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周代天命观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维德是亲,天命只选择对人民有 益的君主,委托这位君主治理世界。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 “德”,
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
就是周代的天命观。这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3)宗法和政治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1.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8卷Ⅱ,24;17卷Ⅰ,24;16卷Ⅱ, 27;16卷Ⅲ,24;14卷Ⅱ,24
3.汉代政治经济文明
18卷Ⅰ,24;18卷Ⅲ,24;17卷Ⅱ, 24;17卷Ⅲ,24;15卷Ⅰ,24;13 卷Ⅰ,24 18卷Ⅱ,25;17卷Ⅰ,25;17卷Ⅲ, 25;16卷Ⅰ,25;16卷Ⅲ,25;15 卷Ⅰ,25;15卷Ⅱ,25;14卷Ⅰ, 24;13卷Ⅱ,24
4.先秦、秦汉儒家思想的形成 18卷Ⅲ,42;16卷Ⅰ,24;15卷Ⅰ, 与发展 40;15卷Ⅱ,24、40
三线交织建通史
阶段特征 :划分阶段 总结特征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 阶段特 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 征 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 治 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 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 表 经 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 现 济 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在农业发展的 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 文 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学艺术在春 化 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突破: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考点导图历史特征1、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题考纲·重点解读】续表考向一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典题例证【典例1】 (2017·新课标全国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分封制影响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试题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备选项干扰性很强,难度较大。
学生极容易错选A项或B项,错因主要是对董仲舒宣扬孔子撰《春秋》的实质目的和西周政治制度特点理解不到位。
解题思路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 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家与国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C【变式训练1】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并约定此后“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年江苏调研)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
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选项是()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性贵族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解析:D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陈胡公只能选择嫡长子为继承人,故D项不正确。
2.(2018年黄山一模)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
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解析:C“指令性社会”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是指中央集权制,因此,C项正确,B、D两项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不是最正确选项。
3.这是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解析: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从早期文明向古代文明的过渡时期,贵族体系被官僚体系取代、土地国有被土地私有取代,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
由这些信息判断,这一过渡时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
4.针对某一政权成立之初的人员成份,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为天地一大变局”“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
”该政权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解析:C汉高祖刘邦出身平民,通过发动农民起义,夺取天下,建立汉朝。
汉初出现了“布衣将相”的政治局面。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
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能力卷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能力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六市高三联考]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2.[2018·江苏卷]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读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生产关系开始调整 B.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郡县制在全国实行4.[2018·浙江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
这条运河是( )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井渠5.[2018·成都七中高三期中]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6.[2018·杭州二中高三选考仿真考试]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与
山东省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一—先秦、秦汉训练题1 •下图为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据此可知()注:奉常:宗庙礼仪郎中令:宫殿警卫卫尉:宫中警卫太仆:马政廷尉:司法审判典客:外交民族事务;宗正: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租税财政少府:皇室山海池泽之税A•宗法制度不断强化 B •家国同治特点突出C•君为臣纲思想形成 D •三公分享政治权力2•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
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
由此可以推论()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纪国次数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4.读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生产关系开始调整B •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D .郡县制在全国实行5•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6. 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 “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7.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
这反映了董仲舒的()A以刑辅德的思想B•“大一统”思想C.三纲五常的思想D.君权神授的思想8.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限时训练6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第一部分通史构建专题突破(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1.(2018·河北唐山二模)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先秦宗法制( )A.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B.蕴涵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解析:B 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A项错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在传统的家庭中用宗法制的原则确立的礼制能起到标识社会成员身份的作用,宗法制蕴涵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项正确;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各民族已经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C项与材料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D项错误。
2.(2018·四川名校联考)《韩非子·显学》云:“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求贤于他国的情况也相当常见,特别是秦国,尤以善于使用外来的客卿著称。
以上现象反映了( )A.封建制下等级观念破坏殆尽B.任人唯贤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普遍现象C.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自此确立D.抑制旧贵族势力成为这一时期中心任务解析:B 材料的意思是那些最后干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从基层做起的,“求贤于他国的情况也相当常见”说明材料意在强调任人唯贤成为了战国时期的普遍现象,B项正确;封建制下等级观念是森严的而非破坏殆尽,A项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封建官僚政治制度并未确立,官僚政治确立是在秦朝,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任人唯贤而非抑制旧贵族势力,D项不符合题意。
【新知生成】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逐渐丧失在选官中的主流地位。
春秋初期,世官制虽仍在继续发挥作用,但一些开明的诸侯国国君,已经不再拘泥于世卿世禄制选官要求身份地位尊贵的束缚,大胆起用某些地位较低而才干出众的人。
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通史习题: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商汤得三千诸侯支持建立了商,文王、武王父子得到八百诸侯支持而建立了周。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答案 D 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的独立性很强。
