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监控系统及其控制策略探究
动态电网中的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动态电网中的微网控制策略研究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动态电网的建设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动态电网中,微网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主运行和互联互通的特点。
微网的控制策略直接影响着其性能和可靠性,在动态电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微网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资源、储能装置和配电网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能够在与主电网相互连接或脱离主电网的情况下实现自主供电。
微网的控制策略需要兼顾能源管理、电力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微网的能源管理是其控制策略的关键。
由于微网通常由分布式能源资源组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其能源管理涉及到能源的产生、储存和使用。
在动态电网中,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能源管理的复杂性。
因此,合理有效地规划和管理微网中的能源是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需要考虑能源的稳定性、效率和经济性等因素。
其次,微网的电力质量是控制策略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微网的电力质量包括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瞬时功率等方面的指标。
由于微网通常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能源资源组成,如太阳能、风能和储能装置等,其电力质量受到能源波动和不一致性的影响。
因此,微网控制策略需要考虑电力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电力质量的波动和谐波等问题。
此外,微网的系统稳定性也是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的重要方面。
微网通常是通过各种分布式能源资源间的互联互通来实现自主供电的。
在动态电网中,由于能源资源和电力系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微网与主电网之间存在的电力互联问题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微网的控制策略需要确保微网与主电网之间的电力流动和分布式能源资源的协调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微网控制策略研究中,还需要考虑能源管理、电力质量和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综合优化。
这包括对微网中能源管理、电力质量和系统稳定性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控制策略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的提升。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是实现其稳定、安全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微网、控制、保护、策略、分布式能源、稳定性、安全性分布式能源系统由于其节能、环保、高效的特性而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微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与保护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微网的控制策略旨在维持系统稳定性,提高电能质量,而保护策略则旨在确保系统安全,防止故障发生。
本文将针对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微网控制策略是实现其高效运行的关键。
微网中的电压控制、功率控制以及闭环控制等策略对于维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压控制策略是通过调节分布式能源的输出电压,确保微网内的电压稳定。
功率控制策略则是对微网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以实现对其功率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策略则是在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反馈信息形成闭环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微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微网保护策略是确保系统安全的关键。
电压保护、电流保护以及功率因数保护等策略在防止微网故障中具有重要作用。
电压保护策略是通过监测微网的电压值,当电压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自动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设备不受到损害。
电流保护策略则是通过监测微网的电流值,当电流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自动切断电源,以防止故障扩大。
功率因数保护策略则是通过监测微网的功率因数值,当功率因数过低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提高电能利用率,同时防止设备过热。
随着微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微网控制与保护策略的研究中。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算法研究:研究者们不断尝试应用各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微网的控制效果和响应速度。
保护措施研究:针对微网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更加快速、准确的保护措施。
微网系统建模及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微网系统建模及优化控制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微网系统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能源系统,它通过利用多种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进行并网供电,能够更好地满足精细化能源管理和能源需求多样化的需求。
如何对微网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和优化控制是微网系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网系统建模及其优化控制策略的相关技术和研究进展。
第二章:微网系统建模2.1 微网系统概述微网系统是由电网、分布式能源设施和用户负载组成的小型能源系统。
基于分布式能源设施的可再生能源(如风、光、生物质等)的利用和与传统电网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2.2 微网系统建模方法微网系统的建模一般采用图论方法、物理学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方法。
其中,物理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系统中的能量传输过程,图论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系统中的拓扑结构,而计算机仿真方法则可以迅速得到系统的模拟结果。
常用的微网系统建模方法包括物理模型、电路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
2.3 微网系统建模主要考虑因素微网系统建模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能源流量、电力负载、能源设备、微网系统的运行状态等。
第三章:微网系统优化控制策略3.1 微网系统优化控制的目标微网系统的优化控制目标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等,这些目标是微网系统的基本要求。
3.2 微网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微网系统优化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最优化方法:权衡各种因素,优先选择最优解。
(2)负荷管理方法:采用负荷预测和优化负荷控制,实现微网的最佳负载水平。
(3)能源存储管理方法:采用多种节能技术,如微网的储能措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4)微网系统互联方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微网间的协同控制和优化。
