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基础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 第4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3节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及性质
(2)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 ①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②键参数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 键能越_大__,键长越_短__,分子越稳定。
σ键与π键的判断方法 (1)轨道重叠方式 形成σ键时,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时,原 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 (2)电子云的对称性 σ键的电子云是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旋转对称,为 轴对称;π键的电子云是由两块组成,它们互为镜像,为镜面对称。
(5)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 )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 电子对数。( √ )
(7)N2分子中N原子没有杂化,分子中有1个σ键、2个π键。( √ )
2.比较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的大小。 (1)H2O________H3O+,NH3________NH4+ (2)SO3________CCl4,CS2________SO2 解析:(1)H2O与H3O+、NH3与NH+ 4 的中心原子均采用sp3杂化, 孤电子对数越多,斥力越大,键角越小。(2)SO3为平面三角形,键角 120°,CCl4为正四面体形,键角109°28′;CS2为直线形,SO2为V 形,键角CS2>SO2。 答案:(1)< < (2)> >
第二步:确定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 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使它们尽可能地相互远 离,这样已知价层电子对的数目,就可以确定它们的空间结构。 第三步:分子空间结构的确定 价层电子对有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分,价层电子对的总数减 去成键电子对数得孤电子对数。根据成键电子对数和孤电子对数,可 以确定相应的较稳定的分子空间结构。
宏观辨识 与
普通化学教案物质结构基础
表面吸附与反应
表面吸附的概 念:物质在固 体表面上的聚
集现象。
表面吸附的原 理:由于表面 分子的作用力 与内部不同, 导致气体分子 在表面上的聚
集。
表面吸附的分 类:物理吸附 和化学吸附。
表面反应的定 义:在表面吸 附的基础上, 表面上的分子 与其他分子或 离子发生化学
反应。
界面现象与性质
润湿现象:液体在固体表面 铺展的现象
相变:晶体在不同 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发生结构转变的现 象
晶体缺陷对相变的 影响:缺陷可以促 进或抑制相变的发 生
相变在晶体缺陷中 的应用:通过控制 晶体缺陷来调控材 料的性能和功能
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
晶体结构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点、导电性等。
不同晶体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同,如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 展性。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描 述化学反应快慢的 物理量
活化能:反应进行 所需的最低能量
反应机理:化学反 应的步骤和过程的 描述
催化剂:降低反应 活化能,加速反应 进程的物质
溶液中的相变与热力学
相变:溶液中物质 状态的变化,如溶 解、结晶等
热力学基本概念: 如熵、焓、自由能 等在溶液结构中的 意义
振动与转动的能量:较低,常温下即可发生。
振动与转动的光谱特征:可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检测和研究。
分子的极性
影响因素:元素的电负性、 键的极性、分子构型等
定义: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 不重合,导致分子表现出极 性
极性分类:永久极性、诱导 极性、取向极性
物理性质:溶解度、熔点、 沸点等
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
THANK YOU
汇报人:XX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抵抗变 形的能力
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答案
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答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多电子原子的能量E由(B)决定(A)主量子数n (B) n和l (C) n,l,m (D) l2.下列原子中哪个的半径最大(D)(A) Na (B)Al (C)Cl (D)K3.现有6组量子数○1 n = 3, l = 1, m = -1 ○2 n = 3, l = 0, m = 0○3 n = 2, l = 2, m = -1 ○4 n = 2, l = 1, m = 0○5 n = 2, l = 0, m = -1 ○6 n = 2, l = 3, m = 2其中正确的是(B)(A)○1○3○5(B)○1○2○4(C)○2○4○6(D)○1○2○3m=±时,可允许的最多电子数为(D)4.主量子数n = 4,12s(A) 4 (B) 8 (C) 16 (D) 325.下述说法中,最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是(B)(A)需要用四个不同的量子数来描述原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B)在一个原子中,四个量子数相同的电子不能多于一个;(C)充满一个电子壳层要2、8或18、32个电子;(D)电子间存在着斥力。
6.下列原子轨道沿着x轴相互靠近或发生重叠时,能形成键的是(AD)(A)p y-p y (B)p x-p x(C)p x-p y (D)p z-p z7.由解薛定谔方程所得到的原子轨道是指(B)(A)波函数(n,l,m,m s) (B)波函数(n,l,m)(C)概率密度(D)电子云的形状8.按近代量子力学的观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ABC)(A)具有波粒二象性(B)可用 2 表示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C)原子轨道的能量呈不连续变化(D)电子运动的轨迹可用的图象表示9.元素Mo(原子序数为42)所在周期、族号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答(C)(A)第六周期 VIII 族 , 5d6s(B)第五周期VIB族,4d5s(C)第五周期 VIB 族 , 4d5s(D)第六周期VIIB族,5d6s10.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的次外层角量子数为2的亚层内电子全充满,满足此条件的元素有............(C)。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1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 - 1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 - 5 - 第3课时 核素 ...................................................................................................... - 8 -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10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 - 16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 16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 19 - 第三节 化学键............................................................................................................ - 22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1.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质量数(1)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山东临沂市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基础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1.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W同族,Z、Q同族,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某几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均可在一定条件下洗涤含硫的试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H2YO3<H2QO3,所以非金属性Y<QB.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D.由Z、W、Q三种元素形成的盐只有两种2.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X、Y、Z,依次对应形成a、b、c、d 4种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向甲的溶液中通入丙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Z>Y>XB.电解熔融的甲可以获得c、d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酸、碱均反应D.丁中含有配位键,属于配合物3.下列生活中各常见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选项A B C D物质名称食盐漂粉精复方氢氧化铝片呼吸面具有效成分NaCl Ca(ClO)2Al(OH)3Na2O主要用途做调味品做漂白剂、消毒剂做抗酸药做供氧剂A.A B.B C.C D.D4.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型分子O4。
