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烛照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 卢齐
让语文素养在学生身上生长——评雷其坤《中学阅读高效教学》
![让语文素养在学生身上生长——评雷其坤《中学阅读高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a9538d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b.png)
让语文素养在学生身上生长——评雷其坤《中学阅读高效教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在两个极端撕扯。
一个极端是从一篇篇的教材里抠出字词句和语段,落实繁琐而零碎的“基础知识”;再加上一些篇章结构与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培养所谓的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另一个极端是声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建构能力,给他们提供海量的阅读材料,一阵走马观花之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热闹非凡的宏大对话,话题往往是生命、灵魂、信仰、异化之类,有时就弄不明白语文课堂里是在上历史课呢还是哲学课。
这两个极端各有各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流派,市场都很大。
但事实却是,前一种教学令学生深恶痛绝,他们对语文学习留下的记忆除了肢解文章之外,就是无数的知识检测与阅读练习;连学生学语文的兴趣都磨灭殆尽,还遑论什么学习效果呢?后一种教学的确让学生兴奋过一阵子,但是深究起语文学习效果来,个体的学生就会觉得“热闹是课堂的,我什么也没有”,所得也就非常有限。
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既能系统落实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感知语言、鉴赏作品、审辨思考、艺术表达的综合素养呢?雷其坤老师通过他十几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形成了完整的框架,清晰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他的答案便凝结在其新著《中学阅读高效教学》之中。
梳理雷老师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
一是在教学法的继承与创新方面,雷老师精取传统语文教学法并融入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在最能发展学生的区域实施教学。
在高考特别重视考查文章信息提取、内容整合、分析评价这些阅读能力的前提下,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抛弃了朗读、抄写、背诵等传统教学法。
课堂只有讨论而没有读书的声音,书本干干净净而没有圈点批注,除了默写高考必背篇章外其余一概不背不默,这都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常态。
但在雷老师这里,用心朗读、动手抄写、转换复述、背诵默写仍然属于“提高阅读成效”的方法。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a07c7a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c.png)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作者: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2年第11期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投身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考和策略研究,以期为更多的一线教师解疑释惑、打开思路。
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22 年出版的《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和实践》一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作者刘劲凤是安徽省教育名师,合肥市高中语文学科名师级带头人。
作者基于长期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本,以新课标为指导纲要,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出发点,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观点和策略,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总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案例生动,语言晓畅。
作者通过对诸多生动的教学案例的展示和解析,一步步地引导读者把握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的精髓。
比如,作者对“针对教材内容分析设计互动环节”技巧的讲解,以诗词教学为例,展示了其中要义:诗词学习的“大观念”可以确定为“吟诵赏鉴学技巧,品诗读人悟年华”,这一“大观念”指向的是可迁移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作者对教材理解透彻,对新课标的要求十分清晰,同时对读者的引导非常自然,充分考虑到了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有助于教师对照这些案例化用、模仿。
第二,理论落地,方法实用。
该书紧贴新课标理念,是对新课标充分理解后结合案例的再输出,也是从深度实践到高度理论的再提炼;同时又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实操的引領。
全书基本上每一章都先以概念性语言阐释要领,解释新课标要求,随后配以相应的教学案例。
基于长期的一线教学积累,作者还开创性地提出了“四环节设计”和“五维度观察”的方法论。
“四环节设计”分别着眼于新课标基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学生所能达到的理解程度、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五维度观察”则着眼于从情境与问题方面观察、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观察、从思维与表达方面观察、从交流与反思方面观察、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程度观察。
高二语文 散文阅读鉴赏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 散文阅读鉴赏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feb3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9.png)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 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 用;描写的特点,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1)设问方式: ①本文依次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来表达主旨。 ②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③文中某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某段)在记叙(描写)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 2.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等手法。 (1)设问方式: ①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②作者是如何写某一段的? ③这样写什么作用。 ④赏析这段文字的艺术手法和作用。 ⑤赏析这段文字。
开篇不点题的,首段就开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
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开篇如果连续发问,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开篇如果连续感叹,则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②末段: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分析散文段落句子作用。了解散文阅读中段落句子分析题高考命题方式,熟悉 其规律,阅读复习材料上的内容,并进行勾画标记。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会散文语句语段的作用,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作答。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散文阅读中作用分析题的解题策略,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阅读散文,获得情感体验。
评价工具或
方法)
专题三
专题三:散文表达特色分析。
所需课时 课上 1 课时+课下 1 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鉴赏文章的表达特色”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考点,也是重点之一。鉴赏角度分全篇和局部两
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相关性
![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3c4859790066f5335a8121e3.png)