3.3 微网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算法微网系统优化控制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神经网络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微网系统的预测和控制模型,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2)遗传算法: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微网优化控制,实现多目标优化。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摘要】由于分布式电源各具特色,储能、负荷装置也不尽相同,为使分布式电源在并网以及脱离主网时实现无缝切换,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微网控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探讨了微网控制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网控制策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网;分布式电源;控制1.引言传统的庞大电力系统在适应负荷变化的灵活性与供电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加之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等因素使得全球的目光转向以新能源为主能源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
2.微网的概念微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简称DR)、储能系统、重要负荷和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配电系统[1]。
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机等。
储能系统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
各种储能技术因不同的电能转换方式和存储形态,在储能容量、功率规模、功率和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单位容量和单位功率造价、响应时间以及综合效率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微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
在联网模式下,负荷既可以从电网或微网获得或输送电能(根据接入电网的准则)。
当电网的电能质量不满足用户要求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网与主电网断开,运行于孤岛模式。
在孤岛模式,微网必须满足自身供需能量平衡。
微网技术克服了DR单独接入主网时对配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在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微网控制3.1 单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控制方法分为恒功率(PQ)控制、下垂控制和恒压恒频(V/f)控制[14-16]。
(1)恒功率控制如图1.1所示,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采用PQ控制,其控制目的是使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等于其参考功率。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研究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新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电网系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微电网系统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资源(DER)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能够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与传统电力网络相结合,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等优势。
然而,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对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旨在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减少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各种控制参数和策略,以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优化策略:1. 静态能量管理策略:静态能量管理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浪费。
其中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动态平衡能量的生产和消耗,以确保系统能够始终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动态电压与频率调节策略:微电网系统中的电压和频率是其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
通过动态电压与频率调节策略,系统能够根据实际负荷需求进行调整,以降低能源浪费和提高稳定性。
3. 多能互补控制策略:微电网系统通常由多种能源资源组成,如太阳能、风能、电池储能等。
通过多能互补控制策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不同能源资源的优势,使能源供给更加可靠和稳定。
4.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EMS):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一种与微电网系统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能源流动,实现对微电网系统的智能管理和优化。
通过EMS,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和预测能源需求,以及优化能源的分配和调度,从而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
5. 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储能系统在微电网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平衡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通过优化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系统可以更好地利用储能设备,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在供电不稳定或紧急情况下提供备用电源。
6. 微电网系统的电网互联策略:微电网系统通常与传统电力网络相互连接。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能量存储和分散式发电设备等技术,将电力系统与能量系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不依赖于传统大型电网的小型电力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微电网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然而,微电网的运行控制策略成为其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分类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可以分为基于规则与经验的策略和基于优化算法的策略两大类。
基于规则与经验的策略主要是通过人工设计一系列逻辑规则和经验判断,依靠经验知识来实现微电网的运行控制。
这类策略相对简单、易于实现,但面对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时可能无法实现最优控制,且对运行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
基于优化算法的策略则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理论来研究微电网的运行控制问题。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寻找最优解,在保证微电网运行稳定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二、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关键技术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核心是实现对微电网中各种设备的协调控制,以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以下是几个关键技术:1. 多能源管理微电网通常由多种能源源和负荷组成,如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等。