关于O4和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互为同素异形体B.等质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相同C.它们的摩尔质量相同D.等物质的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1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Z W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6.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之间通常形成Z2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7.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氢元素与其他元素既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 NH3 > SiH4C.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D.下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 > C > Si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Z同主族且与Y处于不同周期,Y、W同主族且W的原子序数是Y的两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r(W)>r(Z)>r(Y)>r(X)B.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C.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D.Y、Z、W的第一电离能顺序为: Z>W>Y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W、X、Y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1,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ZO2n-2。
第4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基础课时 18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学 习 任 务1.知道原子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培养学生“微观探析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2.了解预测、假设、模型等方法在研究原子结构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原子核⎩⎪⎨⎪⎧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 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质量数(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种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多少?核外电子数为多少?其二价氧离子的质量数为多少?核外电子数为多少?[提示] 17,8,17,10(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原子呈电中性,其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2)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质量数。
( )(3)任何粒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 )(4)阳离子的质量数等于其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 )[答案] (1)√ (2)× (3)× (4)√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1)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字母代号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①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如K、L、M、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2、8、18、3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基础卷(1)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r>K>F B.酸性:HNO3>H3PO4>H2SO4C.得电子能力:Cl>Br>I D.热稳定性:NH3>H2O>HF2.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 WZ相遇会产生白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电负性:Z>W>YC.两元素含氧酸酸性:Z>XD.XW3分子内键角为109°28'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W>X>Y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W>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D.化合物XY与 ZY2中均含有共价键4.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只有Z是金属元素,X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W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X<W<RC.WY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D.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5.12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2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C和14N互为同位素B.12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人体内,由于新陈代谢作用也存在12CD.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12C不断衰变的原理对文物进行年代测定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NH4Br 的电子式:B.SO2分子的比例模型:C.18O2-的结构示意图: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35Cl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O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10C.四氯化碳分子的球棍模型:D.氧化钠的电子式: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
【学生卷】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HCl溶于水时要破坏离子键B.CCl4和NH3都是只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C.Na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D.CaO和NaCl晶体熔化时要破坏离子键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简单氢化物稳定性:Z L>D.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一样多3.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4.H n RO3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H n RO3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a(x-n)molA+n+48B.a(x-24-n)molA+n+48C.(x-n-24)mol D.axmol A+n+485.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X、Y、Z、Q、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Q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 Y 核外电子总数相同,X 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中与 Y 单键相连的 Q 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B.WX 的水溶液呈中性C.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 Y>Z>QD.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元弱酸6.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型分子O4。
关于O4和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互为同素异形体B.等质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相同C.它们的摩尔质量相同D.等物质的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1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Z同主族,Y与W形成的盐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Y)>r(Z)>r(X)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WC.X、Y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与W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一定不能发生反应8.光鼎国际控股集团在广东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天堂山探明了一座储量达17.5万吨的独立铷矿床。
无机与分析化学 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2.玻尔理论 1).电子只能在符合一定条件的轨道(能量不随时间而变)上 运动,不吸收也不放出能量(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2).不同的轨道有不同的能量,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 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所谓量子化,即不连续。(“连续”和“ 不 连续”是看量的变化有没有一个最小单位,如长度、时间没有最 小单位,量的变化是连续的,电量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电子的电 量,电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在一定的轨道上电子具有一定 的能量 电子运动时所处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电子尽可能在距 13 .6 核较近、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这时原子处于基态。 n En = (ev) rn = a0﹒n2
【特征】①不连续的线状光谱:从红外区到紫外区呈现多条具有 特征波长的谱线 ②从长波到短波, Hα 至 Hε 等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n 越来 越大)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频率 R ( 1 1 ), ( n 3, 4, 5,...)
