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
436例关节液检查白细胞分类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r a h t , s u o o t r u t s o r r ss a d b n u lr we e 7 % 一 7 , 0 一 1 , 5 一 2 , 0% 一 1 , h c i s p e d g u ,ta mai o t a t o i n o e t no r 2 9 % 2 % 8 % 5 % 8 % 2 i c e h 7% 1 % 一 0 , 3 一 8 , 5 一5% , 5 - 5 9 5 % 1% 1% 2 % 5 3% 4 % a d 2 % 一0 n 0 3 % r s e t ey T e p r e tg f n u r p i c ga u o y e e p ci l. h e c n a e o e t h l r n le t v o i
涂片 、 色 , 染 油镜下作 白细胞 分类计数 。结果
化脓性关 节炎中性粒细胞值为 7 % ~ 7 ; 风湿性关节炎 中性 2 9% 类
粒 细 胞 值 为 2 % ~ 8 % ; 风 性 关 节 炎 中性 粒 细胞 为 5 % ~ 2 ; 核 性 关 节 炎 中 性 粒 细 胞 为 2 % ~ l ; 0 1 痛 5 8% 结 0 7% 目 性 关 节 炎 中性 粒 细 胞 为 1 % ~ 0 ; 直 性 脊 柱 炎 中 性 粒 细 胞 为 1 % ~1% ; 痛 风 中 性 粒 细 胞 为 2 % ~ 9 5% 强 3 8 假 5 5 % ; 伤 性 骨关 节 病 中 性 粒 细 胞 为 3 % ~ 5 ; 关 节肿 瘤 中性 粒 细 胞 为 2 % ~ 0 ; 他 病 因 不 明 的 骨 关 5 创 5 4% 骨 0 3% 其 节 病 中性 粒 细 胞 为 1 % ~ 3 之 间 , 巴 细 胞 为 2 % ~ 9 。 结 论 1 6% 淋 0 6% 关 节 液 的 中性 粒 细 胞 分 类 是 区 分 炎 性 或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关键词】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1 白细胞计数1.1 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严格使用EDTA-K2抗凝静脉血,抽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摇晃切勿用力,防止产生气泡及造成溶血;取样后2小时内及时送检进行测定,室温贮存不得超过6小时。
白细胞计数有目视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目视法是血液经稀酸稀释后,成熟红细胞全部被溶解,注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
数计操作时应注意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
不能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引起血液凝固或造成计数结果不准确,并保证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
一次完成充池,如充池过少、过多或有气泡,拭净计数板及盖玻片后重新操作。
计数池内如细胞分布严重不均,应重新充池。
计数红细胞用高倍镜,计数白细胞用低倍镜。
1.2 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
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0)×109/L,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升超过10.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增多。
而每升少于4.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减少。
机体有炎症时常出现白细胞增多。
有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类白血病反应等,白细数计数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如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出现病理性减少。
解读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及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 2 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
[2] 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8200.