多能源管理是指通过合理规划能源调度策略,使得微电网在不同工况下能够实现灵活调度和互补运行,以达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果。
2. 智能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智能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是微电网运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结合智能算法和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对微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的预警和故障检测,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3. 频率和电压控制频率和电压是衡量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
在微电网中,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负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频率和电压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装置和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频率和电压的在线控制和调节,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微电网监控系统
微电网监控系统第一点:微电网监控系统的概述微电网监控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管理系统,它以微电网为管理对象,通过监控、控制、保护和优化等功能,实现对微电网的高效管理和运行。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负荷和能量管理系统等组成的,它既可以与传统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
微电网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微电网的各种设备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微电网监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控制与保护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等。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负责实时采集微电网各种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控制与保护系统提供依据。
控制与保护系统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结果,对微电网进行实时控制和保护,确保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人机交互界面则提供了微电网监控系统与操作人员之间的交互,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查看微电网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微电网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可以对微电网的各种设备和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控。
其次,它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可以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再次,它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可以通过控制与保护系统,对微电网进行实时控制和保护,实现微电网的自动化运行。
最后,它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微电网的发展和需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扩展和升级。
第二点:微电网监控系统的应用微电网监控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商业建筑、居住小区、工厂、岛屿、偏远地区等。
在这些场合,微电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微电网的高效管理和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
在商业建筑中,微电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商业建筑的各种设备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如空调、照明、电梯等,从而实现对商业建筑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控制。
微网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微网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微网系统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节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优点。
但微网系统中电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而这些指标的保证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的支持。
目前,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分为分布式策略和集中式策略两种。
分布式策略是指在微网系统内各个节点分别采取控制策略;集中式策略是指将微网系统内各个节点的控制策略整合起来,由主控制器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这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如何选取最佳的控制策略是微网系统控制研究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研究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过程中,需要借助仿真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的微网系统,评估各种策略的性能和可行性,为微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针对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为微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微网系统中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探讨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的实现过程和方法。
2. 基于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微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微网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性能表现。
3. 利用MATLAB等计算工具进行仿真分析,评估不同运行控制策略的优劣,探讨控制策略的影响因素。
4. 通过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不同运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微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对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了解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2. 微网系统建模:根据微网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微网系统的仿真模型。
3. 运行控制策略分析:根据微网系统的运行需求和控制目标,设计分布式和集中式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等计算工具进行仿真分析。
4.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和对比,评估各种控制策略的优劣和适用性,探讨运行控制策略的影响因素。
微电网系统并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系统并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摘要:对于功率可控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微电网根据下发的计划控制曲线制定分布式发电出力时需考虑其功率运行范围;对储能单元的充放电控制,需考虑储能单元的安全稳定技术指标,例如电池的SOC允许范围、充放电次数限值等。
因此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对下发的计划曲线需进行合理性评估。
关键词:微电网系统;并网运行;控制策略1 分布式发电/储能计划控制以储能单元的充放电计划控制为例,详细步骤如下:(1)读取储能单元充放电计划控制曲线,检查储能单元运行状态。