22 n2
式中R为里德堡常数。而且某一瞬间一个氢原子只能放出一条谱 线,许多氢原子才能放出不同的谱线。 为什么氢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按照麦克斯威的电磁理 论,绕核运动的电子应不停地连续地辐射电磁波,得到连续光谱; 由于电磁波的辐射,电子的能量将逐渐减小,最终会落到带正电的 核上。可事实上,原子稳定的存在着。为解决这一问题,1913年, 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吸收了量子论的思想,建立了玻尔原子 模型,即玻尔理论。
r
d d 4 r dr
2 2 2
r
4 r 2
只考虑径向部分,则 d 4 r R dr 2 2 D(r ) 4 r R 令 D(r):径向分布函数,表示电子在离核为r的单位厚度(d r = 1)球 形薄壳中出现的概率。 作D(r)- r图(p.99 图4-10,图4-11),即为电子云(几率)径 向分布图。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质子、中子、电子)及其数量关系,并能从宏观元素性质推断其微观原子结构特征。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学生能够运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等概念,解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初步认知。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周期表信息,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科学及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跃迁与电子层、能级的概念。
•元素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原子结构模型动画、元素周期表演示图)。
•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如钠、镁、铝金属性对比实验)。
•互联网资源(科学史话、最新研究成果链接)。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小组讨论,围绕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合作探究。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梯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概念。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元素性质变化实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一张色彩斑斓的元素周期表图片,提问:“这张表为何如此重要?它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原子结构发现的科学史视频,简述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教学•原子的基本构成:•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 第4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1节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原 轨子 道能量关系1③s<同2一s<能3层s<内4形s…状…相同而伸展方向
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
2px、2py、2pz轨道的能量_相__等__
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原则
(2)填充顺序——构造原理
(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电子排布式 简化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 价层电子排布式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特征 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_几__乎__完__全__相__同__,物理性质 _不__同__。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一般 _不__变__。
(3)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
1234
解析:(1)根据对角线规则,与Li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Mg。Mg中M层电子为3s2,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M层电子自旋状态 相反。(2) 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为3p能级,p轨道电子云轮廓 为哑铃(纺锤)状。(3)基态K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4s1,核外电子占据的 最高能层为N层,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球形。(4)用 电子云形象化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基态14C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其中p轨道为2个未成对电子,核外存在 2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1234
(3)23952U与23982U互为同素异形体。( × )
提示:23952U与23982U互为同位素。 (4)(2018·全国卷Ⅰ)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提示:氩气为单原子分子。
(√ )
(5)(2018·全国卷Ⅲ)1 mol重水和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电荷数
离子化 合物
离子化合物含有阴、阳离子, 所以其电子式的书写规范要 符合阴阳离子电子式的书写 规范,但相同的离子不能合 并,且带同类电荷的离子不 能相邻。
③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反应物是原子的电子式, 生成物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例如:
Na+、Mg2+、Ca2+
简单 阴离子
简单阴离子最外层一般为 8电子稳定结构(H-除外), 书写时要在元素符号周围 标出电子,用“[ ]”括 上,并在“[ ]”右上角
标明电性和所带电荷数
复杂阴、阳离子要在对应
复杂阴、 阳离子
元素符号周围标明电子, 用“[ ]”括上,并在“[ ]”右上角标明电性和所带
特别提醒
理解离子键的关键点 (1)成键粒子:阴离子、阳离子。 (2)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达到平衡)。
(3)成键原因: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 ②离子间吸引与排斥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③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4)存在范围:离子键存在于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及绝大多数盐中,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②导电性:在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部分共价化合物溶于水能导电 (如H2SO4、CH3COOH、AlCl3等)。
(4)共价型分子及其形成的表示方法 ①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a.用电子式表示