4.6 淋巴细胞增多 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百日咳、急性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腮腺炎、传染性肺炎,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的病例。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以及 由于中性粒细胞增高而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的病例。
4.3 中性粒细胞增多 在成人往往与白细胞总数增高同时出现,多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 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 铅中毒以及白喉、烧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一些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麻疹、 结核、流感等,也可见于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 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
坚决反对有些实验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后就不再作镜下复查和分类的错误倾向,当出现 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都要用显微镜检查及分类。如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任何一 项有明显升高和降低时;白细胞分类出现异常结果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任何一个 直方图出现异常时;仪器显示警告信号时。
1 仪器及材料
1.1 仪器 各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1.2 材料 抗凝静脉血。
2 白细胞体积分布图结果
正常人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可见两个明显分离的峰,左峰为小细胞群(淋巴细胞),右峰为 大细胞群(粒细胞),两峰之间为中间细胞群的分布。急性白血病时,由于异常的原始细胞增多, 可见中间细胞群明显增高,这时白细胞直方图上只见一个峰,峰值在 90fl~160 fl 之间,这时 必须推片染色镜检以作诊断报告。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病者,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但 伴有淋巴细胞的增多,在白细胞直方图中表现出第一峰过高。另外白细胞直方图可以反映某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并介绍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白细胞在临床上常用于疾病的诊断。
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可能表明机体正在抵抗感染,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会增多。
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常常偏低。
因此,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
白细胞还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而这些造血干细胞往往来自于供者的白细胞,因为白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
此外,白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通过抑制白细胞的活动,可以减轻患者的免疫反应,缓解疾病症状。
白细胞还在疾病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通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细胞免疫来对抗病原体,而被动免疫则是通过外源性的抗体来抵御病原体。
例如,白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来中和病毒,或通过吞噬细菌来清除病原体。
总结起来,白细胞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白细胞移植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而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则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研究和了解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疾病的不断演变,白细胞的临床意义还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白细胞的功能和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白细胞相关治疗方法,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白细胞的保护和强化,通过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休息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一项基础临床检查项目,它是对我们身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常规检查。
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包括许多种类型的白细胞。
这些细胞分为五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会分步骤的了解这些细胞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
第一步: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白细胞之一,一般占所有白血球的百分之五十到七十。
中性粒细胞主要起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特别是对细菌有很强的作用。
当我们身体受到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例如,当你感染细菌性肺炎时,你的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
第二步: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人体内另一个重要的白细胞群。
淋巴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百分之二十到四十。
淋巴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免疫监测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三步: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也称巨噬细胞,它占所有白细胞的百分之三到八。
单核细胞主要通过吞噬细胞作用清除机体内的垃圾或外来物质。
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单核细胞还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处理和递呈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步: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最小成员之一。
嗜酸性粒细胞孵化于骨髓中,它们具有控制炎症反应和对抗寄生虫作用的能力。
而嗜碱性粒细胞常常在过敏反应等瘙痒性疾病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白细胞功能及数量的测量,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正在进行的肿瘤、病毒感染和其他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等,还可以监测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因此,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从而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分类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机体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它们具有多叶核和颗粒的特点,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
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吞噬病原体和产生毒性物质来消灭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侵害。
在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这也是临床上检查感染和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型,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
淋巴细胞主要分为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B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记忆的功能,当机体再次遭受同种病原体入侵时,它们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能够杀伤受感染的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则能直接杀伤癌细胞和受感染的细胞,起到抗肿瘤和抗感染的作用。
接下来,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的另一重要类型,占白细胞总数的3-8%。
单核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单核样细胞。
它们具有除菌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核细胞还能合成和释放多种免疫因子,调节和控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单核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另外两个类型。
它们的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5%左右。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它们包含有大量的碱性颗粒,可以释放出抗过敏和抗寄生虫的物质。
嗜碱性粒细胞则参与哮喘等炎症反应的调节和控制,能够通过释放抗炎物质来减轻炎症症状。
总而言之,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尿沉渣白细胞分类临床意义
尿沉渣白细胞分类临床意义
尿沉渣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泌尿系统相关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尿沉渣白细胞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其增多可以提示尿路感染。
常见的尿路感染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中性粒细胞的增多还可能与泌尿道肿瘤、肾结石等疾病相关。
2. 淋巴细胞:尿中存在大量淋巴细胞可能暗示泌尿系统的炎症反应。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路结核等疾病。