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相关性作者:吴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3期摘; 要:在高中阶段,我们学到的语文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包含的内容多,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也非常大,这个阶段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和丰富自我情感的关键时期。
大量的实践证明,我们的语文素养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形成的,如果在高中阶段,我们能够大量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语文视野,让我们的感情更加的细腻和丰富,但是,从实际上来看,由于高中时间紧张,高考压力的存在,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的文化经典作品并不丰富,对于我们的文学素养生成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文化经典;作品阅读;高中生;语文素养;相关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2引言: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占据了我们相当的学习时间,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的感情和形象思维认知更加丰富,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内容都是经过教育部门或者专家精选的,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语文素养,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分析来看,文化经典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文学经典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况,无论是在用词还是结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的语文素养,让我们更加的喜爱上语文学科的学习。
1、当前我们高中阶段文学经典作品阅读的基本现状分析1.1高中学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由于高考压力的存在,我们在语文学习上时间是比较紧张的,语文也只是一个学习方面,我们还需要学习其他的学科,这样我们用到语文上的时间就非常少了。
在高中语文学习上,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牢牢掌握着话语权,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言语行为更多的是围绕着怎样让我们获得更高的语文考试成绩来展开的,实际让我们学习的也更多的是各种语文重难点,历年常考试题等,在这些学习中,我们的语文素养很难激发出来,随着这些练习内容的增多,我们就会感到语文非常的枯燥,这对于培养我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是不利的。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探析--以《囚绿记》为例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探析--以《囚绿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c8c28d58e9951e79a8927a7.png)
2019摘要: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体系是一个和谐的认知生态,教师要基于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核心素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因循教材文本的审美特质,灵活地采用阅读审美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审美素养。
本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以《囚绿记》一文为例,探索了阅读审美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语文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审美品质的重要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注重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均衡发展”。
这是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重构。
本文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囚绿记》一文,探索阅读审美教学的路径,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一、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特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品位,进而学会审美创造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语文审美鉴赏和创造核心素养与其他课程核心素养相比,体现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等基本特质。
形象性特质是基于语文课程的鲜明审美观,这是由语文审美内容决定的,语文审美内容不仅直观形象,而且鲜明生动,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获得审美感受,驱动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和创造活动;情感性是语文最活跃的因子,也是人类优秀文学作品的灵魂,文学作品潜藏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并赋予文学作品以恒久的艺术生命,情感性既包括审美对象的情感性,也包括审美主体的情感性;愉悦性是从心理层面而言,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心理将获得愉快、舒适感,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和谐、放松和自由状态,沉浸在愉悦的精神世界里。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体系是一个和谐的认知生态,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核心素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因循教材文本的审美特质,灵活地采用阅读审美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开启阅读审美学习之旅。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核心素养提升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核心素养提升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9895dbf12d2af90342e63e.png)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 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 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 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 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解析】选B。“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 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都是人 与人之间温情的体现,并不是生命的奇迹,也不是无法解释。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属于文章的构思技巧方面。可以从情节结 构、人物塑造、主题表现等角度回答。 答案:(1)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1分)(2)集中描写人物 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为下面写西瓜的甜美做铺垫。(2分)(3)通过前后 对比突出人与人之间在危难中相互关爱的重要的主题。(2分)
课文回扣·规律总结
一、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分析情节的作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
【点拨】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复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优秀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3cbc998e9951e79a89273b.png)
“金玉”指薛宝钗与贾宝玉。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通灵 宝玉,故得名。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整本书阅读与 研讨课 件(P P T )推荐(最新版本 )推荐
读出自己的感悟;再结合红学史上的有关观点,进行复读、精读, 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提升感悟。
再次,可以用做读书笔记或评论的方式进行阅读。读书笔记 可以抄录自己感兴趣的语段,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写读书 笔记,尤其是写评论,不仅对积累知识很有帮助,而且还能潜移默 化地培养阅读情操。
