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一)
人口优势: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人口优势: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赵曦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60亿人口的21%的人口大国,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也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几十年来,中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以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如此强劲的速度增长。
人口数量,将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尽管没有经验借鉴,但回顾中国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口多的特点会成为中国发展的优势。
中国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与现状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经历了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和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其中,在1949-1957年,1962-1970年,1981-1990年经历了三次人口高增长阶段,在1958-1961年经历了人口低增长期。
进入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不断加强和执行,,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出生率由1991年的19.7‰降至2004年的12.3‰,人口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平稳增长阶段。
截至2005年,中国的人口已由解放初期的5.42亿增加到13亿。
巨大的人口压力并未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解放初期,我国由于没有考虑到人口问题,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为经济战略,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的后果,特别是在1958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政府工作的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认识到自身的资源禀赋,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加大对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改革,到2005年,中国GDP平均年增长率为 9.6% ,改革开放27年来,GDP总量增长了12倍,已成为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可以看出,人口带给中国的,不仅是压力,更是一种优势。
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与充分利用人口优势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多,劳动力价格就相对便宜,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口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词:⼈⼝特征⼈⼝基数⼈⼝素质⼈⼝流动⼈⼝分布经济发展索引:⼈,作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观和客观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因。
⽽⼈⼝特征所表现出的巨⼤差异性也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结果。
本⽂将利⽤⼀些统计学原理对我国⼈⼝主要特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做⼀些论证式的阐述,通过⼀些统计学的分析和论证说明⼈⼝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正⽂:基于地理,⽂化,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个国家的⼈⼝普遍具有与其相对应的⼈⼝特征,⽽⼈⼝特征与⼀个国家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常密切的关系。
⼈,作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观和客观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因。
⽽⼈⼝特征所表现出的巨⼤差异性也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结果。
本⽂将利⽤⼀些统计学原理对我国⼈⼝主要特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做⼀些论证式的阐述,通过⼀些统计学的分析和论证说明⼈⼝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综合统计学原理,⼀个国家在⼈⼝基数,⽂化素质,年龄结构,⼈⼝的流动性,⼈⼝性别⽐,⼈⼝的区域性分布、⼈⼝城镇化等⽅⾯的特征与⼀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
⼀、⼈⼝基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数的⼤⼩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的模式,规模,速度等因素。
中国⼈⼝基数庞⼤,⼀⽅⾯对资源消耗的需求旺盛,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资源供应,这⽅⾯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成本具有较⼤的压⼒,但从另⼀⽅⾯来说却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庞⼤的劳动⼒⼈⼝,⼀般⽽⾔对于外向性经济尤其是提供加⼯制造的外向性经济⽽⾔具有较⼤的促进作⽤。
中国⾄改⾰开放起始,巨⼤的⼈⼝基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分享了⼈⼝基数庞⼤的红利,劳动⼒供给⾮常充⾜,⽽劳动⼒的价格⾮常低,⽣产制造的⼈⼒成本相对就低。
但这样的⼈⼝红利需要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外向性的加⼯制造型经济模式中,这种⼈⼝红利就具备了特定的条件和基础;反之,如果⼀个国家的经发展模式是以创新性的⾼科技或⾦融发展等⾼端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基数庞情况见⼀斑。
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一直以来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解决与协调为国人口发展成为了我国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关系,控制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起着两重矛盾的相互作用,它能促进经济也能抑制经济发展,不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
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自然灾害和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的原因,我国提出来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因为我国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来,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就业和生活压力,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消费和生产力。
经过几十年的人口过快增长,我国的人口基数变大,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不足。
降低使得农业资源负担过重,工业资源供给不足,削弱了人均产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口激增需要更过的粮食,消费品和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由于国内生产量的制约,我国需要很大量的进口,减少了国家生产性投资,耗费了大量的外汇,阻碍了经济发展。
3.人口激增造成了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加剧,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时,经济发展的就业机会满足不了所有的劳动力,劳动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不但抑制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
比如我国人口到20世纪末已超过13亿,每年新增劳动力1500万到2000万,国家需要负担巨大的社会成本,又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出现了许多中国特有的现象,如“民工荒”,“民工潮”。
2、严重制约了经济腾飞影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也影响了广大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四是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
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政策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政策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与人口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而人口政策则是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政策的关系,并分析其如何解决人口问题、推动经济发展。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口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
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口红利的发挥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产业的快速扩张和技术进步。
然而,在人口超过一定数量后,劳动力供给过剩将导致失业率上升,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结构与消费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这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适应人口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人口数量与结构还会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合理调整人口结构,可以提高每个劳动力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对经济发展构成障碍。
