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见多发内分泌腺瘤1例

合集下载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分娩出一健康男婴 ,9 8年 7月患者 发生桡 骨骨折 , 19 并逐 渐 出
现 驼 背 , 部 出现 痤 疮 ;9 8年 1 面 19 2月 1 日泌 乳 素 24 8 g/ 7 4 .8 n m 19 l,9 8年 1 2月 1 7日在 当地 医 院垂 体 C : 体 微 腺 瘤 ; 续 T垂 继 服用 溴 隐亭 ,99年 7月 2 19 1日查 泌 乳 素 7 . g/ m ;9 9年 5 8n l19 夏天出现双下肢肿 、 圆, 胖 , 地 医院复查垂体 C 发现垂 面 体 当 T, 体 瘤 较 前 增 大 。求 治 于 上 海 某 大 医 院 , 垂 体 MR 检 查 , 议 行 I 建 溴 隐亭 2 5m . g早 晚 、.5 m 12 g中 午 服 药 治 疗 ; 疗 后 月 经 仍 不 治
增 强 C : 见 明 显异 常 , 垂 体 瘤 刀 术 后 , 体 上 缘 稍 凹 , T未 系 垂 鞍
底骨稍变 薄凹陷 , 垂体密度 尚均匀 , 增强 未见异 常低密度 , 垂体
规则 ; 2—3个 月 1次 。
2 1m o/ ; . m lL 血糖未完全恢复正常患者 即出院。 此次 因“ 复发作性 心慌 、 反 冷汗 、 神异 常 3年余 ” 于 2 0 精 , 07 年 4月 5日再 次入 院 。入 院( 0 7年 4月 5日) 20 查体 : 神清 , 反 应稍迟钝 , 血压 10 6 mH , 未发现 阳性体征 。生化检 查 : 0 / 5m g余
电 解 质 、 、4T H、 C H、 质 醇 均 正 常 。性 激 素 6项 : 黄 L T 、S A T 皮 促 体 生 成 素 1 叭 mU m , 卵 泡 生 成 素 1 0 / , 二 醇 . / l促 . 9 mU ml雌 3 1p o L 睾 酮 1 8 m lL, 乳 素 2 . gI; 空 腹 血 糖 4 m l , / .7m o / 泌 2 7 n/ ̄测

对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综合征的认识

对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综合征的认识

综合医学│Comprehensive medical- 192 -对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综合征的认识孙晓成1 巴图德力根2(1.内蒙古民族大学 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028000)【摘要】多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l)是一种以家族性甲状旁腺、胰岛和垂体前叶肿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3万~1/5 万。

MEN1 预后和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而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临床诊断开辟了新的路径,使该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

【关键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I 基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 为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症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病变。

分为3种类型:MEN1、MEN2及混合型MEN。

MENl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3个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腺瘤、垂体瘤和肠胰内分泌肿瘤)有2个即可诊断该患者为MEN1。

一级亲属中如有1人患有1个主要的内分泌肿瘤就可诊断为家族性MEN1。

MEN1基因分析对某些特征符合MEN1,但又不符合其诊断标准的先证者有效[1]。

1基因改变1.1 基因 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欧洲MENl 研究联合体成功地克隆到MENl 的致病基因,之后在绝大部分MENl 家系患者中都发现了该基因的突变 [2]。

MEN1基因克隆受益于Knudson 的二次打击学说[3],即作为一种抑癌基因,MEN1中的第一个突变遗传自亲代,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这种突变基因,当某些肿瘤前体细胞中丢失了MENI 的另一条野生型染色体片断后,肿瘤才发生。

基于以上研究,人们发现MEN1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缺失部位,最终将MEN1致病基因MEN1定位在肌糖原磷酸化酶基因邻近的11q13。

此段基因包含lO 个外显子.跨越序列9 kb,编码610个氨基酸的蛋白Menin,主要在于核内表达。

主要参与细胞的转录调控、DNA 复制、基因组的完整性、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组合的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疾病名称
01 病因
03 检查 05 治疗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6 预后与随访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机体内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可以产生 多种激素的一大类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 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 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
过去20年中国台湾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也显示出和欧美类似的增长趋势,但中国大陆尚缺乏发病率 数据。
根据WHO2010年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新命名规定,以“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泛指所有源 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将其中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Neuroendocrine tumor(NET,神经内分泌瘤),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出现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将神经内分泌瘤分为非功能性(约占80%) 和功能性(约占20%)两大类。非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肿瘤局部占 位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黄疸或黑便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 表现为肿瘤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皮肤潮红、出汗、哮喘、腹泻、低血糖、难治性消 化道溃疡、糖尿病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 瘤、胰高血糖素瘤、胃泌素瘤等。