b.用结构式表示 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时,一般用短线“—”表示1对共用电子。如H—H、 Cl—Cl、N≡N等。 ②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型分子的形成过程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非金属氢化物、非金 属氧化物、含氧酸、碱、部分盐(如AlCl3、含氧酸盐等)、金属过氧化 物(如Na2O2、K2O2等)、有机化合物中。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0202021学年新)解析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本章内容是继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后又一个化学的理论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体会化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也是整个周期表周期律的基础,这一节学不好,就很难体会化学上结构决定性质的奥秘,也就很难体会化学的规律性,本节内容共有13个重点内容,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吧!一、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少一个电子层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与电子层数相同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2020·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有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它们都是离子它们都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答案】C【分析】根据结构示意图分析可得,四种微粒分别为O2-、Ne、Mg2+和Al3+。
【详解】由分析可知,它们属于不同元素,故A不选;根据结构示意图,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B不选;由分析可知,第二种微粒不是离子,是氖原子,故C选;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是稳定结构,第二种微粒就是Ne,其他几种微粒都和Ne的原子结构相同,故D不选;故选C。
二、明确符号A Z X±c n±m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可近似地代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阴离子N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2020·福建南安市·高一期中)科学研究表明,月球上有丰富的He资源,可开发利用作未来的新型能源。
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课时原子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答案:A
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 为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 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 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 序数:C>D>B>A。
阳离子(Rm+) 阴离子(Rm-)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m 质子数=电子数-m
(3)数量关系。 原子序数=质子数
目标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应用 例2表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的原子只能为Ne B.表示的金属阳离子有3种 C.表示的微粒对应的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D.表示的微粒有2个电子层
2.离子结构示意图 (1)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 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稀有气体原子 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存在倍数关系的情况 ①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Be、Ar。 ②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 ③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O。 ④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12的原子:Li、Si。
福建宁德市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已知:①元素对应的原子半径大小为:X<Z<Y<M<W;②Y是组成金刚石的元素;③Z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Z2X2,Z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W2Z2;④M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比Y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低B.W2Z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Z与M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W、M的离子半径为M<W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HCl溶于水时要破坏离子键B.CCl4和NH3都是只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C.Na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D.CaO和NaCl晶体熔化时要破坏离子键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H2SiO3B.原子半径大小:K>Na>S>OC.稳定性:HF>H2O>NH3D.还原性强弱:F->Cl->Br-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键只能存在离子化合物中B.共价化合物中只能含有共价键C.化学键可以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D.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5.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W的强B.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3倍C.Y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比X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小D.若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则W元素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6.V、W、X、Y、Z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V、Y位于同一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X、Y 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由W、X、Y、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r(X)<r(W)<r(Y)<r(V)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VC.X与Y、Y与Z均可形成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D.W与X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发生反应7.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W同族,Z、Q同族,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某几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均可在一定条件下洗涤含硫的试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H2YO3<H2QO3,所以非金属性Y<QB.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D.由Z、W、Q三种元素形成的盐只有两种8.