据此分析、判断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2.(2019广东汕头二模)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突出体现了实用价值。
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答案 C 从图片信息看,淹城的设计突出了实用价值,结合春秋后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史实可知C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
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皇权观念,排除B项。
材料不能体现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排除D 项。
3.(2019江西南昌二模)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周人的第二次封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
”这一分封布局( )A.促进西周政治中心的东移B.有利于经济中心的东移C.加强周王室对东方的控制D.有效防止殷商遗民叛变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钱穆认为,西周第二次分封后,“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这一分封布局旨在加强周王室对东方的控制,故选C项。
西周的政治中心是镐京,并未东移,故A项错误;当时关中地区是经济中心,并未东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西周加强对殷商旧地的控制,但并未有效防止殷商遗民叛变,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限时训练(含答案)16
板块 1中华文明的奠定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第一部分通史建立专题打破( 时间 :40分钟满分 :85 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先秦宗法制的影响1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期间选官制度的变化2秦朝法律制度的特色3汉代府僚制度的影响4西周存在土地买卖现象5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先秦南北社会经济的差别6转型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7汉代晁错的经济思想8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春秋战国期间著作特色9不一样的原由发展“天人感觉”思想的出现10早期科技成就与文中国古代历法的作用11史册和文学作品的不一样历史艺12作用13综合、14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 , 每题 4 分, 共 48 分)1、(2018 ·河北唐山二模 )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 , 晚辈对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 , 不然会被视为大不敬; 平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号兄姐 , 不然会被视为没有家教 , 而要依据次序用家属称呼来称号。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因而可知一斑。
先秦宗法制()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B、蕴涵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C、凝集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次序社会分析 :B资料重申宗法制的影响, 而不是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A 项错误 ; 依据对资料的理解 , 在传统的家庭顶用宗法制的原则确定的礼法能起到表记社会成员身份的作用, 宗法制蕴涵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 项正确 ;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各民族已经联合成相互依存的、一致而不可以切割的整体,C 项与资料不符 ; 资料反应的是宗法制带来的影响 , 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次序社会,D 项错误。
2、(2018 ·四川名校联考) 《韩非子·显学》云: “故明主之吏, 宰相必起于州部 , 虎将必发于卒伍。
”求贤于他国的状况也相当常有 ,特别是秦国 , 尤以擅长使用外来的客卿著称。
以上现象反应了()A、封建制低等级观点损坏殆尽B、知人善任渐渐成为战国期间的广泛现象C、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自此确定D、克制旧贵族权益成为这一期间中心任务分析 :B资料的意思是那些最后干成大事的人常常都是从基层做起的 , “求贤于他国的状况也相当常有”说明资料意在重申任人唯贤成为了战国期间的广泛现象,B 项正确 ; 封建制低等级观点是威严的而非损坏殆尽 ,A 项不切合题意 ; 战国期间封建官僚政治制度并未确定,官僚政治确定是在秦朝,C 项不切合题意 ; 资料重申的是知人善任而非克制旧贵族权益 ,D 项不切合题意。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一】先秦时期1、远古时代(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3)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等技术。
2、三代时期(夏、商、西周)(1)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夏朝,开启了王位世袭制。
①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
②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
(2)社会经济:①农业: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②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
③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文化的繁荣:数法。
③文学艺术: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
【二】秦汉时期1、秦朝时期(1)政治: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两汉时期(1)政治: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经济: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随堂演练(含答案)15
板块 1中华文明的奠定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第一部分通史建立专题打破编者选题表题知识点角度号西周分封制的特色1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刺史职能的变化2土地私有制的形成3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4东汉期间的社会生产模式周朝“天数观”的影响5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汉代的主流思想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 ·广东茂名二模 ) 下表为不一样史籍对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表达。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地方千里 , 公、侯皆方百里 , 伯七十《礼记·王制》里, 子、男五十里公方五百里 , 侯四百里 , 伯三百里 , 子二百《周官》里, 男百里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 地各四百里 ; 太《史记》公于齐 , 兼五侯地A、西周的领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实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权利强盛分析 :C依据资料能够看出, 西周期间推行分封制, 依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土地的大小, 可是不一样样级的诸侯国详细的授土面积 , 不一样的史册有不一样的记录,C 项正确 ; 资料重申依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土地的大小, 没有波及领土的信息 ,A 项错误 ; 西周实行分封制 , 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B 项错误 ; 资料重申依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 不可以反应诸侯权利强盛,D 项错误。
2、(2018 ·湖南怀化二模 ) 下表是西汉期间州刺史权利内容的变化表。
据此可知西汉 ()皇帝州刺史权利内容“限制地方大族吞并土地, 督察郡国 , 巡视吏汉武帝治”汉昭帝、汉增添“镇压诸侯的谋反、公众抗争”宣帝增添“布置流民、办理少量民族事务、参加汉平帝某些中央决议”A、王国问题死灰复燃B、刺史逐渐丧失督查职能C、社会问题不停裸露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分析 :C依据资料可知,刺史权利由督察郡国、巡视吏治到增添“镇压诸侯的谋反、公众抗争”再增添“布置流民、办理少量民族事务”, 表示汉代社会问题不停裸露, 刺史的权利不停扩大 ,C 项正确 ; 材猜中不仅波及诸侯王国问题,A 项是对资料的片面解读, 清除 ; 资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利在督查郡国的基础上不停增添,B 项错误 ; 资料反应刺史权利内容 , 但不反应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 清除 D项。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变革1、2、3、4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5、6、7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8、9、10早期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年江苏调研)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
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选项是(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性贵族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解析:D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陈胡公只能选择嫡长子为继承人,故D项不正确。
2.(2018年黄山一模)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
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解析:C“指令性社会”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是指中央集权制,因此,C项正确,B、D两项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不是最正确选项。
3.这是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解析: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从早期文明向古代文明的过渡时期,贵族体系被官僚体系取代、土地国有被土地私有取代,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
由这些信息判断,这一过渡时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
4.针对某一政权成立之初的人员成份,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为天地一大变局”“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