以反酸、腹泻、腰痛为表现的甲状旁腺癌一例报道

以反酸、腹泻、腰痛为表现的甲状旁腺癌一例报道

以反酸、腹泻、腰痛为表现的甲状旁腺癌一例报道患者男性,51 岁,因“反酸 12 年,反复腰痛 11 年,腹泻 2 年余”于2016 年1 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2004 年至2007 年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双侧腰部绞痛反复发作,腹部 B超诊断为“双侧多发肾结石”,行 1 次“膀胱镜下取石术”及 3 次“ 体外碎石术”,术后腰痛症状缓解;无骨痛、骨折、身高变矮,无口干、多饮、多尿, 无乏力、淡漠。

2014 年查体发现血钙 2.95 mm o l/L(正常值2.25~ 2.75mm o l/L,下同),未予重视。

2015年 12月于外院查血钙2.72~2.83mm o l/L(2.25~2.75),血磷0.58~0.59mm o l/L(0.97~1.61),甲状旁腺素(PT H)232~380p g/m l(12~65);颈部超声显示“甲状腺双侧叶后方多发实性非均质占位性病变, 甲状旁腺瘤可能”。

甲状旁腺核素显像(T c99m-M I B I)显示“甲状腺双叶多发低-无功能区;左上、左下及右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于 2015 年12 月24 日行“ 左下、右上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瘤细胞较小,立方形或圆形,呈梁状排列,局部可见厚的纤条索分隔,可见包膜侵犯,可见血管侵犯;考虑双侧甲状旁腺癌。

术后第 2 天复查血钙为2.39mm o l/L,血磷0.79mm o l/L,PT H不详。

当地医院建议术后化疗,患者拒绝。

自 2004 年起患者间断于饮食后出现反酸、烧灼、上腹部隐痛,偶有黑便,不规律口服“奥美拉唑、果胶铋”等,上述症状略缓解。

2014 年患者上腹痛加重,伴呕吐、腹泻,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大便偏稀,为不成形便,每日约 3 次,与饮食无明显相关,偶有黑便,无便血,不伴发热。

行消化内镜+活检,提示“贲门溃疡”,静脉输注“奥美拉唑”后腹痛好转。

于 2014 年 6 月行18 氟-脱氧葡萄糖(18F-fl u o r o-2-d eoxyg l u co s e,18 F-F D C)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 o s it r o n e m i ss i o n co m pu t e d t o m og r a ph y, P E T/C T)检查,提示胰腺钩突软组织块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 SUV 最大值 3.99。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Ⅳ型1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Ⅳ型1例


5 ) P E T, CT
。 ,
表 现 :胰 头 部 肿 物 F D G 代 谢 显 像 呈 局 部 放 射 性
=
为 染 色 体异 常 起 重 要 作 用
ME N

常浓 聚 S U V
4 4


双 肾上 腺 肿 物 S U V 为 5 7 7 4
~ .
. .

术 中见

1 型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① 胰 岛 细 胞 瘤 多 为 功 能 性 V



出血

少 数无 内分 泌 功 能 的胰 岛j
(④嗜 铬 细 胞 瘤 均 发 生 在 肾


右 侧 肾 上 腺 被 肿 物 占据

或腺瘤
i 类 Ma r
M ; E N
a n
lI b ( Ⅲ 型 ) 包 括 Ⅱa 表 现 及 多 发 黏 膜 神 经 癌

度 区 边 界 欠 清 皮 质期实性 成 分明 显 强 化 周 围 似有 包
, ,

综 合 征 体 态 ;混 合 型 ( Ⅳ 型 ) 是 I

Ⅱ型 肿 瘤 的 重 壅
中心 液 化 区 未 见 强 化 ( 图 3 4 )

/ ( /型 ) 又 称 S i p f

腺实质 ( 图
6 7c

l
m

2 ) ;双 肾 上 腺 椭 圆 形 稍 低 密 度 肿 物


右侧大小
综 合 征 主 要 包 括 嗜 铬 细 胞 瘤 甲状 腺 髓 样 癌 甲 状 旁 腺 增


m x
4 4c

内分泌科出科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内分泌科出科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内分泌科出科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抗甲状腺药物作用的机制为()A、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活性B、抑制碘形成活性碘C、影响酪氨酰残基碘化D、抑制碘化酪氨酸的缩合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2、女性,35岁,诊断甲亢后即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术后病人出现高热,心率160次/分,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腹泻,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甲亢术后感染B、甲亢危象C、甲亢危象前期D、甲亢术后感染性腹泻E、甲亢症状加重正确答案:B3、女性,20岁,1型糖尿病。