3.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往往与过敏反应相关。
尿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出现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膀胱炎。
4. 泡沫细胞:如果尿沉渣中存在大量泡沫细胞,可能表示尿液中存在偏高的蛋白质含量。
常见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根据尿沉渣白细胞分类无法确定具体的疾病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发现尿中有异常白细胞分类,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解读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及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最终5篇)
解读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及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最终5篇)第一篇:解读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及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解读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及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关键词】白细胞总数;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免疫[摘要]目的: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局限性,血细胞分类检测仍然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特别是血液性疾病患者,其血细胞检测非常不完整,不全面,容易漏诊,必须强调临床上要用血推片染色镜检验观察其血细胞形态为准,才会为临床诊断发挥作用。
方法:血细胞分析仪。
结果:对引起白细胞分类增高、降低的疾病作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白细胞总数;白细胞体积分布图;免疫白细胞是指外围液中白细胞的总数,正常范围是4×109/L~10×109/L,主要是对机体实现保护防御作用,并参入免疫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个体差异明显,受许多因素影响,新生儿较高,一天之间早晨休息状态下白细胞最低,下午最高,饭后较饭前高,一年之间冬季较夏季高,妊娠、分娩、剧烈运动及体力劳动均可使白细胞增高。
白细胞体积分布图是根据加入溶血剂后,白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而发生皱缩,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皱缩后体积有明显差异,每个皱缩白细胞通过血细胞分析仪的微孔时,产生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机处理数据而得。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白细胞分类技术的自动化,白细胞分类从一项、二项、三项式分类已进入五项完全分类,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一项式分类仅可分出淋巴细胞百分比;二项式分类可分出粒细胞和非粒细胞;三项式分类可分出粒细胞、中间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间细胞含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五项式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现临床上常见的是三、五项式分类。
体积分类以划分的标准依据、各种型号仪器及试剂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如cellDyn系列,体积在30 fl~90 fl的白细胞划分为淋巴细胞群LYM,体积在90 fl~160 fl的白细胞划分为中间细胞群MID,体积在160 fl~450 fl的白细胞划分为粒细胞群GRAN。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数量和功能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白细胞数量可以反映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立方毫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在4-11×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明身体正在抵抗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而如果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如骨髓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检测白细胞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肿瘤等问题,并指导治疗。
其次,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和比例也可以提供有关特定健康问题的信息。
例如,在急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一种类型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加;而在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另一种类型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加。
此外,在某些疾病中,特定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和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如淋巴细胞在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数量会明显增加。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健康问题。
最后,白细胞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例如,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的恶性肿瘤;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导致骨髓产生过少正常血细胞的疾病。
此外,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与白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检测白细胞功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白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功能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通过检测白细胞数量、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以及白细胞功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健康问题,并指导治疗。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增多:(1)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 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3) 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1) 急性或慢性失血。
(2) 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3) 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4) 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心衰、紫绀、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发育障碍等症状的人群。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介绍: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过程有关,该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功能,其作用过程历经趋化运动,识别并结合吞噬物质,进而摄入胞内,最终杀伤并降解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嗜酸性粒细胞数介绍: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也来源于多能干细胞,在细胞的前体(precursors)阶段已能与其他髓系细胞区别,体外培养可分离出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eosinophil committed cell)。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量在昼夜有明显变化,清晨较低,夜间较高。
其周期变化与血中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呈负相关,糖皮质激素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反之,嗜酸性粒细胞则升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定义]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染料染色,根据各类白细胞着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予以分类计数并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意义]血液中的白细胞一般包括: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和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在体内发挥各自的作用。
①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而消灭入侵的细菌,特别是球菌。
在严重感染和炎症初期时最活跃;②嗜酸性白细胞,常积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因此,认为它抑制组胺等物质的活动;③嗜碱性白细胞,碱性颗粒中有肝素,表明它有抗凝作用;④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⑤单核细胞;它有特殊的酶系统,能对付顽强的病原体,如真菌、原生动物、结核杆菌及布病等。
在慢性感染时或体内有较多组织碎片需要清除时,它会大量出现。
在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构成的比例、形态和质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形态、质量将会发生变化,故临床上常把计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的种类。
