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含义。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写作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学生能够理解友谊和离别的主题,培养情感共鸣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描绘了早晨送别朋友的场景。

诗歌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和友谊的价值。

2.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词语含义。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离别的意义,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关注。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节,解释生字词和词语含义。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与背诵:教师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关注发音准确性和语气的表达。

4.2 学生理解与分析:教师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关注学生对生字词和词语含义的掌握。

4.3 学生讨论与创作:教师评估学生的讨论参与和创作能力,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新思维。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培养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5.2 课堂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1】篇〗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

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究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风光。

(二)力量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力量。

(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根底上,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尝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到处以学生为主,努力表达“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根底,课外求进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气氛,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供应有关资料(、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供应平台。

五、媒体选用状况表: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留意反响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气氛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简介学问cai课件文字表达(、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供应资料了解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承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供应资料帮忙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承受反响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尝诗情承受反响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沟通边播放边写画、沟通观赏积存学问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供应材料边看边读边记六、教时安排: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⒈面向学生:小学⒉学科:语文⒊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⒋教学时间:一教时⒌课前准备:⑴诵读全诗,感悟诗人的情感。

⑵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资料二、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之一,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

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

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

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意境。

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五、教学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⒈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那儿最有名的景点吗?出示“西湖”: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说成美人,无论是久居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妙词佳句来赞美它。

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了解他吗?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诗《小池》就是杨万里诗人的作品。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省一等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省一等奖】

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学生一般是以读的形式来完成,但在新课标下,古诗需要诵,这也是二年级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而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所以在古诗的朗诵过程中要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这首古诗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用连线的形式就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寄情于景”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配乐欣赏西湖美景。

一、理解诗题1.孩子们,咱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哪句诗呢?(出示梅花、杏花图)(出示荷花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是与荷花与有关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解诗题:诗题告诉我们什么?(生谈)(出示)理解诗题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实用模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实用模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

本诗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由衷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全诗语言浅近明白,色彩明丽,意境开阔,很适合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

教法:谈话引导法、读书指导法、字理识字法学法:朗读领悟法、情景练习法、二、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五个生字,会写“湖、穷”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古诗,对于古诗有一些学习经验,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习古诗时需要老师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1.认识“晓、慈”等五个生字,会写“湖、穷”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能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四、教具学具准备PPT、教案五、教学过程(一)解诗题1.展示“日”的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揭示“日”字旁的字与时间的关系)2.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引出“晓”)3.学习“晓”,揭示“晓”的意思是天刚亮。

4.引入诗题,板书诗题。

5.读诗题,揭示诗题大意(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二)读诗文1.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3.三读,仿古竖读,读出传统。

(三)明诗意1.通过朗读,你知道这首诗写的的哪里的风景吗?(学习“湖”的写法)2.播放西湖美景,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西湖的风光()。

3.学习第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毕竟”是什么意思?谁来猜一猜?(到底)(2)“四时”指的什么时候呢?(四季[泛指六月之外的其它季节])3.学习第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8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8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课前播放杭州的风光)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谁到过这旅游?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

(定格画面)看到此景,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全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说起杨万里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诗人介绍: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

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

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

谁来背背?(二)自学古诗,感知诗意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到学习古诗的百宝箱中取宝,自学古诗。

1.自读古诗,把诗句读通,字音读准。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同学交流自己学会的知识。

4.反复吟诵,想象诗的意境。

(三)品读诗句,体验情感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说说,与大家分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字词解释: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

作品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创作背景: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品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在这一片碧*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说课稿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

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一)设计清单,自主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

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及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及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及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林子方时所作,通过对西湖六月美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首句看似突兀,实则是诗人的精心铺垫。

“毕竟”二字,强调了西湖六月风光的独特与非凡。

西湖之美,四季皆有不同,但六月的西湖,却有着别样的魅力。

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让人不禁想要探究这与众不同的风光究竟是怎样的。

接下来的“风光不与四时同”,则是对首句的进一步解释和拓展。

西湖的六月,为何与其他季节不同?是因为此时的气候、景色、氛围等都有着独特之处。

这一句为下文具体描绘西湖六月的美景埋下了伏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生动地描绘出了西湖六月莲叶荷花的壮观与艳丽。

“接天莲叶无穷碧”,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碧绿,展现出了荷叶的繁茂和生机勃勃。

“无穷碧”三个字,将荷叶的绿色之浓郁、面积之广阔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鲜艳娇红。