两天来出现恶心、面色潮红、呼吸深快,渐发生神志模糊以至昏迷,最可能的诊断为()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糖尿病高渗昏迷C、乳酸性酸中毒D、尿毒症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正确答案:A4、男性,22岁,肥胖,皮肤虫疮,血压140/9OmmHg,24小时尿17-羟为25mg,给予地塞米松0.5mg,每6小时一次,共2日。

再测尿17-羟为6mg∕24h最可能的诊断是()oA、肾上腺皮质增生B、肾上腺皮质腺瘤C、肾上腺皮质腺癌D、异位ACTH综合征E、单纯性肥胖正确答案:E5、女,38岁,双肾上腺手术后5年,病理为增生,近3年消瘦,进行性皮肤色素沉着,头痛伴视力下降,垂体CT示蝶鞍明显扩大,初步诊断为Ne1son综合征,最不符合诊断的检查结果是()A、血皮质醇高B、血B-促脂素高C、血糖低D、血N-POMC高E、血ACTH明显升高正确答案:A6、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3.9mmo1∕1(250mg∕d1),尿酮体阴性,尿蛋白(++),最适合的治疗是()A、磺月尿类降糖药B、双服类降糖药C、双股类加磺月尿类降糖药D、胰岛素E、单纯饮食治疗正确答案:D7、下列哪项临床表现为GraVeS病所特有()A、怕热、多汗、消瘦B、阳痿、月经量减少C、肌萎缩,骨质疏松D、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E、心悸、气短、脉压增大正确答案:D8、磺月尿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A、皮肤瘙痒B、白细胞减少C、恶心,呕吐D、肝功能损害E、低血糖反应正确答案:E9、下列哪种临床表现在CUShing综合征患者中少见()A、向心性肥胖B、高血压C、高血糖D、胆固醇明显增高E、骨质疏松正确答案:D10、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采用()A、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URIB、每2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C、每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D、每小时静脉滴注4~6URIE、每4小时静脉注射50U胰岛素正确答案:DIK女,28岁,Graves病患者,应用国产丙基硫氧嗒咤+普奈洛尔治疗两周,病人出现低热,乏力加重、咽痛,WBC2.7*109∕1,粒细胞Q53109/1,下述哪种处置最为合适()A、继续现有治疗B、改用进口丙基硫氧喀咤C、维持现有治疗+升白细胞药D、改用放射性核素治疗E、停抗甲状腺药,升白药物及预防治疗感染正确答案:E12、关于甲亢辅助检查中错误的是()A、病情越重基础代谢率越高B、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C、甲状腺吸碘功能增强,高峰提前D、基础代谢率超过正常E、血促甲状腺索增高正确答案:E13、AddiSOn病由于醛固酮缺乏可产生下述哪种情况()A、低钠低钾血症B、高钠低钾血症C、高钠高钾血症D、低钾低钙血症E、低钠高钾血症正确答案:E14、CUShing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A、肾上腺皮质腺瘤B、肾上腺皮质腺癌C、垂体ACTH分泌过多D、异位ACTH综合征E、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正确答案:C15、一位因甲状腺肿就诊的病人,临床有轻度甲低表现,血浆FT3,FT4均高,TSH值高,应当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外周组织对T3,T4抵抗B、Graves病C、继发性甲亢D、PSH的受体或受体后缺陷E、原发性甲低正确答案:A16、在甲亢的各种病因中,哪种为最多见()A、碘甲亢B、Graves病C、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结节D、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E、甲状腺癌正确答案:B17、异位抗利尿激素综合征常见于下列哪一种肿瘤()A、前列腺癌B、胸腺癌C、膀胱癌D、胰腺癌E、肺癌正确答案:E18、女,28岁,妊娠8个月患者,突眼,“三多”症状数月,伴有怕热、汗多、体重不增加。

MEN(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MEN(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MEN-1 遗传学筛查


MEN-1基因的遗传学筛查,以发现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更可进行产前诊断和筛查 发现突变基因携带者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长期 的MEN-1所包含的各种肿瘤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肿 瘤,早期治疗
MEN -2 MEN-2A, MEN-2B
MEN-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患病率约为(1~10)/10万,男女发病率相似 MEN-2A (Sipple综合征),最常见的亚型,其临床表 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甲旁亢 MEN-2B(黏膜神经瘤综合征),包括甲状腺髓样癌、 嗜铬细胞瘤及其特有的多发性黏膜神经瘤、类马方体 型,但甲旁亢少见。
MEN-1 垂体肿瘤