二、人口政策的重要性人口政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工具,在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人口政策可以引导人口结构的优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生育优质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技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人口政策可以调控人口增长速度。
在人口过快增长的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并避免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而在人口减少的国家,则可以通过鼓励生育、引进移民等措施,调控人口增长速度,避免劳动力短缺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最后,人口政策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口素质与福利水平,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口政策还可以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经济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经济一、中国的人口分布1.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等),历史因素。
二、中国的人口经济1.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适量的劳动力、消费市场和人才储备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过多的人口可能会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2.中国的人口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
近年来,我国逐步放宽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3.人口经济结构:包括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人才市场等。
劳动力市场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市场方面,我国拥有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人才市场方面,我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人口与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较少、资源丰富,近年来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区域经济发展逐渐提速。
5.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同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人才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也对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6.人口经济的国际比较: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优势,但人均GDP、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人口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在一些地方政府中也形成了“以GDP论英雄”的偏向。
近年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人们从理论上开始询问:第一,GDP 一个指标足以概括人类发展的全部需要吗,换句话说,GDP足以解释人类发展的所有维度吗?第二,传统上解释GDP增长的那些因素真的足以囊括经济发展的全部要义吗?本文从人口发展的角度,借助人类发展指数(HDI)这个新理念,尝试回答上述理由,并探讨人口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人口政策;经济发展;GDP一、我国经济发展目前状况(一)通胀形势仍未消减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既有成本推起也有需求拉动的性质。
但本轮通货膨胀的发生,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说,是经济过热的结果。
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的暴涨,以及国内工资成本的上涨(还有天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而且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务院最近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制约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
笔者认为,尽管CPI的上升速度可能会因基数和农产品价格回落等理由而出现回落,但对通胀的警惕不能放松,宏观经济政策仍应该坚持把抑制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的方针。
如果中国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经济就不需要急刹车;如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就可能反弹。
最终不得不急刹车,损失则要大得多。
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也是世界范围内经济过热的结果。
(二)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但GDP增速的中长期波动和中期波动已进入周期性上升阶段,未来两年我国经济的内在增长率仍将维持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
人口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逐步调整人口政策 ,提倡优生优育,注重人口质量。
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减轻资源压力
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政策减少了资源消耗,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空间。
促进劳动力素质提高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增加,提高了 劳动力素质。
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
人口流动的挑战与机遇
交通拥堵和居住压力
人口流动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 加剧了交通拥堵和居住压力。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
人口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儿童教育、医疗保障等,对社会 福利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人口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 级,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投入 。
05
人口与社会发展
人口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城乡、民族等分布情况,对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如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会制约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人口结构变化要求产业结构调整,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口的需求 。
人口与社会发展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 口比例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增加,推动了消 费结构升级。
人口政策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鼓励生育
中国政府正在逐步放宽生育限 制,鼓励家庭生育。
提高教育水平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提高劳动力素质。
应对老龄化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1.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在经济大系统中,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资源不仅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要素,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转化成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环境是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的总和,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供给。
经济的发展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影响。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减轻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各类自然资源。
2.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又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人口发展。
同时,人口又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经济发展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的能动要素。
一方面,人口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
人口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对经济发展也起到阻碍作用。
3.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又与环境、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
人口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资源利用合理和环境优化;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
可见,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这就要求人口本身也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但又不能孤立地发展。
这是因为,离开了资源、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离开了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有人口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都-1-是有条件的,不顾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人口增长是不能长久的。
上述诸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说明,只有各方面都能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别的方面创造条件,人类生存和发展才能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我国人口与经济