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将红热的木炭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木炭被氧化成CO2B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中出现沉淀非金属性:Cl>Si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然后滴入稀硝酸先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先产生BaSO3沉淀,后沉淀转化成BaSO4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实验现象A向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B向湿润的KI淀粉试纸上通入少量Cl2试纸变蓝C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Ag2S)D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NO)随后变为红棕色(NO2)10.X、Y、Z、W是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总和为28,四种元素与锂组成的盐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中,X、Y、Z、W之间均为共价键B.在该物质中X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W的氢化物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是强酸D.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与碱反应二、填空题11.(1)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1 -4.1.2核素 ........................................................................................................................ - 4 -4.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6 -4.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9 -4.2.2元素周期律及应用............................................................................................... - 11 -4.3化学键 ..................................................................................................................... - 14 -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能够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很早以前,人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在公元前5世界,希腊哲学家德谟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
n, l, m(
r,θ,φ)=R n, l (r)﹒Yl, m(θ,φ)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由Y(θ ,φ )对θ ,φ 作图所 得,表示电子可能出现的区域。
3.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概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称为概率。 概率密度: 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 称为概率密度。 电子云: 用小黑点的疏密表示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
密度的大小,这种图像称为电子云。
所以,电子云是概率密度大小的形象化描述。黑点密集 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
4. 量子数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或原子轨
道来描述,波函数或原子轨道是由一些参数
来确定的,这些参数都是量子化的(取值不
连续),叫做量子数。
(1)主量子数(n) 【意义】描述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距离 ,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n越大,表示距 离越远,能量越高。 【取值范围】n只能取1,2,3,4…等正整数,常用 符号K、L、M、N…来表示。 (2)角量子数(L) 【意义】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空间形状,在多 电子原子中与n共同决定电子的能量高低。 【取值范围】 L 只能取小于 n 的正整数。即对于给定 的n值,L可取0,1,2,3,…n-1,用符号 s,p,d,f…表示。
磁量子数 m 决定原子轨道在 空间的取向。同 一亚层(l 相同) 的几条原子轨道 在空间有不同的 取向,共有2l +1 种取向,每种取 向相当于一个原 子轨道。
m = 0, ± 1, ± 2, ..., ±l 数目 = 2l + 1
自旋量子数 m s
意义
电子层,决定核 外电子的能量和 离核的平均距离 。n 越大,电子 离核越远,电子 的能量越高。
表示同一原子轨 道上的电子有两 种运动状态。在 轨道式中分别用 “↑”和“↓” 表示电子运动的 两种不同自旋状 态。
m s =±1/2
取值
n = 1, 2, 3, 4, 5, ... l = 0, 1, 2, 3...(n -1)
光谱符号 K, L, M, N, O, P, ...
s, p, d, f, g, ...
Cl 2 分子中成键的原子轨道,也要保持对称性及最大重叠原则。
+ pz
z
z
pz
+
+
+
共价键的类型
(1) σ 键 : 原子轨道 “头碰头” 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2) π 键: 原子轨道 “肩并肩” 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如 HCl 分子中的 3p 和 1s 轨 道“头碰头”形成σ 键; +
+
Cl 2 中的 3p 和 3p 轨道“头 碰头”形成σ 键。
表示为 d xy、 d xz 、dyz 、 dx2-y2、 d z2 。(称它们为等价轨道
或简并轨道)
(4)自旋量子数ms
【意义】描述原子轨道中电子的两种特殊运动状态。
【取值范围】ms值可取+1/2或-1/2,分别表示正自 旋或反自旋两种自旋运动状态。
【综述】主量子数 n 决定了电子的能量和离核的远近;
解方程可求得波函数Ψ和能量E。
2.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波函数 : 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称为 波函数。
它是薛定谔方程的解,电子在核外运动,有一系列的空间运动状态,一个波 函数描述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每一个特定状态就有一个相应的波函数和相应的 能量E。
原子轨道:指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Ψ n,l,m(r,θ ,φ )= R n,l(r)﹒Yl,m(θ ,φ ) R n,l(r)----径向波函数; Yl,m(θ ,φ )----角度波函数。
键参数
包括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
2.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 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 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原子轨道。 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做杂化轨 道。
如:CH4 形成的过程中, C 原子上的电子首先激发,以得到 4 个单电子。
第五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5-1 化学键理论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它主 要有三种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离子键
1. 离子键的形成
正、负离子以静电引力结合而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型化合物,简称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的特征
无饱和性、无方向性。
轨道,如3p亚层的三个p轨道就是等价轨道。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原子轨道能级图 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圆圈表示原子轨道,按轨道能量高 低顺序依次排列。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提出用( n+ 0.7L)
表示轨道能量高低,(n+0.7L)值越大,轨道能量越高.
