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的分类及其意义
白细胞五分类依据
白细胞五分类依据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承担着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重要任务。
根据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分为五类,分别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50-70%。
它们具有吞噬细菌,释放酶分解细菌并将残留物排出体外的作用。
在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增多。
2.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部白细胞的20-40%。
它们能够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并产生抗体来保护人体。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略有不同。
3.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2-8%。
它们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死亡细胞和其他垃圾,同时也能分泌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等。
4.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1-3%。
它们在吞噬和消化寄生虫和寄生虫卵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
此外,它们还能够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和白介素等。
5.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0.5-1%。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一些过敏原物质,如花粉、灰尘等。
在过敏性疾病或某些寄生虫感染中,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会增多。
综上所述,白细胞的五分类依据是根据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而划分的。
每种白细胞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它们共同协作,为人体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抵抗疾病具有关键作用。
白细胞分类是通过对白细胞进行形态和功能上的观察,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状况。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临床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临床意义,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血液中白细胞类型,其数量和活性的改变通常表示着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性质。
在炎症或感染状态下,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同时其形态特征也会发生变化,如嗜酸性颗粒物质的减少等。
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分类和观察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类免疫细胞,对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
在临床上,淋巴细胞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和功能分为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而自然杀伤细胞则是杀伤癌细胞和感染病毒的重要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分类的观察和统计有助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三、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改变可以反映机体病程的变化以及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
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单核细胞的数量常常增加,并且发生抗原处理和呈现,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因此,单核细胞分类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炎症的活跃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等免疫反应。
在寄生虫感染和过敏状态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
因此,对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分类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有效评估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程度。
综上所述,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是多样而重要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观察,医生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白细胞分类的观察和分析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的意义
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的意义
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评估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白细胞外观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这种分类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诊断和鉴别:白细胞形态分类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不同类型的疾病。
例如,在血液检查中,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形态特征可能与特定疾病相关联,如感染、白血病、贫血等。
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可能的病因,并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对白细胞形态进行定期监测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白血病患者中,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观察和分类白细胞形态,医生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恶化或复发,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科研和临床研究: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提供了对白细胞种类和数量的详细描述,这对于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非常有价值。
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形态分类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疾病患者的白细胞特征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方法也在逐渐应用于白细胞分类和分析领域,能够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白细胞形态分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白细胞分类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及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人体的一类血液免疫细胞,是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保卫力量。
一般来说,白细胞被分为两大类:非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
一、非肿瘤细胞1.好细胞它们是治疗例如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武器”,具有识别和攻击受病原体影响或损伤患者细胞的能力。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乳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恶性细胞恶性细胞会被医生作为大脑、肠道、淋巴系统和胰岛素分泌系统等不同系统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志物。
这类细胞会增多,让病症变得严重,甚至可能会转移到整个机体其他部位。
最常见的恶性细胞类型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精子柱细胞白血病、胞浆白血病、骨髓细胞恶性纤维结瘤等。
二、白细胞的临床意义1.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当体内出现异常病理变化时,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检测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恶性肿瘤。
当患者出现症状时,通过检查白细胞数量是否异常,可以提前发现恶性肿瘤、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2.作为急性炎症的诊断指标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导致体内白细胞的含量显著增加,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因而可以通过测量白细胞数量来诊断急性炎症。
3.耐药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耐药细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病人的白细胞数量出现异常,那么很可能是耐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因此白细胞的检测也可以用于诊断耐药细菌的感染。
白细胞分类及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疾病状况,进而辅助决策,提高治疗效率。