PRL瘤 产生GH或GHRH的肿瘤 ACTH瘤或CRH瘤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MEN-1 患者可因为垂体ACTH瘤分泌ACTH,罕见的类癌异 位分泌ACTH或CRH而出现库欣综合征。40%MEN-1 综合征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上腺可有增生、腺瘤或腺 癌形成,但常常无明显症状而不易被发现。极少数可 表现为原发性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 肾上腺皮质癌。
MEN 治疗—甲状腺髓样癌


RET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即使无临床症状,也应尽早接 受甲状腺全切术(MEN-2A在5岁前,MEN-2B在1岁 前甚至出生1个月)。手术中需要同时切除甲状腺周 围的淋巴结以及部分可疑有转移的颈部两侧淋巴结 术后3~6个月随访:血清降钙素、颈部B超、钙或五 肽胃泌素刺激试验
MEN-2 甲状腺髓样癌




是两型MEN-2患者最常见的肿瘤,也是多数患者的首 发肿瘤,对病程进展起决定性作用 全部甲状腺髓样癌中约1/4为遗传性,其中45%为 MEN-2A,50%为其变异型之一的家族性甲状腺髓样 癌,5%为MEN-2B MEN-2B中的甲状腺髓样癌侵袭性更强,发生最早, 进展更快,患者生存期更短 MEN-2中的甲状腺髓样癌为双侧的甲状腺滤泡旁C细 胞多灶性的肿瘤,而散发的甲状腺髓样癌早期多发生 在一侧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PPT演示课件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PPT演示课件
鉴别诊断
MEN1需与其他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散发性内分泌腺 瘤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对这些疾病进行鉴别。
02
遗传学基础与基因突变
遗传学背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MEN1)是一种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
康复辅导
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辅导,包括运动锻炼、营养指导、社交技能 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
服务意义
心理干预和康复辅导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和治疗带来 的身心变化,提高其生活质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遗传特征,MEN1可分为经典型、非经典型和家族性孤立性肿瘤三种类型。经典型MEN1具有典 型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征;非经典型MEN1则表现不典型,遗传特征也不明显;家族性孤立性肿瘤则仅表现为单 一内分泌腺肿瘤。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MEN1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基因检测结果。对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和家族史的患者, 基因检测可发现MEN1基因突变,从而确诊。对于非典型患者,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发病机制
MEN1的发病机制与MEN1基因突变有关,该基因位于11号染色 体长臂上,编码一种肿瘤抑制蛋白menin。MEN1基因突变导致 menin功能丧失,从而引发内分泌腺肿瘤的形成。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MEN1患者可出现多种内分泌腺肿瘤,如甲状旁腺腺瘤、胰岛细胞瘤、垂体腺瘤等。这些肿瘤可导致相应的激素 分泌异常,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高钙血症、低血糖、肢端肥大症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其他
3
• 1型的患病率为1/10 000~1/100 000,平均 约1/30 000。多见于西方国家,亚洲的中国、 日本、韩国呈散在报道。多数1者初诊时只 涉及单一内分泌器官病变,其发病率可能 被低估。
• 2型的患病率大约为1/35 000,男女比例约 1:1[5]。国外已报道500多个家系[3], 国内
• 诊断的关键之一在于临床医生要对本病高度警 惕,发现某一内分泌腺肿瘤时,应考虑的可能性, 并筛查。

(1)
一般认为如在3个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肿瘤(甲状旁 腺、胰肠内分泌腺和垂体)中患有2个即可诊断为 1型[11]。如一级亲属中至少一人患有1个上述肿瘤 就可诊断为1型家系[45]。有条件的单位可选择检 测1基因突变。诊断标准见表 3。
3 垂体瘤
肿瘤分类:A细胞(胰高血糖素瘤) ;B细胞(胰岛素瘤);G 细胞(胃泌素瘤);PP细胞(胰多肽瘤) 胰岛素瘤:多灶性,切除一个瘤体后易复发,多为良性, 反复发作低血糖为特征
1.良性或多发性微腺瘤或大腺瘤。 2.肿瘤分泌一种或2种以上的腺垂体激素。
(2A)
甲状 旁腺 功能 亢进
4个甲状旁腺均受累。 切除一个腺瘤后血钙仍升高。 临床表现与原发性甲旁亢相同。高钙血症,骨骼系统症状,泌尿系 症状。
• 2B :同样对已识别基因携带者,主张在婴 儿期或儿童期进行预防性甲状腺切除。
• 患者 ,张燕,女,28岁 • 主诉:发作性头痛、心慌、出汗4年,口渴、多饮、乏力3年,乏力加重2
月入院。
• 现病史:患者4年前因饱食或疲劳后易出现发作性头痛、伴心慌、胸闷不适, 未诊治。上述症状每1-2月发作一次。3年前出现口渴、多饮,乏力,测空 腹血糖16,餐后2小时血糖23,诊断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 制不好,半年前改用胰岛素治疗。近2月来感乏力加重,伴阵发性头痛加重 入院。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ICD-10:D44.8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内分泌学》(廖二元,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临床表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是指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分泌腺增生或肿瘤病变,可合并功能亢进。