“映日”一词,点明了荷花所处的环境,使其颜色更加鲜明夺目。

“别样红”则突出了荷花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之美,与平常所见的荷花有所不同。

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荷花的颜色,更展现了其在阳光照耀下的神韵和风采。

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诗人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西湖六月美景图。

在这画面中,莲叶的碧绿和荷花的鲜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充满生机的画面。

同时,这美丽的景色也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他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似乎在告诉友人,这里的美好值得留恋,希望友人不要轻易离去。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西湖六月的风光与其他四季进行对比,突出了六月西湖的独特魅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清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所见到的西湖美景。

诗中用“碧”、“红”等色彩鲜明的词语形容莲叶和荷花,使人感到莲叶的碧绿,荷花的红艳,表现出莲叶的清新、荷花的娇艳。

同时,诗人用“无穷碧”、“别样红”赞美莲叶和荷花的美丽,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并背诵诗文。

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描述看到的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简介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民间生活为题材,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和停顿问题。

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问题,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范读时要注意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音和停顿,例如“晓”、“慈”、“莲”、“无穷”、“别样”等字的发音和停顿。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听读,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意,感受西湖之美。

3、领会写景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西湖之美。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写景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你会想起杭州的什么地方?2、指名答。

3、西湖就像杭州怀抱里一颗温润的明珠,它现在已经成了杭州的名片。

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眼里,西湖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会用什么方法把西湖之美呈现给大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解题1、指名读诗题师:诗人去干什么了?什么时间去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在什么地点?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师相机评论。

明确:读题目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也就是要分清句读。

3、指名读整首诗。

要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三、解意单从题目看,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1、古人写了很多送别诗,大部分是抒发离愁别绪的。

指名答送别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送别诗和以上这些一样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诗的内容。

这首诗内容相对浅显,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初步理解诗意。

2、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师:这的确是一首写景的诗。

西湖的哪些美景吸引了诗人的目光?谁能用诗句回答?(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谁能把这两句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相机评论,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西湖的莲叶、荷花吸引了诗人的目光,这到底是怎样的莲叶与荷花呢?(1)出示:()的莲叶()的荷花要求:从诗中摘取词句填空。

(2)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是什么景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统编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对朋友林子方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想象。

【教学目标】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荷”“穷”四个生字。

2.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诗的意境。

3.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

会写“莲”“荷”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猜古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古诗的游戏。

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图片】观看图片,你想到了哪首古诗?(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师:孩子们你们知识掌握得真牢固。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师:你们可真会猜【展示道具: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

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地长大了。

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是呀,大大的,圆圆的荷叶要写进诗里该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杨万里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件出示诗题】二、初读题目,获取信息师:这个题目跟《小池》比起来,乍一看,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点长。

)师:题目太长可不好读,不过要想读好它也是有方法的。

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谁能从题目当中看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地点。

(生答:净慈寺。

)【教师板书:净慈寺】师:谁还有发现?除了地点,还有人物也出现了。

小学语文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语⽂_《晓出净慈寺送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教学设计⼀、交流导⼊1、师:中华⽂化博⼤精深,唐诗、宋词,都是我们中国⽂化的瑰宝。

之前,我们认识了豪迈奔放的诗仙李⽩,今天,让我们⼀起⾛近宋代⼤诗⼈——杨万⾥。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杨万⾥的资料。

2、复习杨万⾥的诗《闲居初夏午睡起》、《宿新市徐公店》、《⼩池》。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朝诗⼈杨万⾥写的另外⼀⾸诗,看⽼师写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解题:1、师: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2、师:题⽬⽐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且这⾥⾯有个读⾳------“净慈寺”读⼀下,林⼦⽅!很好,把题⽬在读⼀遍!从题⽬当中你知道了什么?3、师:再读诗题,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预设:晓:早晨;出:⾛出;送:送别。

三、品析诗句,想象意境:1、师:有句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天堂,那么西湖便是这天堂中的⼀个明珠。

