵位制B. 建立常备军C. 强化军事训练D. 废除世袭制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行____制度,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商鞅变法中,通过实行____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积极性。
3.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实行____,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4. 商鞅变法中,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____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鼓励了农业的发展。
5. 商鞅变法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中推行的均田制对秦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描述商鞅变法中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秦国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3. 商鞅变法中,如何通过军事改革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四、论述题论述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商鞅变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变法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商鞅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商鞅变法练习题答案
商鞅变法答案和解析【答案】1.C2.D3.C4.C5.C6.B7.C8.B9.D 10.C 11.C 12.D 13.D 14.B 15.D 16.C 17.B 18.B 19.A 20.C 21.B22. (1)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员;政府鼓励生产,注意垦荒,扩大副业种植;平籴法。
(2)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23. (1)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3分)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2分)(2)指导思想:重视农战。
(2分)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
(3分)24. (1)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制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3分)(2)愚民: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辱民:实行严刑竣法,建立连坐制度;穷民:实行重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3分)(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
(2分)(4)思想:刑无等级和重刑主义。
(2分)意图: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
(4分)(5)看法:商鞅提出“刑无等级”的主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进步意义,但在商鞅所处的时代,是无法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2分)商鞅主张严刑峻法,使人人畏惧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刑罚过于严酷,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2分)其法治理念为中国以后法律的制定奠定基础,为今天以法治国提供借鉴。
(2分)25. (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思想:以法治国。
出发点:维护秦国君主统治。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_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共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封疆D.重农抑商8.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高三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三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16分)历史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
(8分)(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
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答案】(1)B: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
(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C: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措施。
(两次改革一脉相承)(2分)(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
(4分)看法:(4分。
本小问采用分层次评分;答案符合题意皆可得分;仅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观点与理由不匹配也酌情扣分)答案示例:层次一(3分):同意。
(1分)理由: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
(2分)不同意。
(1分)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2分)层次二(4分):不完全同意。
(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
(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
)(3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B项就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
C中两者之间的比较。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重农的政策可知商鞅试图通过此措施把人们限制在农业生产领域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A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刻的措施是()A. 军功爵制B. 什伍制度C. 废除井田D. 建立县制【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刻的措施是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 确立起皇帝制度B. 摧毁了宗法关系C. 建立起官僚政治D. 加强了基层治理【答案】D【解析】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故D正确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 A错误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实行“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无法体现建立官僚政治排除C故选D4.下列关于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的说法错误的有()个①最早出现了郡县制②修五尺道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③修直道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④灵渠兼有灌溉和军事双重作用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①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秦朝只是把它统一推行到全国②修五尺道主要是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尤其是东方六国故地的控制③修直道是为了加强对北方河套地区的控制加强北方的军事物资的运输和兵力的调配④灵渠的修建是为了征服南方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有利于兵力和物资的南调同时也起到灌溉农业耕地的作用故①②③错误符合题意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①奖励军功②推行县制③什伍连坐制④重农抑商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A【解析】①②是官制的变化故①②正确③是法律制度故③错误④是经济政策故④错误6.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C.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说明对统一国家的巩固有利故D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在秦朝统一前诸侯国中郡县制已有存在故排除C项中秦始皇首倡郡县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D7.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 “克己复礼”B. “福祸相依”C. “以民为本”D. “以法治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现了其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孔子的思想即人的行为要符合礼排除B项是辩证的观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排除故选C8.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为相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 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李悝此举()A. 终结了分封制度B. 体现了“民本”思想C. 顺应了时代潮流D. 强化了“尚武”理念【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可知李悝改革打击了贵族的特权顺应了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潮流故C项正确李悝改革不是分封制终结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尚武”理念故D项错误故选C9.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答案】B【解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 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 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 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政策因此该改革不可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商鞅变法的意义不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把哪两个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直接管辖范围之下根据所学概述秦朝加强对这两个地区控制的主要举措11.(2)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两部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答案】(1)区域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举措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开辟了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开辟“五尺道”【解析】(1)第一小问通过观察图一和图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划归中央管理的是岭南地区和西南夷第二小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案】(2)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的两部法律第二小问根据“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得出修改法律的意义12.(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颁布“分异令”后的家庭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12.(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及原因并揭示评价的本质【答案】特点关系单纯、人数少目的增加户籍数量【解析】特点根据材料“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通常为五口之家”可以得出分异令下构建的家庭关系单纯、组织简单等即分异令有助于增加户籍数量【答案】态度荀子褒贾谊贬原因荀子基于法家立场认为变法维护了法制秩序认为商鞅破坏了儒家伦理本质治国理念的差异(法治与礼治)【解析】态度根据材料“荀子在参观秦国后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人民敬畏官府、士大夫舍私为公颇有古风”可以看出荀子对于商鞅变法予以褒扬专用法制原因根据材料“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顺从于法制”可知认为变法维护了法制秩序专用法制贾谊基于儒家立场本质结合荀子和贾谊的治国理念可知即法治与礼治13.