慢性病程、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因涉及腺体分泌的多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根据其不同的基本病变,临床上主要分为两大类,MEN1和MEN2。

MEN1常见病变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岛细胞肿瘤和垂体腺瘤,同时还可合并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甲状腺病变和类癌。

临床表现为相应内分泌功能异常的表现。

MEN2A基本组成为甲状腺C细胞增生或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髓样癌直径小于0.7cm时可无临床表现,但可早期转移,直径>1.5cm者更容易转移至纵膈淋巴结、肺、肝、气管、肾上腺、食管和胃。

嗜铬细胞瘤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和持续性血压升高伴有阵发性加重,也可有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

MEN2B常见病变为多发性神经瘤、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髓样癌。

2.体征:MEN的体征多变且常不典型,与累及的腺体不同及功能亢进程度有关,MEN1可出现因甲旁亢导致的骨骼畸形、垂体瘤相关的体征。

MEN2A有甲状腺髓样癌者可出现面色潮红,MEN2B有多发性神经瘤在舌表面与唇粘膜下,形成表面不平的粗厚“隆唇”“粗舌”。

3.实验室检查:甲旁腺功能亢进相关检查、胰腺肿瘤相关检查、垂体瘤相关检查、甲状腺髓样癌相关检查、嗜铬细胞瘤相关检查和致病基因检测证实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内分泌学》(廖二元,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治疗原则:手术治疗结合内科治疗,针对不同类型和受累腺体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采用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及其家系的研究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及其家系的研究
( M EN 1 )a nd t he mut a t i o n o f M EN 1 ge ne i n t h e f a mi l y .M e t ho ds Cl i ni c a l da t a f r o m 1 p a t i e nt
b . 附 属 瑞 金 医 院 内分 泌 科 , 上海 2 0 0 0 2 5 )
摘 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 内分泌腺瘤病 1 型( mu l t i p l e e n d o c r i n e n e o p l a s i a t y p e 1 , ME N1 ) 患者 的临床特征及 其家
99
多 发 性 内分 泌 腺 瘤 病 1型 1例 及 其 家 系 的 研 究
徐 丹 , 王 薇 , 韩 兵 , 乔 洁 , 宋怀 东 , 李 路
( 1 . 深 圳 市人 民 医 院 内分 泌 科 , 广 东 深圳 5 1 8 0 2 0 ;
2 . 上 海 交通 大学 医学 院 a . 附属 第九人 民医院 内分泌科 , 上海 2 0 0 0 1 1 ;
号外显子上第 1 2 2 7 位 的核 苷 酸发 生 了 C > A 的杂 合 突 变 , 终止密码子 T GA 提 前 出 现 , me n i n蛋 白截 短 , ME N1基
因 突 变 。结 论
可靠的依据 。
ME N1 基 因检 测 不仅 对 患 者 的 诊 断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也 为患 者 亲 属 的早 期 诊 断 和 临 床 干 预 提 供 了
证者 ( ME N1患 者 ) 及其父亲 、 大 哥 均 为 ME N1患 者 , 大女 儿 、 侄 子 均 为 ME N1基 因 突 变 携 带 者 , 大 伯、 妹 妹 及 小 女 儿 ME N1 基 因检 测 均 未 见 异 常 。基 因序 列测 序 结 果 显 示 , 正 常 人 的终 止 密 码 子 为 TG C, 而 ME N1患 者 位 于 第 1 O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例