西湖有⼗景(看图认识西湖⼗景),作者单取曲院风荷,为什么?2、这⾸诗写了哪些景物?莲叶荷花(书写⽣字“莲”)同伴互助,说说诗中⼜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穷碧师:⼈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的读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预设:A、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师述:你是从哪⾥读出来的?请你来把这翠⾊欲滴的荷叶读出来!C、⽆穷⽆尽的绿⾊------(⽣板书)⽆穷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不留⼀点缝隙,满眼都是绿⾊,⼀碧千⾥!师:除了这莲叶接天,特别多,⾯积特别⼴,你觉得还有什么也特别地引⼈注⽬呀?师:在这碧字的前⾯还加上了“⽆穷”,什么感觉,你仿佛⼜看到什么呢?⽣:⼀⽚绿⾊、⽆穷⽆尽的绿⾊、⼀望⽆际的绿⾊;师:⼀⽚绿⾊,仿佛⼀⽚绿的海洋!好,我们都去到这绿的海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师:你和诗⼈⼀样,看到了……来,你⼀边想着这样美的荷叶,⼀边吟诵这句诗!再仔细读读,这西湖的荷叶有什么特别吗?B、很多很多的荷叶------(⽣板书)接天师:你怎么就看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让⽣解释“接天”的意思)师:⽼师还是不明⽩,刚才你们都强调了莲叶的多,难道是这些莲叶⼀层摞⼀层,⼀直摞到天上去了?⽣:看不到尽头,⼀直伸到天边!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你往远处看,看到的?你再往远处看,⼀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什么呀?所以,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师:谁来读读这挨挨挤挤、接天的莲叶!读完后让他板书“接天”!(朗读评价指导:这么多的荷叶,你⼀下⼦看得完吗?来稍微放慢点,从眼前⼀直看过去!)师:那是多门壮观啦!D、是啊,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全班齐诵!(⼆)映⽇荷花别样红师:在这⼀⽚碧绿之中的荷花⼜是怎样⼀番景象呢?A、特别的红、不⼀样的红------(⽣板书)别样红师:别样什么意思?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师:这西湖六⽉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他红得像什么!师:站在湖边,你能闻到什么吗?(这别样红的荷花清⾹扑⿐、沁⼈⼼脾,令⼈陶醉,指名读!)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板书)映⽇映⽇------在阳光的照射下!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早晨的太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晓师: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句看看!⽣:在荷叶的映衬下!师: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得点缀,绿也就更绿了!颜⾊多么鲜艳,对⽐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师:这两句确实不好读,既要表现莲叶的绿,⼜要表现荷花的红,谁还试试!⽣:指名读!师:哪种对⽐显得更鲜明?明⽩了吧?来⼀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三)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小学语文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写“莲”字,感受如何才能把字写漂亮。

2.体会“无穷碧”“别样红”的含义,理解古诗大意。

3.通过想象,品味诗歌描写的美景,感受六月西湖的壮美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古诗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想象、品味,引导学生感受“无穷碧”“别样红”的美景。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诗句内容,然后,采用各种方式引领孩子们朗读,如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等,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反反复复,浅吟低唱,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最后通过抓关键词体会这首送别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杨万里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诵读经典,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课题中的四个平舌音。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谁送谁?二、初读感受1.八百年前,在美丽的西湖旁边,诗人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经典永流传,我们一起来朗读!出示朗读要求,自由读。

2.谁来试一试?其他小朋友捧起书,认真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谁还想再试试?4.男女生配合读,全班读。

6.听老师朗读,听着,听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莲叶,荷花)三、写字1.“莲”是要学写的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呢?坐庄法讨论,小组汇报。

2.认真看老师写字,注意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描一个,写两个。

利用口令强调写字姿势。

三、想象诗境,赏读共悟(一)体会莲叶之多:1.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莲叶呢?相机指导朗读。

2.这莲叶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个关键词中,感受到莲叶的多呢?3.接天,从字面上来说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出莲叶多的感觉。

4.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描述无穷多的莲叶?5.带着这种感受,把接天和无穷,送进诗句当中读一读。

全班齐读。

(二)体会莲叶之绿:1.此时的莲叶,是一种怎样的绿呢?(相机板书:碧)2.除了碧绿,此时的莲叶,还会是怎样的绿呢?这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互相辉映,富于变化,一直向外延伸,延伸到遥远的天际,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壮阔!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出诗句的壮美吗?(三)体会荷花之红。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篇古诗,选自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生活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背景和内容•掌握古诗朗读方法,了解一些古代诗歌特殊的修辞手法•学习新的词语和句型2. 能力目标•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情感•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投影仪将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全诗出示,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诗歌,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老师介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背景和作者。

2. 观察和理解(15分钟)•老师将古诗分段,让学生先跟着老师一起朗读,然后学生自己朗读。

•学生小组讨论每一段的意思,并给出自己的理解。

老师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将学生讨论的精华部分呈现在前面。

3. 分享和表达(1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上前分享每段诗歌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有深意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鼓励学生试着分析对比这些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作用。