(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3.(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商鞅变法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背景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强大意义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1)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的意义可从秦国的发展和统一等方面分析【答案】(2)启示好的改革可以使国家国富民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析】(2)商鞅变法的启示可从国家富强、改革创新、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等方面分析14.(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14.(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解析】(1)目的依据材料一“欲使国家富强”、“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目的是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依据材料一“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答案】(2)论题袁世凯的葬礼之争是当时中国社会形势的反映阐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摧毁旧的思想观念社会上的复古之风依然存在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的葬礼问题上主张参酌皇帝葬礼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措施社会风尚有了很大改变加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因而社会舆论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因此袁世凯的葬礼之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说明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发展【解析】(2)依据材料“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 “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可知主张有两种一是参酌皇帝葬礼二是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看待即是对这两种主张的认识主要从原因角度分析即可。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高三历史 商鞅变法 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三历史复习商鞅变法专题复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6. 有学者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7.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
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8.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变法内容考试题目
商鞅变法内容考试题目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是()A. 井田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中,秦国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是秦国经济制度的重大变革。
2. 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这项措施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确立了封建制度答案:B。
解析:奖励军功使得秦国的士兵为了获得爵位和田宅而奋勇作战,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 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 建立县制B. 奖励耕织C. 按军功授爵D. 统一度量衡答案:A。
解析: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 努力开垦荒地B. 经商发财C. 当兵打仗建立军功D. 多生产粮食布帛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所以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当兵打仗建立军功。
5.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奖励耕织B. 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旧贵族特权D. 建立县制答案:D。
解析:建立县制被后世所沿用,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6. 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A.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 奖励耕织C.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 建立县制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B. 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发展,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2020年高考复习选修1练习 商鞅变法(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选修1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2.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魏文王B.李悝C.吴起D.商鞅3.商鞅变法受到后世批评最大的是()A.轻视教化、轻罪重罚B.重农抑商C.公开承认了占有奴隶的合法性D.连坐法4.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5.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6.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7.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A.春秋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8.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9.“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10.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商鞅变法一、〔型注〕1.?史?曾“商君相秦十年,宗室戚皆怨望。
〞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何会有如此象( )商鞅法,下令将族的土地全部没收商鞅法,以功授田定爵位,使得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商鞅法,施“保甲制度〞和“坐法〞,用以控制族商鞅法,鼓励平民努力耕,励生,使族无法从事工商2.商鞅法励功,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①打旧族的特②化基的管理③展封建④提高斗力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3.世人国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法采取〔〕A.励功 B .励耕C.焚 D .什伍坐和告奸制度4.“商君礼,弃仁恩,并心于取,行之两,秦旧俗。
故秦人家富子壮出分,家子壮出。
〞此象秦政的极意在于〔〕有利于推土地私有制度以者极性有利于行坐法以加政府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口数以提高政府的税收入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的斗力5.春秋国期,社会革的根本力是( )A.周王室衰.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力提高 D .争霸争的需要6.我国的古代改革推社会步起了推作用,但商鞅因法而裂,王安石因法而革,居正因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果B.改革有,改革者注意保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牲精神D .改革反力行底14.“史意〞指的是在那制度施代的人所切身感受而出的意7.??食志?:“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
些意,比真而客,待代隔得久了,制度早已消失不 非古道,犹以本之故⋯⋯〞文中所的“本〞 ,表在商鞅法的措施存在,而后代人凭后代人自己所的境和需要来批史上以往的各中是制度,那只能是一种代意。
以下属于代意的是A.励功,按功授爵B. 分封,行制 A.“商鞅相孝公,秦开帝〞 〔·王充 ?衡?〕C.行什伍、坐制度D.励耕B.〔行均田制〕“国家殷富,藏盈溢,露于廊者不可数〞〔北8.商鞅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其作用是()魏·炫之?洛阳伽?〕A .地主的批判和否认B .地主政提供条件C.〔王安石法〕“舍是取非,害除利,名民,其病民,名益C .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象D .秦一六国奠定了基国,其国〞〔宋·司光?乞去新法之病民国者疏? 〕9.“夫商君孝公平衡,正度量,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是以D.〔以皇帝名“定国是〞,其目的是〕“以法号令之宗旨,以西学兵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于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复习商鞅变法专题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5.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6. 有学者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7.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
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
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
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
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
8.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以上政策实施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解答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
《资治通鉴》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约束监督)、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通“奴”)。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
10. 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从秦武王(秦孝公之孙)到秦王嬴政,秦国先后任命21人为丞相。
其中来自秦国的1人,来自楚国的7人,来自魏国的3人,来自齐国、赵国、燕国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国籍。
根据材料,概括秦国丞相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和条件。
11.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指出材料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答案:
一、
1—8 DAACD DCC
二、
9. 措施:建立县制;废除井田;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目的: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10. 特点:以非秦国人为主。
原因: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秦国文化落后,为富国强兵并统一中国而求贤若渴;商鞅自魏来秦,通过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这让秦国统治者看到了引进人才的好处。
条件: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秦国君主权力集中,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为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创造了条件。
11.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12. 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