异常升高且伴轻度肢端肥大症面容 , 虽 然无影像学支持 , 不可排 除 G 也 H瘤 复 发 的可能性 。G H有 抑制 肌细 胞 葡萄 糖磷酸化 的作用 , 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 糖 的利用 , 并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减 少, 加强肝糖原异生 , 血糖升高 , 使 在糖 代谢 的调节 中存在着 拮抗胰 岛素的作 用, 导致胰 岛 B细胞功 能趋于衰 竭 , 产 生继发性糖 尿病 。本例 患者发 生糖尿 病可能与上述情况有关 。 ME N患者 的临床表现 因组合 的肿 瘤不 同而异 。当各 腺体症 状 间隔数年 出现时 , 易造 成诊 断上 的分 隔 , 临床 需 医生对本病引起高度警惕 , 以便早期诊 断 。ME N确 诊 后 , 尽 快 治 疗 引 起 症 应 状的腺瘤。手术切 除是根 本的治疗 措 施 。本 病 治 疗 后 随访 十 分 重 要 , 对 ME N患者的家族成员 , 也应定期体检 , 除 B超及 C T检查外 , 必要 时也 可做基
1 0 m H ( mH = . 3 P ) 服 用 0 m g 1m g 0 1 3k a ,
移 动 , 软 , 压 痛 , 触 及 结 节 , 闻 质 无 未 未 及血管杂音。双侧 乳房正常对称 , 乳晕 色 较 淡 , 及 肿 块 。心 肺 无 明 显 异 常 。 未 腹 平 软 , 上 腹 扪 及 一 个 大 小 4e × 左 m 3e m椭 圆 形 肿 物 , 韧 , 面 光 滑 , 质 表 界 清 , 动度 可 , 活 无压 痛 , 鸣音 正 常 。脊 肠 柱 四肢 、 神经 系统 、 视力 、 视野检查无异 常 。辅助检查 : 血尿粪常规正 常; b HA 78 ; 腹 C肽 15 g m , 后 2h .% 空 . 3n/ L 餐 C 肽 2O n/ L 生 长 激 素 ( H ) .1 gm ; G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1例报告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1例报告
骨痛 症 状 。 体格检查 T 6 8℃ , P 3 / 0 mmHg 神 清 , 吸 平 3. B 15 8 , 呼
多 发 性 内分 泌 腺 瘤 综 合 征 是 指 在 同 一 个 患 者 身 上 同 时 出现 或 先 后 发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内 分 泌 腺 瘤 或 增 生 而 产 生
mmo/ , 后 2h血 糖 > 1 . lL 餐 1 1mmo/ , 糖 + + + , 诊 为 lL 尿 确
“ 尿 病 ” 予 控 制 饮 食 及 口服 格 列 吡 嗪 片 2 5mg 每 日 3次 ; 糖 , . , 二 甲 双胍 片 02 ,每 日 3次 控 制 血 糖 。 . 5g 既往 有 高 血 压 病 史 2 0年 , 压 最 高 10 1(mmHg 1 血 4 /0) ( mmHg . 3 P ) 目前 口 服 贝 沙 坦 片 1 0mg每 日 一 次 =0 13k a , 5 降压 治疗 , 压 控 制 在 10 8 血 3 /0mmHg左 右 。1 3年 前 因 间 歇 性 头痛 行 头 颅 MR 检 查 提 示 垂 体 瘤 ( 0 3c 。3年 前 因 I 约 . m) 右 侧 甲 状 腺 腺 瘤 在 外 院 行 腺 瘤 切 除 术 。 平 时 偶 有 颈 部 、 部 足
维普资讯
Fu a U ni dn v
版 复 里 学 提 ‘医 学 Sc 2 。Ja , 5(1 Me S ( n3 、 ) d i

19 5
多 发 性 内分 泌 肿 瘤 综 合 征 一 I型 1例 报 告
沈敏洁 刘 郭 李 李 吴 贾伟平 芳 A 玫 青 鸣 松华
c . m . m , 清 , 部 密 度 欠 均 匀 , 强 后 明 m ×1 7 c x 1 0 c 边 内 增 显 不 均 匀 强 化 。胆 囊 已 切除 , 胰 脾 未 见 异 常 。 肝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型鉴别诊断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型鉴别诊断
8.复合性肿瘤中的类癌成分 类癌可与胸腺的小细胞癌、胸腺瘤或胸腺癌,特别是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及未分化癌混合存在。有例报道 类癌(包括例杯状细胞类癌)为胸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中的成分。其中例为女性,年龄为43-63岁,将肿 瘤完全切除后患者的预后良好,但是随访时间较短。
八、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
WHO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及鉴别诊断
WHO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及鉴别诊断
1
小细胞癌(SCC)
小细胞癌(SCC)为一种高级别、由小细胞构成、胞质很少、界限不清,细胞形态与肺的小细胞癌不可区
别。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
2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为一种高级别的、由显示神经内泌特点的大细胞组成的胸腺肿瘤。在电镜 下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 按照身体其它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标准,胸腺典型的和不典型的类癌为分化好的胸腺神经内分泌癌。 胸腺类癌多数为不典型类癌。 以往文献报道胸腺类癌比支气管类癌患者的预后差。而近年来研究结果则表明胸腺不典型类癌比肺类癌预 后好,其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4%和75%,而肺的不典型类癌为56%和35%。胸腺SCC和LCNEC为胸 腺分化差的内分泌癌。
பைடு நூலகம்
五、临床特点
WHO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及鉴别诊断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生于前纵隔,有个案报道其可发生于在甲状腺旁的异位胸腺。大部分分化差的胸腺 1 神经内分泌癌和约50%的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可以有局部症状,如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或上腔静脉
综合征等。
患者发生类癌综合症者非常少见(<1%)。17%-30%的成年人和大于50%的儿童胸腺类癌由于肿瘤细胞 2 分泌ACTH伴有柯兴综合征。胸腺小细胞癌极少引起柯兴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见多发内分泌腺瘤1例
发表时间:2012-05-24T08:10:28.3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郭露秋卢福恭[导读] 嗜铬细胞瘤:发作期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24小时VMA(香草扁桃酸)增高。