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口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数量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总人口超过14亿人。
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采取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这项政策最早的实施是为了解决过度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资源压力和社会问题。
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有效的,使得人口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
这给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中国正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工作年龄人口的减少将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这将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老年人口增加也面临着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负担将不断增加,而这对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过去几十年中为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推动了中国的制造业崛起。
同时,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关产业,如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这将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动力。
最后,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各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这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刘丹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人口的数量及其变化,人口的素质及其结构以及人口的迁移等,都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
人口产业结构指经济活动人口在不同产业部门人数的分配比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1]。
中国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发达的现代社会转换过程中,国民经济结构必然发生重大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人口状况也将出现明显转变,研究目前中国人口问题,将对中国制定适当的产业结构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人口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上,从根本上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最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从人口同经济的关系而言,按道理只要发展生产就应该可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
假如生产发展得比人口增长更快,则还会使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
然而,发展生产需要增加相应的生产资料。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在于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必然要腾出目前大量从事农业手工劳动的劳动力。
为了保证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都有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就不得不把本可腾出的人力勉强塞在农业生产中,从而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其他产业部门和农业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不象农业生产那样受到主要生产资料(在农业为耕地)数量的限制。
在这些部门中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供应量超过了劳动力需求量。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承担了一项义务,即为城镇地区的每个适龄公民安排一个有工资收入的工作岗位。
这从保证每个公民实现劳动和生存权利的原则来说原是正确的。
但是这也带来了两个现实问题。
一是为了保障充分就业,而在生产和工作并不需要的情况下在工厂、商店、机关安插了多余的人员,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并且更妨碍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这一点又是与农业部门的共同之处。
针对中国现实,为了摆脱困境,走上正常发展途径,必须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同样大力制止人口进一步高速增长。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而人口问题则关乎人口数量、组成和分布等方面的情况。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相互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学与人口问题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与经济增长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口规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资源的供给。
人口增长快的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劳动力,这为国家提供了劳动力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如果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负增长,都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人口结构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对于经济增长非常关键,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则会对社会养老和医疗等方面带来压力,从而对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因此,合理的人口结构政策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移动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过程。
这种迁移通常伴随着劳动力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当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时,城市的劳动力供给会增加,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总量。
然而,人口迁移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过度的人口流入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度集中,造成城市贫困、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同时也会对原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造成压力。
三、人口与消费需求人口数量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口规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市场潜力和消费趋势。
随着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相应增长。
人口数量的增加可以带动市场的扩大,刺激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也会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升。
反之,如果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消费需求可能会受到限制,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四、人口与社会福利人口问题也与社会福利息息相关。
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
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生产、消费能力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就业市场、市场需求和社会福利等几个方面探讨经济发展中人口与人口结构的影响。
一、人口数量的影响人口数量直接影响着劳动力供给和市场规模。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可以获得更多的劳动力,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同时,庞大的人口规模也会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也可能导致就业压力加大、资源短缺等问题。
过多的人口需要分配有限的资源,可能导致资源供给不足,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结构的影响人口结构主要指人口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等方面。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1. 年龄结构影响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人口比例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产出能力。
青年劳动力的增加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而老年人口的增加则可能对劳动力供给和社会养老问题产生压力。
2. 性别结构影响经济发展。
男女比例的失衡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部分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将导致婚姻市场扭曲,从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 职业分布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中职业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过多的农村人口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劳动力外流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中行业结构的失衡也可能导致就业困难和社会不稳定。