最后,可以借助名家的学术著作进行深入探究。名家的学术 著作在学界已经得到肯定,我们通过阅读名家的学术著作,既可 以解决一些阅读中的疑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红楼梦》一书 的伟大之处,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19~54回,具体描绘贾府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 的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 大观园、凤姐过生日),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宝玉挨打、 凤姐泼醋),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 嫁)等情节。
55~78回,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茉莉粉蔷薇硝玫瑰 露茯苓霜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 55回是全书的转折处。
二、相关知识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
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 梦中。这一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 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生活上 的天壤之别,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做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反思。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 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奠定了良 好基础。
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形态——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为例
![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形态——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a948a53cfc789eb162dc808.png)
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形态—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为例袁敬敬(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关键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和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素养,需要教师明识地整合课内外双语境资源,以多样化有指向的教学形态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样化;教学形态【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培养和提升这四大核心素养,是小说教学的任务和方向。
核心素养,“它统领着语文课程的内容、课程结构和评价标准……教学容量的安排等”。
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组织策略的选择,教学形态的运用,都需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小说文本有其独特性。
不同类型的小说,不同的篇目,教师应该有所侧重和调整,不能都采用一种教学形态。
“其实无论在哪一类小说中,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要素’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时某一两个要素是显性的,而另外一两个要素是隐含的。
”同时,学生没有进入文本的阅读,便是失败的阅读教学。
张志公曾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几个来回。
”“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才会响应教师的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整体,才能带动学生整体的学习。
”所以,小说阅读教学我们要由显而隐,把学生带入文本,让教学主体“表达”,运用灵活多变有所指向的教学形态。
一、阅读方法指导课陶行知先生提出“一课一得”的理念: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或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
阅读方法指导课,教师应围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让教学目标更明确,有指向,以凸显核心目标。
什么学段、什么样的文章、第几课时需要因时、因文设计相应的目标——以“法”“得言”与“得意”。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下简称“《林》”)就可在学生通读“得言”后,以题目为抓手——第一课赏析“林教头”的人物形象,并且指导学生了解人物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切入角度——“得法”;第二课分析“风雪”“山神庙”这一环境描写在每一处的作用;第三课解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挖掘小说的主题意蕴并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社会现象如重庆公交坠江事件——遇到邪恶,敢站出来斗争;遇到歪风邪气,敢用正义来维护;遇到危难时刻,敢挺身而出等等,探讨文本对现代的启示意义——“得意”。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研究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f89d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3.png)
周刊24教育观点|写作指导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所设置的18个学习任务群的主要构架之一,也是塑造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代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目标。
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系统的知识框架与认知体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增强学生的思维、认识、理解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培育也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应该以培育、发展、塑造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选用阅读文本、读物、资源、素材,并有意强化对阅读方法、策略、技巧的指导,以促使学生在更为科学、高效、多元的阅读感知、引领、驱动下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整本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丰富知识积淀、提升理解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塑造核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一、整合阅读内容,实现语言建构整合阅读内容的前提是系统、充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麦田里的反叛者》,以初步了解二战情形,作者的战场经历,流程图、鱼骨图等,对作品的情节进展、在文学类作品整本阅读中,图表整合的重点应体现在人物、论点、结构等层面。
在整合阅读内容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阅读《乡土中国》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乡土社会”的特点,找出重要概念,圈划重要句子,接着分析整本书的论述结构,再用简练的语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每一章节的论述思路,从而弄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借助比较阅读,拓宽认知视域为了切实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帮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阅读中丰富认知体验、提升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以某一本书为焦点,根据主题、作者、特点等,引入关联性阅读文本,由一本书迁移至多本书,在对比、分析、探究中领悟蕴含于不同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实现对自身核心素养的塑造。
一是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阅读,在对比分析中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思想观念、艺术造诣等。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75b5b927284b73f3425024.png)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作者:常志卿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10期摘;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基于此,本文将从精读文本、制造话题、赏析佳作、开展活动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展开探究,从而得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启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必须发生转变。