郭露秋卢福恭(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辽宁沈阳 1 1 0 1 6 7 ) 【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63-02
患者女性,26岁。

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后枕部剧烈疼痛,为搏动性持续性疼痛,伴头晕,前往医院就诊,测血压:144/98m m H g,头颅C 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予灯盏细辛及丽扶欣静点,血压自行恢复正常,头痛症状好转。

后间断出现头晕,伴后枕部麻木感,头痛不明显,未监测血压。

三个月后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6.85mmo l/L,B P:115/90mmHg,腹部B超提示:胰尾部可见囊实性包块(6.1×5.4c m),查腹部增强C T提示:双肾上腺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左侧4.8×5.6c m,实性部分C T值110H U,囊性部分CT值30HU,右侧1.5×1.7cm,CT值68HU。

腹部MRI平扫+增强:双侧肾上腺区病变,左侧4.6×5.2×6.5c m,右侧1.6×1.7×2.2c m,考虑为嗜铬细胞瘤。

行颈部B超发现甲状腺多发结节,双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恶性,诊断为多发内分泌腺瘤Ⅱb型,予酚苄明2.5mg Q12h po,后加量至10m g Q12h po。

后行腹腔镜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双侧甲状腺全切+右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顺利,病理为:(左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淋巴结转移癌。

可明确诊断为诊断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b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

多发内分泌腺病是指非原发于下丘脑-垂体轴异常所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病变,以自主性高功能(MEN)或功能减退(PGA)为特征的多个内分泌腺体受累的两类综合征。

多发内分泌腺肿瘤(MEN)综合症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先后出现2各或2个以上内分泌腺体肿瘤或增生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呈家族性发病。

该综合症可分为ME N-I型(W e r n er综合症)和MEN-II型,其中MEN-II型又分为MEN-IIa型(Sipple综合症)和MEN-IIb型(粘膜神经瘤综合症)。

发病机制:
1、多腺体起源上的同一性:多数MEN病变组织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

但甲状旁腺起源自咽囊,腺垂体起始于胚胎口腔Rathke囊,不同于起源于神经嵴的MEN细胞。

2、基因突变:与原癌基因RE T的突变与激活有关,目前已知突变部位位于原癌基因RE T第10号和11号外显子编码的半胱氨酸丰富的胞外区域,突变使胞外的保守的半胱氨酸突变为其他氨基酸而引起受体二聚化,并引起其胞内部分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酪氨酸激酶途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部位的突变在不引起受体二聚化的情况下,亦能引起受体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酪氨酸激酶途径。

3、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
一、MEN-I型(Werner综合症) We rmer综合征的发病率极低,自然发病年龄为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外显率很高,累及的内分泌腺体包括甲状旁腺,胰岛细胞和腺垂体。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MEN综合征中发病率很高,常是ME N1家族成员唯一出现的病变和部分ME N1最先出现的病变。

病理表现为甲状旁腺增生、结节或腺瘤。

其临床表现体征与散发的原发性甲旁亢相同,但常伴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所致)。

确诊后,必须尽早手术切除,以免高血钙诱发遗传发病倾向的胰岛细胞肿瘤发病。

2、胰岛细胞肿瘤:7.5%M E N1病人可发生。

多数为内分泌分泌性,少数为非内分泌分泌性。

前者多发生胃泌素瘤(67%)、部分发生胰岛素瘤(29%)、少数发生胃泌素瘤合并胰岛素瘤(9%)及胰高血糖素瘤(4%)。

增生的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多肽(P P),故M E N1病人血清P P增高者甚多。

M EN1中的胃泌素瘤症状与散发性者相同,但一般ME N1有胃泌素瘤者均伴有甲旁亢。

定位诊断迄今仍有困难,一般作血清胃泌素测定以明确诊断,如基础胃泌素300p g/ml以上即可确诊。

治疗上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缓急,并须明确有无甲状旁腺病变并存,切除甲状旁腺病变后胃泌素常可降低而溃疡病变缓解。