[目的与要求]掌握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原理]由于白细胞内含有带不同电荷的物质,其中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呈现红色(这种物质叫嗜酸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碱性);而带负电荷的物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呈现蓝色(这种物质叫嗜碱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酸性);当细胞内物质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那么结合的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几乎相等,这些物质就呈现红、蓝相混的紫红色(这种物质叫嗜中性物质或颗粒)。
这样血片中的白细胞经过染色后就被染成红、蓝及紫红色,从而可以识别分类。
【器材与试剂】器材:载玻片、染色缸及支架、洗瓶、显微镜及镜油、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吸水纸等。
试剂:染液、缓冲液[步骤]1.采血2.制作血涂片:①取洁净载玻片数张,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片作为推片(也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做为推片),用左手的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片并置于平稳的台面上,右手持推片。
血液透析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白细胞功能异常,包括 吞噬能力下降、细胞因子产生增加等,从而
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氧化应激机制
氧化应激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的机制之一。在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液与空气的接 触、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性以及透析液中的消毒剂残留等因素,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簇(ROS),这 些ROS会对白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
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感染风险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可反映患者 的免疫状态,从而影响其感染风险。 白细胞计数偏低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异 常的患者感染风险较高。
心血管疾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与心血管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例如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 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有关。
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3-2026
END
TW
REPORTING
生活质量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
白细胞计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白细胞计数偏低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疲劳、 抑郁等症状,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白细胞分类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维持生理功能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和细胞因子分泌,其数量 的减少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情感状态。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变化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变化可能存在一 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判断病情和制定 治疗方案。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可以反映血 液透析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感染风险, 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优化治疗方案具有 重要意义。
PART 03
血液透析患者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变化的临床意义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白细胞分级
白细胞分级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功能和形态的不同,白细胞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人体抵御病原体、恢复组织损伤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占据着总白细胞数的绝大部分。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如细菌和真菌。
当中性粒细胞遇到病原体时,它们会释放出一系列的酶和化学物质,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含有多个核状结构。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种类型。
T细胞负责调节和协调免疫反应,而B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以中和病原体。
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大型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组织中,而不是循环系统中。
单核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在清除病原体、促进伤口愈合和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核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单个、大而不规则的细胞核。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的白细胞。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释放酸性颗粒来摧毁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还参与过敏反应,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酸性颗粒。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也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释放碱性颗粒来杀死寄生虫。
与嗜酸性粒细胞相似,嗜碱性粒细胞也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碱性颗粒。
总的来说,白细胞分级是根据细胞功能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来进行的。
它们各自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了解白细胞分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细胞(WBC)是人体内的防御细胞,能够排除异己,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病毒侵扰时,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使机体不受到侵害。
白细胞由骨髓产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就是这五种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①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代表“防御卫士”,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将其消灭,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②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③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④另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生理交叉点,两个指标都达到50%,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其他时间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两者所占白细胞比例慢慢接近成人的指标。
白细胞分类及相关特征2.1 中性粒细胞:①NEUT概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
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临床意义 1.参考区间 : 0.05×109/L~0.5×109/L (50/μl~500/μl)。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2.临床应用 (1)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 ( 2)观察大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 (3)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脑垂体前叶功能测 定(减数试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病理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理变化 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等、其
白细胞总数的增高视感染范围,严重程度及 机体反应性如何而有所不同。
常见疾病有肺炎、丹毒、猩红热、败血症、 白喉、兰尾炎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病理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理变化 急性中毒 急性药物及农药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
日间变化
活动进食后较高 下午高于上午
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
当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 时,可引起白细胞显著增加。
妊娠与分娩
妊娠期白细胞 常轻度增加。产后 2周左右恢复正常、 此后如再次升高, 就有产后感染的可 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病理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病理增多 急性感染 急性中毒 急性大出血 严重的组织损伤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3~8
浓度数(×109/L) 0.04~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某种细胞绝对值=白细胞总数×该种细胞% 例:某患者WBC为4×109/L;D.C中Nc为