比起传统的“你讲我听”课堂教学模式,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更加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各方面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一、精读文本,构建和运用语言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有些学生习惯于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无法在课文中获取足够的文字知识和对文章形成深刻的理解。
对于一些经典的文章应该精读细读,反复地咀嚼吸收,才能更好地学习其语言的运用规律和特点,领悟其蕴藏的思想与内涵,提升阅读的质量。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阅读训练为例,首先通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捋顺文章的写作脉络,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手法,领悟其构思方面的特色。
如抓住文章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以此为焦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的变化,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之后,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慢读,逐字逐句地对文章中的佳句进行详细的赏析,以便学生学习其中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体会文章语言的朴素美、画面美和韵律美。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轻盈,朦胧欲坠。
一个“泻”字,更赋予宁静的画面以动感,以动衬静,更突出夜的幽、月的静,打造出一个月色弥漫、如梦如幻的绝美画面,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多重构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多重构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a1dfa375ef7ba0d4b733b63.png)
多重构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作者:朱保勤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9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教学热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学生阅读核心素养成长,需要为学生搭建多重积累、交互、展示平台,整合阅读教学资源,创设阅读学习环境,为学生核心学习素养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众多,教师要从教学实际视角展开筛选和创新,实现教与学的思维转型,适应新时代发展诉求。
一、搭建积累平台,整合阅读教学资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大多有知识积累意识,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梳理、记忆、内化基础知识。
不仅从文字、语法、作者、背景,还要从阅读技巧、阅读策略、阅读情感等内容进行思考。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知识积累平台,激发学生的积累热情,为进一步展开阅读探索创造有利条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在描写方法运用上有独到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并提示学生知识积累:利用教辅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梳理文本基本描写方法,积累典型的词语,体会郁达夫创作风格等等。
学生梳理后得出:郁达夫与鲁迅属于同时代,其生活经历极为艰难,饱受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其创作风格以浪漫情调为主,关于“秋”,也写下很多作品。
如《天凉好个秋》《北平的四季》《立秋之夜》等。
作者在《故都的秋》中,为读者展示了几幅图画:“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胜景”,突出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文章突出故都的秋,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等角度展开描写。
秋天的各种声音,如秋蝉、风雨声、人声等。
秋天的各种色彩,如碧空、蓝朵、淡绿微黄等。
秋天的味道,如破墙、落寞、微叹、清秋等。
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发现,教师布设是比较适合的,学生对作者、文本基础知识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搭建交互平台,创设阅读学习环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阅读教学重要模式选择,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要对交互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文言文以读促写教学尝试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文言文以读促写教学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39529755a2161479171128b6.png)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文言文以读促写教学尝试作者:黄天赞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9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对照情境、代入情境、内化情境三方面论述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品读文言文的具体方法,以增强学生语言建构及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增强学生审美体验及文化情怀,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以读促写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022-0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已于 2016 年 9 月正式发布,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含语言构建及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與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方面。
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历史沉淀、名家精选而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文道结合,文质兼美,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的载体之一,其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因学时紧张、学习任务繁重、语言生涩等原因,当前不少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仍只停留重字词句、重翻译的层面上,未能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挖掘其价值,发挥其重要作用,甚为可惜。
其实,当老师们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中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时,就会如同打开一扇窗,窗外绿草茵茵,芳香四溢,春光明媚。
一、对照情境品读文言文,增强学生语言建构及应用能力作为交际工具,情境化运用是语言特质之一。
《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形成,并表现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它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适合的语用情境。
但因年代相隔久远,学生的对文言文描写的生活情景比较陌生,老师在教学时更应注重创设对照情境,在古今比较中关注汉语内在特质,主动积累、培育语感,加强梳理与整合,增强在语境中语言的应用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醉翁亭记》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醉翁亭记》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470d4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4.png)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醉翁亭记》教学策略研究作者:丁高奎陈喜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1年第03期语文教材是教师的宝贵资源,要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步發展,教师应重视和开发教材。