若储能单元处于停机状态,下达并网开机指令;若储能单元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进入步骤(2)。
(2)检查充放电计划功率是否越限。
若充放电功率计划值超过最大允许充放电功率或连续充电/放电时间过长,则告知用户及电网调度需重新制定充放电计划控制曲线;否则,进入步骤(3)。
(3)检查储能单元当日充放电次数是否越限。
若越限,则发储能充放电次数越限告警。
(4)检查储能单元SOC是否越限。
若是充电指令,检查储能单元当前SOC 是否越上限;若是放电指令,检查储能单元当前SOC是否越下限。
若SOC越限,则告知用户及电网调度需重新制定充放电计划控制曲线;否则,进入步骤(5)。
(5)按照计划值下达储能充放电指令并检查执行情况。
若储能单元出力实时监测值与计划曲线有出入,超过允许范围,则向储能单元再次下达充放电指令;若多次下达指令后,储能单元实时出力与计划曲线差额仍然超过允许范围,则告知用户及电网调度储能单元出力不满足计划要求。
2 风光储联合功率控制2.1 基本控制流程风光储联合功率控制策略可根据预设的风光储联合发电出力目标,参考下一时间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预测出力曲线,在满足储能单元安全稳定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制定储能单元的预定充放电工作曲线。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根据风光实际出力对储能单元预定充放电工作曲线进行合理性评估,实时调整储能单元的充放电出力在允许的范围内。
风光储联合功率控制策略详细步骤如下(其中PM为储能出力目标值,Ppro 为当前时段风光预测出力值,Pset为预设风光出力值):(1)接收风光储联合功率控制指令,检查储能单元运行状态。
微电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微电网是指由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配电系统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的一种小型独立电网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微电网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微电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策略,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
第二章微电网系统的设计2.1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选择2.1.1 太阳能发电系统2.1.2 风能发电系统2.1.3 生物质发电系统2.2 储能系统的选择2.2.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2.2.2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2.3 微电网的配电系统布局设计2.3.1 低压直流配电系统2.3.2 低压交流配电系统2.3.3 高压直流配电系统2.3.4 高压交流配电系统第三章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3.1 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模式3.1.1 独立运行模式3.1.2 并网运行模式3.2 微电网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3.2.1 预测和规划能量需求3.2.2 能量优化分配3.3 微电网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控制策略3.3.1 频率控制策略3.3.2 电压控制策略3.4 微电网系统的故障检测和故障恢复策略 3.4.1 故障检测策略3.4.2 故障恢复策略第四章实例分析与案例研究4.1 实例分析:某地区微电网系统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4.1.1 系统设计概述4.1.2 运行控制策略执行情况4.2 案例研究:微电网系统的性能和经济评估4.2.1 系统性能评估指标4.2.2 经济评估模型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展望通过对微电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本文总结了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选择方法,并探讨了不同配电系统布局的优缺点。
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微电网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以及能量管理、频率和电压控制、故障检测和故障恢复等方面的控制策略。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评估了微电网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微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响应速度。
微电网控制策略的优化与调节方法研究
微电网控制策略的优化与调节方法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系统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微电网是由多种能源和负载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在满足局部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能通过联网与主电网相互交互。
为了实现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和最大化经济效益,控制策略的优化和调节方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微电网控制策略的优化与调节方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微电网的控制策略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微电网控制的首要目标,包括电压稳定、频率稳定等方面。
传统的微电网控制策略主要通过PID控制器实现,但在面对复杂的微电网系统时,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微电网控制性能的优化方法是采用智能控制算法。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算法,如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自适应调节,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
此外,也可以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微电网系统的准确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对系统进行控制。
其次,微电网控制策略的优化还需要考虑能源的分配问题。
微电网系统通常由多种能源组成,包括太阳能、风能、蓄电池等。
合理分配各种能源的使用比例,可以提高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采用最优功率调度策略。
最优功率调度能够根据能源供需的状况,合理地分配能源的使用比例,以最大化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能储存技术,通过储能系统的调度控制,进一步提高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性。
另外,微电网控制策略的优化还需要考虑电网与微电网的交互问题。
微电网作为一种分布式电源系统,与主电网之间存在功率的双向流动。
因此,在微电网与主电网之间建立合理的互联互通机制,以及合适的功率调节策略,对于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目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控制策略是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可以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来实现微电网与主电网之间的无缝切换和功率控制,保证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电网的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研究
微电网的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源应用形式。
微电网可以将分散的电源和负载互相连接,构建一个独立的、自治的小型电力系统,可以在断电的情况下自给自足,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微电网中,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实现对微电网各种设备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保障微电网的正常运行。
