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

作者:

来源:《视野》2007年第04期

自杀者的难处

波特金教授第三次给一位大学生监考解剖学,可是这年轻人照样连一个问题也答不出来,波特金对他的考试不予通过。过了片刻,一群大学生来找波特金,并对他说,他们这位同学由于考试连遭挫折,心情极度忧伤,他曾扬言要用刀子刺进心脏了结自己的一生。波特金听了以后安慰大家说:“不用着急,你们的这位朋友根本找不到心脏在什么地方。”

呼噜声

一战士睡觉时,鼾声如雷。有一次部队拉练到一村庄,宿营时他无法与人同室,得到班长允许,独自到一辆汽车里去睡。等到天明,村民纷纷议论:“部队警惕性真高,那停在打麦场上的汽车,一夜都没熄火!”

追车

一辆载满旅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高速前进着,一个小个子的人在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

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人说:“算了吧,你追不上啦!”

“我必须追上它,”小个子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车的司机!”

自己掷

一次英语考试中,A君正不知所措,忽见B君扔来一个纸团。A君大喜,忙拆开,只见纸内包着一块橡皮,橡皮四面画着A、B、C、D四个字母,在纸上还有几个小字:自己掷。

维修

上高中的时候,下课了,同学们都抢着到外面买盒饭。一女生为了比别人先到,抄了个近道走,结果前面井盖没盖好,掉了下去!

她撑着井盖往上爬……很狼狈。一群初中小孩从井旁边跑去买饭。她一边爬一边说:哎!真难修啊……

不可实现的愿望

独自在校园内漫步,忽然踢到硬物,低头一看是盏油灯。我拾起来,用衣袖拭掉上面的沙,巨大的灯神出现了。

我问灯神:“是不是可以满足我三个愿望?”

灯神答:“不,那是童话惯用的夸张手法,我只能为你达成一个愿望。”

我想了想,提出要求:“我很想去美国大峡谷旅行,你可不可建一条跨太平洋大桥?”

灯神骂道:“神经病!你可知道一条这么长的桥,需要多少钢铁水泥?不可能的事我不做,你再想一个较实际的愿望吧!”

我说:“我追过几个女生,但都没有成功,女生们都怪我不了解她们。你能不能令我开窍,明白女生不讲话时,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灯神叹一口气道:“那条跨太平洋大桥,你要双线还是四线车道?”

讽刺与幽默的话

篇一:讽刺与幽默的应用 讽刺与幽默的应用 摘要:讽刺与幽默作为两种语言方式,经常被人们所应用。那么究竟什么是讽刺、什么是幽默呢?它们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体现呢?本文将对此做以简单的解答。 关键词:讽刺幽默讽刺与幽默的应用 引言 讽刺是人类对所生存的社会及自身进行的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自省,是对否定的人、事的冷静的箭。幽默是一种性灵,一种睿智,它体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达观态度。幽默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对人生的看法。”(林语堂语),是“用一种与通常逻辑不同的逻辑去思考问题”(孙绍振语)。作为语言方式的幽默与讽刺在应用中常常又是并用的,不管是写作还是日常生活中。 什么是讽刺?讽刺手法是文学创造一种方式,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irony)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鲁迅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地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成一群人的成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这就是说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以讽刺和嘲讽的手法,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动的行为,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这种手法就是讽刺手法。当然也可以用拙劣模仿、做戏、毗邻、并置、并列、对比、类似、类推等也经常用于讽刺手法种。如果说反话(反讽)就是讽刺的话,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严格来说,讽刺(satire)是一种俗称类型;而反讽(irony)则是一种比较具体的修饰手法。那么实现讽刺的手法又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⑴漫画法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也采用这种手法,揭露不同社会的光怪陆离现象,在刻画人物 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⑵对比法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以冷漠峻峭的笔调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使读者不难看出夫妇二人的极度虚伪、冷酷无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⑶托物法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宣传自己的主张、驳难对方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惠子相梁》中的惠子听信传言,庄子来代他为相,非常恐惧。而庄子却给好友讲了一个风趣的故事,把自己比作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样的鸟),好友比作猫头鹰,梁国则比作腐鼠。极力描写了高尚的志趣,而猫头鹰得一腐鼠便视为致珍美味的神态。讽刺之意溢于言表,这种技法在诸子百家著作及《战国策》中屡有所见,有些故事所表现出的人物的机敏与幽默、诙谐,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⑷反说法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

美术赣美八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讽刺与幽默》教案

《讽刺与幽默》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主要介绍了漫画的特点与作用,基本类别及创作常用方法。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起到很强的锻炼作用。就最常见的画种来说,漫画对于学生来说应该算是最熟悉的。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然,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虽然有着很高的艺术性及欣赏性,却并不如漫画吸引他们。但他们对漫画的了解普遍简单,对漫画的创作思路,表现方法,类别特点等都缺乏认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简单漫画的形式表现一定寓意的事物,传达自己的思想及感受。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难点:如何将素材的表现点提炼整理出来,如何对物象的特征进行夸张变形。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漫画的报刊画册或视频资料。 (2)准备绘画用品:铅笔、橡皮小刀、素描或水粉纸、彩笔或水粉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课件展示漫画作品。