规律: ①L相同时,n越大能级越高。如 E1s<E2s<E3s…,E2p <E3p<E4p…;
②n相同时,L越大能级越高。如 E3 s<E3p<E3d ;
③n和L均不同时,出现 “能级交错”。如 E4s<E3d < E4p,E5s<E4d <E5p 。 可以用徐光宪的近似规则判断轨道能级:n+0.7L
2.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排布在能量较 低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4个量子数 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即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可容纳两个 电子,而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 ①电子在等价轨道上排布时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 且自旋方向相同。 ②等价轨道在全空( S0,p0, d0, f0)、全满(S2,p6, d10, f14 )、半满(S1,p3, d5, f7 )时是稳定的。
+
+
例如两个 px轨道沿 z 轴方向“肩并肩” 重叠形成π 键: x x
px
+
+
z
用价键理论说明N2 分子的形成过程:
N2 分子中两个N原子各有三个单电子 成键时,让 px 与 px
, px py pz “ 头碰头” 形成一个 键 。那么, py 与
py , pz 与 pz 则以 “ 肩并肩 ” 形式重叠,形成两个 键。 所以 , N2 分子有 3 个键: 1 个 键, 2 个 键 。
负性。
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吸引成键电子能力越强,越 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电负性越小,其原子吸引成键电子能力越弱,越
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Z*增大,原子半径(R)减 小,电负性的变化趋势递增。 同一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R)增大(占主导 地位),Z*增大,电负性呈减小趋势(同一副族从上 到下电负性变化不规则。)
〖注意〗
①虽然电子排布的先后顺序4s先于3d,但写电子排布
式时,要把3d写在4s前,同3s,3p一起写;
②把价电子层以内已达稀有气体电子结构的部分称为 “原子实”,用该稀有气体符号加方括号表示。如: 24Cr电子排布式简写为[Ar]3d54s1 。
§4-2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电子层结构与周期
3.电子层结构与区
区 价电 子构 型 s p d ds f
ns1~2
ns2np1~6 (n-1)d1~9ns1~2 (n-1)d10ns1~2
(n-2)f1~14 (n-1)d0~2ns2
族
IA IIA
IIIA~ VIIIA
IIIB~VIIIB
IB IIB
镧系、锕系元素
注:s区p区元素为主族元素,s区全是金属元素,p区有金 属和非金属元素,d、ds、f区元素,为副族元素,并均为 金属元素。
3.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基态原子:原子中的电子按电子排布三原则并结合鲍 林近似能级图排布,此时该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任何原子基态结构只有一种。 激发态原子:比基态能量更高的结构状态。激发态结 构可以有很多种。 如Mn(25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1s22s22p63s23p63d54s2 简写为 [Ar]3d54s2. 其中,3d54s2称为价电子层结构。[价电子 层上的电子叫价电子(能用于成键的电子)]。
角量子数L决定了轨道的形状;磁量子数m决定了轨道
的空间伸展方向,即n, L,m三个量子数共同决定了一
个原子轨道。自旋量子数ms决定了电子的自旋运动状 态。有了这四个量子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就可以 确定了。
四个量子数
量子数 主量子数 n 角量子数 l
电子亚层,确定原子 轨道的形状,在多电 子原中和n 一起决定 电子的能量。l 的每 一个数值表示一种形 状的原子的原子轨 道,代表一个电子亚 层,如l =1,为p 亚 层,原子轨道的形状 为两球相切。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 薛定谔方程简介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如下:
2 2 2 8 2 m 2 2 2 (E V ) 0 2 x y z h
式中:E—总能量,V—势能,表示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m—电子 的质量,Ψ —波函数 , h—普朗克常数,x,y,z—空间坐标。
第四章
§4-1
物质结构基础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 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和粒子的性 质,称为波粒二象性。
2. 测不准原理 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之间存在测不准关系。
3. 量子化特征 表征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某些物理量只能不连续地变 化,称之为量子化。
原子轨道的重叠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1)重叠的有效性:同号的原子轨道才能进行有效重叠。 (即对称性原则) (2)重叠的多少:沿键轴方向的重叠为最大重叠。(即最 大重叠原则)
(3)重叠的方式:决定共价键的类型(σ 键或π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