4. 语言实践(20分钟)•老师让学生选取文中比较生僻的语汇,如“霭霭、暮鼓、桔槔”。

了解词语的含义,尝试解释和运用这些词语。

•带领学生模仿古诗的诗歌结构和特殊修辞手法,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的小诗。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并相互评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次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回顾全文的朗诵和学生互相交流的环节。

•鼓励学生思考这篇诗歌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通过观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或误解。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一、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部分学生已会背诵,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具备一定的学习力,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并通过想象加深画面感受。

三、教学目标1.根据字的演变,随诗认识“晓”、“宋”“慈”等字,引导学生运用组词、形声等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学习吟诵,能正确书写生字“莲”“荷”。

3.初步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4.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借荷塘美景抒发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想象,感受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借荷塘美景抒发的依依惜别之情。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板贴、(山、荷叶、荷花、丛林)板贴、生字板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牵连旧诗,引出对比1.对比读题,漫步西湖师:同学们,杭州西湖的绝美风光,让人陶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写于西湖湖畔的一首美诗。

师:旁边这首是——小池,上学期我们就已经认识它啦。

比一比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题目一长一短)2.理解题意,读好停顿师:这么长的题目,谁来挑战读一读?师:停顿好像不一样。

小朋友们,长句子得先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

你读懂了什么?师:理解着读,果然不一样了,一起读(生齐读)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的古诗,激发起学习新古诗的兴趣,低段孩子对朗读兴趣浓厚,可以从朗读诗题理解意思导入新课。

二、对比学字,了解作者1.对比读诗,走近作者师:小朋友们,谁在送别林子方呀?(杨万里)师:赞叹小池风光的作者也是——(杨万里)师:哪个朝代的?(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的五个王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的奇葩,它们都有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所以我们读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字面上,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的奇葩,它们都有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所以我们读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字面上,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③达到荷花资料的整合,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激趣导入,送别古诗大观园师:同学们,“书香飘满园,满园尽书香”,课前两分钟故事大观园开始了播放送别古诗幻灯片,以组为单位朗诵,最后齐读所有的送别诗师:你们发现了吗?以上这些古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送别诗。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时再能相见,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借诗歌来抒发心中的那份离别之苦,就像我们现在的人们用流行歌曲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一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步感知,读出节奏 1、读课题,理解课题(小组汇报)时间晓:早晨地点:净慈寺净慈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佛教的圣殿,每年六月十三,人们到那里烧香拜佛,祈祷平安。

学生汇报(净慈寺的笑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寺不如少一寺送:送别诗送别人物:杨万里送林子方 2、介绍作者:A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县人,学过他的《小荷》 B、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南宋四大家”之一。

C杨万里八岁丧母,宁可挨饿也要买书,非常好学。

D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学问渊博,写诗两万余首 E杨万里为人清直,遇事敢言,曾当过官 F 杨万里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

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板书;心中有景师:你觉得杨万里是个怎样的人啊?(厉害,了不起)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和大诗人问声好吧?读作者学生质疑问“送他到哪啊?干什么去啊?他俩什么关系啊”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林子方,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皇帝御前办公室的一个秘书,小伙子本身非常聪明很得皇帝喜欢,于是破格提拔连升两级,调任外省做官,杨万里此时相当于现在的御前办公室秘书长吧。

此人也很欣赏林子方,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

我们刚刚和古诗有了一点点的亲密接触就获得了不少收获,让我们赶快一睹为快,一起和杨万里品读西湖独特的风光吧! 4、读出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并划分节奏展示学生节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齐读 5、这首古诗给我们总体感觉用一个字概括(美)美在哪里?两个景物莲叶与荷花同学们对荷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见识过或了解荷?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1:荷叶像个大圆盘,荷花很好看,它还长莲子,藕可以吃。

生2:我家里栽过荷,荷叶的茎上有小刺,有点戳手…… 生3:我在电视上看过,早晨,荷叶上有许多露珠,像颗颗珍珠,风一吹,滚来滚去的。

好看极了。

生4:荷叶不沾水,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常用荷叶当雨伞,头发一点儿也不潮湿。

生5:我家里有幅画,荷花有红的,有白的,非常好看。

里面包着嫩黄的莲蓬。

生6:不对,我买过的莲蓬是青色的。

生5:你买的是成熟的莲蓬。

生7:我外婆家包了个荷塘,有回我到她家玩,离荷塘老远,就闻到一股清香,简直要把我陶醉了…… 师:哎呀,听同学们一说,我们仿佛到荷塘里走了一趟。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情画意 ( )的莲叶()的荷花文中西湖中又是怎样的荷花?继续自读,人们都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景物?看倒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伸出手又触摸到了什么?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无穷碧: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面积大,近看远处看,再往远看还是,涌到了,奔向了,蔓延到了,我们的教室仿佛就是一个西湖,这荷叶,荷花,这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A指名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漫无边际的荷塘 B一人领读,大家齐读无穷碧热烈奔放壮美学生有的摇头晃脑,呈陶醉状。