1、教师提问:大家说刚看到的这些作品属于那种绘画形式呢? 学生回答:漫画。 2、教师提问:我们在报刊杂志经常看到很多有趣的漫画作品,在电视上也可以看到许多吸引人的动漫剧,你们都喜欢看什么漫画? 学生回答:《喜洋洋灰太狼》、《龙珠》、《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海贼王》、《蜡笔小新》、《火影忍者》等。 3、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漫画,你们谁能说下漫画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形象有趣,夸张,幽默,讽刺等。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通过欣赏漫画作品,了解漫画基本常识,明白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绘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2、漫画特点。 有愉悦功能、表现方法多样性、构思夸张和造型夸张。

有趣的漫画 深刻的寓意

有趣的漫画深刻的寓意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常有漫画入题,这不仅使高考试卷给人带来图文并茂的美感,而且丰富了高考实现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考查的形式。 漫画是语言的艺术。漫画具有线条简练含蓄、构图巧妙、人物造形夸张、充满相力等特点。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达到寓庄于谐的效果。漫画也是评议的艺术。漫画作品的题材内容始终根源于生活,很多漫画以逗笑的方式讽刺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在廖廖数笔之中,勾勒形象,揭示生活的真谛或深刻的哲理。 以漫画作为载体材料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查阅读理解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认识问题等能力,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题型上看,以漫画作为载体的试题主要是选择题;从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上看,主要是考查对哲学道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由于漫画是以特殊的艺术语言反映主题,意义含蓄,似暗实明,耐人寻味。所以,只有具备较强思维能力和扎实知识功底的人,才能在认真思索之后有所顿悟,从而解读出漫画深刻的寓意。从近几年高考的实践来看,这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一直是体现试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差距的题目。由此可见,认识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其解答方法与技巧,是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漫画为载体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设问、漫画和选项三个部分构成。也有的题在题干中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辅助性材料,与漫画有机构成题目的考查背景。如同一段文字材料(引文材料或事例材料)有一定的中心含义一样。一幅漫画也有一定的主题,用来表现漫画主题的信息通常包括漫画的标题、画面、画中或画外标注的文字等三要素。 解答以漫画为载体的选择题,是在认真审读题目的过程中完成的。 第一,读题干。漫画型选择题的题干一般很简要,除少数题目在题干中提供了一些铺助性的材料和说明性的文字外,一般只是设问。设问限定了知识范围和问题的指向。先读设问能够使我们带着问题去读材料和选项,有利于增强审读题目的针对性。 第二,读材料。漫画型选择题的主体材料是漫画,即使有些题在题干中提供了铺助性的材料,那也只是作为漫画的补充或定向性的说明。所以,认真研读漫画是审题的关键。审读漫画的过程,并非单纯从艺术的角度欣赏漫画,而是根据题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设问指向,领悟其主题及寓意的过程。在审读漫画的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观察画面中的情景、人物的神态、画中或画外所标注的文字,结合漫画的标题进行思索,理解其主题,追索其寓意。 第三,读选项。审读选项的过程,就是对题目的各个选项进行甄别,排除迷惑性选项,确定应选选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对材料的理解,根据题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设问的指向对选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例1](2006年高考政治试题,江苏卷)下边的漫画表明( ) A.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幽默的四格漫画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漫画书。 Ppt欣赏几组四格漫画,让学生开怀一笑之余,观察这些漫画有什么特点。 篇幅短小 轻松有趣 四格漫画不是适宜承载太沉闷或是深刻命题的形式。比起那些,简练而幽默的剧情才是吸引读者的王道。三两可爱但个性鲜明的角色,辅助以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出来的小趣味,就是绝佳的四格漫画。 简单易读 四格漫画是不拘一格的。真正优秀的四格漫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即使读者第一次接触作品,随手从中间翻开一页,依然会被不熟悉的人物和背景给逗乐,进而喜欢上。画风或是内涵都不是四格漫画需要着重考虑的东西,可以让人简简单单就喜欢上,才是四格的精髓。 引出课题《四格幽默漫画》 二、欣赏探究 Ppt:四格幽默漫画,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短短的四格篇幅,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生、转折和意外的结局,让人会心一笑。 欣赏四格漫画名著《父与子》、《老夫子》、《加菲猫》……并猜猜结局。 师:第一幅画是事情的起因;第二幅画是事情的发展;第三幅画是事情的高潮或转折;第四幅画是事情的结尾。这个结尾一定要幽默、有趣,或是让人意想不到。 三、技法学习 (1)学画表情 展示一些五官的图片,请同学们按要求的表情组合,并画在纸上,请2位同学上台演示。 欣赏小结,有趣的五官其实画起来很简单,要贴合情节,让人物表情更有笑点。 (2)学画动态 Ppt展示人物动态线条,请学生加工成完整人物。 师:人物的构成分头、身、四肢,动作要注意平衡,比例可以夸张,服装、造型尽量简洁。 请同学上台完成,台下同学在本子上练习,教师巡视。 四、互动绘画 师:四格漫画的技法很简单,我们都学会了,可是要画出“幽默”,那就要看你的奇思妙想了。漫画源于生活,请大家看看老师的这幅漫画的前三幅,说一说,最后一幅要怎么安排才有笑点。 小组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点子? 学生思考、交流,启发思维,并说说自己的创意。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展示 完成的作品在投影下欣赏,大家欣赏有哪些幽默有趣的笑点。 师:今天看大家创作出这么多精彩有趣的结尾,让我看到了大家的聪明才智。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把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事情,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有关四格漫画的知识画成一幅幅精彩、有趣的四格幽默漫画。期待在不远的明天可以在各种漫画书刊中,看到你们的漫画作品。