一、微电网中的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微电网中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主要包括逆变器、储能器、智能电表、通信设备、监控软件等,其作用是对微电网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并对运行状态进行管理,确保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中,逆变器是微电网中最为核心的设备之一,其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使微电网中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产生的直流电能够被微电网系统中的负载直接使用。
储能器的作用是在微电网中存储能量,保证微电网在夜间等非发电时段仍能正常供电。
智能电表可以实时监测微电网的负载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对于微电网的负载管理、供给管理非常关键。
通信设备可以实现微电网与外部电力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是微电网监控和控制的基础。
监控软件是微电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主要负责对微电网设备的监测、运行状态的分析以及运行情况的统计,是保障微电网稳定运行的管理核心。
二、微电网中的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当前,微电网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架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包括微电网中监控与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以及监控系统与用户的交互等方面。
2. 监测与控制算法方面的研究:包括微电网中能量管理、负载平衡、电池储能等算法在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与外部电力系统的协调控制等。
3. 系统运维方面的研究:包括微电网中设备的故障监测与重传、运维成本的管理和优化,以及微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电力监控与控制系统研究中,对于微电网中的接口设计、算法优化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微电网的概念正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微电网作为一个小型的、自主运行的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多种能源和存储设备的组合,满足局部区域的电力需求。
然而,微电网的运行和控制策略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需要考虑电力供需平衡的问题。
在微电网中,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必须保持平衡,以确保正常的运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如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基于强化学习的控制等。
这些策略可以通过监测微电网内的能源供应和电力需求,实时调整能源的分配和使用,以达到电力供需平衡的目标。
其次,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能源的多样性。
微电网可以利用多种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来满足电力需求。
然而,这些能源的可用性是不稳定的,需要合理的控制策略来调节和优化能源的使用。
目前,一种常见的控制策略是基于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控制,它通过监测不同能源的可用性和消耗情况,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此外,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能源储存技术的应用。
能源储存是微电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储存过剩的能源,并在需要时释放能源。
常见的能源储存技术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储能设备,可以实现微电网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源的可靠性。
此外,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
微电网作为一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并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通过合理的运行与控制策略,微电网可以降低电力成本,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在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需要考虑安全和可靠性的问题。
微电网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监控系统和故障检测技术,以及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和恢复策略。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综述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综述摘要:对于微电网来讲是将各种分布式微型电源、负荷单元、储能单元以及控制设备结合起来,构成协调运行的新型有机电源接入系统,为解决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无缝接入大电网提供了技术路径。
微电网作为新型电源接入系统,其实是一种高效的“网中网”能源利用形式,既能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网运行。
微电网由于受到发电方式和容量的限制,分布式电源以交直流变流器并网的集中式控制方式为主,虽然具有较快的调节、响应速度,但受通信带宽和低可靠性的约束,如何使分布式电源在微电网中实现即插即用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由孤网转并网、并网切换到孤网的多级控制过程中,维持系统电压稳定性微电网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
另外,考虑系统功率平衡的约束,兼顾发电、储能单元运行成本最低目标,探索分布式微电网最优能量管理模式非常有必要。
针对上述提到的微电网高效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就微电网的分散协调、系统稳定性、经济调度等方面的控制策略作了大量研究。
关键词:微电网;控制策略;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引言不同于普通的配电网,微电网涉及源、网、荷、储等多方面,其规划、设计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衡量,要实现各类能源的充分利用与全面开发与优化配置,可以说微电网的规划相对复杂化、多元化,随着微电网应用规模的持续扩大,微电网系统的规划设计方式也应逐渐朝着完善方向发展。
1、微电网系统的特征与分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供应任务日益繁重,电网得到了大规模地建设与拓展,对此如何提高供电质量、缩小供电距离、确保安全、稳定、持续地供电,正在逐渐变成电力企业急切面对的关键问题,对此可以尝试微电网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控制分布式控制器的使用,排除其弊端,也能提高对电网的控制水平,特别是微电网的暂态控制,能够借助就地控制器、分布式电源等来达到高效控制的目的,以此来优化电网的安全水平。
目前微电网通常包括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以及交直混合微电网等,按电压等级分主要为中压配电支线微电网和低压微电网。
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研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推广应用,微电网作为一个能够实现可靠与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
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策略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力系统中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1.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概述微电网是一种由多个可互联的分布式能源源(如太阳能光伏、风能、储能系统等)和负荷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
为了实现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微电网需要设计合理的运行与控制策略。
运行策略包括微电网的启停策略、能量管理策略、能力分配策略等。
控制策略则涉及到微电网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功率调节、故障检测与处理等内容。