虽然白细胞的分类较为复杂,但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诊断技能,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识别出恶性细胞和危险病原体,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
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
白细胞,又称白血球或白血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抗病毒、细菌等外来入侵者。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维持在4000-10000微升(μL)之间。
根据形态和功能,白细胞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淋巴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反应,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能分泌抗体,对抗外来病原体;T淋巴细胞可以直接杀死受感染的细胞或调节免疫反应。
2.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能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的防御。
3.单核细胞:能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转化为淋巴细胞。
4.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对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5.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别负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需要注意的是,白细胞分类的比例因个体差异而异,正常值范围为:淋巴细胞40%-60%,粒细胞40%-70%,单核细胞3%-10%,嗜酸性粒细胞0.4%-8%,嗜碱性粒细胞0.2%-1%。
在实际检测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数值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
性别、生理状态等。
若检测结果与正常范围相差较大,建议咨询医生,了解具体原因。
白细胞的分类及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一、概述白细胞,也称白血球,是一种具有核的血液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在保护人体免受外界侵害、抵抗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并分别介绍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二、白细胞的分类1. 根据细胞形态和结构,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和非粒细胞两大类。
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非粒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三、各类白细胞的功能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类型,其主要功能是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清除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 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抵抗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对寄生虫和过敏原有着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3. 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少的类型,其主要功能是释放抗凝剂和抗组胺物质,参与过敏反应和抗凝过程。
4.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具有重要免疫作用的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
它们主要负责免疫记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其功能主要是清除陈旧细胞和组织损伤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6.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其主要功能是清除异物、清除坏死细胞和参与炎症反应。
四、结论白细胞作为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和防御功能。
粒细胞主要负责非特异性免疫,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非粒细胞则主要负责特异性免疫。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疾病防控中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对于维护机体健康和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及其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续写:五、各类白细胞的功能深入探讨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多核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粒细胞。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和分解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清除细胞垃圾和逝去细胞,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简述白细胞的分类
简述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是一类无色、核有形的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淋巴组织中,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作用的不同,白细胞可
分为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两大类。
淋巴细胞是一类核细胞,主要负责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其中,T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感染体内的异物,起到细胞免疫作用;B淋巴细胞则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的防御机制。
粒细胞又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类。
中性粒细胞是最主要的一类白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各种病原菌和异物,起到最重要的细胞免疫反应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针对寄生虫
感染和过敏反应,通过分泌一些生物活性分子来消灭这些生物体。
嗜
碱性粒细胞则主要参与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等过程。
白细胞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啊,那可是我们身体里的一群超级英雄呢!它们分为好几类,每一类都有着独特的本领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先来说说中性粒细胞吧,这家伙就像是战场上的先锋,数量超多,战斗力超强。
当细菌入侵我们身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奋勇杀敌,和那些坏家伙展开激烈的战斗。
要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出现异常增多,那很可能就是身体某个地方有炎症在捣乱呢,这就像是警报响起,提醒我们要赶紧注意啦!
淋巴细胞呢,就像是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
它们分为 T 细胞和 B 细胞等,T 细胞负责直接攻击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 细胞则能产生抗体,帮助我们抵御外敌。
如果淋巴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那可不能掉以轻心,这也许意味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出现了状况呀。
还有单核细胞,它就像是一个智慧的谋士。
它可以变成巨噬细胞,吞噬那些病原体和衰老的细胞。
单核细胞的变化也能给医生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呢。
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它们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呀。
嗜酸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会有所行动,嗜碱粒细胞则与过敏和炎症反应有关。
这些白细胞们就如同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共同守护着我们的身体。
它们的分类和变化,不就像是一本详细的健康密码本吗?通过解读它们,医生们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体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难道这还不够神奇,不够重要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这些小小的白细胞们,它们是我们健康的忠实守护者啊!白细胞的分类和临床意义真的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呀!。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细胞(WBC)是人体内的防御细胞,能够排除异己,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病毒侵扰时,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使机体不受到侵害。
白细胞由骨髓产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就是这五种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①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代表“防御卫士”,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将其消灭,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②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③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④另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生理交叉点,两个指标都达到50%,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其他时间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两者所占白细胞比例慢慢接近成人的指标。