三、就业市场的影响人口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随着人口的变化,就业市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1. 增加了劳动力供给。
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选择,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2. 影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劳动力。
然而,就业市场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就业压力增加、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标签: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一、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力人数增长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力人数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呈反比关系,我国的大部分生产部门对新劳动力投入的吸纳度较小,有的部门甚至不需要新劳动力的投入。
在此情况下,投入劳动力越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越慢,越不利于经济增长。
劳动力的供给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转轨,从而很难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至于制约经济增长的质量。
最后.闲置劳动力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要别人来抚养.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
更为甚之,一部分劳动力因没有工作收入而沦为盲流.引发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秩序,从而破坏了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人口增长对就业的影响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我国现在存在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的增长同人口的密度密切相关.人口迅速增长在经过15年左右的间隔之后,劳动力也随之大规模增加,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从而引起了严重而持久的失业问题。
我国人口到21世纪初已基本超过13亿.近期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500—200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600万人,产业结构的变动还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地区转移。
体制转轨的深入又使传统体制下包容的国有企业冗员显现出来。
但在劳动力需求方面,随着经济技术结构的推进,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当人口大幅度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这将是当前和未来半个世纪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困扰的问题。
3.人口增长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及综合实力派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净增加。
关于我国人口与经济
关于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无法割裂内在联系,人口是社会济发展的前提和最终归宿,经济的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口量、人口质量、人结构及其变化的状况,同时在定条件下决定人口发展。
尽管如,由于发展之间的关系千差万的,不同地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系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主要针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开论述。
所谓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发展,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果既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现了充分就业,又较好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就是实现了人口与济发展的协调。
要实现人口与经的协调发展,必须在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人口结构的同时,保持社会济的适度增长,尽可能地创造更的就业机会,提高济效益。
一、协调展评价模型构建(一)指标选取指标权重本文采分层评价模型进行协发展综合评价,根据协调发展指标系,分别选取了经济标(作为逆指标的城镇居民恩格系数和GDP、人均GDP、财政入、第三产业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等正指)与人口(包括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重与平均教育年等正指标,总人口、人口度等中性指标和自然增长、婴儿死亡率与总抚养率等逆指标)指标等一级指标。
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一级和二级指标的重。
()指标数据的无量钢化处理由于本文采用的指标据具有不同的单位,这可能会对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它们进行无量钢化处,使其波动范围缩小到0和1之间。
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差标化,其公式如下:正指标计算式为:经这种标准化所得新数据的值越大好。
()协调发展系数计算协调发展系数调两子系统的协调情况及发展水。
在文中先用协调系数评价两系统的协调状况,其公为:Cij=exp(-kui-uj)2)其中:Cij表示i系统与第j系统的协调系;Ui表示i系统的实际发展水(综合评价得分),Uj表示j系统的实际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K=2/S ,S 为Ui和Uj的方均值。
即使协调系数能反映两统的协调情况,但不反映系统当时所处的发展水平当Ui=0.7,Uj=0.7时,i系统与j系统协调系数为1,而当Ui=0.9,Uj=0.9时,系i与系统j协调系数也是1,是后者两系统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者。
我国人口与经济
我国人口与经济【摘要】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历程,人口结构、老龄化、红利、城乡差异以及人口政策等因素对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带来了挑战,但也可以转化为机遇。
城乡人口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影响着经济的均衡发展。
人口政策的制定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走向。
在未来,我国需要更深刻地理解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口,经济,关系,数量变化,发展历程,人口结构,老龄化,红利,城乡差异,政策,互动关系,协调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密切的关联。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密不可分。
我国人口众多,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城乡人口差异的拉大,以及人口政策的调整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
一个优质的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口将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而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人口差异则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我国需要通过科学的人口政策来引导人口结构的优化,确保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如同一对连理之根,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只有在人口与经济的互动中找到平衡,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需要更加重视人口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确保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未来的经济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1.2 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人口数量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从远古时代的稀少人口到现在的十多亿人口,我国人口规模在不断增长。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人口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社会发展的学科,与人口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学与人口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与经济增长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潜在的劳动力增加,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增加失业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动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年轻劳动力的供给可能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与资源配置人口数量的变动也会对资源的需求和配置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为满足人口需求,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另一方面,资源的稀缺性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口增长的上限。
如果一个地区的资源供给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就会面临人口过剩的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确保资源供需的平衡,对于人口发展至关重要。