白细胞的四个分级
白细胞的四个分级一、白细胞的介绍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抵御病原体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关键角色。
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常常反映了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对白细胞进行分级分类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类,大约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
根据其细胞核中形态的改变,中性粒细胞可以分为四个分级:杆状核细胞、带形核细胞、分叶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
1. 杆状核细胞杆状核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早期形态,也称为幼稚细胞。
它们的细胞核呈杆状,胞质中含有较多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
杆状核细胞在骨髓中产生,随后进入血液循环,成熟为后续的中性粒细胞。
2. 带形核细胞带形核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中期形态,其细胞核开始分叶,呈带状。
带形核细胞的胞质中含有更多的颗粒状物质,这些颗粒在细胞的抗菌能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分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成熟形态。
它们的细胞核完全分叶,呈马蹄状。
分叶核细胞的胞质中包含丰富的颗粒状物质,并具有最强的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
4. 分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老化或病变的形态。
它们的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形态异常,如分裂、断裂等。
这些变化意味着中性粒细胞的寿命即将结束,此时机体常需要再生新的细胞来代替。
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员,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
与中性粒细胞不同,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协调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可分为四个分级,分别为原生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
1. 原生淋巴细胞原生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的早期形态,也称为未激活淋巴细胞。
它们的细胞核较大,染色质松散,胞质中含有少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2. 小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中期形态,其细胞核较原生淋巴细胞稍微增大,染色质稍微凝聚。
小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五分类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五分类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五分类是指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五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白细胞数
量和比例变化均符合不同的临床意义,下面就相关意义进行介绍。
1.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会增多。
通常,如果白细胞
总数正常或偏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而如果白细胞总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则提示寄生虫感染。
2.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主要针对细菌和真菌感染。
中
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提示细菌或真菌感染、化脓性疾病、白血病、
肾病综合征等。
儿童在患病时中性粒细胞可减少。
3.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主要增加于寄生虫感染、特定药物过敏及进行性恶
性淋巴瘤等病理情况。
4.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主要在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在许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淋巴细胞减少提示病毒感染、药物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和骨髓瘤等疾病。
5.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在病毒性感染、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中数量增加。
此外,单核细胞还是修复组织的关键细胞,参与机体内环境维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总之,血常规检验中的白细胞五分类结果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有助于诊断疾病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1]刘发全,欧阳云,蒲荣,林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成人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69-2171.
[2]秦育滨,秦泽鸿.胸腹水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1):91-93.
[3]程海霞.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检测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32).
校正后白细胞数l100100有核红细胞数校正前白细胞数有核红细胞数为分类100个白细胞时见到的所有有核红细胞数量327结果判断所计数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之和经过计算可得到每升血液内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摘要】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用109/L表示。本文针对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4.1白细胞的生理性变化
4.1.1年龄因素:如新生儿白细胞数量较高,出生1周后逐渐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到正常水平。
4.1.2日间变化:一般人在安静时(如清晨)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和进餐后较高,下午高于清晨,日间白细胞数最高与最低值可相差近一倍。
4.1.3其他情况:(1)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紫外线照射、情绪激动均可使白细胞数增高。(2)妇女妊娠中晚期、分娩后、月经期白细胞数量可呈生理性增高。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检验方法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五种[1]。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单位体积(通常是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血液中的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
定及抵抗疾病具有关键作用。
白细胞分类是通过对白细胞进行形态和
功能上的观察,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状况。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临床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临床意义,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血液中白细胞类型,其数量和活性的改变通
常表示着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性质。
在炎症或感染状态下,中性粒
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同时其形态特征也会发生变化,如嗜酸性颗
粒物质的减少等。
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分类和观察对于炎症性疾病的
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一类免疫细胞,对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
在
临床上,淋巴细胞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和功能分为T细胞、B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而自然杀伤细胞则是杀伤癌细胞和感染病毒的重要免疫细胞。
淋巴细
胞分类的观察和统计有助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三、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改变可以反映机体病程的变化以及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
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单核细胞的数量常常增加,并且发生抗原处理和呈现,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因此,单核细胞分类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炎症的活跃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四、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等免疫反应。
在寄生虫感染和过敏状态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
因此,对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分类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有效评估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程度。
综上所述,白细胞分类的各项临床意义是多样而重要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观察,医生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白细胞分类的观察和分析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仅凭血象检查结果,医生就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