教材中的助读系统、练习系统、课文系统、知识系统流露着编辑者对教学的思考。
在编者思考的前提下,来促进学生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石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失为一种理想途径。
《醉翁亭记》入选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是历来众多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熟读成诵”是教材推荐的一种学习方法,正如编者在单元导语所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注意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诵读法”作为学习文言散文的一种古已有之的方法,在文言教学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甚至在该课“预习”一栏中,提出了“诵读课文”的建议:“读课文时,注意文中‘者’‘也’‘而’‘之’等虚词的使用,感受文章舒缓自如的风格”。
基于对课文理解的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文言的遣词造句的精炼,并且可使学生深化对文本含义把握。
但是这样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虽然朗读、感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思路,但是,朗读的到位与否,感悟、理解得是否深刻,还需要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1],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初中生而言,其人生才刚刚开始,人生阅历的短缺,难以保证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深层寓意。
其次,通过学生自行诵读,来“感受文章舒缓自如的风格”。
“这样的‘自悟’是比较耗时的,甚至读傻了也悟不出来”[1]。
对于初中生而言,诵读法很难达到编者的理想目标,也无法达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目标。
对于《醉翁亭记》教学而言,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言语的建构与运用,仅靠文中注释与课后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这两部分有相互冲突之处。
“积累与运用板块”第四题的第二小题“要求学生体会‘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此句中‘……也’句式结构在表达语气的作用”,而课文给出的注释是“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探析_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探析_2](https://img.taocdn.com/s3/m/1b21c1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9.png)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探析发布时间:2022-08-17T08:51:37.70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8期作者:韦性作[导读]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韦性作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贵州黔西南 552300摘要:在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受到传统写作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制约,致使学生写作兴趣不足、能力低下等,严重阻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基于此,优化写作教学,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已经成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作文;核心素养;写作能力引言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教授写作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由于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较重,学生很难把真情实感以及生活阅历融入写作中,以致作文内容较为空洞,未能贴合实际生活。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强化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并注重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同时还要深度应用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深化学生作文内容的内涵。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一)教师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落后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如果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就会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现如今,高中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的教学无法满足高中生的写作需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方法,这都不利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如何培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ebae6b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5.png)
如何培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宋颖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是青年
学生准备接受高等教育或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沿,是完成“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阶段。
它有别于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应该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出发点。
【总页数】1页(P372-372)
【作者】宋颖
【作者单位】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巴中 636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
【相关文献】
1.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3.注重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中小说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4.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
养策略5.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烛照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
![文化烛照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b496019ec3d5bbfc0a747d.png)
文化烛照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摘要:教师以经典小说为切入点,进行新课标视野下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
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探寻小说阅读教学的最佳方式,在生本对话中完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说阅读教学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和2018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我们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领会语文核心素养的完整内涵和实现路径,把语文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
一、直指新课程目标,树立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理念小说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小说容量较大,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与命运,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
克洛泰尔在《文化密码》中说,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文化密码,每个民族的文化密码都是民族所独具的。
