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TheBaicTheoryofTraditionalChineeMedicine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8学分学时:112学时

本课程总学时为112学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自

学讨论。前期课程:无要求

授课对象:医(七)、中西结合(七)、中基(七)、医药(七)、

中医、针推、骨伤、中西

结合、运动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论文、汇报),其中期末考试占80%,平

时成绩占20%,平时成

绩的评定标准见附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

具体包括《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三个板块。《中医学导论》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与古

代哲学的关系等基本知识。《中医藏象学》主要论述人的形态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病因病机学》介绍了中医研究

和阐释人类疾病的起因及其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

大纲内容:

一、前言【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基本掌握、熟悉或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内容,为学习中医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药的起源。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自学讨论。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的关系。

2.掌握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了解元气论、阴阳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元气论1.气的起源和概念。2.元气论的主要内容。3.元气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2.阴阳的属性区分。3.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2)互根互用(3)消长平衡

(4)相互转化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组织结构(2)说明生理活动(3)说明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诊断(5)用于疾病治疗第三节五行学说1.五行的概念。2.五行的特性。3.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4.五行相生相克。5.五行之间的生克异常。6.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

影响(3)用于疾病诊断(4)用于疾病治疗

第四节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1.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2.中医

学的主要思维方法。【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自学讨论。

第三章气血津液【目的要求】

1.熟悉气血津液的概念。

2.掌握气的生成、功能和运动形式。

3.了解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特点。4.掌握

血的生成、功能和运行规律。

5.了解津液的生成、功能以及输布与排泄过程。6.了解气血津液之

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气1.气的生成。2.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2)固摄作用(3)温煦作用(4)防御作用(5)气

化作用3.气的运动。4.气的分类。(1)元气(2)宗气(3)营气、卫

气第二节血1.血的生成。2.血的功能。(1)营养滋润作用

(2)血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3)载气3.血的运行。第三节

津液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功能。(1)滋润和营养作用(2)化生

血液(3)载气

3.津液的输布与排泄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血与津液的关系。【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自学讨论。

第四章脏腑【目的要求】1.熟悉藏象的概念。2.熟悉藏象学说的特点。3.掌握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

4.掌握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5.了解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五脏1.心(1)主血脉(2)主神志

(1)主气司呼吸(2)主通调水道(3)主朝百脉(4)主治节

(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主水液(3)主纳气

6.三焦

第三节奇恒之腑1.脑。

2.女子胞。

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的关系。2.脏与腑的关系。3.腑与腑的关系。【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自学讨论。

第五章经络【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和经络学说的概念。2.熟悉经络系统的内容。

3.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表里相合、流注次序、分布规律。4.熟悉奇经八脉的名称、分布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5.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脉。2.络脉。3.连属部。第二节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2.表里相合。3.流注次序。4.分布规律。第三节奇经八脉1.生理功能。

2.循行分布及功能特点。(1)督脉(2)任脉(3)冲脉(4)带脉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2.通行气血阴阳。

3.感应与传导。4.调节机能活动。【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自学讨论。

第六章病因【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的概念及其内容分类。

2.掌握六淫及疫疠之邪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掌握七情与五脏的关系及其各自致病特点。4.熟悉饮食失宜与疾病的关系。5.熟悉劳逸失当与疾病的关系。

6.掌握痰饮和瘀血的概念、形成及其致病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外感病因1.六淫。(1)风邪(2)寒邪(3)暑邪(4)湿邪(5)燥邪(6)火(热)之邪2.疠气。

(1)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影响疠气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第二节内伤病因1.内伤七情。(1)喜(2)怒(3)忧(4)思(5)悲(6)恐(7)惊2.饮食失宜。(1)饥饱失常

(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3.劳逸失当。(1)过劳(2)过逸

第三节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1.痰饮2.瘀血【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自学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