映入眼帘的是那层层摇曳生姿的翠绿莲叶,涌到天边,使人仿佛置身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2、别样红:照样的映照下,红得似火,为什么这么红 A朝阳的映照下,增添了无限光彩,所以显得如此美丽动人。

那么水灵! B六月是荷花最茂盛的季节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 C心情好,升官了,显得红艳艳,一切景悟皆情语啊 3、师:映入眼帘的是那层层摇曳生姿的翠绿莲叶,涌到天边,使人仿佛置身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际无涯;在这莲叶中间,挺立着一朵朵红得特别出色、红得特别艳丽的荷花。

荷花为什么这样红?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这是怎样的景象:景色怡人,妩媚多姿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气势浩大,色彩鲜明,清新秀丽,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碧盘滚珠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起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的不仅能有感情的朗读,而且还加上自己丰富的表情,好似他就是一位正在欣赏着“西湖”美景的诗人;有的一边看图,一边指图朗读,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小导游要把众人带入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奇丽美景中去……琅琅上口,视频播放()学生书写画面多么明丽,多么欢快,这么热烈奔放的画面作者却只用了14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人的称赞,你也能像诗人作家一样咏叹两句吗?A“红颜娇羞婷婷立,玉盘铺展绵绵延”;B“骄阳当空耀光芒,绿叶丛中掩娇颜”;C“绿荷捧雨如碧盘,红莲带珠赛西施”;D“西子湖里谁最美,艳阳之下叶掩荷” E“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F“荷塘美景现眼前, 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加语气词朗读生1:(到底)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让我身临其境!我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了!生2:(果真)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美呀!我仿佛变成了西湖里的一片莲叶也在随风翩翩起舞。

生3:(毕竟)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是太美了!你看,就连小青蛙也“呱、呱”的叫着,好像在赞美这西湖的荷花。

生4:(不愧)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是美不胜收呀!生5:(果真)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是人间仙境,让我大开眼界!生6:(这就)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让我陶醉!等我长大成人,我一定要来杭州大西湖玩一玩,亲身体验这样的感觉。

生7:(这哪里)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这荷花简直是王母娘娘瑶池里种的,不知是哪位仙女从王母娘娘瑶池里摘下放入西湖,供人们观赏。

多么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理解啊!诗的语言是凝练的,但它的内涵是丰富,我们读诗就要读出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来让我们一起脱口称赞一番:(齐读后两句,情绪调动最高,用手势调动情感升华)我们仿佛也来到这摇曳生姿、花红叶绿的荷塘,同学们感受到了,诗人杨万里也感受到了。

他不禁赞叹:(出示全诗)这真是与众不同的西湖六月风光啊。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笔下有神5、创设情境: A合作送自己最好的朋友 B就让我们穿透时光的河流,把我们带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真挚的朋友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

你们是杨万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

来,用这首诗,送送我,好吗?怎么送,坐着送?眼睛看哪里?朋友啊,眼神要有交流,该怎样看着我?(含情脉脉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义重的。

)来,吟诵这四句诗。

谁都有七情六欲,相处了长时间的朋友总会让我们依依不舍,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心里可能会默默地对林子方说什么?离别之时,老朋友之间说些什么?A“你看家里多美呀,多好呀!福州那破地方有什么好的能比得上咱这美丽的西子湖吗,你为什么非得死心眼的往外走?老友,毕竟是在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是不一样的。

你只有呆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机会,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前途光明啊! B 祝愿你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

(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C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

(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D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你离开了我,但我的内心会永远记着你的,我会默默地祈祷你一路平安 F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

G唱歌: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H生:兄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期待着我们在相聚吧! I生:老朋友,多保重身体,常联系,一路走好啊!作者把这些话深深的埋在心底,但有句话说的好:“情到浓时无需再说” 三、关键质疑,扩展延伸生提问:为什么送别没有一点依恋,全是景色?是不是文不对题啊师:它既不像“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那般深情款款,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缠绵离愁,更不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那样的豁达祝福。

他在用满池的荷花表达着什么呢?师:明为送,实为留。

希望友人迟走。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板书(心中有情)师: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哪里?板书:心中有情,仅仅十六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丰富的内涵,从中我们从诗中感受古人纯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意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