保守治疗消化性溃疡无效或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者,需做全胃切除。

3、垂体腺瘤:泌乳素瘤甚多见,生长激素瘤次之,A C T H瘤罕见。

1/4垂体肿瘤患者垂体功能减低,与垂体受非分泌性肿瘤压迫或同时因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有关。

4、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40%,非功能性。

5、甲状腺病变:20%,非髓质肿瘤,偶可为高功能结节,胶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

6、少数可出现类癌瘤,常见于气管、十二指肠、胸腺,可分泌降钙素和AC TH,可能是一些患者出现库欣综合征的原因。

少数还可出现非内分泌性肿瘤,常见的是脂肪瘤,皮下多发,偶见胃肠道息肉等。

二、MEN-IIa型(Sipple综合症)
主要病变为甲状腺髓样癌(约占80%—90%),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0%—80%),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29%—64%),男女发病率相等,有明显家族史。

1、病理:甲状腺髓样癌最早起源于C细胞增生,继之发展为结节样增生和(或)微小的甲状腺髓样癌,最后形成症状明显的甲状腺髓样癌,组织学为淀粉样蛋白沉着,双侧或多中心病变。

肾上腺常见病理为单个或多发嗜铬细胞瘤伴有其他部位髓质增生,恶性嗜铬细胞瘤可侵袭肾上腺包膜,但转移少见。

甲状旁腺增生或多发性腺瘤。

2、临床表现:甲状腺髓样癌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如POMC、ACTH、TRH、PRL、VIP、多巴胺、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素等:面部潮红、腹泻、库新综合症、皮肤淀粉样病变等。

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高血压、头痛、心律失常、卒中等。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长时间无临床症状,由于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生骨代谢障碍,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

血钙升高可致肌无力、疲乏、便秘、恶心和呕吐,甚至因高钙血症产生神经精神症状。

尿钙排泄增加可引起泌尿系结石和肾功受损。

3、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1)甲状腺髓样癌:血清降钙素明显增高,血清组胺酶活性增高。

(2)嗜铬细胞瘤:发作期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24小时VMA(香草扁桃酸)增高。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和尿钙、磷含量及A L P(碱性磷酸酶)和PTH(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等,高钙血症和血浆PTH水平升高。

4、治疗:首先考虑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后迅速处理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首选,放射性治疗适用于有局部症状或进行病变已无法手术者,化学治疗疗效较差。

5、预后:平均可存活到60岁左右,早期行甲状腺切除后,约90%病例的降钙素水平正常或低于可测值。

嗜铬细胞瘤多为良性,手术可治愈。

甲状旁腺增生复发率较高。

三、MEN-IIb型(粘膜神经瘤综合症)
本类型十分罕见,首次于1975年报道,国内于1982年由首例报告。

主要病变为多发性神经瘤(约95%),甲状腺髓样癌(几乎100%),嗜铬细胞瘤(约30%-50%),甲状旁腺功能亢进(5%以下)。

1、病理:
(1)甲状腺髓样癌或C细胞增生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或)肾上腺髓质增生病理改变与MEN-IIa型相同。

(2)多发性粘膜神经瘤:粘膜或粘膜下无包膜的粗厚神经纤维缠绕成团而形成,早在病人婴儿期即可出现此种神经瘤,故又是MEN-IIb的首发症状。

2、临床表现:甲状腺髓样癌或C细胞增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或)肾上腺髓质增生,多发性粘膜神经瘤,类马凡体形,甲状旁腺疾病少见。

多发性粘膜神经瘤是其主要特征,以口腔粘摸多见,表现为口唇粗厚,眼睑增厚,肠道运动异常,局部或全身性肌无力和感觉异常。

类马凡体形特征为体形瘦长,关节活动伸展过度,蜘蛛样手,肌张力过低,足外翻,脊柱侧突或后突等。

如发现甲状腺髓样癌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有口唇粗厚等面部改变或类马凡体形,须考虑MEN-IIb型的诊断并做相关检查,对其家族成员筛选。

3、治疗:甲状腺髓样癌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治疗原则与MEN-IIa型相同,面部神经瘤一般不会癌变,可不予处理,对神经瘤引起的肠憩室和巨结肠可行手术切除。

4、预后:恶性程度较MEN-IIa型高,平均存活到30岁左右。

四、混合型
重叠了I型或II型中的1种或1种以上病变。

主要临床类型包括嗜铬细胞瘤合并胰岛素细胞瘤,垂体瘤合并MEN-IIa型肿瘤或仅合并嗜铬细胞瘤、类癌及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外神经节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