白细胞分类及相关特征2.1 中性粒细胞:①NEUT概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
白血球讲解
白血球讲解
白血球,也被称为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反应和防御机体。
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白血球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 中性粒细胞: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白血球,通常占所有白血球的50%-70%。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消灭细菌和真菌。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通常占所有白血球的20%-40%。
它们包括B细胞和T细胞,负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通常占所有白血球的2%-8%。
它们包括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负责消灭细菌、死亡或受损的细胞,以及吞噬和清除颗粒物质。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占所有白血球的1%-6%。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对付寄生虫感染和调节过敏反应。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通常占所有白血球的0%-1%。
它们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不明确,但可能参与对某些病原体的防御。
白血球的数量和比例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化,包括感染、炎症、药物反应、骨髓疾病等。
通过检测白血球计数和分类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和病症。
白细胞分类英文缩写
白细胞分类英文缩写
(最新版)
目录
1.白细胞的概述
2.白细胞分类的英文缩写
3.白细胞分类的详细介绍
4.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
正文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负责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白细胞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征。
在英文中,我们通常使用缩写来表示这些不同的白细胞类型。
白细胞的分类英文缩写如下:
- Lymphocytes (L): 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和 T 细胞,是身体免疫反应的主要参与者。
- Monocytes (M):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和组织碎片。
- Neutrophils (N):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负责对抗细菌和真菌感染。
- Eosinophils (E):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参与对抗寄生虫感染和调节过敏反应。
- Basophils (B): 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参与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
这些白细胞类型在身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性粒细胞是身体对抗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兵器,而淋巴细胞则可以产生
抗体来对抗病毒和肿瘤细胞。
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也非常重要。
医生通常会通过检查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和比例来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例如,如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过高,可能意味着他们正在经历细菌感染。
而如果患者的淋巴细胞数量过高,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身体正在对抗病毒感染或肿瘤。
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的作用
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的作用
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是一种针对血液中白细胞形态特征的分类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其类型和异常状态。
它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疾病诊断:通过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例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相关,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骨髓抑制或继发性感染有关。
通过手工分类,医生可以根据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疾病诊断。
2. 疾病分型:某些疾病的分型与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密切相关。
例如,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需要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的大小、核的形状、细胞浆的颜色等。
手工分类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疾病分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疗效评估:某些治疗方案对于白细胞形态的改变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手工分类,可以观察到患者治疗后白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判断治疗的有效性。
例如,在白血病治疗中,通过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出现细胞减少、细胞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等情况,进而评估治疗的疗效和进展情况。
总的来说,白细胞形态手工分类在疾病诊断、疾病分型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与治疗效果,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动物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动物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其临床意义白细胞是各阶段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计数则是上述各种白细胞在每升血液中的数量.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种细胞功能有所不同, 概言之具有吞噬微生物, 衰亡细胞, 抗原抗体复合物, 致敏红细胞和细胞碎片, 以及分泌特异抗体, 参与体液免疫等功能.增加; 全身性感染, 局部感染, 中毒(代谢障碍, 化学物质和药物以及蛇毒等), 生长迅速的肿瘤, 急性出血, 急剧的红细胞溶血, 白血病, 创伤等减少; 伤寒, 副伤寒, 布氏杆菌热, 疟疾, 过敏性休克,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栗粒性结核,败血症, 重症细菌感染, 放射治疗, 肿瘤化疗, 造血系统障碍等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白细胞数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会发生变化, 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 故在大多数情况下, 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因此, 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通常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各类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如下各种粒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MSC)在集落刺激因子(C SF)的刺激下, 形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祖细胞或称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在不同的调空因素作用下, 白粒系细胞或单核系细胞分化并增殖成为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 粒细胞生成过程中, 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点, 人为的划分为干细胞池, 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三个阶段. 前两阶段在骨髓中增殖分化, 粒细胞成熟后从骨髓释放至外周血管进入功能池, 其余则附着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壁上, 即边缘粒细胞池(MGP). 这两部分粒细胞经常随机交换,形成动态平衡, 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 吞噬活性和复杂的杀菌系统, 凭借其渗透性, 变形性, 趋化性及吞噬功能等生理特性而捕捉, 杀灭组织中,体腔内和血液中的病原体, 对机体有重要得保护作用.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局部炎症时, 中性粒细胞通过变形运动, 从血管内皮细胞间游出, 趋向炎症区, 将入侵的病原体和坏死细胞吞噬, 并通过细胞内溶酶体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将其消化.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扩散,中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急性感染性炎症, 如化脓性胸膜炎, 化脓性腹膜炎,创伤性胸膜炎, 肺脓肿, 胃肠炎, 肺炎, 子宫炎, 乳房炎等, 某些传染病如炭疽,猪丹毒等, 某些慢性传染病如鼻疽, 结核, 以及大手术后,外伤,酸中毒前期, 烫伤等, 在分析中性粒细胞的病理变化时, 要结合白细胞总数的病理变化, 特别应该注意核象变化以反应么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 一般仅有少量的杆状核粒细胞, 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正常比值为1: 13. 