可以说,小说是打开民族文化密码的一把钥匙,小说阅读教学也是最能承载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载体。
基于此,我们以小说阅读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引领学生解读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文化吸收,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涂抹文化底色。
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1.优化教学模式。
我主创的“三入式文本阅读法”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
所谓“三入法”,就是以“任务驱动”为线,以“情境导入、文本深入、生活引入”为纲,以“入眼、入脑、入心”为目标,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烛照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
例研究卢齐
摘要:教师以经典小说为切入点,进行新课标视野下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
文课例研究。
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
教学实践中探寻小说阅读教学的最佳方式,在生本对话中完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说阅读教学
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和2018年《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人文底蕴的
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我们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领会语
文核心素养的完整内涵和实现路径,把语文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入教学实践中,进
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例研究。
一、直指新课程目标,树立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理念
小说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小说容量较大,
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与命运,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形成良好
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
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
克洛泰尔在《文化密码》中说,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文化密码,每个民族的文化密
码都是民族所独具的。
可以说,小说是打开民族文化密码的一把钥匙,小说阅读
教学也是最能承载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载体。
基于此,我们以小说阅读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
例研究,引领学生解读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而增
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文化吸收,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涂抹文化底色。
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
1.优化教学模式。
我主创的“三入式文本阅读法”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
所谓“三入法”,就是以“任务驱动”为线,以“情境导入、文本深入、生活引入”为纲,以“入眼、入脑、入心”为目标,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2.转变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和课外学习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以人为
本”“以养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体验、主体化表达,通过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对话文本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深度学习,锻炼其独立
思考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3.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音频、视频、微课程激
发学生兴趣,扩大学习容量;通过学习通平台和交互智能平板,优化教与学的全
过程,师生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实现零距离教学。
三、探寻小说阅读教学的最佳方式,在生本对话中完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戴维·波普诺说:“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就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而形成
的体系,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
”相较于语言、思维、审美这三个核心素养的养成,“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文本教学中更具有难度。
因此,我们在开展课例研究中重在“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1.解读中长篇小说(节选)篇目,提倡整本书阅读和整篇阅读。
引导学生精
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读相结合,还原时代文化背景,把握人物
形象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取向。
2.解读当代短篇小说,了解同一文化背景同类人物的文化特征,传承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解读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
以当代作家谈歌的短篇小说《绝品》
为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把握人物和文化特征,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课前教师在智能交互平板发布预习任务,分组搜集收藏
故事、燕赵英雄故事、“感动中国人物”故事,制作PPT。
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以《清明上河图》的动态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
学生对国宝级名画的关注。
继而讲述其收藏故事,让学生领悟:创作珍品不易,
保存国宝更难。
接着,以“文字上的清明上河图”来介绍作家,点出谈歌是燕赵大
地的血性作家,坚持以“歌咏人间正道”为创作主题。
在文本深入环节,学生根据
预习情况讲述故事情节,找出小说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接着引导学生分组
讨论: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是怎样对待国宝级名画的?学生通过深度阅读,
在合作探究中深切感受人物的侠肝义胆和家国情怀。
教师补充名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让
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品格,感受民族精神,把握“绝品”的丰富内涵。
最后在“生活
引入”环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感动中国人物”故事,完成对民族美德的理解与
传承。
无论是学生搜集的古代燕赵英雄故事和“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还是教师课上
补充的鲁迅与瞿秋白的友情故事,这些故事人物都与《绝品》主要人物属于同一
文化背景,有着相同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就是汉民族文化密码的有机组成
部分。
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完成了文化理解,实现了美德浸润。
3.解读外国小说,通过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通过不同作家同类人
物的比较赏析,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文本阅读的有效路径,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完
成语言训练和审美阅读,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进行
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而
有个性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
[2]克洛泰尔·拉帕耶陈亦楠李晨《文化密码》.南海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卢齐,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
山东省特级
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