三、人口与消费市场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对消费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规模的增加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增加,从而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动会改变消费需求的结构,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对于保健品、养老服务等消费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因此,根据人口变动的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高市场竞争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人口的消费能力也对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消费能力,从而影响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提高人口的收入水平,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对于扩大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中国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人口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这对社会经济带来了众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人口增长对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给资源供需关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粮食、水资源等基本生存资源。
这使得中国需要更大的投资来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因此,人口增长对资源供需关系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二、人口增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方面,人口增长带来了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量的劳动力可供选择,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用工选择,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增长也带来了激烈的劳动竞争和失业问题。
人口膨胀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大量劳动力供给过剩,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这使得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以应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
三、人口增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承担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率和质量也面临很大的提高空间。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维持社会的稳定,中国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四、人口增长对教育系统的影响人口增长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的教育资源在大城市相对丰富,但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仍然匮乏。
随着人口的增长,学校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明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造成了诸多影响。
从资源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教育系统等方面看,人口增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探究其内在的相互作用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首先,人口规模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市场规模。
人口较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全球企业争夺的“香饽饽”。
人口众多还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充足,这为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
但是,人口规模的过大也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压力增加。
当人口规模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负荷将增大,导致资源稀缺、生态失衡等问题。
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过快也可能导致就业困难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必要的。
其次,人口的结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
年轻人口的增加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
他们是创新的推动者和市场潜力的释放者。
然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可能带来养老负担增加等挑战。
因此,应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来制定合适的政策,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教育程度是人口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提升人口的教育水平,可以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往往更具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除了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流动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涌入。
这一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
因此,创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城市规划是实现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一)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倍受学者的关注。
早在几百年前,中国著名人口思想家洪亮吉、汪士铎等人便根据当时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从不同角度上探讨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为代表学者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角度比较系统地论证了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提出控制人口的现实必要性,这是建国以后学术界最早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遗憾地是,由于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学术研究便就此中断了20余年。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发展和完善,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也随着走向恢复、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新阶段。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外学术界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人口与经济关系运行的机理、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深入剖析与探讨,在许多关键的人口经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观过去20多年的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过程,学术界在不同阶段中对问题研究的内容、手段、视野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因此,我们将其主要研究成果划分为改革初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进行文献的回顾和综述,并对未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重点作一展望。
一、改革初期的研究成果回顾与评述(1979~1986年)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客观上急需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因此带动了当时人口经济学的研究。
学者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李竞能1999),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人口经济研究得以恢复的催化剂,这突出反映在三件事上:一是从思想上把原有的禁锢逐步打破,提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是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人口压力沉重,突出表现在失业问题极其严重,物质供应非常紧张,住房短缺,建设资金不足,使人们再也无法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存在人口问题。
三是在纠正以往政策偏差和冤假错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为马寅初、陈达和吴景超等人口学者平反的举措,引发了对社会主义人口问题的研究。
①由于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恢复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正全面致力经济建设,其工作的重心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上,因此,改革初期阶段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主义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中国人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矛盾有哪些,控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又是什么,等等?在这一阶段,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关注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两种生产理论7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控制人口的战略,但当时实行计划生育却缺少必要的理论作为指导。
改革开放以后,探讨社会主义国家控制人口的理论基础便成为人口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人口学界突破过去的理论禁区,对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的重大成果是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的核心,这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论述中不难看出两种生产理论的思想。
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还应当包括人类自身生产,二者构成了社会生产内部的矛盾对立体,社会生产正是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中发展(张纯元1983;冯立天1982;李竞能等1982;梁文达1980;曹明国1982)。