”该政权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解析:C汉高祖刘邦出身平民,通过发动农民起义,夺取天下,建立汉朝。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精练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 Word版含解析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 .古代文献可靠性不足A. 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DC.西周时实行了分封制.中国建立了小农经济解析:夏商周三代都有统一的政权,不是处于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古代文献是当时人的文字记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体现的都是西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以拱卫王室的制度,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指在土地私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经营形态,与材料中土地国有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8·黄冈四校联考)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端正民心的工具.凝聚家族的手段B D C.维系等级的套路.齐家治国的方式解析: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项正确。
D答案:3.(2018·湖北咸宁联考)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
这表明()A.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B.诸侯国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C.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D.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解析:文化下移是指下层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力,与材料中朝廷官员逐级向地方乡民讲授法律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廷官员向地方讲授法律,与诸侯争霸割据无关,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有自治权,不受王室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朝廷的法律可以通过乡大夫传达给乡民,可知是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1_第2讲_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1_第2讲_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国家对生产铁制工具的垄断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维护重农抑商政策3.右图是秦朝的铜权。
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诏文。
以下有关铜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③铜权说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④铜权可用来研究秦朝的冶铸业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5.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王死后,景帝将梁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2019高考历史二轮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随堂演练.doc
1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第一部分 通史构建 专题突破1.(2018·广东茂名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解析:C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土地的大小,但是不同等级的诸侯国具体的授土面积,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C 项正确;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土地的大小,没有涉及疆域的信息,A 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B 项错误;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不能反映诸侯势力强大,D 项错误。
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解析:C 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巡视吏治到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再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C 项正确;材料中不只涉及诸侯王国问题,A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B 项错误;材料反映刺史权力内容,但不反映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排除D 项。
3.(2018·北京海淀区一模)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
”在这一过程中( ) 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 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解析:C 材料中“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反映了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承认了对土地的私有,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破坏,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B 项错误;个体小农经济伴随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D 项错误。
24.(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如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弋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解析:A 画面中既有射猎、捕鱼的场景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体现了当时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A 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图中没有手工业生产的场景,B 项错误;由图中看不出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等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信息,C 项错误;土地公有制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及商周时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材料中的劳动场景无法体现土地制度,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一、选择题1.“分封制就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 )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4.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
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这表明孔子主张( )A.省刑慎刑B.先礼后刑C.废除刑法D.刑罚得当5.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6.春秋以前,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 )A.士兵社会地位低下B.世卿世禄制规定C.宗法制下等级森严D.井田制趋向瓦解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8.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
专题能力训练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一、选择题1.(2018课标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3.“分封制就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6.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 )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7.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学案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变,农耕经济成为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用科学兴起。
阶段一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1)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商周延续。
(2)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实行以血缘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3)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农业生产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奴隶集体劳动,人类进入“青铜时代”。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历法:夏朝时出现《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文字:最早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至商代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考法1 从现象角度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典例1] (2017·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专题一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井田制之上的政治制度。宗 随之瓦解,思想上出现了“ 法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 “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 同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1.政治 (1)商周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 成为“天下共主”。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 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 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