2.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目前,针对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其中,能量管理策略是微电网运行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常见的能量管理策略包括最小耗能策略、最大利用率策略、最大续航时间策略等。
此外,还有一些控制策略如频率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容量和功率平衡控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3.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挑战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不确定性。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天气变化和能量的波动性,微电网中的能源供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合理地预测和处理能量变化对于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由于微电网中的设备和网络结构的复杂性,运行与控制策略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也是面临的挑战。
4.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为了克服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中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将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更加精确的能量预测模型和算法,以提高对能源波动性的处理能力。
其次,需要研究设计具有弹性的控制策略,以应对不同工况变化。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的效果。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微电网的自主优化和自适应控制。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1.分布式电源及其等效模型1.1分布式电源的定义国际上关于分布式发电的定义较多,没有形成对分布式发电的统一定义,不仅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分布式发电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1)国际能源署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服务于当地用户或当地电网的发电站,包括内燃机、小型或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技术,以及能够进行能量控制及需求侧管理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2)美国《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小规模、分散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运行、也可以联网运行的发电系统;(3)丹麦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靠近用户,不连接到高压输电网,装机规模小于10MW的能源系统;(4)德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位于用户附近,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电源。
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和小水电;(5)法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接入低压配电网,直接向用户供电的电源。
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容量限制为10MW,主要是热电联产、小水电和柴油机。
综合以上几种定义的共同点,可以认为分布式电源指的是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容量较小且靠近负荷中心的发电设备,如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光伏电池等。
目前,微电网示范工程中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柴油机、微型燃气轮机、小型水力发电机、小型风机、燃料电池和光伏电池,此外,还有少数的生物柴油机、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
1.2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虽然各种分布式电源都可以接入微电网为负荷供电,但由于它们自身的一下特点和微电网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不尽相同。
小型水力发电机、鼠笼型异步风机和柴油机等小型常规发电机输出稳定,可直接并网。
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直流风机等直流分布式电源输出直流电,通常需要经逆变器接入交流微电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直—交式并网。
微型燃气轮机和同步风力发电机输出幅值频率变化的交流电电气量,需要整流逆变后才能并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交—直—交并网,对应的分布式电源统称交直交分布式电源。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
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电力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微网作为一种新型、分布式的发电和供电系统,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日益凸显。
微网集成了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以及相应的保护和控制设备,可在大电网出现故障时孤岛运行,提供电力支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然而,微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带来了诸多控制与保护方面的挑战。
因此,对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首先概述微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然后重点探讨微网的控制策略,包括中央控制、分布式控制和分层控制等,并对比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接着,本文将深入研究微网的保护策略,包括孤岛检测、过电流保护、低电压穿越等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控制与保护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文期望能为微网的控制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微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微网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微网(Microgrid)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其基本结构与组成对于理解其控制与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微网主要由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负荷、保护与控制装置以及相关的配电设施组成。
分布式电源是微网的核心部分,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也可以是传统的小型火电机组或水电站。
这些电源可以根据当地能源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利用。
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用于将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进行转换和存储,以满足微网内部负荷的供电需求。
常见的能量转换设备包括逆变器、整流器等,而储能装置则主要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平滑微网的功率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负荷是微网中的用电设备,包括居民用电、商业用电、工业用电等多种类型。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微电网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分配和管理方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微电网系统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以及传统电力系统相互融合,可以实现局部能源的自给自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然而,在微电网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其控制与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首先,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与管理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微电网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产生与消耗之间的时间差,系统容易出现能源供应不足或过剩的情况。