讽刺漫画

春晚突破,仅靠老面孔 ?2012-01-20 10:19 ?讽刺与幽默报 ?我要评论 ? 字号:T|T 钉子户画/赵春青 2011年岁末的时候,有消息说,龙年春晚语言类节目进行终审,20多个语言类节目最终能上的不到10个,一些春晚的“老面孔”被淘汰出局,竞争十分残酷。 残酷这个词,肯定是对那些经常上春晚的明星来说的,不管你的名气有多大,也不管你爷爷是不是“毕姥爷”,如果摆脱了明星名气的诱惑或迷惑,也就无所谓什么残酷,反正节目好不好是硬道理。

残酷这个词还透露出另一个信息,就是可以上春晚的节目还是很多,导演可以“牛” 一下,不必专寻哪一棵“树”吊死。 揣测可以上春晚的节目很多,还有另一个根据,就是这两年《我要上春晚》节目带给 我们的欣喜与精彩,大家有目共睹。《我要上春晚》给人们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才济济、 新人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把哪个“腕儿”一下“拍在沙滩上”。 但《我要上春晚》却有个自相矛盾的做法,一方面推介新人,一方面却为那些“春晚 老人”津津乐道地去“述老”甚至“颂老”,言必上过几次春晚。这对演员来说,当然是 一种骄傲,但对春晚来说,岂不是一种尴尬!导演的能耐都哪儿去啦?做节目的人未曾想到,《我要上春晚》竟是用这么一个办法,告诉大家春晚导演是如何“啃老”的。 《我要上春晚》所以不忌讳春晚导演的“啃老”,盖因为春晚导演并非是羞于“啃老”的。2010年虎年春晚总导演和总策划,都先后公开向媒体表示,用新人不保险,为了不承 担风险,还是必须使用赵本山等“老面孔”。按春晚导演的说法,他们啃的不是“老”, 啃的是“寂寞”,因为新人不保险,就只有守着“寂寞”看“老面孔”。“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导演们实际上好的却是这一口,这岂不是让《我要上 春晚》“一个养猪的,干出狐狸做的事”? “姜是老的辣”,“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是老的好处。然而这是从导演的角度 看问题。从观众这一面来说,对比着那些老套路、老编排、老面孔、老气横秋,谁不愿意 看新面孔、新气息、新花样?过年嘛,就喜个“新”劲儿,看老树新花,二婚的披婚纱, 总是不抵去看“大姑娘坐轿头一回”。老百姓喜欢“草根”,就是因为“草根”能破那些 老套路。当然,草根还有那些“春晚钉子户”或“春晚老人”难比的优势,就是草根具有 天然无雕饰的亲民感,他们最贴近老百姓,最贴近时代与生活,也最活泼、自然。2010年 兔年旭日阳刚组合的《春天里》和西单女孩《想家》的成功,最好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 2012年的龙年春晚开播在即,中央电视台对2012年春晚提出的要求是“快乐、温馨、惊喜、新奇”八个字,看来是想努力有些突破。但如果还是一味去“啃老”,去搬那些 “老舅”来撑舞台,整出的节目就跑不出还是一些“木头”。 文/陆士华