如比值大, 即杆状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如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0.03时,称为核右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称为再生性左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至外周血,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核左移对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反应能力的估计具有一定的价值.如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并核左移,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强,但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少者,称为退行性左移.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理状态下,表示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粒细胞成熟受阻,发生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可能出现这一现象,同时说明机体性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功能受仰制.核右移主要见于重度的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及感染的恢复期,但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变化,则提示预后不良.(2)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骨髓转移癌等.另外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药品也可以引起该现象.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亦具有吞噬作用和变形运动,因细胞内颗粒不含有溶菌酶,吞噬细胞素,而含较多的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故杀菌力远不如中性粒细胞.它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对组胺.抗原-抗体复合物.肥大细胞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多种物质具有趋化性,并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某些过敏反应.发生寄生虫病或某些过敏症时,组织中肥大细胞增多,血中组胺浓度升高,刺激骨髓释放或使生成嗜酸性粒细胞的能力加强,导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过敏反应消失时,嗜酸性粒细胞也随之减少.(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反应).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球虫.旋毛虫病等.)皮肤病(如湿疹.疥藓等)以及注射血清之后和患某些恶性肿瘤等.(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毒血症.尿毒症.严重创伤.中毒.饥饿及过劳等.大手术后的5~8h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常消失,2~4d后又常常急剧增多,临床症状也见好转.在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少见的粒细胞,仅占细胞的0.1%,它也是有骨髓干细胞所产生,其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IgE的Fc 受体,当与IgE结合后即被致敏,再受相应抗原攻击时引起的颗粒释放反应.嗜碱性颗粒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组胺,肝素,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组胺具有使小动脉和毛细管扩张的作用,并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他反应快而作用时间短,故又称快反应物质.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慢反应物质与前列腺素有关,它可使平滑肌收缩.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与减少的情况比较少见,在外周血中本来不易见到,故其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也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数量较多,约占细胞总数的1/4.淋巴细胞不是一种终末细胞,而是一种不活跃的处于静止的细胞.它具有与抗原起特异反应的能力,是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因发育和成熟途径不同.可分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和骨髓依赖淋巴细胞两种类型,既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之间又有较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之分.此外,还有非T非B淋巴细胞,即杀伤细胞(K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功能.T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依赖胸腺发育成熟为有功能活性的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寿命较长,可存活数月甚至数年,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活动,具有加强免疫反应,散布记忆细胞,充实淋巴组织,并使进入体内的抗原与抗原反应细胞广泛接触等作用.B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则通过骨髓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其寿命较短,仅存活4~5d.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1) 淋巴细胞增多; 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病毒感染(如猪瘟, 流行感冒), 也可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以及血孢子虫病等);(2)淋巴细胞减少; 当嗜中性白细胞绝对增多,伴随减少的常常是淋巴细胞,说明机体与病原处于激烈斗争阶段, 以后淋巴细胞由少逐渐增多, 常为预后良好的象征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即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祖细胞<CF U--GM>)在骨髓内经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发育为成熟单核细胞而进入血液.成熟的单核细胞在血液中逗留1---3天即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转为巨噬细胞,形成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而发挥其防御功能. 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诱导免疫反应; 通过吞饮或吞噬可溶性抗原和颗粒性抗原,在溶酶体的作用下,将抗原分解, 然后通过递质将抗原提供给淋巴细胞,以激活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吞噬红细胞和消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胞, 主要处理衰老的异常红细胞,以及清理炎症反应场所,抗肿瘤活性; 实验证明激活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也有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对细胞生成的调节;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产生集落刺激因子,在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生成中可能起反馈性调节作用.单核细胞增多; 见于某些原虫性疾病(如焦虫病,锥虫病) 某些慢性细菌性疾病(如结核病, 布氏杆菌病), 以及某些病毒性疾病,单核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急性传染病的初期和各种疾病的垂危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的分类及其意义
白细胞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各类白细胞具有不同的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强大的健康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等作用,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当中性粒细胞偏高时,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成分,主要来源于患者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效。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由于在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染色后呈现蓝黑色,所以具有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等作用。
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由患者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
具有发生细胞免疫,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也是患者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抵御肿瘤形成的主要细胞。
当淋巴细胞偏低时,多见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等。
单核细胞则是另一种白细胞,它具有吞噬和清除受损或衰老细胞的作用。
单核细胞增多可能见于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请注意,以上各类白细胞的异常变化都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疾病或不适,因此,当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白细胞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