关于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两种生产的矛盾运动中,物质资料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口生产最终总是适应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要求而变动,并围绕着物质资料生产这个经济基础而变动①,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人口的发展,人口变动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生产也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生产,有时还会表现为强烈的反作用形式②,也就是说,由于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可以渗透到物质资料生产的各个方面,如果人口生产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它也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到物质资料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延缓经济发展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是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差别,不能等同起来。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生产是决定社会生产运动的主要力量,他仅从人口与生活资料这个狭隘的关系出发来断定,决定人类社会进程的因素是人口和生活资料。
同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截然相反,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则认为,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从属于物质资料生产,同时,人类自身生产在社会生产运动中仅占次要方面,它既不是决定力量,也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进程。
尽管学者普遍认为,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存在着客观的比例关系,但他们对两种生产比例关系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两种生产的比例是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更带全局性、更具有战略性的比例关系,它直接决定物质生产内部的各种比例,如两大部类生产比例、积累和消费比例等(吴忠观1982;王向明1982)。
李竞能等(1982)则认为,两种生产的比例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比例,自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制约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规模以及内部的比例关系,这主要因为人口生产本身并不属于国民经济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无疑是中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学术界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两种生产理论给予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重要的启示,它是制定中国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我们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有计划地调节生育,这便是人们俗称的“两种生产一起抓”。
在如何解释当前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时,一些学者探讨了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在人口问题上“左倾“的影响,造成了解放以后20多年的人口迅猛增长;二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母体不是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延伸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刘洪康1983),因此,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同样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
系统地总结和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是中国人口学界对人口科学体系的最重要贡献,它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人口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同时,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辩论也坚定了中国政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信心和决心,在理论上澄清了一些人对人口控制的模糊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和客观地应用两种生产理论来解释中国人口与经济的内在关系问题,这是中国人口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它的实际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对人口学本身的特殊贡献,它的提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以及其他重要决策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口与消费、人口与分配、人口与投资、人口与就业、人口与耕地、人口目标与经济目标等。
改革初期,人口学界对于上述人口与经济关系探讨的论述也占了相当多比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术界对中国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对任何社会的人口发展过程都极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口和生活资料的比例关系和劳动人口和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③。
中国人口和生活资料发展的实践历程表明,1952~1957年由于全国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较为迅速,其对人均产量增长的延缓作用明显大于推行计划生育以后1978~1981年这一阶段,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及保持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适当比例关系的必要性。
田雪原(1982)则提出,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衡量人口和生活资料生产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的客观指标;同时,他明确地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对生活资料的影响并非即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特点。
这一时期的许多论述集中在对人口投资问题的关注上。
邬沧萍(1980)比较早地利用国民收入指标,动态地考察了人口增长和国民收入投资额之间的关系,他发现,控制人口增长对国民收入的积极作用至少需要20年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也为中国现阶段为什么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依据。
陈玉光则根据中国的实际状况提出,我们要根据人口增长速度确定投资的最低需要,并依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确定投资的上限,这是在安排基本建设投资首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人口投资和经济投资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为保证不致于因人口增长而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投资,后者是指国民收入中为提高平均每人国民收入所用的投资①,他同时明确提出智力投资也是人口投资的一种,智力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往往通过劳动力质量变化来体现,他的这一论点至今对我们研究人口投资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口经济学》一书对人口投资做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论述,该书从宏观上严格界定了狭义人口投资和广义人口投资。
前者指用于保证新增人口不低于原有人口生活水平所需费用的投资,后者还包括用于保证全体人口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投资②。
该书还特别阐明了测定智力投资经济效果的几种方法,包括智力投资收益率、单位教育经费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等方法。
此外,该书的另一个贡献是在国内首次从微观上探讨了家庭人口投资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其特有的经济效益。
改革初期,中国面临的突出的人口经济问题是就业问题。
人口增长不但影响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同时也影响着劳动力就业状况(黄志贤1983)。
宋则行(1981)认为,新增劳动力能否全部就业将取决于积累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劳力比率三个因素,在面对现有积累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劳力比率均较低的国情下,一个比较实际和可行的选择途径便是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而有效地控制劳动力的迅速增长。
刘铮(1980)就解决当时人口与就业矛盾问题,提出了积极进行技术培训和提高劳动力质量的观点,并将此列为缓解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通过对典型城市就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马淑鸾和张建山(1986)认为,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类型正在从第一产业在业人口为主的正三角形,经第二产业在业人口的膨胀形,向第三产业在业人口比重最大的现代化类型过渡的过程,这是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普遍客观规律。
这一时期的人口经济问题研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突破长期以来国内对适度人口的“禁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实现适度人口的途径和实际意义。
学者认为,从中国土地和资源出发,根据未来经济发展可能达到的速度和水平来研究中国适度人口数量,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关系到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田雪原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