群文阅读:“文学里的讽刺与幽默 ”详案

“文学里的幽默与讽刺”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阅读以“幽默讽刺“为议题组合的四篇微型小说 2、了解“幽默与讽刺“这种创作手法 3、学习并模仿此“幽默与讽刺“的创作手法,进行原创故事创作 教学流程: 一、感受“出乎意料”的情节 1、漫画呈现,了解“出乎意料” 师:同学们,幽默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幽默带给大家欢笑,解乏解累;有的幽 默欢笑之余还能直插灵魂,让人思虑万千。幽默的形式也很多,笑话、漫画、 相声……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副图画。(PPT出示图画1) 生:(生看图画1) 师:大家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生1:发令枪响后狗狗还在原地不动。 生2:预备跑,发令枪一响其中一只狗被吓趴下了。 …… 师:大家猜得都挺有趣的,现在一起来看看漫画原作者是怎么呈现第二幅的。(PPT出示第二幅) 生:(一阵哄笑,个别孩子还笑的很大声) 师:从大家看到第二幅图表情可以看出,这戳中大家笑点了,你们为什么会笑? 生1:发令枪里不是子弹,是一根骨头。 生2:打出来的是骨头,怪不得狗狗们都飞奔出去了。 生3:让我笑的是就是那骨头,竟然是一根骨头,吸引了狗狗们比赛。 ……

师:听到你用了“竟然”这个词,这说明这个幅漫画让你想不到咯,让你觉得意外。看来,大家笑点的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漫画有时候可以达成这样的效果,其实我们的小说、我们的文学作品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按照阅读提示进行阅读。(出示PPT阅读提示——请用10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共六千余字的四篇文章,并思考这些文章中是否也有“意外”的地方。) 生:(阅读四篇文章) …… 2、固定句式,聊聊“出乎意料” 师:同学们,时间到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找到各篇文章中的意外所在? 生:(好多同学都举起了双手,跃跃欲试) 师:我们不着急说,请大家用这个句式来组织你要表达的内容。(PPT出示——“原本以为……想不到……”) 生:(根据四篇文章的内容,大家各自从文章内容角度回答了问题。) 二、思考“幽默讽刺”的手法 1、思考幽默,引出讽刺手法 师:同学们说的都特别的棒,每篇文章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情节设置,那老师 想问的更具体一点,你有没有读到某个部分的时候,特别让你觉得好笑的,并 简要说说你的原因。 生1:《懒猫市长》中,那些狗在讨论懒猫时做出的推测让我感到好笑,因为 面对一只懒猫,狗狗们竟然洋相尽出,这个情节特别好笑。 生2:《狗鼻子》中的这句——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私吞了 二十卢布……”这个让我觉得好笑,连警察也没能守住清白,还在这样的场合 下跪倒在地。 生3:《变色龙》中那个低头哈腰的警官那夸张的变化让我发笑。 ……

漫画-批评的艺术

漫画:批评的艺术 ——华君武艺术思想的解读 摘要:华君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美术活动家,1915年生于浙江杭州,从事漫画创作70年多年,早年擅长政治讽刺漫画,是延安文艺代表人物之一,50年代后成为内部讽刺画的倡导者和主将,文革之后继续从事漫画创作。华君武除去大量的漫画传世外,还留下了不少文章和演讲稿,本篇文章将它的漫画作品和文章为基础,联系其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华君武先生的艺术思想进行初步的解读,并一窥中国漫画百年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华君武、漫画、批评、延安文艺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中国近现代的漫画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报刊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漫画从一开始就肩负着针砭时弊,救亡图存的重任,反应到创作之中便是时事评论的漫画多,幽默性的漫画少。正如毕克官和黄远林在《中国漫画史》的结束语中所说的那样,“中国漫画史是一部光荣的历史,它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主线。”1 华君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美术活动家,1915年生于浙江杭州,从事漫画创作70年多年,经历了中国漫画由新生到成长的全过程,也是中国漫画战斗性和批判性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我国突出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早年为延安文艺的重要代表人物,50年代积极参与到人民内部批判画的倡导和创作中,文化大革命之后继续投入到讽刺漫画的创作中。批判性是华君武最主要的文艺思想,本文将重点分析华君武批判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同时还将就他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与坚持艺术源自生活,强调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的文艺思想进行初步分析。 一、漫画是一种批评的艺术 1980年华君武为自己的漫画选做的序言中写道: 漫画是一种批评的艺术,他批评旧的思想、意识、作风和习俗,他用讽刺的手法来揭露它们的丑恶和可笑,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注意,缩小他们在新社会里的市场。也有少数人讨厌漫画,好像漫画在隐射他或者别的什么,其实是大可不必的。漫画家并非圣贤,也有旧思想、旧作风,虽然讽刺了别人,有时其中也有自己的影子,因此奉劝见了漫画就疑神疑鬼的同志,大可不必紧张,是为自序。 华君武认为漫画中最重要的是批评,漫画必须以讽刺的手法揭露旧有思想作风的丑陋和黑暗,以便消除其不利影响,更好的建设新社会。这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的产生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密不可分,“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经济衰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中国人民饱受深重的灾难——所以漫画家们从反面教 1毕克官,黄远林著:《中国漫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第28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