因此,控制与管理策略需要考虑如何平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系统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保障,确保系统不会受到外部攻击或故障的影响。
其次,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与管理还需要考虑能源的优化分配和利用。
微电网系统通过将不同能源源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多能互补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然而,不同能源之间的协调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何根据能源的供需情况进行能量的优化分配,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同时,储能设备的合理运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控制和储能策略的优化,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与管理还需要考虑与传统电网的协调与互联。
微电网系统通常作为一个局部的能源系统存在,需要与传统电网进行协调和互联。
微电网系统与传统电网之间的能源交互和信息传递是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实现微电网系统与传统电网之间的平滑切换和互操作性,以及如何处理双向能量流和信息交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最后,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研究还可以探索智能化和自主化的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可以借助智能化的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改进。
例如,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和预测模型,可以实时监测和预测能源供需情况,从而优化能量分配策略。
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低压微网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能够将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
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为低压微网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低压微网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运行模式进行详细介绍,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对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中央控制策略、分散控制策略和分层控制策略等,分析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数据,对各种控制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为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还将探讨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自适应化和优化调度等方面,以期为低压微网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低压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低压微网的控制策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低压微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低压微网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低压微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其基本原理和结构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低压微网主要由分布式电源、能量转换与存储装置、负荷以及相应的保护和控制设备组成,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实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运行,从而确保微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分布式电源是低压微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
这些分布式电源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与微网进行连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它们可以根据微网的运行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自身的出力,以满足微网的功率平衡需求。
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依赖能源,而传统的能源供给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智能微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智能微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的、互相连接、具有自治能力的电力系统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辅助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优化调度和互联互通的目的。
本文将从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成果、应用案例、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能微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成果智能微网的优化控制是实现其自我管理、优化调度的重要手段,是智能微网运行的核心。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微网运行状态监测与评估微网运行状态监测与评估是实现微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一环。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微网状态评估、基于蚁群算法的微网状态动态优化和基于模糊数学的微网状态识别等。
2. 智能微网负荷预测与调度微网的负荷预测与调度是实现电力供给的合理化、优化运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微网负荷预测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微网负荷调度算法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微网电池储能系统调度等。
3. 智能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是保证微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众多研究,比较成熟的算法有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微网电池储能优化调控、基于动态规划的微网电池储能优化控制和基于模糊数学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等。
二、智能微网应用案例随着智能微网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将从城市微网、岛屿微网和农村微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城市微网城市微网是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高企和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城市微网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区有美国迈阿密、京都日本、台湾新店等。
2. 岛屿微网岛屿微网是应对能源供应困难的无人区、岛屿地区而设立的一种电力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网监控系统及其控制策略探究