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 领域,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 链接点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 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 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 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理论基 础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小农 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来保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与小农经济相辅相成,同时 促进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大一统局面;科技成就领先 世界
(3)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 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思想文明 (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 响深远 (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文化繁荣
字。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四、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1.政治 (1)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 王国问题,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2)加强皇权:汉承秦制,沿袭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并发展 形成“中外朝”制度。 (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外关联横向扫描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朝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朝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一、选择题1.(2018课标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3.“分封制就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6.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7.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
夏商之时,乐排在首位,礼排在从属的位置。
到了周代,形成了以礼为首的教育局面。
这一变化凸显出西周的教育()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D.以维护宗法制度为目的8.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
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这表明孔子主张()A.省刑慎刑B.先礼后刑C.废除刑法D.刑罚得当9.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曰:‘请问战胜之器。
’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
’”对“良工”认识无误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C.体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D.推动了诸侯的争霸斗争10.(2017北京文综,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12.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二、非选择题13.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材料二《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全后汉文》材料四(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五百多个。
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威尔斯观点的认识。
(3)材料三、材料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专题能力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1.A解析: 本题题干设计的是一种历史情景,此情景体现了商汤对生命的关爱,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故A项说法体现了题干情景的主旨;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原始农业,并非捕猎,故B项说法错误;从题干情景来看,突出了商汤的行为在争取人心方面的作用,故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夏商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桀的残暴统治,并非是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2.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先秦分封制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在地方行政组织上实现了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转变,故选B项。
3.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的确立是在秦朝,而材料反映的分封制存在于西周,A项错误。
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对华夏民族文化传统形成的影响,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对后世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C项与此无关,排除。
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的是宗法制,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项。
4.C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根据材料,可知其考查的角度是西周时代对秦汉中央集权的作用。
A、B、D三项均是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制度与现象的概括,西周时分封制下“授民授疆土”以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说法,均非秦汉时那样“有效”“确立”或“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君主专制以及国家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西周推行宗法制,使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血缘隶属关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从而有利于天下一家观念的形成,培养统一意识,这是西周及以之为依托的制度文本《周礼》为以后历代所重视的原因。
故C项正确。
5.B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是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中“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政绩,故C项错误;官员之间的共同政治诉求是维护封建统治,“为民父母”是德行的一种表现,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故D项错误。
6.B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建设。
材料中实现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整顿各地风俗都体现了地方服从中央,即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主要体现君主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才能和历史大势都不能直接落实到地方,故A、C、D三项错误。
7.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
A项应为春秋时期孔子所首倡,B项开始于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均晚于题目限定时间“西周”;西周的教育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故排除C项;以礼为首的西周教育主要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维护宗法制下的等级制度,故本题应选D项。
8.B解析: 材料中孔子认为:“圣人治理教化民众,必须是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
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来统一思想;其次是用政令来教导民众,用刑罚来禁止他们,目的是不用刑罚。
对经过教化还不改变,经过教导又不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的人,只好用刑罚来惩处。
”故B项符合题意。
9.D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重用天下英雄、使天下的好原料好工匠到来,就有战胜敌人的条件了。
A、B、C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10.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及经济。
从“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可知①正确,从“陶仓”可知②正确,从“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可知③正确,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材料中的时间为战国到汉代,④错误。
11.C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
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
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故B项说法错误。
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题,并且地方豪强势力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故D项错误。
12.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情况。
注意关键词:汉代。
从图片信息看,有多人在农田中集中从事农耕,因此这属于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故选D项,并由此排除A项。
图片体现的是劳作的情形,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排除B项。
图片反映了集体耕作状况,却无从判断土地性质为土地公有制,故排除C项。
13.参考答案: (1)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或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获得政治特权。
(2)延续性: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
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分封制不利于统一;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分析出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析出周王的地位。
第(2)问,对比分析血缘关系及皇位世袭制在秦朝的延续,区分地方管理及官员任免方式与西周的不同,并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归纳出变化的原因。