摘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第三代电网发展和建设拉开序幕时,节能环保,可再
生能源利用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微电网逐渐成为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环保
政策和电力市场机制改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分布式发电成为未来发展重要的
能源选择。
现阶段我国的
能源方式仍以集中供电系统为主,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能源供电方式,
将是集中供能系统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微网;监控系统;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对环境的要求
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的一些清洁能源逐渐代替传统能源。
在该大环境之下,微型电力系统逐
渐被大众所接受,它主要由微源、负荷和各个系统链接所构成,这样能够达到运行极为灵活
轻巧,并且可以独立并网地运行的微型电力系统。
在我国逐渐提出了“互联网+”之后,新能源
微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推进新时代的节能减排和促进环保。
1微网具备的特点
第一是分布式能源的集成和运用,第二运行方式极为方便,第三电网可以自我调节,电
能的质量好,第四高可靠性,可以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
根据上面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
微网的建设过程之中,是基于了电子技术的发展,静态开关和电能的质量控制。
在运行的过
程中包括了微电网故障检测和保护技术、运行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等。
2监控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是整个微网系统当中的核心部分,起着协调作用,有利于实现微网协调、稳定
控制、高效科学、能源最大化,是充分完备的设备。
在微网运行过程当中,监控系统通过数
据的监测,事实掌握微网的运行现状,通过数据的分析,实现微网的控制目标和协调机制,
总的来说监控系统是微网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1监控系统的特点
不同于电站和水站,微网系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第一,能够控制对象的分布位置,能源的负荷主要是以区域为单位,可以分布在各个区域;第二,运行模式多样化,它们的并
网运行模式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和主体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第三,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响
应速度存在不一样的差异,比如电能质量调节、无缝对接等,都要求在发电时,必须使得监
控系统达到分钟级别或者小时级别。
第四,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是特别高的,要根据不同微网
的特点和分布的情况,来定制化设计系统,使得微网的运行方式更加的完备和可靠。
2.2监控系统功能架构
根据以往的微网的特点,在设计微网监控系统时,要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以此来适
用微网的各个功能系统。
首先从纵向来看,系统功能主要分为了三个层面,主要有平台基础
功能、业务应用功能和综合功能体系。
其中平台应用功能主要指的是为微网系统提供基础性
的服务支撑,主要包括了报表、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内容,业务应用主要涉及了微网内部的
各个元素的基本配置情况设置,有微网的综合监控、综合管理监控信息等。
综合功能指的是
微网的效能分析、发电预测、负荷预测和协调控制。
2.3监控系统网格结构
根据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监控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微网监控的设计主要采用了分层
分级的设计形式,主要分为了三个层级:系统控制层、区域控制层和地下控制层。
系统控制
层主要是为了完成发电负荷和微源的协调控制、能量管理方式、配电系统的管理和电能设备。
电能设备、视频和环境监视器通过站控层交接机接入不同的区域的主机。
区域控制层的核心
设备是中央控制器,负责的是自动并离网的控制、配合相关指令完成调配,中央控制器具备
了控制各个设备和调节作用,能够实现整个微网的协调控制,保证新能源的最大化使用和系
统的稳定可靠。
最后是低下控制层,负责的是微网内单元设备的保护和调节。
光伏系统控制器、发电机控制器和储存控制器等低下控制层,能够有效协调微网内部的系统各个元件的检
测和控制,使微网中央控制器快速进入通信状态,可以通过控制层网格与后台进行联通。
3控制策略
3.1系统的稳定运行
要使得微网稳定的运行,主要包括了电压值和频率值两个指标,在微网并网时,微网的
电压和频率值是依靠主网来决定的。
一旦离网时,电压和频率值就需要微网进行自我调节,
通过控制相关策略,有效协调和调节内部微源的运行参数,使得整个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更加
的稳定可靠。
3.2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微网的运行过程当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储存
能作为微网当中的重要元件,在微网的调节过程中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能够通过存储元件
和光伏等可再生资源的相互配合来使得目标最终的实现。
3.3运行控制策略
微网的运行控制策略的确定需要与网络的机构设计相吻合,建设网络框架,不同的控制
层承担不同的控制策略。
系统的控制层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运行、运行控
制管理策略、能量优化制度、耗能分析和多电源的协调控制等,而区域的控制层的运行控制
措施涉及了并网点的控制、紧急调频、多储能协调的协调控制、动态调压等等。
本地控制层
的运行控制策略包含了本地系统内部的控制策略,与上级控制器通信相关的应急控制、上级
控制指令的下放和分解等。
3.4并离网络控制策略
并离网络的控制策略是指并离网的控制运行方式,并离网在控制的过程中可分为计划性
并离网、计划性离网转并网、非计划性并网转离网。
不同的微网,其控制策略具有不同的方案,由于设备选型、微网的组成不同,这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当前主要探讨的是并网型且
需要无缝并离网切换的微网所推荐的控制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计划性并网转离网,监控系统根据光伏微源的出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并网
的功能平衡,随后在监控系统发出并转离的指令之后,并网可以系统地转向离网,而计划性
离网转并网,监控系统对并网控制器下的发出离网转并网的相关指令,并网的网点控制器要
同期并网,网点的开关要进行自动同期合闸。
在合上并网开关之后,要同时通知储能系统进
行模式的展示和运行。
第二,非计划性的并网转离网,并网点控制器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故障技术的检测,
一旦检测到电网发生了故障,这时需要和主网脱离时,并网点控制器应该能够进行并网转离网,当并网发出指令,断开并网的模式之后,可以通知储能系统进行展示和运行。
并离网的相互转换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切换,并网点的开关是否选用了快速的开关、储能系统在切换的时候是否采用了下垂的控制研究方法,微源是否采用了虚拟同步技术,这对于无缝切换是否存在影响。
推荐采用的网点控制器和储能直接实现通信之间的转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时间的缩小,提高切换的成效和功能,减少切换的时间。
结语
本文主要在结合微网的特点和运行方式之上,提出微网运行监控系统的运行方式,监控系统的基本架构,以及微网监控设备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随后提出监控系统三层两网的各层的控制策略。
着重阐述计划性并网转离网、计划性离网转并网、非计划性并网转离网三种典型工况的并离网控制逻辑最后,通过对本监控系统设计方法及控制策略进行说明。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虚拟同步技术等先进的控制技术产品化日益成熟,相信微网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钰,郝为瀚,李涛,鲁丽娟,郭芳.微网监控系统及其控制策略设计[J].南方能源建
设,2018,5(S1):177-182.
[2]赵文鹤. 新一代储能微电网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王开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网监控系统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04):52-57.
[4]阴囯富,朱创录.植物工厂生产方式下智慧农业监控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1):232-237.
[5]魏楠楠. 分布式储能与微网实验系统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